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语态对比与互译方式
unit6被动与主动英汉对比与翻译
英语有过分使用被动语态的倾向,其弊端在于: 罗嗦(wordy)、间接(indirect)、无力 (weak)、隐晦(oracular),故弄玄虚 (mysterious)而深不可测(impenetrable),使 交际者之间隔着一层被动的烟幕(passive smokescreen)。 “half the delatoriness, the passing of the bucks, the shrinking of responsibility, the lazymindedness, and the want of initiative…”
2. 为了使句子平衡,保持末端中心(end focus) 和末端重量(end weight),以符合主语简短、谓 语复杂的表达习惯。 a. I was astounded that he was prepared to give me a job. 他准备给我一份工作,这使我大吃一惊。 b.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有几种塑料可以压入机器并分离成细长的纤维, 这种纤维可以用来织布。
b. H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nd was warmly applauded by the audience. 他出现在台上,观众热烈鼓掌欢迎。 c. Language is shaped by, and shapes, human thought. 语言受制于思想,又影响思想。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 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三、修辞的需要。英语修辞学主张不要过分使用 被动句,但适当使用被动句可以使表达方法灵活多 变,避免句型单调,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例如使 用被动句可以减少以填补词“it”、“there”引导的 句式,使句子比较干脆、有力。 There are many ways to vary the basic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 of subject-verbobject. 有许多方法可以变换英语“主-动-宾”基本句型。 The basic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 of subject-verb-object can be varied in many ways. 英语“主-动-宾”基本句型可以用许多方法加以 变换。
英汉被动结构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结构的几个典型方面的比较论述来分析和比较英汉被动结构。
关键词:被动结构英汉被动结构被动结构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不论是在英语表达中还是在汉语表达中,被动结构都占有其一席之地。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的被动结构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一、应用的广泛程度比较在英语中被动结构用的要比在汉语中广泛,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被动结构的使用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同一个语境,同样的含义,英语往往用被动语态表达,汉语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主要原因是英文考虑的重点是事情,即受动者,而汉语考虑的重点则是人,即施动者。
虽然汉语中有“被”字可用来表示被动,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我们并不执着于主语与谓语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因而一般使用主动形式。
比如,我们时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我们从来不说“人不可被貌相,海水不可被斗量”,因为我们知道动作的执行者是人。
而英文要说:As a person cannot be judged by his appearance , so can the sea not be measured with a bushel.英语中结构被动句用得广泛,汉语中结构被动句用得少. 英语中结构被动句用得广泛主要是因为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原因。
汉语中结构被动句用得少, 是由于汉语往往将宾语提前作为说话的主题, 而在动词上暗示被动语气, 即用词汇的手段表示被动, 从而呈现为意义被动句。
另外, 汉语使用结构被动句时,大多数情况下要求施动者同时出现, 否则用主动句结构。
二、时态比较英语被动语态有时态的变化, 是时态清晰句, 它的时态主要体现在助动词to be 的不同变化形式中。
汉语是时态模糊句, 即汉语在“被”字句中, 没有特定的时态变化形式, 它的时态关系主要靠时间副词或上下文来体现。
例如:我没有被邀请, 但我还是来了。
英汉互译
《英汉互译》学习体会这一学期的英汉互译学习,学到的内容非常多,远远不止以下十点,那我就提取出众多内容中的十点,来做一下阐述:1被动语态。
被动句在英语中的使用大大多于在汉语中的使用。
原因是主体思维意识的差异。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和“悟性”而西方人讲究“人物分立”“天人各一”。
因此汉语中有大量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句,并且主动形式被动句的使用比被字结构的更常用。
例如①: He was thrown into grieved by the death of his friend. 他由于朋友的去世而陷入悲伤之中。
②: Jenny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new class by Tom. 珍妮是通过汤姆进入班级的。
还常用具有被动意义的词来表被动,如:“被⋯⋯”,“受⋯⋯”,“给⋯⋯”,“为⋯⋯所”等。
例如:她很受大家喜欢。
2正确选词义。
一词多类、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点。
因此要通过上下文来分析。
1) He got all the credit for the discovery.1)他因这项发现而获得各项荣誉。
2) They sold grain on credit during time of famine.2)饥荒季节,他们则赊销粮食。
3) How much do I have to my credit?3)我们的银行户头上还有多少存款?每个句子中的credit,其词义都有所区别3英汉互译中词性转换。
英语是印欧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所以在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都有很大差别。
①He is entirely independent of your help.他绝对不靠你的帮助。
(independent为形容词,译成了动词。
)②I barreled straight ahead,across the harbor and out over the sea.我笔直地向前高速飞行,越过港口,飞临海面。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一、概念主动与被动体现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所谓主动,是指行为的发出者在句子里是主语,即施事;而被动是指充当句子主语的是某一行为作用的对象,即受事。
二、汉语的被动式与翻译汉语中表达被动概念有三种形式: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不带有被动标记的意念被动式和无主句。
一)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是指借助词汇手段实现的。
主要有“被、由、给、把、让、受、挨、为、使、于、蒙、经、叫、遭受、加以、予以、为……所、是……的、在……中”等。
此类被动句一般表示较强的被动意义,侧重于行为的表达,翻译时一般译成英语的被动句。
如:1. 救济品很快被送到火灾的灾民手中。
Relief was quickly sent to the sufferers from the fire.2. 这些发动机由蒸汽驱动。
The engines are driven by steam.二)不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此类句子中的主语或话题实际上是动作的承受者。
句子形式主动,而意义被动。
一般情况下,译成英语,可使用被动式。
1. 这座桥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2. 地图挂在墙上。
A map was hung on the wall.三)无主句无主句通常可以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英语被动式表达该类无主句。
必须保证8小时睡眠。
Eight hours’ sleep must ne guaranteed.但如果选择的英语动词的意义和英语的行文习惯,也可以用主动式。
洋车夫疑心他醉了,回头叫他别动,车不好拉。
Suspecting he was drunk, the rickshaw puller turned his head and asked him to keep still, for it was hard to pull the rickshaw.三、英语的被动式与翻译、鉴于以上汉语被动句的三种表达方式,我们在翻译英语被动句的时候,要找出适当的被动形式,因为汉语表达被动式的词存在语体等方面的差异,如积极意义(被、受/到)和消极意义(挨、糟)的差异,抽象和具体的差异,口语体(给、叫、让+ 施事)和书面语体差异等。
英汉被动句的互译
简析英汉被动句的互译摘要:被动句—当主语不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而是行为动作的承受者时,句子就含有被动意味了。
被动句表示的是一种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和汉语中都很常见。
因此,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把握好被动句的翻译很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英汉互译的几种情况!1汉语被动句的英译汉语的被动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用助词“被”,“受”,“遭”,“给”,“叫”,“让”等为标记,表示较强的被动意义。
二是形式上是主动式,但意义上是被动式,即:意念上的汉语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这两类句子在译成英语时都要用被动语态。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及汉语某些习语的译法。
1.1带有被动标记的汉语被动句这类句子,一般表示较强的被动意义,着重于被动的动作。
此类句子可以按照英语的惯常用法,相应地译成英语的被动句子。
用助词“被”,“受”,“遭”,“给”,“叫”,“让”等为标记。
例如:(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Although my assertion , “ No investigation , no right to speak ”, has been ridiculed as “ narrow empiricism ” , to this day I do not regret having made it ;……《毛泽东选集》三卷, 749页(2)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了雷击。
In the teahouses one could hear the most absurd stories , such as how in a certain place a huge spider had turned into a demon and was then struck by lighting .老舍《茶馆》(3)没有一个人把小草叫做“大力士”,但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翻译的基本技巧--被动语态的翻译
精心整理翻译的基本技巧——语态转换译法语态转换译法1顺译法1.1顺译成被动句1.2顺译成主动句2倒译法2.1把by后的宾语倒译成汉语的主语2.2把其他介词后的宾语倒译成汉语的主语2.3倒译成汉语的无主句3分译法一、顺译法既保留原文的主语,又要使译文主要成分的顺序和原文大体一致的翻译方法就叫顺译法。
1顺译法(TranslationinOriginalOrder)1.1顺译成被动句A.译成“被”字所谓“被”字句,就是在汉语的动词前面加上一个“被”字来表示被动的句子。
主要表示这个动作不利于受事者或这个情况有点特殊,或者出乎意料。
加上“被”字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并表示“被”这一动作动作接受者(受事者)是不乐意或不情愿接受的。
例1:VitaminCisdestroyedwhenitisoverheated.【译文】维生素C受热过度就会被破坏。
例2:Oncetheflowerhasbeenpollinatedandfertilized,theplantprovidesthenewlyformedseedswithar eserveoffoodmaterials,whichwillbeneededwhentheythemselvesgerminate.【译文】花一旦被授了粉并受了精,植株就会对新生种子提供养料贮藏,以备种子未来发芽之需。
例3:Shethoughtallwasfairandlegal,andneverdreamtshewasgoingtobeentrappedintoafeignedunio nwithadefraudedwretched,alreadyboundtoabad,mad,andimbrutedpartner!(CharlotteBront?: JaneEyre)【译文】她以为一切都是公正合法的,做梦也没想到过自己竟会被诱入欺诈婚姻的圈套,跟一个骗子、疯子、十足的坏蛋缔结姻缘。
B.译成“挨”字句“挨”仅用于翻译该动作是对动作接受者(受事者)不利或不好的句子。
汉英被动语态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的差异英语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十分广泛,就类型来讲,可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
结构被动句又包括显性被动和半显性被动,比如说“The flower vase was broke by me yesterday.”这就是一个显性被动的句子。
而“The stain of history must be cleared.”则是半显性的被动;意义被动式用主动意义来表达被动意义,它是用来描述事物具有的性质或目前处于的状态,动作意义相对弱一些,比如说“The icecream tastes very go od”、“The building is near completion.”都是主动表被动的句子。
然而,汉语中大多数被动意义不用结构被动句来表示,因此,与英语相比,汉语主动句使用较多,被动句使用较少,并且在汉语的被动句中,意义被动式使用较多,结构被动句使用较少。
汉语中被动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标志词有“被”、“给”、“让”、“叫”、“由”。
例如:他被刀割伤了(He was hurt by a knife.)。
这场大火是由吸烟引起的(The big fire was caused by smoking.)。
2.使用一些词汇手段来表示被动句,如“受到”“遭到”“挨”“得到”“给予”。
例如:他们在工厂受到欢迎(They are welcomed in the factory)3.意义被动句,例如:这种菜闻起来很香(The dish smells wonderful)英汉被动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被动结构。
英语的被动句有非常严格的形式标志,即“be+V-ed”形式,如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respect the old.而汉语则借助一些词来体现,如“被”、“给”、“让”、“叫”等,如孩子应该被教育尊重老人。
英语句子主要是在说不出、不愿说或不必说出施动者时使用被动句,因此,英语被动句中经常都不出现施动者,而汉语则恰恰相反,我国的语言学家王力在总结“被”字句的使用时说:“现代汉语的被动式绝大多数是带关系语的”。
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
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
被动语态是一种句子结构,在中文翻译中,可以使用以下技巧来表达被动语态:
1. 改变主谓结构:将主语变为宾语,将宾语(或部分宾语)变为主语。
例如,将英语句子"John was given a present by Mary."翻译成中文时,可以改为"玛丽给了约翰一份礼物。
",将"John"变为宾语,将"Mary"变为主语。
3. 调整语序:在中文翻译中,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句子的语序,以表达被动意义。
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letter was sent yesterday."翻译成中文时,可以调整语序为"昨天这封信被寄出了。
",使得被动含义更明显。
4. 使用"被动"结构的句型:在中文中,有一些特定的句型可以表达被动意义,如"被+动词+主语+宾语"的结构。
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wind."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使用"被+动词+主语+宾语"的结构,翻译为"窗户被风给吹坏了。
"。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被动语态的中文翻译技巧,具体的翻译方法还需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进行灵活运用。
英汉翻译技巧
英汉翻译技巧中英文的三大差异一、中英文句式的差异:中文善于用短句且用标点符号;英文善于用长句,不注重标点的使用。
因此,在英译汉时,要多用短句;汉译英时,则多用长句。
如,With the conclusion of a burst activity, the lactic acid level is high in the body fluids, leaving the large animal vulnerable to attack until the acid is reconverted, via oxidative metabolism, by the liver into glucose, which is then sent (in part) back to the muscles for glycogen resynthesis.随着剧烈运动的结束,体液中的乳酸升高,让大型动物处于容易受到攻击的状态,直到乳酸经过有氧的新陈代谢,由肝脏重新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接下来又部分地返回到肌肉当中形成糖原。
解析:英文句是由介词短语,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组成的长句,但翻译成汉语时则将这些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非谓语成分翻译成了短句,体现了英文善用长句,中文善用短句的特点。
二、中英文动静的差异:中文是动态性语言,善于用动词;英文是静态性语言,善于用名词;中文善用名词或省略,英文善用代词。
因此,英译汉时,多用动词,汉译英时,多用名词。
如,Stepped up their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加快了他们攻击中国的步伐Resorted to compromise and capitulation诉诸在外部的妥协和投降解析:“aggression”, “compromise”, “capitulate”等都是名词,翻译成汉语时转化为动词形式。
三、中文是意合语言,英文是形合语言:英译汉要省略适当连词,汉译英要加适当连词。
英汉互译中被动结构的对比研究
英汉互译中被动结构的对比研究作者:唐慧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3期[摘要]本文比较了英汉语在被动结构上的特点与差异,结合翻译中具体的译例来分析英汉互译中被动、主动结构的转换,旨在通过对英汉语被动结构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促进翻译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英汉互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27-02语言的比较研究是分析语言特点、总结语言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吕叔湘先生更把比较看作是语言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他说:“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
”(吕叔湘,1942)因此,在学习外语时,语内比较与语际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吕先生还进一步说到,“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能显出来……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是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是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
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
”(吕叔湘,1977)张培基说过,“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
故要准确表达原文,译出好的译文,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比较研究两种语言的异同是至关重要的。
英汉语是属于不同语系的,差异固然存在,本文旨在了解英汉中被动语态的各自特点,通过比较英汉语中的被动语态,进一步了解英汉互译中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
一、汉语与英语语态的差异汉语中句子多用主动语态,而英语中严格区分主客体,且常用无生命名词作主语,句子常用被动语态,而且很多被动的习惯表达。
因此,在翻译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体系在语态上的差异。
多数情况,我们把英语中的被动语态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或者是没有明显标志的被动句。
英语主动被动互译
1.Voices are heard calling for help. 2.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was asked at the meeting. 3. He is believed to be honest. 4.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an be transmitted to wherever it is needed. 有人听见呼救的声音。 会上有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大家认为他是诚实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把信息传播到需要它 的地方。
6.译成汉语无主句或者主语省略句,使用“把 ”“将”“使” 等字P125 I have seen a small factory of this kind, where ten men were employed. 我见过这种小工厂,只雇十个人。 Why should all the unpleasant jobs be pushed on to me? 为什么总是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 Care should be taken to see that the letter is properly addressed. 注意信的地址是否写对了。 These question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不要把这些问题混在一起。
was asked to be there on time by
them. 直译的意思是“杰克被他们要求按时到场。” 但按照汉语的习惯,我们表示“被动”的主 要形式就是受事施事化.所以,我们将它翻 译成“他们要求杰克按时到场。”
2. 英语被动句的句式形式
1. 在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A. 施事者未知或者不需要 The murderer was caught yesterday. 凶手已于昨天被捕。 Visitors are requested to wait. 来宾请等候。 New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ountry. 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工厂。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两种语言系统对被动语意的表达差别巨大。
相较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被动语态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更加受到英语研究学界的重视,而如何在尊重两种语言系统差异的情况下合理地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是近年来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本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两种语言系统更好地交流融合。
关键词:英语英汉对比被动翻译英语和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是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语言,分别隶属于西方语系和东方语系。
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
而被动语态是构成两种语言系统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两种语系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之于汉语语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著名的语言学家就曾经指出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语系区别于汉语语系最重要的特色。
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首先应该从英汉两种语系在被动语态上的对比入手,在掌握两种语言系统中被动语态区别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英语语言系统在具体表达上注重句式的“型合”,句式结构的变化更为丰富复杂,特别是在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被动语态的组合中,句式的“型合”表现得更为明显。
英语对被动语态的表达通过类似的句式展现出来,明显具有显性的特点。
而对于汉语被动语态来说,汉语的语意表现更为含蓄,对被动语态的表达也通常会借助句子的内部连接或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展示意义上的被动,具有隐性的特点。
1.英汉结构被动句对比。
英汉两种语系的被动语态在结构上存在着相同点,在两种形式的被动句中句子的主语一般都是意义上的受动者,而意义上的施动者则不太重要,可以在句子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隐去。
英汉互译时被动句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从整 体上看待事物和人的和谐统一关系,体现 了汉民族思维模式中的主体意识,这种意 识导致说话时以人为主体展开,因此被动 意义的句子在汉语中多用主动方式表达。 而西方文化讲究物我分明,人与物对立,在 描述事物时采用客体思维,力求客观公正; 强调人时才是主体意识。所以在强调物体, 即动作的对象时,常常使用被动句,使得表 达更加客观公正。 二,从语言结构上来说,英语属于印欧 语系,它的词汇有丰富的人称、时态和格的 变化。 英语的被动语态结构要通过动词的词 形变化来体现,其基本形式是“be 动词 + Ve d(及物动词过去分词)”。而汉语所属 的汉藏语系语言则属于孤立型语言,重视 意义上的吻合,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 手段,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形式变化。 下面通过解析汉英语言中被动句结构上的 一些特点来帮助大家掌握一些翻译方法和 技巧。 首先,汉语被动句根据是否有明显标 识,可分为显性被动句和隐性被动句(语义 被动句)。 一、 汉语显性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 “被 ”“给 ”“让 ”“叫 ”“由 ”“为...... 所 ”等 ,包 含 下列几种形式: 1.受 动 者 + 被(叫 / 让 / 给)+ 施 动 者 + 动词 如:他的鞋被(让,叫,给)狗叼走了。 His s hoes w ere taken aw ay by a dog. 2.受动者 + 被(给)+ 动词 如:水被喝光了。
GAO DENG ZHI YE JIAO YU /高等职业教育
英汉互译时被动句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黄劲草
英汉互译时常会遇到被动句的翻译,本文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被动句上的差异,并列举了英 汉互译时被动句翻译的处理方法及技巧。
英汉互译中的主被动
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由be动词体 现,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John"。
被动语态的be动词有时可以省略, 如"The book written by John"。
被动语态的用法
01
当动作的接受者是句子的主语时,使用被动语态。
02
当强调动作本身而不是执行者时,使用被动语态。
科技文献中的主被动转换
在科技文献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较高,因为科技文献强调客观性和准确性。在英汉互译中,被动 语态可能被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例如,“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the researchers” 可以翻译为“研究人员进行了这个实验”。
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要考虑到汉语的表达习惯,适 当调整句子结构,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03 汉语中的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构成
被动语态由“被”、“受”、“给” 等词引导,表示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被动语态的构成形式为“主语+被+动 词+其他成分”,其中“被”字后面 的动词通常是及物动词。
被动语态的用法
态。
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 原文的意思和语气,同 时注意符合目标语言的
语法和表达习惯。
04 英汉互译中的主被动转换
主动转被动
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
在英语中,将主动语态的句子转换为被动语态,可以使句子的重点更加突出,同时也可以使句子的结 构更加紧凑。在汉译英时,如果原文是主动语态,为了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往往需要将其转换为被 动语态。
转换方法
将主动语态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将主动语态的主语变为被动语态的宾语,同时将谓语动词变 为被动语态的形式。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在英语中,被动语态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表示主语被动作所影响或行为被执行。
在翻译被动语态时,我们需要考虑中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一、英语被动语态的构成英语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和主语组成。
助动词be 是被动语态的标志,它有现在时和过去时的形式,如is、are、was、were等。
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given、done、written 等。
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通常在句子的开头。
二、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1、转换为主动语态中文习惯使用主动语态,因此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John”可以翻译为“这本书是由约翰写的”。
2、添加“被”字中文中可以使用“被”字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我们可以添加“被”字来明确动作的接受者。
例如,“The car was hit by a bus”可以翻译为“这辆车被公交车撞了”。
3、使用“受”、“遭”等词除了使用“被”字外,中文还可以使用“受”、“遭”等词来表示被动关系。
例如,“The city was attacked by the enemy”可以翻译为“这个城市遭到了敌人的攻击”。
4、省略“被”字在一些情况下,中文可以省略“被”字,直接将主语作为动作的接受者。
例如,“The house was cleaned”可以翻译为“房子被打扫了”。
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我们需要根据中文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考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引言在考研英语中,被动语态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语法结构。
由于中英文的语言习惯差异,被动语态的翻译成为了很多考生的难点。
本文将详细讲解考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用法和特点,并介绍相应的翻译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翻译中的挑战。
知识点讲解被动语态是英语中常见的语法结构之一,通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
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
一、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3、将英语原文中的by, in, for等做状语的介词短语翻译成译文 的主语, 而英语原文中的主语一般被翻译成宾语。 例.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e by no means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许多人认为, 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相比, 而且认为这些思维过程必须经过某种专门的训练才能掌 握。
3
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
一、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4、翻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例. Many strange new means of transport have been developed in our century, the strangest of them being perhaps the hovercraft. 在我们这个世纪内研制了许多新奇的交通工具, 其中最奇特的 也许就是气垫船了。
It is hoped that … 希望…… It is reported that … 据报道…… It is said that … 据说…… It is supposed that … 据推测…… It may be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 必须承认……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 必须指出……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 … 由此可见……
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
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思想家们忽视了。
It is hoped that … 希望…… It is reported that … 据报道…… It is said that … 据说…… It is supposed that … 据推测…… It may be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 必须承认……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 必须指出……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 … 由此可见……
reactions in outer space.
这些讯号是由外层空间的星球碰撞或者核反应所造成的。 例2. Over the years, tools and technology themselves as a
source of fundamental innovation have largely been ignored by
常用英汉互译技巧 二、译成汉语的被动语态 英语中的遭”, “挨”, “为……所”, “使”, “由…”, “受 到”等表示。 例1. These signals are produced by colliding stars or nuclear
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 一、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2、将英语原文中的主语翻译为宾语, 同时增补泛指性的词语 (人们,大家等)做主语 例1. It could be argued that the radio performs this service as well, but on television everything is much more living, much more real.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句子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在主动和被动句式的使用上。
本文将从主动与被动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的差异。
一、主动句式
主动句式是英汉语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句式结构。
在主动句式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Tom bought a book.(汤姆买了一本书。
)
在英汉语言翻译中,主动句式的翻译通常是直接翻译。
例如:
1. I love you.(我爱你。
)
2. The dog is barking.(狗在叫。
)
3. She is singing a song.(她在唱歌。
)
在英汉语言翻译中,被动句式的翻译要相对复杂一些。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式的翻译方法。
1. 被动语态的直接翻译
1.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写的。
)
2. The cake was baked by my sister.(这个蛋糕是我妹妹烤的。
)
2. 被动语态的主动表达
有些被动语态的翻译,可以用主动语态来表达。
主动表达在英汉语言中是常见的,它能够更加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
总之,英汉语言中的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使翻译的内容准确、自然和贴切。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在英汉翻译中,常常需要面对主动和被动语态的不同使用。
虽然英语和中文句子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但从主动和被动的角度来看,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下面将从主动和被动两个角度来详细比较英汉句式的翻译差异。
一、主动状语和被动状语在英语中,状语和主语是可以互换的。
例如,“The boy ran to the store”可以变成“to the store the boy ran”。
这种语法结构在中文中并不常见,所以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此外,英语中还有被动状语的用法。
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he author”,其中的“by the author”就是被动状语。
但是,在中文中,这类被动用法通常需要通过动词的加工来实现表达。
例如,这句话的中文翻译为“这本书是作者写的”。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英语中的句子构成通常是主语加谓语。
在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句子中,谓语的构成与主语的形态不同,这就是被动句。
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he author”就是一个被动句。
而中文中的句式则并没有这种被动构成的形态。
因此,在翻译时,被动句可以根据语境来翻译成相应的主动句。
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动词变化在英语中,动词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变化形式也不同。
例如,“The boy kicked the ball”中的“kicked”是主动语态,而“the ball was kicked by the boy”中的“kicked”则是被动语态。
同样地,在中文中,一些动词的使用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例如,“我写了一封信”可以看作是主动语态,而“一封信被我写了”则可以看作是被动语态。
总的来说,互译英汉句子要考虑到主动和被动两个角度,对英语句子的主动用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的不同而加以选择,达到准确、清晰的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2期)Total No .302收稿日期:2011—10—11作者简介:钟小芳(1976—),女,广东梅州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天河区分校,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与互译方式钟小芳(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天河区分校,广东广州510091)摘要:在英语这个大范畴中,相对汉语来讲,被动语态的使用更为普遍,无论是课本考试或者是实际运用,都常常涉及这个问题。
那如何准确、灵活地翻译英汉被动语态句,恰到好处地保留原句精髓,在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诠释“原汁原味”呢?将英汉这两种语言放在同一个语态,即是“被动语态”中,深入探讨英汉被动语态的互译方式。
关键词:被动语态;翻译;英汉对比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94—03汉语是一门不拘泥于表现形式的语言,除了使用正常语序的主动句以外,还应用了各种无主句、形式主动意义被动的句子以及判断句等等。
在英汉互译中,为了达到“信达雅”的标准,除了一部分按照原句结构保留被动语态形式,很多情况下都无法恪守原句语态。
所以,必须摆脱思维的局限性,在尊重原文意义的条件下,灵活地使用各种不同的句式翻译被动语态,使译文通畅自然,更加本土化。
一、对比语言学对英汉被动语态的研究意义当我们提到“英汉”这两个字时,便不可避免地要引进这个概念———“对比语言学”。
它不仅仅涉及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也渗透到了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等层次进行对比研究,甚至关注了不同语言的标点符号系统等等微观角度。
怀恩来希(U.Weinreich )1953年写了一本《语言接触》(Language in Contact ),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对比分析概念框架,指出了两种语言在同一个语态中存在这“干扰”的作用。
如何减少这个“干扰”的作用,如何糅合双语,使之更加契合,使得原文神韵在不同语言背景下得以彰显呢?“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非要跟非汉语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言表现法的共同之处和特殊之点。
”(吕叔湘)英汉语言的互译中的对比语言学,扮演着一个无刻度无具体量化形式的工具,在概念上,习惯上,法则上校正着英汉互译的偏漏和误差。
所以,是不可或缺的指导理论。
二、英汉互译被动语态互译不对应的原因探究在英汉互译中,英语的被动语态常常被翻译为带有“被”“让”等词的句子,但是,并非所有的句子都能够直接地使用这种标志性的被动语言进行互译。
比如说:这话听上去很有道理。
翻译成That sounds very reasonable.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翻译上的不对称呢?(一)语言本身具有不同特点从语系方面看,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首先,英语是综合性语言,被称为“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 ),用“助动词be 的各种形式+动词的过去分词”这种规则性的搭配来表示语义和语境。
而汉语是分析性语,更多意义上是称为“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 ),通过实词、虚词和句法手段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属于一种隐性语法范畴,且多用意念被动结构。
其次,英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主语是英语句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通常作为施事位于动词之前,具有“论题”,“话题”的意义。
而在汉语中,主语并非不可或缺,而其表现形式比英语复杂得多,主语既可以是施事者,也可以是受事者,甚至还可以是时间、地点、工具、方式。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壳,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的49社会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
汉语多用“人称”(per-sonal)主语,句式倾向于“主动”,当人称可以不言自喻或不明时,又常常隐含或省略人称;西方文化以自然为本位,更加倾向于客体思维方式,让事实或观点以客观、间接和婉转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英语则多用“非人称”(impersonal)主语,句式倾向于“被动”和“主动”并重。
三、英汉被动语态对比的形式分析作为一种沟通手段,即使是不同系别的语言,也有共性和个性之分。
彭玉海曾经说过,“一种句式除了句法结构所反映的大致相同的情景(基本的情景内容)外,还必须将完整的语义所包含的认知因素考虑在内,这就给语言的认知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彭玉海2006:72)。
从一个认知领域到另一个认知领域的投射是整体性的心理意象或心理‘完形’的投射,而不是组成部分的投射。
所以,英汉对比的传统映射有以下几种句子形式:1.SVO。
如:We were caught by the rain.我们被雨淋了。
2.SVOO。
如: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by the Student Union.他被学生会选为主席。
不过,除了传统的英汉映射以外,还存在许多以主动形式出现却带有被动意义的结构,也就是标记被动语态(unmarked passives)。
有如下例子:3.be动词+prep.+n.或者(V-ing)。
如:The gossip is beyond belief.这种谣言不可信。
4.将某些及物动词用作不及物动词,表示被动。
如clean,lock等。
如:The beef cuts tender.这牛肉切起来很嫩。
5.以主动语态出现的不定式结构表示被动意义。
如:The house is very expensive to paint.这间房子油漆起来很贵。
6.n.+infinitive。
如: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to conquered.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7.be+infinitive。
如:You are to blame for this (=to be blamed).这事要怪你。
8.出现在某些及物动词(deserve,require,等)或行使表语功能的形容词(worth,worth,while)后面。
动名词的被动语态具有被动意义。
例如:He deserves the reward.他应该受到奖励。
9.就被动形式的应用而言,汉语中只有一些及物动词可用于被动语态中;而英语中,还有许多相当于及物动词的动词词组也可用于被动语态中。
如:The idea was put forward yesterday.昨天提出了这个提议。
以上的语料是对于英汉被动语态的传统形式和非传统对比的形式分析,这两种语态在各自语言中的使用频率不尽相同。
在对比语言学中,旨在通过对比发现之间的异同;而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在异同基础上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
可见,对比语言学是翻译学的基础,在前者的基础上从事翻译必将事半功倍。
四、英汉被动语态互译方式(一)采用直译的方式在汉语中,按照常规的译法,经常使用体现被动结构的词语,如“被”“遭”“承蒙”“挨”。
所谓“被”字句,主要表示这个动作不利于受事者或这个情况有点特殊,或者出乎意料。
加上“被”字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一般情况下,动作执行者(施事者)不出现,译文按“动作接受者+被+动词”的顺序排列。
用以加强说话、表达语气,这样既保留原文的主语,又要使译文主要成分的顺序和原文大体一致。
表示“被”这一动作是动作接受者不情愿或者不乐意接受的。
例如:Our clothes were soaked with sweat.我们的衣服给汗水湿透了。
(二)采用“意译”的方式1.化“被动”为“主动”在汉语的表达习惯里,更加突出主体倾向,强调了主体的控制领导作用,把被动化为主动,反宾为主,变主为宾,更加符合其意识形态。
例如:THE TIMES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run the country;THE GARDIAN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would like to run the country;THE FINANCIAL TIMES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own the country and THE DAILY TELEGRAPH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remember the country as it used to be.在位掌权的人读《泰晤士报》,渴望掌权的人读《卫报》,大老板们读《金融时报》,怀念大英帝国曾经了不起的人读《每日电讯报》。
2.增加主语在英语中,偶尔会出现不需要或不愿说出主动者的被动语态形式。
在翻译中,常常灵活地把原文的主语译成宾语,增译“有人”“人们”等泛指性的主语,尤其是当动词是hope、report、suppose等。
在句型“it is(was)+过去分词+that clause”中常译成汉语的主句或增补泛指主语,因为汉语中有些措词委婉的习语,或故意避免用主语。
如:It is known to all that these islands have always been under Chinese ju-risdiction.众所周知,这些岛屿向来归中国管辖。
3.利用“是”字结构59这类句子在互译时,句子的顺序保持不变,只是谓语“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变成“是……”结构,“是……”结构变成了谓语“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如:I was received by a handsome,grace-ful,vibrant man in his50s,he is in charge of the meeting.接见我的是一位英俊优雅的男人,大概50岁左右,是大会主理事。
4.原文主语保留,坐稳主语的位置翻译时,原文的主语地位不变,在译文中仍为主语。
不过,译文中不出现"被"字,而被动意义照常。
如:This kind of products would be promoted because the cost has been cut down.这种产品可以进行促销因为成本得到了控制。
5.汉语的无主句,动宾词组作主语对于原文中未提及动作执行者(施事者)的句子常可采取这种翻译方法。
如:Students should be educated to be honest.应该教育学生诚实。
(三)采用打破原结构创造新句型的方式在语言的翻译中,我们无法从头到尾都按照某一个特定的句型来翻译,无定规可寻。
所以很多情况下,需要打破原来的形式枷锁,糅合成新的其他句型。
如:Their resentment toward each other has been deepened after the fierce quarrel.经过这次激烈争吵之后,他们的矛盾更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