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核舟记(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核舟记

一、解题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

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缘由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

市)人。其父亲魏大在明熹宗时做“给事中”官,因上流指责权奸魏忠

贤结党树威,被逮捕下狱。魏学洢尽力营救其父,末成。其父被害死

在狱中,学洢痛父冤枉,晨夕号泣,自己又受到阉党迫害威逼,不久

悲愤而死,只活了30岁。他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撰有《茅

檐集》。

王叔远:

雕刻艺人,名毅,号初平山人,曾刻一枚精致的核舟赠给魏学洢,魏

赞叹其高超的技艺,便写了《核舟记》这篇文章,后来被清人张潮编入

《虞初新志》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在这样的概

括介绍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

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

是合乎实际的。

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

两层:

第一层(第2至第4段)介绍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

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又可分为三小层:

第一小层(第2段)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

即船舱。其中,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

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第二小层(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

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一层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

的介绍也最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

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

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这山

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画卷的美好意境里,这是何等豁达、放旷的胸襟!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洒

脱不群的感觉。这就自然成为苏、黄二人神情的陪衬,使画面显得不单调。

第三小层(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两个舟

子的神情也“不属”: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第二层(第5段)介绍舟的顶部。这一层是略写,只介绍了题名和

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题名用

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于此可见雕刻家的细心。

最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句句都出自作者

审视所得,毫无夸饰,逼真而又生动,读罢令人有如同亲见“大苏泛赤壁”之感。

(二)内容分析

1、本文文体是: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总分总的逻辑顺序。

3、说明对象是:核舟。

4、说明对象的特点是:奇巧、灵怪。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空间顺序。

6、核舟的主题是什么?大苏泛赤壁。

7、第2自然段中与“大苏泛赤壁”情景结合的语句是:“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舟雕刻者把苏东坡放在中心地位,其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突出船的

主题:大苏泛赤壁。

9、作者总计全核舟上所刻的人、物、文字数目,并点明核舟的长度,有

什么用意?

答:通过对比,突出核舟技艺的灵巧、高超。

10、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11、最能反映雕刻者技艺精湛的一句:嘻,技艺灵怪矣哉!

WORD格式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