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会到立的小丑第三届教学赛课教案选

合集下载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1活动目标:1、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2、继续学习填写记录表的方法。

活动准备:范例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的图片(贴好衬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活动过程:1、出示小丑,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发现小丑倒立的原因。

(1)、出示双面范例小丑“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提问:“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你们也来试试看,让你们的小丑也倒立。

”幼儿进行尝试。

(2)、师幼2种小丑进行比较“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而你们的小丑倒立不起来呢?”(3)、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小筐里有一些硬币,你们去试一试,看看硬币贴在哪儿能使小丑倒立。

”(同时用单面范例小丑提示硬币的贴法:双面胶贴硬币,贴在小丑的背面)(4)、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你刚才是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使小丑倒立的?”“为什么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上硬币就能倒立呢?为什么在别的地方贴就不能呢?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总结: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2个一样重的硬币,小丑身体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请幼儿继续去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猜想并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1)、启发幼儿讨论“除了用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也倒立起来呢?”(2)、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简单的.介绍记录表):“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儿实验,探索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1)、启发幼儿用桌上的材料试一试,并做记录“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种材料分别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来,试好后记录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小丑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学习倒立的技巧,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1.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1.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第二章:活动重难点2.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小丑的特点,学会倒立的技巧。

2.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活动准备3.1 教具:小丑图片、倒立道具(如呼啦圈)、音乐播放设备。

3.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引入:教师展示小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丑的特点,引发幼儿兴趣。

4.2 讲解:教师讲解倒立的技巧,示范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4.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倒立练习,教师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4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倒立的技巧。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倒立练习情况,给予家长指导和建议。

5.2 环境创设:在教室或户外环境中布置小丑倒立的主题场景,让幼儿自由发挥,进行创意表演。

5.3 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创作关于小丑倒立的绘画、手工等作品,进行班级展示。

第六章:活动步骤6.1 第一步:教师展示倒立的小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丑倒立的特点和表情,引发幼儿对倒立的好奇心。

6.2 第二步:教师讲解倒立的技巧,包括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安全地倒立等,并示范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6.3 第三步:幼儿进行倒立实践,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帮助幼儿掌握倒立的技巧。

6.4 第四步: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共同完成倒立动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5 第五步: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活动总结,回顾倒立的过程和技巧,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第七章:活动注意事项7.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无障碍物,避免幼儿在倒立过程中受伤。

7.2 教师在指导幼儿倒立时要确保动作正确,避免幼儿因动作不规范而受伤。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五册第十章,主题为“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围绕“会倒立的小丑”展开。

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和思考,探讨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重心和平衡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心和平衡的关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丑模型、平衡木、积木、磁铁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丑模型、平衡木、积木、磁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小丑模型,引导他们发现小丑会倒立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小丑会倒立?什么因素影响了小丑的平衡?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重心和平衡的概念,结合小丑模型进行演示。

演示如何通过调整小丑的重心,使其保持平衡。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操作,尝试调整小丑模型的重心,使其保持平衡。

4.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其他有趣的物理现象,如不倒翁、跷跷板等。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倒立的小丑2. 板书内容:重心与平衡的概念影响平衡的因素小丑模型的操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丑保持平衡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积木、磁铁等物品,让小丑模型保持平衡。

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重心与平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走钢丝、骑自行车等,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小丑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制作倒立的小丑,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了解小丑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准备小丑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幼儿观察小丑的特点。

2. 准备制作倒立小丑的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3. 准备一个宽敞的操作空间,以便幼儿进行创作。

四、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小丑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丑的特点,如衣服、鞋子、帽子等。

2. 讲解:讲解制作倒立小丑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动手操作。

3. 制作:分发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倒立小丑,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小丑作品。

4. 展示: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五、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利用倒立小丑作品装饰班级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3. 科学探究: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关于重心和稳定性的科学现象,如平衡木等。

4. 艺术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小丑舞蹈或戏剧表演,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活动环创:1. 教室中心区域布置一个主题背景,如小丑表演舞台,周围摆放制作倒立小丑的材料。

2. 墙壁上贴上小丑的图片和倒立小丑的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3. 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幼儿完成的作品。

七、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如分享、互助和沟通能力。

3. 评估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重心、稳定性等。

八、活动反思:2. 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个体差异。

3. 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和潜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九、家长沟通:1. 活动前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内容和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平衡》,详细内容包括会到立的小丑玩具的原理探究,平衡状态的特点分析,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状态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到立的小丑玩具的原理探究,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会到立的小丑玩具、平衡木、磁力棒、小球等。

2. 学具:每组一套会到立的小丑玩具,画有平衡状态的图片,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会到立的小丑玩具,引发学生兴趣,讨论小丑为什么会到立。

2. 例题讲解:讲解平衡的概念,分析会到立的小丑玩具的原理。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衡状态的特点,填写实验报告单。

5. 课堂拓展:讨论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的概念2. 平衡状态的特点3. 力的作用效果4. 会到立的小丑玩具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至少三个平衡现象,分析其平衡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操作认真,但对平衡状态的判断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需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关于平衡和力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与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与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会倒立的小丑》。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重心、探索平衡、了解力的作用,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重心的概念,理解重心与物体平衡的关系。

2. 能够通过动手操作,使小丑玩具倒立并保持平衡。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心与物体平衡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感知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丑玩具、积木、绳子、尺子、平衡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丑玩具、积木、绳子、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按组分配小丑玩具,让幼儿观察并尝试让小丑倒立。

讨论为什么小丑能够倒立,引导幼儿思考重心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出示积木,讲解重心的概念,引导幼儿发现重心与物体平衡的关系。

举例说明如何调整重心,使小丑玩具倒立并保持平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积木、绳子、尺子等道具,使小丑玩具倒立并保持平衡。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探索。

拓展思考:除了调整重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小丑玩具倒立并保持平衡?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倒立的小丑2. 板书内容:重心:物体质量分布的中心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保持稳定状态重心与平衡的关系:调整重心,使物体保持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丑倒立并保持平衡的四种方法。

答案:调整重心、增加支撑面积、使用辅助工具、改变小丑玩具的形状。

2. 作业要求:用文字和图片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探索家里的物品,找到能够倒立并保持平衡的物品,记录下来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名称:《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小丑倒立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小丑图片、倒立道具(如球、梯子等)、彩纸、剪刀、胶水等。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小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丑的特征,引发幼儿对小丑倒立的兴趣。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倒立道具,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小丑倒立的原理。

3. 操作:教师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小丑倒立道具,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倒立的原理。

4.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丑倒立道具,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小丑倒立道具,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小丑倒立道具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相关倒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探索和体验倒立的乐趣。

六、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将小丑图片和倒立道具摆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使用道具进行倒立。

2. 探索阶段: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小丑倒立的原理,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倒立的原理。

3. 制作阶段:教师分发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小丑倒立道具。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4. 展示阶段: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丑倒立道具,让幼儿倒立起来,并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评估幼儿对小丑倒立的理解和兴趣。

2. 观察幼儿在制作小丑倒立道具时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评估幼儿的制作技能和创造力的发展。

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倒立的小丑》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发现小丑会倒立的秘密,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物体的重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发现小丑会倒立的秘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小丑会倒立的秘密。

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重心,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丑模型、卡片、的重心标志、实验材料。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实验材料,包括小丑模型、卡片、的重心标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小丑模型,引导幼儿注意小丑的形状和特点。

2. 观察和操作: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调整小丑的形状,尝试让小丑倒立。

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小丑倒立的秘密。

3. 讲解和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幼儿解释小丑倒立的原理,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重心。

4. 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调整小丑的形状和位置,使小丑倒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小丑倒立的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会倒立的小丑板书内容:1. 小丑的形状和特点2. 小丑倒立的原理3. 物体的重心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一个物体,尝试让物体倒立,并记录下来。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物体倒立的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和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观察和操作,幼儿发现小丑会倒立的秘密,理解了物体的重心。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合作和交流,培养了科学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使小丑倒立》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使小丑倒立》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使小丑倒立》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引力和平衡的概念;2.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材料设计制作小丑模型;3.练习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实验。

二、教学内容1.引力和平衡的概念;2.小丑倒立实验;3.小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过程3.1 引入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小丑玩具,并提问:这个小丑为什么能够倒立呢?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引力和平衡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摸索和尝试找到答案。

3.2 实验过程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制作一个小丑模型,然后进行小丑倒立实验。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1.准备材料:竹签、塑料ine杯、小丑鼻子和小丑帽子等材料;2.制作小丑模型:首先,组员们可以分工合作,制作小丑模型的不同部分,如制作小丑鼻子、贴上小丑帽子等。

然后,把模型部件装配到一起,制成一个完整的小丑模型;3.进行实验:把小丑模型放在一张平面桌面上,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使小丑倒立?让学生自由想象,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4.讨论分析: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说明其理论基础;5.实验演示:把每个小组的小丑模型依次放在桌面上进行倒立实验,成功的小组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小组;6.总结:通过实验,学生们发现,小丑能够倒立的原因是竹签和杯子的重心通过重叠,使小丑保持平衡。

3.3 总结和拓展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引力和平衡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和兴趣进一步探索。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实验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来评估学生在本节课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互相分享和讨论,共同优化小丑模型,进一步深化对引力和平衡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科学实验课,我尝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丑模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会到立的小丑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小丑到立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小丑模型、实验材料(如气球、塑料杯、吸管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实验材料。

3. 环境:宽敞的活动场地,足够的光线和通风。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小丑模型,引导幼儿关注小丑的形态和特点。

2. 探索: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尝试让小丑到立。

3. 分享: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4. 讲解:讲解小丑到立的科学原理,引导幼儿理解并巩固知识点。

5. 总结: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幼儿对小丑到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其他有趣的科学实验。

2. 环境创设:利用废旧材料,让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小丑到立作品。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相关实验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

六、教学内容1. 小丑到立的原理:介绍重力、平衡和稳定性等基本物理概念。

2. 实验操作:指导幼儿进行小丑到立实验,包括吹气球、使用吸管、调整塑料杯位置等。

3. 科学词汇:教授幼儿相关的科学词汇,如重力、平衡、稳定性等。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小丑模型和实验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操作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小丑模型,引发幼儿对小丑到立的好奇心。

2. 探索:分步骤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让小丑到立。

3. 分享: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感受。

4. 讲解:讲解小丑到立的原理,解答幼儿的疑问。

5. 总结: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幼儿对小丑到立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评价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024年《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理世界》,具体内容为《倒立的小丑》。

通过该活动,学生将探索重心的概念,了解物体平衡的原理,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重心的概念,掌握影响物体平衡的因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心的概念和影响物体平衡的因素。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应用重心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倒立小丑玩具、平衡木、积木、磁铁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倒立小丑玩具、平衡木、积木、磁铁。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倒立小丑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小丑会倒立呢?它和我们平时站的姿势有什么不同?”2. 探索重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移动平衡木上的积木,观察并记录影响平衡的因素。

3)教师讲解重心的定义,强调重心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 动手实践(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倒立小丑实验,通过调整小丑身体部位的位置,使其保持平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应用重心的概念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倒立的小丑》2. 重心定义3. 影响平衡的因素4. 实验步骤及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应用重心原理的实例。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影响物体平衡的因素。

2. 答案:1)例如:不倒翁、跷跷板、走钢丝等。

2)实验设计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如: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导入和动手实践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上,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重心的概念和影响物体平衡的因素。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和感知倒立的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倒立的小丑模型、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积木。

2. 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教室。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倒立的小丑模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观察和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倒立的小丑,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 操作活动:教师分发积木,引导幼儿尝试搭建倒立的小丑,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4. 分享和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评价和交流。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倒立现象,拍摄照片或绘制作品,下次活动分享。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供全体幼儿欣赏。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受伤。

2. 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求,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3.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4.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赞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活动步骤:1. 教师展示倒立的小丑模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引导幼儿观察小丑的特征。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倒立的小丑与其他物体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教师分发积木,并向幼儿讲解搭建倒立小丑的方法和技巧。

4. 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尝试搭建倒立的小丑,教师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幼儿完成搭建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关注幼儿在讨论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到立的小丑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小丑的特征和稳定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小丑的图片或者玩具,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2. 准备一些彩纸、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以及胶棒、剪刀等手工工具。

3. 准备一个平衡木或者平衡垫,用于幼儿进行平衡游戏。

三、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小丑的图片或者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小丑的特征,如大大的嘴巴、红红的鼻子等。

2. 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对小丑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幼儿关注小丑的稳定性。

3. 制作:分发绘画材料和手工工具,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丑。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小丑保持平衡。

4.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小丑作品展示出来,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

5. 游戏:设置一个平衡木或者平衡垫,让幼儿尝试将自己的小丑放在平衡木或者平衡垫上,观察小丑的稳定性。

四、活动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更多的小丑,并尝试不同的平衡方法。

2. 开展小丑表演活动,让幼儿扮演小丑,展示自己的才艺。

3. 组织一次小丑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幼儿发挥创意,画出自己心中的小丑。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剪刀、胶棒等工具时,要有专人看管。

2. 在讨论和分享环节,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3. 在游戏环节,注意观察幼儿的平衡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活动教学: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了解小丑的特征和稳定性。

2. 教授幼儿如何使用绘画材料和手工工具制作小丑。

3. 教授幼儿如何在平衡木或者平衡垫上放置小丑,并保持其平衡。

七、活动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制作小丑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观察幼儿在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时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观察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平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倒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倒立的小丑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倒立的小丑模板、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2. 材料:彩纸、废旧物品等。

3. 环境:宽敞、明亮、安全的工作空间。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倒立的小丑的制作方法。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倒立的小丑,引导幼儿思考倒立的小丑是如何制作的。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倒立的小丑的制作过程,包括剪、贴、画等步骤。

3. 示范:教师演示倒立的小丑制作过程,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4. 创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倒立的小丑。

5. 展示: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制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提升幼儿园的美观度。

3. 教学活动: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六、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将倒立的小丑模板分发给每个幼儿,并解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制作倒立的小丑帽子:幼儿使用剪刀沿着模板剪下小丑帽子的形状,并用胶水将彩纸粘贴在帽子上。

3. 装饰小丑帽子:幼儿使用颜料和画笔在小丑帽子上进行绘画和装饰,发挥创意。

4. 制作小丑身体:幼儿可以使用废旧物品如瓶子、纸箱等制作小丑的身体,也可以用纸袋制作。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幼儿展示倒立的小丑制作过程,让幼儿跟随学习。

2.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鼓励,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创意。

3. 合作法:教师与幼儿一起参与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的剪刀和胶水要由教师或家长指导使用,确保幼儿的安全。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会倒立的小丑》。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小丑倒立的物理现象,学习重心与平衡的基本概念;探索不同物体重心与平衡的关系;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重心与平衡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物体重心对平衡的影响。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心与平衡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重心与平衡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丑模型、积木、气球、细线、剪刀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丑模型、积木、气球、细线、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会倒立的小丑玩具,引发幼儿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小丑会倒立呢?”2. 例题讲解:(1)介绍重心与平衡的概念,通过小丑模型演示,让幼儿观察小丑在不同位置的重心变化。

(2)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使小丑保持平衡。

3. 随堂练习:(1)分发气球,让幼儿将气球吹起来,通过调整气球内气体的多少,使小丑保持平衡。

(2)用积木搭建不同高度的塔,观察塔的稳定性。

4. 实验操作:(1)让幼儿尝试用细线和剪刀,制作一个简易的平衡装置,使小丑模型保持平衡。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变平衡装置,使小丑模型在更高的位置保持平衡?(1)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倒立的小丑2. 内容:(1)重心与平衡的概念(2)影响平衡的因素(3)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倒立的小丑平衡装置。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重心与平衡的基本知识,但在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变平衡装置方面,教师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会到立的小丑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小丑到立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小丑模型、实验材料(如气球、木棒、绳子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实验材料。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小丑模型,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小丑的特征。

2. 讲解:向幼儿介绍小丑到立的科学原理,解释气球、木棒和绳子的作用。

3. 实验: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尝试让小丑到立。

4. 探索: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讨论,找出让小丑到立的正确方法。

5. 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运用家庭资源,制作更多的小丑到立作品。

2. 环境创设:邀请幼儿将小丑到立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营造科学氛围。

3. 科学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小丑到立的科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实验作品,评价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确保幼儿安全使用实验材料,避免发生意外。

2.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3.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八、教学资源:1. 互联网上关于小丑到立的相关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文章等。

2. 幼儿园内部的科普图书、教学课件等资源。

3. 家长和同事的协助,共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

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

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二节《会倒立的小丑》。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平衡的概念,探索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观察并描述会倒立的小丑玩具的平衡状态,以及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对力的感知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能描述会倒立的小丑玩具的平衡状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实验。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衡的概念,探索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会倒立的小丑玩具的平衡状态,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会倒立的小丑玩具、平衡木、小球、尺子、砝码。

学具:每组一个会倒立的小丑玩具、平衡木、小球、尺子、砝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会倒立的小丑玩具,引发幼儿兴趣,讨论小丑为什么能倒立不倒。

2. 新课导入:讲解平衡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会倒立的小丑玩具,探讨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会倒立的小丑玩具的平衡状态。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尝试调整小丑的平衡状态,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拓展延伸:讨论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六、板书设计1. 《会倒立的小丑》2. 内容:(1)平衡的概念(2)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3)会倒立的小丑玩具的平衡状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玩具或物品,找出一个平衡的例子,并描述其平衡状态。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个平衡的例子,是一辆倒立在桌子上的小车。

它的平衡状态是:前后轮分别与桌面接触,重力与支撑力相等,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了平衡的概念,掌握了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会倒立的小丑”。

通过该活动,让幼儿观察并探索纸牌小丑在力学作用下的倒立现象,理解平衡与重心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了解小丑倒立的科学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衡与重心的概念,掌握小丑倒立的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牌、气球、胶带、剪刀、小丑图片。

学具:每组一套纸牌、气球、胶带、剪刀、小丑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一个会倒立的小丑玩具,引导幼儿讨论小丑为什么会倒立。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纸牌小丑的制作方法,强调平衡与重心的关键作用。

分步骤演示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制作要点。

3. 动手实践(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按照讲解的步骤制作纸牌小丑。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尝试调整纸牌小丑的形状,使其保持平衡。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交流技巧。

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平衡与重心的关键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倒立的小丑2. 板书内容:制作步骤平衡与重心的概念小丑倒立的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倒立的纸牌小丑,并尝试用气球进行装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有趣的物理现象,如纸船浮力、磁铁吸力等,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7. 动手实践的组织与指导8.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9.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10.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倒立的小丑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倒立的小丑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倒立的小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物体与力”,详细内容为“会倒立的小丑”,通过该活动让幼儿探索平衡的原理,理解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重力与支撑力的相互作用。

2. 技能目标: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小丑倒立的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理解重力与支撑力的平衡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出使小丑倒立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丑模型、平衡木、积木。

2. 学具:每组一套小丑模型、平衡木、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幼儿扮演小丑,通过倒立表演引入活动。

2. 例题讲解:a. 展示小丑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小丑的形状。

b. 讲解重力与支撑力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小丑保持平衡。

3. 随堂练习:a. 幼儿分组,每组尝试用平衡木和积木使小丑模型倒立。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找到使小丑倒立的方法。

a. 各组展示成果,分享使小丑倒立的方法。

b. 教师点评,强调重力与支撑力平衡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倒立的小丑2. 板书内容:a. 重力与支撑力的概念。

b. 使小丑倒立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用不同的物品使小丑倒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使用书、瓶子、玩具等物品,通过调整物品的高度和位置,使小丑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幼儿掌握了平衡的原理,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巩固。

2. 拓展延伸:a. 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跷跷板、秋千等。

b.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共同探索平衡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3. 随堂练习的组织和教师的巡回指导4.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互动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重力与支撑力的平衡关系。

2024年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会到立的小丑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七章“时间与节奏”的第三节“认识时钟”,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时钟的构成、认识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学会读取时间、了解时间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钟的构成,认识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学会读取时间。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学会读取时间。

教学重点:了解时钟的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时钟模型、卡片、磁性教具学具:学生用时钟模型、彩笔、画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身着小丑服装,扮演小丑角色,手持时钟模型,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构成。

(2)讲解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挂图和磁性教具,演示如何读取时间。

(2)邀请学生上台操作时钟模型,读取时间。

4. 随堂练习(1)发放学生用时钟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读取时间。

(2)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取时间最快、最准确。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时钟的构成:钟面、数字、指针2. 时间读取方法:看分钟指针所指的数字,再看小时指针所指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时钟模型,并在钟面上标出自己喜欢的时间。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时钟的构成和读取时间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如自己起床、作息等。

可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音乐、舞蹈等,提高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教师的角色扮演。

2. 例题讲解中时钟读取方法的演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会到立的小丑(第三届
教学赛课教案选)
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小丑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2、继续学习填写记录表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范例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的图片、底座;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丑,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发现小丑倒立的原因。

、出示双面范例小丑
“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提问:“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你们也来试试看,让你们的小丑也倒立。

”幼儿进行尝试。

、师幼2种小丑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而你们的小丑倒立不起来呢?”
、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
“小筐里有一些硬币,你们去试一试,看看硬币贴在哪儿能使小丑倒立。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你刚才是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使小丑倒立的?”
“为什么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上硬币就能倒立呢?为什么在别的地方贴就不能呢?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
总结: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2个一样重的硬币,小丑身体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请幼儿继续去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猜想并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启发幼儿讨论
“除了用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也倒立起来呢?”
、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
“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儿实验,探索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启发幼儿用桌上的材料试一试,并做记录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种材料分别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来,试好后记录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

注意:每次只用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讨论实验记录的结果,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为什么吸铁石和文件夹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
回形针不可以呢?”
总结:这4种材料是不一样的,吸铁石和文件夹重一点,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针、雪花插片轻一点,小丑就倒立不起来了。

经验扩展:我们去试一试不同的材料贴在小丑的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科学活动《会倒立的小丑》说课内容
科学小制作活动是我园多年来研究的一项课题,由我园老师创编的小制作作品曾分获省、市、区各项制作奖项。

科学活动《会倒立的小丑》是受我园一位老师的科学小制作“倒立的小丑”的启发而设计的,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生成了这节探索实验活动。

在研究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开始是单纯的以制作为主的一节活动,似乎缺少难度和探索含量,所以,把这节纯制作的活动设计为探索并加上猜想、记录再实验的活动,将制作内容成为了活动的一部分,让孩子通过探索和操作发现“小丑能倒立”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这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参与去找到这个原因。

《会倒立的小丑》的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小丑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2、继续学习填写记录表的方法;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是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来制定活
动目标,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发现倒立的原因和感受科学现象,幼儿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小丑倒立是因为平衡的原理,所以我将其设为活动的第一目标。

杠杆支撑是孩子不了解的一个物理名词,在我们研究过程中,还特意咨询了一位中学物理老师,从他那儿了解到,小丑能倒立的原因是和杠杆、平衡有关,但考虑到具有概念性的科学原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他们也不宜掌握这些比较深奥的物理名词,所以从现象的感受方面来制定目标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

在活动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园的孩子缺乏表格记录的经验,而所要实施活动的二幼小朋友对记录也是不太熟悉,继续学习记录表格也就作为活动目标二提出。

目标三其实就是活动所要达到的情感要求,孩子本身是喜欢科学活动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活动最终达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这一目的。

贯穿活动的主角—可爱又有趣的小丑,由于原理上的要求必须是同一式样的,所以老师在之前要准备好初步的轮廓和样子,孩子再进行涂色和装饰。

除此之外,孩子还要有撕贴双面胶的技能等,这些都是老师在活动前必须掌握好孩子发展水平的。

之所以选择4种材料作为实验中内容,因为它们是相对轻和重的两类物体,可以比较明显的进行区别,本来也想选择更多的材料,但这样孩子会容易受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甚至涉及到实验结果,所以这几种材料对于实验
初期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

活动中围绕探索发现倒立的原因,我设计了3个环节,以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幼儿从操作中去感知,发现倒立的原因——进行猜想、记录——动手实验、记录3个步骤,帮助幼儿发现“小丑身体平衡了,也就倒立了”的现象。

第一个环节通过自己的小丑和老师的小丑进行比较,再探索,发现小丑的手部贴了2个一样重的硬币就能倒立。

第二个环节进行猜想并记录,哪些材料可以帮助小丑倒立;第三个环节进行实验并记录,哪些材料真正地能使小丑倒立,比较实验和猜想的结果。

这两个环节,将猜想、实验用表格记录的方法来完成,使环节既有操作性又有趣味性,孩子们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很快看到实验的结果,发现小丑倒立不仅需要2个一样重的材料,在材料上还需要有一定重量的要求的现象,并在实验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帮助孩子解决了小丑能倒立的奥秘所在。

我认为,这节科学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求知愿望,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力、想象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遗憾,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由于借班上的原因受到局限;在第一环节的探索中,老师如能更好地进行引导孩子去感知发现,幼儿的探究再多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

以后,我们还可以针对“小丑倒立”的现象设计出一个系列的活动,围绕“小丑倒立”来探索如
“贴2种不一样的材料,小丑还会倒立吗?”等等问题,让科学活动对孩子不再是解不开的秘密,让所有孩子都能成为喜欢科学,爱问为什么的“小小科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