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 病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病案分析:(要求: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则、方药。共15分

1.某患者,女,49岁,已婚,月经紊乱近2年多,半月~2个月一行。现停经半年多,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皮肤干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妇检未发现异常。

答:诊断:经断前后诸症

辨证:肾阴虚型

证候分析:患者经断前后,天癸渐衰,肾阴不足,精血衰少,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紊乱,周期不定。精亏血少,髓海不充,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又主骨,肾阴不足,故腰酸肢软;肾阴不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津液不足,口操咽干;精血不足,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舌脉皆为肾阴不足之证

治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生龟版、生牡蛎、石决明

药物: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

2.范某,女,18岁,学生。主因经行腹痛2年。患者近2年来,每遇经期第2天开始出现下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有血块,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急躁。来诊时正值经期第二天,小腹疼痛剧烈难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要求写出: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

答: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治法:活血行气、祛瘀止痛

方药:桃仁12g 红花10g 赤芍10g 川芎10g 枳壳12g 郁金12g 香附12g 五灵脂12g 益母草15g 泽兰12g 丹皮10g 王不留行12g

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调护:注意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3.朱某,女,24岁,未婚。出诊日期:1986年7月15日。患者素食饮冷,近半年来,月经延后,常40—50天一行,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期畏寒肢冷。刻诊:月经将临,小腹疼痛,喜热,畏寒,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紧。

请写出: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病机、治法、方药。

答:诊断:月经后期(血寒型)

证候分析(略)

病机:寒凝血瘀,冲任受阻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药:温经汤

4.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半年多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出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

答:诊断:带下病(脾虚型)

5.朱某,女,24岁,未婚。出诊日期:1986年7月15日。患者素食饮冷,近半年来,月经延后,常40—50天一行,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期畏寒肢冷。

刻诊:月经将临,小腹疼痛,喜热,畏寒,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紧。

请写出: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病机、治法、方药。

答:诊断:月经后期(血寒型)

证候分析(略)

病机:寒凝血瘀,冲任受阻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

6.范某,女,18岁,学生,1998年月0日出诊。主诉经行浮肿2年。患者近2年来,每于经期第2—3天小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有血块,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急躁,来诊正直经期第2天,小腹疼痛剧烈难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要求:写出:辨证分析,病名、诊断,证型,病位,病机、治法,方药)

答:本病属痛经,证属气滞血瘀,病性属实证,因瘀血阻滞胞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经期小腹疼痛,色暗红,有血块,病证属实,故痛势剧烈。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气机暂时得以舒展,故腹痛减轻。阳气郁闭于里,不能外达,故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肝气郁结,肝经不利,故见经前乳房胀痛,舌暗有瘀斑,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病位:胞宫。

诊断:痛经(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当归10g川芎10g三棱10g莪术10g

五灵脂10g乌药10g香附12g元胡15g赤芍15g

益母草15g血竭2g

7.仲某,女,20岁,学生。行经腹痛5年。患者4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但每于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平素性情抑郁,经前1周即出现胸胁乳房胀痛。刻诊正值行经第一天,量不多,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急躁易怒乳房胀痛,舌紫暗,脉弦。

答:本病为痛经、证属气滞血瘀,因患者平素性情抑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经不利,故胸胁乳房胀痛,冲、任及胞脉郁滞不通,故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故量不多,气滞血瘀,故经色紫暗有血块,气郁而化热,故急躁易怒,舌紫暗,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病位:在胞宫,

病机:为冲任不畅,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诊断:痛经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 当归10g 川芎10g 三棱10g 莪术10g 五灵脂10g 乌药10g

香附12g 元胡15g 赤芍15g 益母草15g 血竭2g

六.1.崩漏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治崩三法临床如何应用?(5分)

答:崩漏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缓急,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①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治崩以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冶

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留瘀。治以可选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等。

②澄源,即求因治本。崩漏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对因论治,采用补肾、健脾、理气、清热、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临床上塞流、澄源两法常常并用。

③复旧,即调理善后。在血止之后以固肾扶脾为主。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总宜灵活变通,崩中塞流为主,兼以澄源;漏下澄源为主,佐以塞流;血止后复旧为主。

2.[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发生异常,或忧愁气,伴有全身症状或局部症状者。1激经:孕后仍按月行少量的月经,而无损于胎儿。亦称“盛胎”、“垢胎”。属生理上的异常现象。

1.绝经: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停止,称为“绝经”,或“断经”。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2.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妊娠痫证: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突然眩晕仆倒,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片刻自醒,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

3.痛经: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闭经: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者。滑胎:滑胎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胞阻:胞阻是指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部疼痛为主的病证。

4.脏躁:脏躁是指妇人精神抑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哭笑无常,呵欠频作者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5.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6.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三.判断、改错题:(每题1分,共10分)

1.妊娠期间发生的疾病,称为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2.清经散的药物组成为丹皮、白芍、地骨皮、熟地、猪苓、黄柏、青蒿。×猪苓改茯苓

3.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称为闭经。(∨)

4.肾与胞宫之间的经络是直接相通的。(∨)

5.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6.新产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可诊断为产后血晕。(∨)

7.产后一二日,出现轻微的发热、自汗,称为产后发热。×为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越于外引起。不属病态

8.带下病以湿邪为患。(∨)

9.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10.产后三冲,即败血冲心、败血冲胃、败血冲脾。×败血冲脾改为败血冲肺

1.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是由昝殷撰写的。

2.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3.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但又与妇女解剖、生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称为杂病。1.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胎产书》。

4.胞宫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除恶露

5.妊娠期机体的生理特点是阴血偏虚、阳气偏盛。

6.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经以治本。

7.月经先期伴月经量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

8.经期延长的病机主要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