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错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改错题:(只能改动划线部分,每小题2分,共6分。
)
1. 在药学名著中,最早以图文对照,阐明药物特点的书籍是《本草纲目》。
2. 寒凉性药物大多具有补益利水、滋阴助阳等功效。
3. 咸味药物有缓急、利水消肿的作用。
4. 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药物的性味和药物的采集时间。
5. 中药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6. 掌握归经,有助于了解药物的性味。
7. 升降浮沉与性味是直接相关,与功效是间接相关。
8. 一般来说,病变在上、在表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病势逆上者,宜升不宜降。
9. 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苦甘之味和寒凉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辛咸之味和温热之性。
10. 归经是表示药物作用的趋势。
11. 虚寒久痢兼见脘腹虚痛,最宜选用苦甘温性味的药物;取其温补燥湿之功。
12. 相畏、相杀是属于配伍禁忌范畴。
13. 峻下逐水药宜晚上饭后时服药,消食药宜饭前服;驱虫药、攻下药宜饭后服。
14. 羌活能去除风寒湿邪,且作用部位偏下,故善治腰以下风寒湿痹。
15. 葛根的常用量是2~6克,蝉退的常用量是10~15克。
16. 解表药按其性味及功用的不同,可分为苦温解表药和甘寒解表药两类。
17. 在用法上,生荆芥宜用于透疹止血,炒荆芥宜用于发表消疮。
18. 防风性味苦、甘,平,通过不同的配伍,既可治风寒表证,又可治风热表证。
19. 生姜有润肺止咳之功,用治燥热咳嗽。
20. 浮萍与麻黄同属发散风寒药,均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功效,均可用于风寒表证,浮萍并能明目退翳。
21. 木贼的性味是辛、苦,温,可用于风寒表证。
22. 芦根与天花粉均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而芦根并有解毒消痈的作用。
23. 淡竹叶长于清心除烦,而竹叶长于通利小便。
24. 栀子仁偏于清肺热,栀子皮偏于清上焦热。
25. 龙胆草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
26. 蒲公英与紫花地丁均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的功效。
27. 夏枯草有泻火除烦,消痈肿的功效。
28. 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而长于凉血。
29. 在清热药中,用于毒蛇咬伤的药物有: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野菊花、四季青。
30. 在清热解毒药中,用治肺痈的药物有:银花、连翘。
31. 山豆根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为治疗热毒痈疮的要药。
32. 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为治便血,痔血的良药。
33. 牡丹皮善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津液已伤之骨蒸潮热,盗汗之证。
34. 地骨皮有凉血退蒸,清泻肝火的功效,善治目赤肿痛。
35. 芒硝能泻下软坚,用治肠燥便秘或寒积便秘证,入汤剂宜先煎。
36. 生大黄泻下力较弱,入汤剂宜久煎以增强泻下力,酒制大黄则泻下力较强,活血作用较好。
37. 攻下药药性多为辛苦温,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并能清热凉血,解毒。
38. 川乌反半夏、瓜蒌、贝母、白鲜皮、白茅根。
39. 蕲蛇入汤剂每次剂量为1~1.5g。
研末服,每次剂量为0.1~0.5g。
40. 桑枝更宜用于下肢风寒湿痹;独活以上部湿热重者为宜。
41. 藿香用治胃寒湿阻气滞之呕吐,是取其既能化湿,又能行气温中止呕。
42. 厚朴用治痰饮喘咳,是取其温肺化饮、宣肺止咳之功。
43. 砂仁用治脾胃虚寒吐泻,是取其燥湿散寒、温中止呕、健脾止泻之功。
44.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
功能利水渗湿、补脾益肺、除痹、解毒消肿。
45. 车前子性味苦平,既善利尿通淋,又能清解暑热,故可治水肿,淋证及暑湿泄泻。
46. 虎杖性味苦寒,功能利胆退黄,消痈排脓,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47. 肉桂的功效是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杀虫止痒。
48. 附子反半夏、白芍、贝母、白薇、瓜蒌。
49. 干姜的功效是补火助阳,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50. 橘皮的性味辛、苦,寒,能化痰,用治风痰和燥痰咳嗽。
51. 香附能行气宽胸,调经止痛,用治寒凝经脉,胸阳不振之胸痹。
52. 沉香能入肾而温肾缩尿, 用治下元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53. 枳实能破气除痞,化瘀消徵,生用性较平和,
54. 神曲的功效消食健胃、降气化痰,兼能解暑。
55. 鸡内金的功效是消食除胀、化痰止咳、通淋化石。
56. 山楂的功效是消食化积,行气化湿,止血散瘀。
57. 榧子的功效是杀虫健脾、利水、清肺。
58. 芜荑的功效是杀虫、行气。
59. 驱虫药一般应在饭后服用。
60. 小蓟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散结的功效。
61. 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利尿的药物是血余炭;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利尿的药物是羊蹄。
62. 茜草有收敛止血,定痛的功效。
63. 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化瘀的药物有侧柏叶,苎麻根。
64. 三七有收敛止血,活血散结的功效。
65. 白及有化瘀止血之功,多用于下焦之出血证。
66. 刺猬皮为化瘀止血药;降香为温经止血药。
67. 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的药物有棕榈炭,紫珠。
68. 丹参、郁金、丹皮、赤芍均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功效,丹参、丹皮善于活血化瘀,而郁金、赤芍善于清热凉血。
69. 莪术、山楂均属活血化瘀药类,兼能消积,故常用治血瘀证及食积证等。
70. 川芎性味苦、温,气芳香,功能活血止血以治瘀阻出血证,并善息风止痛,为治头风头痛之要药。
71. 延胡索性味辛、苦、寒,为行气类药,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并能清热解毒等。
72. 益母草性味苦、辛、微寒,长于清热解毒,为治热毒证之要药。
73. 半夏、橘皮均具有温肺化痰,前者属于温化寒痰药类,后者属于燥湿化痰药类。
半夏并长于祛风止痉;橘皮则善于温中止痛。
74. 半夏生用毒性及燥性较大,经炮制加工,以减其毒性、烈性。
用明矾为主制后之半夏偏于止呕,用姜汁为主制后偏于发汗。
75. 天南星生用毒性及燥性较大,经炮制加工,以减其毒性、烈性。
经明矾水浸泡,再与生姜同煎,切片晒干,即为制南星,长于清化热痰,息风定惊;用牛胆汁加工炮制成的天南星称为胆南星,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76. 白附子又名关白附;禹白附为毛工茛科的黄花乌头,毒性很大,应与白附子区别开来。
77. 白芥子具有温肺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的功效。
78. 海藻与昆布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
79. 百部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
80. 龙骨的功效是镇惊安神,软坚散结,聪耳明目。
81. 远志的功效是宁心安神,收敛固涩,平肝潜阳。
82. 合欢皮的功效是镇心安神,祛风通络。
83. 羚羊角、地龙的共同功效是清热解毒,清肺平喘。
其中地龙还能化痰开窍;羚羊角还能清肝明目,攻毒散结。
84. 剌蒺藜的功效是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85. 僵蚕的功效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解毒散结。
86. 天麻、钩藤味甘,同具有养血息风,祛风明目的功效。
87. 紫贝齿性味咸,寒,具有息风止痉,镇静安神, 清肝明目之功效。
88. 全蝎、蜈蚣的共同功效是平抑肝阳,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89. 麝香的功效是开窍醒神,凉血解毒,清热止痛,催产下胎。
90. 石菖蒲不但有开窍宁心安神之功,且兼具化湿,止咳,解毒之效。
91. 白术补气健脾宜生用,燥湿利水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92.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收敛止汗,利水消肿,收敛生肌的功效。
93. 补骨脂具有补肾助阳,固崩止带,暖脾止泻, 祛痰止咳等功效。
94. 菟丝子、沙苑子的共同功效是补肾安神,退翳明目。
95. 续断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健脾安胎,疗伤续折等功效。
96. 冬虫夏草具有补益精血,补肺平喘,止血止带等功效。
97. 当归用治痈疽疮疡,是取其既能解毒消肿止痛,又能排脓生肌。
98. 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活血止痛,固表止汗等功效。
99. 白芍欲其补血调经多生用,用以平肝、敛阴多炒用或酒炒用。
100. 截疟、润肠宜用制首乌,补益精血、解毒宜用生首乌。
101. 北沙参具有滋肾清肺,化痰,益气等功效。
102. 麦冬具有滋肾润肺,益胃生津,养血安神等功效。
103. 收涩药收敛正气,故凡湿热泻痢,血热出血均可用之。
104. 肉豆蔻涩肠止泻,故能治湿热泻痢。
105. 麻黄根功能敛肺止汗,故可用于表邪汗出。
106. 在用法上,常山截疟宜生用。
治疗疟疾宜在寒热发作时用。
107. 硫黄性温,质重,内服能温脾助阳止泻,用量是10~15g。
108.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内服均可入汤剂,以便更快更好地吸收。
109. 土荆皮能杀虫止痒,用于疥癣、湿疹、湿疮等,可外用或内服。
110. 升药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化腐排脓,使用时研细末入药, 新鲜者良, 多配枯矾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