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教师共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教师共成长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二十年来,我由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一名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的骨干教师,在一片信任中走上领导岗位,这中间饱含着多少领导的栽培和关爱,多少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多少亲人的鞭策与激励,多少学生和家长的信赖与拥护!
如果说热爱、学识、信任是托起学生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心灵的支点,那么作为教学校长的我,在课改的大潮中,该寻找怎样的支点来托起第五小学这颗绥棱教坛上的新星呢?
2003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在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生机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经过教育局的竞聘上岗,我被推向了教学校长的岗位。当时,第五小学教师队伍老化,生源短缺,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如何在我们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的学校扎扎实实地开展课程改革呢?那些日子我食不甘味,夜不能眠,苦苦探求我校在课改中的发展方向。头脑中一个个方案形成了,又推翻了;一条条思路理清了,又被打乱了……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校长鼓励我说:在困难时期不要忘了还有站在你身后支持你的全体教师。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聚焦课堂教学,深入班级、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在研培中与教师同进步、共成长。
在校长的支持下,我召开会议,让全体教师认真讨论研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一致认为:把“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名师队
伍”作为改革支点,全面启动课程改革。这一方案得到了校长的全力支持。
方向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如何实施打造名师的工程呢?我知道凡事只说不做,只会流于形式,效果离愿望就会有千里之遥。因此,我奋力前行,率众人争先。
我积极参加省、市、县培训者培训、课改通识培训、校长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的学习。教育专家们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强了我对学校课程改革的信心。回到学校我认真组织教师培训。在培训中,我们通过“与文本对话”“与课程标准对话”“与教育名著对话”“与专家对话”,产生了教师思想上的碰撞与升华,迎来了我和教师理论研究的第一重境界。
如何让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实践研究能力呢?我们从课堂实践中谋出路,在案例研究上动脑筋,我和每一位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课堂教学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课改理念和实践中的问题,在案例研究中,寻找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从而达到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第二重境界。
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因此,我和教师全员参与课改沙龙活动,让沙龙活动由骨干教师的独角戏变成全体教师的大众戏,或谈自己一个成功的案例,或分析自身教学中的一次失误,或说一说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困惑……这种来自教师自身实践的教育教学反思,给大家以真切的感受,使活
动变得具有灵性而且生动、丰满。这一别具匠心的教育沙龙阵地,成了我和教师共同成长的第三重境界。
“对话-案例-反思”三重境界是我和老师在研培过程中共同构建的,它必将美仑美奂,硕果累累。
在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及时的反思中我尝到了培训的甜、品到了研究的乐。在研培中,我由一个毫无管理经验的新手逐渐地成长起来。多次被评为优秀研培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我撰写的《研培结合打造名师队伍》被编入《教育教学改革》一书。
我的工作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深知自己做的还不够,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报答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报答学生和社会对我的信任。我会将根深深地扎在教学中,扎在群众中,奋力前行,为大家领跑,实现我与教师,我与学校共成长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