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哲学理解“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的互动哲学思考

人与自然的互动哲学思考

人与自然的互动哲学思考自然作为一个包括一切生命与非生命要素的巨大系统,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与变革,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和灵性。

它与人类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空间的关系,更是一种哲学上的合一。

在这样的互动中,人类学会了谦卑与尊崇,感恩与情感,探究与启示,种种思考与行动,也让人类懂得了如何去珍爱这个共享的家园。

一、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以自我或人类为中心看待整个世界。

自然之美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存在,而是属于一种更高的价值观念,也应该被广泛地尊重和保护。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哲学上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模式——一个相互依存和协调的生态系统。

在这样的氛围中,人类应该学会如何与自然相处,懂得如何将自己的生命和力量融入到自然的生命之中。

二、人类的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渗透人类文化早已成为世上百万灵活变化的传承之一,而自然环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创造之源。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人类文化得以获得生命力和灵性。

人与自然的交流,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来源之一。

同时,人类文化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

特别是在现代文明流行的情况下,人类文化更需要理性思考,保持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同时,考虑到自然环境和人的本质结合,提高其自我保护机能。

三、自然中人类的价值体现自然不仅包括万物的生态环境,也是人类的精神摇篮。

许多自然景观及生命现象所展现的自然力量,能够唤起人的共鸣。

这种自然中所体现出的力量,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人类价值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

同样,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如群居现象、合作现象等等,也让人们感受到协调、和谐与友爱的乐趣。

在这些自然现象中,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很多优点和权利,在这里,人们可以参与,更好地了解自己。

四、自然中的文化价值自然中的文化价值,是文化与自然相互渗透的结果。

在自然环境中,人类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其为人力资源的重要贡献在此有所表现。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在历史上,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加节制的消费,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最终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

因此,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涵义非常丰富和深远,下面将分步骤阐述。

一、解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概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味着人类和自然界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关系。

人类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环境,不断地探索并实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以此来促进社会和生态的进步、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二、探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哲学意义1.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每个生命体都有其生命的本质和特性,人类不应该把自己的利益彻底置于其他生物之上,而应该和其他生命一起尊重并接受自然的安排和规律,保护和守护生命的多样性。

2.推崇“即是他物,亦是我物”的人文价值观我们处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人类与环境、与其他生命体之间都构成着共生关系。

我们的生存、健康和安全需要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也需要让环境和其他生物得到生存和繁衍的空间和机会。

3.倡导“游走于自然与文明的交融之间”的美学理念人类的文明进步需要发扬自我创新、探索和变革的精神。

然而,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探索和利用自然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反思和借鉴自然的经验和智慧,避免人类的扩张和发展危害着自然和生态平衡。

三、总结与启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代表着对人类进化、文明的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长期关注和追求。

作为生命体的一员,我们应该真正理解和尊重自己,也关心、关爱、保护整个生态体系的平衡和健康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理念和实践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一个能够持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阐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阐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阐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些表述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嵌入其中的核心范畴,是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钥匙”。

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定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党明确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具有开拓意义,表明我们党超越了西方传统理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体现出高超的生态智慧,增强了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话语权,为匡正人与自然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与自然从“中心主义”转向“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问题。

检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已有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主义”的痕迹。

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表现出倚重“中心”,贬损“边缘”的理论倾向。

在人类中心主义看来,人无疑是宇宙的“中心”,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是人的奴仆,处于边缘位置。

自然界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就是充当人的手段和工具,自然界只能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而存在。

这种观点过分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在人类中心主义的遮蔽下沦落为畸形的附属存在物。

所以,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类中心主义难辞其咎。

为了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界的霸凌行为,人们又提出了自然中心主义观点。

自然中心主义强调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主张扩大伦理关怀的对象,呼吁爱及众生,怜惜万物。

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为自然界立法”,那么,自然中心主义就是用自然界为人立法。

遗憾的是,自然中心主义也存在着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现象,表现出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与困境。

自然中心主义贬低了人的地位与价值,压抑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自然中心主义使人重新受制于自然界的外在必然性并降格为奴仆,这是自然界对人的遮蔽。

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哲学意蕴

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哲学意蕴

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哲学意蕴
未来的发展必将集“智慧、绿色、开放、共享”于一身,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就是将“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全球绿色发展的共同理念。

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哲学意蕴,大体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有效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改变现行的生产模式,以更加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取代传统资源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另一方面,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还要求我们注重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要实现高水平的绿色发展,除了保护自然资源之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质量、防止污染,加强生态修复,同时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创建一个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未来。

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着全球绿色发展的进程。

首先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技术、制度和经济三个方面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和统一,引导社会力量做出绿色发展的贡献,最终实现绿色发展,使人类能够实现健康而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就是由“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
合而构成的,只有当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完美结合,全球绿色发展才能实现,未来的发展才能膨胀繁荣,人与自然才能携手共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关的哲学原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关的哲学原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关的哲学原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哲学意蕴,体现了矛盾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等一系列严谨的哲学思维。

矛盾思维是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维,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首先,人与自然是对立性的存在。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类受制于自然。

自然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内在创造力,它不仅创造了地球上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和条件,而且创造了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命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

人是具有意识和思维的能动存在物,在改造客观对象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使自然成为自己的对立物,并且伴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控制征服自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性是引发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

其次,人与自然是统一性的存在。

脱离了人的自然是抽象的自然,脱离了自然的人是抽象的人。

人与自然不仅是对立性的存在,更是统一性的存在。

一方面,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场所,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自然界的丰富多彩也离不开人的存在。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生存发展实践使自然实现了“自在自然”向“自为自然”的转变,原始的自然深深打上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成为带有深刻社会性和实践性的人化自然。

人与自然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存在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

系统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的一体性存在。

“天人合一”把天、地、人看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统一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变化发展都会影响到其他元素的变化发展,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自然这个整体性的存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各种和谐关系的基础。

自然是生命之母,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自然各种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哲学思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哲学思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哲学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哲学意蕴,体现了矛盾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等一系列严谨的哲学思维。

矛盾思维矛盾思维是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维,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首先,人与自然是对立性的存在。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类受制于自然。

自然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内在创造力,它不仅创造了地球上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和条件,而且创造了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命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

人是具有意识和思维的能动存在物,在改造客观对象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使自然成为自己的对立物,并且伴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控制征服自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性是引发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

其次,人与自然是统一性的存在。

脱离了人的自然是抽象的自然,脱离了自然的人是抽象的人。

人与自然不仅是对立性的存在,更是统一性的存在。

一方面,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场所,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自然界的丰富多彩也离不开人的存在。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生存发展实践使自然实现了“自在自然”向“自为自然”的转变,原始的自然深深打上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成为带有深刻社会性和实践性的人化自然。

人与自然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存在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

系统思维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的一体性存在。

“天人合一”把天、地、人看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统一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变化发展都会影响到其他元素的变化发展,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自然这个整体性的存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各种和谐关系的基础。

自然是生命之母,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自然各种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马哲原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马哲原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马哲原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当代的重要实践。

这一理念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同时“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无机的身体”。

这表明,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关系,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意味着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变化的。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资本的扩张和逐利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

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当代的重要实践。

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_人与自然和谐发展_的哲学解读

_人与自然和谐发展_的哲学解读
整个自然界在其发展过程中,是有其客观规律 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和改造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规 律,否则将破坏自然生态平衡,遭受自然的报复。恩 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警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 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 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近百年的历史已证明,在人类 中心主义的指导下,自然已被人类征服得千疮百孔, 人类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历史上的巴比 伦文明、玛雅文明之所以遭到破坏,一个重要原因就 在于人们粗暴地破坏和盲目地使用自然,最终被自 己所引发的灾难所吞噬。人类如果仍然陶醉于征服 自然的奇迹,继续奉行功利至上、人类中心主义,使 人类主体性原则过度膨胀,对自然进行无止境的征 服,最终必将编导出人与自然同归于尽的悲剧。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提出,使我们理顺 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位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 置,真正意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从而把发挥 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 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质量互变规律 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 “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 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这就要求我们
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中国传统哲学 “和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宇宙自然观上
看,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就 方法论而言,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和”思想。 下面着重从这两方面加以论述:
(一)“天人合一”思想 当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忧 患的今天,人类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以自己是自 然界的征服者而自鸣得意,而是在为解决环境与发 展的关系问题而苦心思索,寻觅人类自救的良方。这 时,人们蓦然回首,发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 一”思想竟是人类最早的和谐生态理论。于是“天人 合一”这一植根于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几乎 被现代人所遗忘了的古老命题,又重新被人们重视 起来。“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非同 寻常的地位,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中 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的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 的体现。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过去 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 ‘人’关系的研究”。他说: 之所以“西方文化一衰则不宜再兴,而中国文化则屡 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与中国传 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 自然,且又能与天命自然融合一体”。“我深信中国文

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

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

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如何正确地与自然互动,保护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处的理念。

以下是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的一些核心内容。

1. 尊重自然: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基于对自然的尊重。

人类应该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和重要性,意识到自然不仅仅是人类的资源,而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我们应该以谦卑的态度看待自然,并且承认自然拥有自己的内在价值。

2. 和谐共生: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这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中。

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平衡和规律,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并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3. 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强调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学习自然的循环模式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资源管理中。

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和减少浪费,我们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知行合一: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重视知行合一的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仅应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更应该付诸实践,将这些规律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只有通过具体行动,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自然的伟大和自然规律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5. 反思和学习: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鼓励人们反思和学习。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并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我们学习到自然界的智慧和规律,并以此为指导改善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6. 和平与谦虚: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强调和平与谦虚。

我们应该远离对自然的过度控制和剥削,不要以我们的意志为中心去改变自然,而是应该谦虚地与自然相处,尊重自然的意愿,与自然和谐相处。

7. 共同责任: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原理强调共同责任。

我们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维护大自然。

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减少我们对自然的负面影响,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生命哲学,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关系,旨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践这一生命哲学。

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离开自然将无法生存。

然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环境污染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

其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首先,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作用,才能共同参与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中。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力度,以确保环境保护的有效执行。

同时,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加大投入,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教育的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引导人们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整体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另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也需要注意平衡和折中。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需要遵循一种“合理利用、保护为主”的原则。

人类作为自然界最智慧的生物,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己需求的满足。

但是,我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应该逐渐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当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相互促进,才能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个人都需要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中。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解读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解读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解读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发现自然资源的枯竭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观念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被提出和重视。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行解读,阐述其重要性和如何实现。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背景和谐发展的概念在西方哲学中有“生态学、生态伦理”等表达方式。

在我国哲学中,这种观念包含了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思想,儒家的“仁爱天下、文治教化”思想等。

这些思想都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密切相关。

从哲学层面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种关于生命、自然、文明发展的哲学思考,是对人与自然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深刻认识,是对地球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认识和重视。

在此基础上,人类必须认识到自己作为地球的一部分,不能超越自然的法则,而是应当融入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上任何一个生态环境的崩溃,都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和破坏所致。

我们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保护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以避免出现生态灾难。

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维护全人类利益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和文明进步,但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如果我们忽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最终的付出是灾难性的。

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非常重要。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的路径要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环境保护人们应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地球。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企业应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个人也应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采取行动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需对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持续有效地供应人类需要。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认识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认识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认识自然是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人类从古至今都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哲学的视角下,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应是平等互惠的,而不是一方压制另一方的单向或双向关系。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类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第一关键是自然观。

自然观即指人类关于自然环境的看法。

早在古代,人类便开始接触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看作是给其提供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神力、魂魄以及自然灵物等,并因而将其供奉礼拜。

例如,古代的希腊人就将独立的自然力量看作是神灵。

而在中国历史上,自然被看作是一种包含自我复制能力、可能在人类运用它的同时遵循自身规律的有机体。

这种自然观,强调自然有其潜在的生命力和生命原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自然观也逐渐地发生着转变。

自然不再被看作是神性的存在,而是被看作是由物质组成的,人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改变自然,获得物质利益。

这种观点下,自然不再被看作是生命体,而是被视为被动的物质。

二、人类的地位及责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第二关键是人类的地位和责任。

在哲学上,人类被放在最高层次的物种之中。

这种高地位在某种程度下赋予了人类对自然的直接支配权。

因此,人类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应承担起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责任。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过度的人类利益导致了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破坏。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污染、过度开采资源、森林砍伐等方面,这些破坏使得自然环境的变化已经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

人类必须注意到,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让自然与人类平衡互惠。

三、自然哲学的思考为了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我们需要哲学上的思考和探索。

自然哲学是一种探讨自然规律的哲学体系,是对自然现象的现代哲学阐释。

自然哲学中讨论了大量的自然环境问题:物质的本质、时间的概念、自然规律、自然的初源、自然的可预测性等等。

同时,自然哲学也考虑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意识对自然影响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的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与自然的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与自然的哲学知识点总结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概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它包括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涉及到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改变等方面。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还涉及到伦理、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

二、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态度1. 自然观念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和态度是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往往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认为自然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知逐渐趋于理性和科学化,将自然界视作一个有序的系统和规律的运行体系。

同时,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人们常常以对自然的敬畏和敬畏态度来对待自然。

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将自然视作一种可以被利用和开发的资源。

2. 自然环境观念自然环境观念也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认知和态度。

自然环境观念包括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理解、评价和态度。

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常常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认知水平,往往对于自然环境的改变也相对较小。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评价也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的惊叹和敬畏,到现今的关注和保护。

三、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和作用1. 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常常被分为不同的模式。

例如,地主与农民、主人与奴隶、物主与物,这些模式均是对于人与自然的一种描述和认识。

每一种模式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和作用。

2. 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常常被描述为一种决定性的、支配性的、控制性的地位。

人类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界的主宰,可以自由地改变和利用自然资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在自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四、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1.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自然与人类的哲学观点

自然与人类的哲学观点

自然与人类的哲学观点自然,作为世界的基本元素,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自然的理解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却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同的哲学观点。

在不涉及政治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探讨几个主要的哲学观点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一、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指将人类置于世界的核心,认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

这一观点起源于人类自负和自恋的本能,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有权支配和改变自然。

人类中心主义往往以人类的利益为先,忽视了自然界的平衡和其他物种的权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受到了挑战。

二、生态学视角生态学视角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应以和谐共生的方式与自然互动。

生态学视角将自然看作一个复杂的网络,人类只是其中一个节点,而不是中心。

这一观点强调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确保人类的长期生存和自然的永续发展。

生态学视角对于我们认识和尊重自然的意义不可忽视。

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自然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类的意识和主观观点。

它主张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证证明来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

唯物主义关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试图通过分析和解释来揭示自然的真相。

然而,唯物主义在解释自然现象时常常忽视了人类的感受和情感,对于审美和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予较少关注。

四、人的自然观点人的自然观点是一种拥抱人类本性和自然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人类应该回归本真的自然状态,展示自然的本质和品质,并依循自然的发展规律生活。

人的自然观点强调人类与自然的融合和共生,鼓励人类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灵感。

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人类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真谛。

这一观点需要人类摒弃功利主义和物质至上的观念,回归内心的自然本质。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哲学观点。

人类中心主义不再是唯一的信念,生态学视角正在取代它,唯物主义和人的自然观点也正在与之相争。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

人类在自然中生存、发展、探索,从对自然的无知和依赖,到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再到现代化进程中对自然的剥离和损害,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在变化。

如今,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或许有助于我们认真面对这些问题,探讨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和谐性。

在古代,人类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之心。

在原始社会,人们围绕着自然环境展开狩猎、采集和生产活动,对自然神灵抱有一种崇敬和感激的态度。

在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以前,人们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宏大的自然界。

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与自然协调、配合、统一,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正如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所说:“天人合一”。

然而,与自然对抗的斗争悄然而至。

随着人类数目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侵占和破坏自然资源,从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的行为对自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雨林被砍伐,无数动植物灭绝,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也已经展现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开始出现了自然资源的固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甚至开始认为自然资源应该为人类所支配和控制。

这种对自然的利用更加注重功利性,人对自然逐渐失去了奉献和礼敬的态度,开始将自然与生产和利益联系起来,忽视了自然的系统性、历史性和文化性。

对于这种情况,哲学思考给出了一些自然伦理上的思考。

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而言,自然是一个复杂系统,是构成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基础,是我们自己的大本营。

在这个大系统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其自己的生命价值,人类不能以自己的利益为唯一标准侵占它们。

此外,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自然是人类所依赖的,它代表了一种合适、健康、美好、可持续、和谐的环境。

人类应该保护并维护自然,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哲学中的一些流派也提供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与人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与人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与人类的哲学思考人类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无法割裂的存在。

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的深思与反思,促使人类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以及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自然与人类的哲学思考依然是我们需要重视的话题。

首先,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始于远古时代,当时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力量生存。

石器时代的人类在自然界中寻找食物、躲避天灾,实际上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这种互动方式使人类了解到自然界的强大力量,以及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人类开始观察、思考,试图找到解释自然世界的答案。

其次,人类通过观察自然而发展出科学。

人类的智慧使其能够更深入地观察自然,寻找自然的规律。

从古代的天文学到现代的量子力学,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自然界。

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揭示了一些自然的奥秘。

然而,科学并不能解释一切,自然中还存在许多超乎人类认知的现象,这使得人类对自然充满敬畏和思考。

第三,自然对人类道德与伦理观念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系统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种平衡使得自然界能够持久发展和延续。

当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破坏时,往往会导致环境灾难和生物灭绝。

这种现象引发了人类对伦理责任的思考。

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道德原则,旨在保护自然界,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最后,自然引发人类对存在和意义的追问。

人类不仅关注自然界,也关注自身的存在和意义。

自然界中的繁荣与循环成为人类思索生命和宇宙的起源的重要线索。

自然中蕴含的生与死的循环以及生物进化的过程,都引发着人们对自身存在和意义的反思。

这使得人类思考哲学问题,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寻找关于生命和宇宙的意义的答案。

综上所述,自然与人类的哲学思考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人类通过观察和思考自然,发展了科学,探索了自然的奥秘;自然对人类的道德与伦理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中繁荣与循环引发了人们对存在和意义的思考。

人类对自然的哲学思考不仅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索,更是对自身意义和宇宙奥秘的追问。

人与自然统一的哲学原理

人与自然统一的哲学原理

人与自然统一的哲学原理一、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统一这个哲学原理呀,其实有着超级有趣的内涵。

咱先想想,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人可是自然的产物呀。

就像咱们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一样,人类是从大自然这个大怀抱里孕育出来的。

我们的身体构造、生理机能,无一不是适应自然环境而存在的。

比如说我们的眼睛,它能够适应白天和夜晚不同的光线强度,这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且我们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像水、空气、食物,哪一样不是大自然给予的呢?这就表明了人对自然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这就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啦。

二、人与自然统一在文化中的体现再看看各个文化当中,人与自然统一的理念无处不在。

在中国文化里,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人就特别聪明,他们知道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

比如古代的山水画,画家们可不是随便画画山山水水的。

他们画的是自己心中对自然的理解,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达。

在那些山水画里,人往往是小小的一点,融入在山水之间,这就表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还有西方文化中,也有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像一些神话故事里,自然神掌控着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人类需要祈求神灵的庇佑,这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一种特殊关系,虽然带着神秘色彩,但也是一种统一关系的体现。

三、人与自然统一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应对不过呢,现代社会的发展可给人与自然的统一带来了不少挑战。

工业革命之后,我们人类开始大量地开发自然资源,工厂冒烟、汽车尾气,这些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但是呢,我们也在努力应对呀。

现在有很多环保组织,大家都在倡导绿色生活。

比如说提倡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倡导绿色出行,多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

这些小小的行动,都是我们重新走向人与自然统一的努力呢。

而且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像开发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既能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又能和自然和谐相处。

四、从哲学思考角度看人与自然统一的意义从哲学思考的角度来讲,人与自然统一的意义可大了去了。

哲学思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哲学思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哲学思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哲学思考的重要议题之一。

哲学思维通过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认知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探讨哲学思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首先,哲学思维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的支持和供给。

自然提供了我们所需的空气、水源、食物等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哲学思维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而不是盲目地剥削和破坏。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发展和幸福的生活。

其次,哲学思维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认知。

人类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和认识自然,试图解开自然的奥秘。

哲学思维认为,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是一种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通过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逐渐揭示了自然的规律和本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现代的科学体系,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不断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哲学思维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谦逊,面对自然的伟大和复杂,我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未知和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答。

最后,哲学思维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对自然进行过度的开发和破坏。

哲学思维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律,与自然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平衡。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然的脆弱性和有限性,不要贪婪地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生态平衡。

只有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哲学思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认知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都是哲学思维所关注和强调的。

我们应该以哲学思维为指导,重新审视和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和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从哲学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话题。

哲学,作为对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入思考,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视角和启示。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与自然紧密相连。

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一切: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

在早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程度极高,我们顺应自然的规律,以狩猎、采集为生,过着简单而又质朴的生活。

那时候,人类对自然的力量充满敬畏,认为自然是神秘而不可侵犯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了农业和工业,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拥有了改变自然的能力。

我们开垦土地、建造城市、开采资源,仿佛成为了自然的主宰。

然而,这种看似强大的掌控力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危机接踵而至,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并非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如果将自然仅仅视为人类可以随意支配和利用的客体,那么我们必然会陷入短视和功利的陷阱。

相反,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就如同道家思想所强调的“天人合一”。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试图去违背和破坏它。

这种观念提醒着我们,自然有着其自身的运行法则,人类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破坏这种平衡。

一旦平衡被打破,自然将会以各种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例如自然灾害的频发、生态系统的崩溃等。

而在西方哲学中,也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如果人类无视自然规律,过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最终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后果。

森林的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异常;工业排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过度捕捞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受重创。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为子孙后代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人与自然的哲学理解“

”人与自然的哲学理解“

“人与自然”的哲学理解摘要:人与自然是哲学古老而又常新的关注对象。

工业革命以来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甚至到了危机地球生命的地步。

当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做出了一些新的反思,本文也从哲学观点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期能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和警醒,早日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

关键字:人与自然哲学马克思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三重关系看了卢贝松执导的《抢救地球》之后内心很震撼,人类对地球不计后果的破坏使地球的命运已经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对地球必要的拯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然而我们大家的意识却依旧如此的淡漠和危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大家的警觉和关注。

自工业革命以来,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的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然也就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独立于人类自身存在可以为人类任意态意宰割的对象,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自然界的它物只是为人类而存在,对人类只具有工具价值,别无其他价值可言;人类认识、改造、支配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可以凭借科学技术等手段任意利用和改造自然;自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无限丰富的资源供人类享用,同时也能够以无限大的能力来消解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废物、垃圾等等。

这些传统的观念是人类惯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自然,就在人类兴致勃勃的向大自然进军并陶醉于所获得的巨大成果时,令人类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也与之具来并日加严重,最终导致全球性生态生存、危机的出现:人口拥挤、资源短缺衰竭、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生态平衡被打破。

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人与自然的对抗。

那么从哲学方面如何看待人与自然这一深刻的话题呢?一、哲学视野中的“人”与“自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人与自然”这一问题有着丰富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自然”的哲学理解摘要:人与自然是哲学古老而又常新的关注对象。

工业革命以来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甚至到了危机地球生命的地步。

当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做出了一些新的反思,本文也从哲学观点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期能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和警醒,早日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

关键字:人与自然哲学马克思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三重关系看了卢贝松执导的《抢救地球》之后内心很震撼,人类对地球不计后果的破坏使地球的命运已经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对地球必要的拯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然而我们大家的意识却依旧如此的淡漠和危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大家的警觉和关注。

自工业革命以来,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的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然也就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独立于人类自身存在可以为人类任意态意宰割的对象,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自然界的它物只是为人类而存在,对人类只具有工具价值,别无其他价值可言;人类认识、改造、支配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可以凭借科学技术等手段任意利用和改造自然;自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无限丰富的资源供人类享用,同时也能够以无限大的能力来消解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废物、垃圾等等。

这些传统的观念是人类惯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自然,就在人类兴致勃勃的向大自然进军并陶醉于所获得的巨大成果时,令人类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也与之具来并日加严重,最终导致全球性生态生存、危机的出现:人口拥挤、资源短缺衰竭、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生态平衡被打破。

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人与自然的对抗。

那么从哲学方面如何看待人与自然这一深刻的话题呢?一、哲学视野中的“人”与“自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人与自然”这一问题有着丰富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具有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

“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者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不过,他认为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第一属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人才是人的本质。

人的自然性从属于人的社会性。

人一旦离开了社会,失去与其他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人的真正价值是人的社会实现。

因此,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他的需要和自我实现与社会紧密相关。

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把彼此的需要、目的互相调和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本质。

马克思的观点还有一点就是要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生活于其中的自然,在马克思看来,“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1】人类“正是通过对世界的改造,人类才实际上确证自己是类存在物。

”【2】人的主体性首先要在改造征服自然世界过程中得到确立和体现。

因此,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即自然界不过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

”【3】亦即实践的产物。

在这里,马克思并不是要否定自在的自然,而是强调只有通过实践,自在的自然才能转化为人的自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具有一定的人本主义意义。

他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4】无疑,马克思主义哲学已充分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自然和社会具有统一性,由此必然得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结论。

二、人与自然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尽管人与自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人类的利益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的时候,人们往往还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其他生物的利益,使自己的危境得到暂时的保护而使生物的环境受到破坏,最终还是导致环境的破坏,生存危机的出现。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就与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根源性的关系: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把握上,人类中心主义把两者变成了“中心”与“服从”的关系,“主人”与“仆役”的关系,片面过分强调了人的主体的作用和地位。

因而不能客观、现实、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

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先在性、基础性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视野中消失了。

其次,人类中心主义忽视了关系范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

人类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人与对象世界发生的最基本的关系,其相互作用是极其复杂的。

自然界系统自身时时刻刻发生着复杂的内部相互作用,人自身也在自然的层面和社会的层面上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客观的辩证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存在自始至终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固定的性质。

人类中心主义将这样的相互过程理解为“为人”的活动过程,机械地理解了主体的真实性质,从而片面地把自然客体理解为被动的待征服的统治对象。

再次,人类中心主义在如何对待人类自身的问题上:迷信人类能力绝对论即人类万能论。

西方传统文化培养了人类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自负心理,人类总认为自己是万能的,然而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具有意识的人类并不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而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具有一体性,人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人类在作用于自然的同时,自然也作用于人。

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类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作用于自然界,同时自然界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客观辩证法规律。

“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但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5】明确的提出了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阐明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相互统一的深刻思想,片面地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原则比将打破人与自然的一体性。

三、人与自然矛盾解决的哲学基础要想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就必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三重关系,即价值关系、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就价值关系来说,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解决,表现为自然对人的价值关系的形成及其实现。

所谓价值关系,是指客体世界的性质对主体需要和目的的肯定或否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价值关系的绝对主体,所以马克思将任何价值关系都看作是“我”的,价值关系也就成为一种超自然的人本关系;价值关系既然是一种人本关系,那么人的主观目的和需要便成了衡量宇宙万物是否有价值的绝对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

绝对主体与绝对尺度的统一就把人类推上了绝对价值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使自然染上了伦理的色彩。

而这恰恰就是人类肆意破坏自然在的哲学根据。

但是,人与自然界的价值关系并不是人类主体一厢情愿的,其现实的起点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认识的直接目的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人类认识的这些事物又是与人类的某种主观需要和目的紧密相连的。

因此,人对自然的价值关系和人对自然的认识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人类只有充分认识了自然,才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衡量宇宙万物是否有价值、价值是大还是小,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绝对的主体和价值尺度;另一方面,人类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取向去认识特定的某一些事物,二者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首先是自然界的人化。

自然界的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然对象化过程,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有“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6】人同自然界分裂以后,二者之间形成了现实的矛盾关系,只有人才能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自然界中去,以一种物质的力量改造自然,这个改造的过程就是人类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占有自然界的过程,其结果是产生了具有了人本质的自然界,这就是所谓的“人化自然”,从外延上说,这种自然界纳入了人类的社会活动、文化和文明。

随着人类实践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人类不断地把自在的自然界改造成为属人合目的的自然,所以全部人类历史就是“自然史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

【7】其次,实践也是人的自然化过程。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广泛地认识、掌握和同化自然,把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各种基本力量及其基本形式纳入自身,成为人类自身的组成部分。

所以说,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人类实践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它们在实践中的统一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因而,人类要在长期地劳动实践过程中,主动地使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合理化,从而形成将自然界的一切形式有机、完整地容于一身的能力,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大力地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自然的人化和人化自然过程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总之,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是“天人合一”所主张的人对自然无条件的依附与顺从,也不是经济与消耗的“双零增长”,而是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过程中,通过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合理地调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共同的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大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8】从而确立人在自然界中的合理地位,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变成“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真正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9】人类在把人类本质力量强加于自然界的同时,大自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反作用于人类。

人类和自然界构成了动态的变化关系。

在人支配自然界的问题上,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取消了。

”因此,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仅仅是意味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有意识的控制,是以对自然的爱护,尊重为前提的利用和改造,我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人类行为的长期效应,而不应当只顾目前的经济效益而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和谐。

既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人类要冷静的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在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生态和谐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节制、科学地、合理地来认识和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78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4页,第48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第7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