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合集下载
《温度的测量》课件2(24页)(浙教版七年级上)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一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一 只空气温度计;
最 早
1654年学生斐迪南在老师的指导下,
的 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温度计。
温
度
计
1659年法国天文学家布里奥制成水 银温度计,测温范围357 -39℃。
摄氏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 (Anders Celsius,1701~1744)在 1742年制定的。
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
的读法和写法 。
这是什么季节?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这些季节有什么不同?
温度(temperature):物体的冷热程度。
实验:温度的感觉
°C
结论: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华氏温标是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 (Fahrenheit)大约在1710年提出的,华氏 温度至今还在英、美等国民间流行。
绝对温标是英国科学家开尔文1848 年建立的一种新的温度标度,也叫 开氏温标。
常 用 温 度计
酒精温度计 煤油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工作原理:根据液体 热 胀冷缩的性质。
常用单位 : 摄氏度,用“℃ ” 表示。
观察: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
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构造区别吗?
不同点:
⒈体温计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内经很细,当 温度有微小变化引起玻璃泡里水银作微笑膨胀或 缩小时,细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就发生显著的变化
⒉体温计的刻度范围在35℃—42℃之间,能准确 测量到0.1℃(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大于体温计,最 小刻度值一般是1℃)
1000C水沸腾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4.3 温度的测量ppt课件
夯实基础·巩固练
7.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为防止胀破玻璃管,必 须注意( C ) A.温度计的长度 B.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 C.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D.温度计的最小刻度
夯实基础·巩固练
8.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 C ) A.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 曲的玻璃管 B.体温计内装的是水银 C.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又很细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最小刻度大
探究培优·拓展练
【点拨】(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柱高度随温度升高 而下降。(2)从表中数据发现温度从17 ℃上升到27 ℃只 变化了10 ℃,水柱高度已从30.2 cm下降到4.2 cm,快 接近于0了,所以温度的测量范围较小。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C.35 ℃
D.15 ℃
夯实基础·巩固练
4.观察图中温度计甲和温度计乙(只画出一部分),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两支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一样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由图可知,甲为体温计,乙为普通温度计。体温计 的测量范围为35~42 ℃,不能放入沸水中。体温计由于有一 段很细的弯曲管子,使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而遇冷收缩时不 能通过,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普通温度计不可以。 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0.1 ℃,普通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1 ℃。 但两者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答案】D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科学测量(100张PPT)教学内容
(5)刻度不均匀的尺。
在这些刻度尺中,不能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2)(5).
2.要比较准确地测量学校操场周长,选择工具较
为合适的是( C ) A.米尺 B.游标卡尺 C.皮尺 D.金属卷尺
3.有三把刻度尺,一把最小刻度为1分米,第二把
最小刻度为1厘米,第三把最小刻度为1毫米。用
它们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 D ) A.使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最好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7.9米=
厘米
(2)430毫米=
米
(3)69米=
千米
(4)0.0001米=
微米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界第三。
8.我们学校到楚门约20_k_m__的路程。 9.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 ; 10.课桌的高度是7.8___d_m__, 11.长江大桥全长是1750____m___.
请列举: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
米尺 钢卷尺
皮尺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你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呢?
• 高科技的测量工具:声纳.雷达.激光
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3. 一位同学说他的身高是165,这样说对 吗? ,他的身高是 。
4. 完成下列换算: (1)2米= 厘米 (2)880毫米=___米=___微米
5. 最接近4.5厘米的是 A.铅笔的直径 B.课本的长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钢笔的长度
()
测量某一物体长度之前首先应该做什么?
刻度尺的选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1.4.2 体积的测量课件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6 B 17 B 20 100;70;偏大
18 C
19 B
21 (1)B (2)水平 (4)用细线拴住20枚一元硬币浸没在量
筒中读数为V总 (5)(V总-V水)/20
22 (1)A (2)20 (3)偏小
23 B 24
1.单位换算: (1)196毫升=___1_9_6___厘米3=__0_._1_9_6__升。 (2)0.9米3=___9_0_0___分米3=__9_×__1_0_5_厘米3。 (3)400厘米3=_4_×__1_0_-__4 米3=___0_._4___升。
4.设计制作量筒时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 主要原因是( C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能制作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 能较准确地读数 D.细高的量筒可以测量长度较长物体的体积
5.可乐是有些同学平时喜欢喝的饮料,不知你是否知道
【答案】B
17.一支量筒内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时,该
木块三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
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B )
A.6厘米3
B.0.018分米3
C.0.024分米3
D.12厘米3
18.在一次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良
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的量筒中的盐水进行
11.一次国王故意要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 说出眼前的一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思索后回答: 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就只有一桶水;若桶像池塘 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就有十桶水……这则故事说明了 (B)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 样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待测物体的大小
七年级上科学_科学测量_ppt完美课件浙教版2
升不3(能.L仰如)视、、何毫俯升视(测ml)量一块不规则体积的小石块
后把两者相减的差即为待测物体积
测量前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
立方米(m3)、 立方厘米(cm3)-------固体常用体积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00
.
先量出一定的水
使用量筒(量杯)的方法:
后把两者相减的差即为待测物体积
1L = 1000ml 长、宽、高分别为1cm、5dm、10m的长方体的体积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3
被测液体体积变小(读数偏小)
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
后把两者相减的差即为待测物体积
1L = 1dm 请你写成科学计数法的形式 量筒平放在__________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3
长、宽、高分别为1cm、5dm、10m的长方体的体积
量筒呈圆柱形,刻度均匀;
测量结果==测量值+ _单_位___
读数: 要平视,
不能仰视、俯视
仰视: 被测液体体积变小(读数偏小) 俯视: 被测液体体积变大(读数偏大)
小组合作:
1. 边长为1cm的正、体积 高分别为1cm、5dm、10m的长方体的体积
升(L)、 毫升(mL)-------液体常用体积
使用量筒(量杯)的方法:
1.选正确: 选择合适的量筒(量程和最小刻度)
C.量筒只能测液体体积不能测固体体积
2. 放正确: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被测液体体积变大(读数偏大)
量筒平放在_水_平__桌__面__上__上
升(L)、 毫升(ml)
(放平稳,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C.量筒只能测液体体积不能测固体体积
初中科学教科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A.一只羊的质量
B.一块橡皮的质量
C.一本物理书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8. 20千克的水融化成冰,则水的质量为( C )
A.大于20Kg
B.小于20Kg
C.等于20千克 D.以上都不对 9.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国际千克原器只有放在巴黎才是1千克
B.国际千克原器放在本地也是1千克
数: 78.2g
.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
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
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
的左侧,那么他应该( B
)
A.减少砝码 B.增加砝码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8、一架天平,测量前左盘低右盘高,未经调节,称得 一铁块的质量是50克,那么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比50克 ____小______.(填"大"或"小")
练一练: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指针向右偏,下 面的调整方法正确的是( B ) A、将底座右端垫高 B、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C、将底座左端垫高 D、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2、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 码放颠倒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 10g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2g,则物体的 质量应该是( D ) A.112g B.111g C.110g D.108g
情景3:将质量为200g的苹果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苹果 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李 解 放
结论:苹果的空间位置变了,但质量没有改变。 情景4:把一块铁烧红后,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结论:温度升高但是质量不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第4节科学测量2
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
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 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第19题图
思考:如何测量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不 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不溶于水不规则较 小物体体积的测量
①先量出一定的水V1 ②再把待测物放出水中
然后测出体积V2
③后把两者相减的差即
放法一 (3)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将尺侧立) 正确放法 放法二 正确放法
②看正确:
在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
测量长度要求比较精确: 先读准确值 , 再读一位估计值 , 即要估读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准确值 + 估计值 +单位==测量值 读数练习:
5.80cm 6.00cm
1.77厘米
米=0.325米
1 32.5× 100 =0.325米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7.9米= 厘米 (2)430毫米= 米 (3)69米= 千米 (4)0.0001米= 微米
思考:如何测球的直径?
思考:如何测金属丝的直径?
1.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C
2.如图所示,测得圆筒 外径是__________ 1.70 厘米。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790 厘米=7.9 ╳ (1)7.9米=_______ 0.43 米=4.3 ╳ (2)430毫米=_______ 10 微米 (4)10-4米=_______
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 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第19题图
思考:如何测量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不 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不溶于水不规则较 小物体体积的测量
①先量出一定的水V1 ②再把待测物放出水中
然后测出体积V2
③后把两者相减的差即
放法一 (3)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将尺侧立) 正确放法 放法二 正确放法
②看正确:
在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
测量长度要求比较精确: 先读准确值 , 再读一位估计值 , 即要估读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准确值 + 估计值 +单位==测量值 读数练习:
5.80cm 6.00cm
1.77厘米
米=0.325米
1 32.5× 100 =0.325米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7.9米= 厘米 (2)430毫米= 米 (3)69米= 千米 (4)0.0001米= 微米
思考:如何测球的直径?
思考:如何测金属丝的直径?
1.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C
2.如图所示,测得圆筒 外径是__________ 1.70 厘米。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790 厘米=7.9 ╳ (1)7.9米=_______ 0.43 米=4.3 ╳ (2)430毫米=_______ 10 微米 (4)10-4米=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专题复习(课件35张)
如何改进温度计的精确度?
量程相同,分值是 1℃的甲、乙、丙三支准确酒精温度计,玻璃
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
甲和乙相同,由止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甲最长
B.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丙最长
C.在同一地点测量温度,甲测得温度最高
D.在同一地点测量温度,丙测得温度最高
D.8dm3=8dm3x10-3=0.008m3
考点3:长度测量
1.估读
例题: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边长,如图,甲尺的测量
结果为 厘米,乙尺的测量结果为
厘米。试分析结
果相同或不同的原因
。
2.测量方法
(1)累积法
a.纸张厚度
总长
张数
总长
页数 ÷ 2
例题1: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科学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
(2)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如图所示,则热水的温度 ℃。
3.温度计的使用
估——选——读——取
注:使温度计内的指导数上升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后再读数
4.体温计
a.量程和最小刻度
b.读数——不估读
c.缩口——读数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温度计的示数是
;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如图2所
示是
相等
B.所有测量工具都具有零刻度和量程,使用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C.体温计的玻璃管特别细,所以用前需要甩一甩
D.所有的测量都是越精确越好,因此估测是没有意义的
考点4:体积测量
1.读数
俯视
仰视
某同学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
七年级科学上册 1.5第2课时 质量的测量课件 浙教版
有一盒大头钉,怎样称出一枚大头针的 质量? 100枚大头针(100枚回形针,100粒大米) 1.放在水平桌面上,调平天平
2.测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M
3.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为M/100
有一盒大头钉,怎样快速知道枚数? 1.放在水平桌面上,调平天平 2.测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M1
3.测出全部大头针的总质量M2
砝码生锈了呢?
例5.一个学生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后, 发现游码恰好在标尺中央,游码标尺的最大 刻度为1g,他用这个天平测量一物体的质量, 把物体放在左盘,右盘放27g砝码,又把游 码拨到最左端,天平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 量是( ) A.26.5g; B.27.5g; C.26g; D.28g 分析与解:此题中在调节天平天平平衡时,游 码示数为0.5g,与第3题类似0.5g的质量是用 来平衡横梁的。当测量物体质量时,游码移到 最左端,故有0.5g的砝码是用来取代游码平衡 横梁的,只有26.5g的砝码用来平衡物体,所 以被测物体的质量是26.5g故选(A)
0 1 2 3 4 5(克)
• 下面是用天平称水质量的几个步骤, 请你排出合理的顺序: • A.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 B.称出烧杯的质量; •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好横梁平衡; • D.把水倒入烧杯当中; • E.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就是水的 质量。 CBDAE • 合理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
4、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为M3=M1/100 5.总枚数= M2/M3
1.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某一物 体,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略向左偏 转,这是他应该( ) A减少物体 B移动游码 C向右盘中加砝码 D调节平衡螺母
选B,如果去掉略字选B和C
2.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7.5克药品, 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是他应 该( ) A减少药品 B移动游码 C向右盘中加砝码 D调节平衡螺母 首先需要看请题目,题目未知的是药物加多 少.所以称量药物是先往右盘放砝码和游码的 值7.5克,然后往左盘添加药物直至天平平衡即 可.必然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你能测出矿泉 水瓶中水的体 积吗?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现有一小石块,小组合 作,设计方法测出该小 石块的体积。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79mL
90mL
石块体积V=11cm3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34mL
ⅹ √
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如俯视读数时: 结果偏大
如仰视读数时: 结果偏小
俯视 仰视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完成下列单位运算 1) 5L= 5000 mL 2) 5m3= 5000dm3 3) 30cm3= 30 mL=0.03L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感知体积大小:
教室的体积200__立_方__米_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96__毫_升___ 一盒牛奶250__毫_升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铁块体积:9cm蜡3 烛体积:8cm。3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如何量筒量取30ml的水?
1、选取量筒 2、逐渐加入水接近30毫升时, 改用 胶头滴管 滴加,直至凹形 液面中央最低处与30毫升相平。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1、这是__量__筒__ 2、量程为__5_0_m_L_ 3、最小刻度为__1_m_L_ 4、读数为_2_4_m_L__ 5、量筒没有__零__刻__度_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量筒和量杯有 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均无 “0”刻度线
量筒上的刻度均匀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量杯上刻度上密下疏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观察量筒:
单位: 毫升(ml) 量程: 50ml 最小刻度: 2ml 此液体体积:36ml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Leabharlann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1、选正确:
C 量取30ml水的实验仪器( )
A、10毫升量筒 B、25毫升量杯 C、50毫升量筒 D、100毫升量筒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2.放正确
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
3.看正确
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读正确:
一般不要求估读
5、记正确: =测量值+单位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你能测出矿泉 水瓶中水的体 积吗?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现有一小石块,小组合 作,设计方法测出该小 石块的体积。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79mL
90mL
石块体积V=11cm3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34mL
ⅹ √
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如俯视读数时: 结果偏大
如仰视读数时: 结果偏小
俯视 仰视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完成下列单位运算 1) 5L= 5000 mL 2) 5m3= 5000dm3 3) 30cm3= 30 mL=0.03L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感知体积大小:
教室的体积200__立_方__米_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96__毫_升___ 一盒牛奶250__毫_升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铁块体积:9cm蜡3 烛体积:8cm。3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如何量筒量取30ml的水?
1、选取量筒 2、逐渐加入水接近30毫升时, 改用 胶头滴管 滴加,直至凹形 液面中央最低处与30毫升相平。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1、这是__量__筒__ 2、量程为__5_0_m_L_ 3、最小刻度为__1_m_L_ 4、读数为_2_4_m_L__ 5、量筒没有__零__刻__度_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量筒和量杯有 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均无 “0”刻度线
量筒上的刻度均匀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量杯上刻度上密下疏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观察量筒:
单位: 毫升(ml) 量程: 50ml 最小刻度: 2ml 此液体体积:36ml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Leabharlann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1、选正确:
C 量取30ml水的实验仪器( )
A、10毫升量筒 B、25毫升量杯 C、50毫升量筒 D、100毫升量筒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
2.放正确
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
3.看正确
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读正确:
一般不要求估读
5、记正确: =测量值+单位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共17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