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

合集下载

农产品流通市场研究报告

农产品流通市场研究报告

农产品流通市场研究报告一、市场概述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流通市场是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涉及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和销售等环节。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农产品流通现状目前,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的特点。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农贸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型连锁超市、电商平台等新兴渠道逐渐崛起,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三、市场问题和挑战然而,农产品流通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始终是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痛点,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其次,农产品流通环节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益难以保证。

另外,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距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和投入。

四、政府政策与措施为了促进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

另一方面,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产业协同促进农产品流通为了实现农产品流通的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农业、流通、科技和金融等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另一方面,要加强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管理,提高运输、储存和仓储等环节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需要加强金融支持,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六、电商平台与农产品流通电商平台作为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充分发挥了便捷、高效的优势。

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加强了对于农产品质量的监管。

农民通过电商平台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研究与改革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研究与改革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研究与改革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研究与改革对于保障农产品的正常生产、流通和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和问题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完善措施。

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

目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不同地区农产品生产能力差异大,导致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2. 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存在信息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产销难题和资源浪费。

3. 农产品流通链条过长,中间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农民利益受损。

4. 农产品流通体系缺乏规范,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农产品的正常流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2. 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农产品增值和农民收入提高。

3.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4.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的目标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稳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有机衔接和流通活力的发挥,确保农产品的正常流通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四、加强农产品生产管理1. 加强农产品生产规划,合理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保持供需平衡。

2. 提高农民的生产素质和技术水平,推广适宜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五、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1. 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中间环节。

2.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新鲜度,降低流通成本。

六、优化农产品流通方式1. 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互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效率。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困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产品流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产品流通问题的挑战农产品流通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也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

然而,目前农产品流通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通。

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信息和物流等方面的不发达,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受限,导致农民的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甚至因过时损毁。

这种情况使农民的收入受到了严重影响。

其次,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

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往往对市场信息了解不足,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缺乏了解,容易被中间商或批发商操纵价格。

同时,农民很难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导致生产和销售不匹配。

另外,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存在多重中间环节,使得农产品价格层层加码。

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流通链条的长,中间商和批发商利用信息优势,将农产品连续转手,最终使农民的收入被大幅折损。

二、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流通离不开交通、信息和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支持。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的交通和物流条件,使农产品能够快速、安全地流通到市场。

其次,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上市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农民发布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

同时,加强农业产销对接机制,促使供需两端更紧密、更高效地对接。

另外,发展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农产品合作社等方式,直接将农产品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注重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农产品流通问题的意义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流通研究报告

农产品流通研究报告

农产品流通研究报告
农产品流通是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包括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是农业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了解和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农产品流通研究。

首先,我调查了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我发现,农产品流通链条过长,导致农产品价格高昂,消费者难以负担。

此外,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缺乏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农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消费者购买时存在风险。

还有,农产品流通中信息不对称,农民往往不了解市场需求,导致产销不衔接。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农产品流通的直接链接。

通过建立农产品流通平台,消除中间环节,减少流通成本,降低农产品价格。

其次,建立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机制。

通过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另外,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及时将市场需求信息传达给农民,使得农产品产销衔接。

最后,我对以上解决方案进行了评估。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我发现,建立农产品流通的直接链接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

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机制有助于消除消费者的担忧,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另外,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共享和传递能够使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农产品流通是农业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在实际
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建立农产品流通的直接链接、建立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机制以及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共享和传递等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发展。

农村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农村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农村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导言:农产品是农村的重要资源,农民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

然而,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

本文将从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和回答,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物流不畅:农村交通条件较差,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运输时间长、成本高。

2. 中间环节多:农产品流通中存在过多的中间商、批发商等环节,导致农民利润过低。

3. 信息交流不畅:农民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了解,无法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4. 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任度较低。

二、问题原因分析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2. 中间环节多:多个中间商、批发商层层加价,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相应减少。

3. 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很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4. 农产品质量管理不到位:农民缺乏科学出产经营意识,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三、资金扶持措施1. 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民通过扶持措施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2. 资金补贴:推出资金扶持政策,为农民提供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资金补贴,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完善物流体系1. 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增加农村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园区,提高农产品的物流能力。

2. 发展冷链物流: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结合冷库建设,为农产品的冷藏、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五、减少中间环节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组成合作社,直接与市场对接,消除中间商环节,提高农民收入。

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展望安玉发【摘要】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high logistics costs and volatile prices, which affected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live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induced the problems, which producers had difficult in selling and consumers had to buy expensive goods frequently occurre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to monitor the logistics order and promote the develop- ment of diversification logistics patterns, such as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directly link. Observ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he public welfar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olesale market and new logistics patterns like supermarket will be accelerated, and government will step up efforts in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at source, moreover, the law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will be perfected.%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高、价格波动大,生产者“卖难”和消费者“买贵”问题频繁发生,对农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都带来深刻影响。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产品流通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产品流通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产品流通在当今社会,农村经济发展日渐重要,而农产品的流通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农产品流通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发展现状当前,农产品流通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由于没有有效的销售渠道,导致销售困难。

其次,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

最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发舆论关注,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二、存在问题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供应链过长,加大了中间环节,导致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二是农产品定位不清晰,农产品品种繁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销售受到挤压;三是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有些农产品存在质量不过关、安全问题等,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信誉。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的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二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工后的农产品可以赋予更高的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三是加强农产品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产值和质量,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政府作用政府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应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农民意识农民的意识也是农产品流通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农民应该加强自身的农产品经营能力,了解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六、合作模式在农产品流通中,合作模式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农民可以选择合作社或合作经济组织,共同经营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益。

七、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产品品牌也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益的一个好方法。

农产品品牌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农产品流通管理现状与发展

农产品流通管理现状与发展

农产品流通管理现状与发展农产品流通管理是农业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展开探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中间环节多,导致了物流成本增加、冷链保鲜环节难以保障;其次,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不稳定;再者,农产品溯源体系不健全、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最后,农产品市场主体单一、市场竞争不充分,农民利益受损。

二、农产品流通管理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加强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平台,提高流通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流通企业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利益为导向的组织形式。

三、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可改善流通环节的合作方式,推动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经销者、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形成产销合作、上下游协同。

另一方面,要发挥电商平台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流通效率。

四、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质量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

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促进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发展农产品市场主体单一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要促进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引导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市场,拓宽流通渠道;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农产品流通是国民经济的一块黑暗大陆,农产品能否有效流通关系到农户、中间商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切身利益。

对近期国内关于农产品流通机制、流通成本与效率、流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指出未来农产品流通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标签:农产品流通;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1引言广义的农产品流通包含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运输、包装、储存、销售等方面,是农产品实现价值增值的复杂过程。

农产品流通直接关系到农户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进而影响着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和流通产业的发展。

自2006年以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有提到了农产品流通问题。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频发,显示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薄弱。

农产品流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近期关于农产品流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2研究述评国外关于农产品流通的研究起步较早,早在1901年美国学者John. F. Growell 就开始关注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并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论述了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影响因素。

1932年美国市场营销研究的先驱L. D. H. Weld和F. E. Clark在二人合著的《农产品市场营销》(Marke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一书中对农产品营销的运输、存储、标准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更是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重视。

国外关于农产品流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农产品营销(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农产品物流(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等方面。

而国内关于农产品流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上世纪90年代起才开始把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理论引入农产品流通领域。

随着农产品流通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加入研究阵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2.1农产品流通机制问题农产品流通机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流通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和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两方面。

关于利益分配机制,学者们利用模式分析、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方法展开研究:赵晓飞(2009)、刘娟红(2009)和李圣军(2010)都认为高效的农产品流通需要合理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作支撑,并分别构建了利益分配模型;郭丽华(2006)和王微微(2009)分别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和粮食收购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认为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个体和整体效益最大化都有极大意义;张瑜(2010)和肖艳丽(2012)分别运用Shapley值法,构建了流通主体之间合理、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

关于供应链协调机制:肖勇波(2008)分析了商务模式下需要远距离运输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成本分担机制;但斌(2008)认为在考虑价值损耗的情况下,集中式决策不能使供应链达到协调;张春勋(2009)发现正式固定价格契约相较广义纳什谈判解更具普适性;郑田甜(2008)提出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农产品供应链效率的重要原因,认为期权契约可以促进企业为农业合作社提供真实信息。

2.2农产品流通成本与效率对农产品流通成本与效率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流通成本与效率的理论和概念阐述:王呈芳(2009)从理论上对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农产品流通成本不仅包含农产品运输、配送、装卸、储存等费用,还应包含农产品流通造成的信息、管理等费用;陈方雨(2013)在阐述农产品流通成本的基础上又对农产品流通成本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二是分析具体的流通渠道下的流通成本和效率,包括同一种流通渠道中不同流通环节的成本和效率评价,也包括同一种产品在不同流通渠道下的流通成本和效率。

孙侠(2008)以大连市的蔬菜为例,分别分析了本地产蔬菜和外地产蔬菜在采购、运输、批发和零售四个环节的成本构成和利润分配;杨志宏(2011)以超市里的蔬菜为例,通过沈阳蔬菜市场的实地调研,对比农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发生费用,给出完善农产品超市流通渠道的建议;施晟(2012)通过对西兰花农户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绩效和剩余分配;杨宜苗(2011)通过对流通主体的调研和访谈资料,分析了葡萄在不同流通渠道下的流通费用和流通效率;顾欢欢(2012)和李秋萍(2013)分别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和DEA-BCC模型分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和流通效率。

三是分析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

郭娜(2013)认为超市蔬菜经营规模偏小是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

张闯(2009)把关系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维度,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交易关系水平下农产品交易的绩效,发现交易关系越紧密,农产品交易成本越低,绩效水平越高。

沈培玲(2011)从农户交易行为视角出发论证了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机车设施、交易关系、组织化程度、网络程度等。

2.3农产品流通模式关于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国外流通模式的经验介绍:原平红(2009)介绍了日本农产品流通的独特模式——直卖所;李新剑(2013)介绍了日本和美国农超对接模式下的供应链合作关系;陈静俊(2013)分析了北美、日本、法国等国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这些研究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模式构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是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有模式和问题。

徐丽艳(2010)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四种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优缺点,并对建立新型模式展开探讨;罗芳琴(2010)以我国的南方地区为目标,调查了南方的几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并分析了水果、鲜肉、鸡蛋等主要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适合南方地区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

三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农产品流通的模式创新进行研究。

李强(2008)提出农产品直采模式,通过简化供应链的方式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王勇(2009)提出以协议为基础,构建以批发市场、连锁集团为中心的新型流通模式;熊湘辉(2006)、王兆红(2007)则主张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变革交易方式,来发展农产品流通模式。

2.4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问题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李连英(2012)和孟雷(2013)分别阐述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内涵和相关概念,并指出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给出对策和建议。

涂洪波(2013)对比了美日法等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关键指标,提出我国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建议。

贺峰(2006)利用物流学理论,系统的构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为我国农产品物流整合和供应链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胡铭(2012)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提出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构建。

赵晓飞(2012)对现代农产品供应链MASC的构建展开研究,分别对农产品生产平台、信息平台、机制平台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也有学者从定量和实证的角度对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水平进行测评。

宋则(2003)和涂洪波(2012)分别通过专家调查法,设计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王伟新(2013)利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证明我国农产品流通整体现代化水平不高。

3总结与展望综观国内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国内关于农产品流通的研究范畴较国外更广,更具社会性。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较为分散,相关流通主体仍在发展培育中,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相对滞后,面对更多的是农产品流通中难卖问题和城市有效供给问题,因此国内学者更关注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和流通效率。

目前国内关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

3.1深入细化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范畴概念和范畴界定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目前国内关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特别是关于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农产品物流模式和供应链模式的区分。

应该进一步细化相关研究范畴,多角度展开探讨,针对流通体制、组织构建、主体运作、模式优化等深入展开分析。

关于农产品流通成本与流通绩效的分析,还应多结合当地的具体实例,运用数据和实证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提供基础支撑。

3.2加强对国外农产品流通经验的介绍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较早,农产品流通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相关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

美国的零售终端扩展、日本和韩国的批发市场建设、欧州国家的合作组织构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不过目前学术界对国外的农产品流通经验还处在一个较为浅显的阶段,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从理论方法到实例分析,从学术成果到管理法规,扩大介绍范畴,并运用到我国的农产流通领域的研究和分析中。

3.3对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的展开深入分析随着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农产品流通中。

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销售企业之外,从事农产品生产、运输、流通、销售的综合性企业越来越多。

这些企业多处于发展初期,探索着适合中国发展现状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

对这些企业主体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有效推动推动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的代化建设。

一方面,可以参考和借鉴从事其他非农产品的流通企业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的深入研究,从物流与供应链整合入手,结合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理论,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纵向一体化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1]陈方雨.浅析我国农产品高流通成本问题[J].企业研究,2013,(4):89.[2]张闯,夏春玉,梁守砚.关系交换、治理机制与交易绩效:基于蔬菜流通渠道的比较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8):124140.[3]杨宜苗,肖庆功.不同流通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较研究——基于锦州市葡萄流通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2):7988.[4]李圣军.农产品流通环节利益分配机制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1).[5]杨志宏,翟印礼.超市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分析——以沈阳市蔬菜市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2):7378.[6]蔡荣.“合作社+农户”模式:交易费用节约与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1):58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