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周期

经济发展周期

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循环波动。

在这个周期中,经济会交替经历经济增长和经济下滑的阶段。

本文将对经济发展周期进行探讨,分析其中的主要阶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

一、引言经济发展周期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对于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制定宏观政策以及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发展周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理论模型被提出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变化。

二、经济发展周期的阶段经济发展周期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扩张、顶点、衰退和底点。

1. 扩张阶段扩张阶段是经济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经济活动增长最快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业增加、消费增长等经济指标均呈现积极的态势。

企业利润增加,投资活动活跃,创造了经济繁荣的局面。

2. 顶点阶段顶点阶段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高峰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一些经济指标达到高点后开始下降。

企业的利润增幅减缓,投资活动减少,市场需求开始下滑。

3. 衰退阶段衰退阶段是经济周期中的下滑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停滞甚至下降。

企业利润下降,投资活动减少,失业率上升,市场需求减弱。

4. 底点阶段底点阶段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低谷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活动出现反弹迹象,企业利润开始回升,投资活动逐渐恢复,市场需求有所增加。

三、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周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形势等。

1.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周期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企业将减少生产和投资,导致经济下滑。

2. 政府政策政府政策的变化也会对经济发展周期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或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发展。

3. 国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周期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浅谈中国经济三阶段

浅谈中国经济三阶段

浅谈中国经济三阶段新兴经济国家必须经过吸收、释放到平衡三个时期阶段的输入式经济发展模式,2016年是中国经济从吸收期至释放期的转折之年,转折期经济发展走向决定今后发展是上升还是下降的关键也是难点。

从吸收期阶段走向释放期阶段是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转折期把握的好则经济稳步提升叫转折成功,转折期把握的不好则经济快速下滑叫转折失败。

转折成功的关键是加大国有资金投入保证消费能力、增加国家资本对外投入以保证日后外汇收入、增强吸收外汇技术以提升产品级别。

从释放期阶段过渡到平衡期阶段是能否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点,释放期阶段走向平衡期阶段也是客观规律的结果。

过渡关键是提高消费的商品科技含量以吸引外资流入、提升商品等级增加出口、加大科研投入构建国际产消堡垒。

吸收期阶段是大量资金流入,国家的最大收获是高速的经济增长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大量就业形成强大的消费,代价是物价上涨;释放期阶段是大量资金流出,国家的最大收获是通胀压力释放,国内货币保质能力增强,代价是高汇率造成国外消费潮、出口下滑通货紧缩;平衡期阶段是吸引外资与资金外流达到平衡,国家的最大收获是经济增涨和消费增涨同步发展。

只要形成国际技术高地,科技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形成的过剩危机将被其他国家消化,代价是涌入的人口形成环境压力。

一、资金的本性资金的第一本性是追逐利益不分国界,于是商家是那里有利可图就奔向那里不认国家。

资金的另一本性是喜欢聚集、跟随大流,吸引资金流向的地方成本洼地,排挤资金的地方成本高地。

成本洼地和高地指的是投入资金与产出资金之比,比值越低就是洼地,相反比值越高就是高地。

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利用外资和技术及先进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好资金逐利的本性。

资金的逐利性导致商家的六亲不认,那里有钱赚就往那里发展,企业就迁到那里,不存在那个国家的企业就专心为那个国家服务。

企业只有两种情况才会出现爱国举动:一、是利益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做顺水人情;二、是在国亡关头被人泻脑后失去理智才有的爱国热忱。

我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

我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

我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一般可划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说明当前经济形势很好,但要预防经济过热;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萧条阶段,说明当前经济不景气,糟糕,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衰退阶段,则必须引起高度注意,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陷入萧条;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复苏阶段,说明经济形势好转,但也要采取适度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

因此,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如果经济周期阶段判断不准确或失误,就可能误导决策者做出不合时宜甚至相反的宏观经济决策,结果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经济的过热过冷、大起大落和恶性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那么,我国经济周期目前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呢?在这里我将结合资料,主要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分析,来简要说明我国经济周期目前所处阶段的一些情况。

(一)经济增长率的新特征分析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走出1999年的低谷,逐步复苏和回升,由此开始了新的一轮经济周期。

这一轮经济周期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近10年,2000-2005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7.5%、8.3%、9.5%、9.5%、9.9%,2006年上半年的GDP增长率居然高达10.9%。

从这组数据来看,这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平稳和快速增长。

平稳和快速增长这两个特征在以前的各轮经济周期中很难出现。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的50多年中,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10次周期,目前正处于第10轮周期中。

但是新一轮周期与前者相比,增长质量更高,因为增长速度更加平稳,并且实现了高速度向快速增长的转变。

就经济周期阶段来看,足以证明目前中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

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践

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践

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践经济伴随着周期性的波动,这是经济繁荣与衰退的自然规律。

经济周期理论是解释周期性波动的一种经济学说,它探讨了经济波动与周期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经济周期理论包括三个阶段: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在繁荣期,经济活跃,产出增长、就业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人们消费和投资意愿旺盛;衰退期则相反,经济停滞或下降,减少生产和投资,失业率和通货紧缩率上升;复苏期是自然的恢复期,经济开始有所反弹,生产和就业逐渐复苏,通货膨胀率逐渐回落。

经济周期理论的首要内容是波动原因和波峰波谷的周期性。

经济波动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外因是政治、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非经济因素。

波峰和波谷则是由于周期性波动的自然规律造成的。

除了理论分析,经济周期理论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可以参考经济周期理论,根据当前经济情况和周期性波动规律,科学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优化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促进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

例如,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和公共投资,扩大社会保障和增加就业机会,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经济繁荣期,政府要适度“退火”,防止产能过剩、通货膨胀率上升和资产泡沫等问题,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经济周期理论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例如,对于经济周期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如何计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机和方式、政府角色和市场机制等问题,经济学界存在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此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新兴趋势也给经济周期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变化。

综上所述,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它不仅是解释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其发展趋势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反思其内涵和外延,以更好地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经济循环趋势分析

中国的经济循环趋势分析

中国的经济循环趋势分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的循环趋势对全球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而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期、高峰期、收缩期和低谷期。

以下是中国经济循环趋势分析的概述。

1. 扩张期
扩张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中国经济循环趋势中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迅速,就业增加,产出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实际利率下降,货币供应增加,股票市场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稳步上升。

中国经济的扩张期通常持续四到五年,在这段时间内,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社会和政府投资大量增加。

2. 高峰期
经过扩张期后,中国经济逐渐进入高峰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率开始放缓,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开始变得不稳定,实际利率开始上升,通货膨胀率开始降低。

政府和社会投资开始减少,债务和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

3. 收缩期
在高峰期过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率持续放缓,
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极不稳定,失业率上升,工业生产减少,企业产生亏损。

政府收入下降,同时,政府和社会投资被迫减少,债务和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

4. 低谷期
收缩期结束标志着低谷期的开始。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率持续下跌,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消费需求下降,通货紧缩出现,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逐步减缓。

为了应对低谷期的挑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提高财政支出和放宽货币政策等,以刺激经济增长。

总之,中国经济的循环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可以让每个阶段的影响最小化。

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

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

《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解析》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过程。

了解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对于企业、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1. 繁荣阶段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中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强劲,就业充分,消费者信心高涨,企业利润丰厚。

投资活动活跃,新的企业不断涌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通常也表现良好。

首先,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的稳定,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这推动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其次,投资增加。

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充满信心,纷纷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同时,投资者也积极参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最后,通货膨胀可能出现。

由于需求旺盛和生产扩张,物价可能会上涨。

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2. 衰退阶段衰退阶段是经济从繁荣走向萧条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减少,消费者信心下降,企业利润下滑。

投资活动减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下跌。

首先,消费需求下降。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就业不稳定,消费者开始减少支出,储蓄增加。

这导致企业的销售下降,生产减少。

其次,投资减少。

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担忧,纷纷削减投资计划,减少库存。

投资者也开始撤离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下跌。

最后,失业率上升。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裁员或减少招聘。

这使得失业率上升,进一步削弱了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

3. 萧条阶段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中的低谷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停滞,就业严重不足,消费者信心极度低落,企业大量倒闭。

投资活动几乎停止,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状态。

首先,消费需求极度疲软。

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悲观,只购买生活必需品,减少非必要消费。

这使得企业的销售进一步下降,生产几乎停滞。

其次,投资枯竭。

企业和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几乎没有新的投资项目。

如何理解经济周期?

如何理解经济周期?

如何理解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过程,通常表现为经济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的现象。

这一概念对研究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可以被定义为GDP增长率、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经济指标在时间序列上的波动。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

扩张:在这一阶段,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生产和就业水平上升。

消费者信心增强,投资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市场需求旺盛。

顶峰:当经济达到其最高点时,就进入了顶峰阶段。

尽管这一阶段看似繁荣,但由于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实际上潜藏着未来的危机。

收缩:也称为衰退期,经济活动开始减缓。

企业盈利下降,消费者支出减少,失业率上升。

许多企业可能会破产,这拉低了整体经济水平。

谷底:这是经济周期的最低点,经历了衰退后,在这个阶段中经济活动极端疲软,民众普遍失去信心,需要通过政策干预和市场自我调整恢复到正常水平。

经济周期的成因理解经济周期,就必须深入探讨其成因。

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需求因素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

当消费者信心下降时,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产出下降和失业增加。

供给因素生产成本上升,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增加,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当企业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时,它们可能会减少产量或者裁员,从而导致整体经济放缓。

政策因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周期。

例如,当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如降低利率,可以刺激借贷消费从而促进投资与整体需求。

但如果反复过度刺激,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

国际因素全球市场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其中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以及外部市场对本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海外市场需求减弱可能会导致出口下滑,从而影响本国的生产和就业。

心理因素人们的预期和信心变化也可能导致整个经济体的波动。

中国的经济周期

中国的经济周期
产能过剩或 供过于求
贸易顺差占名义GDP的比例(%,年度)
产能过剩或 供过于求
经济过热
产能过剩或 供过于求
经济过热
-2
-4 10 8 6 4 2 0
-6
经济过热
推论I:贸易顺差周期的最低点左侧应该能观察到什 么?
• • • • 内部需求旺盛,投资增长较高 企业融资需求上升,贷款增速较高 经济增速和工业增速上升或处于高位 在可贸易领域会观察到通货膨胀压力,但如果是小国经 济,物价因素未必显著,如果物价不显著,那么投资相关 产品进口会上升 • 在非贸易部门价格压力或排队现象
数据来源:CEIC,安信证券
中国出口增速(%)
1993 1992 1991 1990 40 30 20 10 0 -10 -20
M1、M2同比增速(月度,%,1997M3-2010M4)
2010/02 2009/09 2009/04 2008/11 2008/06 2008/01 2007/08 2007/03
通胀下降
利率下降 资本 估值上升 流出 产能利用 率下降
顺 差 下 降
III、产 能过剩 盈利下 降 需求萎 缩 产能利用 率下降 利率下降 资本 估值上升 流出
顺 差 上 升
内容提要
• • • • 经济周期的经验事实 中国经济波动理论 理论的验证 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
观察现象,得出猜测:贸易顺差被国内经济总供需主导
推论I:贸易顺差周期的最低点左侧应该能观察到什 么?(续) • • • • 产能利用率较高 企业盈利较高 难以解释资本流入中国 企业流动比率下降
• 民间利率上升 • 股市隐含利率上升,估值承压
证据1:中国固定资本的实际增长(%)
2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实际增速(%) 非住宅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实际增速(%)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保持着极高的速度,而这种速度增长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其中,经济周期的波动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经济周期是指价格、产出、就业、利率、物价等经济变量在一定时期内的涨跌变化。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繁荣和增长,然后又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放缓和衰退。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和波动性非常明显,下面是经济周期主要的四个阶段:( 1)繁荣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得到加速和拓展的时期,包括GDP 的增长、产出的增加、失业率的下降、物价的上涨等。

( 2)收缩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出现放缓和下滑的时期,包括GDP 的下降、产量的减少、失业率的上升、物价的下跌等。

( 3)萧条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萎靡状态的时期,包括GDP 的下降、产量的减少、失业率的上升、物价的下跌等。

(4)复苏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重新开始增长和拓展的时期,包括GDP 的增长、产量的增加、失业率的下降、物价的上涨等。

二、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 1)历史周期方面的研究中国在1949 年成立新中国后,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这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也逐步开始。

1949 年至近几年间的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的经济周期主要由计划和政策驱动,周期长短不统一。

60 年代到80 年代的调控周期研究,在时间维度上更具规律,主要涉及国库券发行、存款准备金率、货币发行量等政策措施。

9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和结构的复杂,周期研究开始从单一的商业周期向全局周期研究拓展,人民币政策对经济周期影响逐步明显。

( 2)中国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内经济、国际经济和政策因素。

在国内经济方面,物价、工资和就业水平的变化是引起经济周期的关键原因。

同时,国际货币和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

经济周期的研究

经济周期的研究

经济周期的研究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过程,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

在这个周期里,经济的生产和消费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或衰退。

经济周期研究的目的在于不断理解经济规律,以更好地抵御周期性的冲击,更好地管理和规划社会和经济发展。

经济周期的起因经济周期会受到多种生产因素的影响。

最常见的因素是技术创新、政治和法律变化、自然灾害、全球事件等。

例如,金融机构的大规模失败或某些国家的战争会导致市场动荡,进而引起经济周期。

常见的经济周期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期,高峰期,萎缩期和反弹期。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和表现,了解这些是研究经济周期的第一步。

扩张期扩张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一阶段:经济呈现出增加的迹象,包括涨价或商品消费量增加,以及新公司、工作岗位的增加。

生产和就业的增长是扩张期的核心特征,它通常预示着未来几年内经济活动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高峰期高峰期表示经济周期的第二阶段:经济达到顶峰,此时商品充足,工人稳定而收入不错,近年来繁荣状况也较为稳定。

大多数公司和股票在高峰期的时候都非常活跃,但在高峰期的一些问题也会出现。

主要包括涨价、通货膨胀和生产过剩。

萎缩期萎缩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三阶段:经济出现减速现象,商品价格下降,工人失业率也增加,然而政府会采取措施以刺激消费并保持美好景象,这种刺激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如果这种政策失败导致负面影响,不幸的是我们就会进入下一阶段。

反弹期反弹期是经济周期的最后一阶段。

当政府成功地采取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我们就可以进入反弹期。

在反弹期,贸易和产业逐渐恢复,价格、销售和就业率也开始呈现增长势头。

如何管理经济周期了解经济周期很重要,因为多数公司和政府都将它考虑在内,特别是当他们制定出政策和投资计划。

了解你的国家,投资市场所处的阶段,将有助于根据相应的周期阶段安排投资,转移你的资金,获得更高的收益。

政府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也很重要。

政府应该实施适当的政策来抵制实时的周期性挑战,应该参考四个阶段的周期特征来尽量地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什么,经济周期一般几年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什么,经济周期一般几年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什么,经济周期一般几年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有巅峰有低谷,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避免。

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将不同阶段的持续时间延长或缩短,但不能完全避免某一阶段的到来。

当然,所对应的合适的投资对象是不同的。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什么?1.繁荣: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水平。

它的特点是生产、投资、信贷扩张迅速,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2.衰退:从繁荣到萧条,是一个过渡时期,此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滑,但并没有到达谷底。

现在不是时候。

经济增长停滞,商品价格下跌,企业生产能力下降,大量失业,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线大幅下降,居民消费预期下降,工业发展即将结束,交通运输业接近新的开始,板块的消费和信息在股市相对较强,而金融业相对较弱,债券是最佳选择。

3.萧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

其特征是生产、投资、信贷紧缩、价格水平下降、严重失业和公众对未来的悲观情绪急剧下降。

萧条的最低点被称为谷底,此时就业和产出降至最低点。

现阶段供需均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经济前景依然迷茫,使得社会需求不足,资产缩水,失业率居高不下。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会逐渐产生一定的效果,逐渐减少社会恐慌,逐渐恢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所以整个社会经济在触底后会开始显示出复苏的迹象。

4.复苏: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尚未达到顶峰。

经济不景气,政府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刺激经济发展。

这时调控措施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经济开始复苏,需求开始释放,生产逐渐活跃,物价水平稳定,进入上涨区间。

与此同时,GDP的增长率可能会由负变正,由慢变快,逐渐增加。

此时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周期性的扩张已经变强,所以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利润也开始大幅增加。

经济周期一般几年?经济周期的周期通常没有标准,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三种。

1.短周期短周期通常为3-5年,通过库存,商品和投资的变化最终确定一个经济周期的完成。

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周期的分析

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周期的分析

内容及过程
三、经济复苏
1962-1963年, 由于政府在全面危 机压迫下改革‘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统治经济为‘队为基础’的村落经济,放 松了政府对农村基层的全面控制,允许农 民搞‘三自一包(这种以放为特征的经济 改革15年后再次重演,只是改名叫大包干 或者叫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因此,农业 生产全面恢复,农产品供给连年增长,农业 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由8%上升到 22%,财政形势有所好转。
我国建国以来 经济周期的分析
01 经济周期的概述
02 第一个经济周期 1958-1968
C ONTENT
03 第二个经济周期 1978-1986
06 经济周期的预测
04 第三个经济周期 1988-1994
05 第四个经济周期 1994-1995
01 经济危机概述
定义
特征
阶段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这有利于迅速治理经济危机,结 束地方不理性竞争的状态,但是客观 上也强化了集中的经济体制。
四是调整农村政策,确定人民 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 组织形式
把核算单位从大队改为小队,小 队规模一般是十几户到几十户,规模 不大,有较强的监督机制。解散公共 食堂,基本废除供给制。对“五风” 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退赔。
衰退
过度阶段 开始从顶峰下降 但未到达谷底 。。。
02
第一次经济周期
1958-
1968
内容及过程
一、危机发生
1958-1960年,政府财政赤字 1958年约为60亿,1960年达到100亿, 占当年收入的比例从5.6%增长到 14.3%,三年赤字总额达到200亿元,而 当时的财政收入最高才600亿左右,高 额赤字挤占了财政用于扩大再生产, 增加就业机会的开支。

【经济学基础解析】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经济学基础解析】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经济学基础解析】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哪些阶段?经济周期,又叫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收入及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规律地呈现上升和下降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内生产总值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处,也就是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如果更细一些,则每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和两个转折点,即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和顶峰、谷底两个转折点。

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有其各自的特点:第一,顶峰。

顶峰是经济活动变化的最高点,也是经济周期的上转折点,在这一点上经济从扩张转向收缩。

在这一点上,由于企业开工充足,实现充分就业,现有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就业和产量水平达到最高点,但价格开始下降,公众的情绪正由乐观开始转向悲观。

第二,谷底。

谷底是经济活动变化的最低点,也是经济周期的下转折点,在这一点上经济从收缩转向扩张。

在这一点上,由于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失业工人和闲置的生产设备,就业和产量水平跌至最低,但价格水平开始回升,公众对未来的看法正由悲观开始转为乐观。

第三,繁荣阶段。

繁荣阶段是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劳动力、原材料和银行贷款开始变得短缺,供不应求现象频繁发生,价格水平趋于上涨,发生通货膨胀。

繁荣阶段的最高点即顶峰,此时,国民经济的总产出量达到了最大。

此后,经济随时会进入衰退阶段。

第四,衰退阶段。

衰退阶段是从繁荣阶段到萧条阶段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活动水平在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从顶峰下降,由于生产过剩,价格、就业和产量水平随之下降,公众对未来感到悲观。

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及周期性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及周期性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及周期性因素分析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波动和变化,包括经济繁荣、经济衰退和经济萎缩三个阶段。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了解经济周期及其周期性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水平对中国经济的周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经济的视角。

一、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复苏阶段、繁荣阶段、滞胀阶段、衰退阶段和萎缩阶段。

复苏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经济衰退阶段后经济开始复苏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物价水平开始回落,通货膨胀率逐渐下降,投资增长率逐渐升高,经济活动开始增加。

繁荣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复苏阶段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物价水平也有所增长,货币供应量和信用增长,公司盈利增加。

滞胀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繁荣阶段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物价水平和利率上升,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开始增长,就业市场状况也开始恶化。

衰退阶段:这个阶段是在滞胀阶段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GDP增速急速下降,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财政赤字加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开始紧缩。

萎缩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经济衰退阶段之后,经济陷入非常低的水平的时期。

这时,GDP降低,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失业率也很高,公司的营销收入急剧下降,就业市场状况非常恶化。

二、周期性因素经济周期有一些周期性因素影响。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性因素。

货币政策因素:货币政策可以被认为是周期性因素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政策是放松的,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则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这种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影响。

组织管理因素:组织管理因素也是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

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公司的管理管理策略是增加市场份额和扩大生产规模。

而在萎缩时期,公司则采取裁员、减缓生产压力等策略。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阶段论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阶段论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阶段论摘要:中国经济经历了“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个阶段,现已步入“创新发展”阶段。

粗放式“改革开放”的表述已经无法涵盖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质和要素,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现状下,以及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都必须依靠“创新发展”。

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性描述,探讨这三个阶段的承续与演替,目的是认清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方向。

关键词: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建国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或将要经历一个“三段式”的发展过程。

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是第一个30年(1949-197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举着“公平”大旗,走的是平均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是第二个30年(1979-200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举着“效率”的大旗,走的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路。

今后第三个30年(2009-203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应该走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三个阶段是与政治体制相互形成的一种路径依赖,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三个阶段,以便指明我们现在正处在哪一个阶段,并且制定相应的对策。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是:“改革开放”,但“改革开放”的主题词已无法涵盖当前时期新的历史使命。

今后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应该是:“创新发展”。

熊彼特认为,创新能够使潜在的利益得以实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要想使经济持续发展只有经过不断的创新。

[1]一、计划经济时期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1979年,中国实行了30年的计划经济。

实行的是生产资料计划安排,生活资料采用配给,力争做到社会资源占有平均,但社会效率受到遏制,导致物质供应匮乏,社会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计划经济”体制中社会资源高度集中计划的配置,要素价格被扭曲,国家实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压低农副产品价格,形成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和重工业提供资本积累。

社会的发展首先应该是通过追求资源效率来实现的,如果希望通过平均主义的路径来实现,结果是南辕北辙。

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

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

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论文报告一、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二、中国经济周期的成因分析三、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对策措施四、与中国经济周期相关的政策选择五、中国经济周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1.起步阶段2.快速发展阶段3.调整阶段4.稳定发展阶段5.新的起步阶段二、中国经济周期的成因分析1.内部因素2.外部因素三、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对策措施1.起步阶段:经济增长迅速,但面临着基础薄弱、不稳定等问题。

政策应加强扶持,促进补短板。

2.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快速,但存在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

政策应控制投资过热,抑制通胀。

3.调整阶段:经济增长放缓,但不稳定性增加。

政策应扶持产业转型,增强经济韧性。

4.稳定发展阶段: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政策应维持宏观政策的合理稳定,稳健货币政策和合理财政政策。

5.新的起步阶段:经济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政策应加强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四、与中国经济周期相关的政策选择1.起步阶段:政策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资,支持产业发展。

2.快速发展阶段:政策应控制投资过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控制通货膨胀。

3.调整阶段:政策应认真研究调整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强协调,抑制投资下滑。

4.稳定发展阶段: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产业升级。

5.新的起步阶段:政策应注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投资,支持高质量发展。

五、中国经济周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起步阶段:中国经济规模不大,影响不大。

2.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机遇,但也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

3.调整阶段: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稳定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将会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发展动力。

5.新的起步阶段: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五、相关案例分析1.起步阶段的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明确了改革开放方向,加大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支持经济发展。

试论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及当前所处的阶段

试论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及当前所处的阶段

试论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及当前所处的阶段从未来展望,中国经济发展将经历几个周期和数个阶段。

首先,在长期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支撑下,中国经济发展未
来将经历“结构调整”、“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结构调整”,主要指在新一轮资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
级过程中,加快推进国内经济全面升级,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等重
大战略,全面深化,完善包括金融、行政、社会制度等领域,加快提升发
展质量和水平。

第二个阶段是“稳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要以创新为主导,旨在促进
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市场热情和投资活力,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维
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稳定提升,借助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实现应对
经济下行压力的弹性。

第三个阶段是“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引导重点行业
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制造,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资金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更加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探讨 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 杜 辉 社会主义的经济周期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不可能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问题一直讳莫如深。

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以来,一些中青年学者开始大胆闯入这一禁区。

14年来,有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研究,从最初突破禁区到研究文献汗牛充栋,经济周期理论逐渐成熟,政府平抑周期的方略逐步完善。

其中,有关探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5—1988年为理论突破阶段;1989—1991年为尖锐争论阶段;1992年以来,市场周期讨论阶段。

1985—1988年,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的大突破。

这一阶段,以1988年4月和8月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和主办的两次全国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为代表。

这一时期,理论界的主要贡献为:(1)突破禁区。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问题一直讳莫如深。

最早可以追溯到1961年,刘国光等人曾提出过社会主义经济的波浪式发展的问题。

但是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课题才得以展开。

1984年和1985年我国经济超高速增长后,开始出现经济滑坡,有关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讨论骤然“热”了起来,不少中青年学者大胆闯入这一禁区。

从当时发表的文献来看,最早提出周期问题的是乌家培和刘树成等人。

1985年,他们把“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有没有周期波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提出来。

紧接着,刘树成首先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周期。

与此同时,杜辉又发表论文,论证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长波运动和短波运动。

很快,宫著铭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方法,为中国设立了一个供给模型,测算了波动指数,较为系统地论证了中国的经济波动。

作者指出:“说计划经济在克服经济波动方面比市场经济(或混合经济)更为成功是缺乏根据的”。

(2)介绍和借鉴前苏东国家和西方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国外很早就有人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周期。

尤其是东欧国家的一些学者很注重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特性。

例如,波兰的卡宾斯基、切林斯基研究的投资周期,捷克学者锡克和匈牙利的科尔内探讨的短缺失衡,南斯拉夫的霍尔瓦特分析的南斯拉夫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特种滞胀等都很有参考价值。

(3)周期的定义。

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上下波动的现象有规律地重复。

也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周期应是各种经济成长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应当指国民经济整体景气运动。

(4)计划经济周期的特点。

多数学者们承认,与市场经济国家一样,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样是一种重大比例失调。

但有的学者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是通过有意识调整实现的,不会发生全面经济危机。

还有的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周期具有频率高、振幅剧烈的特点。

(5)计划经济周期的波动机制。

学者们从体制根源、物质技术根源和外生变量三个方面探讨波动机制。

体制方面,主要是由于“赶超战略”和“数量冲动”,导致高积累、高投资———比例失调———929/199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理论探讨调整压缩———再冲动的恶性循环;物质技术方面,一些学者指出,固定资产更新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至于天灾人祸被看作外生因素,它们的发生可能导致经济波动的提前或延迟、强化或弱化,只有体制运行机制和大生产运行节奏才是经济波动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当时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学者们虽然看到了投资决策的分散化和多元化趋势,但分析的不多。

(6)关于反周期对策。

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不可熨平的,但是可以通过有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调整来抑制大起大落和破坏。

平抑周期的对策主要应当注重转换经济运行机制、选择改革方案出台的时机,以及适时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调整政策,逆周期操作。

(7)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数量分析与模型分析,建立预警信号系统。

总起来看,这一时期突破性理论贡献比较大,但是深度不够。

1989—1991年,尖锐争论阶段。

这一时期在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有些学者明确表示,不能同意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经济周期的提法。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虽然存在着一种膨胀———紧缩———再膨胀的怪圈,但这只是人为的失误;有人承认中国存在着经济波动,但是不存在周期性,认为不能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周期性套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上;有人将几次大的波动称为超常波动,但是不同意社会主义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

存在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经济调节机制的不合理、经济主体(政府、企业)的行为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不合理,但这些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还有的人否认社会主义会发生经济危机;也有的学者认定,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周期,就是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

并且,有人还认为,借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经济运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导向危害很大。

这些不同意见和看法尽管出发点不同,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成熟和发展也是一个考验和推动。

在这场争论中,主张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周期的学者进一步澄清了几个重要问题:(1)波动是必然的,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波动是指事物运动的非直线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呈波浪式发展状态前进的,否认波动,就是否认了辩证法;周期是指事物在时间上、样态上有重复的相似性,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否认周期性就是否认了规律性。

(2)用政治动荡解释经济波动,实际上是一种外因论;用人为决策失误来说明波动的偶然性,更是一种缺乏勇气的唯心论认识。

上述观点实际上否定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决定主观决策的基本理论。

(3)危机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失衡,是一种超常波动。

中国1978年以前,至少发生过三次危机式经济波动,即1961—1962年,1967—1968年和1976年,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古典式下降局面。

(4)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并不等于增长速度逐年相等,它只能表示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比例关系基本协调和供求总量基本均衡的前提下,经济增长速度起伏平稳,差距不致过大的状态。

(5)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产物,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超越社会制度的一般规律性,揭示社会主义的经济周期并不等于抹煞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别,不等于忽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

并且,采用某些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分析方法,作为实证分析方法与特征分析方法相结合,也是必要的。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1990年由毕大川、刘树成主编的《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出版,该书分四篇,分别从周期成因、机制和对策,从周期数学模型,从波动监测和预警系统,从国外学者的三大周期学派研究成果等方面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堪称当时我国周期研究成果的集成之作。

1992年以来,市场周期研究拓展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周期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一阶段主要在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1)市场经济周期的研究。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确定了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大大加快了我国市场化进程。

经济景气运动中市场因素作用明显加强。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自1995年以后,开始告别短缺时代,进入买方市场时代,主要工业产品,包括相当多的资源性产品出现生产过剩。

据此,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转入市场经济,经济周期已经进入商业周期类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认为,1997年以来,我国意愿总需求已经小于意愿总供给,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已经小于自然增长率,故中国经济周期已经进入商业周期时代。

(2)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周期的类型和特点。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和结构转型时期,国家也相继出台跨世纪的战略规划。

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景气循环也必将呈现“生长型”的特点,即高增长、低振幅、中长周期、市场03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9/1998理论探讨化样态。

同时,由于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国际经济景气循环的动荡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将会逐渐加大。

(3)区域经济周期研究。

例如河北经贸大学校长、经济学博士于刃刚教授所著《河北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优化》。

于先生立足于河北,分析河北的自然资源、地况地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河北经济波动的影响。

(4)宏观经济调控的思路。

张守一提出:第一,对经济周期实行逆调节,而不是顺调节。

即在周期低落时,应当采用扩张性政策;在经济高涨时,采取收缩性政策。

第二,掌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和时机,应当随着经济进入高峰期,收缩政策力度逐步加大;随着经济运行进入谷底,刺激政策力度逐步加大。

第三,不可忽视地方政府的对策因素。

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往往在中央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时,采取相反的措施。

例如,当中央政府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时,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发展,往往把高增长当做自己的选择。

(5)周期分期的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低谷期分别为1981年、1986年、1989年和1996年。

石磊提出,从回升到峰值计算,1981—1985年历经4年, 1986—1990年历经315年,1991年6月到1993年6月为2年,经济波动的时间跨度逐次缩短。

北京大学的靳云汇教授认为我国自1996年进入周期底部到1998年仍未走出来。

胡鞍钢先生提出从1997年将进入第五个周期扩张期,预计这一周期将持续到2000年或2001年。

王大用先生提出,下一轮经济高涨期1998年才会到来。

笔者与上述学者在其他周期低谷期的看法没有太大分歧,主要是对1996年是否为新时期第四个周期底部有不同看法。

笔者认为, 1996年的增长低峰,并不是第四次周期的底部,它只不过是政策周期的目标底部。

在我国,必须分清“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

“政策周期”是政府出于一定的政治目标或社会稳定目标而确定的一定经济增长区间,政策在这个区间内进行调整,从而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波动,这个区间的循环只是政策周期的反映,并不是经济周期的自然运行过程。

经济周期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它可能为一时的政策所中断或加速,但是,它的自然运行法则是无法改变的。

一个经济周期中可能会存在几个“政策周期”,或者“政策周期”可能会与经济周期重合。

但是,经济周期的运行机理与“政策周期”的运行规律根本不同。

经济周期运行由社会生产、交换的总量比例或结构比例决定,“政策周期”的运行则由政治需要或社会目标决定,尽管社会目标的确定可能符合经济比例的要求,但毕竟只是主观的认识。

1994年以来,出于对1988年的双涨的警惕,经济理论界和管理层为防止再度出现超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出台紧缩政策,希望实现“软着陆”。

对此,厉以宁先生认为,中国并没有出现“泡沫经济”,只是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偶尔有些“经济的泡沫”出现,不必大惊小怪;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是连续飞行,越过雷电,直达目的地。

经过3年的紧缩,通货膨胀被压制下来了,但是,到1996年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高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