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收入与支出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民收支情况的调查分析
------以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杨台村和吊棺咀村为例
西华师范大学 伍琼瑶 李欢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问题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民收入问题又成为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两村农民的收入和支出方面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案分析等方法,针对存在的农民收入增长慢、生活水平未获得根本性改善的问题,从加大技术支持、增强技能培训、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完善市场信息网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关键词】农民收入 农民支出 农民增收
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的分水岭上,全县幅员面积1424.5平方公里,总人口86.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88万人,占总人口的90.81﹪,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而杨台村和吊棺咀村位于乐至县的西北部,总人口2459人,面积约2428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2009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4462.1元,而本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4000元。虽然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以及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确实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可是,收入增长的背后却也伴随着消费的逐年增长。所以,农民生活状况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变化。下面我们将对此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出原因及解决的途径。
一、 农民收支状况分析
1.农民的实际收入及来源结构分析
在我们所调查的农村家庭中,其家庭收入基本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3900元,农民的收入来源正在趋向多元化。家庭收入仍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其中农业生产15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38﹪。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油菜、豆子、水果等经济作物。外出务工者除掉农忙、过年过节在家的时间外,一年大约只有9个月的时间在外务工,其人均收入约为1776元,占总收入的46﹪,比例还在逐年地提高。另外,养殖业,包括养殖猪、鸡、鸭、鱼等,收入约344元,相对去年下降幅度较大,只占了9﹪。其他收入,包括子女赡养费、各种财产投资性收入、政府财政支持、租赁变卖财产等,约为280元,占家庭总收入7﹪。
2.农民的实际支出及消费结构分析
(注:2009年农民人均支出为3200元)
消费项目 消费金额(元) 所占总支出比例
家庭生活费用 2048 64%
生产资料费用 400 12.5%
日常医疗费用 192 6%
教育费用 384 12%
其他(如通讯、娱乐费用) 176 5.5%与往年相比,总支出增长幅度很大。

其中,家庭生活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基本不变,但数值有所增加,达到2048元;生产资料费用,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因其自身价格上涨,使得生产资料投入成本增大,所占比例有所扩大;除患重大疾病的情况外,日常医疗费用的支出约为192元,占6﹪;而不用供养大学生的家庭的教育费用约为384元,占12﹪;其他费用,如通讯、休闲娱乐费用增长也比较快,占5.5﹪,且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
3.收支背后的农民生活水平浅析
随着年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生活确实得到较大改善,不仅衣食住行不用愁,而且日常生活也逐步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然而,不同家庭之间的消费层次却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家庭已使用上了现代通讯、电器、出行工具,如电话、洗衣机、冰箱、摩托车等,他们的生活更加地丰富多彩。自从杨台村的乡村公路建成以后,当地便有数辆小型面包车开始运营,每到逢场时节,村民们只需花费两三元钱,即可直接搭车去集市,既方便又快捷。但是,在这么多家庭中,能用上洗衣机、冰箱等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只占了12﹪左右。由于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耗电量大,加之农村的电价高,每度电大约比城市高0.2元,故很多家庭都把这些家用电器闲置在家而很少使用。与此同时,物价的普遍上涨,使得家庭的购买力下降,家庭支出逐渐增加。收入增长的部分几乎被物价上涨所抵消,农民家庭余额都有限,生活质量也难有突破性提高,与城镇居民相比,他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 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
1.农民技术水平低,缺少技术指导,大多直接出售初级产品,农业增产增值难。
大多数农民都是按照传统的技术、习惯或者仿效他人来种植农作物,特别是在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时,有的是直接种在地里就不再管理,有的是想管却又不知道怎样去管理,于是只得请教他人,或直接请他人来弄,他们自身没有掌握基本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故农业产量很难提高。同时,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大多供自己食用,就算偶有出售,都直接以出售初级产品的方式来进行,而未考虑进行任何二次加工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农业要增值也是很难实现的。
2.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过高。
近几年来,随着物价总水平的上涨,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比以前涨了许多。现在每亩地每年投入的种子、化肥、药物等费用高达400元,如果种植的是水果等经济作物,还需投入更多的农药和化肥。加上近年来,由于长时间使用化肥,许多土地出现了贫瘠化;同时大量农药的使用,也使得害虫的免疫能力增强,导致一些新

型害虫物种不断出现。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增多,是导致农民收益减少的直接原因。
3.文化素质和传统观念的限制。
从调查结果来看,78﹪的家庭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普遍是初中及以下水平,其中文盲或半文盲约占65﹪。只有22﹪的家庭的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中专及其以上,大学文化更是少之又少。由此说明,农村受高等教育的人仍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据调查,那些文化程度较高或者常年在外见多识广的家庭,其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家庭。可见,文化程度和见识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正是由于一些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学文化知识缺乏,再加上传统观念(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其不善于打破常规,也难有创新精神来开辟新的致富之路。
4.缺乏专业技能,外出务工等增收的机会少。
虽然平均每个家庭就有2人外出务工,但是由于当地没有专门的技能培训机构,这些农民并未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与学习,他们普遍缺乏专业技能,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相当的少。所以,绝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就业面都很窄,基本上都是从事体力方面的工作,如:建筑行业、服装皮鞋加工业等。这些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一天将近工作十小时且无公休日;工作环境差,一般在阴暗狭窄的工厂及炎热的工地工作;住宿条件差,特别是一些建筑工地上的民工,大都居住在工地旁边搭建的临时帐篷里,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工资待遇低,一天约40—70元,且不稳定,以临时工居多。因此,农民如果没有工作技能,是很难依靠这些体力活来增加工资收入的。
5.市场信息闭塞,就业和致富的门路有限。
虽然国家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农村与城镇的二元体制结构仍然比较严重,农民能了解到的只是几个小市集之间的市场信息。他们依靠传统的生产方法和途径,难以真正了解到当前我国各个地区市场上的经济情况及最新动态,所以根本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生产及规模,更难从市场信息中窥探出有发展前景的致富门路。阳台村的农民老伍就在这方面吃了很大的亏,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直接导致他今年所种植的柚子每斤少卖了3毛钱,他们这个村仅这一点就亏损数万。
6.自然灾害的影响。
农业生产属于自然经济,故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天气状况的好坏。如果天气较好,有利于农物栽种和生长,那么当年的农作物收成便还比较理想。倘若碰到干旱或洪涝等自然灾害,农作物就难有合适的时机栽种,就算勉强种植下去,也难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好的收成。

由于农村缺乏金融、资金支持,信贷规模小,农业很难有保障。同时当地又缺乏防洪减灾的设施,如大型水库、拦截大坝、蓄水池等都很少,在洪涝和干旱到来时,大家也是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农民当年增收无望,同时将严重影响次年的农业生产。
三、 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1. 加强政府在农村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业产值产量。
农村最缺的就是技术人员,最缺的就是技术指导。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定期的和不定期的技术下乡,举办新技术讲座,通过农技人员的示范、传、帮、带等方式来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其掌握当前农业方面最为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让科学真正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以此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减少因不懂技术而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的讲解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深入实践,与农民的生产实践相结合,这才是硬道理。因为当地也组织过几次技术人员下乡活动,然而农民朋友们却没能从中获得实际的帮助。由于这些技术人员的讲解大都停留在学术层面,讲的是专业术语,很多农民都不知所云。再加上这些技术人员很少真正深入农村实践,因此与农业的生产实际存在很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也是造成农民对技术讲座不感兴趣的原因。相反,大家反倒更喜欢咨询当地的“土著技术员”,因为这种贴近农业生产实际的技术帮扶,让他们真正地获得了收益。
2. 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人口转移。
各地政府还应结合当地的地理、人口及资源等因素,大力发展适合当地且占优势的乡镇企业,做到因地制宜,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当地的工厂企业比较少,大多务工人员都选择到成都或者沿海城市去。其实对他们个人来讲,他们都宁愿待在家乡,但当地的经济条件客观上限制了其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村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比如今年,柚子直接出售的批发价是0.9元,若稍加包装,如包膜、贴上商标后再出售,柚子的批发价可达2元以上。同时,政府还应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手工业、服务业等,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多样化的就业途径,从而更有效地吸收和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
3. 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成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农民工。
据调查显示,沿海大城市现在最缺的就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并且需求量还很大。现

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比较多,要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解决供需矛盾,就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对此,政府应首先加大财政扶持,扩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规模,给更多的农民工创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丰富技能培训的内容,使农民工有更多的选择面。另外,还可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出资办学,充分吸收和利用社会资金,特别是那些走出本地而在外致富的人员,我们应尽力争取,因为他们对家乡贡献的主观愿望比较大。通过这些途径来扩大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普及范围,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于民办培训单位,政府要对其进行资格认证审查,并且要进行不定期地考查、考核,从而保证其培训水平和质量。
4. 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形成科教兴农、知识富农的思想。
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条件,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如吊棺咀村只有一个很简陋的的乡村小学,以前还有初中,现在总共只有三个班,一共就三个教师,其中一个是代课教师,另外两个是临近退休的教师。其师范技能不高,育人方式不专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存在潜在的危害。由于从小基础知识不牢固,很多农村学生上到初中就辍学了。因此,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都相当的重要。我们要通过对农村教育的大力关注和支持,用知识的力量来促使其转变传统的落后观念,使其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的重要性。特别是科学文化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大作用,大力培养他们科教可以兴农、知识可以富农的思想,从而让科学文化真正服务于我们的农业。
5. 进一步加大农村优惠政策和保障性政策的实施力度。
国家近几年实施的减免农业税、土地补贴等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力度还不够大,比如补贴金额过少,建议将补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的完善。政府应在产业投资、养殖等方面加大惠农支持力度,扩大优惠政策涉及的范围,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另外,还应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的贯彻执行水平,相关部门应保证和监督其实施和落实情况。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要继续施行,但还需不断改善农村医疗环境和条件,提供更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并加强对在农村合作医疗单位就医的医师资格和水平的审查,提高农村医师的医疗水平。杨台村有1000余人,却只有一所简陋的卫生所和一位技术不精的老医生,而这位医生平时都忙于耕作,用于医疗事业上的时间很少,对于新型病种更了

解甚少,村上农民稍有大病就得跑到几十里外的乡镇医院才行,因此他们仍面临着看病难的问题。另外还可逐步扩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内容和范围,让农民可以参加更多的医疗服务项目,减轻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真正解决农村长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6. 逐步建立并完善市场信息网,及时传达市场有效信息,加强各地沟通和交流。
建立“省—市—县—乡镇”的纵向经济信息网络,省市经济部门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市场的最新动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以便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目前各乡村主要是将上级信息粉刷在墙上,更新很慢。村上没有电脑,只有一台配备给村委会的远程教育电脑设备,但也因无人懂得如何使用而闲置已久。另外,还要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以便农民更全面地了解市场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文献资料】
1.徐振斌 彭小菊等《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及消费调查》 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2.张迎春《四川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四川财政 200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