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随笔两篇
最新文艺随笔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篇【一】:诗与书倘若提起艺苑那还要比世外桃源的意境还深邃,幽雅哩!我带大家一同迈进艺苑,领略一下柳陌花庭,湖影仙舟,雨声雪絮,鱼游鸟唱,还有仙女散花,轻笛绕耳,这些迷人的景象,激发对中国诗书文化的兴趣,此乃流连忘返啊!艺苑里美景目不暇接,让徜徉在文艺大门上的“游客”张目而望。
当你身伏在霓光灯下,翻阅着粉泪沿面滴润的花笺,记忆着花板杨柳曼舞风韵的诗篇。
或者,手持毛锥在洁白的纸上临习着飞鸢翔空,眉月露天,零雨洒地般的书法,美轮美奂的笔墨文字间,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流光溢彩般的美妙,剔透心灵。
诗歌与书法相提并论,就像“魂”和“体”一般关系,诗歌为书法的灵魂,诗歌为语言的精华,书法若没有诗歌作为载体,那就空有躯体存在。
缘于书法以文字为载体,从上古文字到中古文字,再到今天的文字,作诗雕字,无不体现中国书法与诗歌的孪生团圆。
但“书”是手拿着可以呈现字形的工具,做出的字表现出来的活动。
而诗歌是心花的怒放,心声的自然的流溢,也许最需要土壤的沾卷。
倘若一个诗人,哪怕冰壶干枯,犹如一条涸辙之鲋,都会在眼睛里挤出两行泪花花的诗句来。
因为诗人生命的背影是对生活感悟的源泉,心泉淙淙的流淌,最终会湿润巴掌大的天地,让最早的花果树,移植到他乡别处。
诗歌格律严谨,意境寥廓,浓缩度精,想象空间广阔。
这大概是历来大家承认“诗无达诂”的缘由之一吧!在一个夜晚,梦见自己乘着一匹天马在苍穹中奔腾嘶叫,凌空回望着幅员辽阔,绚丽多彩的世界,想把自己的才华展现给天上人。
看那灵芝烟韵飘渺多情,封住了神圣天宫,蓬莱,琅嬛的大门,可以排闼欣赏上天和谐、迷人的风光。
在那皓月千里,静影桂树在蟾陌上云影旖旎,月宫中的嫦娥婀娜多姿,舞态翩翩。
月影映着瑶池犹如静影沉璧般的宜人。
伴随着婵娟扬起了锦袖丝袂,一缕仙风玉露抹面扑鼻而来,同时邀请着天上各路神仙,把酒临风,吟诗畅饮,但此时的我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微风吹过蟾宫,让我感到格外的凉快舒适,天边卷起了五色的云朵,把我的一支玉兰笔染得简直是郭璞送给江淹的彩笔头了。
美文的随笔15篇
美文的随笔美文的随笔15篇美文的随笔120xx年10月,这次国庆回家就是冲着“八月瓜”来的,想着有朝一日,阳光明媚我带着我们村子里的几个娃子说是要去寻摘八月瓜,他们几个便都高兴的跟着我一起去寻找八月瓜……。
在我们那地方的人都会说这样的一句土话: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掏来诓娃娃。
方言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一般在农历的八月份是八月瓜就差不多已经成熟,九月份不过,在八月瓜藤子上只吊着两半八月瓜壳子,差不多是被鸟儿给啄食掉了,总之是意味着这个月走了。
刚刚一场大雨清扫一股股热流之后,山间悠悠飘起白皑皑的仙雾,好像是龟仙老人驾雾上青天,不一会儿,由深山坳里到山腰已经被白雾给灌溉,此时的雾好像没有继续向上冒出了,而上面的雾面上大海一样平坦,都只有暴露山顶没有被大雾给淹没。
那些没有被大雾淹没的山顶好像是一群群岛礁,不!应该是仙岛!如果说着是仙岛,那我岂不是仙人!因为我家正处于山腰间。
这种雾不稀罕!每年的这个时候在这里可以见到好几次,也倒是让我想起休眠之雾。
庄稼已经收割完了,土地中被留下的是包谷杆、高粱杆、烤烟杆…,以及很多杂草,土地一点也不蓬松,偏偏在这个时候母亲叫我一起上山坡腾图(方言:把田地里那些留下的包谷杆、高料杆、、、杂草从土壤中锄掉),拔草锄根,弄干净点,免得会影响来年的庄稼。
我的装备很简单,一个背篼,一把弯刀,母亲还带上了锄头。
天空灰蒙蒙的,像是快要掉下来了,触手可及。
我们来到山坡上,母亲放下背篼便开始了锄草,我也拿着刀东砍砍西砍砍,好像是在打磨时间。
不过时间过得还真快。
天空灰蒙蒙的,好像真的快要掉下来了。
我所处的位置较高,因为已经有很多山巅在我脚之下,此时我有些傲然。
我想变成巨人踏扁我眼前的这些山峰,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起来。
因此此时的巨人站起来恐怕只留得踩在地上的两只脚。
而灰蒙蒙的天空继续往下沉,视乎尽管有成千上万的巨人也撑不起天空向下落的意愿。
放眼望去,很多山峰已经被吞噬了大半截,眼见我的头顶上刮起下雨霏霏,这算是雾还是小雨,还吹着小风,这算是寒风吗?母亲说这是冬天要来了。
情人节文艺随笔范文5篇
情人节文艺随笔范文5篇情人节文艺随笔1七夕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中国的情人节。
每年七夕结婚街上都会有很多情侣,有很多人卖玫瑰花,很多人为求一个圆满去寺庙里求一只姻缘签。
而我对于七夕还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每年七夕的时候爸爸都会给妈妈买一支玫瑰花。
今年七夕,爸爸下班的晚,我和妈妈在家等着他一起吃饭,可是爸爸迟迟不回来,妈妈给爸爸打电话他也不接,妈妈说爸爸从来没有这样过,晚回家也不告诉妈妈一声,等了一会儿发现便听到家里的门铃响了,是爸爸回来了。
爸爸还捧了一大一小两束玫瑰花,大的给了妈妈,小的给了我,这是我第一次收到玫瑰花。
开心兴奋的很,爸爸对妈妈说,你和女儿是我这辈子的幸福,大的玫瑰花给我这辈子的小情人,小玫瑰花给我上辈子的小情人。
大家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
然后爸爸还经常对我说,我上辈子真是瞎了眼了,怎么看上了你。
我俩都会听过这句话之后哈哈大笑。
虽然是玩笑,但是听起来却还是很幸福。
今年的七夕,第一次觉得这也算是个节日,原本都是平平淡淡的,就算爸爸妈妈之间也没有过多的这样情节,可是今年让我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真的很幸福,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情人节文艺随笔2小时候,家中院里种着几株葡萄,妈妈总是告诉我们,在七夕这天的晚上,可以在葡萄藤下听到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的谈话。
那时,姐妹几个对这个故事信以为真,相邀着七夕晚上来听。
可那时太小,对阴历没有太多概念,一直错过,直到现在,葡萄藤已不存在,牛郎织女的稍稍话,再也不能听到了。
上学后,很喜欢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心里总会对牛郎织女不能常相见而叹息。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又称为“乞巧节”。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希望女孩都可以心灵手巧。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日趋完善,七夕已成为普遍的节日,节俗活动日臻丰富多彩,而“乞巧”之举则成为最为普遍的节俗活动。
有关文艺随笔的范文
有关文艺随笔的范文有关文艺随笔的范文:为什么你那么文艺,还是没有爱人书籍、电影、音乐、旅行、摄影这些东西可以很便当地让生命充盈起来,但是却无法帮你找个人一起过情人节。
相反的,它们本身还可能是一种障碍,让你长期卡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出不来。
因为它们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在丰富你的个人感知。
而感知越是丰富,人的情感也就越是细腻复杂。
感知就像是在钥匙上开的槽,槽口越多,对应的锁也就越是复杂,谁也不能轻易打开。
一把心锁哪怕落满了灰,它对世界也依然有所期待。
这是命中注定那样的事情,因为既然可以领悟世界上如此之多的美,也自然对什么是生活、自己应该如何存在有着更为苛刻的标准。
如果是在古代,一个人怀着这样的期待,如果又有那么一点智慧,多半会选择静默内省,尤其是当他生活在一个并非公义也绝非道德的世界上时,沉默有助于内心世界的平衡。
而在今天,这种内在平衡并不存在。
我们活在比较级里,世界是动态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静默内省缺乏明确的指向。
少有人会在睡前问自己:我是个好人么?我今天是否做了应做之事?更多人会问自己:我是否比昨天更富有了?是否比昨天更强力了?自己活在比较级里,那么只有最高级才能出现在情人节的餐桌前。
而谁也都知道,这是全然不可能的事情。
还是同样的理由,活在比较级里的人对自己的不完美不能释怀,也就不能放松对别人的要求。
要觉察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似乎人人都那么觉得。
而有些东西会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蔓延,就像是这篇博文,从第一段开始就很小心地加入了大量消极和否定意义的字眼,等读到第三四段的时候,大概少有人会觉得情绪振奋昂扬,而是开始皱起眉头做出严肃思考的样子。
对自己是个暴君的人,也会是周围人的暴君,而前者被视作自我克制的高贵体现,暗示着某种成功的潜质。
没有人喜欢活在别人的批评和挑剔中,他们会远远逃离开去。
所以,要么是你远远逃离别人,要么是别人四散而去。
刚好两个人都站定不动,那真是很凑巧的事情。
读了太多书,看了太多电影,听了太多音乐,走了太多旅程,拍了太多片子的人在社会里负责讲故事,因为他们的经历使得他们是有故事的人。
文艺随笔两篇复习
十五文艺随笔二篇一、课文分析《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勘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枢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没有一个是褒扬的。
但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
作者提出:“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
因为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与情境有关,与意境有关,与联想有关,与创新有关,要参透文章,写出好文章,必须学会咬文嚼字。
作者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合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即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思想感情的内涵。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咬文嚼字是文学艺术进步的根本途径,是精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方法,有助于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
“不求甚解”也常被用来指摘别人的学习毛病,但马南邮先生却赋予了它襄扬义。
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①虚心;②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其中好读书是前提,不求甚解是要诀。
作者指出,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枢字句,求其表面。
要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诸葛亮“独观其大略”,学陆象山“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马南顿要求人们“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总之,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_1785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篇一:23文艺随笔二篇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总第次课篇二:15 不求甚解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15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见。
二、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猜谜引出对祖国语言的赞美,导入课文。
二、感知解析1.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
先体会一下感情,读如下句子: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④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前三个,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第四个例子,“这”仍有力量。
但与“是”具有不可比的环境限制。
因此哪个更好,决不可定论。
作者说改成“这”神情完全不对,应理解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滥改,见了就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
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有必要咬嚼一番。
2.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
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教案高教版(语文)第一册第十一课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独立见解能力。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精神。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2、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3、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1、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2、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3、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4、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学习揣摩语言的方法。
【教学方法】1、立足课本整体感知2、跳出课本拓展延伸3、品评鉴赏培养能力4、举一反三迁移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2、《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论坛开讲,福”临上海报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提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查过《现代汉语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 ―― 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不求甚解》
找找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课中的 “咬文嚼字”指的是什么?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 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 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 情。 3、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 一点,都说“推敲”。
精品课件
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自豪之情,含褒义; • 在吃中国——挥霍公款,吃穷中国。此句含有愤
怒的情感,含贬义。
精品课件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练习: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 妹及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 月 梅花”后,要各加一字,说出
诗眼。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课外拓展
精品课件
阅读马南邨《不求甚解》 一文。
精品课件
材料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自掩自推 独来独往 自有一番胸襟和 气度 冷寂、无声
至少有一些温暖 的人情; 剥啄有声 打破岑寂 平添搅扰
不在于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于哪一种境界 是他当时要说的并且与全诗调和的
观点: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精品课件
该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 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 渊明的本义。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 书”,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 所有的书”,要“会意”;再具体解释 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 一戒“自负”,二戒“固执”。
精品课件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 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 育家、翻译家。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 《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 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 三座右铭: ①恒、恬、诚、勇(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 ②走抵抗力最大的路!(英国爱丁堡大学)) ③此身、此时、此地。( 20世纪30年代)
元旦文艺汇演的随笔
元旦文艺汇演的随笔(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随笔大全、教学心得、教案大全、诗歌词赋、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经典美文、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ssays, teaching experience, lesson plans, poetry and poem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famous quote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元旦文艺汇演的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与“咬文嚼字”中外语言教研室许燕语文作为基础科目,工具性之外更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肩负素质教育、健全人格养成的重任,语文课堂上,可以引领学生漫步于文学名著的长堤,去感悟睿智的思想、瞻仰阔大的胸襟,哪怕仅仅是陶醉于迷人的语句、幽美的意境,让一节节课堂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品位、素养;或者以有争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思考辩论,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或者放飞想象的翅膀,编制一个个美丽的梦想……总之语文课堂应当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是学生灵魂的家园。
然而实际上语文课堂常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对课文的条分缕析使得语文课堂失去鲜活的绿色、蜕变成干瘪的丝瓜,自然也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中职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纪律观念、学习热情等诸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这样,老师的教学、管理就更显得劳而无功。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更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教学对象,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中职从教六年,由95级教至如今的2003级,感触颇深。
但是现在的学生果真无药可救了吗?今年执教《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两篇课文后,有了一点小小的想法,谈出来不妨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一、“不求甚解”与阅读有一部分学生不爱上语文课,因为语文课上不外乎分段、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好像每课必经此套路,而且老师生怕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每每分析得过细,以至于学生学起来乏而无味,久而久之,厌倦了,疲怠了,提不起精神这是必然的结果。
‚不求甚解‛本意是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邓拓在《不求甚解》一文中,对‚不求甚解‛一词提出新意,即读书应读‚活‛,重在掌握其精神实质,‚未晓处且放过‛,不要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盛赞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深有同感,不仅自己读书如此,教书更应如此。
我校所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一篇课文《潮涌浦东》,篇幅较长,以往我都用两次课讲完,生怕学生由于对文中某个术语的不理解而对文章不能整体感知,结果学生不甚喜欢这篇文章。
文艺随笔二篇读后感
文艺随笔二篇读后感作者那叫一个厉害,就从“木叶”这么个小小的词儿,挖出了好多学问。
以前读诗的时候,“木叶”就像个路人甲一样,从眼前飘过,没觉得有啥特别的。
可这文章一分析,才知道这里面藏着中国古典诗歌的大秘密呢。
感觉就像是一个侦探,拿着放大镜,在那些诗句里寻找蛛丝马迹。
从屈原到杜甫,从“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到“落木千山天远大”,作者把这些诗句摆在一起,就像把一堆拼图碎片慢慢拼成了一幅完整的画。
原来,“木叶”这词儿,比“树叶”多了那么一丝灵动,多了一种飘零的感觉。
就像秋天的一片叶子,打着旋儿从树上落下来,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篇文章也让我明白了,咱读诗不能光看表面,就像看人不能只看脸一样。
每个字词都是诗人精心挑选的小精灵,它们在诗里都有自己独特的魔法。
我现在再读那些有“木叶”的诗,就好像能透过这两个字,看到诗人站在秋风里,望着落叶的那种惆怅。
真不愧是文艺随笔,把我这个以前对“木叶”糊里糊涂的人,变得像个小行家似的。
作者朱光潜就像一个严厉的文字教练,告诉我们每个字都得好好“拿捏”。
他举的那些例子,真的是让人脑洞大开。
像“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差一个“这”字,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好比一块蛋糕,加了一颗樱桃在上面,味道就变得更丰富了。
这个“这”字,就像那樱桃,让句子变得更有力量,更能表达出那种不屑和唾弃的感觉。
还有关于“推”和“敲”的故事,以前就听过,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又有新的感悟。
原来这两个字背后不仅仅是贾岛的纠结,更是文字精确性的体现。
这就像是在给文字找最合适的衣服,不能太宽松,也不能太紧。
一个字用得好不好,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试了才知道。
读了这篇文章,我现在看文字都变得“吹毛求疵”了。
写个东西都要反复琢磨,这个词是不是最准确的,那个句子会不会有歧义。
感觉自己像个文字工匠,每个字都要精雕细琢。
不过这也是好事儿,毕竟文字是表达我们思想的工具,要是工具都钝了,那可怎么能准确地传达我们内心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呢?这篇随笔就像给我打了一针文字的兴奋剂,让我对文字的热爱又多了几分,也让我对文字的敬畏又深了一层。
关于文和艺杂文随笔
关于文和艺杂文随笔第一篇:关于文和艺杂文随笔其实现在才想明白,美术、音乐、文学、建筑、摄影、雕塑甚至是很多很多事物都是内在联系非常丰富乃至深刻的。
无论是时代变迁,还是艺术更迭,我们总是可以对着这些作品有几点自己的思考。
不关乎对与错,只是你领悟到的,属于你的东西,他人拿不走,换不了,夺不去。
之前听教授讲抽象派、达达画派、超自然超现实画派、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画派等总是不能理解,甚至还觉得有那么几分好笑,现在看了许多幅画、许多篇文章之后才理解了那种渴望突破却到最后失去了艺术本身价值的荒谬和无奈。
之前听的钢琴曲、协奏曲、民族乐、古风歌和看过的教堂、园林、宫殿还有读过的诗、小说、散文和那一幅幅画一件件雕塑等都好想慢慢融合着,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前两天想动笔写小说,搜集了很多很多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中国古代的资料也欣赏了很多照片和绘画,才突然发现闭上眼,脑海里全是一幅幅仿佛自己去过一样的画面。
我努力的把自己当成自己笔下的人物或者是画面里的人物,揣摩着他们的心情,感受着他们的感受,有一种我不太能说的清楚的感觉就出现了。
好像刹那间什么都懂了,又好像什么都不懂,只是一知半解,却又好奇着,想要探索,无法满足。
这两天我又找出了《神曲》《十四行诗》《唐诗三百首》和《枕草子》,慢慢就发现,其实中外艺术也是殊途同归。
了解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太浅薄,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承,我们不了解或者搞错了的太多,对于外国的文化和信仰,我们有偏见和误解的太多,我们在这些文明中的见解是在不断摸索着前行,就仿佛是在黑暗中行走,只有一丝微弱的火光指引着我们一样。
我们不理解的太多了。
文化可畏,文艺亦可畏。
第二篇:幽静的艺圃杂文随笔午后,喝喝茶发发呆,对于爱动却不喜欢闹的我来说,来艺圃是个不错的选择,她既幽静又不失雅致,茶室外的牡丹开得甚好,看着盛开的牡丹任意遐想。
艺圃,位于金门与阊门间的文衙弄,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
艺圃园子不大,进门左边是座假山,山不高,但园内景致尽收眼底,景色开朗,风格质朴,过了假山有个小巧精致的园中园,继续往前有个回春廊,出来就是茶室。
美文的随笔15篇
美文的随笔15篇美文的随笔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
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文的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文的随笔1如果我说,人是是需要整理的,你们觉得正确吗?如果人生不去整理的话,那么人生就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那就要经常去回顾自己曾经做的决定,整理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是没有后悔药吃,也没有时光倒流。
因此,当你错过了你认为不能错过的部分,那你就没有重来的机会,就算还有补救,那也不是原来的那个机会了。
总结和借鉴是人类跌倒进步的一个手段。
当我们能够将人生的一些经验教训反省了之后,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那么就可以想办法去解决。
因为人会思考,从失败中总结成功的教训。
因此,人生是需要整理的。
当然,如果你想一直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的话,就算你不整理倒也没事。
美文的随笔2夜深人静了,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呆着把灯关掉,就着电脑显示器的微光听见自己敲打键盘的声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习惯了在很深很静的夜里睡去在很早很淡的清晨醒来习惯,总是要命的习惯无法改变,无法摒弃,无法遗忘。
寂静的夜晚,却不知心已飞向何方。
淡淡的忧和着淡淡的痛可是,这些感觉又有谁能懂呢、?我们总是习惯上网到深夜彼此莫不作声习惯了,在寂静的深夜里敲打键盘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文字不是因为寂寞,不是因为孤单。
只是因为习惯。
可是,有时候我怕死了这种习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天深夜游荡在网上有时候无所事事,但就是不肯睡去有时候强逼自己早点关掉电脑但是躺在床上,却发现没有一丁点的睡意习惯了,在深夜里渲泄自己的心情寂静的夜晚,总是我们这群寂寞的孩子解下心防放松自己的时光其实,我们不叛逆。
只是,我们重感情。
其实,我们都是可爱的孩子。
我们只是一群天真,善良,可爱的孩子。
请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
文艺随笔精选
文艺随笔精选文艺,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质。
你的气质几何,心里有数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准备的文艺随笔精选,仅供参考!文艺随笔精选篇一记忆的碎片零星地散落在四处,因为长时间被遗忘而稍稍有些黯淡。
我重新将它们拾起,串成属于我自己的一首歌。
有时候我很羡慕父亲,因为他能把童年时的一幕幕趣事在脑海中重现。
年已过不惑的他仍旧可以在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之际,悄悄跑回童年的院子,再拾一把青草,捡一片欢愉。
我的脑海中有时也会闪过一些零碎的画面,夕阳落下后的颐和园,树枝做成的小船,我甚至还恍然能看到小船和鱼线缠绕起来的样子。
但我不知道,如果画一幅画,最主要的色彩会是什么。
童年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家里的阳台。
好宽阔的阳台,站在那里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最新鲜的绿色。
阳光灿烂的时候,仰起头,看着太阳好像阳光在抚摸我的脸。
我唱歌跳舞、画画玩球,那种单纯的,没有理由的快乐强烈得近似于今天的梦幻。
这个场景在我写很多东西时被多次地提起,因为如今我不再那么阳光。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对着太阳微笑,却找不回当初满心的欢喜。
童年,我愿意把它染成阳光的金色。
我喜欢我的小学,那里的我是一朵从胆小走向活泼的花朵。
六年,那是一朵花开的时间。
世界的大门徐徐向我打开,各种丰富的五彩缤纷的事物刺激着我的眼。
我有了许多小伙伴,我们开始学习、开始懂事、开始知道记住别人的生日。
第一次走过家门口那条马路的场景我记得很清楚,那种小心翼翼、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今天我仍可以想象。
我看看左边,没有车,看看右边,同样空荡荡,于是我飞也似地跑到了对面,好像一秒钟也不愿再等。
父亲说,那天他一直在楼上阳台上看着我,当我兴奋地跑过马路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童年金色的灿烂直逼人眼。
初中就不再算是童年了,因为我们开始为成绩也为梦想和未来奋斗。
我是如此地热爱我的那个班级,那里有我最好的一群朋友,在其它班级都为了考试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们却依旧抓住所有空闲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聊天、散步,选择操场上阳光最好的角落几个人一起看书,随意点评着打球的男生,本应枯燥的初三生活依旧充满笑声。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篇一:15文艺随笔二篇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行之有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阻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本文选自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谈文学》一书。
朱光潜先生认为一篇文章的精要在表述思想。
那么,如何表述就尤其重要了。
他膺伏于桐城派所倡导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因此,睿智的思维须借之于明晰的思路与娴熟的技巧了。
他说:“就写作技巧来说,好文章的条件都是一样的,第一是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说得好。
思想条理必须明晰,情致必须真切,境地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枯涩,高华不至浮杂。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写作动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必定会引起学生留意的话题,因此这时候介绍作者会更适宜。
文中加点的字是需引起学生留意的,是与本文主旨照应的地点。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构造,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才能。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才能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构造,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鉴赏才能教学方法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⑶品评鉴赏培养才能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一.导语1.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的解释:①描绘过分揣摩字句。
②描绘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注重本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2.《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论坛开讲,“福”临上海报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随笔美文摘抄(精选21篇)
随笔美文摘抄(精选21篇)随笔美文摘抄篇1一切的一切,仿佛是老天爷刻意的安排。
本为舒适松爽的一天,却变成了人间地狱,让我们重新回到没有电的生活。
坐在湖边舞池的石凳上,吹着和暖的春风,戴上耳机,享受着风儿慢慢摩挲我的脸庞,倾听着动人的旋律一点一点地震惊着我的心房。
不时看着青山远黛,群燕低翔,渔人打渔,风吹叶落,云卷云舒。
好久没试过这么闲适地享受时间了。
自从有了电视机,我就失去了在晚上,躺在席子上看星子明灭,云月交映的场景了;自从有了手机,我就失去了一个人呆呆地站着或坐着,看着眼前的一切静寂,又仿佛在流淌的场景了。
我喜爱自然。
亲近自然,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我,一切的一切与我皆毫无关系,世界与我同在,万物存于我心。
人们都说风留无迹,叶去无痕。
人世间的一切,都已在我们冗长的岁月中,刻在了我们的身体上,记忆中,乃至心灵。
我们在悠远的历史中洗去了劣性,得到了文明的开化,却也冲掉了我们存之于心的那份野性,那份原始的欢乐。
我们的心,早已被世俗的纷扰染上了很多的尘埃与苦恼。
这个世界,在召唤我们过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山林相谐为乐的生活。
然而,我们又走向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想过的生活?我们从未想过,也不愿去想。
假如我是一片落叶,我愿随风荡尽半世浮萍,化作黄土亲吻大地;假如我是一滴水珠,我愿随风飘摇一世沧海,化作海浪拍打礁石;假如我是一片白云,我愿随风吹落一世忧愁,化作甘霖滋润大地。
人活当世,岂能无悲无喜。
我愿让一切随风逝去,坐看山前花开花落,卧瞻窗前水流鱼跃。
随笔美文摘抄篇2修行路上困难,谁,穿越情愫,心境依旧!思几许,泪几钵,路过的浮生,不过一朵烟花般长短。
执着的人,娑婆尘世,几番沉浮;回归的人,马不停蹄,信誓旦旦。
万水千山,沧海桑田,没有刹那的永恒,只有不停的前行。
突然有些感伤,一种滋味蔓延心底,或许是四季轮回,或许是繁华骤变,生命,总是无法永恒。
寻求一种圆满,祈求一份情缘,刹那间聚散,谁还曾是谁的谁!见与不见,都是一种将来演化成过去,最终烟消云散,留下回忆也将慢慢淡化,痕迹,再无处可寻。
文艺随笔两篇咬文嚼字不求甚解
• 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 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吧。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 把它看作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 “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功夫。当 然,我们大可不必“拈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必要的修改还 是很有必要的。
•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 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 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 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 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 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 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 着,不禁拊掌称妙。
文艺随笔两篇 咬文嚼字
解释“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 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现代汉语词典?〕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 质〕。〔?现代汉语词典?〕 “不求甚解〞,旧指读书方法,是褒义词;现在多指做事态度不认真, 是贬义词。 “咬文嚼字〞,多指一种读书做事的坏习惯,属贬义词。
• 例子的作用
• 由郭沫假设修改剧本的例子引出了话题,后两个例子从不同方面 〔删减和替换,文章和诗句〕,论证了“炼字〞的主题
小结
• 〔1〕写文章要“炼字〞,表达模糊,往往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感 情还没有凝练。
• 〔2〕“炼字〞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语气、情味、意境等。 • 〔3〕“炼字〞的方法,可以诵读,可以比较,可以替换,可以增
400字文艺随笔5篇_随笔作文_
400字文艺随笔5篇400字文艺随笔1日落的余晖,映衬着一片片金黄色的云朵,谁能说它不美?总认为一生匆匆忙忙,错过了几次黄昏风景?有幸,驻下脚步,站在山顶来欣赏日暮的风景线。
当天边渐渐发黄时,阳光便慢慢不那般照眼了。
此时此刻,太阳象一个矜持的姑娘,害羞地红了脸,向西落着,好象不愿匆匆谢幕,而对这世界有无数的倦恋。
随着太阳收回它刺眼的光,我抬起头,静静观察着。
远处,是叠嶂的连山,翻滚的云海,当太阳离山尖还有二丈高的时候,猛地停住了。
云,被映成了红色,衬托着半边天,两颗梧桐在寒风中凛冽。
一瞬间,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画面。
忽然觉得落寂,有一丝伤感。
时光流逝得这么快,一辈子才能有几个黄昏?又度过了一天。
有多少形影不离,黄昏却还要分离,这情这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毕竟那么短暂的是瞬间,黄昏再次错过了,永远。
400字文艺随笔2窗外冰冷的秋雨敲击着薄薄的铁片,发出刺耳的怪音。
心中不在拥有喜悦、眼中瞬间失去了光彩。
“低压”的情绪如同窗外灰白的云层累积着抑郁的水气,随着瓢泼大雨在空气中扩散开来……花儿再娇艳也无法承受暴雨的蹂躏,小草再坚韧也无法抵御飓风的席卷,海燕再勇敢也无法对抗雷雨的打击!曾经筑起了多少铜墙铁壁的心,曾经经历了多少次锤打磨练的心,还是无法阻止“酸雨”的侵蚀,无法支撑脆弱凋零的心……雨,呼哩哗啦,还在下——泪,嘀哩嗒啦,还在坠——心,噼哩啪啦,还在碎——几天的雨,一直在陪我哭泣!虽然,天空终会出现彩虹;虽然,土壤终会滋长花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失去的不会回来,未到的不一定属于我。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我还有充足的时间吗?泪水肆无忌惮地飞泻,心情的黑洞无法弥补。
思绪狂飞交结在一起,莫名的伤痛隐隐地刺着柔弱的心,我不知道该如何挽救逝去的一切。
心以伤,泪纷飞,欲断魂!400字文艺随笔3喜欢写下文时那“沙沙”的声音,好悦耳,仿佛我写下的是一个世纪。
每一段人生都有一个总结我喜欢的是总结是:微笑的面对痛,伤,悲。
文艺随笔二篇观后感
文艺随笔二篇观后感案例一:6月1日,我作为孩子家长参加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
能有幸参加到幼儿园精心策划的活动中来,感受快乐,分享节日的喜悦。
活动中,许多节目都让人印象深刻,最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小朋友表演的各种舞蹈,合着欢快的节奏,孩子们挥舞着小手,时快时慢,同时还要变化着队形,堪称技艺精湛,让我们大人也佩服不已呢。
当然,要问我最最喜爱的节目,那肯定是大二班表演的舞蹈啦!虽然天气很热,可是孩子们都很认真、很投入的舞动着,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快乐,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在座家长的阵阵掌声,在掌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那小小的得意,也能看到家长们那默默的赞许。
我们家的蒋宁珩、蒋宜珩两个宝还上台表演了相声,这段时间他们一有空就在家练习,可努力了,他们告诉我,“我们要好好练习,大二班的小朋友要表演出最精彩的相声!”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积极进取,这让我做妈妈的也很欣慰。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体会到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也了解到了老师的辛苦。
我要感谢老师们,用自己的辛苦汗水,换来了这群快乐、能干的宝宝!孩子们真的是最棒的,他们用童真感染着爸爸妈妈们,而表现出的自信,大胆,让爸爸妈妈们看着都露出了微笑。
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体验到努力就会成功;通过活动,让师生们共同感受到了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活动,加深了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相信这是孩子们度过的最难忘的一次六一儿童节。
也希望这份快乐能不断延续,祝愿清河幼儿园的孩子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案例二:今天,我观看了我们学校的“庆六一文艺汇演”,这次汇演的节目丰富多彩,节目形式都以诚信为主,个个都很新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节目——唱《诚信之歌》,《诚信之歌》是我们学校的校歌,它充分体现了油田十中的诚信风貌。
它的每一句话都包涵着诚信的点点滴滴,教育我们要讲诚信,要以诚信为本。
每二个节目是我们三年级表演的快板——《夸夸咱们的好学校》,节目以快板的形式抒发了学校一年来以诚信教育为特色的校园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随笔两篇作者:日期:教学设计:文艺随笔两篇咬文嚼字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 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 的习惯。
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 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 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 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 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 00 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 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
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 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
”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
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 ,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 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认识作者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现代美学的开拓者、 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 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明确:朱光潜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 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4.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5.教学难点:6.设计思路: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 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明确:①郭沫若改字②王若虚改句③贾岛“推敲”④苏轼《惠》诗⑤“套板反应”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
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①郭沫若改字(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补充示例: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很显然,不可以。
“怯”更能表达作者逃亡时的胆怯心情,既急切的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又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灾祸,“怯”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现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
总结: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
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法•福楼拜)②王若虚该句(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
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 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
”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
”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
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③贾岛“推敲”(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
)⑴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⑵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
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①苏轼《惠》诗(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
)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
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
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
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②“套板反应”(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
)⑴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
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反对。
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
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
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
补充示例:唐代大诗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李龟年为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思考:其中“江南”两字你能有多少联想呢明确:⑴点明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暮春;⑵暗指李龟年不幸的身世;⑶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⑷暗指唐王朝衰落时期。
5、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引申探究,比较阅读研讨与练习中列举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种阅读的方法,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面对朱光潜和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的看法。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可加以指导和鼓励。
)六、应用拓展,活学活用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读书时“咀嚼”出的好句子,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请学生自己赏析。
(由选出语段的同学先发表观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
总结: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灯里的烛光。
)若是里面的烛光很亮,这盏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
(冰心《漫谈语文的教学与学习》)七、作业设计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
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
八、板书设计郭沫若改字——不同情感文字修改王若虚改句一一不同意味咬文嚼字贾岛“推敲”一一不同意境苏轼《惠》诗——正面联想意义“套板反应” 反面教学反思、立足议论文体,理清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缜密的构思议论文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体之一,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这篇文章在选材上独具特色,思路严谨,脉络清晰,论证缜密,方法多样。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让学生先找出观点句,然后概括出所举的例子,再将例子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把握论证思路。
掌握这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为今后议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联系学习实际,落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探究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中,有不少学生都比较马虎,对文中用词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识不够,而朱光潜先生提出阅读或写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习惯。
分析完课文后,我结合研讨与联系中提到的马南邨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从最后学生写的赏析文章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读过的文章了,并开始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喜欢思考并分析一些优美的语句。
这些应该说是可喜的变化。
三、补充示例扩展阅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因此上课过程中,我补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咬文嚼字的乐趣,在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学习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领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开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说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不求甚解教学目的: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的关键词语“会意”、“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和“观其大略” 等。
教学难点:就读书是否完全读懂这一问题先行思考,然后围绕“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主要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现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
文章反弹瑟琶,新人耳目,在轻松愉快中使读者受到教育。
就其根本思路来说,乃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
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课文初读,整体把握。
1、作者介绍: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
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2、给课文分段,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可以用书中的语句)第一部分(第1段):摆出批驳的靶子。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首先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接着作者明确提出自已的看法:“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 “没有充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