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ppt
合集下载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ppt)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f241f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9.png)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
新知讲解
影响
苏联的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 两极格局下的冷战结束。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有人说,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八一九事件”,有人认为是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有人认为是冷战中的军备竞赛,也有人认为是复杂的民 族问题。对此,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以 及P23资料1、资料2的内容)
课堂练习
5、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
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判断他评价的是哪次改革(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堂练习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新知讲解
表现:
东西德国经历45年的分裂后重新统一
柏林墙
新知讲解
想一想
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下材料 思考东欧剧变的原因?
材料一: 戈尔巴乔夫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开展“新思维”外交导致各国政党内 部思想混乱,改革越走越远,最后连政权也丢掉了,有人说,这是欢乐的一跳跌进了深渊。
材料二: 西方国家:针对东欧各国制定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政策,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 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
新知讲解 根本原因
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导致严重的 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激化苏联的各种矛盾,使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家权力分散。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演变 ”战略的影响。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46张PPT)教材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46张PPT)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e871a401ed9ad51f01df2dd.png)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 苏联的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 剧,内债外外贸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化的市场经济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 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 1991年的时候,情况继续恶化,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 借机驾祸苏联共产党,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意识危机,鼓励 人们揭露苏维埃社会的阴暗面,否定苏联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 建设成就,致使人心涣散,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波兰、民主德国、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 南斯拉夫也进行过类似的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 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ev 1894.4.17~1971.9.11 1953.9.7~1964.10.14第4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尼基塔· 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34年当选联共 (布)中央委员。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 局委员。1952年当选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 委员会书记。1953年起任苏共第一书记。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苏联 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 《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 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 “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斯大林时代,停止 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释放了绝大多数 古拉格(负责管理全国牢狱营)中的政治犯。并 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观点。 他的自由化政策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 所痛恨,被称为“鲁莽的改革家”。1964年被他 的学生兼党内同志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宫廷 政变,免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被迫辞职。 赫鲁晓夫的改革比较全面,在位十年,改革 十年。是积极倡导改革的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也 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行者。
苏联解体ppt
![苏联解体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a952f1770bf78a65295492.png)
2.斯大林时期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获得 最高权力。苏联进入斯大林时期。 1932年至1933年间,斯大林推行农业 集体化运动 。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令 苏联倍感威胁,因此针锋相对地成立华 沙公约组织。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3.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 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
4.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 成为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5.安德罗波夫时期
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 勃列 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 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苏联进入安德罗波夫时期。
6.契尔年科时期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联领 导人的是73 岁的契尔年科。
一.前苏联发展到解体过程 1.列宁时期 1917年11月7日 ,列宁与托洛茨基领 导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史 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社会主 义俄国 。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 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 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 联)正式成立。
7.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 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 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 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 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 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 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 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 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 着苏联不再存在。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 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PPT演示课件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f91530be23482fb4da4c89.png)
5
一、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
(一)改革失败
6
苏联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1956——1964年 背景:调整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做法
后果:揭开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Hale Waihona Puke 时间:1986——1990年
背景:苏联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境地
后果:社会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 苏联解体
12
(二)体制僵化
“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 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 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 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 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 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 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13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 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 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 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 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 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 木的状态。
解体
“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掌权
1991年底,苏联解体
7
1987年10月,戈尔巴 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 思维》一书,提出了 “新政治思维”,作为 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 面改革的理论依据。戈 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 “新思维”与“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是 苏联解体的思想根源。
8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 2进了改书要会的进了改的推义全送好0一 改 革 记 更 主 历世一 改 革 必 行 ” 背 了 形步革 浪后 新 义史纪步 革浪 由 了理 离通 式认潮的, , “ 成7,一了认 潮 之 论 过 ,0识。口掀 进 长 就掀条科识 。 路 为 改 导年到戈号起 行 期 。起以学到 改 , 指 革 致代旧尔,了政被了“社旧革但导使了到体巴否一治简一人会体是是的社苏80制乔定股体单股道主制社在错会联年的夫苏世制化世的义的会内误主的代弊就联界改”界、的弊主外的义剧,端任社性革和性民原端义压改获变社,苏会的。“的 主 则, 进 力 革 得 与会陆共主社他阉社 的 ,陆 一 下 路 新 解主续 中 义会 提 割会 社 从续 步 , 线 生 体义开 央 建主 出 ”主 会 而开 发 苏 , 的 。国义 了 社始 总 设始 展 联 完 大义 主 葬家
一、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
(一)改革失败
6
苏联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1956——1964年 背景:调整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做法
后果:揭开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Hale Waihona Puke 时间:1986——1990年
背景:苏联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境地
后果:社会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 苏联解体
12
(二)体制僵化
“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 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 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 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 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 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 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13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 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 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 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 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 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 木的状态。
解体
“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掌权
1991年底,苏联解体
7
1987年10月,戈尔巴 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 思维》一书,提出了 “新政治思维”,作为 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 面改革的理论依据。戈 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 “新思维”与“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是 苏联解体的思想根源。
8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 2进了改书要会的进了改的推义全送好0一 改 革 记 更 主 历世一 改 革 必 行 ” 背 了 形步革 浪后 新 义史纪步 革浪 由 了理 离通 式认潮的, , “ 成7,一了认 潮 之 论 过 ,0识。口掀 进 长 就掀条科识 。 路 为 改 导年到戈号起 行 期 。起以学到 改 , 指 革 致代旧尔,了政被了“社旧革但导使了到体巴否一治简一人会体是是的社苏80制乔定股体单股道主制社在错会联年的夫苏世制化世的义的会内误主的代弊就联界改”界、的弊主外的义剧,端任社性革和性民原端义压改获变社,苏会的。“的 主 则, 进 力 革 得 与会陆共主社他阉社 的 ,陆 一 下 路 新 解主续 中 义会 提 割会 社 从续 步 , 线 生 体义开 央 建主 出 ”主 会 而开 发 苏 , 的 。国义 了 社始 总 设始 展 联 完 大义 主 葬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PPT课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33a9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1.png)
(2)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把“政治多元化”、“民主化”“公开性”作为三大目标。1990年,苏联修改宪法,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首任总统。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科学社会主义
(2)出现无政府主义, 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加剧了经济的恶化,而经济的恶化又大大的加剧了政局和社会的进一步动荡,加剧了苏联的解体。
3、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八一九事件
3、影响: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标志着以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发展困难增大。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1、社会主义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进行改革要符合本国的国情;3、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Βιβλιοθήκη 变2.华约组织解散
1.版图的变化
3.社会制度变化
(东欧剧变的实质)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次严重的挫折。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科学社会主义
(2)出现无政府主义, 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加剧了经济的恶化,而经济的恶化又大大的加剧了政局和社会的进一步动荡,加剧了苏联的解体。
3、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八一九事件
3、影响: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标志着以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发展困难增大。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1、社会主义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进行改革要符合本国的国情;3、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Βιβλιοθήκη 变2.华约组织解散
1.版图的变化
3.社会制度变化
(东欧剧变的实质)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次严重的挫折。
苏联解体ppt课件
![苏联解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e0e731cc17552707220856.png)
• 俄罗斯民族享有特权地位
• 强制推广俄语,旨在实现俄罗斯化
15
民族原因
四、解决民族问题的阶级斗争方式与民族关系 危机
一、斯大林人为地制造“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镇压少数民族
1、少数民族反对强制农业集体化运动, 遭到残酷镇压
2、借口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迫害大 批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
3、强迫迁移十几个小民族,迫使他们过 集中营式的生活
的过程中
6
政治原因
二、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苏维埃制的变形
• 政治体制中的苏维埃地位的下降 • 苏维埃的变形 • 徒有虚名的联邦制
7
政治原因
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痼疾
• 意识形态工作教条化、僵化,禁锢思想文化的发 展
• 从信任危机到信仰危机
8
经济原因
一、“苏联模式”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 行土地、大工业、银行、运输业和对外贸易 国有化;
√斯大林逝世以后,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 夫执政时期,基本上是坚持并发展了在斯 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都对“苏 联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的尝 试,但仍没有跳出这一模式的框框;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苏联模式”进 行“根本改革”;
√ 1985-1989年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 战略”的改革目标,片面强调发展速度, 继续追求总产值和高指标,对不合理的经 10
•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只考虑全国生产专业化分工, 忽视地区经济综合发展,使共和国的经济没有发 展好。
12
民族原因
一、理论上的失误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忽视民族矛盾的长期性 和复杂性
• 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表现, 混淆了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强制推广俄语,旨在实现俄罗斯化
15
民族原因
四、解决民族问题的阶级斗争方式与民族关系 危机
一、斯大林人为地制造“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镇压少数民族
1、少数民族反对强制农业集体化运动, 遭到残酷镇压
2、借口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迫害大 批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
3、强迫迁移十几个小民族,迫使他们过 集中营式的生活
的过程中
6
政治原因
二、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苏维埃制的变形
• 政治体制中的苏维埃地位的下降 • 苏维埃的变形 • 徒有虚名的联邦制
7
政治原因
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痼疾
• 意识形态工作教条化、僵化,禁锢思想文化的发 展
• 从信任危机到信仰危机
8
经济原因
一、“苏联模式”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 行土地、大工业、银行、运输业和对外贸易 国有化;
√斯大林逝世以后,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 夫执政时期,基本上是坚持并发展了在斯 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都对“苏 联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的尝 试,但仍没有跳出这一模式的框框;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苏联模式”进 行“根本改革”;
√ 1985-1989年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 战略”的改革目标,片面强调发展速度, 继续追求总产值和高指标,对不合理的经 10
•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只考虑全国生产专业化分工, 忽视地区经济综合发展,使共和国的经济没有发 展好。
12
民族原因
一、理论上的失误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忽视民族矛盾的长期性 和复杂性
• 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表现, 混淆了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ppt课件
![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cd1010bcd126fff7050b71.png)
(1)要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社会 的安定团结。 (2)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3)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 西方的“和平演变”。
给我国最大的启示:要根据本国国情 建社会主义。
14
东欧剧变 的实质:
东欧各国的社 会制度发生了 根本性变化
12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改革 路线、方针、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 演变”。 总之,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 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3
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 经验教训?(P102自测)
斯 大 林 模 式
赫鲁晓夫
小修小补
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 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使 得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 会矛盾不断积聚。 2
1985年,戈尔巴乔 夫担任新一代 苏共中央总书记。
背景:长期的争霸,国民经济 军事化,,导致经济日益衰退 与恶化,为维持苏联世界大国 地位而需要改革。
为什么说独联体不是 一个国家?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是一个独立国家 的联合体。是在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 平等、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上建立的。
11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产生 了哪些影响?
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 3、影响: 塔体系宣告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 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极格 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8.19事件
7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顶上演说。
给我国最大的启示:要根据本国国情 建社会主义。
14
东欧剧变 的实质:
东欧各国的社 会制度发生了 根本性变化
12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改革 路线、方针、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 演变”。 总之,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 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3
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 经验教训?(P102自测)
斯 大 林 模 式
赫鲁晓夫
小修小补
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 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使 得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 会矛盾不断积聚。 2
1985年,戈尔巴乔 夫担任新一代 苏共中央总书记。
背景:长期的争霸,国民经济 军事化,,导致经济日益衰退 与恶化,为维持苏联世界大国 地位而需要改革。
为什么说独联体不是 一个国家?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是一个独立国家 的联合体。是在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 平等、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上建立的。
11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产生 了哪些影响?
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 3、影响: 塔体系宣告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 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极格 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8.19事件
7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顶上演说。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课件(共34张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55c742b84ae45c3b358c6a.png)
少,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人们 抢购成风,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材料: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 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 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 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 增长负10%。
③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为了迅 速发展经济,东欧国家大举借债,导致财政赤字剧增,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东欧国家改革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 (1)根本原因:
义道路,照搬苏联的做法。
(2)国内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严重恶化,广 大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②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政治危机 。 ③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妥协退让,推行政治多元 化和多党制,使反对派的实力进一步扩大。④冷战扭曲了东欧 各国历史发展的道路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体 系的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一超 多强”格局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 趋势发展。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 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苏联(1922.12---1991.12)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马克思 列宁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生搬硬套苏联模式
大举外债,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
戈的政策松绑,东欧寻求改革
政治多元化,局势动荡
各国共产党选举失利,国家制度发生变化
后果——政治版图的变化: (1)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2)南斯拉 夫分裂为五个国家。 (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 克和斯洛伐克。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材料: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 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 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 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 增长负10%。
③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为了迅 速发展经济,东欧国家大举借债,导致财政赤字剧增,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东欧国家改革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 (1)根本原因:
义道路,照搬苏联的做法。
(2)国内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严重恶化,广 大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②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政治危机 。 ③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妥协退让,推行政治多元 化和多党制,使反对派的实力进一步扩大。④冷战扭曲了东欧 各国历史发展的道路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体 系的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一超 多强”格局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 趋势发展。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 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苏联(1922.12---1991.12)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马克思 列宁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生搬硬套苏联模式
大举外债,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
戈的政策松绑,东欧寻求改革
政治多元化,局势动荡
各国共产党选举失利,国家制度发生变化
后果——政治版图的变化: (1)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2)南斯拉 夫分裂为五个国家。 (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 克和斯洛伐克。
5.4.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27张PPT)
![5.4.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9b34ff3186bceb19e8bb8d.png)
这一事件 实质是苏 联“传统 派”为了 挽救国家 的完整和 统一,为 了挽救社 会主义而 采取的一 场政变行 动。
1991年10月23日,戈尔 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 败八一九事件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出现。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 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 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摩尔多瓦
3、《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1985年,戈尔 巴乔夫担任新一任 苏共中央总书记。
如何改革?
经济上:
加速发展战略
苏联食品短缺,人 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如何改革?
政治上:
直接导致 苏联解体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界混乱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苏共领导地位及 中央政府的控制 力被弱化
进程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 主要原因
01
内因:
02
1、“斯 大林模式”的 僵化(根本 原因)
03
2、政治 体制改革失 败,政治混 乱,
04
社 会动荡.
05
外因:
06
西方 国家的“和平 演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cce7054b73f242336c5fda.png)
②
③
④
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 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经典名言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24、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5、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26、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7、人生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28、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29、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30、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31、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32、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ppt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5aacf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a.png)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 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
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 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 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 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 着苏联不再存在。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 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民族原因
一、理论上的失误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忽视民族矛盾 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的表现,混淆了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
双重主权国家原则为民族分离主义提供 了合法依据
二、联邦制的变形与民族矛盾的加深
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加 盟共和国丧失应有的自主权
160多个大小民族。其中80%的人口为 俄
罗斯族,超过百万人口的民族有:俄罗斯 人、鞑靼人、乌克兰人、巴什基尔人、楚 瓦什人、车臣人、亚美尼亚人。
俄罗斯人
鞑靼人
乌克兰人
巴什基尔人
楚瓦什人
车臣人
亚美尼亚人
莫斯科地铁:
俄罗斯人以莫斯科地铁为荣。莫斯科地铁 是俄罗斯第一条地铁,1932年动工,1935年建 成后正式通车。莫斯科地铁现有1条环线,9条 呈辐射状的支线,总长度300多公里,有150多 个车站,总共有506部电动扶梯,每天将800 多万名乘客运送到7840辆列车上,与地面的交 通网络相辅相成,相接。“没有地铁,就没有 莫斯科人的生活。”
苏联国庆日并非苏联成立纪念日,而是11月7日。是为了纪念1917年 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的日子。
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及中部。东西最远距离达10000 多公里,南北约5000公里。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 之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 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 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朝鲜等国接壤。其中同中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 和吉林等省区有7300多公里的边界线。
苏联解体优秀课件
![苏联解体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a5d3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e.png)
分离旳火种 5、制造“犹太人复国罪”和“医生案件”,掀起反犹太
人运动 二、赫鲁晓夫借口批判“民族分离主义”,镇压少数民族旳不
满活动 三、勃列日涅夫压制民族自主旳要求,镇压少数民族旳不满活
动
外部原因
一、西方大国有计划地对外 渗透、进行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旳提出者-乔治.凯南
• 利用大众传媒大举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导苏联旳改革朝着西方
√ 1926年苏联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了高速发展战 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旳方针,到1932年苏联从农业国变成 工业国,同步实施国有化和集体化,以公有制为基础旳高 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便在苏联形成;
经济原因
√ 1937-1953年“苏联模式”得到巩固,并形成了系统化和 理论化;
√斯大林逝世后来,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基 本上是坚持并发展了在斯大林时期形成旳“苏联模式”, 都对“苏联模式”存在旳某些问题进行了改革旳尝试,但 仍没有跳出这一模式旳框框;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改革” ;
√ 1985-1989年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旳改革目 旳,片面强调发展速度,继续追求总产值和高指标,对不 合理旳经济构造和产业构造未进行调整,从1990年起戈尔 巴乔夫转向全方面否定苏联旳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引起了 全党、全国严重旳思想混乱,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旳无政府 状态,经济危机日益加深,最终造成苏共旳覆灭和苏联旳 解体,同步也宣告了“苏联模式”旳终止。
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种 且领土面积最大旳社会主义 国家---苏联,在没有战争 和外敌入侵旳情势下自行解 体,令世人震惊与沉思。从 此至今,国内外学者对苏联 解体旳根源进行了多方面研 究,观点纷呈,智仁互见。
人运动 二、赫鲁晓夫借口批判“民族分离主义”,镇压少数民族旳不
满活动 三、勃列日涅夫压制民族自主旳要求,镇压少数民族旳不满活
动
外部原因
一、西方大国有计划地对外 渗透、进行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旳提出者-乔治.凯南
• 利用大众传媒大举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导苏联旳改革朝着西方
√ 1926年苏联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了高速发展战 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旳方针,到1932年苏联从农业国变成 工业国,同步实施国有化和集体化,以公有制为基础旳高 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便在苏联形成;
经济原因
√ 1937-1953年“苏联模式”得到巩固,并形成了系统化和 理论化;
√斯大林逝世后来,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基 本上是坚持并发展了在斯大林时期形成旳“苏联模式”, 都对“苏联模式”存在旳某些问题进行了改革旳尝试,但 仍没有跳出这一模式旳框框;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改革” ;
√ 1985-1989年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旳改革目 旳,片面强调发展速度,继续追求总产值和高指标,对不 合理旳经济构造和产业构造未进行调整,从1990年起戈尔 巴乔夫转向全方面否定苏联旳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引起了 全党、全国严重旳思想混乱,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旳无政府 状态,经济危机日益加深,最终造成苏共旳覆灭和苏联旳 解体,同步也宣告了“苏联模式”旳终止。
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种 且领土面积最大旳社会主义 国家---苏联,在没有战争 和外敌入侵旳情势下自行解 体,令世人震惊与沉思。从 此至今,国内外学者对苏联 解体旳根源进行了多方面研 究,观点纷呈,智仁互见。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教学课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abebc8312b3169a551a410.png)
解析——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看点——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共倒台带给中国的思考 世界社会主义现状 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体制失去活力和凝聚 力
▲ 涵义: 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 由斯大林建立的苏联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制度。
▲表现形式:国家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大清洗”运动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开 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对过去和未来的 思考》
▲ “十月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被宣布为社会主义 国家,甚至是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证明,我们已 经是‘发达社会主义’。问题是,1917年10月真的发生 了社会主义革命了吗?而所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吗?”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苏联的经 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内债外外贸 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化的市场经济 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改革无力
▲赫鲁晓夫改革——未摆脱斯大林体制约束 ▲勃列日涅夫改革——除了个人独裁和专制
演变为上层官僚集团统治外并无实质性变 化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的困境
▲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政军精英集团成为新的 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普通工人和农民,控制 苏联各个领域。
▲经济增长下降 ▲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 ▲腐败和贿赂成风 ▲民族运动难以控制 ▲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
3.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布尔什维克自身引发的矛盾(大俄罗斯国家观)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看点——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共倒台带给中国的思考 世界社会主义现状 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体制失去活力和凝聚 力
▲ 涵义: 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 由斯大林建立的苏联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制度。
▲表现形式:国家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大清洗”运动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开 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对过去和未来的 思考》
▲ “十月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被宣布为社会主义 国家,甚至是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证明,我们已 经是‘发达社会主义’。问题是,1917年10月真的发生 了社会主义革命了吗?而所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吗?”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苏联的经 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内债外外贸 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化的市场经济 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改革无力
▲赫鲁晓夫改革——未摆脱斯大林体制约束 ▲勃列日涅夫改革——除了个人独裁和专制
演变为上层官僚集团统治外并无实质性变 化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的困境
▲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政军精英集团成为新的 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普通工人和农民,控制 苏联各个领域。
▲经济增长下降 ▲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 ▲腐败和贿赂成风 ▲民族运动难以控制 ▲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
3.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布尔什维克自身引发的矛盾(大俄罗斯国家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PPT课件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eff01b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0.png)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思想界混乱
苏共领导地位及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年)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21日)
叶利钦掌权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
一、东欧剧变
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
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波兰
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
冷战的标志:柏林墙
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开放两德边境和柏林墙之后,人们在柏林墙头跳舞。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均丧失政权,改换国名,社会制度发生蜕变。社会主义阵营遭受极大打击。
进程
八一九事件
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 第五单ຫໍສະໝຸດ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入新课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思想界混乱
苏共领导地位及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年)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21日)
叶利钦掌权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
一、东欧剧变
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
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波兰
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
冷战的标志:柏林墙
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开放两德边境和柏林墙之后,人们在柏林墙头跳舞。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均丧失政权,改换国名,社会制度发生蜕变。社会主义阵营遭受极大打击。
进程
八一九事件
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 第五单ຫໍສະໝຸດ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入新课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苏联解体演讲》课件
![《苏联解体演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4e1d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c.png)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 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
北约东扩
苏联解体后,北约向东扩张,吸收了多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进一 步巩固了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下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超级大国的地位,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 响力逐渐减弱。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苏联解体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改革,试图摆脱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运动 的实力和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否定
苏联解体的舆论氛围促使一些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 判和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 价值观念。
左翼政治力量的衰落
随着苏联解体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许多左翼政治 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失去了支持和发展空间,影响力逐渐减 弱。
俄罗斯的转型与改革
经济转型
0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摆脱计划经
济体制的束缚。
政治转型
02
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经历了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但后
来逐渐走向威权主义。
社会转型
03
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变革,俄罗斯社会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包括社会分层、人口老龄化、民族问题等。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
社会主义国家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
加强民主化进程
社会主义国家应加强民主化进程,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重视民族团结
社会主义国家应重视民族团结,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维护国家统一 。
国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合作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 际合作成为各国发展的 重要机遇。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上课 (共28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上课 (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ebed0ebd64783e09122b74.png)
D
C
C
(4)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是在什么事件 之后( ) A.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 B.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开始改革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C
(5)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立陶宛宣布独立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
存在于1963至1992年, 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 解体,分别成立南斯拉夫 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 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 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解 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 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 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 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 黑)和科索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 布拉格爆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
德国柏林墙被拆除 民主德国人涌入西柏林
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 于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 用于隔离德意志联邦共和 国(联邦德国、西德)。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 府下令打开柏林墙,促进 了德国统一。1990年6月, 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 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统一后的德国用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 国歌、国徽,首都设柏林。 现在仅存几部分墙体和瞭 望塔作为纪念。
5.实质: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二)、苏联解体
经过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立陶宛首先)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八一九事件”(1991.8.19)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掌权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联体正式成立
1991年10月23日,戈尔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败八一九事件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共15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9c83fa28ea81c758f57842.png)
1953年赫鲁晓夫任苏共第一书 记,并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但 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继 续改革,片面发展重工业导 致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困境中的尝试
“苏联改革三部曲”
第14课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苏联解体
1991 时间:②____________ 年12月 两极格局 瓦解,冷战结束。 影响:③____________
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开始 苏东剧变
多元化 走向政治④____________ 。 社会制度 的改变。 实质:⑤____________
导致思想界极度混乱
(2)政治上:①提出“民主化”、“公开性”、
“政治多元化”的口号. ②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苏联总书记
苏共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各加盟国脱离苏联
(3)、改革的结果:
苏共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 各加 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4)、改革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 5)、改革的实质: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 夫改革给 我们带来 什么启示
经济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苏联解体的过程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及新思维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合作探究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启示
1.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具有本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不应照搬、照套。 3.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 4. 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因素
西方大国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 演变 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 军备竞赛
三。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导致两极格局终结,加速了世 界的多极化进程。
造成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美 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和 战乱加剧。
四。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二、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苏维埃制的变形
政治体制中的苏维埃地位的下降 苏维埃的变形 徒有虚名的联邦制
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痼疾
意识形态工作教条化、僵化,禁锢思想 文化的发展 从信任危机到信仰危机
经济原因
一、“苏联模式”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 大工业、银行、运输业和对外贸易国有化; √从1918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使商 品货币关系受到极大的限制,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逐 渐实物化; √ 1921- 1925年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新经济 政策,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杠杆来发展经 济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1926年苏联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了高速 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到1932年苏联 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同时实行国有化和集体化,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苏 联模式”便在苏联形成;
莫斯科地铁站
4
莫斯科地铁站
5
莫斯科地铁站
6
莫斯科地铁站
7
莫斯科地铁站
8
莫斯科地铁站
9
莫斯科地铁站
10
莫斯科地铁站
11
莫斯科地铁站
12
莫斯科地铁(爱读书的俄罗斯人)
莫斯科地铁(读书)
莫斯科地铁 (地铁艺人)
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 事纲领》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在各国发 展的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 家内同时取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 几个国家中取得胜利。——转引《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 近代史卷》
第四节
交通运输
第 一 章 俄 罗 斯 概 况
五、地铁 特点:
莫斯科的地铁以以下四个特点著称于世: 世界上堪称最古老的地铁站;世界上效率最高 的地铁站;世界上 深入地下最深的地铁站;世 界上最富丽堂皇、最宏伟的地铁站。车站的装 饰各具特色,或典雅,或堂皇,或庄重,或简 约。
莫斯科地铁站
1
2 莫斯科地铁站
二。苏联解体原因
政治原因 经济原因 民族原因 外部原因
解体前的苏联
立陶宛 乌克兰 摩尔多瓦 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哈萨克
拉托维亚 爱沙尼亚
解体后的苏联
政治原因
一、苏共的过分集权 √苏共高度集权,以党代政,联盟国家兴 衰系于苏共 √苏共思想理论僵化、唯上唯书,逐渐丧 失思想上的先进性 √苏共缺乏党内民主,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处于渐变的过程中
乌拉尔山脉
东欧平原
厄山花莲
厄尔布鲁士山
白熊
北极荒漠带动物
北极荒漠带动物 海豹
海鸟
海象
海象
苔原带植被 苔原沼泽 沼泽草
低矮植物
云莓
苔原带动物
北极狐
北方鹿
驯鹿
狩猎归来
针叶林 第 一 章 俄 罗 斯 概 况
第 一 章 俄 罗 斯 概 况
混交林
针叶林 泰加林
云杉
松树
乌克兰人
巴什基尔人
楚瓦什人
车臣人
亚美尼亚人
莫斯科地铁:
俄罗斯人以莫斯科地铁为荣。莫斯科地铁 是俄罗斯第一条地铁,1932年动工,1935年建 成后正式通车。莫斯科地铁现有1条环线,9条 呈辐射状的支线,总长度300多公里,有150多 个车站,总共有 506 部电动扶梯,每天将 800 多万名乘客运送到7840辆列车上,与地面的交 通网络相辅相成,相接。“没有地铁,就没有 莫斯科人的生活。”
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及中部。东西最远距离达10000 多公里,南北约5000公里。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 之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 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 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朝鲜等国接壤。其中同中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 和吉林等省区有7300多公里的边界线。 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摩尔多瓦、 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这15个加 盟共和国都成为了独立的主权国家并加入联合国。从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到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是联合国的成员国。这两个国家又都 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因此苏联在联合国就有了三个席位,俗称“一国三票”。 苏联解体前有286730817人口,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51%,乌克 兰人占15% ,乌兹别克人占6%,白俄罗斯人占4%,其他为哈萨克人、鞑靼人、 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 库曼人、德意志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等约占24% 。 苏联曾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与美国并列的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 ”之一。 苏联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一直是中国政治领域的老师,和经济领域的支持者,同 时也是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老师。
阔叶林
槭树
泰加林带动物
松鼠
紫貂
泰加林带动物
棕熊
麋鹿
亚热带(黑海沿岸的高加索山鹿)
索契(浴场)
索契(雪域风光)
索契(滑雪)
160多个大小民族。其中80%的人口为 俄 罗斯族,超过百万人口的民族有:俄罗斯 人、鞑靼人、乌克兰人、巴什基尔人、楚 瓦什人、车臣人、亚美尼亚人。
俄罗斯人
鞑靼人
√ 1937-1953年“苏联模式”得到巩固,并形成 了系统化和理论化; √斯大林逝世以后,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 政时期,基本上是坚持并发展了在斯大林时期 形成的“苏联模式”,都对“苏联模式”存在 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但仍没有跳出 这一模式的框框;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苏联模式”进行 “根本改革”; √ 1985-1989年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的改革目标,片面强调发展速度,继续追求总 产值和高指标,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 构未进行调整,从1990年起戈尔巴乔夫转向全 面否定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引起了全党、 全国严重的思想混乱,整个社会出现严重的无 政府状态,经济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导致苏共 的覆灭和苏联的解体,同时也宣告了“苏联模 式”的终结。
3.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 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
4.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 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5.安德罗波夫时期
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 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 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苏联进入安德罗波夫 时期。
二、“苏联模式”
企业与国家关系行政化 经济管理集中化和指令化 经济关系和经济联系的实物性
三“苏联模式”的弊端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粗放发展方式导致 经济危机,使联盟总体经济没有搞好;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成共和国经济权限过小 , 使联盟与共和国的经济关系没有处理好;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只考虑全国生产专业化分 工,忽视地区经济综合发展,使共和国的经济 没有发展好。
230页
列宁
斯大林
马林科夫
赫鲁晓夫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1917-1991)
勃列日涅夫1964-82
安德罗波夫1982-84
契尔年科1984-85
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 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 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苏 联 解 体
一.前苏联发展到解体过程 1.列宁时期
三、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与少数民族的离心倾向
俄罗斯民族享有特权地位 强制推广俄语,旨在实现俄罗斯化
四、解决民族问题的阶级斗争方式与民族关系危机
一、斯大林人为地制造“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镇压少数民族 1、少数民族反对强制农业集体化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2、借口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迫害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知识 分子 3、强迫迁移十几个小民族,迫使他们过集中营式的生活 4、以武力胁迫波罗的海三共和国加入苏联,埋下了民族分离的 火种 5、制造“犹太人复国罪”和“医生案件”,掀起反犹太人运动 二、赫鲁晓夫借口批判“民族分离主义”,镇压少数民族的不满 活动 三、勃列日涅夫压制民族自主的要求,镇压少数民族的不满活动
6.契尔年科时期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联领 导人的是73 岁的契尔年科。
7.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 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 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 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 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 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 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 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 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 着苏联不再存在。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 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民族原因
一、理论上的失误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忽视民族矛盾 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的表现,混淆了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 双重主权国家原则为民族分离主义提供 了合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