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湟书事
阴山铁骑角弓长,闲日原头射白狼。
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第三,元末“贵适意”文人风尚的兴起,无疑正与 这一时期新兴审美趣味对文人艺术思维的激活有着 密切联系。
杨维桢:“自苏徙松,筑玄圃蓬台于松江之上,海内荐绅 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屦,殆无虚日。酒酣以往, 笔墨横飞,铅粉狼籍。或戴华阳巾,披鹤氅,坐船屋上, 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 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也” 。
予家合肥,合肥之戍一军皆夏人,人面多黎黑,善骑射, 有长身至八九尺者。其性大抵质直而上义。平居相与,虽异姓 如亲姻。凡有所得,则覃食豆羹不以自私,必召其朋友。朋友 之间,有无相共,有余即以与人,无即以取诸人,亦不少以属 意。百解之粟,数千百络之钱,可一语而致具也。岁时往来, 以相劳问,少长相坐,以齿不以爵,献寿拜舞,上下之情,怡 然相欢。醉即相互道其乡邻、亲戚,各相持涕泣以为常。予初 以为此异乡相亲乃尔。及以问夏人,凡国中之俗,莫不皆然。 其异姓之人乃如此则其亲姻可知矣。宜其民皆亲上死长,而以 弹丸黑子之地抗二大国传世五六百年而后亡,非偶然也。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号称“四大家”。 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诗如“唐临晋帖”,曼 硕诗如“美女簪花”,而他自己的诗则如“汉廷老 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引虞集语)。 “‘百战健儿’,悍而苍也;‘三日新妇’,鲜而美 也;‘唐临晋帖’,近而肖也;‘汉法令师’,刻而 深也。”(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六)
元 诗文 概 说
元初:作家大多由宋、金入元,受江湖诗派和元好问的影响较 深。
中期:宗唐为主,学其浑融流丽、体式端雅。 多止于形貌,多学唐平和淡远、温润流丽一类;摒弃宋诗, 力矫宋诗的瘦硬生涩之弊。
后期:多学中晚唐秾丽奇诡之体。
元代宽松的创作环境
“使以(冯子振)誉桑哥为罪,则在廷诸臣,谁不誉之?朕亦 尝誉之矣!”
前期作家: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一 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因赐第居湖州,故为湖州人。元世 祖忽必烈至元博士上四年应召到大都(今北京市)。曾受 元代帝王五世荣宠,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 国公,谥父敏。著有《尚书注》、《琴原》、《乐原》、 《松雪斋集》。
罪 出
“自京国倾覆,笔墨道绝,举子无所用其巧,往பைடு நூலகம்于极海之涯,穷山 之巅,用其素所对偶声韵者变为诗歌,聊以写悲辛、叙危苦 耳。”(舒岳祥《跋王矩孙诗 》
诗风之变
晚宋之作诗者多谬句,出游必云“策杖”,门户必 曰“柴扉”,结句多以梅花为说,陈腐可厌。余因 聚其事为一绝云:“烹茶茅屋掩柴扉,双耸吟肩更 捻髭。策杖逋仙下山去,骚人正是兴来时。”或可 为作者戒也。
黄庚“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 尽发而为诗。”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月泉吟社征诗《春日田园杂兴》
送汪元量归吴 上京纪行诗 岳庙题诗 郑氏义门 西湖竹枝词 玉山雅集 北郭诗社 杨维桢,濮乐闲聚桂文会 饶介醉樵歌文会
元代诗人近四千人,流传至今的诗作达十二万四千多首 。
万里江湖想潇洒,伫看春水雁来还 。
《庄子· 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山
家
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村居杂诗》五首其一
刘因
邻翁走相报,隔窗呼我起。 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萨都剌(约1280-约1346),字天锡,号直斋, 西域回回人,一说蒙古人,因父祖出镇云代, 便留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1327) 进士,历官江南行省御史台掾史、河南江北道 廉访司经历、南台侍御史等职。晚年曾寓居杭 州。著有《雁门集》。
虞集在为傅若金(与砺)诗集所作序中称“进士萨 天锡最长于情,流丽清婉” 。 瞿佑《归田诗话》称“萨天锡以《宫词》得名,其 诗清新绮丽,自成一家” 。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天风环佩” 。
陈衍《元诗纪事》引《翦胜野闻》记:“元军既遁, 留守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北),犹有觊觎之志。太 祖遣使驰书,明示祸福,因答诗云云。”
忽必烈认为:“士不治经究心孔孟,而为赋诗,何关修 身,何益为国?”“由是海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 (姚燧《牧庵集》卷15《董文忠公神道碑》)。
“皇元混一之初,金、宋旧儒,布列馆阁。然其文气,高者 倔强,下者委靡,时见旧习。”(欧阳玄《雍虞公文序》, 虞集《道园学古录》卷首)
满江红· 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 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 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 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 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涵养既深,异 才并出。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 于前,而天锡继之……于是雅正卿、达兼善、迺 贤易之、余廷心诸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亦 可谓极一时之盛者欤!” ——(顾嗣立:《元诗选》初集 )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云已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坠尘网,宛转受缠绕。 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
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 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
骨肉生别离,丘垅谁为扫?
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 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
前年有诏举逸民,一旦驰驿登天府。 岂知佐理自有才,勉强尽瘁终无补。
“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士大夫碑版咸出其手。 粹然自成一家之言。山林之人,逢掖之士,得其赠 言,如获拱璧”。 《挽文山丞相》
风入松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 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 凭谁寄、银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后期诗文作家: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祖籍 仁寿(今属四川)。其五世祖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虞允文。其 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元成 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仁 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 文宗时授奎章阁侍书学士,进翰林侍讲学士,并与赵世延等编 纂《经世大典》。顺帝即位后谢病回乡。谥文靖。
金元之际:元好问
丧乱诗——《遗山集》 国亡史兴 己所当任——《中州集》
前期作家:
元代试探的开卷第一人——刘因(1249~1293) ,字梦吉,号静 修。初名骃,字梦骥。河北容城人。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 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 在家。至元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 以疾辞,两年后卒于容城。
吴君之心,余之心也。以余之不才,去吴君何啻百倍。吴君 且往,则余当何如也?
自警
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唯余笔研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 塑一个我;将咱俩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得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 (管道升《我侬词》)
“某生四十三年,未尝效尺寸之力以报国家养育生成之德。 而恩命连至,某尚敢偃蹇不出,贪高位之名以自媚,以负我 国家知遇之恩,而得圣门中庸之教也哉!” “今圣天子选用贤良,一时新政,虽前日隐逸之人,亦将出 而仕矣。况某平昔非隐晦者耶!况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 崇之地耶!”
白雁行 刘因 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吹江干。 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 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残。
奉使收江南
伯颜 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 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
度梅关
伯颜
马首经从庾岭关,王师到处悉平夷。
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
赠吴王 元顺帝 金陵使者过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无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且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叮咛频嘱咐,春风先到凤凰台。
“自天历(1328-1329)以来……一时作者,率皆涵淳茹和 以鸣太平之鸿休,其摛辞则拟诸汉唐,说理则本诸宋儒,而 学问则优游于周之未衰。学者咸宗尚之,并称之曰‘虞 (集)、揭(徯斯)、柳(贯)、黄(溍)’,而本朝之盛 极矣。”(戴良《九灵山房集补编》下《夷白斋稿序》)
“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顾元不可为 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李东阳《怀麓堂 诗话》)
“元诗承宋、金之季,西北倡自元遗山,而郝陵川(郝经)、 刘静修(刘因)之徒继之,至中统(1260-1263)、至元 (1264-1294)而大盛,然粗豪之习,时所不免。”(顾嗣 立《寒厅诗话》)
“延祐以来,则有蜀郡虞公、浚仪马公,以雅正之音鸣于时, 士皆转相慕效,而文章之习,今独为盛矣。”(苏天爵《国 朝文类》卷首《国朝文类序》)
“宋以前诗文书画,人各自名,即有兼长,不过一二。 胜国则文士鲜不能诗,诗流靡不工书,且时傍及绘事, 亦前代所无也。……危太朴、贯云石、萨天锡、贡 泰父、杜原功、倪元镇、余廷心、泰兼善,皆以书 知名。”
(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六 )
元末华化蒙古文人中,影响较大的有月鲁 不花、聂镛、达溥化、杨景贤等。
元末色目文人中,影响较大的有余阙、迺贤、泰不华、 萨都剌、偰玉立、伯颜、丁鹤年、仉机沙等。
廼贤:“仆于世甚拙,知焉不能出奇干时,勾连强近以有禄爵; 力焉不能操弓挟矢,驰骤风雨以自效于时。又不能占占逐利如 鹰鹯鸷鸟之发也。此心泊然无他好,其有好而得之者,尽在是 矣。”
第一,少数民族文人作为群体出现于文坛, 成为元代文学迥异于各朝的一个显著特征, 元代文学的题材也因而得到拓展。
第二,少数民族文人在接受儒家文化的同时,又 保留了本民族率真爽朗的性格,以其贞刚、朴质、 奔放、热烈的审美趣味影响着元代文坛,使各体 文学中少数民族因素大大增加,为中原文化注入 了勃勃生机。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西域雍古 族人,占籍光州(今河南潢川)。延祐二年 (1315))进士,官至御史中丞,谥文贞。 著有《石田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