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合集下载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分类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分类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分类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转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考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掌握好化学的知识点对于获得高分至关重要。

其中,元素分类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分类的内容。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通常呈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光泽性。

在高考中,需掌握常见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以及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1.1 镁(Mg)镁是一种常见的轻金属元素,符号为Mg,原子序数为12。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用于制备轻质合金和防腐材料等。

1.2 铜(Cu)铜是一种常见的有色金属元素,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制作导线、电路板等电子器件。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非金属性质的元素,通常呈现出差导电性、差导热性及脆性等特点。

在高考中,需掌握常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以及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2.1 氧(O)氧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符号为O,原子序数为8。

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气体,对于燃烧和呼吸过程非常重要。

2.2 氮(N)氮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符号为N,原子序数为7。

它主要存在于大气中,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

3.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指位于周期表中B族的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并且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多种氧化态。

在高考中,需掌握常见过渡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以及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3.1 铁(Fe)铁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符号为Fe,原子序数为26。

它广泛应用于制铁、制钢等工业领域。

3.2 锌(Zn)锌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符号为Zn,原子序数为30。

它在制备合金和防腐材料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4. 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指位于周期表最后一列的元素,它们具有很稳定的电子结构,几乎不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在高考中,需掌握常见稀有气体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以及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排列的一张表格。

每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垂直列称为一个族。

2.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和f 区。

s区和p区称为主族,d区称为过渡族,f区称为内过渡族或稀土族。

3. 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和电子组态分为18个组,分别为IA~VIIIA。

其中,IA~VIIIA为主族元素,IB~VIIIB和IBB~VIIB为过渡元素,以及IIIB~VIIIB为富集区。

二、s区和p区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 IA族元素(碱金属):具有极强的金属性质,易损毁和氧化。

常见的元素有锂、钠、钾等。

主要应用于制备合金、工业和学术研究等领域。

2. IIA族元素(碱土金属):较强的金属性质,但比碱金属稳定。

常见的元素有镁、钙、锶等。

广泛应用于制备合金、研究玻璃、陶瓷等。

3. IIIA族元素(硼族元素):物理性质多样,常见元素有硼、铝等。

硼是轻质高强度材料的重要成分,铝广泛用于制备合金和建筑材料。

4. IVA族元素(碳族元素):碳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元素,具有多种形态和性质。

硅广泛用于制备光伏材料等。

5. VA族元素(氮族元素):氮是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广泛用于化肥和爆炸物制造等。

磷广泛用于生化、农业等领域。

6. VIA族元素(氧族元素):氧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燃烧、氧化、酸碱中和等。

硫是化肥、杀虫剂等的重要成分。

7. VIIA族元素(卤素):卤素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元素,常见的元素有氯、溴等。

氟在医药、农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8. VIIIA族元素(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极为稳定的元素,常见的元素有氩、氪等。

氦广泛用于美容、制冷等方面。

三、d区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 过渡元素的特点:过渡元素的元素特点是原子半径和原子核电荷较大,电子外层有未填满的d轨道。

高考化学元素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知识点高考作为每个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一步,占据了人们的关注。

而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也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中,掌握化学元素知识点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高考化学元素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锌等。

非金属元素则相对脆弱,不具备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如氢、氧、氮等。

半金属元素具有兼备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如硅、硒等。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一起,方便人们学习和理解元素的性质。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每行称为一个周期,每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

周期表中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元素分类,如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是指位于周期表左侧的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多为固定的值。

过渡元素则位于周期表中间,形成一个区域,其化合价较为复杂。

3.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元素的一些性质。

例如,周期表中处于同一族的元素,其化合价和化合物类型相似。

4. 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以轨道的形式在原子核周围运动。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的个数,而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5. 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元素结合的价态。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化合物类型。

化合价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应该掌握各个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6. 氢和氧元素的重要性氢和氧是化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大气中、水中、有机物质中。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考点总结在高考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几乎贯穿了化学学习的各个方面。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总结一下高考中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常见考点。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首先要清楚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称为周期;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周期分为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长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

短周期元素相对较为常见,需要重点掌握。

族分为主族(ⅠA 族ⅦA 族)、副族(ⅠB 族ⅦB 族)、第Ⅷ族(包含三个纵行)和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三、元素周期律1、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例如,在第三周期中,钠、镁、铝的金属性逐渐减弱,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化合价规律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O、F 除外),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 8。

四、常见元素的性质1、碱金属元素(Li、Na、K、Rb、Cs)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1,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强还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钾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

2、卤族元素(F、Cl、Br、I)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具有强氧化性。

高考化学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结构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部分,涉及到物质的构成、组成以及性质等方面。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结构知识点的掌握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结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元素与化合物的结构1. 元素的结构元素的结构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着核运动。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

2. 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结构包括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两种。

分子结构指的是化合物中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分子,而晶体结构则指的是化合物的离子排列方式。

二、键的类型与性质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根据电子云的共享情况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电子云的重叠形成的,而金属键则是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

2. 化学键的性质化学键的性质主要包括键长、键能和键级等。

键长是指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键能是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而键级则指化合物中特定键的数量。

三、分子式与结构式1. 分子式分子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种类和数量的简略符号。

分子式由元素符号和原子个数构成,根据不同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

2. 结构式结构式是用来表示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连接关系的符号。

结构式通过线段、化学键和它们之间的角度来表示原子的空间位置关系。

四、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同分异构体的存在丰富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并对化学性质和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空间异构体空间异构体是指分子结构中原子或基团的空间位置不同,但它们的化学键相同。

空间异构体可以通过立体化学、手性等方面进行分类。

2. 功能异构体功能异构体是指分子结构中原子或基团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的化学性质。

功能异构体主要包括官能团变化引起的异构体和骨架变化引起的异构体。

17届高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第4讲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

17届高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第4讲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


角度5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2013· 新课标Ⅱ,37(2)]
知识链接 (1)电离能的变化规律:①同种元素: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 I1<I2<I3„„;②同族元素:从上到下I1逐渐减小。③同周期元素:从左 到右I1呈增大趋势,但ⅡA族、ⅤA族元素比相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 高。 (2)电离能的应用:①判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②判断原子核外 电子层结构,如某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③判 断化学键类型。
293X,1 117 293 294 个 294 117 X 。下列关于 117X 和 117X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两种核素 C.中子数分别为 176 和 177
解析
)。
B.互为同位素 D.电子数相差 1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所以两种核素的电子数相等, 故选D。
D
答案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常见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与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 作用力的区别。
【自查自纠】 ①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 ③自由电子
②共用
④氢键 ⑤sp、sp2、sp3
角度2

元素同位素和核素的区别与联系(2013· 海南,3B)
知识链接

(1)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

(2)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 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 理性质略有差异。
角度3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013· 四川化学,8(2)]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化学元素化合物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考点。

以下为大家详细汇总这部分的关键知识。

一、金属元素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钠的两种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俗名纯碱,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

它们在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的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2、铝及其化合物铝是一种两性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也具有两性。

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铁及其化合物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生成氧化铁。

二价铁盐溶液呈浅绿色,三价铁盐溶液呈黄色。

在化学反应中,二价铁可以被氧化为三价铁,三价铁可以被还原为二价铁。

4、铜及其化合物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铜盐,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1、氯及其化合物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

氯水成分复杂,新制氯水含有氯气、盐酸、次氯酸等。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2、硫及其化合物硫单质呈黄色,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3、氮及其化合物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焰色反应不同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利用焰色反应可以鉴别金属离子。

2、物质的制备掌握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实验室制取氯气、氨气等。

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学会运用化学方法检验和鉴别各种元素化合物,例如检验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熟练书写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这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考点。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性质与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性质与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性质与考点总结在高考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常见元素的性质以及相关考点更是重中之重。

理解和掌握这些元素的性质,对于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化学成绩具有关键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氢(H)元素。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 号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它通常以单质氢气(H₂)的形式存在,具有可燃性。

在化学反应中,氢元素既能表现出氧化性,又能表现出还原性。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氢气表现出还原性;而在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 NaH)中,氢元素则呈现出-1 价,表现出氧化性。

高考中,关于氢元素的考点常常涉及氢气的制备、性质以及氢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等。

接下来是氦(He),它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氦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

由于其不易发生反应的特性,常用于填充气球、飞艇等。

高考中对于氦元素的考查相对较少,但了解其惰性特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锂(Li)是碱金属元素中的一员。

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质地较软。

锂的密度很小,在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性质方面,锂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氢气。

高考中,关于锂元素的考点可能涉及锂的化合物的性质、锂电池原理等。

铍(Be)元素,它属于碱土金属。

铍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一定应用。

铍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

高考中铍元素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对于其基本性质也要有所了解。

硼(B)是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硼的单质硬度较大,常用于制造耐磨材料。

硼元素在有机化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硼酸在医药领域的使用。

高考中,硼的考点可能涉及硼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碳(C)是生命的基础元素,其单质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和 C₆₀等。

金刚石硬度极高,而石墨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碳能形成众多的有机化合物,这使得碳元素在化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高考化学复习精选PPT课件元素周期表

高考化学复习精选PPT课件元素周期表
化学2
复 习
• 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主要包括: 1.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3.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4.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编 ⑴体现元素周期律 表 ⑵电子层数相同:按核电荷数的递增从左到右排在同一横行 原 则 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按电子层数的递增从上到下排在同一纵行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 55 5
87
5 56 6
88
57 57 71
89103
72
73
7
76 6
7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104
105
108
109
110
111
112
不完全 周期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族)
2.族(纵行) 共18列
七主七副零八族
1)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位置
周期数
反映
决定
结构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原子序数
= = =
质子数
请你回答
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练习:
1、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14 2、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 的原子序数是: 3、19 3、短周期元素中, 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H,Be,Al 族序数=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C,S 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Li

高考化学常见元素

高考化学常见元素

高考化学常见元素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而元素则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元素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它们在化学的各个分支中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元素及其主要性质。

一、常见元素的分类常见元素可以按照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两类。

1.主族元素主族元素是指周期表左侧的元素,包括1A、2A和3A族元素。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属于s和p轨道,具有明显的共性。

其中,1A族元素包括氢(H)、锂(Li)、钠(Na)、钾(K)等,它们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2A族元素包括铍(Be)、镁(Mg)、钙(Ca)等,可与非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

3A族元素包括硼(B)、铝(Al)、镓(Ga)等,常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2.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周期表中d区的元素,主要包括3B到12B族元素。

由于它们的d轨道不满或未满,所以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多变的价态和与其他元素复杂的配位能力。

其中,常见过渡金属元素有铁(Fe)、铜(Cu)、锌(Zn)、铬(Cr)等。

二、常见元素的性质常见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常见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

不同元素之间的物理性质会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不同。

以主族元素为例,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具有较低的密度,而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2.化学性质常见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常见元素能够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广泛应用。

以主族元素为例,氢气能够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水。

钠和氯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氯化钠等化合物。

三、常见元素的应用常见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氢气氢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作为燃料使用。

它还可以用于合成氨、氢氟酸等化工产品的生产。

2.钠钠在实验室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备金属钠、氢氧化钠等化合物。

高考化学常见物质物质的结构

高考化学常见物质物质的结构

高考化学常见物质物质的结构高考化学常见物质的结构一、金属元素的结构金属元素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包括钠、铝、镁、锌、铁等。

这些元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有较低的电离能和较高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并且能够以阳离子形式氧化和溶解。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描述了金属元素的原子如何排列在空间中。

最常见的金属元素结构是面心立方堆积结构(fcc)和体心立方堆积结构(bcc)。

面心立方堆积结构中,原子以等距离的方式排列在立方体的面心上。

而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一个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中心,而其他的八个原子分别位于立方体的每个角上。

例如,铁的晶体结构是体心立方堆积结构。

铁的原子半径较小,因此能够在密堆积结构中互相接触。

这种紧密堆积使铁能够展示出较高的密度和韧性。

另外一个常见的金属元素,铝,也采用体心立方堆积结构。

铝的原子半径比铁要大,因此在铝的结构中可以看到更多的空隙。

二、无机盐的结构无机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或一个金属离子与一个团簇离子(也是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无机盐有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和硝酸铵(NH4NO3)。

氯化钠的晶体结构属于立方密堆结构,它由等量的钠和氯离子组成。

每个钠离子都被六个氯离子包围,而每个氯离子也被六个钠离子包围。

硫酸铜的结构是由一个二价铜离子和四个硫酸根离子组成。

硫酸根离子是一个硫酸根团簇离子,由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组成。

硝酸铵是一个由一个铵离子(NH4+)和一个硝酸根离子(NO3-)组成的化合物。

三、碳元素的结构碳元素的结构非常复杂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钻石和石墨这两种形式。

钻石是由纯净的碳组成,其中每个碳原子都连接到其他四个碳原子。

这种结构形成了一个坚硬、透明和高熔点的晶体。

石墨也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但是每个碳原子只连接到其他三个碳原子,形成了一个平面六边形的结构。

石墨的层状结构赋予了其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

除了钻石和石墨,碳还有许多其他形式。

例如,富勒烯是由碳原子以球形、管状或其他形状组成的结构。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总结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总结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总结一、元素的分类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按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三大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2)具有金属光泽;(3)易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离子;(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5)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部,如钠、镁、铝、铁、铜、锌等。

2. 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其特点包括:(1)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2)呈半金属光泽;(3)易失去或接受电子;(4)易与酸、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

半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部,如硅、砷等。

3.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通常为气体或者固体;(2)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3)与金属元素构成离子,或者以共价键形式结合;(4)容易吸收电子形成阴离子;(5)易与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非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如氢、氮、氧、碳、磷等。

二、元素的周期性表征元素的周期性表征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呈现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到其外层电子轨道最外层电子的平均距离。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 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是指原子接受1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

从左到右,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逐渐减小。

3.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在气态原子中从内层向外层逐层移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电离能逐渐减小。

4. 电负性电负性是描述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能够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

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5.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价。

通过元素的周期性表征,我们可以了解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呈现的化合价。

三、重要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1. 氢(H)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非常轻的气体,通常以H2的形式存在。

高考化学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总结

高考化学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总结

高考化学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总结在高考化学中,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金属元素的相关知识,对于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化学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对常见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钠(Na)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质地柔软,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

1、与氧气反应在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Na₂O):4Na + O₂= 2Na₂O。

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钠与氧气剧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₂O₂):2Na + O₂=△= Na₂O₂。

2、与水反应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 +2H₂O = 2NaOH + H₂↑。

反应现象十分明显,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3、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更加剧烈,因为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更大。

例如,钠与盐酸反应:2Na + 2HCl = 2NaCl + H₂↑。

二、铝(Al)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铝的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使得铝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1、与氧气反应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₂O₃)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4Al + 3O₂= 2Al₂O₃。

2、与酸反应铝既能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也能与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但在常温下,铝遇到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

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₃+ 3H₂↑。

3、与碱反应铝能与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 + 2NaOH + 2H₂O = 2NaAlO₂+ 3H₂↑。

三、铁(Fe)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容易生锈。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对于解答选择题和计算题等各类试题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外电子的数目)和相似性等规律排列的。

在2024年高考中,会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类:1. 元素的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分为A族(主族)和B族(副族)两大类。

主族元素是周期表的第1A至8A组,副族元素是周期表的1B至8B组。

2. 元素的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周期表中,大多数元素为金属,少数元素为非金属,还有一部分元素是类金属(也称过渡元素)。

3. 元素的周期和组:元素的周期是指横向排列的行数,而元素的组则是指纵向排列的列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从1至7,组从1到18。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1. 周期表的横向趋势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每个周期代表了一层电子壳,周期数越大,电子壳层数越多。

同时,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离原子核越远,电子云也相应扩大。

2. 周期表的纵向趋势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每个主族代表了一个电子云中最外层电子的主要能级。

向下排列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子云扩大;而向上排列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云缩小。

3. 元素周期表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原子半径随着组数的增加而增大。

电离能则是指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电离能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电离能随着组数的增加而减小。

4. 元素周期表的化合价规律: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是由元素的主族和副族决定的。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它们在周期表上的组数;而副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它们在周期表上的组数减去10。

三、常见元素和其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元素和其特点的简要总结:1. 氢(H):最轻的元素,原子量为1。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而元素化合物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钠(N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钠(Na₂O)。

将钠投入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响,并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这是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H₂)。

钠的氧化物中,过氧化钠(Na₂O₂)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都会放出氧气,常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提供氧气。

铝(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这是因为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₂O₃)薄膜。

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例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₂)和氢气。

铁(Fe)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多是铁的合金。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 Fe₂O₃·xH₂O)。

铁有多种价态,常见的有+2 价和+3 价。

Fe²⁺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气(Cl₂)等氧化剂氧化为Fe³⁺;Fe³⁺具有氧化性,能与铁单质反应生成 Fe²⁺。

接下来,是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氯(Cl)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氯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次氯酸钠(NaClO)和水。

硫(S)通常以单质或者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₂),这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这种漂白是不稳定的。

氮(N)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高考元素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考元素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考元素化学知识点归纳元素化学是高考化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们备考过程中难以绕过的重要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考元素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部分内容。

一、元素的分类元素是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征,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三大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常见的金属元素包括铜、铁、铝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它们通常不具备导电性和导热性,呈现出较高的电负性。

例如氧、氮、碳等都是非金属元素。

3. 过渡元素:过渡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间的一部分,具有中等的电负性和导电性。

过渡元素的特点是形成多种化合价,并参与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

铁、铜、锌等都是常见的过渡元素。

二、元素的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描述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

基于元素周期律,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常见的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周期性规律。

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指的是元素原子的大小。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电子层数增加,核电荷也随之增加,使得电子云收缩。

2. 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指的是原子吸收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时释放的能量。

从周期表的排列可以看出,电子亲和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电子亲和能受到原子半径、电子排布规律等因素的影响。

3. 电离能:电离能指的是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正离子时需要的能量。

和电子亲和能一样,电离能的大小也受到原子半径、电子排布规律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三、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元素的独特特征,常常通过元素与其他物质反应时表现出来。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总结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课件 高考化学课件 有机化学课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课件 高考化学课件 有机化学课件

Cl
7个
Br
I
————依次增大 ————依次增多 ————依次增大 ————依次减弱 ————依次减弱 ————依次增强
①与氢气的反应(P8)
单质 反应条件 F2 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 稳定性
Cl2
Br2
I2
①与氢气的反应(P8)
单质 反应条件 F2 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 稳定性
Cl2 光照或点燃
单质 反应条件 F2 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 稳定性
冷暗处爆炸
H2+Cl2 = 2HCl HCl稳定
Cl2 光照或点燃 Br2
I2
①与氢气的反应(P8)
单质 反应条件 F2 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 稳定性
冷暗处爆炸
H2+F2=2HF
H2+Cl2 = 2HCl HCl稳定
Cl2 光照或点燃 Br2
Br2
I2
①与氢气的反应(P8)
单质 反应条件 F2 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 稳定性
Cl2 光照或点燃
Br2
H2+Cl2 = 2HCl
I2
①与氢气的反应(P8)
单质 反应条件 F2 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 稳定性
Cl2 光照或点燃
Br2
H2+Cl2 = 2HCl
HCl稳定
I2
①与氢气的反应(P8)
H2+F2=2HF
H2+Cl2 = 至500℃
I2
①与氢气的反应(P8)
单质 反应条件 F2 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 稳定性 HF很稳定 HCl稳定
相似性: 递变性:
2.卤族元素 ——F、Cl、Br、I、At
(1)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1)氢元素
a.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b.没有中子的原子;
c.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f.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g.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h.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i.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c.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d.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f.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g.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h.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i.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j.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k.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l.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3)碳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f.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h.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i.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4)氮元素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e.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f.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5)硫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e.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
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
g.形成的单质密度大约是水的密度的2倍;
h.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

(6)氯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b.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
c.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
d.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e.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
f.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
g.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h.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7)氟元素
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b.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
c.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
d.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置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
e.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
f.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
(8)硅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通常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元素;
b.形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盐是构成地壳主要物质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有广泛应用的元素;
d.能与碳、氮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9)磷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核外电子总数三分之一的非金属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能“自燃”、必须用水封保存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元素;
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实验室常用干燥剂的元素;
e.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色晶体三元酸的元素;
(10)溴元素
a.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橙色、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为橙红色的元素;
c.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1)碘元素
a.形成的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黄(棕)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呈紫色的元素;
d.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2)钠元素
a.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能与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型或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型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c.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