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1937——1941年英国对日本绥靖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1937——1941年英国对日本绥靖政策

姓名:王丽莎学号:200602020034

系别:政法系专业:历史学

指导教师:苗杨职称:讲师

【摘要】众所周知,二战时候英法美国家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此时的英国在远东也采取了同样的政策,主要针对日本。本文对英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四个方面分析。通过对英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的分析,更进一步了解绥靖政策,对其影响进行分析,让我们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英国、日本、绥靖政策、影响

Abstract:As we all know, when World War II Germany Britai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appease the state, then the British in the Far East also adopt the same policy, mainly for Japan. In this paper, I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British policy of appeasement Japan , mainly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and social analysis of four aspects, through the appeasement policy of Britis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Japan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olicy of appeasement. Also analyze their impact, from thought.

Keywords:England, Japan, appeasing policy, influence

前言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将中国变为他的独占的殖民地为目的。这一阴谋如果得逞,不仅中国人民将饱受亡国之苦,英国的在华利益也将受到严重损害。然而,在此之时,英国政府却采取姑息纵容,妥协的绥靖政策,也就是通过牺牲中国的利益和满足日本的部分贪欲的做法,与日本求得妥协。

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七七事变”后,英国政府只是空谈“维持和平”,反对“应用武力”和“干涉他国之内政”等原则,很少对日本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张伯伦一再表示反对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不仅如此,还继续向日本出售它急需的战略原料和军事物资,从而事实上援助了日本侵略者。1938年,日本从英国

及其自治领和殖民地进口的物资占其进口总额的20%,而其中军用器材又占进口总额的17%。日本还可租借英国船只借军事运输之用。[1]这大大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一、英国对日本绥靖政策的表现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政府于1937年9月12日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的照会。但国联却置之不理,之后又提出召开布鲁塞尔会议,但这又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会议,使日本洞悉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态度,他们相互推诿,软弱无力甚至讨好日本的做法,使日本放心大胆的侵略中国。[2]

1938年5月2日,英日非法签订了关于中国海关的协定,规定日本占领区各海关所征一切关税、附加税及其它捐税,均存入日本正金银行;还规定自1937年9月起停付的日本部分庚子赔款应即付给日本政府,[3]这一协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并使中国关税遭到很大损失。之后的鼓浪屿事件、天津事件《有田——克莱琪》协定,以及《天津协定》的签订等一系列事件,充分表明了英国对日本的绥靖政策。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纵观一战后到二战前这段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英国一贯奉行“绥靖政策”,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英国在远东地区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英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

英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大陆均衡政策,英国把日本视为维持远东现状的关键,因此,一直以来,英国十分重视和日本的关系。1902年1月,两国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它为日本放手发动日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随后,又对该条约做了修订,规定日本承担保护英国殖民地印度的义务,英国则承认日本吞并朝鲜的权利。在1919年的凡尔赛会议上,在英国的附和下,《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全部转归日本,而日本也认可英国所夺取的德国其它殖民地。到30年代,英国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步步退让。“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英国把持的国联没有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国联虽于1932年1月21日组成以英国国联代表李顿为首的调查团调查中日冲突,但调查报告书却歪曲事实真相。至于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英国对日政策只不过是已有政策的延续而已。[4]

另一方面,美国对日妥协政策对英国也产生了影响。

一战后,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对日本在远东的扩张,英国政府心知肚明,“一旦日本真的发动进攻,它是无力保护这些受威胁的殖民地的”,因此只有美国出面,才能遏制日本,才能使日本不敢轻易冒与英美同时开战的风险。早在1937年11月1日,外交大臣艾登就在下院表示,即使形势需要,如果没有美国的同意和《九国公约》签字国以武力支持,他本人也绝不同意制裁,他宣布英国将“同美国完全一致,走的一样远,既不跑在前头,也不落在后头”。[5]因此,英国对日本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态度。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中立主义盛行,这又决定了英国不可能获得美国更多的帮助。1941年1月2日至3月27日,英美两国在华盛顿举行联合参谋会议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原则。但在远东问题上,英美存在分歧。在1941年8月举行的大西洋英美首脑会议上,丘吉尔想从美国手中搞到最强硬的对日通牒,让美国用不惜诉诸战争的办法来遏制日本继续难进。对此,罗斯福予以拒绝:“丘吉尔异常固执,他想使这场战争像其它战争一样,以帝国的新扩张来告终。他要我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西亚、印度、缅甸很不开心。我不得不一次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为我在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任何进攻的借口”。

[6]可见,英国对日本的绥靖政策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此外,反对革命和苏联也是其考虑的因素。十月革命对“自由制度”的威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集体化的巨大成就与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巨大反差,使英国统治集团对自己的财产安全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的前途忧如焚,他们希望日本和社会主义苏联交战,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只有对日本百般忍让甚至纵容。

(二)经济原因

英国是一战时的战胜国,但由于战争和战后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的破坏,实力不断下降。1929年的英国工业生产总量与1924年相比增长10.6%,仅超过战前1913年的5.7%;工业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由1913年的14%下降到1930年的10%;1921-1927英国出口额减少了1/5,而同期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8%。[7]20年代,英国的谷物业和畜牧业也不景气。而且,战后英国已失去了金融霸主地位,他欠美国债务59亿美元,由美国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自华盛顿会议以来,其海上霸主地位也越来越受到美国挑战,再加上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