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乡土文化演绎魅力课堂

合集下载

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

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

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的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对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传统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负责人,承担着培养学生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了解学生乡土文化特点了解学生的乡土文化背景是进行教育的前提。

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这些信息,如学生家长的介绍、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等。

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言谈,班主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乡土文化背景,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二、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应该注重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增加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投入。

例如,在班会上可以组织学生讲述自己的乡土故事,同时邀请当地的老师或者文化专家来讲解乡土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此外,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学生的参与和亲身经历。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内涵。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书法、绘画、舞蹈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开展乡土文化研究与实践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乡土文化研究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乡土文化元素,深入学习和研究其背后的历史、传统和现状,并进行调查和采访。

学生还可以组织文艺汇演,展示乡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增强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正面价值观的元素,班主任可以通过故事、诗词、歌曲等形式来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经典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启发学生思考和感悟。

同时,班主任应该借助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班主任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地理的教学也日趋多元化和实践化。

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社科课程,地理学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案例资源,其中又以乡土案例资源尤为重要。

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课堂魅力呢?一、了解地理知识与乡土案例的结合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地理知识与乡土案例的结合,这也是提升课堂魅力的前提。

地理学科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多样的人文社科课程,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规范化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关注现实生活和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乡土案例是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可以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关注和认识,如果能够将乡土案例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就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对于地形地貌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当地特色的山、水、田园为基础,探究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与规律。

同时,也可以通过解析当地显著的地貌景观,如村庄、居民区、公共建筑等,以此展现地貌变形和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环境变化,让学生体验到当地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特色之美。

二、构建鲜明的地理特色课程体系其次,教师还需要构建鲜明的地理特色课程体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当地地理特征和乡土文化内涵。

地理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模块、主题模块和应用模块三个方面,其中基本模块是教学的基础,主题模块是重点,应用模块则是实践的体现。

基本模块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态、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能够基本熟练掌握。

主题模块则是据地理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的,探究不同的地理问题。

例如,农业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水资源的不足与管理、气候的变化与环境保护等等。

最后,应用模块则需要通过当地的乡土案例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地理知识的实际用途,进而增加学科的实际价值。

三、注重选取乡土案例资源要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魅力,注重选取乡土案例资源十分重要。

乡土资源是地理教育的重要源泉之一,具体集中在地域特色、地质地理特性等方面。

活用乡土课程资源,绽放自然教育魅力心得体会

活用乡土课程资源,绽放自然教育魅力心得体会

活用乡土课程资源,绽放自然教育魅力心得体会乡土知识的涵盖面和涉及面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具体而言,就是指我们的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迹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物事、语言文化等。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将乡土资源有机地融进课堂中呢?在这里,笔者对自己近几来的教学试作些粗糙整理,以便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巧取乡土生活,搭建问题探究平台1、所谓“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一类教学范型。

该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从而达到对知识真正理解的党学习产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历史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必须要“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以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由此可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尤其在初中阶段,就应降低理论强度,充分开发利用富有生活气息的丰富的乡土,甚至家族的历史课程资源。

例如我在执教西周的“礼乐文明制度的确定“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宗法制,我给学生一个表格材料:问:如果这家主人要自己的地位与权力传下去,谁最有可能继承?并说明理由。

结果没有几个学生回答。

在课后反思时我也作了调查,主要原因出在学生对这个材料不理解,超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其实就是没有搭建好给学生探究的平台。

那么,我在另外一个班级执教时就选取了学校附近几个村居的宗词照片,学生很快就认到了自己的宗词,然后我就进一步解释嫡长子世袭制的原则,最后出示上述探究的表格材料,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就很高了。

又如九年级教材中的“改革与开放的时代”中有一个专探究,它他为三个内容:有感于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有感于生活用品的变化、有感于休闲方式的变化。

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乡土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或非物质的民间文化,它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建筑遗存、人文历史、民间传说、传统技艺和自然地理等。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实践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而融合了乡土文化资源的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结合了乡土文化资源的语文教学充分为学生营造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乡土文化资源的利用使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化,从而推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利用课内文化资源,传播传统文化精神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学活动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课程资源,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课内资源中,增加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小学语文教材还加入了“诵读与积累”“语文与生活”等知识运用的部分,教师可以将乡土文化渗透进知识运用的教学中,使学生增强对乡土文化的感知。

教师在引入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和文化精神,从而实现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草原》时,教师就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风采,搜集草原人民的风俗活动和民俗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现了大草原的一望无际和潇洒豁达,蒙古草原时常进行的活动有套马,捡牛羊粪作为燃料,屠宰牲畜等,教师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草原的生活气息,使其产生对大草原的向往,进而增强阅读兴趣。

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找到文中出现的草原活动以及景象事物,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标注在文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巧用乡土资源 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巧用乡土资源 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巧用乡土资源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如何巧用乡土资源,彰显自己的特色课程。

乡土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促进幼儿们的全面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下如何巧用乡土资源,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幼儿园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教学活动。

乡村的自然环境独特而美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好的教室。

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去,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学习耕种农作物,了解季节更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还可以利用当地的丘陵地形或者河流湖泊等自然地貌进行野外探究活动,让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户外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幼儿园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幼儿园可以邀请当地的老艺术家或者老师傅来教孩子们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比如剪纸、绣花、编织等。

或者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传统手工作坊,让他们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

还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舞狮、舞龙、古诗诵读等,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幼儿园可以利用农村的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农村社会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

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走进农户家中,亲身参与农民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让他们了解农村的劳动生活,感受农业的辛勤和丰硕。

还可以邀请当地的老师、医生、警察等社会工作者来幼儿园开展讲座或者示范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和认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与乡土教材整合展示地方史魅力

校本课程与乡土教材整合展示地方史魅力

校本课程与乡土教材整合展示地方史魅力------《走进三坊七巷之手工工艺》(1课时)课堂实录背景本课内容是历史校本课程《走进三坊七巷》中一节,主要叙述三坊七巷中传统工艺---米家船裱褙的百年历史、精湛工艺、经营之道、现状,是了解三坊七巷的一个重要角度,也是一节让学生感受传统工艺美及困境的一节课。

课堂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坊七巷里的人物,今天我们要换一个角度从手工工艺方面来进一步了解三坊七巷。

在上新课之前,先请两组同学上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我们班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题都是三坊七巷,这很好,我们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把大家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成果在校本课中展示,这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三坊七巷。

目前我们班有两组同学研究课题已初步完成,现在请他们介绍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生1:(介绍电光刘)大家知道我们福州什么时候有了电灯、电话的吗?学生:不知道。

(学生们很感兴趣)生1:现在我就为大家介绍最早为福州提供电灯、电话的家族“电光刘”。

(展示课件)这是位于宫巷14号的刘齐衔的故居,刘齐衔是林则徐的女婿,他一边做官一边做生意,他很有经商头脑,很快积累了一大批财富。

后来他的孙子从海外留学归来利用他爷爷留下的财富创办了福州电气公司,这幅图是福州电气公司使用的蒸汽发电机组。

福州电气公司经营规范,有章程和账薄,这家公司经营得有错,1911年电灯用户数234 电灯盏数2998、1912年电灯用户数912 电灯盏数8437、1917年电灯用户数7190 电灯盏数35037、1924年电灯用户数11743 电灯盏数64953。

后来刘家兄弟以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新兴的行业电话,创办了福建省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生2:我还要补充一些内容。

(展示课件)刘家创办企业经营很好,他们企业的股票很受当时福州达官贵人所喜爱。

这幅图就是当年陈宝琛所持的福建省真心话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

融入乡土文化,打造活力课堂——“乡土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融入乡土文化,打造活力课堂——“乡土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融入乡土文化,打造活力课堂——“乡土语文”课堂教学初探【摘要】乡土语文课堂即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融入乡土文化,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接地气,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了解乡土语言、乡土自然风光、乡土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乡土素材。

【关键词】乡土文化语文课堂乡土语言乡土自然风光乡土风俗民情热爱素材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认为先生说这句话的用意是想让我们尊重并保留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唯有如此,我们的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长盛不衰。

作为一所地处乡村的中学,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上出自己的特色,充满活力,生动起来,就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将丰富的乡土资源融入教学之中。

学生语文学习中,充满了乡土元素,课堂就活起来,写作中蕴含了乡土元素,文章就有了生命力,才具有竞争力。

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的语文课分为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和写作四种类型。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乡土文化融合在这几种课型中,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语文的教学,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充满活力,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乡土文化的了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提升,综合素养进一步加强。

一、将乡土名篇融入阅读课堂,阅读更具活力。

从2020年开始,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除了教材规定的必修篇目,我们还增加了一些本地名家的文章以及与我们丹阳有关的文章。

例如曾寓居丹阳的晚唐著名诗人许浑,教材收入了他的《咸阳城东楼》,除此以外,我们增加了他的《故洛城》、《姑苏怀古》、《金陵怀古》等名篇,通过学习,学生对许浑的咏史怀古,吊古伤今之风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还增加了丹阳籍诗人张潮的《采莲词》、《江南行》,学习了曾在丹阳云阳书院执教过的清代龚自珍的系列《己亥杂诗》以及《病梅馆记》等文。

这些增加的篇目,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历史名人,也增加了孩子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因为是和自己的家乡有关的阅读内容,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提高,阅读课充满了活力。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分析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分析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德育的基础,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乡土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乡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乡土文化是指在中国农村地区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历史传统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文化。

乡土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风土人情、民俗传统、地方特色、民间艺术等方面。

风土人情是指当地人民生活、劳动、娱乐、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表现。

民俗传统包括节日习俗、传统民俗活动、信仰文化等内容。

地方特色指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等方面的文化形态。

民间艺术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方面的艺术作品。

乡土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浓厚的地域性、深厚的历史积淀、鲜明的传统风格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表现等方面。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农村小学作为教育的第一道门槛,德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合理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农村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代表地区,德育教育应当注重学生对于农耕文明的理解和继承。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增强爱家乡、爱农村的情感,激发他们对于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认同感。

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的精神家园,德育教育应该将其融入学校教育之中,使得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也能够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

1. 引导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农村小学是孩子们了解乡土文化的最佳场所。

巧用乡土文化,提升教学效果——浅析闽南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巧用乡土文化,提升教学效果——浅析闽南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巧用乡土文化,提升教学效果——浅析闽南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应努力打破传统教育束缚,脱离教育困境,巧妙运用乡土文化,从不同角度提升教育效果。

闽南乡土文化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涉及的范围较广。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融入闽南乡土文化,指引学生深度学习和探究,主动接受闽南乡土文化的熏陶,感受文化的魅力,在精彩、深刻的民族文化中成长,在不断地了解中拓展自身视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人为,让闽南文化得以弘扬和继承。

关键词:闽南乡土文化;小学语文;有效渗透前言:乡土文化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精彩的民族文化。

合理化地渗透乡土文化资源,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强化学生语文能力,从而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弘扬。

但是,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育缺少正确的乡土文化资源利用,导致乡土文化资源与现实生活脱节,缺少“地气”,导致小学生的民族意识淡薄,并不具备良好的责任感、使命感。

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改变现状,巧用闽南漳州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闽南语言,促进文言文知识学习大量的闽南漳州地区方言继承着上古汉语的特点,被人们认为是“活化石”[1]。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闽南漳州地区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直存在于中国的版图内,闽南漳州地区人民是真正的汉族人。

后因地形复杂,交通交叉,导致闽南漳州地区并未受到其他种族的重视,在外界文化的冲击下,闽南漳州地区的语言保留了古老性。

因此,闽南语和古汉语密切相关,其例子多不胜数,如释义、语气变化、句式变化等。

首先,词句、句式变化。

闽南漳州地区语言中的“客人”会读成“人客”,这种句式变化在唐代杜甫的诗词中有所体现。

同时,闽南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代表疑问的词“底(何事)”。

这种类型的疑问句与古汉语是相同的。

其次,释义相同。

“泯”释义为不要,意思是相同的。

锅子又称为“鼎”,筷子称为“箸”。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乡土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特有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乡情风俗、民间艺术、乡土文化等。

乡土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深厚底蕴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乡土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一些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1. 创设有乡土特色的教学环境。

在教室环境布置中,可以融入乡土资源的元素,如悬挂乡村风景照片、民间艺术品,摆放乡村特色小物件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2. 借助乡村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到乡村地区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乡村自然景观、村庄建筑、农田农作物等,了解乡土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可以展开一些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如乡村民居的变迁、农田耕作技术的发展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乡土资源的生动与魅力。

3. 运用乡土资源进行主题化的课堂教学。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乡土资源,让学生通过乡土资源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乡村风格的诗词、民间故事等,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乡村地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乡土资源的地理特点和优势。

4.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通过手工制作乡土资源的相关物品,如编织竹筐、制作剪纸、绘制民间图案等,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感受乡土资源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通过手工制作展示作品,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资源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5. 组织学生参与乡土文化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乡村的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参与乡村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的欢乐和文化魅力。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对乡土资源的情感认同。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创设乡土特色的教学环境、借助乡村实地考察、运用乡土资源进行主题化的课堂教学、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与乡土文化活动。

幼儿园家乡美:乡土文化主题课程案例分享

幼儿园家乡美:乡土文化主题课程案例分享

幼儿园家乡美:乡土文化主题课程案例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乡土文化主题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自己家乡的了解,还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方文化自信心。

今天,我们将共享一个乡土文化主题课程的案例,带您走进幼儿园的家乡美课堂。

1. 课程背景这个乡土文化主题课程是在某某幼儿园开展的,该幼儿园位于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小镇。

在这个小镇上,有着许多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是一个非常适合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地方。

2. 课程设计该课程以“发现家乡美,传承乡土文化”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和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

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家访探秘:老人们的口述历史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家访,邀请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长的爷爷奶奶前来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介绍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

这样的亲身经历,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

2) 亲身体验:学做传统手工艺品在课程中,幼儿园安排了手工艺老师来教孩子们制作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比如编织竹篮、剪纸、刺绣等。

通过动手制作,幼儿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3) 参观体验:走进传统村落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家乡附近的传统村落,让他们亲眼看到传统民居建筑、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赏非遗表演等,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亲身体验中感受。

4) 经典故事:认识家乡的民间传说在课程中,老师们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比如《孔融让梨》、《白蛇传》等,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传统故事。

3. 效果评估通过这个乡土文化主题课程的开展,幼儿们对家乡的认知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程后期,孩子们还主动参与到了“我的家乡我爱你”艺术展示活动中,表现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本文首先探讨了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重要性,随后详细介绍了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以及教材的选择和设计。

接着阐述了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体现和与小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及对小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

最后总结了乡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持续应用建议。

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小学生学习动力密切相关,应该更加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意义、重要性、融入方法、教材选择、设计、课堂体现、生活联系、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积极作用、持续应用建议、传承、学习动力1. 引言1.1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

乡土文化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乡土文化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归属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传承责任感。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2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乡土文化是小学生了解民族传统、历史地域、风土人情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

乡土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巧用乡土资源 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巧用乡土资源 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巧用乡土资源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重视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而乡土资源则是我们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巧妙地运用乡土资源,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帮助幼儿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课程。

一、运用乡村文化资源作为幼儿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的作用。

例如,学校周围的小溪、山川、草原、湖泊等地理环境,以及村庄、农场、农村习俗等文化资源,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素材。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们逐渐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风俗,了解和感受本地的自然景观。

二、挖掘乡村手工艺术资源幼儿园可以邀请当地的手工艺人到学校里来,教孩子们制作小民间艺术品。

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了解了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利用乡村风物资源乡村中常见的风物有:稻田、果园、良田、草原、山洞、小桥流水、林荫道和田野草地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课余活动的场所,每到假期或是平日下午,可以带上孩子们到草地上捉迷藏、种菜,到果园里品尝新鲜果实,到山上去野餐等,都可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美妙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样,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身边的自然环境,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能够让老师更好地教育孩子们。

四、利用乡村庙会、节日等文化活动在不同的节日和庆典期间,乡村里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活动,如拜神、赏花、购物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举办文化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总之,关注乡村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让幼儿园的课程充满活力,发扬特色,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自主成长。

让乡土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散发魅力

让乡土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散发魅力

让乡土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散发魅力全国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

乡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地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是一个文化精粹的载体。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只按教材进行施教的过程,它应该具有丰富性、充实性、新颖性的资源做教材补充,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情感和探索新知的创造精神。

在本地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使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效整合,以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标签:乡土资源;阅读教学;应用;学习能力乡土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从根源上讲它是传统文化滋生繁衍的肥沃土壤;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它反过来又无时无刻不在滋养浸润着乡土文化,使之愈加丰实醇厚。

可以说,乡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母亲,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适时、适量、适当地渗透乡土文化资源,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情感,感动学生生命。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的首要作用是形成认知。

认知是学习的第一步,没有认知这一环节,教学就成为了无源之水,认知是学习新知的重要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电视、广播、杂志等媒体去认知海南乡土文化,但都少不了阅读,因此阅读是学生学习海南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阅读资源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及取材的特殊性、新颖性。

那么,丘北的哪些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阅读对象?可以从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展开对丘北乡土的阅读。

语文教学并非只是一成不变的,语文教学具有多种样式,诸如语文训练、精神陶冶与文化欣赏。

丘北至今盛传不衰的僰人传说和少数民族婚丧嫁娶都是很好的阅读范本。

阅读具有宽泛性,在于它的阅读量具有不确定性,学生的阅读多少都是兴趣引导或者教师指导的作用影响的结果。

海丘北乡土文化不乏趣味性的资源,所以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能力和个人兴趣进行与之相适应得阅读教学与指导。

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策划方案

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策划方案

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乡村,忽略了自己的乡土文化。

为了弘扬和传承乡土文化,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本次活动将策划一系列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乡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1. 弘扬乡土文化:通过各类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2. 传承乡土文化: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传承乡土文化。

3. 增进亲情友情:通过家庭参与和合作,促进亲子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交流,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三、活动内容1. 乡村行:组织学生们到当地乡村进行参观、考察,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活动中可以安排乡村生态农业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2. 乡土讲堂:邀请乡土文化专家、艺术家等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们介绍乡土文化的历史、传统习俗、传统音乐等。

学生们可以学习民间舞蹈、书法、绘画等技能,展示自己的所学所得。

3. 文化展演:在学校内举办乡土文化展演,学生可以组织小品表演、传统乐器演奏、乡村文化图片展览等活动,向师生们展示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

4. 乡村美食节:举办乡村美食节,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传统乡村美食,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们品尝。

借此机会,让学生们了解乡村的特色饮食文化,感受乡土味道的魅力。

5. 乡村手工坊: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传统编织、剪纸等手艺。

师生们可以合作制作乡村风格的工艺品,增进彼此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实施方案1. 活动周期:本次活动计划持续一个学期,每周安排一次相关活动。

2. 教师协作:请相关科目的教师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确保活动内容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3. 家校互动:鼓励学生与家长一同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4. 社区协作:邀请乡土文化专家、传统手工艺人等来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加强活动内涵和多样化。

浅谈乡土气息如何走进美术课堂

浅谈乡土气息如何走进美术课堂

浅谈乡土气息如何走进美术课堂乡土气息是指一方土地上特有的风景、文化、风俗和历史人文等特点。

它承载了乡村的独特韵味和丰富内涵,是乡村生活的精髓所在。

在美术课堂中,乡土气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资源,它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素材,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本文将浅谈乡土气息如何走进美术课堂,以及如何开展与乡土相关的艺术教育活动。

一、乡土气息的重要性乡土气息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土地的历史记忆,记录了乡村的发展脉络。

乡土气息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地域特征,更是一种丰富的艺术资源。

在美术课堂中,乡土气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启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

通过学习乡土气息,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感受乡村的魅力,培养对乡村的热爱和关注。

二、如何引入乡土气息1.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乡土气息,通过图片、实地考察、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乡村文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地写生或摄影的方式,记录下乡土气息的细节,形成深入了解乡土的乐趣。

2.创作作品的选择在美术创作中选择与乡土相关的题材和素材,是引入乡土气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乡土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学习其中的技法和构图思路。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乡土气息进行创作,通过绘画、雕塑、拼贴等形式,展现对乡村的理解和感悟。

三、开展与乡土相关的艺术教育活动1.乡村写生活动乡村写生活动是一种将学生带入到乡村中直接观察和感受的艺术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乡村,选择一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或人物进行写生。

通过观察与乡土相关的事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的特点,并形成自己的艺术见解。

乡村写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对乡土气息的感知和体验。

2.乡土文化展览在学校中举办乡土文化展览,是将乡土气息走进美术课堂的又一种形式。

教师可以邀请乡村的艺术家或者乡土文化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和展览,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和听取专家的讲解,了解乡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教研(3篇)

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乡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艺术等元素。

为了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提高教师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我校特举办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教研。

本次教研旨在通过研讨、实践和反思,提升教师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教研内容1. 乡土文化概述首先,对乡土文化进行概述,包括乡土文化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介绍,使教师对乡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乡土文化教育资源挖掘与整理针对乡土文化资源,教师应如何挖掘和整理?本次教研将探讨如何从民间传说、民俗活动、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方面,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并整理成适合教育教学的资源。

3. 乡土文化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结合乡土文化资源,教师如何设计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本次教研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主题选择:如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乡土文化特色,选择合适的主题?(2)活动形式:如何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3)活动内容:如何将乡土文化融入活动内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4)活动评价:如何对活动进行有效评价,总结经验?4. 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案例分享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案例,包括活动背景、设计思路、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5. 乡土文化主题活动反思与改进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反思与改进?本次教研将探讨如何根据学生反馈、活动效果等,对乡土文化主题活动进行持续改进。

三、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教研方法1.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2. 小组研讨: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乡土文化主题活动进行研讨,分享经验和心得。

3. 案例分析:对优秀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案例进行剖析,找出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实践操作:教师分组进行乡土文化主题活动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一、引言乡土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它是小学生了解家乡、了解祖国、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在小学教学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有效地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乡土资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不同形式的乡土资源进行生动展示和讲解,如图片、视频、地图等,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乡土资源的真实和具体。

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乡土资源的相关知识。

三、实地考察和体验实地考察和体验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乡土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乡土资源的风景、风情和历史文化,通过观察、体验和参与,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乡土资源。

实地考察和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乡土资源的了解和情感认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设计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场景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供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的乡土资源教学模式。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乡土资源相关的情境教学活动,如编制乡土资源探究任务、开展乡村文化展示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体验乡土资源,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乡土资源的魅力。

五、开展乡土资源教学活动六、培养乡土资源保护意识在乡土资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乡土资源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乡土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家乡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七、结语乡土资源是小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有效地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融入乡土元素,构建高品质课堂

融入乡土元素,构建高品质课堂

融入乡土元素,构建高品质课堂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教育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求教育的质量。

高品质的教育不仅要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更要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育特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乡土教育,认为融入乡土元素是构建高品质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乡土元素究竟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品质的乡土课堂?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土元素如何融入课堂教学1. 利用地方故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地方故事,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讲述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事件或者地方风情,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

2. 借助地方资源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让学生通过亲自感受和实践,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和魅力。

3. 引入地方语言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方言和语言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地方语言,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当地的方言,增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关注当地问题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社会问题和发展挑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问题,并通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对当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构建高品质的乡土课堂1. 培养地方文化自信心在乡土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激发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乡土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和社区建设,让学生通过参与感受和实践,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和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化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熟悉当地的生活和变化。

3. 培养创新意识在乡土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浅谈乡土气息如何走进美术课堂

浅谈乡土气息如何走进美术课堂

浅谈乡土气息如何走进美术课堂【摘要】本文通过深入探讨乡土气息如何走进美术课堂,从引言到正文再到结论,系统地介绍了乡土元素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引言部分强调了乡土气息对于美术课堂的价值,激发读者对该话题的兴趣。

正文部分则分别介绍了引入乡土元素、体验乡土文化、挖掘乡土艺术潜力、结合当代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容,说明了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乡土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乡土气息与美术课堂的融合、乡土气息的美术教育意义以及乡土气息如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乡土气息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将乡土气息融入美术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关键词】关键词:乡土气息、美术课堂、乡土元素、乡土文化、乡土艺术潜力、当代艺术、学生审美情趣、融合、美术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1. 引言1.1 乡土气息的重要性乡土气息是指乡村土地、风俗、民情等特有的氛围和气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气息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可以让人感受到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乡土气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我们民族艺术的根基和灵魂。

乡土气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是我们身处现代社会中追寻心灵归宿的重要途径。

通过感受乡土气息,人们可以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培养对家乡、对土地的情感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感。

乡土气息不仅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更是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是我们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乡土气息,让学生通过体验乡土文化、挖掘乡土艺术潜力等方式,深入感受乡土气息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作激情,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乡土气息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身处现代社会中的传统魅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为他们的人格塑造和艺术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乡土文化演绎魅力课堂
作者:何小阳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第24期
摘要: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东亚文化之都”,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

泉州地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

本文立足泉州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并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中引入泉州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建设性的策略。

关键词:乡土文化;教学;文化生活;泉州;地域文化
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名城,泉州地区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为《文化生活》教学中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若能将这些文化资源合理地引入高中政治课教学,无疑将使教学更富有乡土气息,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更能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立足泉州地域文化,谈谈《文化生活》教学实践中引入地域文化的体会。

一、《文化生活》教学中引入泉州地域文化的意义
1.增强学生的乡土观念,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实践证明,对乡土情况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乡土观念,而乡土观念的增强,是增强爱国主义观念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时,笔者布置学生课前去搜集和整理泉州历史上的爱国名人及其事迹,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通过搜集、整理和交流,学生增加了对泉州地区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民族精神、民族气质和价值观念,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包容性的增长
例如,在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时,笔者开展了以“南音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分成四组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分析、论证、总结,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均得到提升。

通过引入乡土文化资源,使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主体充分参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3.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为了增强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教学导入及教学过程中常用熟悉的乡土文化资源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时,笔者引用了“领SHOW天地创意乐园”这一情
景,通过大家生活中熟悉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感性材料开始,由表及里,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丰富学生的德育生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乡土文化素材是学校德育活动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等方面知识的补充。

例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时,笔者引用“弘一法师与净峰寺的因缘”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弘一法师仁德、大度、超脱的精神,于无形中加强了德育的渗透,这有助于学生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全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

二、《文化生活》教学中引入泉州地域文化的策略
1.开展文化演讲,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地域文化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自然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无疑是最适当的导入材料。

但以何种方式利用泉州地域文化导入新课呢?笔者在实践中尝试过许多导入方法,最终确定了以文化演讲的方式来导入新课。

每节课前,预先让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本土文化资源,如名人轶事、古迹图片、曲艺视频、风俗故事,等等,然后在课堂上用五分钟的时间开展介绍。

例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学生演讲介绍了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让同学们对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提线木偶”等有更详尽的了解,成功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引出了文化传承的学习主题。

通过文化演讲的导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次文化演讲的资料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汇总整理成“走近泉州魅力文化”保存在校本课程资源库中,供师生浏览。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以情促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精心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充分感受和品味文化,并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推动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探究,继而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在师生交流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升华情感,并最终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达到知、情、行、信的统一。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精心地挑选丰富生动的地域文化资源,不仅要关注资源与教学内容、学生认识水平、生活实际的适切性,还要关注资源的生动性特别是动情性。

例如,在学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时,笔者选择泉州传统工艺这一学生熟悉的地域文化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乡土之情,促进本课的学习。

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惠安石雕、德化瓷器、泉州采扎、刻纸、木偶头雕刻等津津乐道。

接下来,笔者提出了两个思考题:“为什么泉州传统工艺能够有如此的魅力?”“如何让泉州传统工艺永葆生机与活力?”从而将学生引向对教材内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阅读和学习。

3.引入乡土事例,将教材本土化、生活化,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还是会发现教材在地域性和时效性上存在着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因此,应当利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