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

合集下载

人民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1

人民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1
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革命,对秦国以至中国 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目 “变法的历史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 削与压迫
(3)变法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 划清界限
对商鞅变法认识?
1、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 的进程为标准。
2、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会遇到种种旧势力、 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 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3、他给我们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是国 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 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就必须改革,与时俱进;要想改革成功,我们必须像 商鞅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光辉的改 革事业;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 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第二目 “富国强兵的秦国”
(1)经济上: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
立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扩大了封 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实力增强.
(2)政治上:封建国家机能更加健全,建立了强大的中
央集权封建国家.
(3)军事上:“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达到强兵目
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6、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 动
A.没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是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 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55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555人教PPT课件

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
思维殿堂
商鞅变法成 功的原因有 哪些?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行之有效 (3)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南门徙
木” 、“法及太子”) (4) 东方六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秦国 (5)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5.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成果
但商鞅变法处在新旧交替时期,不可避 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么:你觉得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性呢?
三.商鞅变法的的历史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 的剥削和压迫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 划清界限
(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 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 “焚书坑儒”政策
——商鞅变法的作用

的 秦
三、变法之失

——商鞅变法的局限
四、变法之启 ——商鞅变法的启示
练一练
1.战国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新兴地主阶级推动
C.封建经济发展
D、大量水利工程修建
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商鞅的改革过分重视刑法, 为后来秦朝二世而亡埋下了 伏笔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2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2

第二单元第3课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的支持B.保守势力的让步C.商鞅的权威D.中小地主的支持【答案】A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答案】D [D项“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答案】D4.(2020·某某某某调研)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答案】A [材料“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说明商鞅的法令已经为人民所熟知且遵守,A项正确;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材料与守旧贵族反攻倒算无关,排除C项;商鞅变法是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的重要原因,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 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A【解析】改革进步与否,关键是看改革措施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建立了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即新的生产关系)。

6.商鞅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局限性在于( )A.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法律严酷,激化阶级矛盾C.奖励军功加剧了社会动荡D.推行县制,导致国家分崩离析【答案】B [抑制商品经济发展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时期有一定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学案3 富国强兵的秦国『基础达标』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答案』 B『解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答案』 B『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因此,A项正确。

4.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D『解析』D项是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不是局限性。

5.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但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这表明③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能力提升』6.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案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基础达标』1.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答案』 B『解析』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发展,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3.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答案』 A『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重点是对变法内容的掌握。

变法内容中直接涉及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主要有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分封行县制,而实行连坐法和重农抑商不是直接涉及其特权的。

4.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

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实行连坐法『答案』 D『解析』材料中“令农民恐惧的法令”是关键信息,对比选项可知连坐法应是正确选项,故选D。

5.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答案』 A『解析』“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D两项与题干没有联系;C项“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是户籍制度和连坐法。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1+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1+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预习导引知识点一商鞅之死1.商鞅死因(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严刑重法打击了违法的旧贵族,树立了变法的权威,得罪了旧势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变法结局:“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知识点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意义(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许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知识点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知识点拨]商鞅变法的结果及影响主题一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史料探究】史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毛泽东史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

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曰:“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

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2)史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解析

学案3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1.商鞅变法侵害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猛烈抵制和抗拒。

2.结局秦惠文王继位后,商鞅被杀。

但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

[深化探究]材料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思考依据材料说明商鞅凄惨结局的缘由是什么?你从中有何生疏?答案缘由: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猛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

生疏: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道路上布满荆棘,因此,改革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需要大无畏的精神和士气。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2.作用(1)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进展的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进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心集权制度的建设从今开头,很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进展。

(3)军事上:嘉奖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兼并战斗取胜和战略进展制造了有利条件。

[深化探究]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思考结合材料说明商鞅变法取得了什么成果?答案实现了富国强兵;在与楚国、魏国的争霸中取得了优势;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大为提高。

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思考(1)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2)“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跟哪些变法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①井田制瓦解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③新兴地主开始掌握政权④百家争鸣⑤争霸战争频繁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①②③④⑤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四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

2.《诗经》记载:周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B.诸侯势力日益发展C.王畿缩小,经济拮据D.诸侯国拒绝纳贡『答案』 B『解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诸侯与王室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诸侯力量超过了周王。

因此选B。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A.出现的根本原因B.代表的阶级利益C.产生的社会影响D.改革的具体措施『答案』 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本质”。

战国时期的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时期的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当时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收入,但客观效果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同时也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故选A项。

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迁都洛邑D.陈桥兵变『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

6.《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是()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社会根源”,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7.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商鞅铜方升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统一局面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答案』 B『解析』此器具是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产物,从变法的措施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选B。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6: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6: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作业一、选择题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2.《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3.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4.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③⑤ D.②③④⑤5.秦朝时期,某老农刚成年的儿子搬出了家,另立门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C.政治改革D.社会习俗改革6.《史记·李斯列传》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

”商鞅的变法法令中,直接促使“民”“殷实”的措施包括()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建立县制④轻罪重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7.文物是形象的历史。

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奖励耕织图三商鞅铜方升(1)从图一和图二的铁器牛耕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你从图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初中班主任安全教育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作为初中班主任,我深知肩负重任,特别是在安全教育方面。

我始终秉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努力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班级环境。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详细总结。

二、工作内容1. 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在本学期初,我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教育计划。

计划包括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形式等,确保安全教育贯穿整个学期。

2. 交通安全教育我组织开展了多次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通过PPT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同时,我还与家长们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交通安全。

3. 防火防灾教育本学期,我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灾知识学习,包括火灾的危害、预防措施、疏散演练等。

此外,我还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演练,熟悉疏散路线和逃生技巧。

4. 网络安全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我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防范网络陷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 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教育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个别谈话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我还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宽容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工作方法1. 多种方式相结合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等,使安全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易于被学生接受。

2. 定期开展安全演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我定期开展各种安全演练,如疏散演练、防火演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安全技能。

四、工作成效与反思1. 工作成效通过本学期的安全教育工作,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同时,学生们也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2. 工作反思尽管本学期的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

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1.相同点(1)目的上: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

(2)内容上: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到风俗变革。

(3)特点上: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4)影响上: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

2.不同点(1)目的不同: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2)内容不同: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严格控制。

(3)特点不同: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

(4)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5)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缓解统治危机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例题】(2013·福建文综·41A)(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审题思路]审题意:第(1)问,指出商鞅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要依据材料一,总结材料的含义,做到概括。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课件: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共28张PPT)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课件: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共28张PPT)

8.下面为明末刻本《新列国志》的插图,反映了秦孝公死 后,商鞅被车裂,其族人被诛的情景。商鞅变法成就巨大,但个 人结局悲惨的根本原因是( )
A.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违反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C.推行严刑峻法,不得人心 D.焚烧儒书,禁锢世人思想
解析:选 A 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 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职的垄断特权,因而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忌 恨,这是商鞅个人结局悲惨的根本原因,故选 A;商鞅变法顺应 了历史发展潮流,B 错误;推行严刑峻法,是民众反对商鞅变法 的原因,商鞅个人结局悲惨的根本原因是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反 对,排除 C;D 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3.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解析:选 B 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推行小家庭制度,以小家 庭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这客观上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 展。
解析:选 C “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非幸也, 数也”表明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不是偶然,而是历史 的必然。
10.在变法过程中,商鞅曾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 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这种做法的重大社会意义是( )
A.促使秦国成为六国中的军事强国 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C.促使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D.为平民阶级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解析:选 C 材料“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 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打击了奴隶 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建立封建社会统治秩序,促使奴隶制社会向 封建制社会转型,故选 C 项;A 项是军事意义,排除;B、D 两 项表述不全面,排除。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课后限时作业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Word版含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课后限时作业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Word版含

姓名,年级:时间:(建议用时:20分钟)1.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死因。

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故D项正确。

2.“(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④燔诗书而明法令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

实行连坐法指“道不拾遗,山无盗贼”;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指“家给人足";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指“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故C项正确。

3.如图是秦国疆域扩大的形势图,商鞅变法与它的内在联系应是()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

4.《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 )①实现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②满足了秦王称霸天下的野心③完成了由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④推动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A.①④ B.②③C。

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

从经济基础角度考虑,商鞅变法使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有利于建立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从社会形势上看,秦国的强大,有利于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②不符合题意,③不是秦国时的成就,故A项正确.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2: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2: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基础巩固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答案』 B『解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

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答案』 D『解析』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贵族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商鞅在新法中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 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答案』 B『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因此,A项正确。

5.如果张三是商鞅变法法令颁布时秦国的平民,因外出经商而被逮捕,最有可能的后果是() A.证据不足,无罪释放B.执法者进行说教后释放C.因邻里说情而减刑D.因触及法令禁止的内容而被重罚『答案』 D『解析』从商鞅法令的内容及变法理念可知,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这样最有可能的结局应是D项。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都是封建性的,是一次封建性 质的改革运动。
历史 选修1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2)成功原因 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 会时代要求一致,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是成功的根本原
因。
②改革措施全面且互相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符合了秦国的实际,确保了变法的实 效性。 ③注重舆论宣传的效果。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
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战斗力 (3) 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 __________ , 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 选修1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4.变法的历史局限
轻罪重罚 。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__________
历史 选修1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2. 经过: 秦惠文王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 咸阳 被车裂示众。 自卫,兵败被杀。其尸体在________ 废井田 ”、“开阡陌”、 3 . 结果: 商鞅虽死,但他“ ________ “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
③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隶 ④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①②③④均是
答案:
D
历史 选修1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诸子集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秦国“卒行其法”。

这说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并没有取得成功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充分说明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④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

答案: A2.2011年9月25日,人民网天津视窗报道,商鞅死于“五牛分尸”,而非五马分尸。

在商鞅变法措施中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是( )A.推行县制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D.焚烧诗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商鞅之死说明法律的严酷,A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C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是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故选B。

答案: B3.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解析:二人变法最终导致丧命,这说明了反对势力不甘退出舞台。

即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答案: C4.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解析:最能体现生产关系特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答案: D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新的经济基础的确立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推行二十等爵制C.实行连坐法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解析:在四个选项中,涉及经济基础变革的只有A项。

答案: A6.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富国的目标C.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D.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案:B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明商鞅变法()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C3.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及结果中的消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的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

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

答案:B5.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

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武将篡权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解析:结合相关史实可知秦朝并未出现武将篡权的现象,故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派名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因而减轻了匈奴对秦王朝的威胁,故C 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因而不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和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之死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下令捕杀了商鞅。

2.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商鞅变法的作用①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②改革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改革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表现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并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名师点拨] 评论变法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商鞅死后仍遭“车裂”。

但新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因而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二、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改革启示] 法家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反省。

一是改革手段以严峻著称,不尊重他人生命,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用血腥手段镇压改革的人。

人为地激化了改革的矛盾与斗争。

二是为改革不择手段的做法和牺牲式的改革精神不值得提倡。

改革者不仅要长于推进改革,而且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性命,珍爱上天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

改革需要义无反顾,但也不需要献身。

主题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对秦国而言,使秦国受到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

2.消极影响: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对后世而言,商鞅用法过峻,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

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答案(1)变法使秦国富强。

(2)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否定。

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它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

图示法掌握商鞅变法1.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答案 D解析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

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行郡县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D.“焚诗书”答案 B解析因为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身份,否则就要受罚。

而商鞅是不敢暴露身份的。

其他选项与此无关。

3.“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答案 B解析商鞅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因此得以延续。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 B解析商鞅变法中有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

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试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与变法的哪些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

(3)材料二中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答案(1)历史信息:秦军军备先进,战斗力强;人民参战热情高涨。

原因:实行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调动了人民参战的热情。

(2)①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的局面;奖励军功则导致“民勇于公战”。

②评述:这些条款的实行,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强化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基本正确。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秦国逐步强大起来,司马迁的评价符合客观实际。

解析第(1)问图一一车四马的战国战车的出现,说明秦国军事装备先进,战斗力强。

图二秦人“尚武”明显是实行奖励军功产生的影响。

第(2)问,“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说明社会治安良好,这应是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刑的结果。

至于“民勇于公战”同样是奖励军功带来的影响,评述应依据商鞅变法达到这些社会效果的手段展开。

第(3)问,从整体而言,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较为客观的。

基础巩固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答案 B解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

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答案 D解析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贵族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商鞅在新法中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答案 B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因此,A项正确。

5.如果张三是商鞅变法法令颁布时秦国的平民,因外出经商而被逮捕,最有可能的后果是()A.证据不足,无罪释放B.执法者进行说教后释放C.因邻里说情而减刑D.因触及法令禁止的内容而被重罚答案 D解析从商鞅法令的内容及变法理念可知,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这样最有可能的结局应是D项。

6.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建立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 D解析商鞅推崇法家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但法家鼓吹严刑峻法,其偏颇导致秦朝的短命而亡。

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因此,④叙述不正确。

能力提升7.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D解析D项是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不是局限性。

8.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但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这表明③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9.下图是秦国疆域扩大的形势图,商鞅变法与它的内在联系应是()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答案 B解析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国人观看商鞅变法法令时的情形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会有哪些阶级或阶层怀着喜悦的心情观看商鞅变法法令?为什么?(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归纳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社会效果?答案(1)新兴地主、农民和军人。

原因:“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农民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提高军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和新兴地主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管理。

(2)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良了社会风气;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称霸诸侯的强国。

解析第(1)问,“喜悦”与否,要看是否能够从中获益。

因此,解答该问的思路是分析商鞅变法措施的作用,理解从中获益的是哪些人。

第(2)问,通过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进行归纳概括即可,不需要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