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

●史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清华学子读书不忘救国,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将自身成长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华学生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积极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许多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乃至宝贵的生命。

在早期的清华,由于学生年幼,学校也不鼓励学生与闻政治,加之清华课业负担繁重,因此学生较多专注学业,无暇参加各类政治运动。随着学生年龄逐渐增长,以及国内外局势日渐变化,清华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参与社会政治和学校管理的热情日益高涨,学生运动逐渐开展。清华学生积极参与到“五•四”运动、“三•一八”游行请愿、“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等伟大的学生爱国运动中去。

从“五•四”到“三•一八”

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内爆发了划时代的“五•四”运动,学生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清华同学与其他学校学生一道,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爱国运动。

伴随着“五•四”运动,各种新思潮涌入清华园,引起了广泛的评议和辩论,促进了清华学生的觉醒,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开始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梁实秋曾指出:“五四运动原是一个短暂的爱国运动,热烈的,自发的,纯洁的,‘如击石火,似闪电光’,很快的就过去了。可是年轻的学生们经此刺激震动而突然觉醒了,登时表现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好像是蕴藏压抑多年的情绪与生活力,一旦获得了迸发奔放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

1923年清华学生成立“唯真学会”,施滉、冀朝鼎、徐永煐、梅汝璈等及女师大附中学生罗静宜等8人,还成立了名为“超桃”的秘密核心组织,提出了“政治救国”的主张,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

1926年初,北京群众运动有了更大发展,群众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3月13日,清华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大会,请李大钊、陈毅同志来校演讲。李大钊做了《孙中山在中国民族革命历史上之位置》的演讲,他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在中国民族革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指出孙中山在1924年改组国民党,“容纳中国共产党的分子,使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联成一体。……使少数革命的知识阶级的党,过渡而成为浩大的普遍的国民群众的党。”孙中山先生“把革命的基础,深植于本国民众,广结于世界民众。”陈毅同志在演讲中驳斥了反动派对共产主义的污蔑,指出人类不应该有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而应平等相待。这次演讲大大鼓舞了同学的革命志气。

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为反日本等帝国主义入侵和干涉我国内政游行请愿,却遭到当时段祺瑞政府的镇压,47人惨死、200余人受伤,这就是震动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在这次惨案中,清华学生伤了20余人,冲在最前列的韦杰三因伤势过重于3月21日牺牲,年仅23岁。他临终遗言:“我心甚安,可是中国要快强起来呀!”

同学们将韦杰三烈士遗骨安葬于“水木清华”北山之麓,又从圆明园废墟上移来石断柱,竖立在烈士原来的墓址,寄托对烈士的哀思。朱自清先生曾著文《哀韦杰三君》,写道:“……他终于在离开我们之前,写了那样平静的两句话给校长;他那两句话包蕴着无穷的悲哀,这是静默的悲哀!”

韦杰三

经过从“五•四”到“五卅”,再到“三•一八”一系列革命风暴的洗礼,清华学生思想觉悟大为提高。有学生说:“‘五•四’运动,霹雳一声,而外人侵略我之实况,因以宣示全国,家谕户晓,全国国民始有国家之自觉,国民自身之自觉。民气磅礴,不可复遏,政府当局及世界各国,始知我国民气之不可畏,而稍戢其暴虐强顽之野心。自来年年继续,绵延不断,迄今年‘五•卅’惨剧发生,全国沸腾,经数月宣传呼号之结束,国家观念之自觉益益深,国民自身之觉悟益益著。”

“三•一八”以后,在清华学生中锻炼出了第一批共产党员。1926年11月,清华正式成立了中共清华大学第一个支部。

“一二•九”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全面抗日战争。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二天,清华学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同时并建议北平各大学召开学生代表大会,成立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统一和集中组织学生界的抗日救国力量。

清华有400多名学生组成“战时工作准备队”,13位同学加入了东北义勇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其中,共产党员张甲洲和于天放告别清华,奔赴日军占领的黑龙江省巴彦县,

组织抗日游击队。12月,清华、燕京等校联合组成200多人的北平学生南下请愿团奔赴南京,要求政府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富饶的东北三省很快便沦于敌手。面对日寇的侵略,共产党领导广大爱国学生进行对外反侵略、对内反妥协的斗争。正如清华学子陆璀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全欧华侨抗日救国大会上慷慨陈辞那样:“中华民族空前的危机把我们学生从课堂召唤到街头,从书本引导到斗争。”“我们明知道我们是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的枪尖之下,我们明知道我们要起来的话,生命安全毫无保障,可是,为了要救我们中华民族的危机,为了不能忍受我们祖国被人宰割,我们是不顾面对着刀枪鼎祸,站起来了。”“我们的纲领只有一个:抗日救国。我们的要求也只有一个:抗日救国。我们的行动也只有一个:抗日救国!。”

1935年秋,山东发生大水灾,北平地下党组织发起开展救灾活动,成立“山东水灾赈济会”,清华学生姚依林(姚克广)被选为秘书长。在清华也成立了赈济会分会。共产党利用这一公开合法的形式,进一步团结了广大中间群众;同时,成立了清华大学救国委员会。在此基础上,11月18日,成立了秘密的“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学联总部设在清华。12月3日,清华举行了全体学生大会,会上经过激烈的争辩,进步同学驳倒了国民党学生所说的“请愿游行就是反对领袖”的言论,一致通过了“通电全国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的决议。同一天,北平学联也召开了代表大会,通过了“发通电表示否认任何假借民意之自治运动”和“联络北平市各大中学校发起大规模请愿”两决议案,并在组织上决定城里由中国学院和东北大学带头,城外由清华和燕京率领。

1934-1935年清华学生开展抗日运动的学生代表,前排右6为吕若谦(政治学系、1935级),后排左五为

姚依林(原名姚克广,是当时北平学联负责人之一)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的学生自治会联合发表了《北平各校通电》,呼吁“今日而欲求生路,唯有动员全国抵抗之一途。”12月8日,学联又在燕京召开各校代表大会,议定了请愿的具体时间和路线。此时,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蒋南翔草拟了清华大学救国委员会《告全国民众书》,喊出了“华北之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