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发育解剖生理特点.
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育
第一节、运动系统一、组成:骨、关节、肌肉二、功能:运动、保护、支持、造血三、骨的概述成人共206块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四肢骨按形态分:长、短、扁、不规则骨(一)骨的发生、发育1. 两层意思:(1)加长(2)增粗钙化变得坚硬具弹性2. 骨的发生:(1)胚胎早期·骨骼=结缔组织+软骨——即软骨雏形,·胚胎8周:骨中部有钙盐沉积——即钙化点(骨化点)·骨化点向两端扩展,形成骨质·骨质中部形成骨髓腔,内有骨髓填充(2)出生后:骨骺出现骨化点25岁左右全身骺软骨被骨组织代替,骨干与骨骺之间愈合成一条线,骨不再增长。
3. 幼儿骨的特点·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有良好的营养作用,促进了骨的增长。
骨的营养还来源于骨髓腔中的骨髓。
从胎儿期→5—7岁之前,骨髓腔充满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之后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但短骨、扁骨的骨松质将终身保持红骨髓结构及造血机能。
造血机能的器官:还有肝、脾、网状皮质系统。
·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物无机盐成人 1/3 2/3幼儿 1/2 1/2幼儿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强,易变形·各部分的骨的发育(1)腕骨:新生儿腕部是软骨,没有骨化中心3个月:有2个骨化中心2—3岁:有4个4—6岁:有7个5—8岁:有9个9—13岁:有10个除了八块“小石子”状的骨以外,还有尺骨、桡骨的骨化点17岁时,女孩的掌骨的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块整体,在拇指的内侧有一块小骨头,称为“种子骨”,它是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之一。
(2)骨盆:由髋、骶、尾骨组成,19—24岁髋骨融合为一块,为一块骨,由髂、耻、坐骨组成。
(3)脊柱:从侧面看:4个弯曲:颈、胸、腰、骶曲脊柱变曲保持了人体的重心后移,便于行走,缓冲震荡,平衡身体。
弯曲的形成:三个月抬头→颈曲 6个月学坐→胸曲 1岁学走路→腰曲,尾曲自然形成(4)胸廓:由胸椎、胸骨、肋骨及韧带组成胸廓的形状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有关。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学课件)
三、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非 咳嗽反射差
免 疫
气道平滑肌收缩力差
防
御 纤毛运动差
异物吸入
免疫球蛋白低(sIgA) 特 异 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免 疫 补体等数量、活性不足
呼吸道感染
特异免疫特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未发育成熟
四、检查方法
㈠呼吸系统体格检查时的重要体征
呼吸频率改变
呼吸系统疾病
概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以肺炎最多见 一般年龄愈小,病情愈重,并发症愈多,病死率愈高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 第一节 ㈠上呼吸道
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 ㈡下呼吸道
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 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㈠上呼吸道
⒈鼻与鼻窦 鼻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鼻塞、呼吸困难 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结膜炎 鼻窦口大——鼻窦炎
发绀
吸气时胸廓凹陷
特殊的呼吸形式
异常呼吸音
杵状指(趾)
呼吸频率改变 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为呼吸频率增快,年龄越小越明显 呼吸急促是指:婴幼儿<2月龄,呼吸≥60次/分;2-12 月龄,呼吸≥50次/分;-5岁,呼吸≥40次/分 呼吸频率减慢或节律不规则也是危险征象
发绀 是血氧下降的重要表现,末梢性发绀指血流缓慢、动静 脉氧差较大部位(如肢端)的发绀 中心性发绀指血流较快、动静脉氧差较小部位(如舌、 黏膜)的发绀 中心性发绀较末梢性发绀发生晚,但更有意义
各年龄阶段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次/min)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下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 40-50 30~40 25-30 20-25 18-20
简述儿童肺的解剖特点
简述儿童肺的解剖特点
1.体积较小:在出生时,儿童肺的体积相对成人肺而言较小。
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容积逐渐增大,直到成年后达到成人肺的大小。
2.肺组织细薄:儿童肺的组织结构相对成人肺来说更薄,肺泡和肺血管之间的距离短,这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
3.支气管树较小:儿童的支气管树相对较小,支气管的直径也较窄。
这使得儿童肺的通气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支气管痉挛等问题的影响。
4.血供丰富:儿童肺的血供相对较多,这是因为儿童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应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并且儿童肺的肺血管较多,血液循环更快。
5.免疫功能不完善:儿童的免疫系统较成人来说相对不完善,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儿童呼吸道黏膜薄弱,抵抗外界病原体的能力较弱,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总之,儿童肺在解剖上与成人肺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儿童的呼吸功能和免疫防御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阶段是生命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一、消化系统1.胃容积小:婴幼儿的胃容积较小,无法容纳大量的食物。
这就需要婴幼儿进行多次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2.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婴幼儿的消化酶分泌不足,特别是脾气虚弱的婴儿,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弱。
因此,婴幼儿需要经过消化酶的帮助,才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
二、呼吸系统1.通气量小:婴幼儿的肺容量较小,通气量相对较小。
这使得婴幼儿对氧气的需求量较高,呼吸频率也相对较快。
2.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婴幼儿的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呼吸调节能力较差。
因此,婴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易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需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三、循环系统1.心脏较小:婴幼儿的心脏较小,心脏的负荷能力较低。
这就需要保证婴幼儿的休息和活动的合理安排,防止过度劳累。
2.血液量较少:婴幼儿的体积较小,血液量相对较少。
这就使得婴幼儿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快,血管的分布相对较密集。
这也是婴幼儿易感染和出血的原因之一四、泌尿系统1.肾功能不完善:婴幼儿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排泄功能较差。
尤其是早产儿,肾功不全的风险更高。
因此,婴幼儿需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的排出,防止尿液过浓。
五、神经系统1.先天反射多:婴幼儿在出生时具备多种先天反射,如吸吮反射、摸索反射等,这些反射对婴幼儿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神经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神经细胞的连接和传导能力较弱。
这也是婴幼儿易出现抽搐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在照顾和护理婴幼儿时予以重视。
通过合理的喂养、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能够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保证其身体健康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胎儿肺部发育特点幻灯片课件
1
胎肺发育的过程
胚胎孕3W时(头臀径约3mm),出现气管憩室; 孕4W时在前肠的食道部与气管憩室间出现一 纵行浅沟,此沟逐渐加深形成的喉气管憩室,即 为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原基,也可称为呼吸 憩室(见图1)。
2
图1
3
孕5W时肺芽迅速生长形成树枝状分支,左侧肺
芽分为两支,右侧肺芽分为三支,分别形成左、右
积性肺炎等。
肺泡间隔较厚,不利于气体交换。
所有这些说明一个特点,即新生儿“肺储备功能”明显
不足,较易发生呼吸衰竭。
24
正常新生儿胸片
25
谢
谢
!
26
生后残留的肺液是由肺淋巴管和肺毛细血管吸
收的。
20
肺液一般在生后4小时内可除清,但如果系剖宫产,
胎儿胸廓未经挤压和宫内窘迫有羊水吸入,或因新生儿
窒息缺氧,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入肺泡等, 均可使肺胞内液体增多。 脐带结扎延迟、胎盘一胎儿间输血、过期产儿及糖尿 病孕母所生的婴儿,均可致高粘稠度血症,致肺间质及 肺胞内液积蓄过多,影响淋巴管及毛细血管转运功能, 以上情况均可致湿肺。
min,呼吸应稳定。
14
第一次吸气可以吸入20~25 mL 的空气,低体
重儿平均为12.3 mL,随后的呼气不能使等量气 体排出,残留的气体就建立了新生儿肺的功能残 气量。 与足月正常儿相比,低体重儿的胸壁非常柔软,
可能不利于首次呼吸的建立,又因肺泡气体交换
率低,呼吸肌发育不全,生后,胎儿肺内含80-110ML的肺液,
于生产过程中或生后不久即被清除。 一般足月儿和早产婴儿分别于出生后第4小时、
8小时肺组织均能充分扩张,肺液清除。
胸片则于生后15分钟已显示两肺充气完全,肺
儿童肺的结构功能和发育特点
导致肺通气量小的 原因之一
➢肺通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肋间肌和膈肌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
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
腹式呼 吸
胸式呼 吸
➢ 儿童呼吸运动的发育特点:
胸廓比较狭窄,呼吸肌也比较弱,胸廓扩 展的幅度小,使呼吸深度受到制约,呼吸 表浅。
➢ 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肺容量是指肺所能够容纳的气体量。
➢ 儿童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的发育特点:
(1)肺泡数量少,肺容量和肺活量都比较小; (2)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需氧量相对较大; (3)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肺泡数量会逐渐增多,肺容量也逐渐增大,肺活 量不断上升,呼吸频率也就逐渐减慢; (4)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善; (5)7岁儿童的肺活量约1000~1400mL,11岁能达到2000mL左右。12岁以 前男女童肺活量的差异不大,13岁以后,男女童肺活量的差异开始显著。
儿童肺的结构功能 和发育特点
儿童肺的结构功能和发育特点
➢肺
呈圆锥形,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肺组织呈海绵状,富有弹性。
肺的结构:
约有3~4亿个,总面积可达100m平方米
儿童肺的发育特点:
(1)在6~7岁时,肺泡的数量少,肺泡壁弹 性小,肺的弹力组织发育比较差; (2)10岁以前,肺泡数目的增加。 (3)10~12岁肺泡体积增长明显加快; (4)进入青春期后,肺的横径和纵径先后增 大,肺泡的体积扩大。
小结
➢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 场所。
➢ 儿童肺的功能及发育特点; ➢ 儿童呼吸运动的功能及发育特点; ➢ 儿童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的功能及发育特点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
详细描述
中耳炎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耳朵清洁干燥、 避免过度用力擤鼻涕、注意口腔卫生等。
近视
总结词
近视是幼儿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通常与长 时间看电子屏幕、看书等近距离用眼有关。
详细描述
预防近视的措施包括控制幼儿看电子屏幕的 时间、定期检查视力、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
等。
龋齿
要点一
总结词
龋齿是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通常与不良的饮食习惯 和口腔卫生习惯有关。
总结词
溺水、窒息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述
幼儿好奇心强,容易接近水源,如浴缸、水桶等。家长 应时刻留意幼儿的动向,确保其在水源附近的安全。此 外,家长还需注意幼儿在进食过程中的窒息风险,如避 免幼儿在哭闹或奔跑时进食。一旦发生溺水或窒息,家 长应立即进行急救并送往医院抢救。
02
03
生长迅速
幼儿期是人体生长最快速 的时期,骨骼、肌肉、内 脏器官等都在不断发育和 增长。
身体比例变化
幼儿期的头颅、躯干和四 肢的比例逐渐发生变化, 头部逐渐缩小,躯干和下 肢逐渐增长。
牙齿生长
幼儿期是乳牙脱落、恒牙 生长的关键时期,应注意 保护牙齿,预防龋齿。
新陈代谢
高代谢率
幼儿的新陈代谢率较高,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 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
目录
•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 • 幼儿生理特点 • 幼儿卫生保健 •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 幼儿意外伤害及处理
01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
骨骼系统
总结词
幼儿骨骼系统发育迅速,但尚未 完全成熟。
详细描述
幼儿的骨骼相对柔软,易弯曲, 但不易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骼会逐渐变得坚硬。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各年龄阶段其呼吸系统具有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预后及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目前临床上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将呼吸系统分为上、下呼吸道两个部分。
上呼吸道指鼻旁窦、鼻腔、咽及耳咽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1、鼻与鼻窦婴幼儿时期,由于头面部颅骨发育不成熟,鼻与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故易受感染。
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呼吸困难及吮吸困难。
婴儿时期鼻粘膜下层缺乏海绵组织,至性成熟时期才发育完善,故婴儿极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出血才多见。
此外,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引起结膜炎症。
婴幼儿鼻窦发育未成熟,上颌窦及筛窦出生时虽已形成,但极小,2岁后才开始发育,至12岁才发育充分。
额窦在1岁以前尚未发育,2岁时开始出现。
蝶窦出生即存在,5~6岁时才增宽。
婴儿可患鼻窦炎,但以筛窦及上颌窦最易感染。
2、咽与咽鼓管小儿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与腭扁桃体,前者在4个月即发育,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后者在1岁末逐渐退化。
因此,扁桃体炎多发生在年长儿,而婴幼儿则较少见到。
扁桃体具有一定防御及免疫功能,对其单纯肥大者不宜手术切除,但当细菌藏于腺窝深处,形成慢性感染病灶,长期不能控制,则可手术摘除。
小儿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有颗粒型的淋巴滤泡,1岁内最明显,以后逐渐萎缩,故婴儿期发生咽后壁脓肿最多。
婴幼儿咽鼓管较宽,短而直,呈水平位,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
3、喉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关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
关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
新生儿呼吸系统具有以下生理特点:
1. 特殊解剖结构:新生儿的呼吸道解剖结构与成人相比有所不同。
喉部更窄,气管软骨未完全骨化,支气管及肺泡比例较小。
2. 呼吸肌肉薄弱:新生儿的膈肌和肋间肌肉尚未充分发育,导致呼吸肌肉相对较弱,呼吸能力较差。
3. 呼吸频率高:新生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要高。
平均每分钟可达40-60次。
4. 肺功能不足:新生儿的肺泡表面积相对较小,肺泡“表面活
性物质”(即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较少,导致肺部的膨胀
和气体交换功能相对不足。
5. 低氧激敏性: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对缺氧的敏感性较高,能够迅速做出呼吸反应,以保证细胞组织得到足够的氧供。
6. 无肺通气:胎儿在子宫内主要通过胎盘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出生后需要很快建立自主呼吸。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包括特殊的解剖结构、呼吸肌肉薄弱、呼吸频率高、肺功能不足、低氧激敏性和需要建立自主呼吸能力等方面。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4--+2 96--98
免疫特点
• 天然免疫 • 特异性免疫
per
1.2
1
0.8
0.6
0.6
0.4 0.33
0.2
0
3~4Mo
1yr
IgG level
1 0.86 0.78 0.62
4~6yr
7~9yr
age
10~12
>13yr
IgA level
1.2
1
1
per
0.8
0.6
0.4
0.2
0.8
0.6
0.4
0.2
0.01
0
birth
IgD level
0.1 1yr
age
1 2~3yr
IgE level
1.2
1
1
per
0.8
0.63
0.6
0.5
0.4
0.3
0.25
0.2
0.1
0
birth
1~5Mo
1yr
1~3yr
3~5yr
7yr
age
检查方法
• 体格检查 • 血气分析 • 影像学检查 • 纤支镜
气管切面
气管
• 新生儿长4cm,成人增加3倍 • 分叉新生儿3~4T,成人5T下 • 右直,易异物 • 新生儿末梢气道相对较宽,到成人,肺重
增加20倍,气管直径增加4倍,
• 毛细支气管增加2倍,壁厚增加3倍
• 毛支平滑肌5月前薄少,3yr后明显发育 • 梗阻主要为肿胀和分泌物 • 气管壁缺乏弹力纤维,软骨柔弱,,细支
0.2
0.093 0.026
0
1Mo 4~6Mo 1yr
小儿肺炎的护理
使用洋地黄制剂的护理方法
(3)使用后 有效指标 心率减慢、肝缩小、 心率减慢、肝缩小、气促改善 安静、胃纳好转、 安静、胃纳好转、尿量增加 毒性反应 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等 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 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 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头晕等
2.颅内压升高 2.颅内压升高 症状观察、发现,使用甘露醇,观察疗效。 症状观察、发现,使用甘露醇,观察疗效。 3.并发症 3.并发症 及时发现,做好胸穿/闭式引流引流的准备 及时发现,做好胸穿/
(十)健康教育 1.介绍知识和护理要点 1.介绍知识和护理要点 2.加强锻炼,预防感冒 2.加强锻炼, 加强锻炼 3.定期检查,按时接种 3.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 4.不随地吐痰,以防传染别人 4.不随地吐痰, 不随地吐痰
(三)休息 1.发热 气促— 发热、 1.发热、气促—卧床休息 2.咳喘 半卧位, 咳喘— 2.咳喘—半卧位,稳定后适当活动 病室环境: (四)病室环境: 1.整齐、清洁、舒适 1.整齐 清洁、 整齐、 2.保持温度和湿度 2.保持温度和湿度
18~22℃,55~60%
3.通风,3次/日,10~30分/次 3.通风, 10~30分 通风
(九)观察病情变化 1.心力衰竭: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有无心衰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有无心衰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吸氧;减慢输液速度; 吸氧;减慢输液速度; 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注意药效和副作用。 注意药效和副作用。 有中毒性心肌炎时,洋地黄中毒发生快。 ※有中毒性心肌炎时,洋地黄中毒发生快。
三、病理生理 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通气↓ 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通气↓ 病原体→肺泡壁充血水肿→增厚→换气↓ 病原体→肺泡壁充血水肿→增厚→换气↓ →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储留→ 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储留→ 一系列症状、代酸和呼酸、 一系列症状、代酸和呼酸、电解质紊乱
简述儿童肺的解剖特点
简述儿童肺的解剖特点
儿童肺的解剖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肺的体积:儿童肺的体积相对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
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肺的体积非常小,随着呼吸运动的发育和肺泡数量的增加,肺容积逐渐增大。
2. 肺泡数量:儿童的肺泡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生长发育,肺泡数量逐渐增加。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数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
3. 肺间质:儿童的肺间质相对较为丰富,其中包含丰富的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
这些间质组织对于维持肺的形态和弹性起到重要作用。
4. 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儿童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相对较细,气道直径较小。
这使得儿童在呼吸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气道狭窄和阻塞的影响,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气道疾病。
5. 肺血管:儿童的肺血管相对较为丰富,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分支较为复杂。
这有助于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以支持肺部的正常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肺的解剖特点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
了解儿童肺的解剖特点对于理解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幼儿是人类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呼吸系统与成人存在一定的不同。
本文将从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和卫生保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1. 生理特点幼儿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肉组成,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特点均与成人有所不同。
幼儿的呼吸系统更为脆弱纤细,呼吸器官尚未完全发育,而且肺活量较小,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相对较浅。
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外界环境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2. 免疫特点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健全,抗病能力相对较弱。
特别是在接触的环境中,幼儿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幼儿中较为常见。
3. 呼吸道对环境的敏感性幼儿的呼吸道生理构造尚未完全发育,对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更为敏感。
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如污染空气、烟尘、化学气体等,容易对幼儿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的呼吸系统健康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护幼儿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指导幼儿养成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的习惯,避免在烟尘、污染物较多的环境中停留;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运动量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免疫力,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 定期体检定期的呼吸系统体检对于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带着幼儿定期到医院进行呼吸系统方面的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呼吸系统问题,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3. 饮食卫生饮食对于呼吸系统的健康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应根据幼儿的体质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幼儿摄入均衡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功能。
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烫的食物和饮品,避免感冒或呼吸系统疾病。
4. 穿着保暖保持适当的体温,尤其是避免小儿被冻着或汗湿,是保护幼儿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
家长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穿着保护,避免在寒冷环境中过久停留,确保体温恒定,减少呼吸系统被寒流侵袭的机会。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笔记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一、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6个月已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腭扁桃体至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
☆右支气管粗短,异物易坠入右支气管内。
☆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
☆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时肺主要向膈肌方向扩张而呈腹膈式呼吸。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2.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常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3.病因:病毒所致者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后,亦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
4.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上感”年长儿症状较轻,以局部表现为主(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发热等)。
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食欲缺乏、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热性惊厥。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肺部呼吸音正常。
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柯大侠)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呕吐等。
查体: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一旦破溃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常发生于春夏季。
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病程1~2周。
患儿,男,4岁。
发热2天伴咽痛。
查体: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处可见2~4mm大小疱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掌握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保育要点.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成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足弓的作用:一是增加人站立的稳定性;二是保护脚底的神经和血管,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④关节的特点:关节窝较浅,柔韧性大,但是牢固性差.容易引起脱臼.2肌肉的特点:一是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二是大小肌肉群发育不同速.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保育要点是根据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来的,所以可以有针对性的记忆.1.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预防脊柱和胸廓的畸形.幼儿应注意做到十个字: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2.合理组织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组织活动时应注意:①全面发展动作②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防脱臼;避免从高处跳下,保护骨盆.3.供给足够的营养,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的摄入4.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第二节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一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1.血浆——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2.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3.白细胞——吞噬入侵身体的微生物和人体本身坏死衰老的细胞,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4.血小板——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二心脏的结构及主要功能:三血管的分类及主要特点1.动脉2.静脉3.毛细血管四血液循环1.体循环2.肺循环二、淋巴系统1.淋巴管2.淋巴液3.淋巴结4.扁桃体5.脾脏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1.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1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 2血浆含水分多,含凝血物质少.3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4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小,肌体抵抗能力差.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1心脏相对大于成人.2心排血量较小.3心率快.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1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2血管比成人短.3血管管壁薄,弹性小.4血压低.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一防治贫血二服装宽松适度三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四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五合理营养六预防疾病作业指导:课后第二题: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答:血液借助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这是总血液循环.总血液循环又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排出→主动脉及各级动脉→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排出→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第三节呼吸系统一、概述一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呼吸道1鼻:保护呼吸道和肺2咽: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3喉:是气体通道也是发音器官注意会厌软骨的作用4气管和支气管:属于下呼吸道,分泌的粘液有益菌和抗病毒作用.2.肺: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二呼吸运动三肺的通气量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一呼吸器官的特点1.鼻腔:富有血管,没有鼻毛,易感染2.咽:耳咽管较短,宽,平直3.喉:喉腔狭窄,粘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狭窄,柔软、缺少弹性组织,较干燥,易发炎5.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肺泡量较少,易被粘液堵塞二呼吸运动的特点1.呼吸量少、频率快2.呼吸不均匀三、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一培养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三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四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五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六保护声带第四节消化系统一、概述: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一口腔1.牙齿2.舌3.唾液腺二食管三胃四小肠五大肠六肝脏七胰腺二、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一口腔1.牙齿:乳牙牙釉质薄,牙本质脆软,牙髓腔较大,容易患龋齿2.舌3.唾液腺二食道三胃四肠:1、吸收能力较强.2、消化能力较差.3、肠的位置固定较差.五肝:相对较大,肝功能不完善,解毒能力较差六胰腺三、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保育要点一注意口腔卫生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四保持愉快情绪并安静进餐五饭前后不做剧烈活动六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第五节泌尿系统一、概述1.肾脏2.输尿管3.膀胱4.尿道二、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1.肾脏2.输尿管3.膀胱:尿总量较多,储尿功能差,年龄越小,每天排尿次数越多4.尿道:短,黏膜柔嫩,弹性组织发育不全,尿路黏膜容易损伤和脱落.三、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1.供给充足的水分2.养成学前儿童定时排尿的习惯3.注意清洁卫生,预防尿路感染第六节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见课本30页图示一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2.脑二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2.脊神经3.自主神经二、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一反射名词: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和内部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二条件反射名词:人类后天获得的,在生活过程型ü欢ㄌ跫纬傻模诜翘跫瓷浠∩辖⑵鹄吹母呒渡窬硕SPAN lang=EN-US>三、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一对侧支配二倒立分布且皮质区面积与功能相关三睡眠四动力定型五优势原则六镶嵌式活动原则四、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一脑量增长迅速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先皮下,后皮质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1.兴奋过程占优势2.条件反射建立少3.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信号系统四脑细胞的耗氧量大五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五、学前儿童节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一注意用脑卫生二保证充足的睡眠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四合理营养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第七节感觉器官一、眼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1.眼球壁2.内容物二视觉的形成三屈光不正四学前儿童眼球的特点1.眼球前后距离较短2.晶状体弹性大五学前儿童眼的保育要点1.科学用眼2.科学采光3.预防眼病4.注意安全5.培养和发展辨色能力二、耳一结构与主要功能1.外耳2.中耳3.内耳二听觉的形成三学前儿童耳的特点1.外耳道骨化不完全2.咽鼓管短、宽、近水平位3.耳蜗的感受性强四学前儿童耳的卫生1.预防损伤2.预防炎症3.避免药物的影响4.发展听觉三、皮肤一皮肤的构造及功能1.皮肤的构造2.皮肤的生理功能二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1.保护功能较差2.调节体温的功能差三学前儿童皮肤的保育要点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注意衣服卫生3.不用刺激性化妆品4.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四、鼻、舌一鼻二舌第八节内分泌系统一、概述一甲状腺二脑垂体三胸腺二、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1.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较多2.缺碘影响甲状腺功能3.幼年时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功能三、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保育要点1.供给学前儿童科学合理的膳食2.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呼吸系统的发育、解剖和生理特点第一节呼吸系统的发育一、呼吸系统进化的特点在呼吸系统发育中,包含了分化和形态发生、适应大气环境下呼吸、肺生长和呼吸功能的成熟三个主要阶段。
前两阶段是在出生前和出生后不久完成的。
第三阶段取决于出生后机体发育和全身代谢和脏器功能需要。
在这些阶段出现各种原因导致发育的障碍,可以解释多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转归。
先天性发育障碍相关的病因,可以导致严重且不可逆转的病变,而后天性损害,则可能得到代偿,并随肺和呼吸系统发育而逐渐恢复。
(一) 出生前的肺组织形态发生出生前的肺结构发育特点见表1-1。
肺支气管发育早在胚胎第4周已经开始,至第7周时已经形成支气管芽和由血管丛演变的原始肺循环血管。
支气管分支受特定间充质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控制,并受到视黄酸调节。
在第6-7周时如果气管发育出现障碍,会发生气管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先天性病变。
胸膜、平滑肌、软骨和其它间质结缔组织作为肺和气道的支持物,均从间充质分化发育而来,在16周时可以识别出。
假腺样期也是横膈膜的发育期,如果横膈膜结构没有完全融合,形成横膈疝,造成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并导致同一侧(多为左侧)肺组织发育障碍和发育低下。
表1-1 出生前肺结构发育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胎期假腺样期导管期囊泡期肺泡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胎龄(周) 4-7 7-16 16-26 26-36 36-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道分支+ ++ +++ +++ +++粘液腺+ + ++ ++软骨+ + ++ ++肺泡+ ++ +++ 上皮细胞低柱状立方状扁平糖原+ +++ + 板层小体+ ++ +++表面活性物质磷脂+ ++ +++ 磷脂酰甘油+ ++SP-A + +++SP-B + ++ +++SP-C + ++ +++肺泡毛细血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泡的发育水平是胎儿出生后能否适应生存的关键。
在假腺样期如果肺泡分化发育障碍,会导致导管期肺发育低下(pulmonary hypoplasia),其特点为近足月或足月儿肺重量占体重1%以下,肺泡数量显著减少,上皮细胞呈立方状,肺泡隔增宽。
一般此种组织学特点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新生儿肺,尤其在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成熟最重要的生物标志。
在导管期和囊泡期相当与胎儿24-26周时由于支气管分支已经达到20级以上,伴随肺泡结构出现,同时有丰富毛细血管在肺泡隔出现,加上肺表面活性物质开始合成,使在此阶段出生的早产儿具备了生存的基本条件,在此阶段以前出生的早产儿一般不可能存活。
(二) 对子宫外呼吸的适应出生后的呼吸适应有以下几个特征性功能变化。
1.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大量合成分泌。
出生后第一次呼吸以及随后的几次呼吸,可以使肺泡扩张充气,在数分钟内可以达到平静呼吸,通气量保证机体氧和二氧化碳代谢需要。
早产不成熟肺的肺泡内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因表面张力高而萎陷,出现吸气困难(有关肺表面活性物质见下述)。
2 由分泌肺液转换为气体交换和吸收肺泡内液体。
胎肺内液系上皮细胞Cl-泵作用下富含Cl-、K+、H+离子的液体,为胎肺发育所必须。
在妊娠后期,胎肺液分泌放缓,特别当产程发动后,肺泡上皮细胞由分泌富含Cl-的液体转化为吸收Na+为主的液体,并以钠离子通道功能作为肺液吸收的主要途径。
3 建立肺循环。
出生后随着通气开始,由于肺泡扩张、吸入气体中氧和一氧化氮(NO),或内源性舒张血管因素,可以弥散并作用于肺阻力性小血管的平滑肌,使血管松弛,血管阻力随之下降,右心房压力下降,卵圆孔关闭。
肺内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和肺动脉压力下降,可以使动脉导管关闭。
最终结束胎儿循环,建立分离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随着循环氧分压的提高,肺部血管阻力继续下降,血管肌层发育使肺血流在低阻力条件下维持,肺循环血流量保证左心回流量和心搏输出量。
表1-2 生长期肺体积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胎龄30周足月儿成人相对出生时变化(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体积(mL) 25 150-200 5 23肺重(g) 20-25 50 800 16肺泡数量(百万) 5-10 25-50 300 6-12肺泡表面积(m2) 0.3 3-4 75-100 23表面积/体重(m2/kg) 0.3 1.0 3肺泡直径(μ) 32 150 300 20气道分支(级) 24 23-24 22-24 1气管长 (mm) 26 184 7主支气管长 (mm) 26 254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出生后的肺和呼吸系统发育1.出生后至2岁左右,肺泡结构和肺血管以不同的速度和程度发育。
肺泡隔变薄,肺泡隔中的双层毛细血管融合为单层,肺泡内有新的肺泡隔不断出现,使原有肺泡在数量上增加,但同时肺内血管增长更快,肺中小动脉血管可以出现平滑肌的中层结构。
在婴儿早期以上改变更明显。
2.在2-10岁阶段,气道、肺泡和血管发育基本上成比例同步生长,此阶段肺泡容积增加为主,且肺泡和肺血管生长速度和身体发育速度相适应。
此阶段会对青春期甚至成年的肺与呼吸系统功能起决定影响,特别在个体所处环境、活动程度(体育锻炼、营养)和大气条件(海拔高度)影响,会使肺在适应性,疾病损害发生、发展和代偿机能上表现出差异(表1-2)。
第二节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小儿的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关系非常密切。
声门、气管、主支气管分叉、肺门、肺界、肺叶及膈肌的体表投影随年龄和身体(尤胸廓)的发育而变化。
一、上呼吸道(一)鼻腔新生儿及小婴儿面部颅骨、上颌骨逐渐发育及出牙,至4岁左右下鼻道形成。
鼻粘膜血管丰富,易感染并充血肿胀,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出现呼吸困难。
婴儿期由于鼻粘膜下缺乏海绵样组织,故少见鼻出血。
婴幼儿鼻窦不发达,出生时上颌窦和筛窦很小,额窦及蝶窦未发育,至2-3岁出现并与鼻腔相通,6岁左右增大,12-13岁才发育完善。
因此,婴幼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但极少见鼻窦炎。
幼儿鼻泪管短,开口部瓣膜发育不全,位于眼内眦,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可以经此途径影响到眼结膜。
鼻孔小,当呼吸加快时和费力呼吸时,可以出现鼻翼扇动和强呼气音。
足月儿出生时鼻腔粘膜血管分泌大量一氧化氮(NO),可以随呼吸进入肺泡,再随呼出气排出。
与吸入氧气一样,吸入上呼吸道产生的NO为机体适应大气环境、帮助肺血管扩张、降低肺血管阻力,具有特殊生理作用。
(二)咽喉部婴儿鼻咽部较狭小且垂直。
扁桃体在新生儿时处于腭弓间,腺窝和血管不发达,至1岁时随全身淋巴组织发育而增大,4-10岁为迅速发育期,13-15岁逐渐退化。
二、气道气管在新生儿约2-3 cm长,至成人可以增加3倍以上,气管分叉在胸椎3-4节之间,不同于成人。
右主支气管较直,与气管夹角小,左主支气管与气管夹角较大,因此异物易落入右支气管。
小婴儿气管、支气管软骨软弱,可以因为气道插管后出现局部发育障碍,导致气管支气管软骨软化征。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少,平滑肌在3岁以后才发育,故气道炎症时以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为主,易使呼气时出现小气道关闭,致呼气不畅和气陷,严重影响气体交换。
在新生儿及早产儿,肺泡数量比较少,不能适应机体代谢需要,而气道作为气体传导部分,管腔容量相对比肺泡容量大,因此解剖死腔较大(0.4-0.5,成人为0.3),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以补偿代谢需要。
在早产儿,由于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开始自主呼吸后,或气道插管机械通气下,细小支气管和肺泡导管过度扩张,使细支气管粘膜与粘膜下层分离,易出现气道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或者因气道分泌物增加,非常容易出现阻塞通气管道,产生呼吸困难。
三、肺肺泡结构从胎儿、新生儿、婴幼儿、儿童期表现为数量增加、直径变大、上皮细胞分化成熟等特点(表8-1-2)。
肺泡内表面积按照体重,在足月儿至成人期没有显著增加,主要变化在数量和直径的增加。
在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如果出生后经机械通气和高氧治疗,可以造成支气管和肺泡结构发育障碍,即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
婴幼儿反复肺炎、营养不足等,也会导致肺结构发育上的停滞和异常。
肺泡隔间的Kohn氏孔在2岁以后出现,起肺泡侧支通气作用。
肺结构的基本功能单位-肺小叶-在2岁前仍保留为原始的单房囊(acinar)形态,6岁时发育接近成人,7-12岁发育完善。
作为气血交换的屏障,肺泡隔由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两面为气体、中间为血流的气体交换滤膜结构特点。
大部分通过声门进入气道的灰尘和病原体可以达到肺泡水平,大部分进入循环的病原体、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过氧化自由基等,会到达肺毛细血管,并可能在肺部停留。
因此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损伤后,导致肺泡隔的屏障作用下降或丧失,成为肺部常见疾病病理生理的主要发生机制。
II型细胞具有转化为I型细胞的潜在能力,往往在受损伤肺的I型细胞被破坏后,依靠II型细胞增殖和修复创面,许多II型细胞在失去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后,出现融合、变扁平,逐渐覆盖损伤部分,为创伤的修复作用,此时完全成为I型细胞。
四、胸腔与呼吸肌新生婴儿胸廓呈圆形,随年龄增长而变为椭圆形,肋骨软骨部分较多,肋间肌薄弱,主要依赖膈肌呼吸,容易因腹胀使横膈膜上抬,限制胸廓运动,影响呼吸。
在气道阻力增加或肺扩张困难时,费力呼吸使胸腔内负压借胸膜牵引,致使柔软的胸廓壁向内凹陷。
婴儿肋骨与脊柱垂直,缺乏向上扩张胸廓的活动余地,使胸廓扩张代偿的能力局限,因此婴幼儿比较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