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每每听到这字名字,我的心便会紧绷起来。因为我知道,祖国的地位又晋升了一级,她和千百万华夏儿女正向着世界强国的目标努力、前行。

是的,中国曾是四分五裂。但是,中华民族历来把统一祖国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所以,中国文明延绵五千年,但是却从未中断或消失过,她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经久不衰,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祖国母亲更加耀眼夺目,其中的根本原因便是:中国各民族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不断创造,不懈奋斗的结果。

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都把个人利益抛在脑后;把祖国、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把个人的荣辱、命运同祖国、民族紧紧相连;把为国战斗,为国捐躯,为国献身视为崇高、最光荣的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文天祥被拘囚后拒绝元人威胁利诱,终被杀害。文天祥具有忠贞不渝的品质和为国捐躯的决心。他在被囚的四年中,经历了无数酷刑和利诱,但他始终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历尽千心万苦终于返回故土,报效国家。还有我们的共产党员杨靖宇,组织抗日联军同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举

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被马克思称为“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代世界科技史权威也公认“中国在公元三世纪至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在许多重要领域,中国一直独占鳌头,长时间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

学习历史,使我们对自己的祖先肃然起敬!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联想到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的升空,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更放飞了我们崭新的希望!我们要向航天英雄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争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像民族英雄那样,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强不息,学好各种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画一幅画,写一篇文章,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为把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传下去,时时刻刻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姓名:陈占双 学号:20111031238 班级:外语系英语2班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一个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之林享誉千年,在于它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文化。放眼河山,黄鹤楼依然耸立、紫禁城仍旧巍峨;长江水依然奔流到海、武昌鱼仍是中华名菜;山东有孔庙、敦煌有石窟;李白的文字、纳兰的故事、苏轼的词谱成了“明月几时有”的乐章;清茶,水酒,依然论英雄。细细数来,民族文化,始终在我们身边,息息相关。旅游,有古城的瑰丽;武侠,有诗仙的豪情;一茶一饭,有中国五千年茶文化、食文化的深刻积淀。借助这样无刻不在的平台,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可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弘扬的出发点。多一分细心和探究,可以在点点滴滴间渐渐还原历史的足音,滕王阁的解说里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蓬勃气势、莫高窟的壁画上既篆刻着一段历史的奇绝工艺完美想象,也写下了另一段历史的落后与愚昧。走近历史,了解历史,文化,是最好的窗口。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积淀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各异质文明空前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个性的文化,也才是世界性的文化。我国的传统美德无论在哪个朝代都被统治阶级强调,同时也被广大人民所认可,因此我认为,要在大学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我们是有优势的,而现在首先就是要“固本”,即要倡导传统文化及美德的教育。这有两个必要,第一,要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民族的历史,以及千年来的精神传承。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虽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民族精神的生长点。中华民族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民族精神,现代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鲁迅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抗洪精神精神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蔚为壮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透过遗迹,历史可以被触碰;透过书本,历史可以被读懂;而透过那些鲜活的人与事,我们能与古人心脉相通,与历史同感共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过自己的一段往事。小时候,母亲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他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也深深进入了他的心中,成为一生追求的目标。可见,历史中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能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黄钟大吕,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正如歌曲所唱:堂堂中国人,从来不低头。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历史长河沉淀的精神力量,不单是为了诉说过去,更是为了迎接未来。但我们也看到,有人热心于“旧八卦”,追逐秘闻野史,甚至将历史娱乐化;也有人醉心于“小问题”,排斥宏大叙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史实是历史的筋骨,史观则是中枢。有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形成系统的史论、深刻的史识,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信念。 历史文化的滋养,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演绎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繁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让理论研究、影视文学、博物展览一道成为历史的讲述者,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精神气质,才能从“书本本”走到“心窝窝”。

有骨气的中国人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实施学习优势教育,成就特色品牌学校。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 1 页 2013-9-13 有骨气的中国人(当代明星) 一:刘德华 7月5日,刘德华一行来到日本,举办了小型歌友会。歌友会一开始,歌迷欢呼。但是刘德华拒绝用日语向大家问好。接着又拒绝了主办方安排的日语歌曲。并把所有曲目都改为普通话。原定的粤语歌曲也全部取消。 刘德华用普通话一字一句说道:“本来我是不想来日本的,但是因为合约在身,不得不来日本。但是你(指记者)不要以为是一纸合约把我牵住的,如果我不来,没人可以把我怎么样。我只是觉得这样对我歌迷不公平,因为歌迷是无辜的。我不想做的事,谁也无法逼我做,而且,你逼我,我也不会做”。 刘德华接着说:“引用一句话,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我想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他对着主办方说“以后介绍我时,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然后,他当着几百名日本歌迷的面,演唱了一首《中国人》。 二、中国外交部 日本记者问:请问您对保钓人士烧毁日本国旗如何评价? 孔泉答:我们注意到此事,北京市环保部门已经对上述人士在北京市区焚烧垃圾,造成市区空气污染进行调查。按北京市有关焚烧垃圾的处理规定,可能会处以较高金额的罚款。我们建议并呼吁,以后不得随意焚烧此类垃圾,应在专门的垃圾处理场所处理这样的垃圾物品。 日本记者:你们中华网上还有人说我们的神社是神厕,真是太过分了! 孔泉: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但我感到困惑的是:不是厕所,你们首相天天去干吗? 日本记者:我抗议你污蔑我们的神社! 孔泉说:那位日本记者,请你站起来说话。 小日本:我是站着! 孔泉说:对了我忘了,日本人站着跟我们中国人坐着差不多。

在漫长与充满文化底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是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一环。With a long history and a splendid c

在漫长和充满文化底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是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一环。With a long history and a splendid culture, Chin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radles of early human civilization. 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学会使用大勺来辨别方向。Chinese people have used the Big Dipper (Beidou) for identifying directions, ever since ancient times. 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指南针——司南。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架起了中国与外国的友谊桥梁。They invented the world’s first navigation device ’Compass’, which wa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civilization. And become a bridge of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古代的司南已成为了我国历史的摧残明珠,北斗系统将会为全人类做出新的贡献。The ancient compass has become the glory of our history. While Beidou system will become a new contribution of China to mankind. SERVE THE WORLD BENEFIT THE MANKIN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由中国自主研制发展的。Beidou(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s a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which is being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and operated by China. 它将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任何气候条件下的定位、授时高精度服务。It will provide all weather-postioning velocity and timing services with high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with uers anywhere anytime. 它拥有快速定位、定位报告和信息共享的优势。 It has advantages of quick-positioning location-reporting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北斗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The development of Beidou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了基于双星有源定位原理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论证工作。 Phase I:In early 1980s, China began to actively study the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based on dual satellite active positioning. 试验系统于1994年开始构建,于2000年开始提供服务。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system started in 1994. the system began to provide services in 2000. 这使得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导航卫星系统的国家。Which made China the third nation in position of an independent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following the U.S and Russia. 试验系统由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相关地面系统构成。 The Demonstr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GEO satellites and corresponding

寻根——做有骨气的中国人

寻根——做有骨气的中国人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上的追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催生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除了有丰厚的物质作为基础,还要求强大的民族文化作为保障。然而当前我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三鹿事件”、“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在向我们警示,当前社会我们不能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真正治标的良方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是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标志,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印记着中华民族鲜明性格,印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也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一、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讲话时特别强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著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的熏陶感化,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俗等中国文化。优秀的中国文化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穷理于形而下,尽性于形而中,知命于形而上。穷理于形而下而生养万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尽性于形而中使人安身立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知命于形而上而厚德载物,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因而能化成天下,使天下文明。 同时,传承中华文化也是加强人们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

中国文化现状与未来

中国文化的现状与未来 “文化”,是一个内涵与外延均很宽泛的词语,古今中外,不同的学者对于文化亦有不同的定义,在这篇文章中,暂时把文化定义为如下形式: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一直为自己拥有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而自豪,上下五千年,前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如夜空中炫目闪耀的蓝色光芒,令人叹为观止。过去的辉煌是今天发展的基础,继承只是第一步,发扬和创新才是文化得以发展的途径。下面我们就当今中国的文化现状进行论述。 1.历史与传统 说到传统,在今天的中国各地,仍然有深深的历史积淀,中国最早的明确纪年开始于公元前841年,历史的车轮在迈进,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历史的先驱者总是以各种存在物的形式提醒着后人他们的存在。 曾经在幼年的时候,看过这样一首描述朝代更迭的诗歌,写的就很生动: 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中国古代文化是悠久的,同时也是光辉灿烂的。它既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存在的见证,又是现代文化的基础。每一个朝代,人们都会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之上发展和创造新的文化,而正在在这样的传承的过程中,社会和文化得以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不断的丰富。前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有文学、风俗,还有各种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的创造成果。

文化底蕴_高中作文

文化底蕴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文化底蕴,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大国,英雄人物辈出不穷,文人骚客更是多如牛毛。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这些后辈的无价之宝,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文化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但是现在我们却在争相学习外国文化,岂不是守着金山而要饭?可笑至极么? 我有个朋友,关系很铁,有一次他来我家做客,由于太晚了,就住了下来。第二天清晨,他把我摇醒,我正在神游中的时候,他突然来了一句:“今天七月七,赶紧给你对象打电话!”我拿起了手机一看,顿时无语,7月7号,这位大神居然不知道七夕是阴历。从这可以看出,我们这一代对中国古老的节日渐渐不重视,有多少人不看日历就知道清明节,端午节是农历几号?相反我要是说愚人节,情人节,可能你的脑海里会迅速反映出是多少号吧!还有很多关于节日的习俗,这些古老的习俗也在渐渐消失。西方节日的习俗我们却铭记在心,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难道不感到羞愧么? 现今不论是学生也好,还是成人也好,都在火热的学习英语。各种英语教辅层出不穷,相反《论语》,《老子》,《春秋战国》等书却是少的可怜。《论语》,《老子》,《大学》,《中庸》我们这几代人有多少人还能背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又被多少人歪解?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中国话从小说到大,考试也好、人际交流也好肯定没问题,于是乎开始玩了命学习英语,跟上潮流。我只能说太可悲了,谁敢说他自己国语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有多少人英语说得是滚瓜烂熟,而中文却是颠三倒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幼儿英语,各种补习班

(新)高考作文经典人文底蕴作文素材

孔子——落拓的布道者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非常重视,《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君子固穷: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望着滚滚而去的河水,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中国文化现象

先树立一个出发点吧,其实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都逃不过“儒释道”三个字。儒家,主讲“仁”、“中庸”;释家,主讲“苦”、“为善”;道家,主讲“悟”、“淡泊”。再通俗一点:儒家玩的就是矫情,释家玩的就是受苦,道家玩的就是缥缈! 下面具体来说。 1.东西方文化传承问题 这个很有特点,不得不提一下,也算是个纲领性质的了。 中国的文化传承明显地起点高,而且门派极多。古时候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分支,各家自说各家话,俗称“百家争鸣”。这样导致后人上手很难,更别提超越前人了。这个很容易验证:你见过有哪几个人的学问超过孔子、老子之类的圣贤了?这个就是基础不统一造成的问题,而且由于光一门的入门就比较难,要说掌握就更难了,那么超越前人,就简直快成做梦了。当然,相当牛的人除外。 但是西方的文化就不一样了。他们注重基础,而且讲得很简单,入门极其容易。而且分门别类也不像中国这么复杂:就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刚开始都是原子、元素、细胞,基础很统一,也很扎实。这样,学生超过老师就比较容易,学问本身的发展也就更简单了。 此消彼长,西方文化的强盛而且东方文化的没落差不多就这个原因了。 2.东西方文化重心的问题 这个算是上面的补充,但是有必要单独提出来讲讲。 东方文化,更确切地说,东方科学,以五行阴阳而入,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不去追究最深层次最基本的东西。其实大家一直对东方科学存在误解,觉得他迷信。那是因为我们在以西方的科学思维分析东方的问题。中国看似玄乎的形象,诸如阴阳五行,其实是一个二次抽象的概念。即首先对各个事物进行一次抽象,总结出共性。然后对共性再次抽象,曰阴阳五行、青龙白虎之类。 而西方科学则是以最基本的东西为重心,从原子分子出发,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也导致了科技的迅猛发展。 但是问题在于,表面上西方文化很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但是这是以牺牲环境、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科技发展得越迅速,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仔细想想,我们研究到那么深层次真的有那个必要吗?人们其实只要吃饱饭就差不多了。不过,这个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要国家还在、阶级还在、斗争还在。 下面再把重点拉回到对中国人的描述上来。 1.很多人不理解甚至痛恨中国人的形式主义,但是我们还是要比较客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形式,最早来自儒家的礼,当时的国家以礼治天下,也就有了很多形式。我说了,儒家玩的就是矫情,在儒家思想统治了这么多年后,中国人的形式主义也就起来了。坏处我不多说,大家都深有体会,但是好处也是要提的:由礼演化而来的形式,起码从形式上来说是好的,这个配合上中国人的死要面子,有时候就是能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2.刚才已经说到了中国人死要面子,这个是毋需质疑的。这个来自哪呢?应该也是来自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

谈骨气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第六期:重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重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2012-11-27 07:20:11) 来源:新华日报时代问答 (第六集) 访谈嘉宾:徐小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图书馆馆长 【解说词】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熟悉却又显得有些陌生的章句渐渐回归我们的生活:一些国学班应声出笼,有的甚至在学习中要求孩子穿古衣、戴古帽、行古礼。 再将目光放大,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设以来,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 主持人:现在国学热升温不断,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呢? 徐小跃:这是对我们固有的民族的文化一个认同,一种自信的表现。真正掌握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那样一个最深层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它必将对每个人的心性、生命、人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为人处事更加平和。 主持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世纪,那为什么还要重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徐小跃: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对文化的最核心的思想文化有所了解。思想的文化它有三个特性,一个是它的超越性,一个是它的永恒性,一个是它的普世性。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慈柔之道,佛家的慈悲之道,就是符合超越性、永恒性和普世性。 字幕:扬弃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徐小跃: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你要认识到它是良莠并存、糟粕与精华同在的统一体,我们对待这样一个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应该采取正确的和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而这个态度和方法就是两个字:扬弃,就是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主持人: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让我们联想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您看,这些就算是对我们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现吧? 徐小跃:被称为六经之首,也被称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有过这样一句话,【动态字幕:器物文明和思想文明】叫做“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我们所看到的器物的,就是形而下的,是器物的文明,包括被中国人引为自豪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罗盘针、活字印刷。 第二句话叫“形而上者谓之道”。什么叫形而上者,就是无形的,就是超越有形之上的、背后的那个无形的存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我们的国学,最核心、最有基础、最有价值的恰恰体现在思想文化,而不是物质文化。大家如果要注意到几千人在敲这个缶的时候,从这个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p#分页标题#e#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100个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字让老外叹为观止

100 个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字,让老外叹为观止! 在文字的国度里,英文简洁,俄文神秘,法文浪漫... ... 真 可谓摇曳生姿,万紫千红!而最具魅力的,却只有汉字这种! 这些美丽的方块符号横平竖直,撇如帚,捺如刀,上下左右,穿插谦让,几千年来,在这横竖撇捺的方寸之间,孕育出了多少倜傥潇洒的文人骚客,多少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今天小C 为大家挑选了100 个最具中国文化的汉字 这100 汉字中既有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让我们从其起源意义、历史演变、社会语境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截取其中的某些碎片,进行宏观解读。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 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 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身二人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 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

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 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 大对立面是阴阳。 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直为人们 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 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 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 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 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 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 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 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 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 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 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吾国 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 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 《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 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

谈骨气 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材料作文《做人要有骨气和底线》优秀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港珠澳大桥已于2018年建成通车。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说,筹备阶段本想找荷兰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沉管安装公司合作,荷兰公司开出15亿人民币的天价中方说,三亿人民币,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安装部分的技术支持。荷兰人回答: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合作无望后,中国工程师自主攻关。经过十几年艰难的研发、试验、实践,2017年,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顺利合龙。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了400多项专利7项世界之最。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做人要有骨气和底线 人,生于世间当中,物质这种东西可以没有,但是作为人来说,却不能没有做人的两样东西:一是骨气,二是底线。 一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奴才相,吃软饭的很是不好。人活着,就要活得要有自己的尊严,活在别人的影子下,是得不到好的成长,好的锻炼的。 但有时好死不如赖活着,面对着的现实,不得不寄人篱下的生活时,更多的学会隐忍,卧薪尝胆不算晚。 这个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和煦的春风吹在世界的每一个角

落,温暖的阳光普照在每一寸土地上;同时,这个社会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着残酷,阴暗的一面。常在江湖混,哪能不挨刀,男人不学坏,早晚被人踹。是啊,混久了,好人也有可能久而久之的不能自律了,连做人的后一点自尊都丧失了。社会在进步,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却在后退。因为这礼仪文化在慢慢的腐蚀,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却是毒品一般的文化。有些人宁愿丧失骨头也要去换取那个剩菜剩饭。 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礼仪都到哪儿去了。脏话、粗鲁、打架、强制性的让座,这就是捆绑的礼仪。所以,我呼吁所有中华儿女站起来,从心灵深处,从礼仪之中站起来,还一个礼仪之邦的国度。做一个当代有思想、有灵魂、有感知、有骨气的中国人。 心灵深处不单单存在着骨气,有骨气还是不行的,更要有你做人的道德底线。道德底线,任何人不能所逾越的。如同军事基地一样,都不可逾越的。别人侵犯了你的人权时,就要防护了,不能让他一侵再侵,也不要活在他的影子下,这对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人生在世,重要的品质就是坚守着心灵的底线。心灵的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也是所为人处世的起码的准则,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的人。 泪罗江畔的屈原给予了我们好的答案,宁愿赴死,也不愿随其流而扬起波;幽幽南山的陶渊明给予了我们好的答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从容就义的文天祥给予了我们好的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冤屈而死的于谦给予了我们好的答案,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瘦弱的朱自清给予了我们好的答案,宁肯饿死,

中国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的观点也许过激,但是其举出的例证又让我无法辩驳。这就是丑陋的中国人吗?看后我无语…… 现在的西方有句俗语:别跟我耍中国人那一套!中国人的聪明是有名的,我们的“国粹”麻将牌即是一例。打麻将的乐趣绝非仅仅在赢钱,而在于打的时候,需要用尽各种心思骗上家盯下家,有时候要故意打好张,有时候又特意要喂一口,欲擒故纵,真真假假,羊头狗肉,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上下其手,两面三刀……这哪里是打牌,完全是一种心理战。据说老外一直学不会咱们的麻将,原因就在于,人家没有我们这么多花花肠子,这一套对他们来说太复杂了。他们最典型的赌博,就是轮盘赌,全凭运气或概率,最笨的就是,拿一把左轮手枪,里面装颗子弹,大家轮流向太阳穴射击,看谁命大。最最笨的还有,就是那种决斗,两个人直接用剑残杀,或站在一定距离开外,互相瞄准射击。天底下还有这么笨的人嘛。看看我们的小小麻将,其中蕴含着多少机巧谋算,里面浓缩的可是我几千年的中华智慧啊!中国人就是靠这种智慧才生存下来的。中华文明为什么不像别的文明消亡、断裂?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打麻将。我已在多处谈到,中华文明是一种没有血性的文明,一种自我保存至上的文明,一种苟且偷生的文明,一种算计别人的文明,一种不断进行着“人种逆淘汰”的文明。中国的历史越久远,中华的文明越绵延,中国人的质量就越是退化,也就是越活越“滑头”的意思。大概在几年前吧,看到一则消息,说美国在三军中展开了学习“孙子兵法”热潮。当时看到此消息后一方面深感自豪,看来老美还是得向中国人借智慧;一方面也觉得疑惑,难道像什么“借刀杀人”、“落井下石”、“偷梁换柱”、“过河拆桥”、“瞒天过海”等等计谋还需要正儿八经去学习吗?对中国人来说,这些可都是一种遇事时的自然反应而已。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许多老外还是比较老实的。在中国人面前,他们的智力不够用,经常被整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这些年有一件事情颇让我痛心,那就是我们的现实在不断地糟踏好词,比如“小姐”,比如“同志”。还有一个被毁掉的好词是:“老实”,今天如果谁称赞另外一个人“老实”,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句话起了三个作用。第一,使中心论点明确,突出,一目了然。第二,

有骨气的人

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人不可缺少傲骨,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试看历史长河,大凡取得成就的,无一不是有骨气的人。 不必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更不用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夏明翰狱中仍信仰共产主义。单是周总理捍卫祖国的的尊严,就可以让我们奉为楷模了。 一次,周总理会见外国元首时,他们互相握了握手,可这位元首却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便把手帕放入衣袋里。这一幕,总理看在眼里,却没有做声,一向节俭的总理,此时从容的在衣袋里拿出来一块洁白的手帕,擦了擦手,便把手帕扔到了垃圾箱里。 试想,如果当时的周总理默不作声的话,中国人的骨气何在?中国的颜面何存?周总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中国人的骨气,捍卫了中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有骨气。 由此可见,人与人交往中,不可缺少傲骨,如果,我们能多一分傲骨,少一分傲气,那么,中国就会日

益变强。君不闻“齐白石愤拒日寇之求”的事,仍脍炙人口,让人感知欣慰,令人津津乐道。 在战争时期,日本人以齐白石所做的画为荣。于是便纷纷来到齐白石的住所,希望齐白石能够给予他们一幅画,可齐白石却拒绝了他们,并将之赶出其外,还把当时所在的职务辞去了。在齐白石的家门前,还贴了一张写着四个大字的纸条——白石已死。 正一味齐白石的所作所为,才唤醒了千千万万德国人能够做一个含有骨气的人,才让祖国得到了尊严。 往事也随历史尘埃落定,当今社会,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更显弥足珍贵。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你会在此收获着颜面,座椅哥有骨气的人,你会在此捍卫尊严,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你会有一种力量来对抗侮辱你的人。 朋友,当他人侮辱你时,当他人鄙视你时,当他人瞧不起你以及你的祖国时,别忘了要为自己和祖国捍卫其尊严,正如于谦所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傲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