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合集下载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育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育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育摘要: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用心营造文化氛围、和谐有爱的学习、成长环境, 做到以爱心做底色,以心育心,以爱育爱,用智慧的头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方可引导学生在成长的画纸上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

关键词:爱心;心育;宽容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而本人认为这也是我们班主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思想。

所谓攻城,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

比如,无论是学生违反了纪律还是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多时候我们的班主任都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再祭出校纪校规或家长等法宝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学生们妥协、就范。

由于班主任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班主任能比较容易取得暂时的胜利。

然而,这个强攻过程中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极大。

例如:学生总是会反抗的,有些是表面反抗,有些是默默反抗,长远来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

另外就是教师在这强攻的过程中难免会怒火伤身,急火攻心,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

攻心则不一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可以从且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与动机出发,对症下药,采取解决措施,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开展心育,以达到攻心的效果?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粗浅做法:一、以爱心做底色,用环境作纸环境的优劣往往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创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谐有爱的学习、成长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幸福。

因此,在教室整体布置、班规公约、学校整体要求、课堂常规、黑板报等相关内容都可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

比如,一走进教室,就以看到醒目鲜红的文字“入室即静,入座即学”、“每天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点收获”,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的熏陶和启迪,感受到环境积极的暗示。

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

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

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良的年轻人,他聪明机智,勤奋好学。

他常常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勤奋努力,不断充实自己,渴望成为
一名有用的人才。

有一天,张良听说了汉代开国功臣韩信的故事,深受启发。


立志要成为像韩信那样的伟大人物,于是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
和实践中。

张良的机智和勤奋很快就得到了认可。

他在学习中不断突破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学习军事战略,参加军事演习,积极
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他还学习政治理论,了解国家大
政方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他专心致志的努力下,张良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决策,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帮助国家解决了许多难题,受到了人民
的爱戴和尊敬。

张良的专心致志和勤奋努力,不仅使他自己成为了一名杰出的
人才,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

因此,我们要像张良一样,保持专心致志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国演义 七擒孟获读后感

三国演义 七擒孟获读后感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读后感三国演义七擒孟获读后感篇1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是呀!要想别人服你,就要让他得心先服你。

因为蛮力不能解决一切,而智慧却是万能的。

不是吗?这一点小小的收获都来自于《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

孔明为平定四方,决定亲自征伐蛮王。

孔明共擒孟获七次,为令他心服口服。

孔明第一次派赵云等人杀了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也被张嶷、张翼所擒。

孟获不服,孔明放虎归山。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

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既是用草本植物做得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

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7战7败,使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永不再战。

这个故事虽短,却令人记忆深刻。

区区一蛮王,为何惊动得孔明?只因孔明懂得只有不让后院着火,才能全心全意对付魏、吴两国。

孔明之所以能战胜顽强抵抗的孟获,不就是因为智慧远远比蛮力更重要吗?孟获虽会用计,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诸葛亮用计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了,那孟获怎能不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智慧永远比蛮力更为重要。

输赢并不重要,若想让别人服你,你就得让他的心先服你。

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不是吗?《七擒孟获》中孔明并非有意杀孟获,他明白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战争。

这些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从中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例如:《猫和老鼠》中那机灵的小老鼠,为何它能屡次从猫口逃生?也就是因为智慧的力量大于蛮力。

还有一次,我与外公下棋。

我与他大战8盘,但我屡战屡败,8盘竟输掉了7盘。

前7盘,我心中不服,直到第8盘我才心服口服。

心想:看来我真的是输了呀。

现在回想起来,外公的战争基调不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吗?外公真可谓是“孔明二代”啊!三国演义七擒孟获读后感篇2我喜欢《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和孟获。

南中蛮王孟获起兵反叛,诸葛亮率兵平叛。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代永红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高教)》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案例:初中男生小王,家里独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遇事容易冲动,桀骜不驯。

初二上学期转到我们班,刚来时,还能听两节课,只是作业总完不成,字迹潦草。

不久,他就沉迷于网吧,甚至夜不归宿。

即使在教室上课,也是不睡觉,就说话,老师一批评他,他就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气,要么不理老师,要么就与老师争辩,顶嘴,有一次甚至与老师动了手。

平时他出手大方,身上从不缺钱花,经常请同学去网吧,虽然与老师关系紧张,但在同学中人缘还不错,同学说他人不坏,挺讲义气,对人挺热情,一般不欺负人。

我曾与他进行过多次深谈,他总说:“反正我就这样了。


【总页数】1页(P101)
【作者】代永红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秦川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攻城为下,攻心为上r——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批评之攻略
2.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浅论差异化服务营销策略
3.攻心为上攻城其次——物业管理“收费难”对策
之一4.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对学习信心不足学生的辅导案例5.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看跨国制药企业在学术会议上的宣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攻心为上,与青春期和解——班主任管理育人案例分析

攻心为上,与青春期和解——班主任管理育人案例分析

2021年13期┆27方略攻心为上,与青春期和解——班主任管理育人案例分析穆晓丹摘 要:古人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战争如此,教育亦如此。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都有独特需求,教育的艺术便是用心去了解孩子们的需求,走入其内心,帮助他们成就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词:身份危机、攻心为上、身份认同、自我调适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

在长期与学生的交往中,笔者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而又独立的世界。

他们时而嬉戏欢笑,时而忧愁苦闷,他们的一下皱眉一声叹息都会敲打着我们的内心,指引着我们去探寻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并给予最强的回应。

古人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战争如此,教育亦如此。

一、案例简介小同,一个清秀而又腼腆的男孩,他很爱笑,他的笑容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

开学后的一段时间,我从他身上了解到一些特点。

学习方面,他成绩并不突出,课堂不善于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并不积极,学习动机不明确,动力不足,但是记忆力超群;生活方面,虽然军训时已经学习如何整理内务,但是他仍然不会整理,宿舍因此而经常扣分;课外活动方面,他喜欢打篮球,爱打游戏。

他曾经因为私自带手机入校园而违反校规校纪,也曾经被早恋问题所困扰,还曾经因为在食堂与同学发生口角并产生肢体冲突,后又扬言放假以后一起约架而受到一定的教育惩罚。

二、案例分析(一)家庭教育缺失劳伦斯∙斯坦伯格在《与青春期和解》这本书中提到“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爱与合理的要求。

好的父母接受孩子,深沉地爱着孩子,参与孩子的生活与成长,为孩子的成就感到自豪”。

小同的一系列行为上的问题从根源上分析是因为父母的爱与合理的要求的缺失。

小同年幼时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生活,父亲为养家糊口常年奔波在外,小同便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这些经历给年幼的小同造成心理上的缺失,他内心的自卑与孤独,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不自信和无所适从。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孙子兵法》上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也是教育中的核心思想。

关键字: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知心《孙子兵法》上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其实也是教育中的核心思想。

何谓攻城,何谓攻心呢?攻城,就是用武力去征服学生。

比如,学生犯错了,学习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了,教师就对学生大声训斥,或加以惩罚。

攻城就像一剂西药,效果来得快,可是会有副作用。

因为学生有逆反心理,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反抗,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倔的学生,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将“战争”升级。

攻心就不同了,它如同一味中药。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考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往往能正击要害。

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能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完全出于自愿的,这样很好地达到了教师要的效果。

说到攻心,那教师首先就要做到“知心”,即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否则就谈不上“攻心”。

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还要研究学生,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能掌握准确信息,这样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可是,想要真正全面了解一个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开辟多条信息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与学生本人交流了解学生的心里,通过任课老师、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了解学生的为人处世,分析学生的日记、作业、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家访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

做到“知心”以后,就要准备“攻心”。

如何“攻心”呢?首先,要寻找恰当时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其实同样的话,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如果这个学生屡教不改,那我们就等到他再次犯错尝到苦头,这时再去劝他,他就会觉得你讲得很有道理,是为他好,学生改正的几率就会增大。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意思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意思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意思《三国志》中说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意思就是说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对手投降是上策,强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战为目标才是上策,以武力取胜却是下策。

武力只是暂时解决问题,过分强求换来的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结局;而攻心就不同,攻心战通过兵不血刃的手段来获得真心的臣服。

若是想要让对手永远心服口服地臣服于自己,那么首先你就要先把他的心“攻陷”下来,你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他的军队,而是他的思想和精神。

在垓下之战中,刘邦的两次攻心战术都取得了完美的效果,一个是对韩信的拉拢战术,一个是对楚军的攻克战术。

前者是抓住韩信想要封王的软肋,让其称心如意,并感恩戴德,打仗便更有斗志;后者是趁楚军身心疲惫,再借助明月当空的环境渲染,勾起楚军思乡之情,消磨他们的斗志,令其无心再战。

总结起来,就是攻克对手的心理防线,达到自己的目标,最后夺取胜利。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攻心是处处存在、时时都有的,不管是战胜对方,赢得先机,还是化敌为友,化解矛盾,“攻心”都是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所谓“擒贼先擒王,攻人先攻心”。

巧妙地运用“攻心术”往往能让你事半功倍,旗开得胜。

很多人想要攻心,却不懂得攻心术,结果到处碰壁;有的人则利用恰到好处的攻心术达到目的或大获成功。

尤其是在现今的职场生活中,若希望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更需要学习心理,学会使用攻心术。

从某一方面来说,人们现在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活动都要用到攻心术。

不过,也不要把它想成“勾心斗角”般得与人周旋。

攻心术固然强大,但也并不是极其深奥,有时候三言两语的几句话、精心策划的小动作以及喝茶吃饭一样简单的小应酬,都能让对方的心意掌控在你的手中。

专心致志成语故事

专心致志成语故事

专心致志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良的年轻人,他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受父母的喜爱。

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张良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地读书,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击倒,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

他常常背着书包,走进山林,找寻一处清幽之地,专心致志地钻研书本。

他知道,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良结识了汉高祖刘邦。

刘邦看到张良的聪明才智,便收他为门客。

张良得到了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刘邦效力的工作中。

他不辞辛劳,白天夜里地为刘邦策划谋略,帮助刘邦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最终成就了汉朝的建立。

张良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成功。

另外,专心致志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

无论是学习、工作
还是生活,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当我们
专心致志地学习,就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当我们专心致志地工作,就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当我们专心致志地生活,就能够更好地享
受生活的乐趣。

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够取得成功。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专注,不被外界的
干扰所影响。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成功。

愿我们都能够做到专心致志,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上兵伐谋 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上兵伐谋 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攻城为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是这样说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心为上”没有出现在孙子兵法中,这是三国时马谡给诸葛亮南伐时提出的建议:“用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采纳了他的策略,七擒七纵孟获,果然达到了长治久安的效果。

上兵伐谋,拼音shàng bīng fá móu。

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

伐,原意为功劳,这里活用作动词,建功的意思。

伐后省略介词,伐谋就是“伐以谋”,谋就是谋略。

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不需动用武力。

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

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

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孙子兵法也说,上兵伐谋。

谋,就是心计智谋的意思,是人的心思考虑筹划的,伐谋也有伐心的意思。

所以人们经常这样总结说,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扩展资料:
上兵伐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积极向上的成语故事

积极向上的成语故事

积极向上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两个积极向上的成语故事:
1.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 映雪囊萤: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以上两个故事都展示了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

无论是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的商鞅,还是为了学习而不懈努力的孙康和车胤,他们都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不断学习和进步。

《反经》攻心原文及译文

《反经》攻心原文及译文

《反经》攻心原文及译文攻心作者:赵蕤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何以明之?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

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

何谓攻其心?绝其所恃,是谓攻其心也。

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也,当收燕、赵之权。

今说燕、赵之君,勿虚言空辞,必将以实利,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者也。

”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音尧)关下军。

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也。

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之上,为疑兵。

”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贪而忽名,可货以赂。

),秦等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士卒恐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诸葛亮擒孟获,七纵七擒之,南方终亮之世,不敢背叛。

又,四面楚歌而项羽走,刘琨吹葭胡人散。

攻心之计,非一途也。

)。

译文孙子说:“以攻心为上策,以攻城为下策。

”为什么这样说呢?战国时有人劝说齐王:“攻打一国的方法,以攻心为上策,以攻城为下策。

心胜为上,兵服为下。

所以圣智之人讨伐他国、战胜敌人,最要紧的是先使其心服。

什么叫“攻心”呢?断绝他的凭恃就是“攻心”。

现在秦所凭恃为心的,是燕国、赵国,应收回燕、赵的权力。

如今劝说燕国、赵国的国君,不要只用空言虚辞,一定要给他们实利,用来回转他们的心,这就是所说的‘攻心’。

”沛公刘邦向西进入武关,想用二万人攻打秦晓关的守军,张良进言说:“秦兵还很强盛,不能轻敌。

我听说峣关的军官是屠户的儿子。

商贩出身的家伙容易利诱。

希望沛公暂且安寨不动,派人先去,准备五万人的供给以张声势,再在一些山头上布满旗帜,以为疑兵,叫郦其食带着值钱的珍宝去贿赂秦军的将领。

”秦军将领果然要求联合起来一同西进袭击咸阳。

沛公准备听从这个要求,张良说:“这不过是那些将领想叛变罢了,恐怕部下的兵士是不听从指挥的。

部下不听从肯定会出危险,不如乘其懈怠进攻。

攻心为上的典故

攻心为上的典故

攻心为上的典故
攻心为上的典故
本义指瓦解对方的斗志,这是战胜对方的上策。

语出《三国志·蜀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对马谡十分赏识,任命他为参军,并常把他叫到自己的住处,谈论用兵之计、治兵之道。

蜀后主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到南方征讨反叛的少数民族,马谡一直相送到几十里外。

两人边走边谈,诸葛亮说:“这次我去打仗,你怎么看?”马谡回答说:“南方少数民族首领,自恃地势险要,地处偏远,早就不服从我们了。

即使你今天打败了他们,他们投降了;可是我们一走,他们仍然很快就会反叛。

解决这样的问题,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与他们作战,我的意见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马谡认为从思想上瓦解对方的'斗志是取得胜利的上策。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对南方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孟获心悦诚服。

一直到诸葛亮逝世,这些少数民族始终没有反叛。

后来,人们以“攻心为上”作为成语,比喻要真正征服敌人或取得对方的信任,必须要使敌人或对方从心底里佩服你。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安全,是人们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不少成语中都蕴藏着安全哲理,表达了古人的安全观念。

这些成语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现在整理如下:抱薪救火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员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成语释义: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海因里希法则”就是最好的诠释。

避坑落井文字出处:《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成语释义: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

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安全哲理:安全防范工作要抓在前头,坐到防范于未然,不能等到事故临头、危险出现了才手忙搅乱,顾此失彼。

不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老是被动应付,就难免避坑落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字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释义:错误;谬差错。

开头是错了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安全哲理:疏忽大意、马虎粗心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不少震撼人心的重大恶性事故,开始时都只是由于某一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所引起的。

要确保安全,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起,来不得半点草率和大意。

所以,有不少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很不在意的“一点点”,其教训尤为深刻。

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对学习信心不足学生的辅导案例

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对学习信心不足学生的辅导案例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对学习信心不足学生的辅导案例
杨晶晶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总结这几年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可以套用孙子兵法中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

所谓攻心就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考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总页数】1页(P76-76)
【作者】杨晶晶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分析 [J], 黄锦平
2.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学分析 [J], 张晓莉
3.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学分析 [J], 张晓莉
4.学生学习健美操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J], 王丽芝;任芳;张蕾
5.鼓励传递信心,关爱获取幸福——迷茫暴躁又自卑型学生的辅导案例分析 [J],
邓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作者:代永红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9期案例:初中男生小王,家里独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遇事容易冲动,桀骜不驯。

初二上学期转到我们班,刚来时,还能听两节课,只是作业总完不成,字迹潦草。

不久,他就沉迷于网吧,甚至夜不归宿。

即使在教室上课,也是不睡觉,就说话,老师一批评他,他就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气,要么不理老师,要么就与老师争辩,顶嘴,有一次甚至与老师动了手。

平时他出手大方,身上从不缺钱花,经常请同学去网吧,虽然与老师关系紧张,但在同学中人缘还不错,同学说他人不坏,挺讲义气,对人挺热情,一般不欺负人。

我曾与他进行过多次深谈,他总说:“反正我就这样了。

”原因分析:该生的问题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厌学,不能正确地与父母和老师进行交往,不能合理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宣泄,还有攻击、逃学、违反纪律、网络成瘾等行为问题。

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周边环境的影响。

我们学校是一所企办普通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进城务工,做生意的农民的子女,生源及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我带的是一个普通班,单亲,再婚,留守家庭的孩子占了三分之一,从小受到心灵的创伤,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普遍厌学,小王只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

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该生的父母是在本市做生意的外地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生意,开家长会时都在忙着接电话,甚至有时让伙计来开家长会,基本上不太管他,孩子与他们交流很少,他们很爱儿子,怕他在外面受委屈,每天给他的零花钱很多,孩子就基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放学回家也没人陪,很孤独,于是就去网吧消磨时间,在网络游戏中寻找感情寄托,迟到、旷课、违反纪律,网络成瘾等行为问题也就发生了。

第三是自身因素的影响。

他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的变化比较强烈。

措施及教育过程:为了使他有所改变,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表扬他,鼓励他,哪怕是细微的进步。

有一次上语文课,我发现他竟然在读课文,我立即请他站起来给大家读,并表扬他读得好,带领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三国志》中说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意思就是说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对手投降是上策,强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战为目标才是上策,以武力取胜却是下策。

用兵之道如此,教学之道亦如此。

标签: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教师学生《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对付双困生,我所想到的就是“攻心为上”四个字。

所谓与人交往贵在诚。

师生交往已经需要打破自上而下的旧模式,那么平等交往怎么做?开学之初,我就已经对班里的学困生进行了摸底。

经过反复思量之后,我选择的切入点不是学习,而是生活。

一、爱体育的小于小于同学喜爱体育,我主动推荐他去了校田径队。

每天早晨,我都会把早餐的鸡蛋省下来送给小于同学吃。

一开始他很不好意思,推说自己吃过了。

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终于收下了。

就这样,他不再抵触每天早上到办公室来做题了,他知道到老师办公室做题并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老师不会为难他,相反,他会得到一个鸡蛋的关怀。

渐渐地,他变得喜欢来办公室,甚至有时候他会随着其他同学到办公室来转转,看看我。

通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在17周举办的单词竞赛中,他出乎意料地考了101分的好成绩(满分150分),我俩都高兴极了,用一颗棒棒糖庆祝了一下。

二、可爱的小杜杜同学入校的时候是我们班的倒数第一。

刚开学,我就给他起了昵称,叫他“小可爱”,在班里营造积极的舆论,让他走出以前的阴影,轻松进入初中的课业学习。

我还在课堂上经常叫他回答简单的问题,经常称赞他,支持他的言行,给他树立自信。

我任命他做班里的晨检记录员,参与到班委中时常和我开会沟通,让从未当过“官”的他感受到“当官”和被重视的感觉。

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在缺勤同学到校后仔细询问缺勤理由;对生病的同学还询问就诊医院、科室;每周按时上交晨检记录本,我们班每周的考核中从来没有因为晨检记录扣过分。

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他数学考了94分(满分120分),在17周举办的单词竞赛中,他考了91分的好成绩。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2-03-06T14:51:35.120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2月作者:刘峰[导读]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攀升及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和担忧。

本文通过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实际案例,一方面使我们认识到未成年人违纪行为的严重性和加强新道德教育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体会到对行为偏差学生教育的复杂性和不出示证据而让学生主动认错的必要性。

案例给我们带来许多反思,我们既要创新思路,把新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平,又要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和育人理念,善于运用教育机智洞察行为偏差学生心理,抓住教育契机,“攻心为上”,以实现德育功能的最大化。

刘峰山东省东平县教育和体育局【内容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攀升及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和担忧。

本文通过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实际案例,一方面使我们认识到未成年人违纪行为的严重性和加强新道德教育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体会到对行为偏差学生教育的复杂性和不出示证据而让学生主动认错的必要性。

案例给我们带来许多反思,我们既要创新思路,把新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平,又要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和育人理念,善于运用教育机智洞察行为偏差学生心理,抓住教育契机,“攻心为上”,以实现德育功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案例分析青少年违纪德育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2-104-02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攀升,手段残忍令人发指,这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和担忧。

未成年人心智尚不健全,人生观、价值观、善恶是非观念相对肤浅,有时做事随心所欲不计后果,有时的确也是明知故犯。

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耐心说服教育,指出利害关系,理论上是可以突破其心理误区和“抵触防线”,不需要出示证据而使其心悦诚服地认错的。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处 班主任兵法(二):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处 班主任兵法(二):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处班主任兵法(二):攻心为上班主任兵法(二):攻心为上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

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鄙人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

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呢?攻城,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要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之,必要时祭出校纪校规或请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

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胜利,因此,广大人民教师甚好之。

可是,攻城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极大。

首先,学生总是要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地反抗。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教师若采用强攻的办法,学生即使最后就范了,心里必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

其次,攻城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损伤。

由于是硬攻,教师难免发火,怒火伤身,急火攻心,加之学生再有反抗,急切之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身不由己,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

教师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有了不当言行,最终反而伤及自己。

攻心就不同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

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因此,我们主张,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

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的马谡,字幼常,是襄阳宜城人。

他熟读兵书,喜欢议论军事,见解不凡,因此,丞相诸葛亮很器重他。

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远征南中,马谡前去相送。

在路上,诸葛亮问马谡对他这次南征有什么良言相赠。

马谡说:“南中仗恃它路途遥远,地形险要,很久以来就不肯服从。

即使今日攻破了它,使它暂时降服,但等到明日,它又反了。

现在,您倾全国的兵力去讨伐南中,向它显示强盛和威风。

南中知道我们表现势力强大,内里实际空虚,它的叛乱就来得更快了。

如果我们将他们斩尽杀绝不留后患,则不符合仁者的情怀,而且也不可仓促行事。


分析了一番后,马谡又很郑重地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我希望先生此去,能够设法运用心战,收服南中人的心,才是上策。


诸葛亮深感马谡言之有理,决定采纳他的建议,注意运用攻心的战术。

因而,他七次抓住了南中的首领孟获,又七次将他释放。

孟获千方百计与诸葛亮斗勇斗智,都不能取胜。

最终他心服口服,诚心归顺诸葛亮,使这次南征全胜而归。

一直到诸葛亮寿终,南中都未敢谋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