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擒敌术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军校学员擒敌术训练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健身、实战价值,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擒敌术是武警部队的特色、传统训练课目,也是单兵训练的重点、难点课目之一,具有动作实用、简练易学、对抗性强等特点,在武警官兵执行各类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综合运用踢、打、摔、擒等动作,以徒手或利用就便器材、警械制服敌手的一种技术,是集现代散手、拳击、擒拿以及军警格斗于一体的一套全面、系统的综合性搏击术。下面就如何提高学员的擒敌术技法进行阐述。
一、讲清目的,注重理论
作为一名军校的擒敌术教员,要想更好地施训于学员,首先要让学员认清擒敌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官兵体质,提高个人作战能力,使自己在执勤和处突过程中不受到攻击或少受到攻击的技法;更要让学员认清只有付出艰苦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学会
擒敌技术,把他们从擒敌术就是喊着口令打打拳、踢踢腿的误区中领出来,并讲授相关理论,从而了解擒敌术起源、发展和概念,让学员练有所向、学有所用。
二、因人施教,循序渐进
从近几年的新学员入学强化训练来看,由于地方学员和部队学员个体差异较大,其训练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样的训练内容对部队学员来讲可能是相对低水平的重复训练,可对有的地方学员来讲还是很难完成。针对绝大部分学员对擒敌技术的掌握情况,教员应制
定一整套切合实际和有针对性的组训方法。
1.对于初学者,要从最基础的基本技法开始训练,即身体专项素质、格斗势和步法的训练,而后结合攻击技法击打练习的训练。在掌握了正确的空击技法要领后,就要不断加大空击强度,使受训者在最初的技术风格上顺利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同时强调击打节奏和重心的控制问题,提高个人基本技术,初步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2.随着受训者个人技术的不断提高,就要从单纯的空击练习逐步转入实物击打练习和条件实战训练,以此来巩固受训者的个人技术风格,为提高个人作战能力打基础。
3.当受训者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后,要及时转入高级训练阶段,即擒敌术教材中的战术训练,战术训练的实质内容就是实战对抗。实战对抗是在具备相当的实战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抗能力的前提下,两人运用踢、打、摔、拿等动作进行的自由搏击,其特点是对抗性很强,对身体素质要求高。通常在实战对抗前要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而后才能转入实战对抗阶段。
4.擒敌术实战原则是进行实战对抗的基本原则。第一,要勇敢沉着。时刻保持从容不迫的精神状态是进行实战对抗的优良品质,也是克敌的必要条件。第二,要把握时机。如果进攻时能准确控制和掌握实施拳、腿、摔法攻击的有效距离,而在防攻反击时可以将距离控制在刚好能避开敌攻击锋芒,又能迅速进行反击的距离上,就可以有效实现“退可守,进可攻”。否则如若时机把握不准,必
然会导致失败。其次,要控制好重心。要使身体始终处于能快速出拳、出腿和移动的最佳姿态上。再次,要集中精力,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敌暴露的空当,同时要及时分析、判断敌攻防运动的规律,找出弱点。第三,要攻防兼备。实战中应该将攻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做到攻中有防,防中有攻。进攻时要注意加强防守,防守时要积极进行防守反击。第四,要活用战术。活用战术在实战中显得至关重要,是提高实战能力的关键。它的总体要求是:避实击虚、扬长避短、正奇应用、攻防兼备。这就要求学员不仅要熟悉基本战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防攻反击、直接攻击、乘虚强攻、上下配合、迂直并用等战术,还要加强战术运用的针对性,能够及时把握对手的特点和弱点,并能迅速地做出判断,采用针对性的战法给对手以有力的打击。
三、科学组训,防范事故
上级领导一再强调杜绝训练事故的发生是考虑到个别基层部队有盲目训练至伤亡的现象。为贯彻这一精神在擒敌训练也存在着消极保安全,出现不敢练,少练,甚至不练。部分学员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不敢训,不愿训”的思想。针对这一现象,教员在组训时要切实遵循训练原则,科学组训。对抗训练时让技术、战术、身高、体重、体能相当的学员搭对,戴好护具,说明规则和禁止击打的部位。在基本动作训练时,做到四不训:未做好训前准备活动不训;不带护具不训;学员队领导不在场不训;没有摔擒场地不训,并严格遵守训练安全规定,切勿拿擒敌动作开玩笑。
四、认真备课,改进方法
要想搞好一次精彩的授课,最重要的就是要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因为教案是教练员上课的计划和直接依据,是教练员具体实施教学与训练的方案。
1.编写教案的要求应因人、因科而异,区别对待。新教员因为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气氛的调控,教学措施的应变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经验,需要详细的教案作为脚本。因此,在编写教案前除了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还需要参考大量的书籍。
2.编写教案无论新教员还是老教员都要有从“厚—薄—厚”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员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显得更加开放灵活,使得教案预示性越来越不明显,课堂中许多出现的突发问题,在课前是很难预料的。这就要求教员课前的准备更加充分,不但要吃透教材,吃透学员,还要博览群书,学习新课改的理论,制订出几套教案进行比较,这是厚积。薄,就是把教材、学员、教学参考书、已经编写的多套教案以及跟授课相关的信息融于一炉、烂熟于胸,备好腹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备课。
3.编写课后教案。每一次上课结束后,教员要对自己辛辛苦苦编成的教案,在课堂上实施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养成写课后心得或课后日记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编写教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