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述】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
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摘要]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奇峰。
出现于同一时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因产生的背景不同,故而民歌主题,民歌风格有着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古典文学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的又一高峰。
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新发展。
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长期对峙,北朝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各异,因而南北朝民歌呈现出不同色彩和情调。
一、民歌产生的背景不同1.南朝乐府民歌——繁荣都市里的艳语南朝乐府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指明“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
又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
”由此可见,这些民歌其实是“都市之歌”。
江南自古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建业为六朝故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刘宋时期曾出现一度平安稳定、繁荣局面,以官僚地主和寺院地主为代表的庄园经济活跃发达。
《宋书•孔季恭传》记载“江南为国盛矣……地广野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正因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统治阶级隔江偏安,尽情享乐。
新兴的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四面八方的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绝的涌向都市。
(《宋史•循吏列传记》)梁•裴子野的《宋略》说“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巨贾,舞女成群,相竞夸大,互有争夺”。
于是“歌舞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炫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
这就是南朝民歌得以问世和流传的根源。
2.南朝乐府民歌与汉乐府民歌一样,是统治阶级收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
民歌分“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三种,现存歌辞471首。
皆为对男女爱情生活的抒写,且大多以女性为主体,用女性的口吻唱出这一时期都市妇女的悲歌。
1,浅论南北民歌的叙事特点
1,浅论南北民歌的叙事特点南北民歌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地域差异,在体裁上也有所不同。
然而,南北民歌在内容与语言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通过对南北民歌的内容、体裁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揭示南北民歌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南北民歌的内容特征不同。
南北方文化风俗、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自周代以来,随着统治者“分邦建国”政策的实施,加之汉人开发边疆、移民戍边,使得南北民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但是就内容而言,虽然二者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还是可以看出两者各具独特的特征。
首先,就题材而言,由于南北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等条件的不同,北方的文学艺术更为广阔。
其次,就题材而言,北方民歌题材多为悲剧,因为北方气候寒冷,战争较少;而南方民歌却以喜剧居多,因为南方气候温暖,水草丰茂,江河密布,适合游牧与农耕,为南方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反映了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阶段。
虽然自宋代以来,城市商品经济日益发展,逐渐促成了市民文学的兴起,而使文人的创作情绪受到抑制。
但是,从文学创作的整体上看,宋词继承并发扬了唐诗风格清丽婉转的传统,故使宋词一枝独秀,且一直延续至今。
近现代,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更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
同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人们也深感不能固步自封,应该向西方学习。
于是以白话为主流的现代文学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了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古典文学,同时也刺激了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精华的小说创作。
而小说以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新颖的结构形式迅速改变了旧时代的文学状况。
在此背景下,从鲁迅的《狂人日记》、郁达夫的《沉沦》到巴金的《家》,不同的小说风格、思想内容、审美意趣与艺术技巧都渗透了作家独特的感受。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文学是立足于现实主义土壤的,所以它才能避免历史的浮躁与虚伪,给予人们真实的感受,将社会最普遍的情况如实地反映出来。
但是,当我们读宋词时,却总觉得隔了一层,我们似乎只看到了冰山的一角。
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差异 文档
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差异:南朝乐府民歌的兴起有三大背景:首先是整体动乱,局部偏安;其次是思想开放,文化交融;再次是风气更替,好尚大变。
因此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如下:其一:曲调繁复,内容狭窄,都离不开男女之情。
其二:总体风格类似。
其三:情感鲜明突出,修辞手法活泼多样。
而语言表达有的较为朴素无华,风格恬淡;有的较为鲜丽,但却不同于文人诗的华美典雅,是一种浅俗的鲜丽,与大量运用双关隐语有密切关系。
南朝民歌柔媚清丽,婉转缠绵。
北朝乐府民歌兴起也有赖于特殊的背景:首先是北方独特的自然风光;其次是游牧民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北方的长期战乱;最后是北方经济和中心城市的衰落。
因此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1.描绘北方的风光景色,游牧生活,富有地方特色;2.赞美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3.反映战争与徭役之苦;4.反映了穷苦人民饥寒迫的生活以及贫富对立等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而语言表达较少修辞,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
北诗的比兴仍沿袭《诗经》主客体分而为二的传统,主要着眼于字词语义意义上的联系。
北朝民歌直率粗犷、质朴刚键。
对后世的影响:
南朝乐府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着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
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
南北朝民歌之比较
南北朝民歌之比较:以《西洲曲》和《木兰诗》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歌空前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诗歌。
由于地理风情的不同,南北方的民歌又有各自的特点。
我讲以南方民歌《西洲曲》和北方民歌《木兰诗》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南北民歌的差异。
首先,从体裁,内容方面来看。
南方民歌大都是情歌,写男女之间的情事。
南方民歌的代表《西洲曲》,写得就是一位女子思念自己深爱的人,从春天,到夏天,秋天,冬天,她爱的人却一直为出现,而她只能祈求“南风” ,到明年的春天,能够与远方的他相会。
全诗都是在写女主人公对她喜欢的人的思念。
北方民歌内容比南方民歌更为宽泛,涉及生活中的很多的部分,例如战争,羁旅等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木兰诗》写的就是一个代父从军的感人故事。
民歌中的女主人公,因为自己的父亲没有儿子,且父亲有年老,作为女儿的木兰,义不容辞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
最后荣归故里。
其次,从风格上看。
南方民歌表现的多为哀婉,缠绵的格调;北方民歌则为刚健豪放,洒脱。
《西洲曲》主要的格调就是充满忧郁的思念。
诗的语言,也是华丽,婉转,常用双关的表现手法。
如“折梅”,谐音为“择媒”,暗示着婚姻,表达思想间接,多为含蓄。
《木兰诗》,语言质朴无华,简洁明快。
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这段我们可以看出,北方民歌直接明了。
另外,内容写得是战争,更为豪放,开阔最后,从艺术形式上看。
南方民歌常用双关,谐音等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感情,而北方民歌则质朴无华,参杂口语。
《西洲曲》中“莲子”是“怜子”的谐音,一语双关;还有像“飞鸿”则代表书信。
《木兰诗》则很直白。
另外南方民歌五言四句,北方民歌多为七言或者是。
南北民歌的差异
南北民歌相异特点
• 北方民歌是粗犷性的,南方民歌是小桥流水,南北民歌在 歌曲风格与演唱方法有四大相异特点 一:在语言特点上,北方民歌字多、南方民歌字少。北方咬字 棱角分明,南方咬字细巧柔和; 二:在节奏特点上,北方民歌速度快而紧凑、南方民歌速度慢 而从容。北方民歌乐句短而呼吸应快速灵活,南方民歌乐句长 而气息需深沉稳定; 三:在润腔特点上,北方民歌断处多,南方民歌以连为主; 四:在传情特点上,北方民歌字情多,南方民歌声情多。北方 民歌用声真声比假声多、南方民歌假声成份稍多一些;
南方北方
南方民歌 : 小桥流水 涓涓细流
南方歌曲是小桥流水的,小巧玲珑的,细腻动听的, 婉转缠绵的情调华美的文词精致的手法其旋律表现 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 吧=多表现的婉转,细腻,抒情。旋律进行以级进 为主,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
北方民歌:大方豪气 高亢嘹亮
• 北方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 古民歌为代表。加之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音乐 民族”之称。其民歌可分为两大类“长调”和 “短调”,“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 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 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 势与牧民的宽广情怀;“短调”民歌主要流行在 西部,南部的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 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 “短调”;
知名的南方歌曲
• • • • • • • 湖南:浏阳河 采槟榔 湖北:龙船调 江西:十送红军 广西:山歌好比春江水 云南: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贵州:蝉之歌 江苏: 茉莉花
北方歌曲代表作品
• 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悠扬,舒展自由) • 山西民歌: 《刨洋芋》 (表现农民收获时的喜悦心情)
浅议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
浅议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作者:王守荣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3年第09期南北朝乐府民歌是在《诗经》十五国风和汉乐府民歌之后,我国诗歌史上第三次比较集中出现的一次诗歌形式。
尽管大体出现在同一时期,但由于当时南北朝政权更替频繁,南北朝之间长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对峙隔绝。
再加上受统治阶级个人爱好的影响,致使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和社会意义。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产生于城市都邑,几乎全是情歌,表现了人民对爱情生活的美好追求。
诗歌篇章短小,风格婉转柔媚。
北朝民歌数量虽稍等不及南朝民歌,但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表现了北方民族尚武的精神面貌,质朴刚健,富有骨力感。
南北朝民歌差异社会背景一、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差异南朝是当时南迁的汉族封建地主建立的。
他们在北方彪悍的少数民族强势南下的形势下,不得已南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小朝廷更替不断。
他们也继承了政府采集民歌的传统,但他们采集民歌的目的不是为了“观风俗,知厚薄”,而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声色之娱。
汉乐府诗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民歌特色已荡然无存。
那些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民歌自然也在“屏蔽”之中。
南朝民歌主要来自城市都邑,实际上是“都市之歌”,这决定了南朝民歌地域的狭隘性,也难免有小市民低级的趣味,梁裴子野《宋书》说:“王侯将相,歌妓填室,鸿商客贾,舞女成群”。
这是南朝民歌几乎全是情歌的原因,而且有些还具有浓厚的脂粉气。
和南朝隔江对峙的北朝,由于游牧民族各军事集团在中原争夺,政权更替频繁,使中原长期陷入大分裂,大动乱的局面。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崇尚武力,相互征战、杀伐,使北方的文化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根本无暇组织采集民间歌谣。
“自晋永嘉后,运钟丧乱,宇内分崩,群风肆祸,生民不见俎豆之容,黔首惟睹戎马之迹;礼乐文章,扫地呢将尽!”。
这是北朝民歌流传下来较少的原因之一。
在北朝动乱的年代里,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的激励下,那些“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歌必然层出不群,但由于北朝各代统治者忙于攻城略地而无暇采集民歌,广大人民由于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许多有现实社会意义的民歌只能口口相传,最后逐渐散失,这也是北朝民歌数量少的原因之一。
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的差异
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的差异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的差异,大致可以概括如下:在感情表现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犷为特征,少有南方民歌那种婉转缠绵的情调;在语言风格上,北朝民歌以质朴刚健、富有力感见长,没有南方民歌那样华美的文辞、精致的手法,更没有采用双关隐语的技巧。
在诗歌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体式为主体,约占60%。
其余多为整齐的七言、四言诗,杂言体较少。
但这里要指出一点,许多诗是经过翻译的。
如《敕勒歌》《乐府广题》说:“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指汉语)。
”又《折杨柳歌》有“我本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二句,则可见原非汉语。
翻译也算是一种再创作,这方面的成绩也不容忽视,也是值得赞美的。
南北朝民歌比较
浅论南北朝民歌差异姓名:闵芹学号:1050110056 班级:汉语言文学2班摘要: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总体来说,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表现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方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1】其中,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最能代表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关键词:南朝北朝民歌内容风格情感差异一反映内容上的差异南朝民歌分为:吴歌、神弦歌和西曲歌,基本上南朝乐府民歌内容都是反映现实的。
吴歌内容集中于爱情,题材上略显单调,但其中有些民歌缠绵悱恻,婉转动人。
如《子夜歌》“始终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写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内心的沉痛、伤感;又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表现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与坚贞,以死殉情来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等等。
南朝神弦歌内容在于表现人神之恋,将美好的爱情注入祭祀神灵之中,心意缠绵,富于浪漫风情,大都是江南一带民间的祭神歌,与屈原当初在沅湘一带改写当地民歌而创作的《九歌》在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祭祀之际表现人神之恋。
此外还有西曲歌,西曲歌也主要写缠绵的爱情,与吴歌相比,突出特点是结合劳动写爱情,也有幽默诙谐的一面,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如《石城乐》“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
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可见在商旅离别,在情调上与吴歌的闺阁之气有所不同,风格也较为明快开朗。
而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内容包括景象雄浑之作,代表有《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色尽显辽阔苍苍的草原景象,其意境恢宏博大,雄浑壮阔,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生活的面貌和精神面貌;另外,凄苦之音,反映战争动乱给人们带来的凄苦心境;还有尚武之歌、爱情之歌及反映社会贫富不均、贫富对立的内容。
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约从420年至589年,期间出现了许多的民歌。
虽然这些民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南北朝时期民歌的异同点还是比较明显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一、南北朝民歌的起源南北朝民歌的起源比较复杂,以南朝为例,南朝各个区域的民间歌曲和音乐,大多是源于当时随着南迁各地移民的文化与风俗所融合而成的。
其中南方的海洋文化和岛屿文化,也对南朝音乐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如闽南、客家、潮汕等地的音乐具有鲜明的特色。
北朝则主要继承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前期的音乐,后期受到少量南朝音乐的影响。
二、南北朝民歌的类型南北朝民歌的类型比较丰富,主要可分为山歌、艳曲、荒歌、婚嫁歌、梨园戏曲的音乐、节令音乐、歌辞歌谱等几种类型。
其中以艳曲和山歌居多。
在北朝的长歌行、曲子、节调中,也大量地融入了南方的山歌曲调,表明了南朝山歌曲调在北方的传唱和流传。
三、南北朝民歌的歌词与主题南北朝民歌的歌词以爱情、宴饮、佳节等情趣性题材为主,用词简洁自然,情感表现真挚。
其中南方吟诵曲调较为缠绵悱恻,表现的场景多为山林田野及冶美佳人,比较适合南方比较热情的天气。
而北方的歌曲节奏虽没有南方的柔美,但是较为豪放,歌词更多地以战争、离别、思乡等诸如此类带点悲情感的主题为主。
四、南北朝民歌的演唱形式南北朝民歌的演唱形式各不相同,南方常以清弹、南音和说唱为主,而北方则多以说唱、旋律悠扬的长歌以及乐队演奏为主,乐器采用的是锣鼓、竹笛、琵琶、二胡等等。
五、南北朝民歌对后世的影响南北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但是它对于中华民族文化、音乐发展、下一代的背影和学习却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北朝民歌作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被认为是唐诗宋词发展的重要源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六、,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在各个方面都比较明显,南北朝民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在某些方面却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歌词主题、山歌的流传等。
举例说明南北民歌的不同特点及成因。
举例说明南北民歌的不同特点及成因。
——用《茉莉花》来分析南北民歌的特点由于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就形成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
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
歌曲前多有引子。
如:四川的《康定情歌》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表现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窄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13,356,级进为主的旋法,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应运。
又如:江南小调《无锡景》为典型的南音色彩。
其形式要素特点为,五声音阶,窄徵音韵561,653,和小声韵123的综合运用。
级进为主的旋法,连续发展,渐层下移的四句体结构,旋律修饰细腻华丽,曲风柔婉妩媚。
北方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
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
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
“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
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
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北方的人性格直爽、豪放,而江苏的人温柔、含蓄。
所以无论是东北歌曲、还是北方歌曲在表现爱情方面直来直去,爱就是爱,会直接说出来,例如《我的花儿》中“你的名字多亲切,哎心爱的姑娘,一见你心花开放”,《小看戏》中“姐儿巧打扮呐,而北方歌曲往往是含蓄的表大爱情下面我就南北《茉莉花》的不同特点做一比较,看看他们有什么异同。
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除了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河北、河南、山西、甘肃、四川、江西等地的《茉莉花》也很有特色。
南北朝民歌比较
南北朝民歌比较南北朝民歌比较一、南北朝乐府民歌数量之比较: 南丰北瘠中国古代乐府民歌保存最完备的当推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
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保存的《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和《西曲歌》, 另外还有一部分叫《神弦歌》。
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曾作统计《: 吴声歌曲》三百二十六首《, 西曲歌》一百四十二首《, 神弦歌》十七首, 总计五百二十一首, 基本囊括了南朝民间乐府的全部。
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部分现在保存在《乐府诗集》中《梁鼓角横吹曲》里。
从数量上来看, 南歌远胜于北歌。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社会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北歌, 也是因为流传到南方才被保存下来的。
二、南北朝乐府民歌思想内容之比较: 北丰南瘠北歌数量虽然不及南歌, 但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却远胜于南歌。
下面, 就思想内容方面将南北朝民歌作一比较。
( 一) 反映爱情婚姻的情歌南朝乐府民歌中《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两部分几乎全是情歌, 所谓“郎歌妙意曲, 侬亦吐芳词”(《吴歌·子夜歌》) 。
这些情歌大多是女性口吻的歌唱, 而这些歌唱者又都出自城市居民的中下层, 有的还出自妓女之口。
因此, 南歌中好多情歌所写的男女关系属于“非法恋爱”, 不被当时正统所认可。
如《子夜歌》①:怜欢好情怀, 移居作乡里。
桐树生门前, 出入见梧子。
揽枕北窗卧, 郎来就侬嬉。
小喜多唐突, 相怜能几许?朝登凉台上, 夕宿兰池里。
乘月采芙蓉, 夜夜得莲子。
前丝断缠绵, 意欲结交情。
春蚕易感化, 丝子已复生。
秋夜凉风起, 天高星月明。
兰房竞装饰, 绮帐待双情。
诸如此类的诗句在南歌中随处可见, 而北歌中听到的却是女子“女大当嫁”不能实现的悲愤之音。
如《地驱歌乐辞》②:驱羊入谷, 白羊在前。
老女不嫁, 蹋地呼天。
又如《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 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 那得孙儿抱。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阿婆许嫁女, 今年无消息。
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在不同历史天空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学。
文学有许多的分类标准。
文学从国度来说,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
文学从历史时期来说,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又可分为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朝文学、元明清文学等。
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说,可以分成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
那些接近人民大众的思想和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平民文学,而另一些能够体现官僚士大夫的思想情趣、文学素养、生活方式的文学称为贵族文学。
民歌自然归属于平民文学。
民歌以其清新流丽朴拙见长,不同于个人的文字作品,体现了一定地域内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作品。
南北朝民歌是继《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民间口头创作,属于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平民文学范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
当然,南北朝民歌的出现、发展、繁荣并不是偶然的。
一、南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分裂时间最长的年代,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又是连年混乱南北分裂,直至隋重新统一。
由于战争不断,导致政权更迭频繁。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东晋和北魏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王朝生命都不长。
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仅二十余年。
国家分裂,政权不稳,政治集团互相伐戮,斗争激烈。
南北方政权虽一时偏安,但南征北讨亦时起时伏。
动乱的年代,使统治阶层像平民百姓一样感到世事无常,人心惶惶。
所以宗族血统成了统治阶级巩固政权采取的一种手段,因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庶族在政治上出路艰难。
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但南北朝时期也并非就是暗无天日。
这段时期中国传统的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也有相当大的发展。
尤其是东南地区还建成了并达到了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水平。
在社会思想上更为自由活跃。
浅析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浅析南北朝民歌的差异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由于时代政局动荡,文学艺术也在政权交替中不断融合发展,摈弃了单一的文学模式,趋向多元化发展。
各种文学艺术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文学艺术也在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特色。
南北朝的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不同,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
南朝民歌细腻委婉,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在内容、语言、艺术特色上都表现了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内容语言艺术特色差异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一般是从宋武帝刘裕代晋(公元420年)起算,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为止,共一百七十年。
在这一百七十年里,南北朝创造了极有特色的中国文化。
南北朝的长期分裂,造成了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显著区别。
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政治状况的不同,文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传统以至地理环境不同,年深月久就会形成人们气质上的差异。
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南朝文学被概括为华丽绮靡和形式主义,这样的概括有失偏颇。
南朝文学的总体趋势是社会功能逐步淡化,而美学价值却为所有的作家所追求。
终南朝之世,极少出现强烈的激励人心或者深刻地感染人心的作品,作家所追求和创造的,大抵是那种精致、华丽和轻柔之美。
南朝文学的根本弱点,不在于作品题材的狭窄和细小,也不在于感情的强烈或平和,最致命的还是作家缺乏远大的理想,高尚的胸襟,致使作品缺乏深厚的内蕴。
而北朝的文学思想是沿着与南朝完全不同的线路发展的。
它以重政教之用为发展的起点,转向抒情,而没有出现像南朝那样的尚装饰、重娱乐的倾向,它追求一种苍凉劲健的美,异于南朝的明丽轻清;它尚质实典重,异于南朝的尚轻艳绮靡。
从文学艺术的整体上来看,南北朝文学的这种差异,在民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为氏族门阀制度的存在,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
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
民歌
分低下,多依附男子而生存,弃妇是乐府诗中表现较多的形象。
《子夜歌》篇云:“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1]641最初相识的时候,两情相悦,心心相印,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却怎么也不合适,最终女子被抛弃。
《欢闻歌》篇云:“单身如莹火,持底报郞恩。
”[1]656可见女子想要不依附男子而独立,生存的希望就如同莹火一样微弱,女子的地位十分卑微。
北朝由于战争原因,男子征战,人数锐减,女子则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女子老大不嫁,一方面由于女子人数大大多于男子,配偶缺乏,《紫骝马歌辞》篇云:“童男娶寡妇,壮女笑杀人。
”[1]365另一方面,作为主要劳动力,家庭对她们的需求更大,如《捉搦歌》篇云:“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
”[1]369《折杨柳枝歌》篇云:“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1]370可见,北朝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女子不可能依附于男子,而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而生存,其地位相对有所提高。
(四)女性语言风格的差异南朝乐府民歌格调缠绵,女子多娇弱,表现女子的诗句也较温柔,《团扇郞》篇云:“清风任动生,娇声任意发。
”[1]661,语词委婉动人,女子以清风自喻,一个“娇”字就把女子柔弱,希望得到男子疼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女性语言的含蓄还表现在谐音双关语的大量使用。
《子夜歌》中以“丝”代“思” [1]641,以“莲”代“怜” [1]643,以“藕”代“偶”[1]644,含蓄委婉地道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
《子夜歌》篇云:“何悟不成匹” [1]641,“匹”兼有布匹和匹配的意义,道出了女子对男子负心的怨恨之情;“离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
”[1]642“关”兼有关门和关心的意义,表现了女子的伤心与绝望。
此外还有以“梧子”双关“吾子” [1]643、树的“苦心”与人的“苦心”[1]642等。
北朝乐府民歌格调低沉,女子迫于生存和婚嫁的压力,内心苦闷,所抒发的感情也沉痛,《地驱乐歌辞》篇云:“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的差异
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的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各地的民间音乐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中国素有“民歌之乡”之称的广西,南方民歌遍布于山水之间,而在北方却有独具特色的响板歌、马头琴等民间音乐形式。
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歌曲内容的不同北方民歌的歌曲内容一般比较简单,伴奏使用的乐器和节奏也比较单一。
歌曲通常会通过比喻、夸张、幽默的方式表达生活中各种情感,如恋爱、血缘、亲情等,常常是以一种欢快的方式表达出来,显得很通俗易懂。
南方民歌则相对而言较为情感化,歌曲内容也较为丰富多样。
南方民歌往往是表现作者的情感经历、评述现代社会现象、反映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总的来说,南方民歌的歌曲内容比北方民歌更加深刻,更加富有文化内涵。
二、歌曲演唱形式的不同北方民歌演唱形式多样,有合唱、独唱等方式。
在北方,民歌并不是专业歌手的“专利”,平民百姓中也有不少爱好民歌的人。
他们通常会选择在自家庭院或公共场所,如村庄广场、市场、会场等地方表演民歌,衣着朴素,舞姿大胆,形式相对比较简单,但含义十分深厚。
南方民歌则注重演唱者个人的歌唱水准。
南方民歌往往由专业歌手来演唱,他们在歌唱方面注重技巧和情感的表达,演唱场合也是在音乐厅、酒吧等场合,一种更加热闹、高雅的方式。
同时南方民歌的伴奏器乐也往往是细致、细腻而稳定的,更加锦上添花。
三、音乐形式的不同北方民歌的音乐形式多样,有响板歌、铁弦歌、马头琴等等。
在北方民歌的伴奏方面,常常采用单簧管、扬琴、唢呐、古筝等乐器,这种乐器组合营造出来的音乐影响力相对较强。
春节联欢等文艺晚会中,北方民歌有关农村生活的节目常常被列为重点,成为了北方独具魅力和特色的表演形式。
南方民歌的音乐形式则普遍采用龙船、板凳舞、踩高跷等舞蹈形式,表现出南方人民的情感和文化特点。
南方民歌的伴奏方面,常常采用二胡、琵琶、古筝等乐器,透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风情。
同时,南方民歌和流行音乐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相对于北方民歌而言,南方民歌的节奏显得更加热烈,更加富有活力。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自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和439年北魏建立以来,历经南北朝的世纪之变,直到580年南朝陈灭亡,中国进入隋唐,南北朝的历史画卷就此结束。
在南北朝时期,民间文学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乐府民歌也开始出现南北的差异。
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显著,包括语音、风俗、文学等等。
南方由于气候较为湿热,所以南方的朝代将更加注重文学方面的发展,也相对更加注重民间文化的传承。
而北方则因其干燥的气候和较为简陋的生活条件,因而对于文学的崇尚则不如南方。
因此,南北方在乐府民歌中的表现形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南方的乐府民歌,一般呈现出比较流畅、优美的特点。
其歌词多为描绘人情世故、生活风情等,情感表达以柔美细腻见长。
南方作品中有很多以爱情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歌曲,例如《燕石如何》、《长恨歌》、《阳关三叠》等等。
这些作品对于南方文化特征的描绘比较突出,展示出了南方文化优于北方的一面。
与南方相反,北方的乐府民歌则更加朴素,节奏较为稳定,歌词多为描绘爱情、劳动生活、战争等方面。
在乐器和节奏方面,北方的表现也比较粗旷、有力,恰恰体现出北方人民的坚毅和勇气。
北方乐府民歌中许多歌词都反映了北方自然环境的特点,表现出“北风”特有的沉稳和坚毅。
例如《白雪歌》、《敕勒歌》、《北地篇》、《秦妇吟》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反映出北方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总之,南北朝时期,南北乐府民歌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南方乐府民歌以细腻、优美的表现形式为主,反映了南方文化的柔美和优越性;而北方乐府民歌则更加朴素、坚定,反映出了北方人民的勇气和坚毅,反映了北方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南北朝民歌差异与名篇赏析
南北朝民歌差异与名篇赏析————————————————————————————————作者: ————————————————————————————————日期:南北朝民歌差异与名篇赏析姓名张世新班级汉语言文学0911班学号09302108南北朝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民族风尚以及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但南北朝民歌由于长期处于对峙局面,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婉约,北朝民歌粗犷豪放。
但各有其特点,各有千秋。
南朝民歌的基本特点有以下三点:首先,绝大多数是情歌。
这与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置身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之中,多情的青年男女,不免怀春。
其次,极具浪漫色彩。
它所表现的爱情大多表现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的爱情,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种爱情生活能够在南朝民歌中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并广泛流布,自然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是为了更能够表现对爱情的、单纯的、热烈的追求,表现对人生的幸福与快乐的渴望。
再次,基调哀伤。
南朝民歌中多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曾经美好的爱情遭到破坏,不再美满,会在人们心中唤起对它更热烈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语出天然。
吴歌中的《大子夜歌》中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大量运用双关隐语,避免了过于简单直白、一览无余的表现,明朗而又巧妙。
如《子夜歌》中“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莲”与“怜”谐音。
又隐喻男子的感情犹豫含糊。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的一篇抒情长诗,诗中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情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回忆起从前西洲梅下相会的浪漫情景。
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想去西洲寻找情郎。
风吹着乌桕树,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待情人的到来,“门中露翠钿”中“露”字,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
【免费下载】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因为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导致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 众的生活疏离,其作品多体现在宴饮酬答,纵情声色,游山玩水上。又由于政治上 的不自由不独立,使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又因为这时期 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 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 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 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1、南北朝民歌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南朝民歌,有书籍记载的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 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使流传 至今的南朝民歌在内容上以情歌为主,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乐府诗集》 说:“《晋书·乐志》中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 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 起于此也。”又说:“《古今乐录》曰:‘吴声十曲:一曰《子夜》,二曰《上柱》, 三曰《凤将雏》,四曰《上声》,五曰《欢闻》,六曰《欢闻变》,七曰《前溪》,八 曰《阿子》,九曰《丁督护》,十曰《团扇郎》。……又有《七日夜女歌》、《长史变》、 《黄鹄》、《碧玉》、《桃叶》、《长乐佳》、《欢好》、《懊恼》、《读曲》,亦皆吴声歌曲’。 由此可见,“吴声歌曲”的产地虽不广阔,其曲调却极繁富。《乐府诗集》尝云: “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声亦异,故因其方俗而 谓之西曲云。”建业是当时的首都,荆(今湖北江陵县)、郢(今湖北宜昌县)、樊 (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也是当时的重镇,商业都非常发达。《乐府诗 集》载:西曲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西曲歌”是南 朝乐府民歌的重要部分,其中《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襄阳乐》、《三洲 歌》、《采桑度》、《那呵滩》、《拔蒲》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很有特 色。南朝民歌多‘都市之歌’,少‘郊野之歌’,这就规定了南朝民歌的局限性:与 劳动相对脱离,却与声色犬马联系了起来;与自耕自足相对脱离,却与宴饮颓唐联 系了起来。因为南朝民歌多出于‘都市巷陌’,还带有小市民的一些庸俗意味。梁 裴子野《宋略》说当时“王候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 互有争夺”。又加上妓女介入上层社会娱乐场所,又理所当然地增加了南朝民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论述】——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不同,故而在内容与风格上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南朝民歌多产生于商业发达的都市,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统治者采录民歌仅仅是为了声色娱乐,在收集时按照他们的趣味进行选择,因此,现存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且多是女性口吻,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此外,某些情歌还有较重的色情成分和胭脂气,很少泥土气息。
南朝民歌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
二是大量运用双关语,也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等。
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北朝乐府民歌,现存只有六十余首。
由于北朝乐府民歌产生
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多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
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
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
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