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 -刘锦杰
《大学之道》四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大学之道》四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31)(教师版)第31课【学习目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之道(宗旨),在明(动词,彰明)明(形容词,美好的)德(德行),在亲(亲近爱抚)民,在止(达到)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
知止而后有定(志向坚定不移),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详),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接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天下的人)者,先治(治理)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养)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端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使……真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获得)其知。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平民),壹是(一概,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根本)。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这)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治理)天下可运(运转)之掌上。
所以(之所以,表原因)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突然)见孺子(小孩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之心;非所以内交(结交。
内,同“纳”)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博取名誉。
要,求取。
)于乡党(同乡)朋友也,非恶(厌恶)其声而然(这样)也。
由是(从这里)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不是)人也;无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谦逊推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萌芽,发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2.7《陈情表》教学设计 (1)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第二单元主要学习文言文,学习重点仍以字词、文言特殊句式、文化内涵为主,于文体的学习也应有涉及。
前三篇课文分别为赋体骈文、先秦散文,本篇《陈情表》类比初中所学《出师表》,情感更为真挚动人,在学习过程中,应结合文体知识,重点把握陈情的动因及方式,并深入挖掘文本及其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关于文言字词,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文言功底,所以文言字词翻译主要交给他们课下进行自学,课上经过小组讨论之后,老师在前两节课完成重难点字词的讲解即可。
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强,因而部分采用了“对分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带着作业、带着问题来上课,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即便是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李密其人,也主要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己进行了解,其中李密这个人并不是简单的老师说怎么样,而是由学生自己经过阅读思考之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文本研读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文本精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李密打动别人的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本分析和文化内涵解读,了解本文的真挚情感和历史底蕴。
【教学重难点】在分析李密为何陈情及如何陈情的过程中完成文本解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初中大家都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当时老师告诉你读此文章,不落泪者,视为不孝。
那么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陈情表》,也有人说读了这篇文章不落泪者,便视为不孝。
我们通过之前的字词翻译梳理以及同学们手中导学案上的课外材料实际上已经解决了这篇文章的部分问题。
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李密走进他的《陈情表》,去学习他打动别人的表达技巧,感受他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二、回顾李密其人我们阅读了《晋书·孝友传·李密传》,阅读了《陈情表》,对李密这个人实际上已经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孝顺的、有才辩的人(主要通过他回答司空张华刻意为难他的两个问题可以看出)。
《庖丁解牛》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庖丁解牛》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2)(教师版)第22课庖丁解牛《庄子》【学习目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庖丁为(给)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接触),肩之所倚(倚靠),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抵住),砉然向(同“响”)然,奏(进)刀騞然,莫不中(合乎)音。
合(合乎)于《桑林》之舞,乃(又)中(合乎)《经首》之会(节奏)。
文惠君曰:“嘻,善(好)哉!技盖(同“盍”,何、怎么)至此乎?”庖丁释(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规律)也,进(超过)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完整的)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用)神遇(接触)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精神活动)行。
依乎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击)大郤(同“隙”,空隙),导(引导)大窾,因(顺着)其固(本来的)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尝试),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更换)刀,割也;族(众,一般的)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彼节者有间(空隙),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因此)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虽然这样),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戒惧的样子)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轻)。
謋然已解,如土委(散落,卸落)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张望,看),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揩拭)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二.一词多义1.盖:①车盖;②遮蔽,掩盖;③胜过,超过;④副词,大概,大约,表推测,推断;⑤连词,表示推测原因,译为“大概因为”;⑥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⑦通“盍”,何不;⑧通“盍”,何,怎么。
⑴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季氏将伐颛臾》)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⑵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项、陈》教师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项脊轩志》《陈情表》巩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巩固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
2、翻译、背诵课文重要语句。
【课内巩固】一、名句默写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当结草。
7.______________________,谨拜表以闻。
8.碧云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
10.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二、重点实词翻译室始洞然..: ____________ 亦遂增胜:____________迨诸父异爨:____________ 凡再变矣:____________而母立于兹:____________ 大母过余:____________何竟日默默在此:____________ 比去:____________ 顷之,持一象笏至:____________ 余扃牖而居:____________ 殆有神护者:____________ 吾妻来归:____________ 吾妻归宁:____________ 久不见若影:____________三、文言基础知识复习1.选出对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D )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光彩)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4.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②先妣尝一.至③顷之.,持一象笏至④他日汝当用之.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B )A.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请客的时候,客人要越过厨房赴宴,很不方便。
《琵琶行并序》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琵琶行并序》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8)(教师版)第28课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学习目标】背诵并默写全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元和十年,予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九江郡司马。
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曾经)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
),年长(老)色衰,委身(托身。
这里是嫁人的意思。
)为贾人(商人)妇。
遂命酒,使快(商人)弹数曲。
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漂泊流落)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二年,恬然(宁静安适的样子)自安,感斯(这)人言,是(这)夕始觉有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意。
因(于是)为(创作)长句(指七言诗。
唐代的习惯说法。
),歌以赠之,凡(总共)六百一十六言,命(命名)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晚上)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低声询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迟疑)。
移船相近邀(邀请)相见,添酒回灯(重新掌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才)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拧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音低沉)声声思(深长的情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随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扣弦)慢捻(揉弦)抹(顺手下拨)复挑(反手回拨),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形容声音沉重舒长)切切(形容声音轻细急促)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形容鸟鸣婉转)莺语花底滑,幽咽(形容乐声梗塞不畅)泉流冰下难(艰难,形容乐声滞塞难通)。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陈情表》 导学案(教师版)
【专题学习目标】1、学生能了解古代散文、中外戏剧文学体裁的特征及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掌握阅读鉴赏古代散文、中外戏剧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学生能够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4、学生能理解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情感的表达效果,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陈情表》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容易读错的音闵.凶()险衅.()期.功()洗.马()陨.首()逋.慢()拔擢.()优渥.()盘桓.()日笃.()床蓐.()矜.育()祚.薄()希冀.()侥.幸()答案:mǐn xìn jīxiǎn yǔn būzhuówòhuándǔrùjīn zuòjìjiǎo(二)通假字夙遭闵凶(“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闵悯忧伤(三)一词多义矜犹蒙矜育()不矜名节()答案:动词,同情,怜悯/动词,顾惜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答案:形容词,浅薄/动词,迫近/动词,轻视卒保卒余年()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答案:动词,终/副词,终于,到底/名词,士兵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答案: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介词,表被动/同“现”,动词,出现行行年四岁()九岁不行()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答案:形容词,经历的/动词,走路/动词,遵行、施行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答案:名词,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名词,期限/动词,约定时间以谨拜表以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猥以微贱()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并诗》)()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答案: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原因,因为/介词,用/与“无”连用,意为“没有……的办法”/介词,凭……身份/介词,在/介词,拿/连词,表修饰(四)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的活用(1)历职.郎署(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4)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答案:(1)任职(2)在外面;在家里(3)向上(4)一天天(5)像犬马一样2.动词的活用(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2)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答案:(1)使知道(2)使……终3.形容词的活用(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2)愿陛下矜愍愚诚.(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答案:(1)年老而德高的旧臣(2)诚心(五)古今异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不可以,不被允许;b.不中用;c.接近于死亡;d.不好;e.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用在“得”字后做补语)答案:不会走路2.至于..①成立..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b.介词,表示另提一事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b.(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答案:①一直到②成人自立3.臣欲奉诏奔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答案:赴京就职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ɡào su,说给人,使人知道;b.ɡào sù,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答案:ɡào sù,报告申诉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身心劳苦;b.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答案:辛酸苦楚(六)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苏武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苏武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33)(教师版)第33课苏武传班固【学习目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武,字子卿。
少以(凭借)父任,兄弟并(都)为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
稍(渐渐)迁(升官)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讨伐)胡(这里指匈奴),数(屡次)通使(互派使者)相窥观(窥探观察)。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初立,恐汉袭之,乃(于是)曰:“汉天子,我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行(辈)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赞许)其义(做事合乎情理),乃遣武以(凭借……身份)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趁机)厚赂(赠送丰厚的礼物)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临时委任的)吏常惠等募士斥候(侦察兵)百余人俱(一起去),既(以后)至匈奴,置币(备办财物)遗(赠送)单于。
单于益(渐渐)骄,非汉所望(期望)也。
方欲发(正要)使送武等,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入而不能脱身)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暗地里)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向来)与副张胜相知(相熟识,有交情),私候(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怨恨)卫律,常能为(替)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蒙受、得到)其赏赐。
”张胜许(答应)之,以货物与(给)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只有)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动手),其一人夜亡(逃跑),告(告发)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暴露、泄露),以(把)状(情状、情况)语(告诉)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牵连)我,见犯(指受到侮辱)乃(才)死,重(更加)负国。
人教版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余秋雨的《都江堰》、梁遇春的《吻火》、史铁生的《合欢树》集中体现着现代散文以小见大的特点。
史铁生的《合欢树》是一篇让人心音共鸣的文章,作者用他朴实无华的笔触,撷取了生活中几个小小的片段,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也传递着儿子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可以说,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情感人至深。
二.说目标根据《合欢树》这篇文章的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是“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三.说教法新课标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3、诵读法,重视诵读教学,加强对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度略读和浏览,在读中学。
4、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
5、讨论法,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四.说过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分为导入新课,感知课文,课文解读和课文质疑四大板块。
主要的课程设计如下:第一板块是情感激发,导入新课,为了营造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课前先播放彭丽媛的《白发亲娘》,让学生借助音乐较早进入角色。
然后由古人关于《出师表》和《陈情表》的评说引出本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接下来介绍史铁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他自强不息和勇于战胜病魔的精神由衷产生敬意,为下一步课文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板块是诵读品析,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首先温习初中学过的《秋天的回忆》,快速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试读,教师点评(全文感情深沉,所以诵读时注意语速和语调,当然,第一自然段记叙了母子间的一件趣事,所以本段语调相对要欢快一些)。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师说》
五莲一中2019级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教师版编制人:岳成坤审核人:高三语文组使用时间:第二周第2课师说【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并默写。
2、理解、落实关键字句。
【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5.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文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6.文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7.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8.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二、重点实词释义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授,教授,传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代词,知识和道理)者,孰(谁)能无惑?惑而(表假设,如果)不从师,其(那些)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知道,懂得)道也固(本来)先乎吾,吾从而师(意动,以…为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陈情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迫近
气息微弱,将要断气垂危
的
没有用来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交互
自己的私情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 相为命。是以区区不
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能废远。
译文: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 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 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 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2、从个人追求的角度解释误会: 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谅解。
3、从祖母现状的角度陈述苦衷: 陈述刘 状,是“不能废远” 的唯一原因。
分析第三段
6、第三段小结
释辞官孝养之疑
治国之本 孝治天下 找依据 (朝廷) :
从政追求 图宦达,不矜名节释误会
(个人):
解释误会,打 消武帝疑虑, 求得体恤
草垫子
无应 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
停止侍奉而离开 臣侍汤药,未曾废 离。
译文: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任何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 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 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废养而远离她。
优裕、丰厚
译文: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 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 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灭亡国家的低贱俘虏,十分 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
《陈情表》挖空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陈情表》挖空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级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15)教师版审核人:高三语文组使用时间:第十周第15课陈情表【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并默写。
2、理解、落实关键字句。
【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1)从《赤壁赋》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的想法不可能轻易实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地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水与月,认为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但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因此,并没有什么好羡慕的。
(5)“杜鹃”,又叫子规,相传为周朝末年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杜鹃”的意象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李商隐《锦瑟》中的“,”。
(6)《琵琶行》中诗人听了琵琶女的身世诉说,感慨与之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然后用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了自己左迁九江的遭遇。
(7)韩愈在《师说》中在论述了从师的标准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转入对今人耻师行为的批判。
(8)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9)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圆缺增减的辩证关系为例,形象地揭示了世间万物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0)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妙用叠词,描写乡村寻常景象,展现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项脊轩志挖空训练教师版
五莲一中2019级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16)学生版 编制人:谢旭明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使用时间:第十周第16课 项脊轩志【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并默写。
2、理解、落实关键字句,积累文化常识。
【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历年高考真题+上一课复习内容检测1.2.3.”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4.5.。
6.进退两难。
7.8. 二、重点实词释义项脊轩,旧(旧日的)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漏下),雨泽(雨水)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朝向北方),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修补),使不上(从上)漏。
前辟(打开)四窗,垣墙周庭,以当(阻挡)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明亮)。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栏杆),亦遂增胜(美景)。
借书满架,偃仰(俯仰、休息)啸歌,冥然兀坐(静静地独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望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错杂),风移影动,珊珊(美好)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从前),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等到)诸父异爨(分家),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厨房)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已而 然后)为墙,凡(总共)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抚养)二世,先妣(去世的母亲)抚(对待)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尔,你)母立于兹(这)。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15岁),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看望)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整天)默默在此,大类(像)女郎也?”比(到,等到)去,以手阖(关)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成效,成果),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瞻仰,看)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兰亭集序》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兰亭集序》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6)(教师版)第26课兰亭集序王羲之【学习目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全,都)至,少长咸(全,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景物互相衬托)左右,引以为流觞(酒杯)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况),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酣畅地抒发)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低首)察品类(自然界的万物)之盛(众多),所以游目骋(开畅、舒展)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确实)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互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一世。
或取诸(相当于“之于”)怀抱(心怀),悟(同“晤”面对)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放纵、不受拘束)之外。
虽趣(趣,同“取”)舍万殊,静躁(动)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自得)于己,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老之(主谓之间,取独)将至;及其所之(求得)既倦(厌倦),情随事迁(变化),感慨系(连接)之矣。
向(从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尚且)不能不以(因)之兴(发生、引起)怀,况修(长)短随化(指自然),终期(归结)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看到)昔人兴感之由(原因),若合一契,未尝不临(对着)文嗟悼(悲伤),不能喻(明白)之于怀。
固(乃)知一(把……看作一样)死生为虚诞(虚妄荒诞),齐(把……看作相等)彭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为妄作(虚妄之谈)。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的原因)兴怀,其致(意态,情趣)一也。
后之览(阅读)者,亦将有感于斯(这)文。
二.一词多义1.察: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考察;④考察后予以推荐;⑤精明;⑥明察,细究。
【最新文档】陈情表评课-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陈情表评课篇一:陈情表同课异构评课稿《陈情表》同课异构观摩评课稿石河子第二中学王继敏今天有幸观摩二位年轻老师的课,收获不少。
二位风华正茂,富有革新精神,且知识结构较新鲜,没有刻板的范式,却有思想的闪光,下面仅就我个人听完两堂课之后的一些感想,谈谈一孔之见。
陈策老师为我校青年教师,201X年入校,成长迅速,授课水平突飞猛进,此次讲课。
语言举止有学者风范,不徐不疾,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循循善诱,虽有课前的设计,但更注重课堂的生成。
其中让学生自己提问,其他学生回答,自己只是在中间穿插指引,带领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探究,学生的互问互答是一种合作解决难题的过程,非常合乎新课程的要求。
陈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及时抓住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加以阐释和延伸,比如学生问道《陈情表》的文体时,他抓住时机将初中学过的表、说、论等文体加以延伸,直接扩大了课堂的内涵,同时这也是课堂生成的亮点。
《陈情表》这篇文章作为文言文的经典,有“读《陈情表》不哭者,其人必不孝”的评价,其主要的成就在于以情动人上面,从人文和写作的角度分析,其成就在说服晋武帝的劝说艺术方面,陈老师这节课其实力图与兼顾这两个方面,但是偏于后者。
这样的话在以情动人这个角度上就有所偏失,而这篇课文我个人认为从情的角度入手要更加重要一些。
同时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形式较少,多为齐读,学生个人对句子的品味不太够,背诵没有落实,有水过地皮湿的嫌疑,尤其是文言基础知识的比重太轻,还是值得商榷。
农七师高级中学的伏凤仙老师则另辟蹊径,采取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她在课堂上表现出相当强的亲和力,旁征博引,尤其是开头和结尾两段文质兼美的现代散文,将学生带入一种优美的境界,老师的朗读更是声情并茂,显示了扎实的基本功,课堂重视的学生的自读,前后有三次全文的朗读,比重非常大,但是在朗读的指导上不够,文章由于事先缺乏疏通,学生朗读的时候掌握情感相当费劲;在这方面,伏老师说课的时候提到了导学案,认为学生的预习应当是以导学案作为基础的,这多少说明教学环节是有遗憾的。
《齐桓晋文之事》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齐桓晋文之事》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1)(学生版)第21课齐桓晋文之事【学习目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的确)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阿房宫赋》挖空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阿房宫赋》挖空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级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8)教师版编制人:审核人:高三语文组使用时间:第五周第8课阿房宫赋【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并默写。
2、理解、落实关键字句,积累文化常识。
【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历年高考真题+上一课复习内容检测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4.《陈情表》中“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两句表明李密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贿赂秦国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论述齐国灭亡的根源的句子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7.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8.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二、重点实词释义六王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四海一(数词做动词,统一),蜀山兀(光秃。
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阿房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遮蔽)天日。
骊山北(名词作状语,从北边)构(建起)而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折,直走(通达)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萦绕)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量词,座)。
陈情表导学案精编版
《陈情表》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过程与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文言常识的掌握;作者真挚情感的体验。
学习难点:作者两难处境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
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背景简介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
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
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3、文体说明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4、苏轼有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5、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刘锦杰使用时间:2010年9月日使用人:
《陈情表》导学案
参考答案
四、【文本研习】
2.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
是不去应征。
3.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4. 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
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5.伏惟、且、但
[梯度训练]
1.A(B项“洗马”应读“xiǎn”,这是古代官职名,古音异读。
C项“期功”应读
“jī”,满一年之意,不读“qī”。
D项“伪朝”应读“wěi”。
)
2.C(C项“察臣孝廉”中“察”不仅当“考察”讲,还含有“推荐”之意,即考察
并推荐我为孝廉。
)
3.C(C项里的“郎中”是官职名,尚书省的属官。
秦、汉时“郎中”为皇帝侍卫,
管理车、骑、门户,有时也从军出战。
晋代称尚书曹司之长为郎中。
)
4.B(B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
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
5.C(C项“除臣洗马”应译为: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
6.A(“废离”与“废远”的“废”都当“废止”讲,都是动词。
“不矜”的“矜”
当“自夸”讲,动词;“矜悯”中的“矜”当“怜惜”讲,动词;两个“矜”字意义不同。
)
7.B(A项中“蓐”通“褥”,C项中“有”通“又”,D项中“闵”通“悯”。
)
8.D(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
A项中“告诉”当“申诉”讲,今为“说给人听”;B项中“奔驰”指“奔走效劳”,今为“快速奔跑”;C项中“辛苦”指“辛酸苦楚”,今为“劳苦”。
)
9.A(A项“芳草鲜美”的“鲜”是“鲜艳”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