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专题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与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与答题模板高中地理大气专题与答题模板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环境的学科,而大气作为地球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中必须研究的内容之一。
高中地理的大气专题是一个涉及大气组成、大气运动、大气层结构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课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入的认知水平。
本文将围绕高中地理大气专题展开,阐述一些答题技巧和模板,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种考试和评估。
一、大气组成的答题模板大气的组成是理解大气相关知识的基本点之一,学生需要对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有清晰而全面的了解。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答题模板:一、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氩气。
二、其次是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氖气、氦气、甲烷、氢气等,占大气质量的0.04%~0.001%。
三、大气中还存在一些微量气体、臭氧、烟尘、水滴等非气态成分。
学生可以通过在班级或小组中口背、默记这个模板,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回答大气组成相关的单选、多选等类型的题目。
二、大气层结构的答题模板大气层结构是一个涉及大气地理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领域,对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个大气层结构相关问题的答题模板:一、大气层结构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跨音层、中间层、热层、外层等六层。
二、对流层、平流层、跨音层温度、压强、密度等物理参数变化不明显,而中间层、热层、外层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温度、压强、密度递减、递增等现象。
三、大气层结构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学习气象科学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前提。
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模板,扩大自己对大气层结构的认知广度和深度,同时在课堂上、小组内对该模板进行交流、合作,并通过阅读各种案例,巩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大气环流的答题模板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内的气体大规模运动,是大气运动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下面是大气环流答题模板的一个示例:一、大气环流按照时间尺度可分为长期平均气流和短期气流两类。
二、长期平均气流包括地球界面上的大地风、水平风、垂直气流等,短期气流则包括风、涡旋、锋面、低压等。
大气环境(一)
大气环境专题第1讲大气运动规律专题【考题默写】如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1)求太阳直射点坐标(2)求新一天与旧一天的比值。
【复习目标】1.大气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3.三圈环流4.大气环流【知识梳理】一.大气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三.大气三圈环流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1)低纬环流: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A)赤道低压带,并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C)副热带高压带。
A与C之间的近地面形成(B)低纬信风带。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称为(D)盛行西风带;(G)极地高气压带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偏转,即(F)极地东风带,D与F气流相遇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E)副极地低气压带。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约5°。
四.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1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区吹向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低压区,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图所示: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7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夏威夷高压流向亚洲大陆,在东亚为东南季风。
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图所示:【考题督查】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 表示________,B 表示________。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 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大气环境专题-知识整理
【大气环境专题】一、大气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作用原理: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例如多云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
因为云层、尘埃多,反射作用强。
(3)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
例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因为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
例如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是明亮的,都是因为散射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是对流层大气受热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
4.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纬度因素(最主要因素);下垫面因素;其他因素(如气象因素)。
5、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地面辐射损失多,易出现霜冻。
6、阴天昼夜温差小的原因:阴天的白天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气温较高。
所以昼夜温差小。
三、热力环流原理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热力环流需要理清几个关系:温压关系: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即热低压,冷高压。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由高压指向低压气流与天气的关系: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等压面与气压的关系: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同一垂直方向上:高空与近地面高低压相反。
垂直方向: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白海风,成因: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来。
黑陆风,成因: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来。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一
。
飘 蠹 篡 麓 鬻孽曩
篓 谶磐磐 簿 疆 熬
疑 黔 搿 豢
大气环境是贯 穿高 中地理 学习的一条 主要线索 ,是 高考 中的重 点和难点
内容 , 也是 出现频 率最 高 的考查 内容之 一 。 部 分主 要考 点有 : 大 气 的组 本 ① 成、 垂直分 层及各层 对人类 活动 的影 响 ; ②大气 的受热 过程 ; ③大 气垂直 运动 和水平运 动及 成因 ; 三 圈环 流与气 压带 、 ④ 风带 的形 成 ; 锋 面系统 、 压系 ⑤ 气
扩散 , 成近 地面污 染物越 积越 厚 , 造 烟尘 遮天 蔽 日, 加重 空气污 染 ; 温 的形 逆
成 有 利 于抑 制 沙 尘 暴 天 气 的 发 生 。 三 、 力环 流 与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热
1几种 常 见 的 热 力 环 流 : .
(P ) h a
陆 最
{ 兰 O l兰: O三叨 髻 三 = ; == : = {
( ) 阳 辐 射 、 面 辐 射 和 大气 逆 辐 射 。 1太 地
太 阳辐射 是短 波辐 射 , 是近 地 面大 气热 量 的根 本来 源 ; 面辐射 是 长波 地
辐 射 , 近地面 大气热 量 的直接来 源 ; 是 大气 逆辐 射是 长波辐 射 , 对地 面具 有保 温 作用 。 () 2 大气 的受热过 程及保 温作用 。 大气 的受 热过 程可 以概括 为 “ 阳暖 大地 , 太 大地 暖大 气 , 大气 返大地 ” 如 (
影 响愈大 , 以离 地面 愈近 , 温愈 多 , 所 降 离地 面愈远 , 降温愈 少 , 因而形成 了 自 地 面开始 的逆 温 。 随着 地面辐 射冷却 的加 剧 , 温逐 渐向上 扩展 , 明时 达最 逆 黎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典型例析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典型例析【典型例题解析】【例1】下面一组等温线图完成以下要求:〔l〕图示地区是南半球依旧北半球?判定依据是。
〔2〕要是图示地区都在陆地,甲地地形可能是,要是甲地在70°W四面,甲地形区名称是。
〔3〕要是图示地区都在海洋上,甲地海面气温受碍事,要是甲在陆地上,乙在海洋上,现在北京盛行风。
〔4〕此图试图反映碍事气温的因素,你认为图中还有因素没有反映出来。
【解析】气温是气候的要素之一,碍事气温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洋流等。
从等温线的弯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疏密能够了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其中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此题首先依据纬度对太阳辐射的碍事决定温度上下的原理,从温度数值确定其在南半球,从南半球来确定甲地的等温线在向低纬凸出,乙地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依据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讲明比同纬度地区温度高,向低纬度凸出讲明比同纬度温度低〔高上下低,可在图中画一条辅助线如图〕。
得到甲地的温度较同纬度低,乙地的温度较同纬度高;再依据海拔上下、冷热流和海陆分布对气温的碍事得到正确答案。
此图从海陆温度判定到南半球冬季,现在北京应为夏季。
【答案】〔1〕南半球自南向北温度升高〔2〕山地安第斯山脉〔3〕冷流东南〔4〕大气运动【例2】依据A、B两地的气温落水资料〔图〕判定A、B两地的气候类型。
的方法是:〔1〕以“温〞定“带〞。
凡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者为热带型,有四种;最冷月平均气温在O℃以上者为亚热带型或温带海洋型;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者为温带型;最热月气温在10℃-20℃为亚冷带型〔有时也包括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内〕;全年气温都在10℃以下者为极地型〔最热月温度大于0℃为苔原气候、终年在O℃以下为冰原气候〕。
〔2〕以“水〞定“型〞。
热带类型中的雨林和沙漠气候从年落雨量上特别轻易区不。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不在于:前者年落雨量一般小于1000mm.后者在1500mm 左右;后者只分布在北半球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在落水季节分配上,热带季风气候累计有3个月以上落水量大于200mm,各月都有少量落水,而热带草原气候最多有2个月的落水量在200mm以上,有1-2个月几乎无落水。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
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应该知道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专题复习2
10.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A.水体的富营养化 B.海洋污染 C.全球变暖 D.海水的温度上升11.海平面上升使岛上居民不得不考虑迁居他乡,这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因素12.该岛屿及其附近的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千疮百孔.其主要原因是A.海浪的机械侵蚀B.物理风化 C.海浪的化学侵蚀D.风力侵蚀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
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此回答13-15题。
13.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14.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15.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据此完成16-17题。
16.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17.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18.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19.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20.下列工程中,对上海地区酸雨侵害起减缓作用的是A.西气东输 B.苏州河治理 C.南水北调 D.沿海防护林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21-23题。
专题02 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植物与土壤)-2023年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专题二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植物与土壤)【必背知识】大气一、大气的组成(一)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
(二)干洁空气的组成(三)大气的成分及作用:1. 氧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2. 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3.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4. 臭氧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5. 水汽和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大气的变化(四)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一)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对流层(a)Ⅰ.高度: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
Ⅱ.特征A.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大约每上升1 000米温度降低6 ℃。
B.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b)Ⅰ.范围: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
Ⅱ.特征A.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B.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C.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Ⅲ.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高层大气(c)Ⅰ.范围: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Ⅱ.特征A.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随海拔升高持续上升。
B.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C.空气密度很小。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小部分被吸收或反射。
热量来源:太阳辐射(2)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吧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专题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
高度
(2)锋面逆温
冷气团
暖气团
锋面
逆 锋面附近,暖而轻的暖气团沿着 温 锋面爬升至冷而重的冷气团上方, 层 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
气温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逆温成因 (3)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
的作用,越接近地面降温越多,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雾
雾形成的条件
常见地
充足的水汽 降温条件 凝结核
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
①逆温;②冷空气降温; ③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 大等)
工业排放粉尘多
相对封闭的地形 地表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多雾
基础梳理:考点二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逆温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逆温
暖空气 温暖 湿润
密度小
冷空气 寒冷 干燥
密度大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逆温成因
(1)辐射逆温
降温慢
热
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
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
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地球上的大气
必修一
第 2 单元 大气环境 主题 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主题 5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 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大气水平运动——风 主题 6 常见的气象灾害 1)台风 2)洪涝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
大气专题一、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地组成及每种成分地作用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地影响(1)温室效应(常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化合物和一氧化二氮;近百年来气温升高约0.4—0.8℃)①成因:<1>(人为原因)A 化石(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 B 森林减少(尤其热带雨林)破坏,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减弱 <2>(自然原因)目前地球气候处在间冰期...②危害:<1>海面上升(10—20㎝)(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沿海及岛屿受到被淹没的威胁<2>中纬地区因蒸发强而变干旱形成草原,高纬地区变得湿润,而影响各国的经济结构。
<3>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欧洲和北美东部冬季变冷(2008年广东卷)<4>全球台风发生频率增加③防治:A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B 提高能源利用率 C 保护、恢复植被D开展国际合作(《京都议定书》《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2)臭氧层破坏(目前已下降3%)①分布:南极上空(9—11月份,春季明显)、北极上空和青藏高原上空②成因:(制冷剂)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③危害: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生产(鱼类白内障)④防治:A 国际合作逐步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B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3)酸雨(ph小于5.6,小于4.5为重酸雨)①成因:酸性气体(硫酸型和硝酸型)浓度(排放、扩散)和空气中的水汽结合。
②危害:A 土壤酸化(危害农、林生长) B 水体酸化(危害渔业)C 腐蚀建筑、古迹D 危害人体健康(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③防治:A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B 开展综合利用,化害为利C区域国际合作。
④酸雨在我国的分布及成因(试从酸性气体浓度,降雨多少加以说明)活动:试分析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为什么酸雨问题严重?二、大气的分层1、对流层:①在对流层..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思考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平均升高而降低?)②计算:某高度气温(即理论气温)=近地面气温-高度差*0.006③逆温:1、形成:当某高度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时,空气上升受阻。
大气环境(二)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二)【考题默写】1.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标出相应纬度及风带的风向,写出气压带风带影响下气候的特点。
【复习目标】1.气候类型分布规律2.气候成因的分析3.气候特点【知识梳理】一.气候的分布规律1.大陆西岸气候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赤道低压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大陆东岸气候季风影响:海陆热力差异——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热带季风气候3.大陆内部气候海路位置: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二.气候成因的分析1.气压带风带:大陆西岸气候多受气压带风带影响2.海陆热力差异: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多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3.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地形:高山地形阻挡气候带的延伸,如南美洲西岸气候南北狭长分布、非洲大陆赤道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我国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5.海陆分布:陆地缺失使气候类型缺失,如南半球不存在温带季风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考题督查】从分布、成因、气候特点、自然带等方面比较我国三种季风气候的差异性【巩固练习】(2010·安庆模拟)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海陆位置④地形⑤洋流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⑤2.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①纬度较低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③受东南季风影响④受东南信风影响⑤受暖流影响⑥受寒流影响⑦位于迎风坡A.①②B.①③⑤⑦C.①④⑤⑦D.①④3.(2007·广东地理·T25·3分)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双选)()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图1-2-37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暑假补课材料】大气环境专题
【暑假补课材料】大气环境专题一、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⑴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⑵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010北京卷】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
据图回答第(3)题。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8分)【2011天津高考】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参考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⑴海陆风的形成;⑵山谷风的形成;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好地方。
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⑶热岛效应与城市风的形成;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⑷冬夏季风。
⑸注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考查的形式:①下垫面性质②时间③风向④应用【例题2】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
在分析根据考察成果绘制的等压线和等温线示意图(图5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时,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l、2、3、4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A.8:30—9:30 B.11:00--12:00C.14:00--15:00 D.22:00--23:002.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011福建省质检】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专题辅导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专题辅导一、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形式可用以下关系式说明:二、风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三、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局部小型环流的成因:如:山谷风环流、海陆风环流、季风环流和城市环流等。
这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一致:即地面冷热不均,只是由于引起冷热不均的原因不同或环流周期长短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
分析环流形成原因的关键是找出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原因。
如:山谷风环流,是由于山坡增温快降温快,导致山坡温度与山谷温度出现差异,且白天和黑夜的差别正好相反,形成了夜晚大气由山坡吹向谷地的山风,白天大气由山谷吹向山坡的谷风。
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间温差的变化,形成昼夜变化的海风和陆风;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而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高而形成的高空城市大气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环流。
四、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
受这些大气活动中心影响,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季风气候,其风向分别为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冬季、1月)和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夏季,7月)。
(见右图)五、东亚和南亚季风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
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锋前、锋后均有暖锋前部延伸到锋后很一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1. 气旋和反气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 西部吹偏南风。
2.气旋和反气旋列表比较3.气旋与反气旋气流方向的判定:借鉴物理学中的“左右手定则”来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气 候 类 型 热 带雨
过程 2 大地暖大气 :
【 考题透视】 此考点多出现在综合性题 目中, 是做题的关
键知识点 , 为隐性知识渗透 , 作 对解题起到支撑性作用 。
例 2 (0 8年 海 南 卷 ) 图 3为 某 平 原 地 区 土壤 表 层 解 冻 :2 0 起 始 日期 的 等值 线 图 。读 图 完成 1 ̄ 8题 。 71
辐童和 地 收 辐 射 射 I吸 温嘴 ’ 反散 面升 射 射 辐 射
l
图1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
过程 3: 气 还 大 地 大
【 考题透视】本考点多以某种天气或气候现象为载体, 考
查学生 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主要 内容涉及大气对太 阳
辐射 的削弱作用 、 对地 面保 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 大气 的气 温 日 变化 、 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 考题透视】 考点, J 比 多结合等压线来考查学生看图读图以及
分析的能力 , , 因此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 要结合等压线进行复习。
理轰, 21年 期 蕾 01 第9 .
零 曩 J 拔 } i i
√ 表2
考 点 6 气候 类 型 的 判 读 :
分 布 规 律 气候 特 点 主 要 成 因
凸起 的地方是高压 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 低压区。地面受热
此 考点所涉及的 内容与物理联 系密切 , 高考复 习时 , 在 可
以尝试 跨学科教学 , 从物理 的角度 , 对水平气压梯度 力进行正
交 分解 , 分析影 响大气水平运动 的水平气 压梯度力 、 转偏 向 地 力、 摩擦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
1 . 区域可能位 于 : 8图示
专题五 大气环境
专题五 大气环境【课程标准】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5.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6.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8.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9.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10.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11.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1 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气温的变化 B 类 动和运用知识 【例题1】 (09年福建文综,5-6)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 .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C .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 .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季风C .纬度位置D .海陆位置 【例题2】 (09)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 .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 .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 .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5.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 .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 .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D .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 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例题3】(09年上海文综,18)18.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呈现真题解密近年真题对比典型真题回顾三年考情分析名校模拟探源核心考点速记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5-6题、8-9题)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
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
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由图可知()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2.该地最可能位于()A.印度洋沿岸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D.南美洲西部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A.①B.②C.③D.④4.①中的洋流()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答案】1.C 2.D 3.B 4.A【解析】1.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距今1200年左右厄尔尼诺事件频次高,气象灾害较多,气候不稳定,A错误。
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距今3500年厄尔尼诺事件频次低,所以暴雨出现频率低,河流流量较少,河流侵蚀作用弱,B错误。
根据材料“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
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分析可知,厄尔尼诺与砂质纹层出现呈正相关,因为砂质纹层是暴雨引发的洪水沉积形成的,所以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正确。
全球气温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无法判断具有相关性,D错误。
故选:C。
2.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赤道地区东部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
【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
【专题复习】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 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2大气环境
③高空的风:不考虑摩擦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有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三、大气环流
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高纬 环流
中纬 环流
低纬 环流
注意: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 带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
(2)盆地(谷地)内的热力环流(山谷风)
(3)城市热岛环流
二、风 1、风的形成
2、等压线与风
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速、风向
①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不 同。等压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风力(风速)就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 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风速)就小。
海 陆 分 布 对 大 气 环 流 的 影 响
一月份,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冷高压(亚洲高压)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60°N),形成阿留申低压 和冰岛低压。
海 陆 分 布 对 大 气 环 流 的 影 响
七月份,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热低压(亚洲低压) 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0°N),形成夏威夷高压 和亚速尔高压。
四、季风环流
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
冬季风
夏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季风环流
成因
冬季风 成因 性质
夏季风 成因 性质
亚 洲 东 部
海陆热 力性质 的差异。
受亚洲高 压控制, 盛行偏北 季风。
寒冷 干燥
受夏威夷高 压控制,盛 行来自海洋 的东南季风。
温暖 湿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其中,对 流层是大气最底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生命支持系统
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必需的气体环境,如氧气和二 氧化碳等,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保护作用
大气层能够阻挡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和电磁 辐射,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伤害。
气候调节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使地球表面 保持适宜的温度,形成温室效应。同时,大气环流和洋流理特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 源,如氧气用于呼吸、氮气用于制造化肥、二氧化碳用于 工业生产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
汇报人:XX
20XX-01-26
目录
• 大气环境概述
01
大气环境概述
大气组成与结构
大气组成
大气主要由氮气(N2)、氧气(O2)、氩气(Ar)等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 占大气总量的99%以上。此外,大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CO2)、甲烷 (CH4)、臭氧(O3)等温室气体以及水汽、气溶胶等。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考点 1大 气组 成 和 垂直 分 层 .
灰在 天空 中大量飘散 , 有毒物 质进入 大气 层 。 山喷发 火 对全 球大气 环境产生 的影响 ,将 成为科 学界 更为关注 的研 究问题 。 岛的气候 , 冰 岩浆融化 冰盖引发 的洪水 以 及火 山灰对航 空运输 、火 山喷发 对气候 和人体 健康 的 影 响等也可 能成为新 的命 题热点 。
考 点 2大 气 热 力状 况和 大 气运 动 .
【 命题 角度 】 大气组成成分与人们生产 、 生活密切相 关, 大气成分变化会引起 自然环境变化 , 进而影 响人类生 产 和生活。 全球变暖 、 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现象是大气成分
变化 的结果 , 已成 为 全 球性 环 境 问题 , 并将 继续 成 为 高 考
构 变化
臭 氧 层 自然原 因: 太阳活动 : 直 接 危 害 人 类 健 强 国 际合 作 . 加 减
大
直接 原 因
直接 原 因
气
运 动
人 为 原 因 : 放 氟氯 康 : 生 态环 境 、 排 对 农 少 氟 氯 烃 排 放 . 研 的破 坏 烃 消耗 臭氧 林 牧 渔 业 造 成破 坏 制新 型 制 冷 剂
.
f 水平 气压梯 度 力—— 形成 风 的直接 原因 魅 栅 式
向 垂 直运 动
运 动
燃 烧 矿 物燃 料 . 排 使 河 、 、 湖 土壤 酸化 ; 减少酸性 气体排放 : 酸 雨 放 酸 性 气 体 腐 蚀 建筑物 、 害生 研 究 硫 的 综 合 利 危 物 生 长和人 体健 康 用 : 用清洁能 源 使
J 近 面成 r 地 形 在
开幕 。这是 继《 京都 议定书 》 后又一 具有划时 代意义 的 全球气候协 议 ,对地 球今后 的气候 变化走 向产生决 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境专题一、考情深度解读1.考点分布2.命题趋向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
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尤其是对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一、命题形式上:以一些天气现象作为背景,要求运用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加以解释;二、考核内容上:侧重对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特点,尤其是逆温层的特点与成因,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考查;三、能力要求上:强调对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07年考核的热点仍然是:第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天气形势图;第三,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第四,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气候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二、主干知识整合一、气温高低1.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1)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量)状况;(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3)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与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 分析方法:(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 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如图所示:首先,要明确气温日变化取决于地面热量的收支(储热)状况。
其次,明确地面的主要收入项为太阳辐射,支出项为地面辐射。
右图中BD之间,太阳辐射曲线位于地面辐射曲线之上,说明收大于支,热量盈余,此阶段气温升高;D点右侧,太阳辐射曲线在地面辐射曲线之下,说明收小于支,热量亏损,此阶段气温下降。
图中A点为太阳辐射最强时刻,即正午12点;D点为它比A点在时间上滞后约1小时。
然后再经历一段时间将此热量传递给大气,使气温达到最高,因此C 点又比D点在时间上滞后约1小时。
气温最高时刻C点,是一天中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刻。
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大于高地(山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3. 年变化:(注意: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最高为4、10月,最低为7、1月。
)地面性质太阳辐射最强月气温最高月太阳辐射最弱月气温最低月年较差大陆6月(12月) 7月(1月) 12月(6月) 1月(7月) 大海洋6月(12月) 8月(2月) 12月(6月) 2月(8月) 小4.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三、气温的垂直分布。
1.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理论上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左右。
2. 逆温:若对流层局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
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逆温按成因可分为: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较弱,冬季较强。
②地形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③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④锋面逆温: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四、气温的水平分布1. 受地球球体形状影响,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 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高于海洋,冬季大陆低于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4. 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
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5.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份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份的西伯利亚。
五、大气降水1. 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2. 降水多少的分析:低气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少雨。
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气流从海洋吹来——多雨;气流从大陆吹来——少雨。
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
干旱地区高山相对多雨,形成“湿岛”。
城市因热岛效应影响,降水比郊区稍多。
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稍多);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多雨——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降水较少,夏雨稍多。
六、气压高低1. 气压:即单位面积空气柱的重量。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 影响气压值大小的因素:大气密度、海拔高度(大气厚度)空气的运动。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压最低,冬季气压最高,年较差大;海洋以及高山高原相反。
3. 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是指相对于某一海拔高度的同一水平面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
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4. 等压面表示三维空间气压值的分布,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任一等压面的数值总是比其上面的等压面数值要大。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气压,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气压。
5. 等压线表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分布,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值相等。
6.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7.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8. 万能公式:近地面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近地面高气压→下沉气流→晴燥天气七、风力和风向1.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
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成正比,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
风力的大小,通常用蒲福风级来表示。
2. 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随纬度增高而变大。
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
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减小风速)。
3. 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4. 摩擦力大,风速小,风向偏转角度小,与等压线夹角大。
反之亦然。
三、重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逆温问题1.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2. 逆温现象与空气质量的关系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妨碍污染物扩散,易形成雾,造成大气污染。
例1[2006年·江苏变式题] 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⑥连续阴雨A. ①④B. ③⑥C. ②③D. ⑤⑥3.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A. 山地B. 谷地C. 平原D. 丘陵【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逆温的判读、逆温的成因以及逆温的分布规律,要求提取图像资料中的信息进行判读。
根据图像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判断逆温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甲图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不断递减,因此可以判断乙、丙、丁三地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乙图从近地面开始出现逆温,丙图逆温层进一步上升,丁图逆温开始从近地面开始渐渐地消失,这种逆温层的出现与地形、辐射、平流、锋面等原因有关。
【答案】 1. A 2. C 3. B探究点二等压面图关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与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的分析:1. 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指某一海拔高度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切割,在等高面上形成许多的交线。
在该类图上气压的判断方法:等压线的高值区等压面上凸区,即为高气压,反之则对应为低气压,符合“高高低低”原则。
2. 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指某一等压面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用来表示空间等压面的形势,亦称为气压形势图或等压面图(气象台分析高空天气形势的主要方法)。
在等压面图上分析等高线与在等高面上分析等压线的气压分布特点亦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高度较高(或较低)的地方,其气压值也比相同高度的其他区域气压偏高(或偏低)。
3. 在近地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对应高压区,天气晴朗;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对应低压区,常出现阴雨天气。
例2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
下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回答1~2题。
1. 沿上图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压面剖面图,与上图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2. 下列关于图2-4中A、D两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 A吹偏北风,D吹偏南风B. 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C. A、D均吹偏北风D. A、D均吹偏南风【解析】主要考查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及其天气形势。
该题关键是理解等压面与等高线的关系,图中1 060米、1 040米、1 020米、1 000米是900 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亦即900 hPa等压面所穿过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可知C为高压区、B为低压区,故沿图2-4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压面剖面图,与图2-5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图A所示;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