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科学之天文

历法的简介

姓名:翟阅臣

学号:201428013907025

培养单位:长春光机所

一、引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中,天文历法算是一个比价突出的代表。中国古代是世界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天文历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自古流传下来的历法(农历)至今仍指导着农业生产,发挥着其巨大的功效。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巨大成就与成熟的天文历法教育关系密切,没有稳定发展的天文历法教育,就不会产生众多的天文历法工作者、天文学家和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以及完善的、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虽然东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众多而深入,成果显著,但是大多数研究只是关注其“科学的”方面,即从历史文献中抽出符合现代天文学的天文知识,用现代科学的尺度评价古代天文学的客观性和理性程度,在科学的框架下探讨其发明和发现,从而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科学成就。这样,当人们仅仅以“科学”视角审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时,我们就会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有一种错误的印象,以为古代天文学不过是现代天文学的比较粗糙的初级阶段而已,并最终要发展为现代天文学。这种众流归宗的“目的论”指导下的天文学史研究并不能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全景,有时甚至会扭曲它。比如说,把占星术说成是封建迷信糟粕,把它与古代天文学的科学内容割裂开来,而事实上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时还会相互促进。中国古代天文学本来就不是孤立的、客观的科学,其构想和发展始终与古代中国复杂的文化整体结合在一起。脱离社会和宇宙论背景而一味取其“科学”内容,会误导人们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认识。

二、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中华文化的根源是伏羲时代的原始文化,也就是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磁山文化、裴里岗文化、大地湾遗址下层文化、河姆渡遗址下层文化,都是七千年以前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都遗留大量的粮食堆积,在磁山遗址中,粮食堆积厚达一米多。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必须掌握天文历法知识,才能保证不误农时。在早期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已经能够利用星体的位置辨别方向,判断时间,识别季节,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伏羲时代,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生活来源,要求有一套符合天时的天文历法来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吸取前人的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伏羲时代的天文历法。于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的古代天文历

法,就在伏羲时代产生了,并且作为传统文化,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可谓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法和天文紧密联系,有的甚至只用天文记事作为记时的标志。因此,也就可以按岁差计算该天文现象的年代,作为研究夏商周断代问题的一种手段,正确认识中华传统的天文历法及其起源,也就十分必要了。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有太昊龙历,太昊虎历,少昊凤历等。

以太昊虎历为例。太昊虎历就是“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的阴阳年历。这种阴阳年历以黄道为座标,二十八宿为背景,以冬至日在奎宿一度为历的始纪,奎宿乃白虎七宿的首宿,因而称为虎历,今彝族仍称彝历为虎历,巍山县存一石碑,刻黑虎推动太极八封图作运转状,称为彝历碑。阴阳年历一年十二月,分作春夏秋冬四季,以雨水中气所在为孟春建寅正月,只有立春而无雨水之月作十三月。如此可得十九年七闰。

我国传统天文历法中,有许许多多名物制度起源于太昊虎历。比如十二兽月名。我国传统历法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兽纪年月日时,但是对于十二兽的来源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从印度传来,有的说从巴比伦传来,都是颠倒因果。有的说是来源于氏族的图腾。但在中华民族中从未发现有以鼠兔鸡为图腾的痕迹,则图腾说不能成立。至于为什么以鼠为老大的问题,汉族的童话说十二种动物争做大哥,互不相让。神仙教它们以赛跑来定名次。牛跑在最先,而鼠却咬着牛尾。快到终点时,鼠用力咬牛尾。牛忍不住痛,尾巴一甩,把鼠甩在前面,结果鼠当了大哥,其他动物也有了名次。彝族的神话说祖先把年造好了,把月造好了,还不知道日子,就去请教仙人。仙人叫他打一盆水,看是什么动物来饮水,记住了就有日子。结果是鼠先来饮水,依次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则神话反映了古代观测星象的一种方法,就是用一盆水照映星空观测倒影。在盆沿置子午线,在子午线北端置垂直线,两线重合处的询影为中天。在特定的时刻观测中天的星体来推算季节。然而十二兽名最初只是作为月名,就是每个月选择一个星体作为该月的观测标志和名称,是伏羲时代特有的天文标志,成为传统,流传到今。

除了十二兽月名之外,十二地支、岁星与十二星辰和太极八卦都和太昊虎历有关。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重要。

三、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教育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教育有着发达的生产劳动驱动力和政治驱动力。

中国祖先在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旧石器时代,为适应大自然的挑战,就已经对寒来暑往的变化、月亮的圆缺、动物活动的规律、植物生长和成熟的时间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新石器时代,社会逐渐进入以农、牧生产为主的阶段,人们更需要掌握时令和节气,利用大自然的恩赐,合理安排生产。由于中国主体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气候变化明显,同时季风每年往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帐务气候的变化归类,特别是季风的变化规律对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关系极为重要。所谓“不误农时”就是根据气候和季风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播种、生产或者收割。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就是在生产实践的实际需要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教授、学习和研究为主的天文历法教育也是以实际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推动的。

同时,中国自古相信君王是上天的儿子———“天子”,君王是代表上天来治理百姓,君王具有管理百姓、生杀予夺的大权;同时,上天有约束、惩罚君王的权力,“天”时刻在天上关注着君王,制约着君王,并以各种特殊的天象、自然和气候的异常变化作为上天满意或者惩罚君主的征兆。这种学说后来被儒家总结、敷衍,成为一套完整的“君权神授”理论。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君主代表上天统治人民,皇权统治的合法性要依靠上天的证明,上天会将下“祥兆”或者“恶兆”来褒奖或者“警世”现世的君王。因此,天象的观测和合理阐释关系到王朝合法存在的政治基础,历朝都非常重视天文历法的学习和研究。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教育发展的政治动力。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由政府控制的官方学习、研究和民间天文学家的学习、研究两部分。官方学习有一个从夏、商、周时期“畴人之学”、秦汉以后的“职官学习”,隋唐时期兴起并延续到明清时代的“天文历法学校学习”的演变过程。

四、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教育内容

天文历法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天文观测教育、历法修订、天文仪器的学习和制定等;教学方法主要是观察、实验和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