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50例临床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50例临床报告

妇女正值月经期 或行 经期前后 , 出现周 期性 小腹疼痛或痛 引腰骶 , 甚则剧痛 昏厥者为“ 痛经 ” 本证以青年妇女为多 , 。 相关
记载最早见 于 《 匮要 略 ・ 金 妇人杂病脉证并 治》 带下 ,经水不 “
痛、 冷痛者属寒 ; 灼痛者属热 。痛在两侧少腹病在肝 , 痛连腰际
病多在肾。Leabharlann 用1 周。③经抗 生素联 合治疗后 , 症状体征消失 , B超检查盆腔 包块缩小 或无变化 , 则续 用人胎盘组 织液及 糜蛋 白酶 , 尼松 泼 片减为 5mg每 日早饭后 口服 , , 加用 中草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 丹 参 3 、 附 1 、 0g香 2g赤芍 1 、 2g 川楝子 9g 桃仁 6g 蒲黄 9g, 、 、 - 五
位, 最常见的是输 卵管炎 、 输卵管卵巢炎。 盆腔炎 大多发生在性
活跃期 、 有月经 的妇女 , 往往 因急性 盆腔炎没 有及 时治疗或 治
科 门诊盆腔炎 性包块患 者 5 O例 , 龄 2 年 1岁 4 岁 , 均年龄 9 平
3 岁。均为已婚妇女 , 1 包块直径 4 m 1.c , ~0 其中 4 例伴有 c 3m 5
作用 , 能使 急性炎症 局部 的毛细血管通透性 降低 , 出 、 渗 浸润 和 肿胀减轻 , 对慢 性炎症或 急性炎症后 期 , 能抑制 成纤维 细胞增 生, 减轻瘢痕形成 和粘连 。盆腔炎性包块 中医认为 以湿热 型居 多 , 则 以清热利 湿 , 治 活血 化瘀 为主 , 们采 用少腹 逐瘀 汤 加 我 减, 方中丹参活血化瘀 ; 赤芍活血祛瘀 , 通络止痛 ; 香附 、 川楝子

种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理想方法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止痛之功。同时药 理研究证 明: 败酱草 、 胡、 元 赤芍能改善微循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临床观察
丁 亮莲
( 阳市 中医 院 。 浏 湖南 浏 阳
40 0 ) 1 3 0
【 要 】 目的 : 察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慢 性 盆 腔 炎的 疗 效 。 法 :i 6 -慢 性 盆 腔 L & 者 分成 两组 。 照 组 10 采 用 中西 医 摘 观 方  ̄- 8 :1 N  ̄ - 对 0例 结 合 治 疗 ,6 采 用 纯 西 药治 疗 。 果 : 有 效 率 治 疗 组 为 9、%, 照 组 为8 . 两 组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 8例 结 总 6 0 对 88 %。 差 P 0 5。 0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慢 性 盆 腔 炎疗 效显 著 。 [ 词 】 慢 性 盆 腔 炎/ 关键 中西 医结 合 疗 法 ; 甲丸/ 疗应 用 银 治 【 图分 类 号 ]7 3 中 R 1.3 1 【 献 标 识码 】 文 B 【 . 文章  ̄ ]6 2 9 1 2 0 )5 0 5 — 2 17 — 5 X(0 8 0 — 0 6 0
细胞 + +V P 细 菌性 阴道 炎快速 诊 断 阳性 , 细 茵 +/1 , 血 培养 : 头孢他 啶敏 感 。 中医辨证 : 湿热瘀 结。 宜清热 治
超 示 : 附件 增厚 、 双 盆腔 少量积 液 , 白带 常规+ V: B 脓
加 减治疗 : 金银 花 1 连翘 1 蒲 公英 1 紫花 5g 0g 0g 地 丁 1 红藤 1 大青 叶 1 升 麻 1 生 鳖 甲 0g 0g 0g 0g
1 生 蒲黄 1 椿根 皮 1 茵 陈蒿 1 琥 珀末 0g 0g 0g 0g 1 桔梗 1 茯 苓 1 。 1 1 , 煎 , 0g 0g 0g 每 3 剂 水 分早 晚2 次 服 , 3 疗程 。 7d01
慢 性盆 腔炎是妇 产科 常见 多发病 之 一 。本 病病 情顽 固 , 容易 反 复发作 。 照 中医 辨证 施 治 的则 , 按 笔 者 自2 0~ 06 04 20 年采用 中西 医结合 疗法 治疗本 病 10 0 例 ,疗效 满 意 ,并 与单用 西药 治疗6 例进 行对 照 观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

科 门诊 , 随机 分为两 组 。对 照组 3 0例 , 龄 ( 13± 年 3. 81) ; .6 岁 病程 ( . 2 4 ) ; 状 积 分 为 (3 3± 42± .7 年 症 1.
基本 方 : 生地 1 全 当归 1 红 花 6g 桃仁9g 5g 5g
柴 胡 1 牛膝 1 败酱 草 1 蒲公英 2 0g 2g 5g 0g 丹 参 2 土茯 苓 2 薏 苡仁 2 甘 草 9g 0g 0g 0g 。 随证 加减 , 日 1 , 煎取 汁 30m , 早晚温 服 。 每 剂 水 0 l分 两组 均 以 7d为 1 疗程 , 个 连续 治疗 3个疗 程 。 3 1 疗效 标 准 参 照 《 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 中
维普资讯
第l 3卷第 3期
Vo .1 1 3 No 3 .





20 0 7年 3月
Mac 2 0 r h. o 7
Gudn o ra f CM iigJ u l n oT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慢性 盆 腔 炎 3 O例 临床 观察
床表现有反复下腹坠胀 、 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 常在劳 科检查有明显改善 , 治疗后 比治疗前积分降低 23 / 累、 性交后 及 月 经前 后 加 剧 ; 3 阴 道 分 泌 物 异 常 ; 以上 。有效 : 状 减 轻 , 科 检 查 有 改 善 , 疗后 比 () 症 妇 治 () 4 妇科 检查 : 子宫 活 动 受 限 , 侧 或 双 侧 可 扪及 增 治疗前 积分 下 降 1 3以上 。无 效 : 疗 后 症 状及 妇 一 / 治
例, 重度 3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 差异无 3 疗效 观察 12 诊断标准 . 参照《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慢 则 》 中慢 性 盆腔 炎 疗 效 标 准 。痊 愈 : 状 消失 、 症 妇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

鉴别诊断思路
1、月经正常,经后发病。 2、主诉:下腹疼痛伴带下量多7天, 发热1天。 3、症状:下腹疼痛,带下量多黄, 发热,无呕吐及腹泻,无咳嗽咽 痛。 4、查体: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


病案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痛。
5、妇检:子宫及双侧附件压痛 6、血常规:血象增高,血色素正常。 7、妇B超:附件区反射杂乱。
宫颈内口紧闭及宫颈分泌粘液栓,可防病原体入侵。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是消除宫内感染的有利条件。
输卵管纤毛运动及其蠕动,有利阻止病原体侵入。
病原体及致病特点

内原性病原体(寄居阴道内菌群)
需氧菌 厌氧菌

外源性病原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球菌 绿脓杆菌 结核杆菌
盆腔炎传播途径

抗生素治疗原则:

先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采用联合用药。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素。 所以,用药之前宫颈分泌物的实验室的检查很重 要!!
治疗原则
抗生素经验联合用药

喹诺酮类+甲硝唑类
病原体: 需氧菌、厌氧菌 性病病原体

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类)+甲硝唑类
三代头孢类+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
1)湿热瘀结: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有灼热 感,甚或有包块,伴低热起伏,带下量多、 黄稠、有臭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 弦滑而数。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四妙散合失笑散加味 苍术10g 黄柏10g 薏苡仁20g 牛膝10g 五灵脂10g 蒲黄10g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 片、妇康口服液等。
根据1可排除异位妊娠 根据2初步考虑盆腔炎性疾病 根据3初步排除急性阑尾炎 根据4考虑有腹膜刺激征 根据5可考虑盆腔炎存在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与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与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性 , 内膜 病 理 检 查 阴 性 , 子宫 彩超 检 查 排 除 宫 外孕 、 肿瘤 、 肿瘤 等病 变 。 宫颈 卵巢 治疗方法 : 疗 5 治 5例 , 中 5例 在 其
讨 论
两组 疗 效 比 较 : 疗 组 痊 愈 率 为 治 6.% , 67 显效 率 3 % , 照 组 痊 愈 率 为 0 对
沦 著 ・ 社 区 中 医 药
e Pi N#SE C o M M UNir D 0 C T S Y 0
急 性 盆 腔 炎 的 诊 断 与 临 床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疗 效 观 察
资 料 与 方 法 宫 美

减 轻 , 科 检 有 压 痛 , B超 复 查 盆 腔 妇 或
洁性生活也 可引起的细菌或病 毒感 染 , 伴 随着性传播疾病 发病 率的逐年增 高 , 宫腔 内膜炎症的发病 率也 逐年 I 升趋 势。 急性盆腔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 急性盆
腔 炎 可 因 炎 症 的 轻 及 范 围 大 小 而 有 不 同 的 临 床 表 现 , 常 发 病 时 下 腹 痛 伴 发 通 热 , 经 期 发 病 可 出 现 经 量 增 多 、 期 延 月 经 长 , 月经期 发病 可有 向带增多 ; 有脓 非 若
运 用 中 西 医 学 理 论 , 合 病 患 实 际病 结
药物治疗合起到明显治疗作用 。
中医 理 论 认 为 急 性 盆 腔 炎 为瘀 热 湿
消症方 法治 疗 。桂 枝 茯苓 胶 囊 为 《 匮 金
要略》中茯 苓 丸 演变 而来 , 由桂 枝 茯苓 、
牡丹皮 、 芍药 、 : 组 成 , 有 活血 化 桃t 等 具 瘀、 消癞 之功效 。方 中桂 枝为 君药 , 町温 通经脉 而行瘀滞 ; 茯苓为佐 药 , 以助消癞 之力 ; 牡丹皮 、 芍药 和桃仁 以化瘀血 , 清瘀 热 。另外 , 在药物治疗 的同时对患者需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9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9例临床疗效观察

疗 慢性 盆腔炎疗效较好 ,值得 I 临 床推广 。
【 关键 词】 中西 医结合 ;慢性盆腔炎 ;I 临床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 7 1 1 . 3 3 【 文献标 志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4 )0 2 — 0 0 5 9一 O 1
型等方 面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诊 断标准 参照 高等医学教材 《 妇产科学》 中的诊断 标 准… 。临床表现 为下 腹部 坠胀 ,腰骶部 酸痛 ,常在 劳累 后 、性 交后或月 经前 后加 重 ,可 伴有 低热 ,月 经量 多 ,不 孕 等。妇科检查 :子宫 常后倾 ,活 动受 限或 粘 连 固定 ,输 卵管发炎时 ,在子 宫一侧 或两 侧可 能触 及条 状物 并有 轻度 压 痛 ,盆腔结缔 组织 发炎 时 ,子宫 一侧 或两 侧有 片状 增厚 压痛或在盆腔一侧 或两 侧触及 包块 。中医辨证 按 照 《中医
疗组 和对照组各 4 9例 ,对 照组 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藤汤 内服外用治疗 ,1 0天为 1疗程 ,治疗 2个疗 程 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 为9 1 . 8 % ,明显 优于对 照组的 7 5 . 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
中 ,以至脏腑 功能失 常 ,气血失 调 ,冲 任受 损 ,带 脉失 司 所 致 。病机 多 为气 滞 血 瘀 ,湿 热 下 注 ,病 久 可 有 痰瘀 互 结 。所 以治疗组 采 用 了清 利湿 热 ,活血 化瘀 ,清 热 凉血 , 培元 固本 ,调 理 冲任 为 主 的方 法 。盆 腔 炎 1号 方 中金 银 花 、蒲公英 、红藤 、丹皮清热 解毒 ,消淤 散结 ;丹 参活 血 化瘀 ;赤 芍 、乳香 、桃仁理气 活血 ,行瘀 消肿 ;土茯苓 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浙江 杭 州 3 1 0 0 0 0 1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1 1 . 3 3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4 ) 0 1 — 0 1 2 7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7 4 5 X . 2 0 1 4 . 0 1 . 0 6 3
以( X + - S ) 表示 , 采用 t 检 验及 x 检验。 P< 0 . 0 5为差异 有 统 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1 . 2 治疗方法
两组 确 诊后 先 给予 甲硝 唑 和第 3代 2 . 1 两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见表 1 。结 果 示治 疗组 疗效
头孢 菌素联 合用药 治疗 ,应 用抗 生素前 做好 阴道 分泌 优 于对 照组 ( P< 0 . O 5 ) 。
1 资料 与方 法
般 检查 、 妇 科 检查 及 理 化检 查 正 常 ; 证候 、 体 征 积分
和减少 9 5 %以上 ; 停药 1 个月 内未 复发 。显 效 : 治 疗后
下 腹疼 痛及 发热等 症 消失 , 一 般检 查 、 妇科 检查 及 理化
检 查 明显 改 善 : 证候 、 体 征 积 分 和减 少 7 O %~ 9 5 %。有 效: 治 疗后 下 腹 疼痛 及 发 热等 症 减轻 , 一般 检 查 、 妇 科 检 查 及 理 化 检查 有 所 改善 :证 候 、体 征 积 分 和 减 少
物 的细菌培 养和药 物敏 感试 验 ,以便进 一步 选择 合适 的抗生 素 。 治疗组 在接 受抗 生素治 疗 同时 , 加 用黄 连解
组 别 n
表 1 两 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 n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1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120例

故颈椎病 引起头 晕头痛 4 0余年 , 当冬 每
春 季 节 发 病 频 繁 , 情 严 重 ; 天 气 变 化 病 或
红外线治疗颈椎病 及肩 周 炎 8 0例 , 有 总 效 率 9 % 以 上 。 结 论 : 外 线 治 疗 颈 椎 0 红 病及 肩 周 炎具 有 活 血 化 瘀 通 络 , 消肿 止 痛
照射 颈 项 部 或 肩 关 节 部 位 , 距 3 灯 0~
4 c 裸露 照射患处 , 0 m, 1次 3 O分钟 , l天 1
颈椎病 肩周 炎 红 外 线
关键 词
3 4.】 9 5
次 ,5 天 为 1个 疗 程 。 一 般 2 ~3个 疗 l
程。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 0 3 6 / . s .1 0 s 1x 21.
之 分 。 冈 此 , 抗 牛 素 的选 择 』多采 用 联 在

结 果
s 1x 2 1. do : 0.36 /.sn 10 —64 . 0 0 i 1 99 j i . 0 7
3 18 4. 5
本 组 10 例 , 床 治 愈 18例 , 2 临 0 占 8 % , 效 9例 , 7 5 , 效 3例 , 1 有 占 .% 无 ^
( .5 。 总 有 效 率 9 . 5 。 87 ) 12 % 本组 8 O例 均 为 社 I 民 门 诊 病 人 , 又居
3 00 104浙 江 杭 州 市 下 城 区东 新 街 道 社 区
卫 生服 务 中 心 摘 要 目的 : 讨 红 外 线 治疗 颈 椎 病 及 探
男2 8例 , 5 女 2例 , 年龄 2 9 7~ 4岁 , 均 平
6. 0 5岁 。 病 程 1周 ~4 6年 , 均 2 . 1 平 3 0 年 。颈 椎 病 5 0例 , 周 炎 3 肩 O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10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100例临床分析

盆腔炎是妇产科 的常见 疾患之 一,如 不及 时有效地 诊治 ,便严重威胁 患者身心健康 ,并可造成 女性不育 的 后遗症。近年来,我区随着性传染性病患发病率 的提高 , 盆腔炎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 【 】 。我院于 20 年 1 07 O月至 20 0 9年 1 2月间收治盆腔炎 10例 。均采用 中西 医结合 0 的综合性治疗 ,取得较满 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盆腔炎患者 ,均为女J . 1 0 陛,最 小年龄 1 6岁,最大年龄 5 5岁 ;其 中 2  ̄4 0 0岁 8 0例 , 占 8. 0 %;急性盆腔炎 3 0 O例,占 3 . 0 %,慢性盆腔炎 7 O 0 例,占 7 %;患病 时间最短 3d 0 ,最长 1 年 。 5 1 症状与体征 3 . 2 0例 急性盆腔炎均有不 同程度 的畏 寒、发热 。其中 3 .~3 ℃以上 9例 ,占 3 . 75 8 00 %;7 例 0 慢性盆腔炎则发热不 明显 , 中 3 . 其 75 ℃左右 1 ,占慢 4例 性盆腔炎的 2 . 1 %;体温正常 4 2 8例,占 7 . 2 %。10例 7 0 中,均有不 同程度的下腹 部疼痛 。8 出现盆腔腹膜炎, 例 占 8 %。伴腰骨骶部痛 、肛周坠痛者 7 例 , 占 7 . . 0 0 0O %。 白带增多者 6 例 ,占 6 . 4 40 %。月经不调或月经量增多月 经异常者 1 例 ,占 1.%。 5 5 0 妇科检查 , 子宫稍大或正常 , 其中7 5例子 宫有压痛 占 7 .%。 5 O 均有一侧或两侧 附件不 同程度的压痛 。 其中 3 例触及一侧或两侧附件不规则且 0 有压痛的包块 ,活动性差。本组最大包块 8m ̄62m, c . c 最小为 21mX1 c . c 6 m,临床及 B超等检查除外妇科 良、 . 恶性肿物 、子宫 内膜异位症 。同时合并盆腔少量积液 7 4 例 占 7. 4 %。 O l 实验室检查 本组 10例均常规取子 宫颈管 的分泌 _ 3 0 物或子宫直肠 窝穿刺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同 时作沙 眼衣原体 D A,解脲支原体 D A,淋球菌 D A N N N 的聚合酶链 反应(C ) P R 检查 。10 例经细菌培养及 P R 0 C 检查阳性者 7 6例,占 7 . 60 %。其 中 P R阳性 6 C 7例 ,占 阳性 中的 6 . %。10例均行血 、尿、白带( 70 0 0 阴道 出血除 外) 的常规检查 。 急性盆腔炎者多数 同时白细胞计数升高 及左移 。3 中有 7例 ,占急性盆腔炎的 2 .%。慢 性 0例 3 3 盆腔炎 的 7 0例 中仅有 1 例 白细胞计数稍升高, 占慢 性 2 盆腔炎的 1. 71 %。有肝肾病 史者则 同时行肝 肾功能检查 。 1 治疗方法 本组 10 中均常规应用湖北福人药业 . 4 0例 有 限公司生产 的金刚藤胶囊 。用法与用量: 日3次 ,每 每 次 4粒饭后 口服,2周为 1 个疗程 ,同时依病 情及细菌 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与 P R情况而针对性选用广谱抗 生 C 素如庆大霉素 、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 噻肟钠等 , 并常规应用 甲硝唑或替硝 唑。急性期先静脉给药 5 d ~7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9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90例临床观察

第2 周改为 口服替硝唑片 ( 每次 2 片 ,每 日2 次 )和左氧氟沙星片 ( 每次 2 片 ,每 日2次) ; 治疗组 9 O例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 。
2组均 以2周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 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 6 0例 ,好转 2 5例 ,无效 5例 ,有效率 占9 4 . 4 4 % ;对照组显效 4 O例 ,组对 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1 ) 。结论 :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显著 。
病程 、病情程度无显著性 差异 ,具 有可 比性 。
2 诊 断标 准
经R i d i t 分析 ,I 1 :3 . 4 4 P< O . 叭 ,差别 有统计学意义
6 讨 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 常见病 、多发病 ,对高危人群如年 轻女性 、性活跃期妇女 、下生殖 道感 染 、宫腔 内手术操 作后 感染、有性卫生不 良的 、邻近脏 器炎症者 、盆腔炎性疾 病反 复发作者 ,若 出现下腹 痛 ,并 排除其他 引起下腹 痛 的原 因 , 妇检符合最低诊断标准即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必要时 应用病原学检测方法 ,提高盆腔炎性疾病 的诊断准确性 。由 于盆腔炎陛疾病的病原体多为淋病奈瑟菌 、衣原体及需氧菌 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抗生素应广谱联合用药。 中 医对 本 病 没 有 记 载 , 多 属 中 医 “ 腹痛” 、 “ 带下” 、
输 卵管增 粗 ,输 卵管积 液 ,伴或 不伴 有盆腔 积 液 ,输 卵管 卵巢肿块 以及 腹腔镜 检 查发现 盆腔 炎性疾 病征 象 。注 意与 子 宫内膜异位 、 盆腔结核 ,盆 腔静 脉瘀 血征等鉴别 。
3 治 疗 方 法
“ 症瘕 ” 范畴 ,多 为湿 热互 结 ,气 机不 畅 导致 瘀血 停滞 所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薛晓鸥;俞超芹;翟东霞;张玉立;谢伟;徐立【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24(19)3【摘要】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以局限于一个部分,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严重的PID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若PID未接受及时彻底的治疗可转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主要包括慢性盆腔痛、PID反复发作、不孕和输卵管妊娠,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

盆腔炎性疾病多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和“癥瘕”等范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和“不孕”等病证范畴。

【总页数】10页(P618-626)【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薛晓鸥;俞超芹;翟东霞;张玉立;谢伟;徐立【作者单位】不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1;R711.33【相关文献】1.《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盆腔炎性疾病》解读2.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3.基于国内外指南的盆腔炎症性疾病中西医诊疗4.第一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骨髓衰竭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提高班纪要5.红外热像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50例疗效观察
前 后 加剧 ;3 阴道 分 泌 物 异 常 ;4 子 宫底 压 痛 () ()
治疗组 5 例 ,总有效率 9 %,对照组 5 0 6 O例 , B超检查可探及异常 回声 或不规则 暗区或子宫直 总有效率 7%,两组间总有效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 8 . ,见 表 1 5 . 肠 凹有积 液 ;6 ()除外 盆 腔 充血 或 阔韧 带 内静脉 曲 学意 义 <00 )
选 取 永 胜 县 程 海镇 卫 生 院 门 诊 就 诊 病 人 10 0 断 标 准 ,采用 妇 科 病 史 、妇 科 检 查 与 B超 相 结 合 的诊 断方法 :1有 急性 盆 腔炎 病 史 ;2 下腹 部 坠 () ()
采用 x 检验,P<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胀 、腹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在劳 累 、性交及月经 2 结果
陈 丽梅
( 胜县 程 海镇 卫 生院 ,云 南 永胜 永 640) 7 2 0
[ 关键词 ]盆 腔炎性疾病 ;氧氟沙星 ;奥硝唑 ;桂枝茯苓胶囊 ;疗效 [ 中图分 类号]R 1. [ 7 3 文献标识码]A [ 13 文章编号]10 — 76 ( 1)0 — 13 0 03 40 2 6 05 — 2 01
盆 腔 炎性 疾 病 是 指 女 性 内生 殖 器 及 其周 围 的
结缔组织 、 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I 1 .可限于一个部 位 ,也可 以是多个部位发病 ,以输卵管炎 、输 卵
管 卵 巢 最 常 见 . 由 于其 具 有 迁 延 性 特点 , 目前 尚 无 统 一 的 、规 范 的 、特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单 纯 的抗 生 素 治 疗 效 果欠 佳 , 目前 临 床 多 采用 综 合 治 疗 的
张等疾病. 13 治疗 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第 l 卷 第 6 6 期
Vo . 6 11 No6 .
卞莲 导般
Gudn o r a fTrdt n l h n s dcn n h r c i ig Ju lo a io a C ie e Me ii e a d P ama y n i
21 0 0年 6月
旁及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可扪及索状物, 有盆腔结缔组
织 炎 时一侧 或 双侧 有 片状 增 厚 , 并有 轻 压痛 或扪 及 包 块 。 过 问诊 、 科 检 查 、超 及 实 验 室 检查 以确 通 妇 B
诊。
11 一般 资料 .
选 择 本 院妇 科 门诊 9 例 慢 性 盆 腔 0
炎患 者 , 分为两 组 , 中治疗组 5例 , 随机 其 0 年龄 l—0 85 岁, 平均 (9 7 1 7岁 ; 2.  ̄ . ) 病程 4 月 至6 , 均(.± 9 2 个 年 平 25 02) 。 照 组 4 例 , 龄 2 — 9 , 均 ( .8 .9年 对 0 年 04岁 平 34± 0 1 6岁 ; . ) 病程 3 月 至7 , 均(.± .0年 。 组病 5 个 年 平 26 0 ) 两 3 例 的一般资 料经统 计学 处理 , 差异 无统计 学 意义 f> P
1 资料与 方法
断标准 。 1有 感染病 史 ;2 下腹 坠胀压 痛及骶 部疼 () () 痛 , 劳 累 、 生 活后 、 期 加剧 , 有 月经 失调 、 在 性 经 伴 白
采用 甲磺酸帕珠沙星、 甲硝唑 , 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 带 异常 ;3妇 检时子 宫活 动受限 , 连 固定 , 子宫 () 粘 在
2 7: 70 00 1
冲任失调 ; 肾阴不足, 不能上济于心 , 心火独亢 , 则心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临床分析

共3 4  ̄ 次。若患者不适可予少量地塞米松5 1m 注入胸腔内,可取  ̄0 g
以上分析表明,恶性胸腔积液居首位,占全部 比 例的4 . %,其 38 6
中以肺癌 为主 ,所 占比例为3.8 6 %。除部分病 因不 明病 例外 ,所有病 7
得一定疗效。出现恶性胸水 ,常提示预后不 良口,胸腔导管引流术 l 配合胸膜腔内化疗 ,可缓解患者症状 ,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其生活 质量。
例均经胸片、胸部C 、B T 超、胸水病理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胸膜 活检确定病因。
3讨 论
参考文献 [】 李曦, 1 张劭夫. 实用呼吸病学[ . 化学工业出版社, 1: 5 M] 北京: 2 0 7. 0 4 [] 陆再英, 2 钟南山. 内科学[ . 北京: M] 版.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 : . 7 2 84 0 3 [] 王 中民, 云. 3 董正 肺癌伴恶性胸水2 例治疗体会[] 9 J. 临床肺科杂
性3 例,年龄18岁 ,平均年龄5 . 2  ̄0 6 岁,左侧胸腔积液3例 ,右侧胸 8 9 腔积液4例 ,双侧胸腔积液5 3 例。8例患者仅有1 7 例为漏出液,其余均
为渗 出液 。主要 症状为呼吸 困难 、胸痛 、咳嗽。 2病 因分 析结 果
见 1 表 。 表1 胸 腔 积液 的病 因
【 键词 】 慢性 盆腔 炎 ; 中西医结 合 ;抗 生 素 关
文献标识码 ;B
慢性盆腔炎好发于2  ̄ 0 54 岁的妇女,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卵 巢炎、输卵管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炎症在内的总称,在祖国医学中
本 病属腹 痛、痛经 、瘕 等范畴 ,常 迁延不愈 、反 复发作 ,严重 影响患
国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率及肺结核发病率均高 ,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白丽萍
【期刊名称】《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280例采用西药、中药灌肠综合治疗;对照组206例采用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3%;对照组总有效率91.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中药灌肠配合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白丽萍
【作者单位】兴县妇幼保健院,山西兴县 033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3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临床研究 [J], 施冬青;唐艳
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J], 张蕾;李妮
3.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J], 朱太彩;张水荣;谷青青
4.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J], 苏莉莉
5.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观察 [J], 吴文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效果分析与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效果分析与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效果分析与评价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三组,1组为中医治疗组,2组为西医治疗组,3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70例。

结果1组有效率为84.29%,2组有效率为81.43%,3组有效率为97.1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标签: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由女性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1]。

在我国,盆腔炎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广泛使用宫内节育器,计划生育手术和妇科小手术中无菌操作观念淡漠,医疗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引起盆腔炎[2]。

临床表现>90%以腹痛、腰酸腰痛为主。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三组,1组为中医治疗组,2组为西医治疗组,3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每组70例。

平均年龄为32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与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中药组中药组:少腹逐瘀汤:当归9 g,川芎9 g,赤芍9 g,生蒲黄(包)9 g,五灵脂(炒)9 g,延胡索9 g,没药9 g,肉桂3 g,干姜3 g,小茴香6 g。

用法:月经干净后1次/d水煎服,1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1.2.2西药组头孢西丁2 g,静滴,1次/6 h,多西环素100 mg,口服,1次/12 h。

7 d为1个疗程。

1.2.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药物及使用方法与以上两组相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50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平均每组25例。

甲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在甲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乙组盆腔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甲组;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明显早于甲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耐受人数明显少于甲组;实际疗程明显短于甲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甲组。

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孕不育、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严重继发病症,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妇科的一种主要顽症。

本次研究过程中选取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随机抽取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均为女性。

甲组年龄21-54岁,平均42.8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时间3.2年;乙组年龄22-56岁,平均43.3岁;患病时间1-9年,平均3.6年。

以上所统计的抽样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差异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50例研究对象资料分为甲、乙两组,平均每组25例。

甲组患者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每次0.2g,每天二次,静脉滴注甲硝唑,每次1g,每天一次,坚持治疗20天;乙组患者在甲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和针灸方式进行治疗,中药方剂组成为:红藤、蒲公英、败酱草各20g,半枝莲、元胡索、香附、当归各15g,生地、牡蛎、浙贝母、白芍、海藻各10g,生甘草5g。

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坚持服用20天。

针灸方法主要取穴为:气海、中极、归来、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每次留针30min,隔日一次,坚持10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69-01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卵巢炎,卵巢囊肿,盆腔结缔组织炎等。

症状表现主要有:下腹及腰部酸痛(劳累、性交及经前后加重),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多等,部分病人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周身不适,精神不振,失眠,疲乏等。

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中药以临床辨证汤药为主+西药主要为抗菌药+针对性的外用药治疗),患者坚持治疗2-3个疗程,或配合外治——中药保留灌肠。

1 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发病年龄26—50岁,平均36岁,患者均以盆腔炎症状为主要表现,多次发作。

全部病例均经妇检内诊及b超检查。

有的诊见不同程度的子宫后倾,活动受限,或触及硬条索状增厚的输卵管,或子宫旁组织增厚,伴见明显压痛。

其中58例b超可见子宫增大,53例可见大小不等附件囊肿及炎性包块。

2 治疗方法基本方为桂枝茯苓汤加减:川桂枝8 g茯苓20g 丹皮15g 红藤15g 败酱草15g鱼腥草30g 桃仁10g湿热瘀结型加赤芍10g、土茯苓15g、蒲公英30g、穿心莲15g、金刚刺15g、茜草30g、马鞭草15g等;寒湿瘀结型加艾叶10g、炮姜10g、吴萸5g、肉桂5g、附子10g等;肝郁脾虚型加香附米10g、醋柴胡5g、炒苡仁30g、苍术10g、广陈皮10g、佛手15g、香橼皮15g等;少腹疼痛明显者加:失笑散包20g、白芍甘草汤、玄胡10g、荔枝核10g、川楝子10g等;痛经明显者加延胡索15g参三七10g、五灵脂10g、川怀牛膝各10g 等;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15g;伴有附件囊肿者加三棱15g莪术15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泽泻10g;肾虚者加仙灵脾10g仙茅10g鹿角片10g菟丝子10g、桑螵蛸15g、附子5g、肉桂5g等。

在服中药的同时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用敏感的抗菌素配合治疗,及中药保留灌肠:红藤30g紫花地丁30g败酱草30g地鳖虫30g 蜣螂20g桂枝10g带下多者配合适当的阴道塞药或冲洗。

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h me d r p itr i e em e ii e g n c l g t i fa o ma e p o re ay Ch n s d c n y e o o y a i n mm ao i o i a i n t e a y p l i n a mao ie s , a in s d n - l t r p l c mb n t r p e v ci fm y l o h l t r d s a e p t t o y e
1 统 计 方 法 . 4
1 资料 与治疗方法
1 . 1一般资料
将 我 院 2 1 年 2月 ~2 1 年 8月 确 诊 的 10例 盆 腔 炎 患 01 01 3
者 平 均 分 为 传 统 西 药 抗 炎 组和 中西 医 结合 组 。 10例 患 者 平 均 3
年龄 3 . ,平均病 程 21 ,所有患者符合 《 78岁 .3年 妇产科学》 第 6版 的诊断标准【 入院均进行常规项检 查, 查内容包括 : , 检 血尿检查 ,影像学检查, 白带检 查等 。
1 治 疗 方 法 . 2 分 单 纯 西 药 抗 炎 治 疗和 中 西 结合 治疗 。在 单 纯 使 用 西 药 抗
1 0 患者 治 疗 数 据 采 用 采 用 S S 1.统 计 学 软件 进 行 分 3例 PS1 0 析 。P 00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Ef c c b e v t n o e t g p l i f mm a o y d s a ei i f a y o s r a i f r a i ev ci l o t n n a t r ie s n t ei t g ai em e i i e h e r t d cn n v
p li if mmaoydsaedan sdt dt n l s m dc e nin a e cn a v l tr i s igo e a io a wet meii t if mmaoygopaditgaie dcn t dt n l s r e r i e n a -l tr ru n ert i e(a io a wet n n v me i r i e

最新: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完整版)

最新: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完整版)

2024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要点(全文)摘要盆腔炎性疾病(PID)好发于性活跃期的女性,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属女性常见疾病。

研究表明,部分PID患者所使用的抗生素已耐药,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较纯西医疗法高,且大大降低复发率。

因此,规范使用抗生素,形成更加有效安全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对PID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近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中医妇科、西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科、循证医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专家团队,编写了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旨在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轻疾病负担。

1、诊断1.1 诊断标准PID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需依靠最低诊断标准、附加标准和特异标准。

1.1.1 最低诊断标准在性活跃期的女性及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女性中,若出现下腹部疼痛,并排除其他病因,且妇科检查出现子宫体压痛,或子宫颈举痛,或附件区压痛,就应诊断为PID并给予经验性治疗。

1.1.2 附加标准除最低标准外,以下一项或多项附加标准可提高最低诊断的特异性。

(1)口表温度≥38.3℃;(2)宫颈或阴道可见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或宫颈触血;(3)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实验室证实的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

如果子宫颈分泌物正常,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应慎重诊断PID,应考虑引起下腹痛的其他原因。

1.1.3 特异性标准(1)子宫内膜组织活检,提示有子宫内膜炎;(2)经阴道超声或MRI检查提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可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包块;(3)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

1.2 证候诊断1.2.1 热毒炽盛证主症:下腹灼痛拒按,高热恶寒,甚或寒战,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味臭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