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
珠三角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珠三角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壤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资源,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逐渐加剧,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工业污染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珠三角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珠三角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实地调查采用了采样分析、GPS定位、影像遥感、问卷调查等方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珠三角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通过采样分析结果,发现珠三角地区的土壤中镉、铬、铜、铅、锌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偏高,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其中,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城市化区域和农业区域。
2. 珠三角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珠三角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化肥农药使用以及市政污水等因素引起的。
这些因素导致土壤污染的区域较广,影响范围较大。
3. 珠三角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生物中毒、生态失衡、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尤其是食物链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
四、对策建议1. 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测和管理珠三角地区应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实行限制采摘和限制耕种等措施,确保土壤环境质量。
2. 推行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应推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生产模式,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3. 提高环保意识和科技含量珠三角地区还应提高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建立企业环保制度和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探索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理效率。
重金属污染与土壤修复研究报告
重金属污染与土壤修复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综述了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及其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提出了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并介绍了目前在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文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1. 引言重金属元素是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元素,如铅、汞、铬等。
然而,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重金属元素的释放,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与土壤修复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及危害重金属污染主要由于工业生产、燃煤、农药施用、废水排放等人类活动引起。
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对作物和水体产生毒害,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此外,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和迁移还会破坏土壤的生态系统平衡,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3. 土壤修复技术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挖掘、覆盖和固化等措施,化学方法主要采用络合剂、沉淀剂和还原剂等,生物方法则利用植物吸收和菌根菌修复来清除和修复重金属污染。
4. 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目前,许多研究已经探索了各种土壤修复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一些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累积性能,如拟南芥、石蒜等;同时,一些生物技术也被应用于土壤修复,如菌根菌和微生物修复等。
这些研究与应用案例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经验。
5. 技术比较和发展趋势各种土壤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其优劣势,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需要充分考虑重金属种类、土壤性质、修复成本等因素。
此外,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土壤修复技术,提高修复效率和降低成本,并探索新型修复材料和修复机制,以适应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结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和支撑。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农业生产中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和危害,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
2、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3、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4、提出针对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三、调查区域概况本次调查选择了具体区域名称作为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地理位置,面积约为具体面积。
该区域具有多样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田、工业用地、居民区和林地等。
区域内的气候条件为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为具体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为具体气温。
四、调查方法1、土壤样品采集根据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地貌特征,采用网格布点法和随机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共采集了具体数量个土壤样品。
每个采样点采集表层土壤(0 20 cm),使用不锈钢土钻采集,将多个子样混合为一个样品。
2、样品处理与分析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经过自然风干、去除杂质、研磨过筛等预处理步骤。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等方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如铅、镉、汞、铬、砷等)的含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如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
五、调查结果1、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铅、镉、汞、铬、砷等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具体含量。
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相比,部分采样点的镉、汞等重金属含量超过了标准限值。
2、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上,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等。
这些重金属的存在对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减少。
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有机物分解、养分循环和土壤结构的形成等。
然而,重金属的积累会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微生物数量减少。
这使得土壤能力减弱,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态系统功能。
其次,重金属对土壤的物理结构也有影响。
土壤的物理结构是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渗透性和保水性。
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颗粒之间的粘合力减弱,使土壤变得不稳定。
这样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增加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此外,重金属还会对土壤中的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植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来生长。
然而,重金属的存在会导致土壤中的病原菌和毒素积累,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同时,重金属也会进入植物体内,富集在植物的各个部分,从而影响植物的品质和农产品的安全性。
针对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人们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轻其负面影响。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是必要的。
只有了解到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和积累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引进一些菌类、植物或其他微生物,可以帮助吸收和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减少其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此外,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也是一种降低重金属污染的方式。
这些废弃物和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从而减少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普及,推广科学种植和施肥方式,也可以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质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轻重金属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以及已有的修复技术研究。
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地区和农业密集地区。
其中,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份是我国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物排放: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
2.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许多农药和化肥中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过量使用会导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累积超标。
3. 农作物吸收: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进入人体食物链中,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当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还原、转化和稳定化等作用,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例如,菌根真菌可以与植物共生,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及转化。
2. 物理修复技术:采用物理手段改变土壤环境,减少或分离土壤中的重金属。
例如,利用电动力和超声波等技术分离土壤中的重金属。
3. 化学修复技术:通过添加适量的修复剂改变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例如,添加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促进重金属的沉淀和吸附。
4. 土地利用调整:合理调整农田的利用方式,减少重金属的暴露和迁移。
例如,将农田改为林地或湿地,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加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修复效果和修复速度。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生态功能的良好发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包括工业生产、农药使用等,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就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二、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特点1.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燃煤、交通尾气以及农药使用等活动。
这些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等,进而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2.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重金属具有不可降解、易积累、难移动性的特点。
一旦土壤遭受重金属污染,会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功能产生长期影响。
三、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1. 土壤养分循环重金属污染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进而影响土壤养分循环。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分解有机物和提供养分的关键作用,一旦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土壤养分的供应将受到限制,无法满足作物的需求。
2. 土壤酶活性重金属污染还会抑制土壤酶活性。
酶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参与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重金属的存在会抑制土壤中许多关键酶的活性,破坏土壤微生物的生理过程,导致土壤酶活性下降,影响土壤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3. 土壤生物多样性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土壤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线虫等微生物和蚯蚓、昆虫等中大型生物。
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维系着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重金属的积累会破坏土壤内部生物之间的平衡,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4. 土壤固结与侵蚀重金属的积累还会导致土壤固结和侵蚀的问题。
由于重金属的存在,土壤颗粒会发生团聚现象,导致土壤结构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土壤孔隙和渗透性。
一旦土壤固结,水分无法良好透入,造成水分滞留,容易引发土壤侵蚀现象。
四、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针对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功能的严重影响,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措施。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摘要】本文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内容。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讨论了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治理技术。
在展望了未来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和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
本文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希望能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迁移与转化、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治理技术、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超过环境容忍度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金属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土壤质量,影响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了解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迁移规律、影响和治理技术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至关重要。
当前,国内外学者围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和解决。
开展本研究,深入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迁移与转化规律、影响及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影响,探索其来源、迁移与转化规律,揭示这种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
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治理技术,为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展望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和指导,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
研究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土壤环境的健康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研究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重金属污染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环保领域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危害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铬、汞、铜、锌、镍、锰、钴等,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极大的危害。
如果土壤中的重金属超过了一定的浓度,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对生态环境造成毒害和破坏。
另外,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累积到人类身上,引发各种疾病。
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理技术。
1.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使用植物来修复土壤的技术。
在治理过程中,选择一些对重金属耐受性较强、生长速度比较快、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将它们种植到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利用其自身的吸收能力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吸收,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这种治理技术比较简单易行,同时,还可以使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团粒性。
2.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一种利用改良剂等物质,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性质,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从而实现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
常用的改良剂有钙、石灰、有机肥料等,通过加入这些物质,可以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和降解。
3. 化学浸提技术化学浸提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在治理过程中,首先将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浸提剂混合,利用浸提剂的化学反应作用,将重金属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重度污染情况下的土壤治理,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4. 电动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和电化学反应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移除的技术。
在治理过程中,将电极埋入土壤深处,建立电场,利用电极的电化学反应,将重金属离子从土壤中转移出去,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农村环境整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农村环境整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保障农作物安全生产和农民身体健康,农村环境整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该问题展开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普遍,主要包括镉、铬、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现象。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严重危害,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成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直接排放或者渗漏入土壤中,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超标。
同时,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也会加重土壤重金属污染。
此外,人类生活垃圾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如果未经处理就直接填埋或堆放在土地上,同样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平衡,还会通过农产品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损害。
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积累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例如肾脏病、癌症等。
长期暴露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农民,更容易受到伤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要性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加强防治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只有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因此,农村环境整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方式,达到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目的。
这种技术绿色环保,效果显著,被广泛应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中。
2. 土壤修复剂技术:通过添加合适的土壤修复剂,如石灰、活性炭等,可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固定或沉淀,降低其毒性。
3. 土壤螯合剂技术:通过添加具有螯合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机酸、硫代脲类化合物等,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减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铬、汞等,其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酶活性的降低:重金属的积累导致土壤中微生物受到抑制,降低了土壤酶的活性。
酶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活性的降低会影响土壤中的养分转化和有机物分解,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物群落,对维持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将导致土壤功能的退化,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现象,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安全标准。
这不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还会通过农产品链条进入人类体内,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二、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种类的减少:重金属对土壤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从而导致土壤中生物种类的减少。
受损的植物和动物将无法为土壤提供养分和有机质,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重金属对土壤中的生物群落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一些抗重金属污染能力较强的物种可能会取代原有的生物群落,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3. 生态功能的退化: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生态功能的退化,包括养分循环、有机物分解、保持水源等功能的降低或丧失。
这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与修复针对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与修复:1. 控制和减少重金属排放:加强工业污染治理,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减少工业废水、废气中重金属的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输入。
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研究
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研究土壤和地下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重金属污染是一大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与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进行探讨。
一、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特征1. 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残留、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矿区尾矿和矿山废水等。
这些来源使得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大幅增加,导致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2. 重金属的特性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元素,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镉、汞、铬、镍等。
它们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持久性,易积累在生物体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3. 重金属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行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主要受土壤性质、重金属的物化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它们多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对土壤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重金属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则主要受地下水流动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1. 重金属含量的监测与分析通过对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与分析,可以了解污染物的类型和分布情况,为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重金属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2. 污染程度的评价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是指根据重金属含量和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一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地污染指数法等。
3. 污染的风险评估针对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估是为了了解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生态毒性和生态激发性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全面评估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1.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和植物修复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转化成不活性物质,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及分析(6篇)
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及分析(6篇)篇一: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及分析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镉污染尤为突出。
镉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我们将探讨镉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污水等。
我们将分析镉污染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危害,以及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源头控制、土壤修复、农业管理等,以期为我国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镉污染尤为引人关注。
镉是一种具有显著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它在土壤中的积累不仅会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在全球范围内,镉污染问题普遍存在。
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土壤镉污染尤为严重。
这些地区的工业活动,如采矿、冶炼、电镀等,会产生大量的含镉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就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我国,土壤镉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区长期存在重金属排放超标的问题,导致土壤镉含量严重超标。
这些地区的土壤不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且农产品质量也受到影响,甚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为了有效应对土壤镉污染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例如,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监管和处理,推广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开展土壤污染修复和生态恢复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改善土壤镉污染现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土壤镉污染问题仍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力度。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土壤镉污染问题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方法,为实现土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篇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还会对农作物生长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进行综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壤中镉、汞、铅、铬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
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生活垃圾等。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某些老工业区由于长期接受工业“三废”的排放,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这些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导致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2. 农业活动: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也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例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以及不科学的灌溉方式等,都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升高。
3. 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垃圾若未经妥善处理而随意堆放或填埋,其中的重金属元素会通过雨水冲刷、地下水渗透等方式进入土壤,造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修复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排土换土、客土覆盖等。
这些技术通过将受污染的土壤移除或覆盖新土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解析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解析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解析方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定义、危害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详细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畜禽养殖等)、交通运输(如汽车尾气排放、道路尘埃等)以及城市建设(如建筑垃圾、城市污水等)。
这些来源释放的重金属通过大气沉降、水体流动和生物迁移等途径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在解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文章综述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如污染源解析技术(包括同位素示踪、多元统计分析等)、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生物有效性评估以及风险评估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有效性,为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如加强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发展新型污染治理技术、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等。
通过综合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有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有力支持。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大类。
自然来源主要包括成土母质的风化和侵蚀,以及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自然事件带来的重金属元素。
然而,这些自然过程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贡献相对较小,通常不会超过土壤背景值。
相比之下,人为活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更为显著。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
例如,矿山开采、冶炼、电镀、化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含重金属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不经过妥善处理,就会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土壤造成污染。
环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治理研究
环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治理研究第一章:引言环境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渐突显。
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进行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治理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环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方法以及治理研究的进展。
第二章:环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方法2.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重金属污染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等步骤。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是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引入外部污染,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2 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利用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作为生物指示器来评估环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
植物生物监测是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叶片形态、叶绿素含量及根系形态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需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和适用性。
2.3 先进监测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监测方法如纳米粒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逐渐应用于环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非破坏性等特点,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环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3.1 传统治理方法传统的治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物理方法通过土壤修复、覆盖和固化等手段来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释放。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配位沉淀和电化学等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生物方法一般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来修复污染土壤。
3.2 先进治理方法在传统的治理方法之外,一些先进的治理方法被开发和应用于环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例如,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理效果,通过纳米材料的吸附、捕获和还原等作用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污染来源、污染现状、污染风险评估、治理技术及其优缺点等方面,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定义、来源及分类,阐述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接着,将分析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趋势,评估污染风险,为治理与修复提供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等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其原理、适用范围、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未来需要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经济的治理与修复技术,以满足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需求。
还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监管体系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建设,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提供有力保障。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包括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城市化进程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
工业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冶金、化工、电镀等行业,往往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污染物很容易进入土壤环境,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农业活动中,过量使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以及污水灌溉等,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大量重金属通过大气沉降、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土壤。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不合理开采和冶炼,也会导致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领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其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土壤本身,还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随着工业化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不断上升,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了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农药施用、废弃物填埋等人类活动,这些活动会导致土壤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进而对土壤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完成内容】1.2 研究意义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土壤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环境问题。
研究重金属污染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重金属是一类具有较高密度和较高比重的金属元素,其对生物体具有慢性毒性作用,长期接触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通过深入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可以有效评估人类暴露于重金属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人民健康。
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会对土壤微生物、植物生长和土壤固定碳等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研究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了解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分布和影响机制,有助于科学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为减少重金属排放、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问题,可以推动土壤环境治理工作的进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厂废气、废水中的重金属物质经常排放到环境中,经过降雨等过程沉积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升高。
2. 农药、化肥使用: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农药、化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积累大量的重金属,特别是农田土壤。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1. 背景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显示,在约140万公顷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7,中度污染的占7,严重污染的占4。
这表明我国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较为严峻。
在环境污染研究中,重金属通常指的是汞(Hg)、镉(Cd)、铅(Pb)、铬(Cr)以及类金属砷(As)等具有显著生物毒性的元素,也包括有一定毒性的一般元素,如锌(Zn)、铜(Cu)、镍(Ni)、钴(Co)、锡(Sn)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这些元素引起的,它们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工业废弃物排放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会直接导致粮食、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增加,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在土壤中难以被分解、转化或吸收,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和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2. 问题陈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Pb)、镉(Cd)、铬(Cr)、汞(Hg)等,由于其生物富集性和不易降解性,能通过食物链累积并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还可能通过作物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
土壤重金属污染还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
当前,尽管各国政府和环保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制定排放标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土壤修复项目等,但这些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限制,难以有效执行这些措施土壤修复技术成本高昂,且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应用。
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的进展,包括污染源的识别、污染程度的评估、污染机理的解析以及污染防治对策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学者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样本进行采集和分析,研究者们逐渐揭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也不断涌现,为深入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也应认识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对于某些特定区域或行业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长期效应和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也亟待加强研究力度。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性研究,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规律和机理,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识别是有效应对和减轻污染的首要步骤。
近十年来,中国的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污染源的识别主要依赖于详尽的现场调查、污染源解析技术,以及大数据和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通过现场调查,研究者们可以获取到关于污染状况的一手数据,包括土壤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分布情况等。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污染源解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利用污染源解析技术,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同位素示踪等,可以深入解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重金属是如何进入土壤的,从而确定主要的污染源。
例如,主成分分析可以确定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类型,如工业排放、农业活动、交通排放等;同位素示踪则可以追踪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路径,为污染源的识别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
袁文杰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发生在全球各地的环境问题让世界各国都开始认识重金属污染问题对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发生在日本地区的“水俣病”和“痛痛病”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重金属污染所带来的灾难。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工业最为发达的区域,经历了最初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之后,各类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其中重金属污染也越发引发人们的担忧。
因此,人们迫切的需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运移机制、治理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土壤;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运移机制;污染防治治理
1、前言: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厚度在2m左右,具有一定的肥力、并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1]。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场所并能提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肥力,这些要素包括水、肥、气、热等。
由于世界范围内人口的快速增长,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断向土壤中堆放和倾倒,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以及烟尘也随雨水降落到土壤中,最终导致了土壤污染[1]。
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进入到土壤中并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当这种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从而引起土壤质量的下降,这就是“土壤污染”。
一旦土壤当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自身的自净能力,污染物就会引起土壤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并抑制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累积的污染物通过 “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 研究现状
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土壤污染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划分为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
按照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可将重金属的源头分为2类:经母质长期风化后的重金属残留(内源);人为活动通过各种污染途径积累的(外源)。
重金属来源的不同以及在累积过程上的差异性导致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有效性有很大的不同[2]。
土壤环境质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大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一系列相关标准、研究手段和治理方法。
有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危害的主要表现方面包括以下四点:(1)降解周期长。
重金属会与土壤介质中存在的有机、无机配体相结合形成络合物,络合物的形成会大大降低重金属的迁移速度。
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部分重金属可能会转化为环境毒性更强的化合物。
(2)对土壤中微生物和动植物造成影响。
绝大多数重金属污染物都会抑制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繁殖和代谢过程。
当重金属的含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土壤中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3)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在降雨等淋滤条件下,重金属可以进入土壤以及地下水中造成污染;同时,在化学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土壤中重金属可能会扩散至大气环境中造成污染。
(4)对人、畜产生危害。
通过农作物造成二次污染,最终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
2.2重金属运移机制
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分为“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四类。
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主要受到对流、扩散、弥散和吸附这四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
迁移过程初期,重金属主要受到土壤溶液对流作用的影响;随着迁移时间的增加,对流作用减弱,土壤溶液发生改变,扩散和弥散的作用增强;在此之后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元素逐渐趋于均匀。
2.3 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据调查,美国超级基金于1982-2005年一共对977个场地进行修复或拟修复,其中,有217个场地修复使用固化/稳定技术;杨维等使用土壤淋洗法淋洗重金属污染土壤,利用等体积的柠檬酸-柠檬酸三钠复合淋洗剂去除Cd、Cu,去除率分别达到90.25%、68.25%;Genc等应用电动修复技术对河流底泥中的Mn、Cu、Pb和Zn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定化/稳定化技术和玻璃化技术,该方法主要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降低了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土壤淋洗、萃取技术、电动修复技术以及热解吸技术等,这些方法主要利用生物或工程技术方法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
2.4 土壤污染预防法规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的较早,污染土地的识别、评价标准和处理体系的建立相对完善。
这其中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实践活动对于我国而言是非常好的经验借鉴。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先后于1935年及1980年制定并通过了《土壤保护法》、《综合环境应对赔偿责任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众以及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因此树立起来。
德国在1993年前后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案均涉及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包括《联邦土壤保护法案》、《区域规划法案》和《建设条例》。
日本政府于2002年颁布了《土壤污染对策法》,对土壤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立法约束。
我国经过多年来的立法建设也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并且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但可以见到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还没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加以管理,面对当前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应当加以重视。
总结: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随着政府、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而一步步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也越发得到各界的重视。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仰赖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之上。
环境意识的薄弱、行业规范的匮乏、缺乏有效的监管、单方面的追求经济的高增速等等问题使得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
而土壤与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由于其隐蔽性、难治理性已经横亘在我们生态治理之路上,如何妥善解决重金属污染对于每一位从业者而言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
[1] 李朝奎,王利东,李 吟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进展[A].矿产与地质.2011,25(2):172-176.
[2] 韩张雄,刘美美,王曦婕,等.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运移规律研究进展[A].当代化工.2014,43(12):2621-2623.
[3] 王丽平,章明奎.不同来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行为[A].环境科学研究.2007,20(4):134-138.
[4] 贾书惠,岳卫峰,王金生,等.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与研究进展[A].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增):355.
作者简介:袁文杰(1994.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日照,学历本科,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610059),研
究方向,水文地质学。
城市地理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