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阴、肝血失调

合集下载

中医讲肝的术语

中医讲肝的术语

中医讲肝的术语
中医讲肝的术语如下:
肝气:指肝脏的生理活动和功能,主要包括疏泄作用、保证气血畅通等。

肝郁:指肝气郁结,阻碍气血运行,常导致情绪不畅、胸闷、头痛等症状。

肝火:指肝脏阳气过盛,常导致眼睛发红、易怒、口苦等症状。

肝血:指肝脏储藏的血液,对滋养筋脉、维持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

肝阳:指肝脏的阳气,主要掌管筋脉,与肝阴共同维持人体的平衡。

肝阴:指肝脏的阴液,主要起滋养、润泽作用,与肝阳共同维持人体的平衡。

肝经:指中医学中描述的肝脏经络系统,与肝脏功能相关的腧穴位于肝经上。

以上术语反映了中医中对肝脏的认识和描述,肝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脏器之一,与情绪、气血、筋脉等方面密切相关。

中医肝脾肾三脏关系如何影响身心健康

中医肝脾肾三脏关系如何影响身心健康

中医肝脾肾三脏关系如何影响身心健康在中医理论中,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对于人体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三个脏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气机、促进血液运行、协助脾胃运化等功能。

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肾主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主宰着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首先,肝与脾的关系密切。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来看,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

但在生理情况下,这种相克关系是相互协调的。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能够促进脾气的升清和运化。

如果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就容易横逆犯脾,导致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反之,如果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也会影响肝气的疏泄,导致肝郁气滞。

这种相互影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比如一些人在情绪抑郁、压力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消化不良、胃口不好的情况;而长期脾胃虚弱的人,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等表现。

其次,肝与肾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相互滋生。

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补充。

在生理状态下,肝肾之间相互支持,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果肝血不足,会导致肾精亏损,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而肾精不足,也会影响肝血的生成,导致肝阴不足,出现肝阳上亢、急躁易怒、头目胀痛等症状。

此外,肝肾的阴阳也相互制约。

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使其不致过于亢盛;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使其保持舒畅条达。

如果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就会导致肝阳上亢;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肝脉,就会导致肝脉寒滞。

再来说说脾与肾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两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

脾的运化功能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肾所藏之精,也需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不断补充和化生。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就会导致脾阳虚衰,出现腹部冷痛、腹泻、水肿等症状;如果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就会导致肾精不足,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等症状。

肝阴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肝阴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肝阴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肝阴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证,通常指肝脏阴虚,造成肝脏功能失调,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

肝阴虚的表现主要包括情绪不稳定、易怒、头晕目眩、眼睛干涩等症状。

肝阴虚是中医中的常见病证,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肝阴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首先,肝阴虚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不稳定,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与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

肝阴虚导致肝失疏泄,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情况。

2. 头晕目眩,肝阴虚导致肝阳上亢,容易引起头晕目眩、眩晕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 眼睛干涩,肝主目,在中医理论中与眼睛健康有关。

肝阴虚导致肝血不足,容易引起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等问题。

其次,针对肝阴虚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中医药中有很多针对肝阴虚的药物,如柴胡、白芍、当归等,可以通过煎煮或者煎服的方式进行治疗。

2. 饮食调理,肝阴虚的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绿豆、芝麻、海带等,帮助滋补肝阴。

3. 调节情绪,情绪不稳定是肝阴虚的一个表现,因此患者需要学会通过运动、音乐、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最后,肝阴虚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对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患者在发现肝阴虚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中医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愉快,对预防和治疗肝阴虚都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肝阴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患者能够重视肝阴虚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是人体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

肝气尚能总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但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肝阴、肝血具有易亏虚的特点。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或不及,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以及肝脏阴阳制约关系的失调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

肝阳、肝气失调,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

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之由亦多在肝阴、肝血不足。

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

肝阴、肝血失调,肝的阴血失调,均以亏损为其特点。

阴虚则阳亢,而形成肝阳上亢、阴不制阳、阳气升动无制,肝风内动等。

肝的阴血失调,主要可导致肝血虚亏、肝阳上亢,以及肝风内动等。

肝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眩晕:多由肝阴不足,阴虚阳亢。

肝之阳气升动,上扰清窍所致。

目花:多由肝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肝血所养而致。

耳鸣:多为情志抑郁,肝郁气滞,郁久则化火生热,或火怒伤肝,肝胆之火亢进,上扰清窍所致,甚则清窍被蒙,可成重听。

巅顶、乳房、两胁、少腹疼痛及囊肿疼痛:上述部分,皆为肝经循行所过。

若肝郁气滞,气机阻塞,或痰气交阻,或气血互结,以致经气不利,脉络不通,则可于上述部位出现胀痛,或形成肿块。

若气郁化火上窜于头部,则可发作巅顶剧痛。

关节屈伸不利,筋挛拘急、抽搐:多为肝之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四肢麻木:多由肝血不足,不能滋养经脉肌肤,或由于风痰流窜经脉,络脉气血不和所致。

急躁易怒: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若肝郁气滞,气郁而化火,肝火亢盛,或肝之阴气升动太过,肝阳亢逆,则可致性情急躁而易怒。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肾为"先天之本"。

肝经失调会导致哪些神经系统问题

肝经失调会导致哪些神经系统问题

肝经失调会导致哪些神经系统问题在中医理论中,肝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肝经失调时,可能会给我们的神经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这些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问题。

首先,肝经失调可能导致头痛。

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或者肝火上炎,气血运行不畅,头部的经络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和疏通,就容易引发头痛。

这种头痛可能表现为胀痛、刺痛或者跳痛,疼痛的部位可能在头部的两侧或者巅顶。

有些人在情绪波动、压力大或者睡眠不好的时候,头痛会更加明显。

其次,肝经失调还可能引起眩晕。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当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时,就容易出现眩晕。

患者可能会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种眩晕往往在劳累、情绪激动或者突然改变体位时发作或加重。

失眠也是肝经失调常见的神经系统问题之一。

肝藏血,主魂。

如果肝经失调,肝血不足,魂不守舍,就会影响睡眠质量。

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浅等。

而且,肝郁化火也会扰乱心神,导致失眠。

这类患者常常伴有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症状。

另外,肝经失调还可能导致情绪方面的问题,如焦虑和抑郁。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当肝气郁结时,人的情绪就会变得低落、压抑,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相反,肝火过旺时,人可能会变得急躁易怒、情绪失控。

再者,肝经失调还可能引发肢体麻木、震颤等问题。

肝血不足时,筋脉失去濡养,就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

而肝风内动时,则可能导致肢体震颤、抽搐等。

在临床上,判断肝经失调导致的神经系统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肝气郁结的患者,脉象多弦,舌淡红,苔薄白;肝火上炎的患者,脉象弦数,舌红苔黄;肝阴不足的患者,脉象细数,舌红少津等。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肝经失调呢?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的情绪,如愤怒、抑郁、焦虑等,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饮酒过度等,容易化火伤阴,导致肝火上亢或肝阴不足。

补肝血养肝阴的方剂

补肝血养肝阴的方剂

补肝血养肝阴的方剂
1.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四味中药组成。

四物汤是一种经典的补血方剂,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肝脏和滋养血液。

它可以滋养肝血,改善肝脏功能,缓解肝血不足引起的症状。

2. 杞菊地黄丸:主要由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和茯苓等中药组成。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滋养肝肾之阴,清肝明目。

它可以滋养肝阴,改善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眼睛干涩等症状。

3. 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和川楝子组成。

一贯煎是一种滋养肝阴、疏肝理气的方剂。

它可以滋养肝阴,缓解肝阴不足引起的咽干口燥、肝郁气滞等症状。

4. 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和薄荷等中药组成。

逍遥散主要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它可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对于肝郁血虚引起的情绪不稳定、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方剂选择和使用应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以及中医医师的诊断来确定。

在使用任何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休息,对于肝脏健康同样重要。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案例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案例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案例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典型案例。

1. 案例一
李女士,45岁,平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

近期经常感到头晕目眩、口干舌燥、心烦易怒。

经检查发现她的肝功不佳,睡眠质量也很差。

中医诊断为肝阴亏虚,肝血不足,治疗方案为滋补肝阴,活血化瘀,调节生活作息。

2. 案例二
张先生,30岁,平时工作繁忙,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

最近常常感到胃部不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

经检查发现他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

中医诊断为脾虚气滞,治疗方案为调和脾胃,益气健脾,改善饮食习惯。

3. 案例三
王先生,50岁,平时工作压力大,长期吸烟和饮酒。

近期出现了气短、胸闷、乏力、咳嗽等症状。

经检查发现他的肺功能下降,气血不足。

中医诊断为肺气虚,治疗方案为滋补肺气,清热化痰,戒烟限酒。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由于生活习惯不良和外界环境影响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中医强调“治未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预防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发生。

- 1 -。

中医肝系病证的辨主症及治则治法

中医肝系病证的辨主症及治则治法

中医肝系病证的辨主症及治则治法一、辨头痛肝病头痛多系内伤,但有虚实之分。

实证头痛,多为情志所伤,肝阳亢盛,风阳痰火上扰头目,清阳失展所致,可见头部筋脉跳动,抽胀痛,面颧红赤,或伴头眩等症。

虚证(或本虚标实)头痛多为阴血不足,肝失所养,虚阳上扰所致,可见头痛隐隐,缠绵不已,常伴眩晕,目涩畏光,舌红口干等。

二、辨眩晕眩晕与头痛常相兼见。

头痛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而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眩晕临床应分辨虚实。

属实者,病程短,呈发作性,易因情志过激而诱发。

属虚者,病程长,反复持续发作,烦劳加剧,头昏眩晕,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三、辨痉、抽搐痉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抽搐,亦称瘛,指肢体抽动。

为筋脉拘急,为筋脉弛纵。

抽搐既可单独为病,亦可为痉证症状之一,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辨证需分虚实。

实证多为热动肝风所致,可见高热神昏,颈项强直,肢体抽动,甚则角弓反张,摇头戴眼等。

虚证多为阴虚风动,时时发痉,手足蠕动,或微抽搐,四肢麻木。

四、辨麻木麻指皮肤感觉异常,非痛非痒,如虫蚁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指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不痛不痒,按之不知,掐之不觉。

一般而言,麻属气血不运,木为顽痰死血。

若肝血不足,不能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肝风夹痰瘀阻于经脉,则肢体木而不仁。

五、辨昏厥昏厥是指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证。

辨证应分虚实。

实证多因气血上逆或痰随气升所致,虚证多为气血亏虚不能上承所致。

六、辨黄疸黄疸是以面目及全身皮肤发黄为特征,因湿邪阻滞肝胆,胆汁外溢,泛于肌肤所致。

可分为阴黄与阳黄两证。

阳黄湿热证,肤目鲜黄如橘子色,伴小便黄赤,身热,苔黄腻,脉象濡数;阴黄寒湿证,面目肌肤晦黄如烟熏,身热不著,伴便溏,苔白腻,脉濡缓。

七、辨胁痛两胁为肝之分野,故胁痛多属于肝。

一般偏于实证为多,有气滞、血瘀、肝火等不同;虚证则为肝阴不足。

八、辨癥积、瘕聚癥积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或胀或痛,固定不移的病证。

病在血分,皆因气滞血瘀所致,辨证又有湿热、寒湿、痰瘀、毒蕴等不同,病久可致气阴两伤、肝肾亏虚及阴阳两虚、脾胃衰败等。

中医诊断学--肝胆病辨证(2)

中医诊断学--肝胆病辨证(2)

辨证要点:有肝阳上亢见症,突发动风,或猝中风(猝然
昏倒,半身不遂)
2024/7/25
中医诊断学
下一页 返回13
热极生风证
指邪热炽盛,热极动风,以高热、神昏、抽搐为 主要表现的证候。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常见病因
外感温热病邪,邪热亢盛热闭心神,燔灼筋膜, 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致。
2024/7/25
火热内
肝 扰肝胆 火 炽 盛
实火
内炽
循经上攻头目,气血涌盛脉络 肝失条达柔和之性 热扰神魂 肝热移胆,循经上冲 热迫胆汁上溢
火邪灼津 迫血妄行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 胁下灼痛,急躁易怒 不寐或恶梦纷纭 耳鸣甚发耳聋,耳内肿痛流脓 口苦 脉弦数
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短 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
➢辨证要点: 肝经循行部位(头目耳胁)的火热症状
寒滞肝脉证
指寒邪侵袭,凝滞肝经,以少腹、前阴、巅顶等肝 经经脉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寒凝 肝经证、肝寒证、肝经实寒证。
➢常见病因
感受外寒,寒凝肝经经脉所致。
2024/7/25
中医诊断学
下一页 返回20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气血运行不畅 少腹冷痛
寒 肝经寒
牵引睾丸坠胀冷痛 肝经
滞 凝气滞 经脉挛急
头晕胀痛,耳鸣如潮, 胸胁灼痛,脉弦数
2024/7/25
中医诊断学
下一页 返回29
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简表
证型 肝火炽 盛证
肝阳上 亢证
鉴别点
相 似 点 发病特点
临床表现
因火性炎上, 病程较短,以目赤头痛,胸胁灼痛、口
阳气亢于上, 病势较急 苦口渴、便秘尿黄等火热症

轻松看懂与肝相关的中医名词

轻松看懂与肝相关的中医名词

轻松看懂与肝相关的中医名词肝血:一处血液供全身肝是人体的血库,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因此,中医中有“肝主藏血”的说法。

如果肝脏出现问题,它的藏血功能可能就会出现障碍,造成肝血不足。

你是不是经常会感到眼睛干涩、容易流泪?指甲干脆、很容易就断了?四肢僵硬、总感觉很累,关节还会时不时的感到酸痛?。

这些都是肝血不足的症状。

一般来讲,患有地中海型贫血的人,容易肝血不足,这类疾病在我国北方很少见,而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较为多见,长江以南各省市也有散发病例。

这部分地区的人们,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肝脏保护。

此外,体形消瘦、吃了东西却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的人,也往往容易有肝血不足的情况出现。

肝阴:津液滋润不会燥肝阴,就是肝的阴气,中医中是一个与肝阳相对的概念,表现肝柔润的一面。

眼睛、指甲、筋脉、消化系统等与肝相关器官的滋养液都来自肝阴,因此,肝阴不足常常会反映在这些器官上。

如果你最近感觉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发红,或者眼睛总是干涩刺痛、总觉得眼睛里有东西,再或者发现指甲变得软薄,而且很容易分离、指甲壁粗糙。

这个时候,你要当心,可能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干燥信号,因为体内的滋养液已经分泌得不够了。

虽然肝阴体质会遗传,但是吃对东西、作息规律却能帮助我们改善阴虚体质。

我们建议阴虚体质的朋友们一定要少吃炸鸡、羊肉串、十全大补炖汤之类的燥热食物,贪一时的口福让身体遭罪,当真是最不值得的事情了。

另外经常加班熬夜、抽烟喝酒的朋友们也要当心保养身体。

肝风:风吹神经肌肉动中医所说的“肝”,除了西医所谓肝脏的功能以外,还和神经及肌肉系统都有关系。

肝风就像一阵风吹过来,树叶随风摇曳一样,神经肌肉会有一些抽动性的表现,因为肝脏的一部分功能会表现在神经和血压上。

最常提到的病症就是“肝风内动”,头痛眩晕、眼皮不停抽动、脸部肌肉异常抽搐、脖子紧绷难以转动、四肢难以伸直或弯曲等都是“肝风内动”症状。

它是因为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导致的,肝阴血不足,是肝阴虚弱的进一步表现。

脏腑辨证 肝

脏腑辨证 肝

病因病机
病因:
脾虚,化源不足 失血、久病重病、失 治误治耗血
病机:
血液亏虚,肝失濡养
病因:
情志化火伤阴 热病伤阴 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病机:
阴液亏损,肝失濡润 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辨证要点
常见症状
舌象
肝血失养症(视力减 舌淡 退、肢体麻木、爪甲 不荣、月经量少)

血虚症(面白无华, 头晕,舌淡,脉细)
肝阴失养症(头晕、 舌红少苔乏 目涩、胁痛、手足蠕 津 动)
肝阳亢于上,肝肾阴 亏于下
辨证要点
常见症状舌象情志抑郁(病与情绪 变化密切相关)+
舌苔薄白
胸胁或少腹胀痛
头痛,急躁易怒,耳鸣, 舌红苔黄
胁痛 + 火热症(口渴,尿少便结, 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阳上亢症(眩晕耳鸣, 舌红少津
头目胀痛,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 + 肝肾阴虚症(腰膝酸软)
脉象 脉弦
脉弦 数
3、肝经所过部位病变:
胸胁、少腹疼痛,巅顶痛,睾丸疼 痛
联属功能
在 志
在体
其华
开 窍
怒 筋 爪目
抑 肢体 爪甲 目 郁 震颤 不荣 疾
、,
烦 手足 躁 抽搐
在液 泪
肝病辨证
虚证
1、肝血虚 2、肝阴虚
实证 或
虚实夹杂
3、肝气郁滞 7、寒滞肝脉
4、肝火炽盛
5、肝阳上亢
6、肝风内动
1 肝 血虚
2 肝 阴虚
+热扰『闭』心神症(高 热,烦躁甚至神昏)
苔黄燥 数


阴虚 风动
肝阴不足, 筋脉失养化风
肝风症(眩晕,手足震颤、 舌红少
蠕动)

中医肝胆功能失调产生的症状

中医肝胆功能失调产生的症状

中医肝胆功能失调产生的症状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中医肝胆功能失调九大症状(-)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表现的证候。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它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临床表现】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症块。

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

月经不调,甚则闭经。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要点: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疼痛或窜动作痛。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气机郁结,不得条达疏泄,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

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

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可酿成症瘕。

(二)肝火上炎证是指肝脏之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

【临床表现】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肝脉循行部位的头、目、耳胁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作为辨证要点。

肝火循经上攻头目,气血涌盛络脉,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如挟胆气上逆,则口苦口干;肝失条达柔顺之性,所以急躁易怒;火热内扰,神魂不安,以致失眠,恶梦纷纭,肝火内炽,气血壅滞肝部灼热疼痛,热盛耗津,故便秘尿黄,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热移胆,循经上冲,则耳鸣如潮;火伤络脉,血热妄行,可见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炽盛之征。

(三)肝血虚证是指肝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征候。

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雀目。

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妇女常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中成药:养阴清肺丸,贝母二冬膏2.肺气虚的症状:面色剐白,精神萎靡,咳喘无力,声音低微。

自汗多汗,气短懒言,甚则息微,呼吸短浅,凉汗淋漓,舌苔淡薄,脉象虚软。

治疗原则:益气固脱,收敛肺气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川贝母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1.脾胃阴虚的症状:口干舌噪,齿噪津少,脘腹涨满,或见热痛,心中嘈杂,饥不欲食,干呕欲吐,反胃呃逆,舌质红赤,苔黄而干或光无苔,脉象细数治疗原则:养阴扶脾,清热益胃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白扁豆,梗米,糯米,知母,元参,莲米常用中成药:玉泉丸2.脾胃气虚的症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四肢发软,不思饮食,腹胀,唇淡不荣,大便糖泻,内脏下垂,舌质胖大,脉象虚弱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大枣,淮山药,炙甘草常用中草药: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1.心阴血虚症状:形体消瘦,心慌气短,心烦易惊,头昏眼花,健忘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淡少津,脉象细弱治疗原则:养阴清热,宁心安神常用药物:当归,川穹,白芍,地黄,麦冬,玉竹,丹参,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中成药:香砂安神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2.心阳气虚症状: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心胸憋闷,胸弊背冷,畏寒喜稳,自汗多汗,甚则面色惨白,神识恍惚,冷汗淋漓,呼吸短浅,四肢厥冷,舌质淡而胖,舌苔白润,脉象细弱,甚至脉结代,脉律不整治疗原则:益气扶阳,补心安神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茯神,附子,1.肝阴血虚症状:两肋疼痛,性急易燥,视物不清,眼干涩,肌肉跳动,爪甲枯薄,关节酸软,肢体麻木,舌红而瘦,苔黄少津,脉象玄细治疗原则:滋阴养血,补肝调肝常用药物:沙参,麦冬,当归,地黄,枸杞,五味子,白芍,酸枣仁,木瓜,川茧子,猪肝,鸡肝,羊肝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器,被尊称为"君主之官"。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肝“体阴而用阳”论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肝“体阴而用阳”论

肝“体阴而用阳”是中医学对肝脏生理病理的概括。

“体”是指肝脏的本体,“用”则为肝脏的功能活动。

从五行看,肝属木,居五行之首,其母为水,属阳;其子为火,属阴。

肝居水火之中,阴阳之间。

以阴阳论,肝经为厥阴,肝脏通于春气,为阴中之少阳,是阴阳变化的转折点。

因此五脏之肝,实为阴尽而阳生、阴阳合一之脏。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上与下、动与静、藏与泄、左与右,皆可分阴阳。

言“肝体阴而用阳”,亦是相对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其一,肝属五脏之一,《灵枢。

寿夭刚柔》云:“在内者,五脏属阴”,《素问。

匮真言论》曰:“言人之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居体内,属于五脏,故肝体为阴;然肝的功能以主管疏泄、调畅气血津液运行为主,故肝用为阳。

其二,肝之本体内藏有形之阴血,因“阳化气,阴成形”(《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故肝体为阴;但肝为刚脏,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内寄相火,主升主动,因“阴静阳躁”(《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故其用为阳。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

肝风》所说:“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而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

”其三,肝居右侧,其体为阴;肝从左侧升发,与肺之右降相应,故其用为阳。

《素问。

刺禁论》所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非指肝肺之形体部位,实言肝肺的功能特点。

如高世栻所注:“人身面南,左东右西。

肝主春生之气,位居东方,故肝生于左;肺主秋收之气,位居南方,故肺藏于右。

”其四,肝居腹中,“腹为阴,背为阳”,其体为阴;但肝性主升、主动,故其用为阳。

正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肝为阳脏,住处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

”肝体阴而用阳,实际上揭示了肝的脏器与肝的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是对肝的生理病理特性的概括。

体阴与用阳之间存在着既对立相反、性质不同,又互根互用、密切联系的关系。

在生理上,肝藏血,血养肝,肝血充足,肝体得阴血之柔养,而后能发挥疏泄气血、调畅气机之“将军”阳刚之用;肝疏泄,血归肝,疏泄正常,则血行畅达,藏血充足,而后能发挥充筋、养目,滋养脏腑之“阴”柔之性。

肝经失调会导致哪些皮肤问题

肝经失调会导致哪些皮肤问题

肝经失调会导致哪些皮肤问题在中医理论中,肝经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与我们的皮肤状态息息相关。

当肝经失调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皮肤问题,给我们的外在形象和身心健康带来困扰。

首先,肝经失调可能导致痤疮的产生。

我们知道,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常常出现在面部、颈部、背部等部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经气血不畅,肝郁化火,火热之邪上攻于头面,就容易导致油脂分泌过多,毛孔堵塞,从而形成痤疮。

而且,这类痤疮往往颜色发红,肿痛明显,还可能伴有心情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

其次,黄褐斑也是肝经失调可能引发的皮肤问题之一。

黄褐斑又被称为“肝斑”,这就很直接地表明了它与肝经的密切关系。

当肝气郁结,气血瘀滞,面部的气血流通不畅,就容易形成色斑。

这些色斑通常呈片状分布,颜色深浅不一,边界不太清晰,严重影响面部的美观。

再者,皮肤瘙痒也是肝经失调的一个表现。

肝阴不足时,无法滋养肌肤,导致肌肤干燥、失去濡养,从而产生瘙痒的感觉。

这种瘙痒可能在夜间更为明显,让人难以入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肝经失调还可能引起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红肿、渗出、瘙痒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经湿热下注,蕴于肌肤,就容易发为湿疹。

这类湿疹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那么,为什么肝经会失调呢?这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情绪状态有很大关系。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而熬夜、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则可能损伤肝阴,导致肝经气血不足。

要改善肝经失调所导致的皮肤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尽量避免熬夜,因为夜晚是肝经当令的时间,此时休息有助于肝经的自我修复。

其次,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来舒缓压力,放松身心。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肝肾阴虚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肝肾阴虚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肝肾阴虚关键信息:1、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依据2、肝肾阴虚的症状表现3、治疗原则与方剂选择4、用药注意事项5、预后评估与调理建议1、引言中医在肝病的治疗中,辨证论治是核心原则之一。

肝肾阴虚是常见的证候类型,准确的辨证论治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1 中医对肝肾阴虚的认识肝肾阴虚是指肝阴和肾阴均不足,多由久病失调、情志内伤、房事不节等因素导致。

111 肝肾之间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

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

肝肾相互滋养,若一方亏虚,常可影响另一方。

2、肝肾阴虚的症状表现21 常见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胁肋隐痛、失眠多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

211 脉象与舌象脉象多细数,舌红少津。

212 性别差异在女性,可能伴有月经不调、经少或闭经;在男性,可能出现遗精、早泄等。

3、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依据31 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获取患者的全面信息。

望神色、形态,闻声音、气味,问症状、病史,切脉象等。

311 症状分析综合各种症状,判断阴虚的程度和累及的脏腑。

312 病因辨别明确导致肝肾阴虚的具体原因,如久病、劳伤、情志等。

4、治疗原则与方剂选择41 治疗原则滋补肝肾之阴。

411 常用方剂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

412 方剂加减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如失眠多梦严重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等;腰膝酸软明显者,可加杜仲、牛膝等。

5、用药注意事项51 药物性味选用滋阴之品,多为甘寒、咸寒之药,避免使用温燥、苦寒之药。

511 用药剂量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轻重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滋阴过度,阻碍脾胃运化。

512 疗程与复诊规定合理的疗程,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预后评估与调理建议61 预后评估根据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脉象舌象变化等评估预后。

611 调理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志过激。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滋阴润燥之品,如百合、银耳、甲鱼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今日所讲“肝病治法” ,是指中医的肝病,非指西医的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治法。

但西医肝病,其症状所见,常常亦表现为中医的肝病,所以两者也有联系。

然中医肝病,从西医病名来说,则其包含范围甚广,所以,假如我们对中医肝病的治法,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则在临床中对好多西医疾病,用中医辨证论治,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我为何选择“中医肝病治法”这个题目的主要目的。

现仅就我个人的一点领会,和大家进行一次学术沟通,不免有错误和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肝的经脉走向讲中医肝病,一定第一要提一下肝的经脉行径,因为这一点是中医诊疗肝病的重要依照。

肝的经脉为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经足背内侧上至足内踝前,再上从小腿前内则面,经膝部上行大腿内侧面进入阴毛之际,绕过阴器到小腹,向上挟行于胃的双侧,会属于肝脏与胆腑相联系,再上行穿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再沿喉咙的后侧,上行和目系相连,再行至额部,与督脉会于头顶之百会穴。

其支脉由目系下行于颊部内侧围绕口唇里面;又一支脉从肝脏分出,穿过横膈输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上述足厥阴肝经的行径与肝病的部位关系,主假若有关阴器、小腹或少腹以及胸胁肋部、眼目部以及头部等疾病。

二、肝脏主要生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1、肝藏血“肝藏血”出于《灵枢·本神篇》;又《素问·五藏生成篇》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王冰说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临证常有因为肝不藏血而惹起各样血证,如呕血、便血、衄血、妇女崩漏等;又肝血不足,惹起肝病的证候及症状,如血虚生风而致抽搐、震颤、肢麻,以及眼目视物不清、雀目、神志不宁、多梦、失眠、惊慌等。

2、肝藏魂“肝藏魂”出于《素问·宣明五气论》;又《灵枢·本神》篇:“肝藏血,血舍魂。

”什么是魂 ?《内经》:“随向来往者谓之魂,”神与魂本质上都是一种大脑的活动。

滋肝阴养肝血的方法

滋肝阴养肝血的方法

滋肝阴养肝血的方法滋肝阴养肝血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保护肝脏健康、调节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滋肝阴养肝血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合理饮食饮食对于滋肝阴养肝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多吃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芝麻、黑木耳等。

这些食物能够有效补充肝脏所需的营养,增强肝脏功能。

另外,要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伤。

二、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滋肝阴养肝血也非常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的供血量,从而提高肝脏的功能。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对于肝脏健康大有裨益。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对于肝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过度的焦虑、紧张和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对肝脏造成伤害。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放松心情、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四、避免熬夜熬夜对于肝脏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容易导致肝血不足、肝阴亏损。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11点前最好入睡。

这样可以给肝脏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使其得到有效的修复和恢复。

五、适量补充药物在滋肝阴养肝血的过程中,适量补充一些中药也是非常有益的。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肝阴、养肝血功效的中药,如当归、白芍、枸杞子等,制成中药饮品或者煲汤服用,起到滋养肝脏的作用。

但是要注意用药的方法和剂量,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六、戒烟限酒烟酒对肝脏的损伤是非常大的,会导致肝脏功能下降,加速肝衰竭的进程。

因此,要戒烟限酒,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滋肝阴养肝血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坚持日常的养生习惯,保护肝脏健康。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熬夜、适量补充药物以及戒烟限酒等方式,可以有效滋养肝脏,提高肝脏的功能。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肝脏健康,保护好自己的肝脏。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的鉴别要点】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的鉴别要点】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的鉴别要点】
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关于“【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的鉴别要点】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问题很多考生都很感兴趣,我们整理如下内容,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
1.肝血虚证
(1)临床表现: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淡,脉细。

(2)辨证要点:本证以肝血亏虚,肝失所养为主病机;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震颤与血虚证并见为主要表现。

2.肝阴虚证
(1)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2)辨证要点:本证以肝阴不足,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证并见为主要表现。

3.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的鉴别要点
二者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眼花、视力减退等表现。

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视物模糊,经少,肢麻震颤,面、睑、唇、舌、爪甲等颜色淡白,脉细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目
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症。

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临床特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
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气滞证和气逆证
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发病的环境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阴、肝血失调
肝阴、肝血失调的病机,均以肝之阴血不足为其特点。

阴血虚则阳亢,则为肝阳上亢,阳亢无制而生风,为肝风内动。

因此,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亦多与肝之阴血不足有关。

①肝阴不足:肝阴不足又称肝阴虚。

肝为刚脏,赖肾水以滋养。

肾阴亏损,水不涵木,或肝郁化火,暗耗肝阴等,均可导致肝阴不足。

肝阴不足,以头目眩晕、目睛干涩、两胁隐痛、面部烘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乙癸同源,故肝阴不足往往易与肾阴不足合并出现。

②肝血亏虚:肝血亏虚,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损耗,或脾胃虚弱,化生气血的功能减退所致。

其病理变化除血虚征象外,主要表现在肝血不能荣筋养目等方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上以肢麻不仁、关节屈伸不利、爪甲不荣等筋脉失养与眩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等血虚不能上荣头目之征为特点。

此外,肝血不足常可导致冲任不足与血虚生风。

冲任不足,血海空虚,可引起月经量少乃至闭经。

血虚生风每致虚风内动,可见皮肤瘙痒、筋挛、肉困、瘼疯等病理表现。

③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多由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浮亢逆所致,或因情志失调,
郁怒伤肝,气郁化火,肝火炽盛,耗伤肝阴,发展为阴虚阳亢而成。

因肝肾同源,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肾阴虚,最易引起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的病理特点为阴虚阳亢,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上盛则为阳气亢逆,属标病,表现为眩晕耳鸣、头重脚轻、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下虚为肝阴虚,属本病,表现为腰膝酸软、足痿无力等。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三者,在病理上就是相互影响的。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可致肝火上炎,久之肝火内耗肝阴,阴虚阳亢,又可形成肝阳上亢。

但肝气郁结系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异常与气机失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肝火上炎系气郁化火,气火上逆,以头面部热象显著或气火上冲为特征;肝阳上亢则就是阴不制阳,肝阳升动太过,阴虚阳亢。

肝阳上亢之阳亢与肝火上炎之气火上逆相似,但属虚候,与阴虚并见,而肝火上炎就是但实无虚。

故中医学认为,郁而不舒为肝气,浮而亢逆为肝阳(肝阳上亢),气郁化火为肝火(肝火上炎)。

④肝风内动:肝风内动属于内风范畴,多就是肝脏阴阳气血失调,发展至极期的病理变化。

临床上以眩晕、震颤、抽搐等动摇不定的症状为主要特征。

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之分。

热极生风:热极生风又称热盛动风,多因邪热炽盛所致。

其病理特点为:发病急骤,多在里热、实火情况下出现,常见于温热病邪人营血阶段,或某些发热性疾病的极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高热、神昏、抽搐、痉厥为其临床特征。

肝阳化风:肝阳化风,系肝阴不足,肝阳失去制约,阳亢无制,妄自升动而致。

其病理变化多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候,继之出现眩晕欲仆、肢麻震颤、筋惕肉困等,甚则昏仆、偏瘫,发为中风。

血虚生风:血虚生风系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一般就是在血虚基础上发生的,阴血不足症状比较明显,风胜则动之表现轻微,或仅见于肌表,如皮肤瘙痒、手足发麻等,少有抽搐现象。

阴虚风动:阴虚风动多就是在温热病末期:病人下焦肝肾阴血不足所致,以手足蠕动、心中儋儋大动为特征。

总之,肝风内动,以肝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肝的阳气升动太过者为多见。

综上所述,可知“气、火、风”为肝脏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点。

肝气郁结就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表现。

肝郁不舒,郁而化火,可形成肝火;久之肝火内耗肝阴,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致肝阳上亢;肝阳升动无制,风气内动,则为肝风(肝阳化风)。

三者之间,常以肝气郁结为先导,亦即肝病的原发因素。

再则,气病及血,气滞必血瘀,气郁不达,津液停聚,亦可酿痰。

气、火、痰、瘀、风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产生各种复杂的病变,其病理根源,则均与肝气郁结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