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第一节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四章 第一部分 第四章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强化一 客观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 .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 丑的。
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命题剖析】从文本第 2 段与第 3 段可以看出“美是难的”, 即使人人都能欣赏美的东西,但是人们总是“把美与美的东西混淆
.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 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 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 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 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 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 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 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
.
【真题示范】(2011 年广东卷)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 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 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 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 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 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 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
.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 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 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 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 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②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③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④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⑤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富多彩。
名句: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________,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②如果真像柴静说的那样开放几千家私营企业开采销售油气,必会________,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那么谁敢到这些加油站加油。
③近几年来,从事介绍“越南新娘”、“柬埔寨新娘”行业的人员总是________,各种负面报道屡屡见诸报端,造成不良的影响。
A.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鱼龙混杂B.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C.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解析:“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符合第①句语境。
“鱼龙混杂”虽也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但前者多用在动态语境中,后者多用在静态语境中。
符合第③句语境。
“鱼目混珠”用比喻以假乱真。
符合第②句语境。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广东各地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招聘专职安全员,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
B.作为中小学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群体,中小学生能否充分利用好其中的馆藏资源,令其发挥育人作用,不仅在于中小学生自身,还受限于学校及家长。
C.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规范注册收费行为,保障注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了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
名师导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述类文章阅读
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在余额宝冲击之下变得相对趋 于良性,开始降低利率贷款给经济效益优秀的企业,而 对高风险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收紧信贷,这 对于控制地方债务危机和房地产泡沫是有益的。当然, 商业银行正常化必然意味着暴利的消失,但这却是中国 经济的福音。
我们称这种概括方法为摘要概括,它与摘抄有着本 质的区别。另外,有些答案是从原文中找不到的,是比 较抽象的,我们要从原文相应的语言材料中,舍弃个别 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用精练的 语句表达出来,形成答案。这种概括方法为抽象概括, 答题时应将摘要概括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 效作答。
4.仔细审题,准确表达,有效作答。 有些考生在做主观题的答题时,往往是粗略地扫一下题 目,就仓促作答。由于审题不清,就会答非所问。论述 类文本阅读题的解题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 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命题者 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 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明确答题的方 向。此外,题干中除了一些显性的信息外,还有一些隐 性信息,只有挖掘题干中的隐性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 命脉。
此外,我们也应了解命题的特点,出题者在命题时 往往是从局部到整体出题的,即:重要句子(重要概念) →分论点→中心论题→作者倾向。但在平时复习时,我 们最好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这样才能完全读懂原文,并 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与重要信息。即:作者倾向→中 心论题→分论点→重要句子(重要概念)。因此,在解答 主观题时,应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内容,进行有效阅读, 这对作答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优选]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202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 阅读之论点、论剧及论证方法
目录
01
考情细目
02
知识梳理
03 04
真题回顾 对应训练
01
考情细目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二轮专题 复习论 述类文 本阅读 之论点 论据及 论证方 法ppt优 质说课 稿(精 选)
年份
卷别 课标全国Ⅰ
题材 学术论文
2020
课标全国Ⅱ
考查能力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二轮专题 复习论 述类文 本阅读 之论点 论据及 论证方 法ppt优 质说课 稿(精 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二轮专题 复习论 述类文 本阅读 之论点 论据及 论证方 法ppt优 质说课 稿(精 选)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二轮专题 复习:论 论述述类类文 文本本阅阅读 读之之论论点 点论论据据及 及论论证证方 方法法pp(t优最质新说版课本稿)(推精荐选)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二轮专题 复习:论 论述述类类文 文本本阅阅读 读之之论论点 点论论据据及 及论论证证方 方法法pp(t优最质新说版课本稿)(推精荐选)
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含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熟练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高考语文第二轮总复习专题四论述类文章阅读完美
故B 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表述错误。
解析 答案
课前试做·自我诊断
-8-
一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
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课前试做·自我诊断
-5-
一二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 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 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 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 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 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 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 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 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 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 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
专题四 论述类文章阅读
课前试做·自我诊断
-2-
一二
一、(2016·课标全国高考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
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 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 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 读者。
言喻的个人经验”可知,这并非普遍现象;“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 关闭
重难点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C 3. D
4. (1)引用张颐武和曹刚这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论证“饭圈”与明星和演艺机构是一种共生关系,指出这种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和社会危害。
祝燕南特别强调在治理“饭圈”乱象的过程中,要厘清几个对象:“我们治理的对象是明星经纪公司、文艺娱乐平台机构和资本;演艺人员是我们的管理对象,对于那些触及法律红线的要依法追究责任;粉丝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是我们引导教育的对象。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用更多积极健康的节目充实文艺阵地。”
6.论证结构(思路)
(1)整体文本结构(思路)安排
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但它又是富有变化的: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只是在开头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
从整个文本结构来看,主要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和“分总”式。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容易陷入“饭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认为,这反映出美育教育的缺失。彭锋表示:“‘饭圈文化’炮制出的流量明星像是生产线上一刀切的产品,是一种快餐式‘人造美’,不需要审美的敏感力,易于消费。如果青少年从小就能获得好的审美教育,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敏感,就不容易被这样的‘人造美’所俘虏了。”
选择题考法精研:文体论证特点分析
这个考法主要是对论述文文体特征的考查,包括论点出现的位置、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证方法的判断、论证过程的分析、论证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等内容。考题一般是对论述文文体特征进行分析,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解答论证分析类选择题时要抓住每个选项中的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等关键信息点,从而快速对应文中相应信息,并结合对原文论证要素、论证结构的分析,快速有效地作出准确判断。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第一节论述类文本阅读名师课件
B.它由四个层 次组成,从幼 年到成年,人 的每一个时期 都要经历这四
个层次
人生四种境界是按照人
与第一自然段尾句 “人生境界可分四个 层次,即欲求境界、 求知境界、道德境界 和审美境界”对比, 再对比第二至第五自
然段。
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 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 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 以年龄划分的,且“人 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 过于绝对,所以“从幼 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 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 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 “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 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 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 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 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 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 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 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 出夺目的光辉。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 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 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 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 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 “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3A)。 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 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1C)(3D)。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 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 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 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1D)
2015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 第4章 增分突破 三步阅读法,轻松搞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真题演练Βιβλιοθήκη 阅卷评析规范提升(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 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 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
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
7. 偷换概念 ——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 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8.指代不明 ——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不明确而发生 错误。
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
错误。 9. 未然变已然 ——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 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10.已然变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
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 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 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 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真题演练
阅卷评析
规范提升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 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 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 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去。
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5.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 有因果关系的。 6 . 因 果 颠 倒 —— 选 项 把 原 文 的 “ 因 ” 错 断 为 “ 果 ” ,
“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真题演练 阅卷评析 规范提升
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②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③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④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⑤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名句: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⑦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________。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_____。
③除非把这事________,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B.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盘托出C.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盘托出D.畅所欲言和盘托出各抒己见解析: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各抒己见:各自坚持自己意见或见解。
和盘托出:比喻全部说出或拿出来,没有保留。
“畅所欲言”侧重痛快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各抒己见”侧重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侧重全部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
B.对那场战争、对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C.法律专家认为,“海淘”虽然属于买卖双方私事,但跨境消费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仅凭个人之力难以有效维权,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出面予以法律支持和保护。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_文艺类文本阅读55张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文艺类文本阅读(共55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文艺类文本阅读(共55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文艺类文本阅读(共55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文艺类文本阅读(共5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文学流派是更纯粹的文学现象。
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文艺类文本阅读(共5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方法总结】
关注关键词语 ↓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
明确中心句 ↓
快速概括观点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文艺类文本阅读(共55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2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 的外在约束打破。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 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 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 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 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 接受、欣赏。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 铜时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 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
”稀松平常,疲疲沓沓,这就属于“熟能生流,也能生油”。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文艺类文本阅读(共5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33张
19.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0.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19.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20.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玉峰实验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的事例,具 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增强了说 服力。 21.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 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 。
议论文的特征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证结构
议
立论方式
论
文
论证方法
论证语言
论证方式
• 从论证角度看,立论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先破后立) 两大类型。 • 1、立论
•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的论 证方式。立论时,必须围绕所论述的话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不能任意变换论题。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 就要归结到这一问题上。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高考 所选的论述类文本,基本上都是以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为主 的立论文。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 上。在立论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辨析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 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03 论述类文本高频考点题型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易 错
[注意] 有些文本中论点的提出、论证方式和论证语言等没有特色,则无须
·
集 分析。
中
突
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聚
“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
焦 易 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
错 读量;豆瓣上也开设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哔哩哔哩视频网站)
聚 焦
看着影视剧中的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们属实是
易 乐疯了。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 错 集 地。“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
·
中 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突
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
聚 材料一:
焦 易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错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
·
集 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
中 突
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 1930 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
焦 论点的 的梗,然后又说到微博、豆瓣上等关于“废话文学”兴起的现象,
易 错
提出 从而引出“废话文学”的话题
·
集
第一段是总起部分,引出“废话文学”的话题;从第二段到第五段
中 突
第二步: 为第二部分,先说到“废话文学”的渊源、流派,接着论述“废话
破 分析论 文学”的功能;第六段为第三部分,探讨了“废话文学”产生的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 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 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 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 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析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 刻的含意”表述错误。第二段中说诗歌用以“颂美或讽 谏”,发泄、申诉冤屈或不幸,可见《诗经》的作品具有 深刻的含意。 答案 A
ppt课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 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 什么不同。
ppt课件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 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 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 “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 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 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 “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 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 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 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 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 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ppt课件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 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 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 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 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 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 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 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 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 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找出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
ppt课件
(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 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 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 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 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 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 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 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 “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 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 立场。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 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 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 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 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 与音乐无关了。
ppt课件
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
ppt课件
2011年
2010年
全国各地试题 全国各地试题有全国
考情有全国卷、山 卷、广东卷、山东卷、 盘点东江卷西、卷福、建天卷津、福本建考卷点、进江行苏了卷考等查对
卷等对本考点
进行了考查
ppt课件
对于本题而言,高考涉及的点较多。如:对重要概念、 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对 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 的把握等。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大致体现了下列特点 和趋势:①侧重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设题总体难度 不大。②在题型上相对稳定,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考情 但也有客观题与主观题综合考查的趋势。③从文本的 分析 选材方面看,将继续关注传统文化、文化热点、社会 的发展进步、民生问题等。但是通过历年高考试题的 题目、答案分析和学生做题实际情况来看,都可归结 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筛选对比分析能力。也就是说考生 需要把各个选项代入原文本仔细阅读,进行反复对比,
ppt课件
解析 C项与第四段中“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 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的内容不 符。 答案 C
ppt课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 《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 无法达到的效果。
ppt课件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 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 “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 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 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 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 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 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 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 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 出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