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word版(鲁教版新教材)
2019届高考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考点汇总
目录目录 (1)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 (1)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 (1)考点二经纬网的应用 (2)考点三地图三要素 (3)第2讲等高线与地形图 (7)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7)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8)考点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与应用 (10)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3)考点一地球自转特征与昼夜交替、运动偏转 (13)考点二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5)考点三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16)考点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18)考点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20)考点六太阳周日视运动 (23)考点七光照图与晨昏线 (24)第4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2)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32)考点二岩石圈物质循环 (34)考点三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5)考点四常见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37)考点五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8)考点六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0)第5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42)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 (42)考点二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46)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 (50)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0)考点二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51)第7讲常见天气系统 (53)考点一锋面与天气 (53)考点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55)考点三锋面气旋的分析与应用 (57)第8讲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58)考点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58)考点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61)第9讲水圈与水循环 (67)考点一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7)考点二河流补给及河流特征 (70)考点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73)第10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76)考点一世界洋流的分布 (76)考点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9)第11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81)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82)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85)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 (86)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7)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88)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89) (90)1.对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包括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五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90)2.地形特征 (91)3.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91)4.等降水量线特点的判断 (92)5.河流的水文特征 (92)6.河流的水系特征 (93)7.气候特征类 (93)8.气候特征类题目描述技巧 (93)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019-2020年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体1.概念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二、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级别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三、太阳辐射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的能量来源: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煤炭和石油,其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
(3)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丰富、廉价、清洁等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四、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的变化。
2.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和耀斑。
3.分布字母 A B C名称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4.周期:约为11年。
5.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使信鸽迷路。
(3)对天气、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五、地球的普通性1.公转特征一致: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物理性质相似: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都是类地行星;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六、地球的特殊性1.表现: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2)自身条件——温度适宜,存在大气层,存在液态水1.2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分类:图中A 波表示横波,B 波表示纵波。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
2.天体:宇宙中的物质。
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地月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和其他恒星系。
二、太阳1.太阳系概况: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因其质量最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99.86%)。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②同向性: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的方向。
③近圆性: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的辐射能量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结构:日核、光球层、太阳大气色球层和日冕层。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XXX和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④产生极光。
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来看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
2.地球的特殊性: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的条件有关。
地球特殊性的原因: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稳定而又安全(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地球自转周期适当,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
(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总汇编,文档
180,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复习课一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
2、大小:极半径 6357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 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仪 ㈠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相等〔2万千米〕★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实用文档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直两极 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三、经纬网的应用确定地理坐标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 45°,侧视图是 30° ⑵从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㈡经度和纬度纬度经度划分方法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由0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0,00经线以极点为900N ,南极点为900S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 180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 180,东西经相反代号北纬用N ,南纬用S东经用E ,西经用W★㈢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纬线 经线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 ①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①20°W 和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 20°W —0°--160°E 是东半球④90°极点 160°E —180°--20°W 是西半球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 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 方格状经纬网NS120°E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完整word版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文档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编高一地理组鲁教版地理必修1 知识点归纳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运动、开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
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根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系统。
地球4.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系地月系月球银河系行星系统总星系恒星系统河外星系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 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提升】
1、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
调节 径流
净化 水体
调节 气候
控制 污染
蓄洪 防旱
释放 氧气
提供 资源
促淤 造陆
控制土 壤侵蚀
美化 环境
维持生物 多样性
【能力提升】
2、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减少 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减少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2)人为原因 围垦湿地造田、城镇及水利工程建设,填海造陆等大量占用湿地 环境污染、旅游开发、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造成破坏
5.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 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 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 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 大。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湖泊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合作探究2】
河流的补给类型
读图4-1-9和4-1-10,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A、B两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异同点,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判断A、B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合作探究2】
(1)比较A、B两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异同点,分析其主要原因。 相同点: 二者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 不同点: A径流季节变化更大; B径流季节变化相对较小,且冬季出现断流。 主要原因:A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判断理由是河流的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A 河流域雨季在夏季, A河汛期出现在夏季。B河流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判断理由是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2)判断A、B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A河流降水量大时径流量也大,说明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年降水量很少,且出现气温高时(夏季)流量大,说明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鲁教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鲁教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提纲目录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走进桂林山水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第二节自然灾害的防御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1.宇宙:是时间、空间的统一体。
特点: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2.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气体和尘埃。
(1)恒星: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发光发热。
(2)星云:云雾状天体,密度小体积质量大。
(3)行星:自身不发光,绕着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4)流星体: 在行星际空间,进入大气层形成流星,落到地面叫陨石。
(流星现象和陨石不属于天体) (5)彗星:绕太阳运动,冰物质组成,有云雾状外表,彗发背离太阳方向形成彗尾,哈雷彗星的周期为76年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反。
(6)卫星:绕着行星运动。
(彗星、流星体、小行星一般都属于太阳系) (7)最基本的天体:恒星、星云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C太阳系B银河系A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直径10万光年其他恒星系137亿光年 河外星系注:1.仙女座不是天体系统,仙女座星系是天体系统2.狮子座流星雨来自太阳系二、太阳 (一)太阳系构成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小行星带的位置:“火烧木头灰烬多”,即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月球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3.地内行星(水、金)可能会发生凌日现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可能会发生冲日现象(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 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 背诵题纲1.1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 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
星云、恒星(如 太阳 )、行星(如 地球 )、卫星(如 月球 )、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 船等)。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 从总星系到地月系共4级,天体系统的层次由 高 到 低 ,。
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 太阳(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 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 (类地行星) 。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木星、土星(巨行星) ;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
(5)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 火星和木星之间 。
(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为 月球 。
(7)地球两侧的行星为 金星和火星 。
4、地球普通性的体现:(1)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看具有: 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圆性(公转轨道面是近似正圆的椭圆)(2)从结构特征看:与 水星、金星、火星 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5、地球特殊性的体现: 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6、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总星系也称为 银河系河外星系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地球 月球地月系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太阳是一颗炽热的 气体 球、主要成分为 氢和氦8、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 可见光 部分。
9、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 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物圈和植被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反过来指示环境 ➢ 旗形树的分布指示该地常年盛行的强风风向
➢ 芦苇的分布能反映水湿环境
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 森林的植被群落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活跃
固碳释氧,净化 涵养水源,保育 积累营养物质, 防风固沙,减轻
空气;
土壤;
保护生物多样性;
灾害。
草原植被——针叶林
草原植被是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
主要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
草原植被——热带草原
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20°的热带大陆上
环境特点: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降水集中在湿季,几乎没有雨水 植被特点:①具有很强的耐旱性;②成片的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③湿季时 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
2.同学们发现,相对于辽西枫树,辽东枫树多生长的十分高壮,原因主要是(
)
A.气候相对湿润 B.光照更加充足 C.地势起伏较大 D.人为破坏较少
解析:影响植被类型的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辽东比辽西更靠近海洋,气候相对湿润,所以辽东枫树多 生长的十分高壮,A正确;辽东地区降水更多,光照条件不如辽西,B错误;地势起伏、人为破坏与植被 高大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谢谢您的观看
地形
冰原带 草地
森林 稀疏草原
海拔不同会引起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不同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反过来指示环境 ➢ 苔藓植物的分布能反映阴湿环境
➢ 骆驼刺的分布能反映干旱环境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反过来指示环境 ➢ 铁芒萁的分布指示酸性土壤环境
➢ 碱蓬的分布指示碱性土壤环境
1.枫树属于( A.常绿阔叶林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地理纬度——太阳高度;(2)地形、海拔高度——大气密度;(3)天气状况——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4)昼夜长短——日照时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2)产生“磁暴”,影响海上航行;(3)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对地球天气、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1.记住重要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2.说出几个重要的成矿期(1)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2)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3)中生代——煤炭成矿期。
第三节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特性(1)纵波特性: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2)横波特性: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上部和地壳组成岩石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1)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①红外线被二氧化碳、水汽吸收;②紫外线被臭氧、氧原子吸收;③可见光不能被大气直接吸收。
(2)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3)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保温。
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1)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冷却下沉,即热升冷降;(2)近地面大气因受热而密度降低,形成低气压,因受冷而密度增加,形成高气压。
即热低压冷高压;(3)水平运动的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4)近地面的气压始终高于高空的气压。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2)时间分布规律: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2.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陆地淡水注入;②降水量与蒸发量;③海域的封闭状况;④结冰与融冰;⑤沿岸洋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天体系统1.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下列是天体的有(正确的在下面划线):陨星、流星、卫星、星际物质、流星体、彗星。
2.宇宙中相邻的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是有级别和层次的,其中级别最高的是总星系,它是目前人类所认识的宇宙部分。
4.二、太阳系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结构特征: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
三、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普通的原因是结构特征与类地行星相似,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一致。
2.地球的特殊性是因为其有生命物质存在,而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
其中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
四、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
2.能量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维持地表温度,利于生物生长繁衍。
(2)促进大气、水体运动和生命活动。
(3)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五、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对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对大气:两极地区极夜时高空出现极光;(4)对气候: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word版(鲁教版新教材)
2019⾼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word版(鲁教版新教材)2019⾼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知识点总结泰安⼀中付声国2019.12第⼀讲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的类型:星云、恒星、⾏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3.太阳辐射(1)太阳的能量来源:核⼼物质在⾼温、⾼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巨⼤能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物繁衍⽣长、⼤⽓和⽔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光合作⽤、风能、⽔能)②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煤炭和⽯油,其能量也来⾃太阳辐射。
③太阳能作为⼀种新能源,因其丰富、廉价、清洁等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度⼀般越⼤,太阳辐射能越⼤。
②地形:海拔越⾼,⼤⽓密度越⼩,空⽓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
③天⽓和⽓候:降⽔多的地区,空⽓中云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
④昼长;⽩昼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越⼤。
4.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产⽣“磁暴”现象;(3)作⽤于两极⾼空⼤⽓,产⽣极光;(4)影响地球⾃然现象,产⽣地震、⽔旱等⾃然灾害;(5)影响航天活动等5.太阳系6.地球的普通性:(1)公转特征⼀致:⼋⼤⾏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轨道⾯⼏乎在同⼀平⾯上,公转⽅向都是⾃西向东。
(同向性、近圆性、共⾯性)(2)物理性质相似:和⽔星、⾦星、⽕星⼀样,都是类地⾏星;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7.地球上存在⽣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星各⾏其道,互不⼲扰;稳定的太阳光照。
(2)⾃⾝条件——三个“适中”(温度、⼤⽓、液态⽔),如下图所⽰:【问题举例】1.青藏⾼原成为太阳辐射的⾼值中⼼,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重点知识点符号*****)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
2天体:宇宙中的物质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二、太阳1太阳系概况(*****)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因其质量最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99.86%)。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②同向性: 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的方向。
③近圆性: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的辐射能量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活动类型大气层位置概念说明黑子光球光球有时温度低于周围而出现的黑色斑点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耀斑色球色球有时出现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1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2释放巨大的能量(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④产生极光。
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来看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
2地球的特殊性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的条件有关。
3地球特殊性的原因(*****)(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稳定而又安全(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星云2.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级依次是?(理解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3.八大行星顺序、分类、运动共性?小行星带的位置?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运动共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4.太阳是颗气体球,其大气层的分层(由内向外)有哪三层(肉眼所见哪一层)?光球层(肉眼所见)、色球层、日冕层5.太阳活动有哪两种,依次出现在哪一层,活动周期多长,对地球带来的影响?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周期为11年影响: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产生“磁暴”,指南针失灵,信鸽迷路;③天气、气候异常;④极地出现极光。
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带来光和热,促进生物生长;②带来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③为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简写/详写)简写:有适宜的大气、温度和液态水详写:外部条件——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自身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②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宜的大气层;③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不大。
8.地层下老上新,石灰岩、页岩、玄武岩各反映什么环境?石灰岩-浅海;页岩-静水;玄武岩-火山活动9.地质年代表与植物演化、动物演化、海陆变化(古大陆)?10.两个地质成煤期所属的地质年代?铁矿成矿期对应的地质年代?成煤期-古生代(石炭纪)、中生代成铁期:前寒武纪11.地球的三个内部圈层(由外向内)是?两条分界线?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12.地壳平均厚度(陆/洋)?软流层位置?岩石圈范围?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大洋-6km)软流层在地幔上部岩石圈范围:地壳+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13.横波、纵波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波速变化?(理解19页的图)在莫霍面:明显加速在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14.地球三大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特征?生物圈最活跃。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版(鲁教版新教材)
2019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泰安一中付声国2019.12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的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3.太阳辐射(1)太阳的能量来源: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风能、水能)②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煤炭和石油,其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
③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丰富、廉价、清洁等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气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太阳辐射能越大。
②地形: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
③天气和气候: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小。
④昼长;白昼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越大。
4.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现象,产生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5)影响航天活动等5.太阳系6.地球的普通性:(1)公转特征一致: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2)物理性质相似: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都是类地行星;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温度、大气、液态水),如下图所示:【问题举例】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1)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泰安一中付声国2019.12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的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3.太阳辐射(1)太阳的能量来源: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风能、水能)②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煤炭和石油,其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
③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丰富、廉价、清洁等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气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太阳辐射能越大。
②地形: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
③天气和气候: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小。
④昼长;白昼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越大。
4.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现象,产生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5)影响航天活动等5.太阳系6.地球的普通性:(1)公转特征一致: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2)物理性质相似: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都是类地行星;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温度、大气、液态水),如下图所示:【问题举例】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1)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2. 四川盆地为太阳辐射低值中心,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3.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并分析原因。
西侧高: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
东侧反之。
4.城市的太阳能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试分析其原因。
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5.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1)我国能源需求量大;(2)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3)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6.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1)尽量选择纬度较低的地区。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2)尽量选择地势较高、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的地区。
地势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3)尽量选择恶劣天气少,天气晴朗,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4)交通便利;(5)人烟稀少,有建立禁区的可能;(6)符合国防安全的需要。
7.我国海南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1)纬度低,发射方向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发射效率高,费用少,技术难度低并可延长卫星寿命;(2)射向多,射向范围大,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近地轨道卫星都可以发射;(3)交通方便,海运方便大型运载火箭运输;(4)火箭落区为海洋,不经过人口稠密地区,安全性好,不污染国土;(5)后勤支持强劲有力;(6)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
第二讲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化石: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2.地质年代: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者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
新生第四新古纪,中生白垩侏叠三;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纪;3.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1)原始地球: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星云盘内的物质经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
(2)地核、地幔、地壳形成: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
密度大的物质逐渐聚集到地球的中心,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
(3)大气圈: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圈。
(4)水圈:随着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发生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
(5)生命开始:目前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亿年。
(6)生命大爆发:大约5.4亿年前,在相对短暂的2 000多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生物种类。
此后地球进入显生宙。
(7)人类诞生:大约180万年前。
4.地球演化过程(1)生物演化①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②分布空间上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③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是另一些生物的诞生和兴盛。
(2)海陆变迁①盘古古陆形成于大约3亿至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所有大陆联合在一起,大陆周围是统一的大洋。
②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分裂成两个大陆: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
③距今约6 500万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
(3)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矿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4)矿产形成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如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中生代煤炭成矿期等。
【问题举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原有岩层。
2.人口增长过快、过量会导致物种灭绝,分析其原因。
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争夺生存空间(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群落中的物质流与能量流)。
人类活动及地域联系的扩大侵占了耕地、草地、湿地,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家园;人类过量索取自然资源(森林、草原、生物等)直接破坏物种,使物种减少;环境污染导致一些物种死亡;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板结变硬、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破坏,对生物种群构成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战争、核试验及其他意外灾害和事故会导致物种破坏、减少。
3.简化的地质年代表代石炭纪359.2±2.5 爬行动物出现,昆虫繁荣;裸子植物出现,蕨类繁荣,成煤期泥盆纪416.0±2.8 两栖动物出现,鱼类繁荣;昆虫出现;石松和木贼出现,种子植物出现志留纪443.7±1.5 陆生的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488.3±1.7 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寒武纪542.0±1.0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寒武纪(寒武纪之前的时期)630+5/-30 多细胞生物出现2 300 蓝藻、细菌繁盛2 500 成铁纪(重要的铁矿成矿期)3 600 蓝绿藻出现3 850 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细菌4 150 地球上出现海洋4 570 地球形成第三讲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内部圈层界面(1)莫霍面:在地下平均约33千米处(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古登堡面: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横波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内部圈层:(1)地壳:莫霍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2)地幔: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2 800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了岩石圈。
(3)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约3 400千米。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4.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大气圈: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可以避免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削弱紫外线对地球的影响,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2)水圈: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广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狭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
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问题举例】1.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与水中游泳的人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地面上的人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因为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水中游泳的人只会感觉到上下颠簸。
因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水中的人只能感觉到纵波引起的上下颠簸。
第四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1.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
(2)二氧化碳的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3)水汽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人类生活的舒适度。
(4)尘埃的作用: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作为凝结核,促进云雨的形成;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平均12千米左右,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大于冬季;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
(2)平流层:厚度约40千米,其顶部距地面约50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以平流运动为主,是航空的理想空域;臭氧含量较高,水汽和杂质很少,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有若干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的电离层,能反射电磁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逆温现象、分类及其影响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1)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辐射逆温)。
下图表明了这种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
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二是冷空气下沉(地形逆温)。
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会沿斜坡流入山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山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三是空气平流(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