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水乡歌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水乡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水乡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7bed94a0116c175f0e48bf.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水乡歌》教学设计21.水乡歌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识新偏旁“风”“衣”,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理解新鲜词语的意思。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诗歌意思,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美好的生活。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识新偏旁“风”“衣”,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理解新鲜词语的意思。
难点: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美好的生活三、教学准备: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以及生字。
教师:自制课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题图:“善使者,功半成。
”开门见山,直接揭示学习内容。
低段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有限,尽快引领学生读书识字。
](二)练读课文,以读促识1.初读课文,闯关挑战。
(1)自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设计意图: 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划分小节,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诗歌特点。
] 2. 以读促识,随文识字出示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他读对了吗?(2)出示:自由练读,指名读,注意生字。
结合图片,认识“渠水渠”。
去掉拼音练读,同位互读,齐读词语(3)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听他读对了吗?(相机评价)出示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他读对了吗?(2)出示:自由练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注意生字。
结合图片认识“船、白帆、驳”。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指名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听他读对了吗?(相机评价)出示第三小节(1)指名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他读对了吗?(2)出示:自由练读,注意生字,指名读。
结合图片认识“箩、箩筐”,给“咱”找朋友。
同位互读词语。
(3)指名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听他读对了吗?(相机评价)3.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正确了,得到一颗小星星。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86d4d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0.png)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乡歌》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2.能够描述水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情形;3.掌握一些水乡所特有的词汇,比如渔翁、竹扁舟、渔火等;4.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阅读通过朗诵《水乡歌》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2. 语文写作运用写景、叙事、描写等手法,让学生完成“我的故乡”作文3. 词汇学习学习水乡所特有的词汇,比如竹扁舟、渔翁、渔火、鱼虾蟹等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首先播放一段江南水乡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水乡的自然美。
2. 阅读诗歌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水乡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同时教师也进行指导和解读。
3. 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们对江南水乡的印象和感受;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完成作文学生开始写作,营造沉浸式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文化、历史、感性等多方面要素。
5. 朗诵和展示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评价并提出建议,同时学生互相欣赏。
激发学生爱写作、会表达、善欣赏的兴趣。
6. 词汇学习学习水乡所特有的词汇,通过分组学习和表演加深理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诵、写作和表演,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团队协作等方面。
并以此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和优化。
五、教学反思首先,本节课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和鼓励表达,有效出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仅凭这节课就能完全掌握水乡歌的涵义显然难度较大。
所以,课后推荐学生以课堂体验为基础进行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深度学习。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水乡歌_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水乡歌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29260502d276a200292e9b.png)
《水乡歌》教学设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看插图,借助插图理解课文,想象课文内容,然后学习生字、写字,最后再读课文,想象水乡的美景,并收集家乡的事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6367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d.png)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乡歌》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意义;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3.能够正确理解水乡的景色和生活,描绘出水乡的美丽画面;4.能够感受到水乡的深情和同学之间的友爱。
2.情感与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传统文化的感情;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互相关心和帮助别人的品质;3.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愿意为之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生动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手法;2.能够感受到课文的深情和同学之间的友爱;2.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理解水乡的景色和生活,描绘出水乡的美丽画面;2.能够感受到水乡的深情和同学之间的友爱。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1.学生听老师讲一个途中的故事;2.听完故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水乡里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呢?2.新课讲解1.老师讲解《水乡歌》的来历和作者情况;2.学生分角色简单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3.阅读完课文后,老师对一些生字词进行解释,并画画帮助孩子们理解;4.引导学生感受水乡的魅力,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绘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水乡美景,引导学生开脑洞想象、合理构思、逻辑清晰的进行写作,并用作品展示在班上。
3.课后延伸学生完成作业并把作品展示在班上。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老师注重启发式、经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氛围良好。
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会了正确理解和朗读这篇课文。
通过讲述水乡的美景,愉快的生活,以及同学之间的友爱,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友谊、严谨好学和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将中华文化的基因植根于孩子们心灵深处。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69e06927284b73f2425051.png)
《水乡歌》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几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了解水乡的一些特点,感受水乡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感受水乡的景色美以及水乡人的勤劳快乐。
教学难点:习得诗句的语言表达形式,并能迁移运用。
一、图片导入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乡歌》,齐读课题。
是啊,这是一首儿童诗。
(板书:儿童诗)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水乡的图片吧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么?是啊,水乡的美就在于它的水,让我们再来把课题美美的读一遍吧!水乡歌中的词语也很美丽哦,第一行谁来读?读完第一行,我们知道水乡的特点是(板书:水多)读完第二行,我们知道水乡的特点是(板书:船多)读完第三行,我们知道水乡(板书:歌多)二、精读课文1、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诗的第一小节,读完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水乡的水多呢?随机点红:“千”“万”:哦~那作者是真的数过有一千条渠有一万条河吗?(不是),是呀,还记得我吗之前学过的课文吗?(大禹治水)是的,千和万是概数,表示很多很多,带有千和万的四字成语还有很多呢,谁来说?(出示,齐读)渠:是人工开通的水道谁来读好这一行一个连一个:你真会发现呢!处处:你能换个词吗?(到处)水乡以水著称,池塘河流随处可见,透过一个小小的叠词,我们也能感受到水乡水多。
荡:荡的古体字,是指草在风中来回摆动,所以荡有摆动的意思。
谁来给荡找朋友呀(荡秋千,是人在摆动,2-3)课文中,是谁在摆动小结:微风拂过,水面动起来了,在这里,一个荡字就把水写活了,谁来读出水的动态美教学生字齐读第一小节,试背2、我们刚才先读了读课文,接着找了找表示水多的关键词,然后说了说你的感受。
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按这种方法来学一学诗歌的2、3小节。
三、自主学习1、哪个小组愿意上来交流第二小节。
预设:先请我们组的某某来读一下第二小节。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cd37d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9.png)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记忆课文《水乡歌》;2.能够准确朗读文章;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熟悉并理解课文的内容;2.练习课文的朗读和书写。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和大自然的情感;2.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水乡歌》;2.合适的课件和悬挂画面;3.学生正常课堂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课文《水乡歌》,让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理解课文(10分钟)请学生阅读《水乡歌》一文,并向学生发问,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 朗读练习(20分钟)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让学生朗读。
教师应该注意点评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朗读能力。
4. 作文训练(20分钟)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家乡的美好和自然之美。
5. 思维拓展(10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一些问题,例如“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能力,是的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的情感和思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首先是通过简单的导入,让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然后,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记忆课文,例如朗读和写作,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最后,通过思维拓展,让学生自由发挥思想,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情感色彩。
这种多角度的学习,让学生在活泼生动的课堂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促进。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dcf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b.png)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一、教材分析《水乡歌》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课文,该课文主要讲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
通过学习该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儒雅风情、建筑特色、如诗如画的景色,以及人们的热情和勤劳。
这个内容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风貌,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见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词语:“荷塘”、“烟笼”、“小船儿”、“荡着悠悠”,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建筑特色、风情人物、生活习惯等,学生会从中认识江南水乡的风貌和文化特色,为以后的学习深入了解介绍江南文化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1.通过听、读、说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个简单的事情。
2.培养学生爱好文化艺术的好习惯,引领他们走进水乡文化,进而会对自己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3、情感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美,培养学生爱我们的祖国的情感;2.通过学习江南水乡的文化传承,让学生更加珍惜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点1.教授新词汇,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含义2.帮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生活习惯和建筑风情2.培养学生对江南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听、读、说、写等方式多角度地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在语境中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介绍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如何形成江南水乡的风景2.呈现:请学生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新词汇3.讲解:解释生词和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新的地理环境第二课时1.复习:请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课文,让他们回答问题2.呈现:请学生跟读下一段课文,并理解生词3.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特色建筑(南方建筑、水乡桥、小桥、步行街等)第三课时1.复习:请学生回忆前两课的知识内容2.呈现:分享一些关于江南水乡的美食,让学生了解江南文化3.讲解: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引导学生学习江南民俗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762d1b9e314332396893f1.png)
【篇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
3、激發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小朋友,上次我們一起欣賞了美麗的水鄉風光,今天讓我們再一起走進水鄉,唱一唱優美、動聽的——《水鄉歌》——齊讀課題。
2、要唱好這首動聽的水鄉歌啊,先要把歌詞讀准了。
(個別學生讀詞語,男女生賽讀,齊讀。
)3、小朋友們的歌詞讀的真美呀,下麵我們趕緊去欣賞一下美麗的水鄉吧。
4、播放放課件,欣賞水鄉美景。
5、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些什麼呀?6、讓我們來看看小作者是怎樣來寫水鄉的,打開書本,自己讀讀課文,看看水鄉到底美在哪里?二、再讀課文(一)學習第一段“水多”。
1、學生自讀課文——把你認為美的地方多讀幾遍。
2、交流:你覺得水鄉美在哪兒?學生回答,相機完成板書。
是呀,水鄉美就美在這裏的“水多、船多、歌多”。
3、下麵請小朋友們再讀讀課文,這回呀選擇自己喜歡的水鄉特點來讀一讀,然後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4、下麵先請喜歡水的小朋友來跟大家分享下,說說水鄉的水有什麼特點呀?(水多水清)5、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水鄉的水多?趕緊在書本中找一找(學生找詞語讀一讀讀出水的多)。
6、誰能把詞語放到句子中讀好的?7、是啊,這裏是池塘,那裏是池塘,池塘——(引讀池塘一個連一個),踮起腳尖兒,你會發現,池塘裏的水清澈見底!——(引讀處處綠水蕩清波)指名讀。
8、小朋友,伸出你的雙手,用你的動作,比劃劃。
(處處綠水蕩清波)。
8、師生合作讀:師讀第一句,生讀2、3句。
謝謝小朋友們的配合,讓老師感受到了水鄉的水真多、真美呀!9、現在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聽聽水聲,一起來感受一下,水慢慢地從千條渠裏流過,從萬條河裏流過,從你們的桌子旁邊流過,從你們的椅子下麵流過,輕輕的、柔柔的,感受到了嗎?10、好,讓我們一起讀讀第一段,用朗讀來表達你的感受吧!(二)學習第二段“船多”。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4d294ff00bed5b9f31d98.png)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水乡歌》教案【篇三】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想知道那是个怎样的地方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录相)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呢?美丽的水乡有青山绿水环绕,有小桥流水人家。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20课《水乡歌》(板题)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水乡歌,用心体会体会,看看这首诗歌有没有把水乡的特点、水乡的美丽唱出来呢?(范读)2、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想想水乡的特点是什么呢?过渡:到了水乡,就像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一样。
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我们该先画什么呢?三、精读第一小节1、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小节。
2、交流:水乡的水是怎样的?(重点理解“渠”和“荡”)3、指导朗读: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水乡,水慢慢地从千条渠里流过,从万条河里流过,从你们的桌子旁边流过,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流过,轻轻的、柔柔的,多美呀!谁能带着这种感觉美美的读一读?4、齐读第一小节5、板画水:江南水乡处处绿水荡清波,水乡的水美,水多。
四、以画促读,朗读鉴赏1、自己读读二、三小节,看看还应该画些什么?2、请一位小朋友来画船。
指导:用什么颜色的粉笔?应该画在什么位置?画一只行吗?(师生共画的同时,其他同学查字典理解“驳”的意思)3、水上有白帆,天上还有云朵。
(画云朵)你想起书上的哪句话来了?4、指导朗读:白帆点点从湖面上轻轻地滑过,就像是片片白云漂浮在天空中一样美丽迷人!谁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把这幅美景读出来?5、指名读第三小节:歌能画吗?(师画歌)6、解惑:为什么说歌声装满一箩又一箩?(说明歌多)7、指导朗读:水不仅给水乡带来美好风光,更给水乡人带来了幸福生活,这一小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让我们一起歌唱咱们水乡的新生活吧!五、诵读全诗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21水乡歌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21水乡歌](https://img.taocdn.com/s3/m/2b27c7f07f1922791688e863.png)
20、水乡歌教学目的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感受水乡的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听音乐看图揭题: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湖面上有什么?小河上有什么?湖岸边有什么?这里的景色怎样?2、听录音,进入课文情境。
3、板书(水乡歌)这就是美丽的水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在读通的基础上,大体理解是诗歌的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词。
lian dang chuan piao zhuang zan qu bo连忙荡清波小船飘满河装满咱们渠道驳luo一箩(2)指名拼读。
(3)正音:装、船(翘舌音);咱(平舌音);连、船(前鼻音);箩、连(边音)。
装(三拼音)(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纠正读破的句子。
(5)领读课文。
3、范读课文。
讨论:指名说说课文里告诉我们水乡里什么多?三、教学生词,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连、荡、船、帆、飘、湖、装、咱2、指名认读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船与舟比较,咱:与“自”比较。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装:上下结构,上面是“壮”下面是“衣字底”。
教学“衣”荡:草字头要些得扁一些,一横要覆盖下面的“汤”第七笔是横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装:教学“衣”字旁,上面的右边是“士”不是“土”飘:教学“风”字旁,左边的下面是二小不能连起来。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7、在练习本上练写。
四、作业抄词语,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第20课《水乡歌》齐读课题。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https://img.taocdn.com/s3/m/b49e064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b.png)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乡文化,了解江南水乡的美景。
2.学习诗歌朗诵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用诗歌传达爱国思想的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诗歌朗诵技巧2.掌握水乡文化的基本知识三、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通过网络资源或者参考书籍了解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背景,掌握《水乡歌》的背景和意境。
2.诗歌鉴赏:请学生先默读诗歌,然后学生轮流朗诵诗歌,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引导学生认识“乡愁”的线索。
3.音乐欣赏:播放《水乡歌》的曲子,感受诗歌歌曲之间的呼应。
教师掌握好时间,掌握好音量,使得学生时刻都能够静静地聆听音乐的动听旋律与优美歌词的意境。
4.绘画创作: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水乡歌》的理解,通过手绘或者素材拼贴的方式,完成一幅画作,精细呈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的景致与人文。
5.诗歌童谣:以《水乡歌》为基础,教授学生一首简单的儿歌,以带领学生练习童谣的唱腔和词曲。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打动学生们,烘托学习氛围,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对于诗歌、音乐、童谣等艺术形式的爱好和兴趣。
四、教学方法1.通过课前引导、诗歌朗诵、音乐欣赏、绘画创作、诗歌童谣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水乡歌》的浓厚兴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充分地体验、深度地领悟。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一幅绚丽多彩的学习画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爱国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技巧以及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五、教学效果预期学生在这堂《水乡歌》的课程中,不仅能够充分地了解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地域特色,同时也能够在朗诵诗歌、欣赏音乐、绘画创作、童谣表演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学生的情感和认知都能够获得很好的增强,对诗歌及文化也产生更多的兴趣,有助于提高综合素养水平,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e54780a0116c175f0e4848.png)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21、水乡歌教案
设计理念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根据苏教版第一学段阅读课文编写意图,遵循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诗歌内容不做过多讲解,而是紧紧围绕“读好书、写好字”两大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写,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和创新,将识、读、写结合,让学生们学出乐趣,学出信心。
教材说明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
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
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
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
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
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写好“荡”、“船”、“飘”、“装”。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旧知引路,激趣导入
1、在开学初我们学过一课书,这课书讲述了江南水乡美丽迷人的景色,描绘了水乡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小朋友们还记得是哪一课吗?
谁能为大家朗诵一下?
1。
水乡歌教案
![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92132f376baf1ffc4fad73.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21 水乡歌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学习“风”和“衣”2个偏旁,认识绿线内的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体会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生动的语言,能仿照诗歌的形式写话。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听写课后6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生动的语言。
能仿照诗歌的形式写话。
难点:积累生动的语言。
能仿照诗歌的形式写话。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读课文,标画生字词。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初读感知,导入新课(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江南的风光图)师述:同学们仔细看,这就是水乡,多美呀!蓝天碧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
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
湖水清澈湛蓝,让人心旷神怡。
你们喜欢江南的水乡吗?这儿与我们的家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好地方。
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歌来描绘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21水乡歌。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二)初读课文,勇闯识字关1.正确关(1)学生自读全文。
(课件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歌吧,读不顺的多读几遍。
(2)练读第一小节(3)(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提出要求:谁能把这一小节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①学生自读,边读第一小节,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④找一个孩子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其他孩子边听边想,在水乡人眼中,水乡有什么特点?(水乡的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
)⑤他不仅在认真听同学读,还在积极思考,一下子找到了水乡的第一个特点——水多。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https://img.taocdn.com/s3/m/9d5935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c.png)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1. 教材背景《苏教国标版》是江苏省教育局主管,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基础教育教材,适用于小学1-6年级。
本教案所涉及的是《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为《水乡歌》。
《水乡歌》是一篇描写江南水乡风景和生活的散文。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2. 教学目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词语。
•掌握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情感,给于情感反应。
•学习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教师先给孩子们展示几幅江南水乡的美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江南水乡都有哪些特点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说出江南水乡的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3.2. 复述课文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或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听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把课文复述一下关键内容。
3.3. 阅读理解教师针对具体的课文内容,设计细节问题,让学生找出答案,对课文进行深入了解。
例如:课文中的“叮咚、叮咚、叮咚……”是描述什么声音?大约需要3-5个问题,完全围绕着课文中的细节。
3.4. 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请学生听一遍课文录音或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例如:读完《水乡歌》,你心中涌起什么感觉?你觉得这篇文章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希望能够给学生创造流畅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开拓心灵。
3.5. 词语学习词语学习环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词语学习兴趣和能力,立足于课文内容,选取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词语进行学习。
例如,课文中的“水乡”、“平湖秋月”、“流水潺潺”,指导学生通过读音、释义及运用等环节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3.6. 作文环节学生通过上面几个环节,对课文内容及词语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
最后,通过作文的形式达到课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0a18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e.png)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人文环境。
2. 了解词语“叮咚”、“渔船”、“荷叶”、“荷花”,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3. 利用想象力,感知江南水乡的美景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或视频素材,了解江南水乡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利用PPT或图片,呈现江南水乡的美景和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感知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讲解(10分钟)
教师给学生讲解词汇“叮咚”、“渔船”、“荷叶”、“荷花”,并将这些词汇贯穿于整篇《水乡歌》中。
3. 听读(10分钟)
教师播放《水乡歌》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提醒学生注意许多地方的句末是用“叮咚”的拟声词添上去的。
4. 合作探究(30分钟)
4.1 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要求学生就《水乡歌》中描述的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象、人文环境和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讨论。
4.2 创意展示
小组进行讨论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
可以让学生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也可以用诗歌或故事的形式表现。
5. 课堂小结(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加深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一些重要词汇的理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民间传说、节日和习俗等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江南文化的认知。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https://img.taocdn.com/s3/m/a1f9a02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0b.png)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水乡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水乡歌》这篇课文,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掌握《水乡歌》中的生字词和常用词语,如“天际、飘荡、竹楼、沿途等”。
2.理解《水乡歌》的大意,了解扬州市的特点和特色,如船、茶馆、豆腐等。
3.掌握文本结构的组成形式及其对总体语篇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描述文章中描写的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文中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增加他们的地理知识,了解江南水乡的人文风景以及特色文化。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从日常生活和文化上了解祖国的“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基本含义。
2.学生能够快速写出题目中生字词的拼音或注音。
3.发展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从文章中准确理解所描述的景色和人物形象,增强对所读文章的感性理解。
2.学生能否将所学语言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讲述《水乡歌》的主题和基本含义,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更好地理解文本。
2.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
3.语言游戏法:通过分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语言游戏,如词语填空、单词接龙等,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讨论、阅读等方式了解扬州市这座江南水乡的基本特点,例如特色文化、旅游景点、历史背景等。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自主阅读《水乡歌》,并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课后,让学生填写相关问题的答案,然后进行班级总结。
3. 词语学习在小组中,学生将《水乡歌》中的生字词进行分组,并用笔写出每个词语的声调。
苏教版小学语文2上教案21水乡歌 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2上教案21水乡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d87fae83d049649b6658f1.png)
21、水乡歌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分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新课:小朋友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是水乡,江南真是璀璨的明珠,神奇秀美,令人神往,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唱一曲优美的水乡歌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乡歌》。
2、齐读课题。
3、放水乡风光图像,欣赏优美的水乡画面。
4、交流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课文?5、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诗歌。
2、检查字词与课文。
(1)、出示词语(带拼音),指名读。
水乡处处荡清波白矾片片飘满河歌曲装满箩新生活(2)、去拼音读。
(3)、指名读课文,说说水乡什么多?结合回答板书。
三、精读,体悟情感㈠第一段1、水乡的水怎么多?自读第一自然段,找找:从哪些词看出水乡的水多?2、明确要求:(1)读一读:读通诗句,提出不明的地方。
2)、议一议:从哪可以看出水乡的水多?划一划。
(3)、想一想:你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美丽的画面?3、交流,(1)理解“渠”。
(2)、从哪可以看出水乡的水多?指导朗读,指名朗读。
(3)、你脑子有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哪句话最美?指名读。
(4)、闭上眼睛,你们已经进入了水乡,水慢慢地从千条渠里流过,从万条河里流过,从你们桌子旁边流过,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流过,轻轻地,柔柔的,多美呀!同桌合作,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学习二三自然段。
㈡第二段1、水乡的船怎么多?自读第二自然段,找找:从哪些词看出水乡的船多?2、明确要求:(1)读一读:读通诗句,提出不明的地方。
2)、议一议:从哪可以看出水乡的船多?划一划。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水乡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a9c200e45c3b3566ec8b15.png)
21水乡歌教材分析:《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
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
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
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
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
二、说教法《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
语言文字优美,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二年级的孩子读进文中,走进画一样的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游戏,寓教于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以唱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的迁移1运用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教师: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
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大家看,这就是水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乡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看插图,借助插图理解课文,想象课文内容,然后学习生字、写字,最后再读课文,想象水乡的美景,并收集家乡的事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小游戏。
师板画小帆船,请学生上黑板模仿画,比一比谁画的好、快。
2、导入新课。
放水乡风光图像,交流感受。
3、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思考:水乡什么多?
4、读后交流,揭示课题《水乡歌》,板书:水乡歌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诗歌。
2、检查字词与课文。
3、交流学情,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学生提问。
⑴教给方法,理解“渠”“驳”
歌、曲都是人们唱的,它们意思相近,我们可把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歌曲”,想一想:渠是什么意思?驳呢?
⑵提出用画画的方式来读课文,弄懂其它提出的问题。
三、精读,体悟情感
㈠第一段画水
1、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水还是船?(水)
2、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3、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
4、看第一段图像,师引读
5、指导朗读,齐读
6、指导作画
㈡第二段画船及其它
1、船应该怎么画,自由读第二段
2、请一位小朋友画一只船,指导:用什么颜色粉笔?(白色)船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水上)画一只行吗?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
3、水上有白帆,天上还有云朵,师再画云朵。
你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4、这么多船在干什么呢?(捕鱼、捉虾、运输……)
5、小组交流,水里面会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
(鱼、虾、蟹、荷、鸭、鹅、稻田等)
6、把刚才说的画下来,指导作画。
7、水乡那么优美,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㈢第三段画歌及其它
1、歌可以画吗?读第三段
2、小组交流: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
3、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
4、指导朗读
㈣扩展想象升华内涵
1、小朋友想一想,再对照书上的插图。
看看还可以画什么?(楼房、鸟、树……)
2、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河渠、池塘边上的稻田也特别多,水乡还有一个美名,叫“鱼米之乡”。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会背的站到讲台前和老师一齐背诵。
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