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备课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选择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二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一些纸张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我分别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并讲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我告诉学生,圆柱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直的;而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也是圆形,侧面是曲的。
我还讲解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 练习:我给学生发放了一些纸张和彩笔,让他们自己动手画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并标注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指出对方作品中的错误。
4. 应用: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实际问题: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和一个圆锥形的水桶,哪个能够装更多的水?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圆柱: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直的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的体积计算公式:V = 1/3πr²h七、作业设计(1)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2. 应用题: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和一个圆锥形的水桶,哪个能够装更多的水?请给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本节课将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圆柱和圆锥。
学生还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圆柱和圆锥。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品,如圆柱形的铅笔、圆锥形的冰淇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 讲解:然后我通过PPT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辅助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高等关键要素。
3. 实践:在讲解完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后,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4.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我会用PPT展示例题,并逐步讲解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底面:圆形高: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体积:底面积× 高圆锥:底面:圆形高: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体积:底面积× 高× 1/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请根据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填空完成下列句子:圆柱的底面是____形,圆锥的底面是____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幻灯片,黑板。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易拉罐、圆锥形的雪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同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如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曲面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优秀教案,主要围绕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应用进行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为后续的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打下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区别。
2.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数学中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底面、侧面、高等特点,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如:圆柱和圆锥的底面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圆柱还是圆锥?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计算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2. 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不透彻,容易出错;3. 空间想象力不足,难以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切割、拼接等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2. 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2. 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2. 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图片素材;3. 准备相关练习题;4.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总结圆柱和圆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主要包括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高的意义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解决问题。
但同时,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和圆锥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话筒、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1)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1)让学生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教案圆柱和圆锥
备课模式:原创网络下载修改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8课时第1 课时总第4 课时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形的实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圆柱和圆锥。
二、交流共享(一)认识圆柱1.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结合实例和平面图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 探究圆柱的侧面和底面。
分组活动,互相交流。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点?上下底呢?想一想: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 探究圆柱的高。
出示高度不同的两个圆柱。
(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学生思考回答:高有无数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圆柱和圆锥表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圆柱和圆锥表象。
3.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易拉罐、漏斗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柱或圆锥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底面形状、高、侧面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圆柱和圆锥》一、教材分析:圆柱和圆锥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和圆锥都是平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学生对几何体的认识从表面是平面到表面含有曲面,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突破。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特别是圆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探索过程和由此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都为学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培养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的含义,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估计、类比、归纳等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圆柱和圆锥等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简单的判断、推理嗯呢管理,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掌握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探索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四、课时安排:10课时圆柱、圆锥的认识 1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课时圆柱的体积 3课时圆锥的体积 2课时整理与练习 2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圆柱和圆锥|苏教版教案:认识圆柱和圆锥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进行学习;二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2. 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以及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解,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包括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随堂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易拉罐、铅锤等,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点。
2.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接着,我会通过教具和图片,向学生们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3. 实例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我会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5. 板书设计:我会将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以及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回顾。
六、作业设计1. 请用纸卷一个圆柱,并用彩笔在圆柱上画上喜欢的图案。
2. 观察家里或学校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答案:1. 圆柱上的图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画。
2. 家里或学校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易拉罐、铅锤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体积计算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在课后,我将会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时,即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圆柱。
2. 圆柱的性质: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 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4. 圆锥的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圆锥。
5. 圆锥的性质: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6. 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主要性质。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以及高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一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柱形的书架、圆锥形的粉笔等,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点。
2. 讲解圆柱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概念。
3. 讲解圆柱的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圆柱的高的含义。
4. 讲解圆锥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概念。
5. 讲解圆锥的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圆锥的高的含义。
6. 侧面展开图的展示:让学生将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展开,观察它们的侧面展开图,加深对圆柱和圆锥形状特点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5.阅读拓展材料《圆柱和圆锥在建筑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了解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理解,避免死记硬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
2.学会使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动手操作制作圆柱和圆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掌握圆柱的底面、侧面、高的概念,以及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的概念,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找出至少三个圆柱和三个圆锥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要求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估算这些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手抄报要求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字迹工整。
1.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能够准确识别和区分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
2.学会使用工具制作圆柱和圆锥,并能正确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3.能够运用所学的圆柱和圆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帮助学生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借助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罐、漏斗、陀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还较为肤浅。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模型,以及相关卡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如易拉罐、铅锤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征,如圆柱的底面、高、侧面等,圆锥的底面、高、侧面等。
同时,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用准备好的模型进行操作。
教师提出以下任务:(1)观察和描述你所看到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学生可能对它们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4.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并尝试计算它们的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规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由于其形状的特殊性,学生可能会对它们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
2.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识别。
2.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底面形状、侧面形状等。
同时,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公式的含义。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测量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体积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第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第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学生可能对它们的特点和体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例和图片。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柱形的铅笔、圆锥形的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叫做什么几何图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引入立体图形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它们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点、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3.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采用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饮料瓶、铅笔等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
让学生观察、触摸实物,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单元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计算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学生还存在着对立体图形特征理解不深刻、计算方法不熟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
2.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3.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理解。
2.采用讲授法,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实物教具。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计算练习题。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
试”,“练一练”和练习四的第1~3题。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一套,一些沙或米等。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回答
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
书相应的计算公式。
)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
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
板书:转化)
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
近呢?(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
生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
4、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
图形来研究比较简单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5、它们
的体积
之间到
底有什
么关系
呢?
二、实验
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例5。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让学生猜想:图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
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
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
(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
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练习四第4~12题和第23页思考题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
2、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
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做“练习四”第5题。
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知的圆柱
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已知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
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3、做“练
习四”第
6题。
出示第6
题的图。
引导分
析: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寻找与圆锥
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
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如果高相等,
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
还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
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
4、做“练习四”第7题。
(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
高)
接着让学生独立练习。
(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
的关系。
5、做“练习四”
第8题。
联系实际,解决
问题。
6、做“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绕它的两条高旋转一周形成两
个大小不同的圆锥。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计算。
7、做“练习四”第12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
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
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
用第115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
面积和高。
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
积,再计算体积。
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计
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18页
板
书
圆锥体积的练习课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总课时数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主备教师朱娣洋
出示题目:
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
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做练习四第12题。
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
6、做练习四第13题。
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
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7、做练习四第1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
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
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20-21页
板
书
整理与练习(2)设
计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