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周备课 董家 王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3课时)
一、教材解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本单元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结果(收集到的数据),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
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获得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认识到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用图表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能按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能用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三、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景,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课堂切入点,先讲单一标准的分类,再讲不同标准的分类,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分类的结果,教学
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更好地得以发展,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与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加深对分类、整理以及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类结果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定)
—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第三单元主备人:成员: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小咕咚”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那我们和“小咕咚”来比一比,看谁学得好,好吗?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小咕咚在他的超市里终于找到了气球。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买的什么样的气球呢?(课件出示:小朋友手里拿着漂亮的气球)。
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听清老师说的要求。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
3、学生汇报。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生:圆形一类,心形一类,糖葫芦形一类。
分的很好。
教师贴图片板书。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分类的时候是一推一堆放的,还有的同学和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到前面学生板贴,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
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
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学生汇报。
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师: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
(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4、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师:如果增加一个心形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生回答。
那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生回答。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课:认识数字1-10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到10,并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 学生能够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教学步骤:1. 介绍数字1到10,用图片或卡片展示每个数字的形状和写法。
2. 强调每个数字的发音和正确的书写方式。
3.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大声读出每个数字。
4. 给学生分发一些小物品,如积木、玩具等,让他们根据教师的指示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5.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数字1到10,教师可以逐一指导他们正确的书写方式。
拓展活动:-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并指出数字1到10的存在,如黑板上的数字、教室门牌号等。
- 让学生自由绘画,画出数字1到10,并用词语描述他们绘画中使用的颜色和形状。
第二课:数数1-10目标:-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顺序数数1到10。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
教学步骤:1. 教师用卡片或图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如苹果、纸张等。
2. 让学生观察每组物品的数量,并根据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3. 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数数从1到10,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
4. 让学生自己数数1到10,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例如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并说出哪一组更多或更少。
拓展活动:-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如书本、椅子等,让他们用数字来表示物品的数量。
-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数字1到10,并画出相应数量的物品来加深理解。
(以下类似,依次进行)。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体备课)教案第二单元(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1)(2)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几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3)(4)五、板书设计:十几减9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算法的择优。
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周集体备课
信息窗1 ——农家院——数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个十是一百,会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记清楚各个数位,体会数位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合作、自主探究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情境图、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农家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丰收季节的农家校园图片。
(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玉米有多少个?(2)辣椒有多少个?(学生有选择性地板书学生提出提出的问题。
)活动二:认识1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
1、数一数(1)玉米有多少个?赶快数一数吧!(学生独立数一数)(2)谁愿意数给大家听?(师指定几位学生,对于数20后面的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摆一摆(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小棒,请大家用小棒代替玉米边摆边数出28根吧!(2学生数完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小棒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师28根呢?(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3)看着你们的28根小棒,同桌相互说说2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4)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8吗?(学生拨珠并交流想法,体会到几个十就是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几个一就是在个位上波拨几个珠子,从而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意义。
然后请学生在计数器相应的位置写出28,并读出来。
)(5)2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8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3、拨一拨。
(1)师: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从28拨到31,要边数边拨。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中港英文学校谭文珍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32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
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分类后,教材通过将分类的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中,帮助学生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填写分类结果,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给不同事物进行分类,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2、通过在统计表中填写分类的结果,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单一性和多样性,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课时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分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气球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请看。
(出示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气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方案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教学准备
导学步骤
导学流程 具体内容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 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1、导(导课题、目标)
复备栏
1.出示例 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
4、讲(教师精讲点拔 可以按颜色分,也可按形状分。
或出示课件,突破难
点)
5、练(以固学案出示, 课件出示练习七 1、2、3 题。
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
标)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 钟,可由学生进行小
结)
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一,按颜色分:红 3,蓝 3,黄 6。 二,按形状分:串 3,心 4,球 5。
复备栏
一 、 出 示 27 页 上 的 情境 图数 一 数 各 种东 西 各 是多 少 。
2、学(出示预学案, 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3、展(师巡视发现问 学生小组活动(4 分钟) 汇报交流 题、或组内、全班展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方案
分类与整理一
学校 科目 学习目标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上课时间
课题
分类与整理一
课时—总课时
1----2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周备课 董家 王春
?评价课,单元检测1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单元检测题一、填空题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5个十是(),()个十是100。
3.7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6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
5.9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个一和()个十组成32。
6.74是()位数,74里有()个十和()个一。
7.一个数,个位上3,十位上8,这个数是(),读作()。
8.57里,5在()位上,表示5个(),7在()位上,表示7个()。
9.88左边的8在()位,表示()个(),右边的8在()位,表示()个()10.6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1.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12.比89大1的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
13.60比()大1,比()小1。
14.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的数比个位大1,这个数是( )。
15.你最喜欢的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 )( )( )。
16.你最喜欢的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 )( )( )。
17.比45大,比60小的两位数中,个位是9的数有()、()。
二. 在○里填“>”、“<”、“=”.5○11-5 7○12-5 14-6○9 11-2○47+4○7+5 8+8○7+912-6○14-713-6○14-62. 15-( )=74+( )=1111-( )=5( )-9=3 9+( )=1412-( )=87+( )=1213-( )=6 ( )+6=1113-( )=4( )+8=15( )-6=6三、口算题1.13-6=8+7=11-3=14-5=6+9=15-7=17-8=14-7=9+6=11-7= 12-7=3+8=14-6=13-5=4+8=12-9=8+6=16-7=13-4=11-9=12-8= 13-7= 11-6= 13-9=9+7= 14-3= 18-7= 16-2=15-6=6+7=12-3=9+4=6+5=9+9=6+6=7+8=18-9=12-6=8+7= 14-9=四、文字叙述题1. 一个加数是7, 另一个加数是9, 和是多少?2. 被减数是12, 减数是4, 差是多少?五、应用题1. 飞机场上有11架飞机, 又飞来5架, 现在有多少架?2. 盒子里的小皮球取出9个, 还剩下7个, 盒子里原来有几个小皮球?3. 张生种了6棵树, 加上秋生种的一共15棵, 秋生种了多少棵?4. 大生有13个气球, 里面有8个红气球, 其余的是黄气球, 黄气球有多少个?。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周备课
学情分 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知道了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例 5 的不同就是增加了一个“多余的条件” 。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 是没有用处的就可以了。
教学目 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2、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中最小可以填
最小可以填几?最大可 以填几?
3 12 - 5 4 = 11 -
2 3 4 =
2、填表。 被减数 减数 11 4 12 3 11 5 11 2 14 5 13 5
差
1、
你能把得数相同的卡片连起来吗? 13-7 12-7
11-2
13-5
12-4
14-8
11-5
15-6
4、 “六一”儿童节一年级有 13 个节目要表演,已经表演了 4 个,还要表演几个节 目?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16 个 =
?个 13 个
=
2、计算。 11-8= 12-9= 14-9= 15-7= 12-6= 14-7= 16-9= 16-8= 15-8=
11-9= 15-6= 17-9= 3、你知道 里 15 -7
14-6= 11-6= 13-6= 里填什么吗? +4 -6
17-8= 15-9= 14-8=
+8
18 -9
+7
-8
+5
4 +9
-7
+5
-8
教后反思: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计算不再是难点,因此以习题的形式出现,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 学生对于十几减几的习题的计算方法。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析
十几减 5、4、3、2 吕杰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找规律(三)》示范教学设计
《找规律(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引导学生研究数组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填数。
2.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并探究数组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教师指定学生口答上面三组口算题。
课件出示正确答案供学生自行订正。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找规律,填数。
师:这里的几组数和我们上节课探索规律时遇到的数一样吗?预设:不一样,这些是数组。
师:那像这样的数组应该怎样探究规律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首先看,这里有几组数?每组由几个数组成?预设:有5组数,每组由3个数组成。
师:观察每一组的3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这些数都是整十数。
预设2:下面的数都是40。
预设3:我发现,上面左边的数-下面的数=上面右边的数。
师:这是怎么发现的?预设:可以通过计算来探究。
90-40=50,70-40=30,60-40=20。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那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发现吗?预设:我发现,上面右边的数+下面的数=上面左边的数。
师:这又是怎么发现的?预设:还是通过计算发现的,50+40=90,30+40=70,20+40=60。
师:不错,其他同学还有不同发现吗?预设:上面左边的数-上面右边的数=下面的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发现:虽然这三种规律的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它们表述背后的规律相同。
师:那后面这两个括号里的数应该是多少呢?师:先看第一组数,应该怎么想?预设1:想()-40=40,80-40=40,所以括号里填80。
预设2:40+40=80,所以括号里填80。
师:那第二个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应该怎么想?预设1:想50-()=40,50-10=40,所以括号里填1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过老师对教材分析、理解、归纳、整合,若是专业课的话,也可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把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教学。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目标: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出示主题情境图。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1、提出问题。
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
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
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
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
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594288=306(棵)(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
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学生动手操作
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20年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格式下载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目标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单元教学重难点1. 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3.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
“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分类、整理——————————————————————1课时统计表————————————————————————1课时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1.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2.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3.把车涂上颜色。
4、找出每组都有的水果,把它涂上颜色。
5. 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6、2.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备课(表格式)
3、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教师“四课型”教案
教师“四课型”教案
教师“四课型”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3.1数花生(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3.1 数花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圆形;2. 认识正方形;3. 认识长方形;4. 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几何图形;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模型;学具:每人一份几何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
2. 讲解基本几何图形:展示几何模型,讲解圆、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拿出学具卡片,进行识别和命名练习。
4. 例题讲解:出一道关于几何图形的应用题,如:“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板,长是6米,宽是4米,求这块地板的面积。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几何图形来设计自己的房间。
6. 学生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设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圆正方形长方形特征:四条边相等四条边,对边相等面积公式:πr² 边长×边长长×宽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并标明其名称。
答案:略2. 请家长协助,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并拍照记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应用题的解答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几何图形,并解释其特征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周备课 董家 王春
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王春周次第二周课标与教材分析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本节课是安排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巩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安排了本节课进行练习。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等方法计算十几减9,但是部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进一步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教学方法与媒体口算卡片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课前展示)(1) 9+()=13 9+()=16 9+()=1513-()=9 16-9=() 15-9=()9+()=18 9+()=14 9+()=1718-9=()14-()=9 17-()=9(2) 12-9=() 11-9=() 17-9=()(3)用8,9,10,17中的三个数写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4)在○里填上“+”或“-”。
9 8 = 1 13 10 = 3二、练习:1、完成第3题。
师抽拉卡片学生开火读二次备课任意指一道“十几减9”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计算过程。
2、第4题:(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
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
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4、学生独立完成6——8三.小结: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练习二第五题板书设计:十几减912-9=破十法:10-9=1 想加算减:9+3=12 1+2=3 12-9=3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教学评价随堂检测:计算:11-9 14-9 17-912-9 15-9 18-9 你发现了什么?13-9 16-9教学反思: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1.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分类、整理1课时2统计表1课时分类、整理教材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第3题。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
1.(1)( )个( )个( )个(2)比少( )个,比多( )个。
2.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显示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板书: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引导学生说出:最多,最少。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分小组互相说说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2)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析 学情分 析 教学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王春
课时 周次
第二课时 第三周
课标要求:熟练的口算 20 以内的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练习四 共安排了 10 道练习题,主要是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综合性的练习。
学生已经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但是计算还不够灵活快速、准确,需要多 加练习。通过练习争取达到课标要求的每分钟完成 8—10 道的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正确熟练地计算,争取达到每分钟完成 8—10 道的目标。
学情分 析
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计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经验,学生可以用前面学过的计算方 法完成十几减 5、4、3、2 的计算。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并 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 。
教 学 目 学会计算十几减 5、4、3、2.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体 教学过 程 一、复习(课前复习) 1、口算 11-8 5-6 11-7 6-8 2.看卡片,说出( 3 十( 2 十( 4 十( )=12 )=11 )=12 )里应填多少。 5 十( 5 十( 4 十( )=13 )=14 )=13 17-9 12-7 1 14-6 13-8 1 二次备课 练习法、课件 通过练习,提高运算的正确性、灵活性。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评 价 教后反 思: 课题
课堂检测: 教科书练习四的第 5、7 题。 本节内容仍以习题的形式出现,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十几减几的习题的 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一) 课时 第三课时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析
王春
周次
第三周
课标要求: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 作出解释。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 了什么?” “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3 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本例题呈 现了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画图既反映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又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课前复习) 摆一摆。 a.请小朋友第一行摆 5 个○,第二行摆 5 个 。 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第一行的○和第二行的 同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 个○对着一个 ,这样一
二次备课
,正好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b.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 5 个○,第二行摆 7 个 ,如图: 看着你摆的图,你想说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咱们来进一步学习这种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 6: 提问:我们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吗?也可以在本上画一画。教 师巡视 教师演示: 小华: ○○○○○○○ ○○○○○ 小雪: ○○○○○○○ 怎样解答?组内讨论。 组织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小华所投的分成哪两部分,求小华比小雪 多套中几个,就是求的哪一部分,应该怎样想?算式中 的 12、7、5 各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关系。 现在请小朋友们看板书,小组讨论:求小雪比小华 少几个?应该怎样想?与求小华比小雪多几个有什么 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这两种说法实际 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罢了。因此都 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方民家收了 8 棵大白菜,15 棵圆白菜。圆白菜 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2.独立完成 P21 页的“做一做” 。 四、小结 交流:先摆 12 个圆形, 摆在一排, 表示 12 个圈, 再在下一行摆 7 个圆形, 表示小雪的圈。 学生列式后要说一说, 为 什么这样列式
练习法,讨论法,发现法。实物投影。
体 教学过 程 一、复习 (课前复习) 教科书 Pl8 第 3 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 P18 页的第 1 题。 2、完成 P18 页的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集体 二次备课
(1) 教师根据第 4 题提供的情境, 组织学生开展游戏, 订正, 指名要求学生说出 并记录“捉小鸡”的过程,逐一写出相应的算式: 12-1=11,12-2=10,12-3=9,12-8=4„„ (2)让学生观察算式中的变量与不变量,感受其中所 蕴涵的函数思想。 3、完成 P19 页的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完成 P19 页的第 8 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举例说明得数相同是什么意思。 (2)观察每组中的 3 个算式,寻找“突破口” ,确定每 组中算式的得数。 (3)让学生自主尝试,填出所缺的数,并交流各自的 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填 数。 5、完成完成 P19 页的第 9 题。 6、完成 P19 页的第 10 题。 第 10 题可以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告诉学生:凑数慢而且容易遗漏,可按一定的顺序有 条理地思考。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 学生看图,自主观察,收 集信息, 独立完成书上的 练习,后集体订正。 思考过程。
学情分 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知道了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例 5 的不同就是增加了一个“多余的条件” 。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 是没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2、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析
十几减 5、4、3、2 王春
课时 周次
第一课时 第三周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与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一样,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之一。 《标准 2011》提出了到学期末每分钟能做 8—10 题的目标,而且将发展学生 的“运算能力”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捷是运 算能力的主要特征。例 4 是在学生能熟练计算十几减 9、8、7、6 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内容的设计,没有出现直观图和计算的方法,只是由小精灵提出: “你是怎样 计算的?”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完成十几减 5、4、3、2 的计算。
13-5
12-4
14-8
11-5
15-6
4、 “六一”儿童节一年级有 13 个节目要表演,已经表演了 4 个,还要表演几个节 目?
5、看图列式计算。
?个
11 个
=
(个)
课后反 思: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因此直接以口算十几减 5、4、3、2 的习题 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用自己已经学过的喜欢的方法计算。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 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 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 样多的部分, 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 用减法计算。 教学评 价 教学反 思: 本节关键是考察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纯的进行教学计算 不再是难点,难点是如何收集数学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第 23 页练习五的第 5、7 题。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解决问题(二) 王春
课时 周次
第四课时 第三周
课标要求: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材分 析
作出解释。例 6 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 的多少的基础上编排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 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提供了画图(或操作)的策略,借此帮助学生理解 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沟通“比多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之间 的联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 道理。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 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 P17 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 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 2 题。 教学评 价 1、 课堂检测: 填空。
1.出示教科书 P20 页的图。 2.板书:有 16 人来踢球,现在来了 9 人,我们队踢 进了 4 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用 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 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 合,互述画面内容。
有 16 人来踢球,现在来了 9 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 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 4 个。”这个条件有用 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 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练习: (1)一年级六班有男生 20 人,女生 22 人,一共有多 少人? (2)一年级六班有 42 人,男生有 20 人,女生有 多少人? (3)一年级六班有 42 人,女生有 20 人,男生有 多少人? 让学生自行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 P20 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随堂测 试 教后反 思: 本节重点在于提高口算题的计算速度。学生通过做给小朋友找座位、连线、给小 动物找食等练习,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口算水平,而且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科书第 22 页练习五的 1、2、4 题。 小结:第(1)题是知道男 生和女生各多少人, 求总 数用加法。(2)、(3)两题 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 其一个部分数, 求另一个 数是多少用减法。 小组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