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遗忘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缅公路(Burma Road)
遗忘的歴史系列
手动翻页
滇缅公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在我国及世界历史中没有几条公路像它这样,曾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
日本根本不相信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天。日本更不相信,缺乏施工机械的二十万中国民工, 用双手和原始工具,在崇山峻岭间居然开凿出了延续华夏命脉的生命线。
滇缅公路的誔生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芦沟桥事变,国府宣告抗战。同年八月下旬日本海军宣布封锁中国沿海,十一月底第二次淞沪会战结束,十二月政府撤离南京,国军退守华中。虽然英勇的反击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亡我中华的神话,但华东各省及其沿海精华区域基本上已完全由日军掌控。昜言之,当时我国近四成的人口、逾九成的工业及所有联外海港已经沦陷。
此时政府外购与海外华侨捐赠的抗战物资, 主要依靠下列二条交通干道送回国内。
1、香港登岸经广九铁路,再转粤汉铁路至汉口。
2、越南海防登岸,经滇越铁路至昆明。
此二通道于抗战初期,确实发挥了极大作用,例如七七事变后的半年时间,由香港经广九/粤汉铁路输入国内的军火、设备、车辆、棉纱、
药品等就达九万公吨,而滇越铁路也输送了近五千吨的军需物资。
但上述二通道距日本即将攻击的广东太近,故从安全、实际的宏观角度看,为确保抗战所需战略物资的供给,我国应另在后方的云南迅速建设一条能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线。
实际上民国二十六年八月第二次淞沪会战甫始,云南省主席龙云便向中央
提出“国际交通应预作准备,即刻着手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直通印度洋,公路由云南负责,中央补助……”的建议。
检讨后限于国家财力,中央当时仅同意滇缅公路案,指示修路费用由中央
和云南各负担一半(中央政府拨二百万银元),施工人力由云南负责组织。并终止在四川设计中的成渝铁路工程,将原筑路工程技术干部和施工队伍调往云南修筑“滇缅公路”,责成云南限期一年修通滇缅公路。
同年十月中央与云南协商规划滇缅公路分两段修筑,其中昆明至下关一段
约410公里为东段,以原滇西简昜公路为基础拓宽补强。下关以西为西段,
不过素有西南丝稠之路称号的博南古道,却因狭窄弯曲无法利用,而需实际勘测规划,修筑经保山、祥云、龙陵至畹町出国长约555公里的全新路段。
出境后尚需另外修建135公里接至缅甸腊戌,与该国中央铁路连结,使之成
为一条新的国际通道。
国府同意批准后,龙云立即派其留美矿冶专业的农矿厅长缪云台代表政府
与英属缅甸商定中国境内滇缅公路由中国负责修筑,缅甸境内之滇缅公路由英国负责。鉴于工期短促,云南省政府发布了《非常时期法》,严令沿途各县征派民工,地方各级干部需亲自到场督修,滇黔绥靖公署派员负责检查和督导施工情况。
滇缅公路位臵地形简图
红色为滇缅公路、黄色为驻印远征军缅北
反攻时中美合建的雷多公路(中印公路)。
白色航线为滇缅公路缅甸段沦陷后美国援华
所建立举世闻名之驼峰航线。
滇缅公路的施工
滇缅公路西段要翻越横断山脉的大雪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大山的支脉或余脉,也要跨越怒江、澜沧江、漾濞江等大河。高山大川起伏跌宕。沿途悬岩绝壁连绵,万丈深渊不断。有些地段落差大得惊人,尤其是保山龙陵段,从怒江东岸的龙洞江边,经金刚田、汗龙、一丘田,沿怒江盘旋而上,二十五公里左右的道路,海拔落差竟达一千二百多公尺,首尾相望,无比艰险。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使得工程异常艰难。
滇缅路东段虽已通车,但从禄丰至下关一段全为土路,路基宽度不足,桥涵多为临时性的,还需拓宽路基、铺筑路面、改建桥涵。因此,全线修筑工程量之大,也远远超出施工前的预想。世界上一些了解此项工程的专家都曾预言,在资源与机具充份条件下,修建滇缅公路全线需要三年以上时间。
民国26年12月,滇缅公路正式开工,为争取工程速度,整个工程除较大的桥梁、涵洞由交通部指派专门队伍设计施工外,其余工程均由沿途二十八个县与五个设治局包干完成。次年一月,综管全线工程的总工程处紧急成立,下设四个工程处,两个桥工处,边测量,边设计,边施工。由于严重缺乏技术人员,总工程处只好召募当地及流亡到昆明的合格青年进行短期培训。后来,这批年轻人在滇缅公路建设中磨炼成为技术骨干。
勘测工作,是在相当困苦条件下出
色完成的。据当年工程管理局谭伯英
局长回忆“通常技术人员要拿一张详
细地形图实地勘测,然后返回设计室,
绘制勘测图并比照地质地理资料,进
行彻底论证后,才选择可能通行的最
佳路线。如果这样,我们需要两年。
我们的勘测队不到三十个人,仅有一
般的酒精水平仪。我们没有更多的时
间制作详细的地形图或返回办公室去
研讨论证。白天工作晚上加班,勘测
图是在茅舍里菜油灯下绘制的。全部
勘测只用了七个月,而且后半部分的
工作还是和路基的修筑同时进行。全
线通车后,我们进行二次勘测和公路
改善时,发现原来勘测的路线很少需
作大幅度的调整。”
注意: 施工中左上角勘測隊的測量作業
民国二十六年底,民工已陆续上路。
滇西的汉、彝、白、傣、回、苗、傈僳、
德昂等十个民族的筑路大军自带工具,
浩浩荡荡开赴工地,开始了十天一轮的
高强度劳动。施工高峰时,上路民工达
二十万人。
当时云南先后近四十万的青年已送至
前线补充兵源,因此老弱妇孺也成了修
筑滇缅公路的部份力量。著名记者萧乾
在《血肉筑成滇缅路》的报导中写着
“秃疮脑袋上梳着辫子的,赤背戴草笠
的,头上包巾、颈下拖着葫芦形瘿瘤的,
老到七八十,小到六七岁,没牙的老媪,
花裤腿的闺女都上阵了。”
雲南徵兵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