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有答案)

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有答案)
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有答案)

高二语文yw---2013---02---01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教师专用]

编写人:何雪姣审核人:雷华锋编写时间:20130228

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组名:_______ 姓名: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事业的理念。

2、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作品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1),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2. 写作背景

1970年,刘易斯·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应邀在一个关于炎症的学术讨论会上作“定调演说”。他轻松幽默的泛泛之谈被录音、整理,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手中,主编并不同意他的看法,却喜欢他的格调,便以朋友的名义请他为月刊写一系列短文,兼是诗人、散文家的刘易斯·托马斯欣然从命,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四年之后,就有了这本《细胞生命的礼赞》。

托马斯对人类的将来怀着一种自信的乐观。在他的观点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思考着的、行动着的生命。虽然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明了整体的思维,就像一只蚂蚁无法理解蚁群的思想一样。但我们都在为某个更大的目标努力地劳动着,我们劳动、学习、生活,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美好,因为我们同时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的需要。个体生存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3. 文题解读

“社会”本来是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作为一篇论述生物群居性的文章,标题为“作为生物的社会”,意在提醒人们不可忽视这些群居的生物,它们和我

们人类一样重要,它们有我们人类共同的特征。

【学法指导】

1、合作探究法:文章中,作者有意用拟人的手法写动物,又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并借助具体事例对生物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学习时要注意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手法,对生物行为反思的目的是什么。

2、自主学习:本文是一片译文,阅读过程中不必字字斟酌、句句计较,要着眼于整体把握观点和文章行文思路。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

一、学前阅读:

唐·罗隐《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自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鳟.鱼(zūn)木屑.(xiè)迄.今(qì)蜂窠.(kē)毗.邻(pí)

乱窜.(cuàn)真菌.(jūn)阈.值(yù)梗.节(gěng)触.角(chù)

拱券.(xuàn)海滨.(bīn)迷惑.(huò)蚁冢.(zhǒng)家畜.(chù)

筹.划(chóu)疏.远(shū)霎.时间(shà)苜蓿

..(mù x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窠臼迷惑岛屿清天白日

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

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

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

答案:D (A 青天白日;B迄今为止;C 筹划,富丽堂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

平地,高墙,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反映翻过绕过越过

B.规范反映越过绕过翻过

C.规格反应越过翻过绕过

D.规范反应翻过绕过越过

答案:C.(规格:产品质量的标准,如一定的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后三个依据逻辑断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

个独来独往,野心勃勃

....。

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

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

.......的事。

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

....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

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

....的拱券。

答案:A (野心勃勃:形容野心很大。野心:对领土、权力、金钱等大而非份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含贬义,应雄心勃勃。)

三、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3—10自然段,说说文章写了哪些生物及其活动,这些生物的活动

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

蚂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飞鸟;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

(作为有生命的生物种类,它们似乎与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社会组织,不论是从个体还是从群体的角度看,生物的行为或者社会性真是太像人了。)

2、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生物学界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这体现了人类的什么心理?

【明确】不。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这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盲目自大的心理。

3、指名诵读11-14自然段,大家思考作者指出人类生存面临一个怎样的问题?作者最后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明确】人类缺少联合智慧;希望人类亲密合作。

(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历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并主宰了这个世界,但生物群居的活动与人类的确十分相似。人类不但不能盲目自大,而且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危机,学习生物的智慧。)

4、本文共13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理清作者思路。

生物群体与人类社会有(第1-2自然段)

生物的行为活动蚂蚁具有高度的。(第3—7自然段)

(第3—10自然段)蜜蜂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第8自然段)

黏菌细胞的活动也具有高度的。(第9自然段)

鱼类、鸟类的活动也具有。(第10自然段)

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需要,

才能不断地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第11—13自然段)

【明确】生物群体与人类社会有相似之处(第1-2自然段)

生物的行为活动蚂蚁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第3—7自然段)

(第3—10自然段)蜜蜂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第8自然段)

黏菌细胞的活动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第9自然段)

鱼类、鸟类的活动也具有社会性。(第10自然段)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不断地产生智慧,推动社会进步。(第11—13自然段)

5、《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既然是论文必然有论点,你认为作者论点是什么?

【明确】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6、本文虽是一篇科普论文,但我们读来却并不枯燥。大家浏览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④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

①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②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事实与心理的矛盾让人为难,讽刺了人类的自大心理。

③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④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课中展示】

1、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

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2、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明确】

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

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3、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主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

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但是生物的社会行为,归根到底还是不能与人类的社会行为相提并论的,它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不如人类发达,更谈不上有什么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生物的社会行为是生理程序的展开,万古不变,其间较少创造和进步的因素。

4、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为什么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

【明确】

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这是因为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以离开社会而生存。所以,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没有形成群体的蚂蚁,就没有太多的社会性,因而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限的;对于人类,没有融入社会的科研成果,不能被公众利用,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有着一定组织的社会性生物,如蚂蚁和蜜蜂,对社会组织的依赖性更强;人类的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短时间关闭和组织联系的“电路”,但不能从根本上脱离社会而存在。

5、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6、怎样理解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明确】

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员,却能“降格白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反思提升】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

人类应该尊重生物,人与生物应该和谐共处,我们不能盲目自大。

人类应该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人类集体智慧,学习生物团队精神。

我们学习科学知识,应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我们不能闭门造车。

2、文章中作者有没有说到人类社会中人们去尊重生物社会给我们人类提供的智慧呀,假如有,作者对此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呢?

【明确】

显然没有,如文章有如此的话“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从科学的发展和“探索”一词的拉丁文解释看的话,我们发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同样,人类社会的整体构建也要依赖这样一种智慧。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一定要尊重生物的社会经验。

【课后拓展】

阅读资料,思考问题。

资料1:对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惩罚!

中国高官已经承认,最初的5名广东SARS患者在发病前都有野生动物的接触经历,多为经营野生动物为原料食品的餐馆的厨师和食客。而当时的亚洲自由广播电台报道说广东的第1名SARS患者出现在佛山,此人是一名收购野生动物的贩子。

资料2:舟曲特大泥石流与植被破坏有很大关系

2010年8月13日,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甘肃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贾文平说:“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与这个区域植被破坏严重有重要关系。”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致使一千余人遇难。舟曲原本是“甘肃小江南”,境内过去一直森林茂密。据统计,从1952年8月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

资料3:植被破坏严重,人类困境重重

海南万宁县的森林覆盖率原来高达63%,由于有森林调节,本世纪四、五十年代没发生过干旱。后来,人为的破坏使那里的森林覆盖率降至9.8%,从此以后,自然灾害纷至沓来,从60到70年代,平均每10年就有6年闹旱灾,致使21条河的河水断流,3/4的农田受旱减产,25个水库干涸。特别是森林被毁使一些珍稀动物动物难以生存。我国的海南坡鹿、华南虎、黑冠长臂猿等珍贵动物都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而濒临灭绝。

资料4:“百虎围村”

上个世纪50年代,湖南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对省内连绵不绝的野岭荒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垦。无处栖身的野生动物只得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针对山牛、野猪为祸庄稼的现状,当时的中南军政委员会号召各地猎手上山捕兽。这样,森林生态链被人类活活撕断,两年后,饿虎出山了。从1952年开始,十年中,有近两千湖南人惨落虎口,家畜损失更是以万计。1957年9月的一个午后,湖南通道县高坪村雪峰山南麓一个小村庄陆续被大批老虎围困,最后达到上百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三个昼夜,最终饿虎们竟然无视村民燃起的火堆和锣声,狂风般冲进村中,将所有牲畜洗劫一空,并且还顺带叼走了一个不慎走出屋门的小女孩。

联系人类社会,大家谈谈人类因盲目自大随意践踏生物而面临哪些困境?

【示例】我越来越意识到,我初读此书时遗憾和庆幸交集的心情,不只是为我个人,也是为全体中国人的。在一片四化、改革、振兴、崛起、腾飞的呼声中,在城市繁荣、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景象中,也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难以忍受的拥挤和污染、对大自然的不负责任的破坏以及人口问题的困境。在这样的时候,将这本振聋发聩的书,奉献给迷惘、失望、然而却是在思考的知识界,还是颇合时宜的。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必修5Unit4复习学案.doc

必修5 Unit 4复习学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835911385.html,rm v. --n.--adj. (1)If he calls me again, I shall the police. (2)Then the doctor informed the family that there was no hope for his(康复). (3)I have been reliably informed that the couple will get married next year. 译: (4)They would inform him any progress they had made. (5)We have received information Grant may have left the country, (what/which/that) (6)For further. please contact the number below. (7)sources said it was likely that the President would make a televised statement. (8)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the public properly (9)—Shall I inform him of the change of the schedule right now? —I am afraid you. in case he comes late for the meeting. A. will B. must C. may D. can (10)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gets around much more rapidly than in the newspaper. A. it B. those C. one b. that 2.case n. ____________ 《恐检方 (1)I knew I was going to make it — that I wasn't a hopeless case.( ) 声 (2)85% of the people ___________ (mention) in the newspaper are men. This is also the case for television news.( ) 七 (3)Many of these boys are from one-parent households, as in Marks case.( ) (4)There were several food poisoning cases(follow) the picnic. (5)Today, well discuss a number of cases beginners of English fail to use the language properly. A. which B.as C.why D.where (6)(just) in case (of) My parents live in a small village. They always keep candles in the house there is a power out. fire, all exits must be kept clear. I guess we've already talked about this before but I'll ask you again just. 3.demand v.n. adj. (1)The candle-making class has been in great demand. (2)When the earthquake hit Japan, salt was so much in demand in China that the stores ran out of them. 译: (3)Mike demanded his lawyer(call). (4)I demanded an explanation.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加油吧,少年,拼一次,无怨无悔! 高二数学必修五全套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 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BC中,设BC=a, 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4词汇导学案

【学习内容】本单元的重点单词词组 【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预习探究案 2.能拼读并熟记本单元词汇 3.掌握重点单词短语的用法,并会熟练运用 【预习案】 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单词 1. n.记者_______________ 2. n.照片_______________ 3. adj. 值得赞扬的_______________ 4. adj.不同寻常的________________ 5. submit 6. adj. 专业的_____________ : 7. colleague 8. v.获得;取得___________ 9. v.评估;评定_________________ 10. deadline 11. adv.其间;同时______________12. thorough 13. adj.有罪的;内疚的___________ 14. deliberately 15. adj.有天赋的__________ 对…有天赋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case 万一_______________ 如果那样的话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1. delighted 词性: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 【知识回顾】令某人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_ 高兴地____________ 以…为乐______________ - 【语境领悟】例句一:I am delighted at your success. 短语一:___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 例句二:I was delighted to hear you passed the exam. 短语二:___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试】a. _______________, the trip to Qingdao was really fun. 令我们高兴的是,到青岛的旅行很有趣。 b. We’d be much 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invitation. 我们很高兴接受你的邀请。 2. assist 词性: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 n.助手;售货员___________ 【改写句子】assist sb to do sth=assist sb in doing sth=assist sb 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She employed a woman to assist her with the house work. = She employed a woman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he employed a woman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性: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语境领悟】例句一:Mike is eager to stay away from the busy city life for a while. 短语一: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二:He is eager for success.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

纠错归纳 及反思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使用说明】 1、课前,通读教材,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写上提示语。独立完成预习案 部分,规范书写。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课堂上,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共同解决探究案部分的 问题,高效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通过抓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2、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助读资料 《谈中国诗》出自钱钟书的作品《钱钟书散文》,属于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本文根据 钱钟书自己的一篇演讲稿节译而成。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和内容等方面 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1.学贯中西。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是中国现 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钱先生博学多才,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 面均取得了卓越成绩。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善用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 幽入微,提要钩玄,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 2.著作等身。钱钟书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 西班牙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管锥编》对经、史、子等古籍进 行了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进行了阐发和辨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妄自尊大;而一些西方人由于无知而 以欧美文化为中心,为此,钱钟书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作了一次演讲。演讲中,他既深 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当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 科上成绩极差。钱先生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 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此之后,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 同龄人,因而最终成为文化大家。 预习指导 结合《助读资料》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带着老师提供的问题阅读课文,借助课下 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问题,标注容易误读和误解的字词。明确问题答案,对于把握 不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理清思路,全面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 1.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基本理清文章思路。 2.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3.文中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梵.文( ) 轻鸢.( ) 颦蹙 ..( ) 精髓.( ) 桴.鼓( ) 槛.栏( ) 命运多舛.( ) 数.见不鲜( ) 遥思远怅.( ) 一蹴.而就( ) 5.查字典,积累下列词语。 (1)回肠荡气: (2)凌风出尘: (3)吞言咽理: (4)拔木转石: (5)穷边涯际: 我的疑问与收获: 【探究案】---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理清文章思路,探究文章主旨 指导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并查找相关资料,熟知课文内容。提供讨论问 题如下: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纠错归纳 及反思

人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导学案1

编号:励志语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课题:咬文嚼字时数(第周第 1 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熟习课文,把握结构,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合 作 互 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互动与展示 1. 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 来: 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 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作者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 注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 人的学习及写作情况来谈): “咬文嚼字” 本是贬义词,在本 文中该如何理解?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 答。 咬文嚼字在表 面上只是斟酌文字 的分量,在实际上 就是调整思想和感 情。对文学作品的 语言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态 度,只有这样,才 能逐渐达到艺术的 完美。 学习难点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自主研讨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目 标 与 导 入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 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 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 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 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 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所谓的“文化随 笔”就是对一些文化现象或文化人物进行解读、分析、咏叹 的文字。 了解有关常识: “文化随笔”在文 学体裁上属于散文 一类。当代作家余 秋雨的《山居笔 记》、《霜冷长河》、 《千年一叹》等就 是“文化随笔”的 代表作。

高二必修5第三章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数学导学案 一、课前准备 复习:用不等式表示,某地规定本地最低生活保障金x不低于400元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2:1.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写成不等式就是_______________ 2. 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p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q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 设点A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则其中不等关系有________ 例2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 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 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 例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截成500mm和600mm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所有上述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

※ 动手试试: 练1. 用不等式表示下面的不等关系: (1)a 与b 的和是非负数_________________ (2)某公路立交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h “限高4m ”_______________ (3) 如图(见课本74页),在一个面积为350的矩形地基上建造一个仓库,四周是绿地,仓库的长L 大于宽W 的4倍 练2. 有一个两位数大于50而小于60,其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大2.试用不等式表示上述关系,并求出这个两位数(用a 和b 分别表示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2.会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 ※ 当堂检测(时间: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12-≤ B .12-< C .11-≤- D .12-≥ 2. 用不等式表示,某厂最低月生活费a 不低于300元 ( ). A .300a ≤ B .300a ≥ C .300a > D .300a < 3. 已知0a b +>,0b <,那么,,,a b a 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b a >>->- B .a b a b >->-> C .a b b a >->>- D .a b a b >>->- 4. 用不等式表示:a 与b 的积是非正数___________ 5. 用不等式表示:某学校规定学生离校时间t 在16点到18点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 某夏令营有48人,出发前要从A 、B 两种型号的帐篷中选择一种.A 型号的帐篷比B 型号的少5顶.若只选A 型号的,每顶帐篷住4人,则帐篷不够;每顶帐篷住5人,则有一顶帐篷没有住满.若只选B 型号的,每顶帐篷住3人,则帐篷不够;每顶帐篷住4人,则有帐篷多余.设A 型号的帐篷有x 顶,用不等式将题目中的不等关系表示出来. 2. 某正版光碟,若售价20元/本,可以发行10张,售价每体高2元,发行量就减少5000张,如何定价可使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24万元?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目录 1.1.1正弦定理 (2) 1.1.2余弦定理 (4)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 (6) 1.2 应用举例 (8)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1) 2.2等差数列 (14)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7) 2.4等比数列 (20) 2.4等比数列的性质 (22)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24)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26)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8)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0)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 (36)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 (38) 3.4基本不等式: 2b a a b + ≤(学案1) (40) 3.4基本不等式: 2b a a b + ≤(学案2) (42)

1.1.1正弦定理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了解正弦定理的内容及解三角形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推导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变形: 正弦定理可用于两类: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与另一角;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其他的角与边. 2、了解“解三角形”的概念 三、提出困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课标要求: 掌握正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掌握正弦定理.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能够运用正弦定理等知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和解三角形. 难点:正弦定理的证明. 二、学习过程 例1:在ABC ?中,已知3=b , 60=B ,1=c ,求C A a 及,

人教版英语必修五UNIT1导学案

必修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导学案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Ability aim) 1.To activat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great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and their achievements. 2 .To g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science. 3.To enabl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语言目标(Language aim) 1. Important words: engine, characteristic, radium, enthusiastic, cautious, spin, instruct, attend, cure, severe, reject. 2.Important sentences: be absorbed in, expose to ,face the challenge ,gather information ,be determined to ,the cause of ,look into ,slow down ,supporting evidence ,die of ,draw a conclusion , In addition, link to , absorb into , to blame, handle from, lead to, make sense, 自主学习 一 Review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翻译) 1 try this quiz____________ 9 mark____________________ 2 discover________________ 10 attack___________________ 3 lift up_________________ 11 evidence_______________ 4 invent__________________ 12 hit________________ 5 instrument____________ 13 be determined to____________ 6 become inspired_________________ 14 source___________________ 7 terrify_________________ 15 deliver__________________ 8 multiply_______________ 16 prevent … from…_______ 二Important words(重点词汇) 1.______________vt.&vi. 结束;推断出→________________n. 2.______________vt.&n. 打败,战胜;失败→______________(同义词) 3.______________vt. 照顾,护理;出席,参加 4.______________vt. 暴露;揭露 5.______________vt.&n. 向----挑战 6.______________vt.&n. 治愈,治疗;痊愈 7.______________vt. 吸收;吸引;使专心 8.______________adj. 致命的;完全的;充满仇恨的;如死一样的 9.______________ vt. 怀疑→__________adj 怀疑的-→___________n.嫌疑犯10_____________vt. 污染,弄脏→____________n.﹝u﹞污染 11_____________vt.&n. 责备,谴责 12_____________vt. 宣布;通告→_______________n. 宣布 13_____________vt.&vi. 捐献,捐助;贡献→_______________n.捐献,贡献14_____________vt. 命令;指示;教导→____________n.命令;指示→__________n. 指南;使用说明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2、学习夸张、讽刺的手法。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见《导学教程》第7页。 【自学检测】 1、完成《导学教程》“知识建构”。 2、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5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6—37段):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 第三部分(38—40段):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 探究案 1、别里科夫是一个学校的古代语言教师,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什么都要有一个“套子”。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别里科夫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明确: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2、世界文学长廊中,别里科夫是一个经典的套中人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别里科夫的?请找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并加以分析。 明确:①人物形象漫画化(夸张、变形)。如文章描写别里科夫摔下楼梯的那一段“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安然无恙……”,这一描写,极具想象与夸张,写出了别里科夫的 ②反差鲜明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迂腐可笑与华连卡姐弟的青春可爱,别里科夫言论荒谬却一本正经的 口吻。 ③精妙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语等细节的描绘 3.“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因为别里科夫之死大快人心,表明人们对他的厌恶、憎恨,表明人们对完全自由的无比向往。但像他这样的爱打小报告的沙皇政府的鹰犬还大有人在,所以,“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人们惧怕的不是别里科夫本人,而是别里科夫深受其毒害而又为之效忠尽力的沙皇专制统治。虽然,别里科夫一笑即死的脆弱,预示着专制统治的一触即溃,但只要反动政府没有被推翻,它就会作垂死挣扎,甚至于变本加厉地镇压革命,残酷地杀害有进步思想的民众。小说的结尾,使人触目惊心,发人深思,启迪人们起来和反动势力做斗争。

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

语文必修五编号YW-BX--0301--09 《说“木叶”》导学案 编写人:阮景荷审核:刘凤时间:2013.4.6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 2、根据诗歌语言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木”与“树”、“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意味。【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法指导】: 1、朗读法 2、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第一学时 一、走近文本 1、导入新课: 学生共同背诵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 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走近作者 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学生们这样回忆自己的老师:80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为了这一堂课,林先生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 人物评价: 燕园,少了一位良师;天堂,多了一位诗人。 ――载自北京大学校园网静希先生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自学了解 三、知识积累: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基础自测(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 1、注音: 万应锭()桅()杆接踵()而至寒砧()迢()远窸窣()沈佺.期()门闩 ( ) 心有余悸()姣姣()袅袅 ..()柳恽.() 2、阅读文本整体把握 思考: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 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 思路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很快的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了解作者笔下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理解中国诗歌特 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钱氏的比喻笔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了解作者笔下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熟知中国诗歌特 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钱氏的比喻笔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 (一)关于钱钟书 1、也谈钱钟书 钱钟书(1910.11—1998.12.19),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是个天才。 ①“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在进入小学读书识字之前,钱钟书已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 ②钱钟书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钱钟书在美国讲学,一位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工作多年的美国学者说,他在美国长这么大,生平从未听过像这样漂亮的英语,算来算去只有哈佛大学的一位语言教授可以媲美。 ③学贯中西古今。从先秦到近代,经史子集靡不贯通,尤以集部为最精。1979年煌煌巨著《管锥篇》问世,极大地震憾了中外文坛,人们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奔走相告,中外媒体连篇累牍、广而传之。一位外国记者言道:“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2、钱钟书作品: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3、钱钟书精彩语句枚举: ①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②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③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④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二)比较文学 产生于19世纪的比较文学,是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57658

§1.1.1 正弦定理 1 2 3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4 5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6 7 8 学习过程 9 一、课前准备 10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11 12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13 14 15 16 17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18 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19 20 21 22 二、新课导学 23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24 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25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26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27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8 29 ( 30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31 32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33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4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35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36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37 38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39 40 41 42 43

【人教版】高二英语必修五导学案全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f you are feeling that life just cannot be any worse for you, it can be challenging to think positive thoughts. When we are stressed, depressed, 1 , or in a negative state of mind because we feel that "bad things" 2 happening to us, it is important to change those 3 thoughts into something positive. If we don't, we will only attract more "bad things." It is often very hard to think positive when so many things are negative, but I am ___4_ that someone, somewhere is worse off than you. We can choose to think 5__ by beginning with the smallest of steps. If you start with one small, positive thing and 6 it during the course of your day, you will begin to move into a more positive 7 : positive thoughts, feelings, opportunities. With practice, you will change your outlook and choose to be 8 , regardless of the events around you. Here are a few examples for you to 9 . Begin and end each day with a "Thank you for this wonderful day!" When you see the gas prices hiking, say "I am glad that I have a 10 in which to get around." If you are having health problems, be grateful for what does work: "I really do 11 my eyes that see, my ears that hear, my mouth that tastes, my legs that walk, my 12 that write. Write down what you're grateful for each day. When you're feeling really down, read what you 13 beforehand. This will help uplift your spirits. If you practice this 14 , you will find that your list will get longer and longer. The 15 to make it a moment of joyful peace is to move yourself into a positive thought and keep it there long enough. 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happier you'll be. 1 A. upset B. healthy C. serious D. terrible 2 A. stop B. try C. keep D. avoid 3 A. relative B. negative C. sensitive D. positive 4 A. disappointed B. sure C. sad D. interested 5 A. carelessly B. stubbornly C. patiently D. differently 6 A. catch B. repeat C. speak D. sing 7 A. situation B. conclusion C. attention D. ambition 8 A. happy B. sad C. moved D. confused 9 A. take B. make C. set D. practice 10 A. ship B. car C. plane D. bike 11 A. perform B. put C. appreciate D. know 12 A. knees B. hands C. head D. arms 13 A. talked B. heard C. wrote D. saw 14 A. quickly B. specially C. slightly D. regularly

人教版高二英语导学案:必修五 unit1 great scientists 【第1课时】(精修版)

人教版英语精品资料(精修版) 词汇运用: 1.characteristic n.特色;特性;典型adj.特有的;典型的 Kindness is one of his characteristics. 和善是他的特性之一。 【即学即用】 He proved himself a true gentleman and the beauty of his _________was seen at its best when he worked with others. A. characteristic B. character C. appearance D. temper 易混辨析: character/characteristic character n.性格,品质(本身具有的);角色,人物;字符 characteristic n. 特点,特征(用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高手过招 2.put forword 搭配:put oneself /sth forward 自荐或推荐某人为某职位的候选人 put sth. forward 提前,把时钟往前拨;提出 例句:Shall we put him forward as the candidate for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运用:他提出了一个更好的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put away 收拾好put out 扑灭,生产put up 举起,搭建,张贴put down 放下,写下 put on weight 增加体重put off 推迟 put on 穿上,上演put up with 容忍 3. attend v.注意;留意;处理(与to连用)=do with; 出席;到场;照看;照料=take care=look after 常用结构: attend school/college 上学/上大学 attend a lecture/meeting 听讲座/出席会议 attend a wedding/ceremony 出席婚礼/参加典礼 attendance n. 出席;出席的人数;伺候;照料 【例句】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导学案 全册精品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单元导航】 Great scientists There are some grea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orld. Can you name some of them? What kind of role do they play in the filed of science? Match the inventions with their inventors below before you answer all these questions. Alexander Bell electricity Thomas Edison the First telephone Laite Brothers the electric Lamp Madame Curie black holes in Universe Franklin Theory of Gravity Steven Hawking Radium Elbert Einstein the First Plane Isaac Newton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Period 1 Warming Up and Reading Step 1.Pre-reading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nfectious diseases? Can you name some? 2. Do you know how to prove a new idea in scientific research? Discuss in groups the stages in examining a new scientific idea. What order would you put them in? Draw a conclusion Think of a method Collect results Make up a question Find a problem Analyze the results Find supporting evidence Repeat if necessary Step2. Fast-reading(方法导引:略读或浏览阅读skimming:忽略不懂的句子和生词,快 速阅读原文。目的只是为了了解阅读材料的大意。针对这篇文章我们只要回答 when ,where ,who ,what ,why and how 的问题) 1. Skim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reading passage below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 disease was not cured at that time? (2)What is the cause of cholera? What is to blame? (3)Was it defeated finally? 2.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i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that John Snow ________ out the ________ of the disease called cholera which was a disease in ________ in the 19th century. With Snow's great efforts, the disease was finally under ________. Step3: Careful reading.(方法导引:采用扫描式阅读scanning:进行有目的的阅读,目的是 寻找某些资料或信息,对于无关部分可以忽略。) 1.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text. 1) Why was c holera called “King Cholera” in the tex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