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与文化
盘点 校训,文化 精神
盘点校训,文化精神
学校的校训、文化和精神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也是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方面。
校训:学以自强,智慧育人这个校训强调了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同时也呼吁教师和学校要注重智慧教育。
1.学校文化:团结拼搏,追求卓越这个学校文化鼓励学生要
以团结合作的精神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卓越表现。
2.精神:诚信、勤奋、创新、责任这种精神强调了学生应该
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勤奋进取、创新发展和承担责任等。
3.校训:厚德、博学、求实、创新这个校训注重学生的品德
修养和知识素养,并强调了学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追求真理。
4.校训:明德、笃学、创新、求实这个校训强调了学生应该
具备的基本品质和素养,如明辨是非、勤奋学习、不断创新和追求真实。
总之,学校的校训、文化和精神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遵循这些校训、文化和精神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校训是学校文化
校训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浓缩。
她不仅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也砥砺着一代代莘莘学子的人格品行。
对内她可以引导师生的行为举止,起到无言的熏陶作用,引领学校的办学方向,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外她可以凸现学校的形象,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让社会对学校有更深切的了解,产生更大的影响。
我校的校训是“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勤奋,指对学生而言,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唯其勤,方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这是为人学子最应具备的态度与作风。
对教师而言,则要勤勤恳恳地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刻苦努力,奋发有为。
“业精于勤”,勤奋是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朴实,是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的要求。
它不仅是从人的生活素养而言,还包含在学习、工作中返朴归真,追求真理,尊重真理,探索真理。
我校要求学生少些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衣着打扮要朴实无华,在生活上不攀比。
朴实倡导的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强调脚踏实地创新创业的氛围。
团结,一个富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人心齐,泰山移”。
我校在学生中倡导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体会到来自他人帮助的温暖,体会到和谐集体给人带来的快乐与力量。
在教师中倡导团结的精神,让工作在协作的氛围前进,让个人在团体帮助里提升。
进取,《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本校训中的进取就是取其自强不息之意,即效法宇宙运动不歇,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进取向上,奋发有为;要求全校师生要勇于进取,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不断更新、充实、完善自己,在竞争中创造辉煌。
我校就目前办学时间来看,是一所相当年轻的完全中学。
作为一所面上中学,在她成立之日起,她所面临的是不仅是一些重点中学所带来的压力,她还与一些有着几十年的办学经验与社会影响的老牌普通中学在同一起跑线上去竞赛。
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让我校明白唯有成绩才能让我们这样一所在夹缝中出生的新生学校在霞山区教育界站住脚。
而要出成绩,唯有“勤奋”,不光学生勤奋,领导、老师也要勤奋。
学校校训制定方法
学校校训制定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校训在学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校训既是一种精神理念,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那么,学校校训应该如何制定呢?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一些制定学校校训的方法和思路。
一、借鉴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制定校训。
例如,可以从儒家思想中选取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作为学校校训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二、注重学生参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对校训的制定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听取学生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校训的期望和需求,使校训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生参与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主动性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这些对于学校校训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将办学理念和特色融入到校训中。
例如,对于重视科技创新的学校,可以在校训中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注重体育运动的学校,可以将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纳入校训。
这样有助于凸显学校的特色,推动学校的发展。
四、参考其他学校的经验学校校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许多学校已经有了丰富的制定校训的经验。
学校可以参考其他学校在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借鉴他们的成功与失败。
通过学习他们的好方法和差错教训,学校可以更好地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校训,避免重复和盲目。
五、整合专家学者的意见专家学者在教育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制定学校校训时可以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学校校训的制定工作,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和评估。
专家学者的参与可以提高学校校训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对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功能--刘凤枝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作用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办学历史的积淀。
校训发展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校训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每个学校几乎都有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一、校训的内涵校训乃一校之魂。
不同的汉语词典对校训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
《说文解字》对“训”的解释为“训,说教也”。
《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校训则被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显然,从始至终,校训都是其所属学校为实现说教训育的目的,以精粹的语言凝练办学方针、教育理念的箴言警句。
这就是说,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髓与灵魂。
二、我校的校训及办学理念我校创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
从第一任校长魏俊山到现在的校长,共经历了11任校长。
在这所老校曾涌现出以武长城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校长,以唐玉兰、高银兰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名教师,以薛丽、秦亮为代表的优秀学生,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90年代,由任职年限最长的老校长武长城,在广泛走访历任校长、听取老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最终确定将“严谨文明,勤奋创新”作为校训。
这八个字的校训,不仅是学校对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反映了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
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在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主题下,我们将探讨校训文化的内涵、意义、价值体现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与挑战。
校训作为学校的精神纲领,对于引导学校发展方向、塑造校园精神氛围以及培育学生品格特质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校训的定义。
校训是学校为了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彰显办学特色而确立的一种精神标志。
它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也表达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校训文化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而校训文化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训文化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它倡导传承优秀传统、倡导创新精神和强调人文关怀。
一方面,校训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另一方面,校训文化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师生敢于探索、追求卓越,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校训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校训文化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校训文化引导学校发展方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引。
其次,校训文化塑造了校园精神氛围,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校训文化培育了学生品格特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然而,校训文化在现实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例如,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学校可能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校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不同学校之间的校训文化可能存在雷同现象,缺乏独特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对校训文化的重视,紧密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创新,确保校训文化在实际中得到有效应用。
总之,校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以及学生的品格培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化立校之本-校训的历史探源与文化内涵
文化立校之本:校训的历史探源与文化内涵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一般都有着科学的谋划,鲜明的主题,能够充分展示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其中,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校训,据《辞海》的解释,其含义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之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简言之,校训就是学校着意建树的“应然之风”,即特有精神和价值取向。
它是一种格言、箴言和座右铭。
校训就是学校的训词,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
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教育理念和对办学特色与风格的追求。
校训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强调素质教育,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求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要求,是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校训面向全体学生,带给他们人生的希望;校训贯穿于教育全程,时时产生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规范行为、提升境界的作用;校训鼓励全面发展,让学生的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同文化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
1“诚恒”校训的历史探源江苏省南通中学诞生于风雨如磐的清末。
1906年3月20日,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邀集当地官绅范当世、孙宝书等人,提议创建公立中学。
1909年3月7日,学校正式开学,张謇亲手书写“诚恒”校训。
1913年12月20日,“诚恒”校训匾额悬挂于学校礼堂。
“诚恒”旨要,张謇先生不仅是对南通中学的,也是对整个南通教育的,对全体莘莘学子的。
众所周知,张謇一生创办了许多学校,从师范到中小学,从职业学校到特殊教育的盲哑学校。
他亲自为许多学校题了校训,毫无疑问,从他所题的校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教育理念,他对学子的成长期待。
他为当时城内最著名的小学——紫琅小学(即今与通中毗邻的市实验小学)所提校训是“勤敬”。
勤就是恒,恒就是勤;敬就是诚,诚就是敬:勤敬与诚恒可互通互训,一脉相通。
校园文化理念
★★★★★校园文化理念一、校训明德:探索真理,弘扬美德,身体力行,传播文明。
立信: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
二、校风严谨:严谨做人,严谨做事,严谨治学。
务实:求学问之实,求能力之实,求事业之实。
创新:与时俱进,日进有功,日新月异。
三、教风慎独:自重自省,为人师表;诚信无垢,慎思无辱。
博学: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学识渊博,集成大家。
创新: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服务社会,科技创新。
四、学风好学:好学近乎智,好学炼品质,好学富精神。
慎思:慎思以致深远,慎思以辨真伪,慎思以得真知。
致用:倡实学之风,学实用之学,达学以致用。
五、学校精神奉献:追求真理,义无返顾;强国富民,奋斗不止;先人后己,甘为人梯。
卓越:志存高远,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断攀登;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六、共同价值观以人为本:师生相互尊重,教学共同提高,共享发展成果。
争创一流:争创一流业绩,成为一流人才,建设一流高校。
七、办学目标创设一流育人环境,培养一流职业人才,跻身一流职业院校。
八、办学宗旨提供行业人才智力支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学生人生事业基础。
九、办学方针人才立校:培养一流人才,奠定发展基石。
产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校企合作办学。
服务社会:办好高等教育,满足社会需要。
十、人才培养目标培育三种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历练三种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
提升三种素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
教工行为准则(一)坚定方向。
坚定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知法守法。
自觉学习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三)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以培育优秀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科学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恪尽职守,乐于奉献。
尽心尽责地完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任务。
(四)严谨治学。
弘扬科学精神,树立优良教风。
大学校训解读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北京交通大学:知行
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华东师大: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上海财大:经世济国
西安交大: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南理工: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大连理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西安理工大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北工业:公诚勇毅
南京工业大学: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苏大: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上海大学:自强不息,求实创新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校训与传统文化
校训与传统文化一、校训的定义与意义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志,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校训通常由简短、精炼的语言组成,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学校形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训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校训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校训作为学校文化的代表,往往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桥梁。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道家、法家等多种思想流派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
其内涵丰富,包括道德伦理、人文精神、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的建立和维护;2.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3. 崇尚礼仪规范,讲究道义原则,强调自律自省;4. 推崇和谐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校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1.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校训:例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德至善”等,这些校训强调个人的修养和责任,追求卓越和贡献;2. 融合佛教思想的校训:例如“敬业乐群”、“慈悲为怀”、“因果报应”等,这些校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3. 体现道家思想的校训:例如“抱朴守真”、“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这些校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五、当代大学生对校训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态度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校训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大学生认为,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标志和灵魂所在,代表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
同时,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对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识,对校训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入。
校训校风学风
校训、校风、学风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对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继续奋发向上,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我校深挖学校文化底蕴,又结合学校未来发展,集思广益,提炼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下面是我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崇文尚德崇文尚德是我们的校训,反应了我们学校对学生培养的一种教育观、价值观。
其中的“崇文”指的就是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文化的尊重,和对于人类文明的热爱。
而“尚德”指的则是对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严格要求。
学习知识、文化,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能够从中悟得做人的道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素质。
一个有知识没道德的人,不仅对社会没有价值,甚至会危害社会。
而光是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不够的。
所以文与德应该并重,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对文化的尊重,让学生会学、爱学,还要让学生做一个崇高的人。
“文”是汉语中内涵极其丰富的字眼。
《中庸》上说: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在这里,“简而文”的意思是说,君子讲究的是外表简洁而内含光彩,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不仅指丰富的文化修养,还包括:良好的文明举止,宽厚的人文关怀,健康的心理品格等。
“德”则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尚德”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
在价值追求多元化,功利主义、浮躁之气甚嚣尘上的当今社会,内在的道德修养正在被许多人忽略不计,将“尚德”作为校训,意在提醒每一名实小师生,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有根的人”。
“文”于表,“德”于心,互为表里,“崇文尚德”四字体现了百年实小的博大胸怀。
校风:民主、和谐、求真、向上“民主”是校园的人文氛围,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师生民主,在这样宽松、美好的情境中更利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于学校校训的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学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八个字,凝聚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也是我们每一位师生应该秉承的信念和追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强不息”的含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至理名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作为人类,更应该追求自我完善,永不止步。
自强不息,就是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永不放弃,不断超越自我。
在校园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同学在自强不息的道路上努力拼搏。
他们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厚德载物”的含义。
厚德,即要有深厚的道德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载物,就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为人民、为家庭、为朋友付出自己的力量。
厚德载物,就是要我们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厚德载物的典范。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伴。
在校园里,我们也应该传承这种精神,相互关爱,共同进步。
那么,作为学校,如何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再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最后,我们要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校风、校训等校园文化讨论
湛师基教院党办〔2011〕11号湛师基础教育学院关于开展校风、校训等校园文化讨论活动的通知各党总(直属)支部:学院合并两年多以来,一直沿用校本部校风、校训。
现为总结学院发展优良传统,挖掘学院历史积淀,提炼学院内在精神和办学理念,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和形象建设,树立学院品牌,增强凝聚力,激发全院师生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院的竞争力,实现学院的跨越发展,并配合学院征地建设新校园和申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的开展,经党委同意,现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开展校训、校风讨论活动。
一、校训、校风讨论的意义校训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为学为人、价值取向的高度凝炼,是对学院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是对全院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
校风是学院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院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包括学风、教风、机关作风以及学院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
在我院合并发展的现阶段,学院发展正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节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促使学院的近期的发展规划、中心工作相应作出改变,并由此要求学院的发展理念、价值取向、文化氛围更能突出当前发展的中心任务,更能体现广大师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克难而上投身再次创业的精神面貌,更能凝聚力量、激发学院广大师生的创业豪情。
校训、校风的讨论,是一次热爱学院、建设学院、振兴学院的教育,因此,各单位要认真对待本次学院开展的校训、校风大讨论活动,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广泛讨论,形成共识。
二、讨论原则1、结合我院的实际特点、历史、文化和发展战略等因素,体现校本部校训、校风的总体特色,突出体现我院的特点。
2、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体现学院的品格和管理规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3、体现思想解放、学术自由的精神,充分发表意见,广泛讨论,形成共识。
三、讨论组织开展步骤(一)成立校风、校训讨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窦立德、欧何生副组长:欧阳端成员:党委成员、各党总/直属支部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二)召开动员大会(10月20日前)。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大全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大全学校是培养未来的摇篮,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和根基。
良好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是学校的软实力,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
首先,校风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标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和氛围,校训是学校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良好的校风校训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助力学校的发展。
校风校训要求学生要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刻苦学习、勇攀高峰。
这些都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素养。
其次,教风是教师的作风和工作方式,学风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好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学科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最后,学校要注重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
学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和根基,是学校的软实力。
学校要不断加强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校训责任文化解读
周村实验中学学校文化【校训】阐释:“责任”一词看似简单,但对责任的忠诚与恪守是人生成功,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的共同的基石。
回眸历史,那些恢弘的史诗歌颂的是坚守责任,那些卑劣闹剧上演的是责任的没落,那些英宏伟人共同展现的正是高尚的责任!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却永远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特别是近代抗争侵略和压迫的斗争历程更是在中华民族的英雄谱系中树立起一座座坚守责任的丰碑,他们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和血肉之躯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坚定信念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性格,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民族精神是教育的神圣职责,特别是当前闪耀光辉的“责任”渐渐被边缘化,甚至逐渐沦为一个中性概念,学校开展责任教育、打造责任文化、引领负责任的精神更加关键和迫切。
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让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把“责任”写入校训是基于当代中学生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贪恋自我感受,对社会、对家庭、甚至对生命的责任感淡漠的现实;同时,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以及我们能影响的社会群体也必须主动远离责任缺失的浊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自觉成为责任模范的履行者,拥抱责任,坚守责任。
以“责任”作为校训,切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切中教育的根本目的,关系社会的和谐和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责任是应尽的义务,是份内应做的事。
人生于世,在不同阶段、不同位置、不同角色上,均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这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爱默生曾经说“责任具有至高无尚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因此,生命最苦是因为背弃了责任,最乐是因为负了责任。
责任无所不在,人类生活的发挥,全以责任心为基石。
认清自己的责任,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是对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校长的责任是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服务,以发展学校为己任,为师生生命的不断完善、个性的发展,为可贵人格的哺育不断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试论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及其特性
试论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及其特性摘要:校训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体现,是师生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导向,最能反映大学办学传统和理念特色。
深入研究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掌握其特点,再加以宣传、引导和发扬,对于培养造就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训;文化内涵;特性大学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和升华,是学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与旗帜,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解读大学校训,全面、充分地认识校训的内涵及其特性,是研究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一把钥匙。
一、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1.校训概念的界定什么是校训?通俗的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或所谓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代师生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其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中国初版《辞海》对于校训做出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如文献综述提到的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校训的含义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尽管各表述并不完全尽然,但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校训的内涵,笔者通过对中外281所大学的校训进行整理、学习、分析和解读,将校训的概念归纳为: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的精炼文字概括,是学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缩,集中体现了大学精神,是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导向功能和作用。
2.校训的文化内涵(1)从校训的属性来分析一般来说,人们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的同心圆:浅层面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建筑、校园布局等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中层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等),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办学理念、思维模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训及其文化精神
作者:喻运斌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12月28日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训是对大学文化精神的提炼。
校训不仅要言简意赅,而且往往要求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富有美感。
校训不可能囊括大学文化精神的所有内容,但它必须是对大学文化精神核心内容的反映,要使人们一听到校训就能立刻对这所大学的文化精神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校训对大学文化精神的提炼,要注意对大学的历史文化传统有一个深刻、全面的总结、概括;对大学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这个定位不仅要考虑当时的经济、政治因素,而且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个人自我发展的趋势;三是大学文化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大学文化精神核心内容表达形式的校训也有一个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的发展。
(二)校训是大学文化精神的物化。
时下,一些大学往往把校训作为一种时尚来追求,简单地把校训理解成为一种词藻的堆砌,是在玩文字游戏,他们脱离根本的文化背景,脱离原有的办学传统,脱离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以至一些大学的校训比较起来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大同小异。
这样的校训根本不可能反映他们学校的文化精神,也就根本不可能起到校训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三)校训彰显大学文化精神的个性。
校训作为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体现而言,它更应体现这所大学的文化精神的个性,使人们一看到校训便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文化精神,校训如果不能凸现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特质,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校训培育大学文化精神
校训既是对大学文化精神的反映,同时又对大学的文化精神建设有反作用,即对文化精神的培育作用。
首先,这种培育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评价作用。
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校训往往设置在学校最为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经常性的看到它,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久而久之,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
(二)导引作用。
校训是对历史悠远的文化沉淀的提炼,反映了一所大学长久的办学传统,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无疑对人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尤其是在长时间后,它会逐渐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赋予他们一种文化精神,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
(三)激励作用。
校训本身具有巨大的号召力,鼓动力,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自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感染作用,都能很大程度上激励人们。
因此,校训无论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评价标准,还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引导,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行为上来。
文化精神的核心与校训的建构
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与培养人才共同构成了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
时下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也就发展为“以人为本”、“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由此来看,当前大学构建校训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赋予校训以新的时代内容。
(一)坚持以人为本。
当前,我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建设和谐社会。
我们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它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以人为本”理当成为
我国高校文化精神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作为大学的校训来讲,它要能培育人们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说到底,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最终的关怀都要实际上归于对人的终极关怀。
校训要把培养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一个基本的德化教育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重要的并不是形式上的体现,而应是要能产生实际的效果,这就需要大学深入挖掘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本思想。
校训不可能凸现所有的人本思想,因此,每一所大学的校训主要渲染的是人本思想的哪一个方面,要与自身的实践紧密结合,以达到真正的育人目的。
(二)倡导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科学的创新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科学的真蒂在于坚持真理,真理有相对真理,又有绝对真理,但真理的相对性才是绝对的,因此,对真理最好的坚持不是固守已有教条,而在于不懈探索,这就要有一种创新精神的培育。
许多大学对创新精神非常注重,这从他们的校训可以体现出来,如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四川大学的“日进有功”,浙江大学的“求实,创新”,武汉大学的“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华中科技大学的“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等等。
(三)弘扬服务意识。
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一项主要功能,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增强人们的服务意识,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各级公务员的服务品质。
服务意识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对人们的知识素养的提高,只有有渊博、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真正为社会搞好服务。
因此,中山大学的校训提出要“博学”,中国农业大学提出“博大精深”。
其次是要有服务观念。
如西北大学的校训“公诚勤朴”,河北大学的“笃学诚行”等。
总之,大学校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大学文化精神之魂,它将以无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凝聚力,把握着办学方向,弘扬着大学精神,陶铸师生灵魂,传承大学文化,在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