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大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欧大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比较

[摘要]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 比较中欧学生在学习风格方面的差异。经过数据整理和SPSS 的统计分析后, 发现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影响因素下, 欧洲式大学生学习风格确实与我们国内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很多显著性差异。国内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待于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 学习风格; 差异; 影响因素

最近几年, 国内各类高校积极推广海外教育合作项目, 于是在欧洲各大高校, 来自国内的交换生成了欧洲校园内的一道风景线。学校选派学生到国外学习,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有效及自主地学习, 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他们的开放意识和多元文化的精神。虽然大多数来自国内的学生都可以凭着勤奋刻苦的学习作风顺利拿到学分,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却很不适应教与学方面存在的与国内的差异性, 有些同学甚至会感到懊恼, 并且对学习失去信心。为了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国大学生与欧洲大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 并且树立中国大学生在国外学习的自信心, 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于国内外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找出学习风格与教学环境因素和学习者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期帮助国内学生意识到自身学习风格与欧洲学生的不同之处, 并且能够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积极适应或者着力培养欧洲式的学习风格。

一、学习风格理论综述

西方学习风格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 年代。1954 年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首次提出“ 学习风格”这一概念。20 世纪70 年代, 学习风格研究者吸收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方面研究、描述学习风格, 也从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独到见解。目前, 随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大家普遍意识到学习风格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之一, 并且有研究表明, 学习者的学业成绩与学习风格显著相关。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 选择与学习风格特征相适应的学习媒体和学习策略,将有助于改善学习环境, 进而提高学习质量。这已经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那么如何来定义学习风格呢?翻看关于学习风格的各类文章和书籍,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者从感官偏爱的角度来描述学习风格, 有的是从信息加工方式的角度来陈述这一概念, 还有的从学习风格的形成原因入手来阐述其内涵。也就是说, 不同的学者对学习风格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圣约翰大学Dunn 博士夫妇认为学习风格包括学习者对环境的选择和对情感、集体以及生理的需要。Keefe(1979)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学习风格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生理因素的混合体, 可以较稳定地显示学习者是如何感知学习环境以及与学习环境如何相互作用, 并适应学习环境的。Reid(1987)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 掌握新技能的自然的、习惯性的方式。不会因为教学方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这些对学习风格的定义来看, 学习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一种学习方式上的积累, 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学习环境和学习者个人因素等等。

二、学习风格差异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

本文的研究和调查就是按照以感知方式分类的学习风格类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调查问卷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大部分包括9 个问题, 内容涉及性别、年龄、专业、学习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作业完成方式、获得学分的要求, 以及学校的学习条件和设施等。通过了解这些细节, 可以验证学习风格和影响因素是如何相辅相成的。第二大部分包

括11 个问题,内容涉及6 种学习方式, 也就是根据视觉型、听觉型、体验型、动手操作型、小组型与个人型而设计的不同问题。每个问题都针对具体的一种学习类型提问,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方式选择答案。每题的选项都一样, 分别为…我没有选择这种学习方式‟,…我有时选择这种学习方式‟以及…我一直坚持这种学习方式‟。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中国某高校的60 名大学本科生和瑞典某高校的60 名本科生(包括瑞典籍学生和来自欧盟各类高校的交换生)。调查目的就是比较欧洲大学生学习风格和中国大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 以及发现影响学习风格的主要因素。

完成数据收集后, 笔者将所得数据输入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 首先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宁波大学的60 名学生中, 男生比例68% , 女生比例32% , 平均年龄21 岁, 涉及相关专业是计算机工程类、贸易类和数学类; Kristianstad 大学的60 名学生中,男生比例47% , 女生比例54% , 平均年龄23 岁, 涉及相关专业是人文科学、行为科学、数学、贸易、计算机工程类专业。然后按照中国大学生和欧洲大学生分组, 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 分析两组测试对象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是否显著。结果发现, 中欧学生之间在视觉型方面基本没有差异(数据大于0.05%), 在个人型方面差异也比较小,在动手操作型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而在听觉型、体验型和小组型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得出以上显著性差异结论的同时, 笔者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中欧学生学习风格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 课后获得教师帮助的形式, 以及课程考核要求的不同。在中国, 教师还是着重对于教学内容的详解, 学生在课堂上一般不参与讨论和陈述观点, 无形中造成了听觉型方面和欧洲学生的差异, 而欧洲的学生早已适应了教师点到为止的教学思路, 课堂上, 教师努力创造学生的参与机会, 学生因此可以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促进表达能力的发展。课余, 中国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两种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辅导, 但是欧洲学生多数可以通过面谈和电子邮件的形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更关键的不同点是, 欧洲学生擅长沟通和交流, 经常开展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 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并且许多作业要求必须以小组形式完成。另外, 中欧在学生获得课程学分方面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区别。中国学生需要参加每一堂课, 教师严格考勤, 但是作业很少有重做的可能性; 而欧洲学生并不需要参加每一次讲座, 但是教师对于作业的质量要求比较高, 重做的几率很高。

在这个调查中, 笔者没有阐述文化根源对于学习风格形成的影响, 因为笔者认为相对于其他的因素, 文化因素更具稳定和持久性, 是不可抗拒的影响, 不会按照个人意愿而有所改变, 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与生俱来的。而本文所比较的影响因素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并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加以改变的。

三、欧洲式学习风格对我国大学生学习风格培养的启示

经过整理数据和比较分析后, 我们发现欧洲式大学生学习风格确实与我们国内大学生学习风格有很多不同之处, 并且很明显的是, 学习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时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欧洲式的学习风格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我管理方面更具有促进作用。因此, 在学科交流越来越频繁密切、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中, 我们有必要在培养大学生学习风格方面做出一番努力, 通过以下所述的四个方面来帮助完善国内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一,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十分重要, 整个学习过程深受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大学生首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学习动机, 学会自己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并且重新确立学习目标。

第二, 完善学业测评机制。完善学业测评机制是非常长远的教学改革思路,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已经先后有了很多建议, 但是由于整个中国高校多,情况复杂, 所以建议在部分高校小范围的推广课程评定机制, 比如: 作业要求应该注重质量, 而不是数量; 内容要求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