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具体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科技2012.12.第23期

试论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具体运用

张光来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引言

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但由于开采技术难度大、效率低,占据我国煤炭量很大一部分的薄煤层开采却很少。同时在对薄煤层的开采中存在盲目开采、粗放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使得薄煤层煤炭资源严重浪费。为提高薄煤层的采出率和生产效率,也就对薄煤层煤炭开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化采煤方法的使用逐步增多。

2煤矿薄煤层形成原因

煤层厚度主要是由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作用决定的,其中薄煤层的形成原因很多,按其成因分类主要包括沉积薄煤

层、断层薄煤层和冲刷薄煤层。不同的煤层形成有不同的特点:(1)沉积薄煤层:煤层的变化呈现渐变的规律,其层位和厚

度保持不变,煤层边界与顶、

底板整合接触。(2)断层薄煤层:煤岩层产状变化以及变薄趋势呈现一定的倾向性和方向性,顶、底板岩性无明显变化,但常伴有擦痕、牵引和褶曲等现象,因此可能伴有一定的起伏。

(3)冲刷薄煤层:由于水流的冲刷对煤层的影响,煤层呈条带状延伸,冲刷沉积物如角砾岩块等岩性杂乱,分选差、滚圆度差,呈现出与煤层正常顶底板不同的岩性,且煤层忽薄忽厚。

3薄煤层开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薄煤层开采现状

我国煤炭储量大且赋存多样化,薄与极薄煤层的可采储量

约为60多亿,然而我国每年薄煤层采出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

10.4%,

远远低于可采储量所占的比重[1]。3.2薄煤层开采出现的问题

由于作业空间狭窄,开采的条件很差,采煤机械配套与液

压支架选型、设备的移动以及工作面的接替工作困难,工作人员只能在工作面爬行或者是卧姿进行开采;由于薄煤层地质条件和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矿井的设计以及设备选型较为困难,以致极为复杂地质的薄煤层开采困难,浪费严重;薄煤层有很高的掘进率,工作面的接替紧张,投资高,产出低[2]。

4机械化采煤工艺优点

目前,煤矿开采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炮采、普采和综采三种方式。炮采是用爆破的方式落煤、人工装煤、输送机运煤和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艺;普采是用采煤机采煤、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液压推溜器推溜维持工作面推进,金属支柱支护;综采即综合机械化开采方式,与普采最大的区别是:综采使用了自移动式支架支护顶板,解决了支护与回柱放顶人工操作的

难题,实现了支护与采空区处理的机械化。如图1所示综采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表1为三种采煤方式的比较。

由此,实施机械化高效开采十分必要。实施机械化高效开

采技术后可规范生产系统,减少局部压煤损失和回采工作面的回采损失,从而提高资源的回采率;通过先进适宜的设备,合理的巷道布置,改善作业条件,合理的采掘比来提高资源的高效开采;通过采用机械化破煤、落煤设备减少对回采工作面围岩的破坏,提高作业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程度,同时也减少了作业人员在狭小空间的作业时间,从而有效的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3]。

5机械采煤工艺

现在国内外用于薄煤层机械开采的成熟工艺主要包括长壁式的开采、螺旋钻机式开采、连续采煤机房柱式开采和急倾斜煤层钢丝锯开采几种。

5.1长壁式采煤工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也逐步加大,由于厚及中厚煤层储量的急剧下降,薄煤层逐渐变为主采煤层。

然而薄煤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效率低,如何提高薄煤层采出率、降低开采难度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将通过对煤矿薄煤层形成原因、薄煤层开采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机械化采煤和工艺优点的分析,浅谈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具体运用。关键词:薄煤层;开采现状;机械化采煤;具体应用

炮采

普采

综采

优点对地质变化的适应性强、

工作面设备投入成本低、工艺具有技术简单产量较炮采高、

设备适应性强、容易掌握、

初期投资少与见效快

落煤、

装煤、运输、支护、采空区处理等工序实现机械化,

劳动强度低、产量高、效率

高、安全条件好

缺点支护工作不安全、

工人劳动强度大、

日产量及材料消耗量大、劳动生产率低

顶板控制较薄弱、支架架设与回撤工作劳动强度大表1三种采煤方式的比较

工艺与设备

190

广东科技2012.12.第23期

该技术主要用于那些地质构造比较简单、赋存相对稳的薄煤层。主要使用机械为滚筒采煤机或者刨煤机。

滚筒采煤机:在开采过程中,薄煤层滚筒采煤机的整机身高应当矮一些,要有足够大的装机功率,一般不低于100~

200kW 。为了适应煤层厚度的变化起伏,

同时也为了留有足够的过煤和过机高度,机身应该短、矮[4]。

刨煤机采煤机:刨煤机利用刨刀的煤刨,沿采煤工作面往复开采并装煤,煤刨依靠工作面输送机进行导向。刨煤机采煤机仅刨落被压酥的煤壁表层,因而能量消耗低,有利于成本的节约;移架和移溜工人的工作位置相对固定,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边刨煤边推进,实现了采煤过程的连续性。

5.2螺旋钻机采煤

螺旋钻机采煤是一种最简单的薄煤层或极薄煤层开采方

法,是在采掘完成的平巷中布置螺旋钻机,依靠钻头上装有截齿的螺旋钻机,进行钻进和截割,通过钻入巷道两侧煤层中的

螺旋钻杆,将落煤运出采煤工作面。用螺旋钻机采煤,

生产人员在平巷内作业,改善了安全条件和作业环境,机械化程度高,回采工效较高[5]。

6机械化采煤在薄煤层中的具体应用

某煤层厚0.82~1.36m ,平均厚1.09m ,倾角10~18°,煤层赋

存基本稳定;地面标高+219~+255m ,

工作面标高-60~-92m ;工作面走向长950m ,倾向长115~185m ,平均145m ;该工作面煤层直接顶板为石炭系太原组L 1-2灰岩,直接底板为石炭系本溪组铝土泥岩。

6.1采煤方法的选择

采煤方法为高档普通机械化采煤,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确定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机:滚筒直径1000mm ;滚筒内旋;采高1.0~1.8m ;尺寸9453mm ×1334mm ×678mm 。工作面采用后退式,采区内,沿着煤层倾斜方向,采用下行式开采顺序。滚筒式截煤机破煤落煤,工作面采用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煤,液压支架支架高0.75~1.50m ;尺寸4670mm ×1450mm ×800mm ,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6.2回采工艺流程

(如图2)6.3采区采煤、

运输采用单向割煤,采煤机向机头割煤,前滚筒割底刀,后滚筒

割顶刀;采煤机装煤一部分由滚筒螺旋叶片装煤,剩余部分由

挡煤板装入输送机;刮板输送机配合胶带输送机运煤;液压单

体支柱支护,且随工作面推进长度变化而增减;采用及时支护方式,邻架操作,先降后移的移架方式;推溜在移架后依次进行,由一端向另一端逐节推移。

6.4效益评价

机械化采煤期间日产最高为960t ,月产量为25000t ,平均每月较非机械化增产约10000t 。机械化作业在降低作业工人的

劳动强度、

保障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得以开采、下部煤层得到卸压,对下部煤层瓦斯释放非常有利,煤层的安全开采得到保障。于此同时,机械化采煤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生产效率,采煤进度比传统的薄煤层开采提高了两倍,降低了吨煤投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7机械化采煤的发展

由于薄煤层作业空间狭窄,致使设备调转和工人行动很困难,为保障薄煤层高产高效,薄煤层机械化生产十分必要。为此,伴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薄煤层机械以及配套设备应

不断革新,使薄煤层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为此,

对生产机械发展做出以下建议:

(1)为提高输送机对弯曲的适应能力,克服液压牵引系统

抗污染性低、

牵引力小等缺点,应逐步完善采煤机的性能,扩大采煤机在大倾角煤层的适用范围。

(2)在保证采高下限的前提下,研发连续采煤机房柱式开

采薄煤层技术、

电机横向布置技术、多电机驱动技术与装备,避免采煤机装机功率提高带来的外形尺寸增加问题,并实现对各个系统的自动化监测监控,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8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薄煤层在开采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

题,为提高薄煤层采出率和生产效率,必须根据煤矿本身的实际情况,不断采用新的机械化施工技术,在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对技术的完善与创新,通过实行薄煤层机械化开采,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郭玉辉,

王赟.浅谈薄煤层开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矿开采,2012年01期:1~2,36.[2]李现民,刘建国.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0年09期:62,75.

[3]潘兴志.浅谈极薄煤层和薄煤层的采煤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2期:291.

[4]郭勇.浅谈薄煤层开采技术[J].科技信息,2012年24期:412.[5]郝峰.综合机械化采煤在薄煤层开采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1年10期:81~82.

!!!!!!!!!!!!!!!!!!!!!!!!!!!!!!!!!!!!!!!!!!!!!!!

(9)需要注意的是,拆卸作业时应及时搭设有关部位的安

全拆卸平台。

3结束语

水泥罐的安装与拆除对所属公司或单位而言有着重要意义,而安装与拆除方案则是进行安装与拆除施工的重要指导文件,方案质量直接关系着施工质量,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所需,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安全施工措施,保证安装与拆除施工

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参考文献:

[1]林浩,熊琪.400t 水泥罐受力分析.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

[2]方光才.船用水泥罐结构分析与选型[J].江苏船舶,2010(2).

[3]刘建平.散装水泥罐式集装箱破洞修复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

2009(12).

(上接第195页

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