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
09化五
一.教材分析
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化合物”中的一个知识点,是联系“氧化还原”与“金属的性质”的桥梁。
铁盐与亚铁盐的相互转化需要用到氧化还原的知识,一次本知识点是对氧化还原知识的运用与深化。
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铁盐与亚铁盐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无机物,并且应用十分广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例如,亚铁是补血剂。
二.学生情况
1. 学生心理情况
有关研究表明: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有三块:分布在小学四年级、初三和高二,其中,高一恰好是两个心智发展高峰之间的低谷,一学生无论在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亦或思维发展、认知成熟度上都经历着剧烈的变化。
高一新生入学,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和教师,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焦虑同时产生消极心理。
这种心理对学生学习化学必修一会产生以下影响:
①自己把握不住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深度,无所适从。
②好高骛远、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自负倾向。
往往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
平时学习浮躁懒惰、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不求慎解;考试时粗心马虎、不认真不仔细。
“一听就会,一考就慌”,我们戏称为“大明白”。
③自暴自弃。
基础知识准备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听不懂。
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产生畏难厌学心理,因此破罐破摔;
2. 学生学法分析: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听命于教师,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阅读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
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仍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
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
(1)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碳酸钠
与碳酸氢钠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在以上两点的教学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从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鉴别开始,来学习铁盐与亚铁盐,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3)本节的教学中我们不用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也不用过多的知识迁移,只需
扎实的按课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学好,与教材前后多联系;更多的要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知学习乐趣。
三.教学内容
本次课学习的是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
第一部分是通过鉴别亚铁与亚铁盐,引入本次课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通过“浓度很稀的以上两种溶液该如何鉴别”设问来引入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的学习.
在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的学习中又分为三个小部分:
1.使用演示实验演示Fe3+离子的检验的过程并进行实验分析;
2.使用演示实验演示FeCl3溶液与Fe粉反应以及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过程并
进行实验分析;
3.根据以上所学总结Fe3+与Fe2+的转化原理.
第三部分是总结和课后习题布置.
重点:Fe3+离子的检验Fe3+离子的氧化性
难点: Fe3+离子的氧化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Fe 3+
与SCN-反应、Fe
2+
离子与Fe
3+
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初步认识Fe 3+
的氧化性
(3)了解实验室保存Fe 2+
盐的原理,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Fe 3+
与SCN-反应、Fe
2+
离子与Fe
3+
相互转化实验,提高实验观察、
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利用氧化还原知识,在氧化还原与具体物质之间建立联系。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了解Fe 2+
与Fe
3+
相互转化的原理,树立辩证看问题的观点。
五.教学方法策略
本节课总体上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再回到实验的实际应用中。
具体使用了一下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法:通过问题进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杜绝酒后驾驶的社会责任感。
(2)问题引入法:通过“如何鉴别Fe 3+
/ Fe
2+ ”
引入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的
学习,通过比较已知的问题引入到比较枯燥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3)实验演示法:
a通过演示实验中神奇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
b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4)理论应用到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既要扎实的掌握学习的知识,更要把学习的知识学会应用的到生活中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
本次课用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的实践背景,从鉴别铁盐与亚铁盐引入到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的学习,最后又把知识点应用到实验室中防止亚铁离子氧化以及除杂。
(5)新旧知识的联系:本次课是在之前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学习基础上和学习了前面金属的一些性质的基础上,所以在课堂上会通过许多旧知识的回顾引出新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记忆。
例如在铁盐的性质的学习前先引入鉴别亚铁与铁的方法。
(6)先行组织者策略: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本次课多处采用了先行组织者策略,比如在引入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的时候,一开始就使用了“鉴别系溶液的铁盐与亚铁盐”引入检验三价铁离子的灵敏方法,在再来铁离子与铁单质的反应,在亚铁离子与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时候还利用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其所掌握知识的层次性组织性,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适当的稳定的和清晰的认知结构。
(7)三重表征:在学习乙醇催化氧化这个重难点的时候,我采用了三重表征的方法,先从宏观实验现象引入知识点,经过符号表征也就是方程式的反应过程的分析,得到反应的总体概念,在使用微观表征也就是电子转移来加深对反应过程的理解,最后在深一层分析离子方程式,得出结论。
利用三重表征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都是让学生有对这个知识点的思想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这样得出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六.教学媒体
PPT
七.教学过程
铁盐的颜色是...
那么,除了观察颜色的方法,还有那么,铁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
是?
[教师分析]
色发生怎样的变化?
那再加入几滴氯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来看一下。
八.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中教学设计已基本成型,也有相应的理论依据,但是个人觉得善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
1.本次课程个人觉得不够吸引的地方是没能把生活跟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学习化学不是单靠背诵理论就可以完成的。
2.本次课中学生自主活动探究比较少,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
以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重心适当的转移到学生身上,这点有待改进。
3.本次课多处使用了先行组织者策略,虽然学生面临新学习情景,总是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但是这样也会将将学生的思考限定在组织者的“观念”范围内,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发散思维”活动,也会抑制学生态度、兴趣等情感因素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