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到1935年,16万民工,花了12年才把路修到了下关,而且只是土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国沿海口岸被占领,滇越铁路又受到威胁,开辟对外通道就成了当务之急。1937年10月,国民党交通部与云南省政府商定修筑滇缅公路。同年11月,下令由中央拨款200万元,限期1年修通滇缅公路。这剩下的从下关到缅甸的400公里,沿途无数陡峰悬崖、激流险滩,本来预计又要12年,现在掀起1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就连英美盟军也断言修通这段路至少要3年,说不定等路修好,抗战早已结束了。笼云接到政令后,下了个死命令,于是公路所要经过的各县县长都受到了两样东西:一封鸡毛信和一个木盒子。木盒里都放着一个亮铮铮的手铐,信上是要求限期完成所分配的修路任务,若不能完成,自铐手铐来昆明受处。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在抗战刚爆发的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国,然后在缅甸的腊戌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直逼仰光,最后直通印度洋的公路、铁路。
这就是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并不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早在1935年,云南地方政府早就修筑了一条从昆明到下关的简易公路——滇西公路。
1938年8月底,历时9个月,滇缅公路终于可以通车了。在此期间有2000—3000人,因为疾病、坠崖、工程事故或气候而死亡。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但它刚一竣工就马上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这时它也就又多了另一项任务,往大后方运输生活消费品和工业原料。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大后方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我们已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运输规模。总之,当时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中国不能生产的所有物资,都依赖这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
当时一条长达2700公里,从兰州通往苏联边境的公路已开通。1938——1940年足够武装15个师的苏联装备通过这条路,也就是西北公路进入中国。1941年苏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援助中断了。
苏联对华援助的局限性,国民政府看得很清楚所以在抗战一开始就考虑另外的救援渠道,国民政府拿出当时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物资,如汽车、石油、军火等,还有国外华侨们捐赠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这些物资就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海防是越南的一个大港口,滇越铁路的起点,可以到达昆明,中国沿海港口被占后,滇越铁路成了中国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而堆在海防港,中国进口的军火物资就成了关系中国生死存亡的希望所在。但滇越铁路距离日本人占领的广东很近;而且铁路穿越在高山峡谷中,一旦遭遇日军轰炸,很容易全线瘫患。
滇缅公路,从中国昆明通往缅甸腊戍,全长1100多公里,在西方人眼里,这却是一条用手指刻出来的公路,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一样的奇迹。
这条公路的修筑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昆明修到禄丰附近的舍资;第二段从禄丰在修到下关;第三段修到腾冲,再到缅甸。1920年开始动工修建,但是只修通了昆明小西门到碧鸡关长16公里的路程。当时这段公路修好后,还举行了一次隆重的通车典礼,这相当于云南的第一条公路。1925年10月,云南都督唐继尧带着当时云南的第一批车队检阅。所谓的第一批车队不过只有两辆法国诺牌轿车,四辆美国伏特1.5吨卡车和两张美式的蒸汽压路机,连驾驶员都是临时从飞机场调来的飞行员。
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1936年,粗铁产量87万吨,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全部依靠国外进口;军工方面只能生产一些质量较好的轻武器,完全没有能力生产重装备,如:卡车、坦克、大炮、飞机等等。所以,战争爆发之初,中国连一些基本的装备如子弹都供应不足。
1940年,日军占领了法国人的殖民地越南,不仅滇越铁路被切断,以越南作为前方基地,日军的飞机经常沿滇缅公路轰炸,也是在该时期,以保护滇缅公路为任务的“飞虎队”威震一时。
工程开始以后,人们害怕的事发生了,疟疾大规模爆发,很快夺去了筑路者的生命。疟疾是由疟蚊带来的,这种蚊子始终徘徊在热带地区的水潭、沼泽、丛林的上空,薄薄的,就象早晨的雾一样,过去人们一直叫它瘴气。疟疾尽管如此猖狂,但滇缅公路的建设从未因此而停止过,在一些人死去之后,马上又会有一些人替补上来。但是在云南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能够替补的还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从地理方面看,云南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最为崎岖的山区,因受横断山脉、大山大河所隔,这里山高谷深,民众备受交通不便之苦,人员往来惟有山间驿道,物资全靠马帮托运。
1938年初(1937年11月),临近春节时,滇缅公路沿线约20万各族劳工被征集到公路上,由于严重缺乏施工机械,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在世界上最崎岖的山区,修筑一条上千公里的公路,这些人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此前云南的轻壮年大多已开赴中原前线参加抗战,家里只胜下老幼妇孺。
滇缅公路:
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方的京津地区,南方的上海、汉口、华东、华中、华南等地。这里有我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和50%的人口,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沿海的港口都已落入日本人手中,这很快就摧毁了我国原本就很可怜的国防工业,也阻挡了我国的外援通道。的远东边境也同样在日军的威胁下。
1942年底,日军进攻缅甸,直指仰光,仰光是滇缅公路的入口,日军占领仰光就等于切断了中国这条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1942年2月,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这三个军组成远征军。
中国军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而入缅参战,没想到大败而退,反而让日军从中国的后门攻了进来,从此滇缅公路完全被切断。在1942年5月,滇缅公路作为一条国际公路,它确实失去了作用,但作为一场大战,它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说道滇缅公路修建困难,其实主要难在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而这其中有一半是要通过坚硬的岩石地段。在这些地方筑路者只能通过爆破来开山炸石,为滇缅公路开辟出道路。而当时由于缺乏用来爆破的火药,就用黑色火药,由于爆破力量小,每天需要爆破的岩石多达几千处,爆破之后,更艰巨的工作开始了,筑路者们必须把现场清整为平整的公路,还要把附近松动的岩石全部清除掉,以保证行车安全。那时的滇缅公路一律为弹石路面,即把路基平整,铺上碎石,用压路机压平就行,孩子就负责砸碎石头,石头铺在路面上后用压路机压实,但当时没有压路机,就用大石碾子,高1—2米,重3—4吨,要从很远很高山上的采石场采下来,人工帮运到公路上,再靠人推拉压路,上坡时还好,下坡时由于石碾子本身重量太大,经常冲下坡压死劳工或在路边玩耍的小孩。可从事这种危险工作的几乎仍然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今天老的滇缅公路仍然存在,可以想象当年的那些老人、妇女和孩子,是怎样仅用一双手把这条公路开凿出来的。
1939——1942年三年中,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以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这些数字对于抗战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据统计: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中至少有一半是从滇缅公路运进来的,其余部分主要由大后方的兵工厂生产,而这些兵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料也几乎都要依赖这条公路进口,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抗战的物资保障。
1937年12月,10多个民族的20余万民工,在山林中组成了一条长达千米的人路。有些民工队员跟在勘测人员后面,刚刚测量完,后面就哗啦啦的把山挖开了。修筑这条公路时,无机械设备,全靠双手挖山凿石,肩挑人扛。
历时9个月,1938年8月31日,第一批6000吨的国际援华物资从这条路运进,这是公路史上的奇迹。
日本企图切断这条运输命脉,准备大规模轰炸。从1940年10月18日—1941年2月,4个月的时间内,累计出动飞机400架次,对滇缅公路狂轰滥炸。修路工人不畏艰险,不分昼夜,随炸随修,使它成为了一条炸不断的公路。
1942年5月,日军由缅甸侵入云南境内,滇缅公路中断。
1935年后,古驿道逐渐被现代公路取代,也就是说抗日战争之前云南的交通道路是驿道。所以讲滇缅公路后,可讲古道。由于云南过去铜、盐、……比较兴旺,由此产生了驿道(经济文化交流)、盐运道、铜道、翡翠道、茶马古道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国沿海口岸被占领,滇越铁路又受到威胁,开辟对外通道就成了当务之急。1937年10月,国民党交通部与云南省政府商定修筑滇缅公路。同年11月,下令由中央拨款200万元,限期1年修通滇缅公路。这剩下的从下关到缅甸的400公里,沿途无数陡峰悬崖、激流险滩,本来预计又要12年,现在掀起1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就连英美盟军也断言修通这段路至少要3年,说不定等路修好,抗战早已结束了。笼云接到政令后,下了个死命令,于是公路所要经过的各县县长都受到了两样东西:一封鸡毛信和一个木盒子。木盒里都放着一个亮铮铮的手铐,信上是要求限期完成所分配的修路任务,若不能完成,自铐手铐来昆明受处。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在抗战刚爆发的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国,然后在缅甸的腊戌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直逼仰光,最后直通印度洋的公路、铁路。
这就是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并不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早在1935年,云南地方政府早就修筑了一条从昆明到下关的简易公路——滇西公路。
1938年8月底,历时9个月,滇缅公路终于可以通车了。在此期间有2000—3000人,因为疾病、坠崖、工程事故或气候而死亡。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但它刚一竣工就马上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这时它也就又多了另一项任务,往大后方运输生活消费品和工业原料。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大后方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我们已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运输规模。总之,当时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中国不能生产的所有物资,都依赖这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
当时一条长达2700公里,从兰州通往苏联边境的公路已开通。1938——1940年足够武装15个师的苏联装备通过这条路,也就是西北公路进入中国。1941年苏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援助中断了。
苏联对华援助的局限性,国民政府看得很清楚所以在抗战一开始就考虑另外的救援渠道,国民政府拿出当时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物资,如汽车、石油、军火等,还有国外华侨们捐赠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这些物资就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海防是越南的一个大港口,滇越铁路的起点,可以到达昆明,中国沿海港口被占后,滇越铁路成了中国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而堆在海防港,中国进口的军火物资就成了关系中国生死存亡的希望所在。但滇越铁路距离日本人占领的广东很近;而且铁路穿越在高山峡谷中,一旦遭遇日军轰炸,很容易全线瘫患。
滇缅公路,从中国昆明通往缅甸腊戍,全长1100多公里,在西方人眼里,这却是一条用手指刻出来的公路,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一样的奇迹。
这条公路的修筑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昆明修到禄丰附近的舍资;第二段从禄丰在修到下关;第三段修到腾冲,再到缅甸。1920年开始动工修建,但是只修通了昆明小西门到碧鸡关长16公里的路程。当时这段公路修好后,还举行了一次隆重的通车典礼,这相当于云南的第一条公路。1925年10月,云南都督唐继尧带着当时云南的第一批车队检阅。所谓的第一批车队不过只有两辆法国诺牌轿车,四辆美国伏特1.5吨卡车和两张美式的蒸汽压路机,连驾驶员都是临时从飞机场调来的飞行员。
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1936年,粗铁产量87万吨,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全部依靠国外进口;军工方面只能生产一些质量较好的轻武器,完全没有能力生产重装备,如:卡车、坦克、大炮、飞机等等。所以,战争爆发之初,中国连一些基本的装备如子弹都供应不足。
1940年,日军占领了法国人的殖民地越南,不仅滇越铁路被切断,以越南作为前方基地,日军的飞机经常沿滇缅公路轰炸,也是在该时期,以保护滇缅公路为任务的“飞虎队”威震一时。
工程开始以后,人们害怕的事发生了,疟疾大规模爆发,很快夺去了筑路者的生命。疟疾是由疟蚊带来的,这种蚊子始终徘徊在热带地区的水潭、沼泽、丛林的上空,薄薄的,就象早晨的雾一样,过去人们一直叫它瘴气。疟疾尽管如此猖狂,但滇缅公路的建设从未因此而停止过,在一些人死去之后,马上又会有一些人替补上来。但是在云南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能够替补的还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从地理方面看,云南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最为崎岖的山区,因受横断山脉、大山大河所隔,这里山高谷深,民众备受交通不便之苦,人员往来惟有山间驿道,物资全靠马帮托运。
1938年初(1937年11月),临近春节时,滇缅公路沿线约20万各族劳工被征集到公路上,由于严重缺乏施工机械,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在世界上最崎岖的山区,修筑一条上千公里的公路,这些人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此前云南的轻壮年大多已开赴中原前线参加抗战,家里只胜下老幼妇孺。
滇缅公路:
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方的京津地区,南方的上海、汉口、华东、华中、华南等地。这里有我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和50%的人口,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沿海的港口都已落入日本人手中,这很快就摧毁了我国原本就很可怜的国防工业,也阻挡了我国的外援通道。的远东边境也同样在日军的威胁下。
1942年底,日军进攻缅甸,直指仰光,仰光是滇缅公路的入口,日军占领仰光就等于切断了中国这条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1942年2月,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这三个军组成远征军。
中国军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而入缅参战,没想到大败而退,反而让日军从中国的后门攻了进来,从此滇缅公路完全被切断。在1942年5月,滇缅公路作为一条国际公路,它确实失去了作用,但作为一场大战,它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说道滇缅公路修建困难,其实主要难在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而这其中有一半是要通过坚硬的岩石地段。在这些地方筑路者只能通过爆破来开山炸石,为滇缅公路开辟出道路。而当时由于缺乏用来爆破的火药,就用黑色火药,由于爆破力量小,每天需要爆破的岩石多达几千处,爆破之后,更艰巨的工作开始了,筑路者们必须把现场清整为平整的公路,还要把附近松动的岩石全部清除掉,以保证行车安全。那时的滇缅公路一律为弹石路面,即把路基平整,铺上碎石,用压路机压平就行,孩子就负责砸碎石头,石头铺在路面上后用压路机压实,但当时没有压路机,就用大石碾子,高1—2米,重3—4吨,要从很远很高山上的采石场采下来,人工帮运到公路上,再靠人推拉压路,上坡时还好,下坡时由于石碾子本身重量太大,经常冲下坡压死劳工或在路边玩耍的小孩。可从事这种危险工作的几乎仍然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今天老的滇缅公路仍然存在,可以想象当年的那些老人、妇女和孩子,是怎样仅用一双手把这条公路开凿出来的。
1939——1942年三年中,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以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这些数字对于抗战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据统计: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中至少有一半是从滇缅公路运进来的,其余部分主要由大后方的兵工厂生产,而这些兵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料也几乎都要依赖这条公路进口,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抗战的物资保障。
1937年12月,10多个民族的20余万民工,在山林中组成了一条长达千米的人路。有些民工队员跟在勘测人员后面,刚刚测量完,后面就哗啦啦的把山挖开了。修筑这条公路时,无机械设备,全靠双手挖山凿石,肩挑人扛。
历时9个月,1938年8月31日,第一批6000吨的国际援华物资从这条路运进,这是公路史上的奇迹。
日本企图切断这条运输命脉,准备大规模轰炸。从1940年10月18日—1941年2月,4个月的时间内,累计出动飞机400架次,对滇缅公路狂轰滥炸。修路工人不畏艰险,不分昼夜,随炸随修,使它成为了一条炸不断的公路。
1942年5月,日军由缅甸侵入云南境内,滇缅公路中断。
1935年后,古驿道逐渐被现代公路取代,也就是说抗日战争之前云南的交通道路是驿道。所以讲滇缅公路后,可讲古道。由于云南过去铜、盐、……比较兴旺,由此产生了驿道(经济文化交流)、盐运道、铜道、翡翠道、茶马古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