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风格差异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媒体方面,中美的电视新闻在主持人的表现方面有很多差异。
在本文中,将以中美两国主持人的差异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文化在电视新闻主持方面的区别。
首先,在语言方面,中美两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内,中文语言的主持人通常使用文言文或现代汉语,声音清晰、准确,语言较为正式。
而美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则使用英语,语言流利、自然,使用的是美式英语,语言更为口语化和通俗化。
其次,在工作方式上,中美两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主持人通常会对新闻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而在美国,主持人则会更加注重新闻的报道和走向,更强调新闻的现场感和报道的速度。
另外,在美国,主持人也会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更强调与观众的沟通和反馈。
再次,在表现形式上,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也有很大差异。
在中国新闻主播中,有一些主播在主持中会加入个人情感色彩和特定的语气,给观众呈现出一种亲情味和人性化的效果,而在美国,主持人则更加注重幽默和干练,更偏向于独立的风格和中立的立场。
对于以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归因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强调了亲和力和社交关系,因此,主持人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表现对新闻的态度和情感。
与此同时,在美国社会中,强调了快节奏、商业化和热情活力的文化氛围,人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与此相应地,美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也注重速度和即时性。
总之,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表现在语言、工作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这源于两种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各国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
在未来的交流和互动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差异、理解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
论中美电视新闻节目的异同
论中美电视新闻节目的异同作者:李丹丹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2期提要:中美电视新闻节目有着很多相同的特点,比如,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立体化的传播模式;现场纪实的报道方式;节目功能的娱乐化;节目的品牌化等。
而由于文化背景、国情、发展历程、传播体制等的不同,中美电视新闻节目又有着很多不同。
比如,新闻价值的强调不同;新闻节目的个性化程度不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特点不同等。
关键词: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特点电视新闻节目以其大众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立体化的传播模式、现场纪实的报道方式、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
所谓“新闻立台”,即把电视新闻节目做出色,也是提高电视台及广播公司形象和声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正如《新闻联播》之于我国中央电视台,《60分钟》之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是指类似《新闻联播》等消息类新闻报道;广义的电视新闻是指电视屏幕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总称。
本文在广义的电视新闻节目基础上来探讨其特点的异同。
从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条新闻记录片《到农村去》算起,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1958年到1978年这段时间,由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电视新闻只是限于形象化政论以及报纸和广播的简单图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电视是以新闻为骨干的多功能宣传工具的论断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同。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逐渐变得更加多元,传达信息成为电视新闻首要的、基本的功能。
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也愈来愈好。
美国最初的电视新闻节目可以追溯到二战后,1948年8月15日,CBS开办了第一个晚间新闻节目;1949年2月14日,NBC开办了《骆驼新闻大篷车》节目,这两个节目在当时吸引了约3万名观众,引起了人们对电视新闻的注目。
中西方电视新闻主播功能比较研究以CCTV《新闻联播CNN《时事观察室BBC《六点新闻》为例
目录
02 主体部分
03
一、中方电视新闻主 播
04
二、西方电视新闻主 播
05 参考内容
中西方电视新闻主播功能比较研究:以CCTV《新闻联播》、CNN《时事观察室》 和BBC《六点新闻》为例
引言
二、西方电视新闻主播
CNN《时事观察室》和BBC《六点新闻》是西方典型的主流新闻节目,其主播 的播报风格和语言表达与中方电视新闻主播存在明显差异。西方电视新闻主播 通常以轻松、活泼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新闻事件, 更注重受众的接受度和反馈。此外,西方电视新闻主播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 养和幽默感,能够在播报新闻的同时适当地调侃时事,引发观众的共鸣。
2、多元化的主持风格将成为主流。随着观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和审美观念的 不断变化,电视新闻主播的风格也将趋向多元化。幽默风趣、亲和力和个性化 将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3、高素质主播将成为必备要素。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突发事件,电视 新闻主播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应对能力。这不仅要求主播具 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嗅觉,还要求他们具备从容冷静的应变能力和 良好的沟通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主播成为了各国媒体竞相 展示国家形象和传递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西方主流 媒体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及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新闻主播,在 播报风格、语言表达和应对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本次演示以CCTV《新闻 联播》、CNN《时事观察室》和BBC《六点新闻》为例,对中西方电视新闻主 播的功能进行比较研究。
这包括具备整合信息、解读新闻、提供观点的能力,以及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 和表达能力。最后,应注意保持电视新闻节目的专业性和可信度,避免过度商 业化和娱乐化。
中外文化差异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用声方式的影响
中外文化差异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用声方式的影响
电视新闻主持人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职业之一,他们主要负责在电视台播报新闻、介绍嘉宾、进行采访等工作。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声音是直接与观众交流的,它不仅直接影
响观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度,也是体现主持人个人魅力的一种方式。
然而,由于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不同的语音文化会对主持人的声音使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中英文化差异会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声音使用产生影响。
中文喜欢使用高音调、尾升调,这种说话方式给人亲切、活泼的感觉。
而英文重视语音的尾音震颤,讲话更加有力。
因此,在双语呈现的情况下,主持人需要灵活运用声音技巧,根据不同语言的文化特
点合理使用音量、音调等元素。
其次,东方文化注重温雅、含蓄,这种文化氛围也体现在语音上。
例如,中国人喜欢
使用委婉、抑扬顿挫的方式表达情感,这种语调在电视新闻播报中体现较为明显,为观众
传递出一种亲和力和温暖感。
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直接和有力地表达,这在电视新闻播
报中也得到了体现。
主持人需要灵活运用语音技巧,使自己的声音给人一种亲切而不失有
力的感觉。
最后,东方文化注重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也体现在语音中,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
的平仄、声调等等。
在电视新闻播报中,主持人也需要对声音的节奏进行把握,使听众感
觉到整个新闻的流畅和连贯。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其中媒体交流尤其重要。
中美作为世界两个大国,其媒体行业发展也有着许多差异。
其中,电视新闻主持人是媒体行业的核心之一,他们的主持风格、话语表达、内容呈现等方面也有所差异。
本文针对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一、主持风格和形象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在主持风格和形象上有所不同。
美国主持人通常采用沉稳、自信、大气的风格,注重形象的完美和专业程度的展现。
例如,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主持节目时善于运用自己的笑容和语速适度的语调来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她的精致造型和高贵大方的穿着也被视为行业标杆。
而谈到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大部分主持人则更加强调传统文化的呈现,常常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温柔、谦和、委婉的气质,形象上也更加注重端庄和高雅的呈现。
二、话语表达和语言运用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在话语表达和语言运用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主持人通常运用简单易懂的措辞和语言,注重生动、直白地把现场新闻呈现给观众,同时善于采用适当的幽默方式,让观众愉悦地接受新闻。
而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则更加注重语言的优美和行文的流畅,注重深入浅出地阐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富有修辞性。
这一点在春节晚会的主持人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常常运用成语、配合诗词和文言文等形式来使观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三、内容呈现和观点表达在内容呈现和观点表达方面,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也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主持人注重新闻中非立场性和客观性的表现,其内容呈现也往往更加专业,新闻报道更加各具特色。
例如,在美国,一些电视频道专门负责报道某个领域的新闻,这类新闻通常由知名主持人主持,将特定领域中的所有相关信息呈现出来,以满足一定的观众需求。
而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则更多地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观众对事件进行思考,她们常常会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引导观众的情感和态度。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文化体,两国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电视新闻主持人在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文化差异和传播方式的不同。
一、外貌和形象在外貌和形象方面,中美两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大多拥有整洁干净的外表,着装得体,形象亮丽。
他们通常会化妆打扮,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
而在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通常更加注重内在气质和学识修养,会更加强调言行举止和仪表形象。
二、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在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上,中美两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表达通常更加活泼大方,善于运用幽默和夸张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他们会更多地运用个人化的语言风格,展现出个性魅力。
而在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通常更加注重语言的严谨和准确性,表达方式更加朴实和正式,注重言之有物,更注重传递信息和理性思考。
这也反映了两国在语言交流方式上的差异。
三、节目风格和报道内容四、传播方式和效果在传播方式和效果上,中美两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通常更加注重社交媒体的运用和互动效果,他们会更多地参与社交媒体活动,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而在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通常更加注重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他们会更注重通过传统的电视节目来传递信息和影响观众,提升自己的专业形象和权威性。
通过对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文化差异和传播方式的不同。
美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娱乐性,而中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更加注重严肃性和权威性。
这也反映了两国在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上的差异,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
【注:本文旨在客观比较中美两国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差异,同时也意在尊重两国不同的传统和文化背景,不涉及任何对任一国家的歧视或偏见。
中外文化差异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用声方式的影响
中外文化差异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用声方式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而作为不同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电视
新闻在中外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主持人在用声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外文
化差异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用声方式的影响。
中外文化差异导致在语速上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内敛、稳重,因此电视新闻主持
人往往语速较慢,用声量相对稳定,强调清晰度和平和的声调。
而在西方文化中,讲话速
度较快,强调节奏感和活力。
西方电视新闻主持人倾向于快速、流畅地讲话,用声量相对
变化丰富,强调卖力和感染力。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时间和节奏的不同理解。
中外文化差异还影响了电视新闻主持人用音调的方式。
中国文化强调“传统美”,因
此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在音调上比较平稳,强调庄重和沉稳。
而西方文化注重个性和活力,因此西方电视新闻主持人在音调上更加灵活多变,强调情感和表达能力。
这种差异反映了
不同文化对声音表达方式的不同需求和认知。
中外文化差异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用声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
在语速、音调、语气和声
音美感等方面,不同文化对声音的需求和认知存在差异。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对这些差异
的理解和尊重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电视新闻主持人是传递新闻信息和与观众互动的重要角色。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在表现风格、身份背景以及采访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进行对比研究。
在表现风格上,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通常注重节目的庄重与严肃,讲话语速相对较缓慢,语气平稳。
他们多以中性、正经的形象示人,力求传递出权威和专业的感觉。
而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则更注重活力与亲和力,他们倾向于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新闻,突出个性化的风格。
他们经常使用一些幽默的口吻、表情和动作,借助这些元素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对新闻内容的记忆。
在身份背景上,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也存在差异。
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通常是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新闻制作和传播经验。
他们一般具备较高的学历,专业背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而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多来自各个不同领域,如政治、体育、娱乐等,他们的身份背景多样化。
这一特点使得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并且更容易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
在采访方式上,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注重把控节奏和内容,通常会提前准备好问题并严格按照问题顺序进行采访。
他们更多的是以中性的角度面对新闻,力求客观报道和传递信息。
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在采访中倾向于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与来宾产生较多的互动。
他们会更多地提问和回应来宾的观点,并常常在采访中加入自己的评论,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形成自己的观点。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在表现风格、身份背景以及采访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可能与两国的传媒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
中美两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双方之间的差异,并且对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有所启示。
从四档节目看中英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之异同
从四档节目看中英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之异同本文以两组中国与英国新闻类节目的对比为核心,论述了中英新闻类节目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节目主持人自身经历、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自身的表达方式以及表达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随机采样、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不同方法,阐释了我国目前新闻类节目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未来传媒行业新闻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标签:新闻节目;主持人;中英对比;语言表达;传播效果在媒介全球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新闻行业早已不再是仅仅涉及一地、一国的报道,行业内部跨地区、跨国合作日益频繁。
本文中,作者将中国与英国这两个社会制度以及文化背景都有着很大差异的国家确定为电视新闻方面的比较对象,具体到节目主持人,则在两组非常具有相似性的节目中选择了一对女主持人和一对男主持人进行对比。
A组: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的《ITV News at 1:30 》主持人M和中国Z 电视台的《新闻SHF》主持人HY。
B组:英国广播公司BBC的《News night》主持人E和中国Z电视台的《ABC 评论》主持人B。
首先就节目质量而言,两组样本中的电视台都是全国性的电视台,节目也都采用联播方式面向全国观众进行播放的、具有代表性的高品质新闻节目,而就节目形态而言,A组节目都播出于午间时段,B组节目都属于晚间档,二者都是具有时事评论功能的深度型新闻观察类节目。
一、主持人职业经历的不同决定观众层次在观察四位主持人的履历时,最为直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年龄的差距。
同样出生于六十年代年的E比B先生年长6岁左右,而与他们同龄的M和八十年代出生的HY女士则足足相差了20岁。
年龄的差距所带来的是阅历方面的不同。
E与B先生相对较为相似:同样在毕业后首先从事编辑类工作、在承担主持任务之外还具有较强的评论能力。
所不同的是,E并非新闻类专业出身,职业生涯初期主要担当的是经济领域的稿件编辑,在考取政治学学位之后才开始进行政治评论工作;而B先生则是业内著名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职业生涯初期以记者工作为主,其评论方面的能力主要源自于一线的实践经验。
中外文化差异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用声方式的影响
中外文化差异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用声方式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文化差异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实。
而电视新闻主持人是一种代表性职业,其用声方式对文化差异的适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中外文化差异方面,音量、语速、节奏、语调、停顿等声学因素的使用差异是显著的。
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主持人常常使用高音量和快语速来增加新闻的紧迫感和刺激性,而在亚洲国家,主持人则更加注重声音的平稳和稳重,但仍需保持语速较快,以符合听众的口味。
此外,在发音方式和语调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英语国家,主持人通常会语调上升和降下来回弹,以增加新闻的刺激性,而在华语国家,主持人则更注重声音的去留间谈,更具有节奏感。
由于中西方文化对音高的看法不同,因此中英主持人发音的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主持人的发音更加清晰,而英语主持人则注重发音的流畅性与自然度。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互动日益增多,电视新闻主持人也需要更加积极地适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声音使用方面。
面对不同的文化需求,主持人需要准确理解听众的接收习惯,并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语言特点,去适应和满足观众的需求。
在此基础之上,主持人还需要拥有高超的演讲技巧。
一方面,他们需要通过精准的语音、鲜明的语调和恰当的停顿来塑造形象、传达思想、引导关注;另一方面,还需要增强沟通能力,转化不同的语言特点,创造出更具有文化互补性的演讲内容,使听众在看到新闻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总之,电视新闻主持人是一个高要求、高技能的职业,自其声方式对文化差异的适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需求。
对主持人而言,他们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背景,力求提高演讲和沟通技巧,以适应和满足不同文化听众的需求。
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应得到重视,以创造出更具有价值和吸引力的电视新闻内容。
主持人概论论文
中美主持人的比较【内容提要】到过美国或者对美国电视行业有所了解的的人,都会对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老生当家”的局面印象深刻。
然而,由于国情、观念、发展时间的不同。
看美国电视感受颇深的就是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无论从年龄结构、外表形象、主持风格、文化底蕴还是驾驭节目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和我国的主持人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它的缘由和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关键词】主持人性别发展历史年龄结构学历比较专业比较栏目主持时间从业阅历【中心论点】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差异的缘由和结果是什么?【正文】什么是主持人?书上给了我们一个用“概念实体化”方式进行表述的定义:节目主持人是在大众传播活动的特定节目情境中,以真实的个人身份和交谈性语言交际行为,通过直接平等的交流方式主导、推动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的人。
然而,节目主持人在美国和中国的差异却很大。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美国节目主持人和中国节目主持人的差异。
一、性别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整理中美主持人的资料发现,美国主持人中男性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女性,在性别结构上明显的存在“男人当道”的景象。
从很多数据来看,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中男性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新闻、综艺娱乐、真人秀等节目当中。
尤其是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甚至出现了男性主持人一统天下的局面。
向我们熟悉的,爱德华·默罗、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等等男性主持人。
只有在谈话节目中,男女主持人在比例上才达到了平衡。
女性的代表人物芭芭拉·沃尔特斯。
与之相反,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性别结构上却存在着“阴盛阳衰”的局面。
虽然中国著名主持人中男性的比例跟女性的比例不相上下,但是总体性别结构上是女高于男。
在谈话和综艺娱乐类栏目中女性主持人不是独占鳌头,就是占了半壁江山,只有在真人秀节目当中,男性主持人才勉强有某些优势。
即使在新闻节目当中,女性主持人依然具有与总体近似的优势。
中美两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分析比较研究——AHCHOR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_从美国到中国
中美两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分析比较研究——AHCHOR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_从美国到中国中美两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分析比较研究——主持人:从美国到中国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日益频繁。
作为两国之间的信息交流窗口,电视新闻节目在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其角色与风格差异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美两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异同,并分析主持人的从美国到中国的全球化趋势。
首先,从职业背景和资质上看,中美两国主持人具有明显的不同。
在美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往往以其丰富的经验、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知名度而备受推崇。
他们大多拥有学士或硕士学位,并具备丰富的媒体从业经历。
而在中国,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与美国的主持人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在节目风格和表现力上,中美两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主持人通常被视为独立个体,注重个人的魅力和表达能力。
他们倾向于以探讨、解读事件的方式呈现,注重节目的深度和理性。
而在中国,由于媒体的政策约束和节目的组织结构,主持人更多地扮演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
他们更加注重节目的内容和调控,以求传递更加客观、全面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主持人进入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
这种趋势不仅促进了中外新闻传媒的交流与合作,也丰富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从美国到中国,主持人的全球化趋势也加深了中美两国主持人之间的交流。
通过与外国主持人的合作,中国主持人在专业知识、演播技巧等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学习和提高。
同时,外国主持人也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加入一些国际化的元素,为观众传递了更多全球视野下的信息。
不可否认的是,中美两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
这不仅仅是因为两国的媒体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更重要的是因为两国观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
在内容上,中美两国主持人需要根据观众的需求和背景进行调整。
论中美节目主持人的差异
论中美节目主持人的差异摘要:有人说“主持人是方针的体现者,内容的组织者和节目的主播者”,也有人说“主持人是节目的主要操作者,是节目与观众之间感情和信息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其实,归根结底,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的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
无论怎样,因为有了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节目也有了它们各自的形象。
伴随着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节目主持人也为适应传播对象的心理需求而出现,即是一种媒介人物。
因为经济文化的千差万别,同时也因为地理环境的各不相同,中国和美国的主持人又有着各自的理念。
然而,当经济全球化逐步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时,节目主持人开始从最初的单一形象,向现如今的多元化迈步、挺进。
不管是中国的主持人,还是美国的主持人,它们都有各自的风采和一套属于自己的主持艺术体系。
关键词:主持人差异素养特色目次1、从中美节目主持人的年龄、性别、以及学历方面进行比较;2、结合案例,分析中美节目主持人的素养差异;3、运用传播学理论、播音学理论对中美主持人不同素养分析后,比较他们的传播效果;西方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西方新闻界认为“最优秀的报道往往来自记者或主持人的现场直播”,换言之节目主持人的能力决定着节目的质量。
在某种程度上说,主持人的素养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能力,而中国与美国节目主持人又将他们的不同素养贯之于他所主持的节目,这就使得节目的理念和内容在形式与传播效果上又有所不同。
公共舆论表明,美国最知名的人是主持人,最受信任的人也是主持人。
纵观美国知名主持人,他们首先是一个新闻记者,然后才是主持人,所以一般都有丰富的阅历和较多的实践经验,如此一说,他们基本是一些中老年者。
故此,在美国,很少有年轻貌美的面孔担任新闻主持人。
另外,美国主持人中,男性占大多数,所以综艺娱乐、真人秀栏目甚至出现了男性主持人一统天下的局面。
除此之外,美国节目主持人在学历分布上则完全体现了一边倒,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生,而还有一点儿是高中毕业生,可是,在美国却无本科以上的高学历者游刃于节目主持行业,这也许是美国传媒行业令人诧异的一点吧!与之相反,中国的节目主持人基本上是年轻貌美,他们拥有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当然,也有一些是从大中专学校毕业的。
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形态比较分析研究
一、保证选题新颖
在新闻节目中,选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颖的选题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 选题上做到新颖、独特、有趣。例如,可以社会热点、科技前沿、文化活动等话 题,从不同角度挖掘新闻价值。同时,要注意避免选题过于狭窄或过于迎合观众, 要保持一定的平衡,确保节目质量和观众口碑。
感谢观看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需要注重多个方面。从选题新颖到现场报道 的运用,再到节目顺序的安排和报道语言风格的创新,都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和 准备。还需要注意加强本土化内容的报道和互动环节的设置,以满足不同观众的 需求和提高节目的质量。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打造出一档优秀的电视 新闻节目,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喜爱。
特点分析
两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特点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 电视新闻节目的差异。C-SPAN的主持人通常具备深厚的新闻素养和丰富的政治知 识,他们在节目中通常以权威、客观的形象出现,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 而CGTN的主持人则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他们经常在节目中与观众进行 实时交流,了解观众对节目的看法和建议。
六、加强本土化内容
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加强本土化内容的报道。本土化内容更能够引起当地观众 的共鸣和兴趣,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编排本土化内容时,需要注意内容的深度 和质量。可以通过报道当地的热点事件、人物故事、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展现本土 特色和魅力。要注意避免低俗化、浅薄化的内容,保持节目的品质和价值。
在主持人特征方面,中美电视调查类新闻节目主持人各具特色。美国电视调 查类新闻节目主持人通常具备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和卓越的采访能力,能够针对 不同领域和话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同时,他们往往具备良好的个人魅力和亲 和力,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如,《60分钟》的主持人迈克·华莱士,他的 尖锐提问和独特的主持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形态比较分析研究
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形态比较分析研究引言: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人们获取国内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比较分析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形态,可以更好地认识两国媒体的特点和差异,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动态。
一、节目内容和报道范围的比较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内容和报道范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更加关注国内事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对国内重要新闻事件进行较多的报道,娱乐、娱乐八卦等内容相对较少。
而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则更加注重全球视野,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新闻报道,包括国际事务、地区热点等,同时也关注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娱乐、体育等内容相对较多。
二、报道风格和立场的比较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报道风格和立场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报道中更加注重正面价值观的宣传,注重传递正能量,对政府政策和决策的报道较多,对于犯罪、负面消息等内容相对较少。
而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注重报道真实客观的事实,追求新闻报道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对政府政策和决策的报道较为批评性,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和负面消息。
三、呈现方式和节目形式的比较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呈现方式和节目形式上也有较大差异。
中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通常采用主持人讲述配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呈现,内容相对集中,节目时长较长,以报纸导向的形式为主。
而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注重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和节目形式,包括主持人访谈、专题报道、直播等,内容更贴合观众需求,节目时长相对较短,以电视导向的形式为主。
四、专题报道和深度挖掘的差异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专题报道和深度挖掘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报道形式上较为传统,多为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政府政策的宣传,较少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报道。
而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注重针对社会问题和热点事件的深度挖掘和专题报道,通过专家评论和分析,对事件进行深入解读,更贴合观众需求。
结论:通过比较分析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形态,发现两国在内容和报道范围、报道风格和立场、呈现方式和节目形式、专题报道和深度挖掘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中西方节目主持人对比
中西方节目主持人对比黄露1006010138 10广电班-------------------------------------------------------------------------------------------------------一、我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状况。
说起主持人的来源,还得追溯到1928年荷兰对外广播公司开播首个主持人节目“快乐的电台”,自那以后,主持人这个行业才从西方逐渐兴起。
而相比之下,中国国内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则要晚上半个多世纪,一直是到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观察与思考》首次正式打出“主持人”字幕时,主持人这一职业才正式在我国出现。
发展至今,我国的节目主持人行业已经经过了三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的主持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主持人不再是最初充当报幕员和播音员的机械式主持人了,而是具备采访、播音、评论等能力于一体的“多功能”主持人。
记得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开播时,主持人播报新闻大多像“看图说话”一般,新闻图片上显示的是什么,主持人就描述一遍,很少会涉及到图片所隐含的新闻意义。
而如今再看《新闻联播》,主持人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新闻播报能力,有时候主持人还要去到现场采写新闻,或者在演播室对新闻进行评论。
其次,如今的主持人的主持声音也不像之前那样干涩、枯燥、平淡无味了,其主持的语言也变得温柔细腻,充满了人情味。
比如柴静,当年她刚进入央视主持《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时,就因为太过官方的生硬的主持风格伤害过一些本就受过伤害的嘉宾,后来她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加以改正,如今才成就了她“温柔杀手”的称号。
再次,主持人这个行业也不像当初那样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如今的主持业也学会了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时不时与观众进行些互动,与受众保持双向联系……类似的变化有很多很多,从而也可以看出,我国的节目主持人发展状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些年来节目主持人的积极发展状况,但也要看到国内节目主持人与国外节目主持人的较大差距。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
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差异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而电视新闻主持人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角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工作方式、表达风格、言语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两国主持人在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希望能够为进一步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工作方式的比较在工作方式上,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新闻主持人通常会参与到新闻报道的准备和编写工作中,他们有着较自由的采访和报道权限,可以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而在中国,主持人的角色更多地是以播音为主,他们的个人观点往往不会直接体现在新闻中,更注重对新闻内容的客观传播。
可以看出在工作方式上,美国主持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表达和看法,而中国主持人更注重客观公正地传达新闻内容。
二、表达风格的差异在表达风格上,中美主持人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美国主持人通常言辞幽默,表情丰富,语速较快,他们会利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得整个节目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而中国主持人则往往以严肃、稳重的语言风格来传达新闻内容,他们有着更为谨慎的表达方式,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以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可以看出在表达风格上,美国主持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幽默感,而中国主持人更注重稳重和严肃的表达方式。
三、言语特点的比较中美电视新闻主持人在工作方式、表达风格、言语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源自两国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新闻传播的不同特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点,促进两国新闻传播的融合与发展,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影视美学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风格现状概述节目主持人这一职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CBS 的沃尔特·克朗凯1962年开始担任晚间新闻的播音员。
在美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上,克朗凯特是第一个真正实现主持人职能的播音员。
时至今日,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不仅要起到对节目内容进行整合、概括、表达的作用,还要担负节目留给受众的第一印象并作为媒体与受众沟通的桥梁。
主持人不再是节目的附属品,主持人的风格甚至可以成为节目的品牌和核心。
在电视媒体传播起步较早且高度发达的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以其特有的风格和魅力大放异彩,其中一些佼佼者早已享誉全球。
在我国,电视新闻主持作为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新兴职业,从工作的职能范围到表达方式再到风格特色的展现,都与美国同行业者颇有差异。
可以说,中美电视新闻节目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主持人身上,反过来,主持人的职能又将这些差异再次放大。
二、中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风格差异(一)培养与选拔方式我国电视媒体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大多都是从高等院校的相应专业中挑选,或是从其他领域具有出色专业潜质的人员里选拔出来的,如央视的康辉、章伟秋等。
而在高校的专业训练中,稿件播报、有声语言的交流训练、声音与气息的控制训练以及副语言训练占到了绝大部分。
换句话说,训练的目的侧重于完美表达能力的培养。
尽管关于新闻素养教育的理念也一直在实施当中,但实际上真正卓有成效的新闻专业训练课程屈指可数。
因此,对于我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第一要求不是才思敏捷,能力突出,而是声音、外表和表达技巧。
也就说,要有所谓的“新闻范儿”。
在美国,最早实现主持职能的沃尔特·克朗凯是从一名记者做起的。
甚至说相对于我们接触的“主持人”的概念,他更像是一位记者。
而克朗凯的接班人,大名鼎鼎的丹拉瑟,其职业定位也是记者、编辑与主持,在接班之前有着几十年的记者工作经验。
另一位名主持拉里金,尽管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新闻专业训练,也没有长期的记者工作经验,但是早年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长达二十余年的电台、电视台脱口秀主持经历都让其积累了大量的生活阅历和经验。
总之,美国知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少有院校毕业后直接上岗,大多数是经过了长期的编辑、记者工作磨练后,才步入主持人岗位的。
因此相比我国的主持人,在新闻素养、人生阅历、社会经验上,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更为丰富,而这些也是一名合格的主持人应有的素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的改革,少量幕后的记者、编辑开始走向荧屏,如敬一丹、水均益、白岩松、方宏进等都曾当过记者或编辑,也正是由于他们具备较强的新闻编采业务能论中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风格差异文/胡梦梅摘 要:作为电视媒体传播起步较早且高度发达的美国,其新闻节目主持人以其特有的风格和魅力大放异彩,其中一些佼佼者早已享誉全球。
在我国,电视新闻主持作为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新兴职业,从工作的职能范围到表达方式再到风格特色的展现,都与美国同行业者颇有差异。
电视节目主持人既是媒体的形象代言人和发言人,更直接操控着整个媒体节目的流程走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风格;差异114(下)2018.04力,他们所主持的新闻节目才与众不同。
但总体来说,目前从一线编辑、记者队伍中挑选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方法不仅没被普遍采用,甚至根本还不被普遍接受。
(二)工作职能和范围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职能很单一,站在镜头前,说好该说的内容即可。
至于说什么,大部分是由编导、记者事先编辑好的稿件。
当然,主持人在这里可以加入自己的自主创新,但是大多也只是一些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
而在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大都会针对新闻事件加入简短的评述,不过这仅仅适用于无关痛痒的百姓琐事。
虽然有一些主持人还要承担记者和编辑的工作,但是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主持人仍然类似于节目的脸而不是大脑,对节目内容没有确实的影响力。
在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从一开始便拥有了比较大的权力,并且很快就走上了主持人中心制的轨道,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很大程度上真正成了节目的主导者。
如ABC就是实行的明星主播制度,它《晚间世界新闻报道》的主播就是以新闻观点独特著称于广播界的彼得·詹宁斯。
作为主播,詹宁斯决不仅仅是播音员。
他参与新闻的选题、策划、编排和播出的全部过程,并亲自撰写串联词,有权对新闻的播出与否及播出顺序作出调整。
因此他对将要播出的新闻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从而能够将节目中不同的新闻有机地连接起来,让人听起来没有生涩、呆板的感觉,真正做到了主持节目。
可以说,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像一面镜子,映现稿件的原貌和主创者的思想。
而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则已成为主创者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还难以进行明确界定的主要原因。
(3)个人风格特色首先是外形方面,中美新闻节目主持人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都是大气、稳重,形象较为符合大众审美。
女性要漂亮,但是不能妖艳妩媚;男性要英俊,但是不要奶油小生。
不过,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强调有成熟的风韵和机敏的形象。
而我国则更注重的是外表“精神”“靓丽”。
前不久在央视名声大噪的三位“帅哥”实习生就是例证,而如康辉、海霞等一批我国首席新闻主播则明显是端庄大气有余而沧桑感不足,这与麦克华莱士、丹拉瑟等人的饱经沧桑的成熟男性形象有所区别。
当然,造成这一差异的一大原因就是年龄的差距。
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比较年轻,四十岁以上已是“大龄人士”,更多的集中在三十出头的年轻群体。
而在美国,公认的节目主持人的“够资格年龄”为40岁,往上才是发展阶段,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可以说我国的低龄化主持人现象有一些弊端,首先就是从业者的人生阅历和职业经历不足,难以如美国节目主持人一般掌控节目,产生独到观点。
其次就是在传统思想中,年轻人威严感不足。
就如同白岩松所说,看着一群二三十岁的小伙子谈论国家大事,总感觉他们是装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选拔主持人时要刻意强调镜头前的“新闻范儿”。
在风格表达上,我国节目主持人体现出两个特点——极端化与同质化。
极端化,就是风格分为两个极端,不是过于严肃就是过于轻松亲切、娱乐化。
这点集中体现在央视的高端新闻节目和地方的民生社会新闻上。
诸如《新闻直播间》与《海峡两岸》之类的节目,主持人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近来也在强调亲切感的注入,主持人从表情神态到语言表达都在向亲和风格转变)。
而在地方省市的民生社会新闻中,主持人则经常带有小市民气息,不仅形象亲切随意,而且语言甚至有些市侩。
“在当代中国,不缺乏高层的声音,也不缺乏草根的声音,而是缺乏理性的声音”,这正是我们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写照。
同时,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很少有能够打出自己品牌特色的。
除白岩松外,主持人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严肃类、友善类、市民类。
严肃类,即正规新闻节目的播报人员,不苟言笑,字正腔圆,代表为《午间新闻》《中国新闻》的主持人。
友善类,在严肃类基础上加入亲和力和“说”的感觉,拉近了受众和媒体距离,代表为《朝闻天下》主持人以及省市的资讯类新闻节目主持人。
而市民类就全无距离隔阂感,闲话家常,很有草根意味,比如我们河南的《都市快报》。
而每一类主持美国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彼得•詹宁斯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115影视美学人基本上在类型里并无差别,节目主持人同质化严重。
同时,节目主持人的特色也不是个人风格的展现,完全是节目设置好的。
基本上把同一类型甚至是不同类型的主持人互换角色,他们都能胜任,因为他们的电视形象本就是“演”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则侧重于个人魅力的展现。
詹宁斯的机敏智慧,布罗考的成熟冷峻,丹拉瑟的稳健正直,这些都是他们个人风采在节目中的精彩展现。
同时,主持人摆脱了传声筒的限制,用自己的思想智慧影响、吸引受众,比如克朗凯特的反越战言论和拉瑟在911事件后的悲痛表现,都是他们思维和人格魅力的展现。
也正是因为这样,美国的电视新闻节目才能够百花齐放,各展风采,而不是千篇一律。
对于中美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差异,暂时不能说孰是孰非,就为体制服务而言各有优劣,但就提升节目特色、吸引受众方面来说,毫无疑问美式的新闻主持风格更加符合传播学的要求和受众的品位,多样化的观点表达也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和民主政治环境的构建。
我国的主持人培养模式、媒介从业者的素养以及人们的新闻价值观和职业观都注定了我们的主持人大多将此作为谋生的手段,难出足以影响世界的“名嘴”。
三、培养改革建议(一)院校培养就实际主持工作来说,有声语言的运用实际上只占到极小一部分,而更多在于沟通技巧、逻辑思维、新闻敏感、节目综合制作等多种能力的运用。
然而在目前院校培养体制下,对于专业主持人的培养重点恰恰集中在有声语言及副语言掌控上,即稿件播报、镜前姿态等方面,对于新闻、社交等重点内容,则只是蜻蜓点水或凭学生自觉学习。
因此,就学院教育层面来说,首先应对专业教育进行重大改革,比如更多加入媒介专业理论、新闻学理论以及各类相关人文社科知识的教学,并且求精求深,作为培养重点。
(二)单位培养打破原有主持人传声筒和花瓶的使用模式,增加主持人对节目整体制作的参与度与参与责任,并且在选拔主持人时放宽或取消专业限制,依实际表现招录。
尤其对于新闻节目,应要求主持人参与到一线的采访报道之中,积累足够的新闻实操经验,并作为上岗硬性指标,对媒体的制作机制进行改革,充分激发节目创新活力。
四、结语电视节目主持人既是媒体的形象代言人和发言人,更直接操控着整个媒体节目的流程走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必须全面放开主持人培养模式,开拓主持人思维,彰显主持人个性,才能在同质化的当下寻找到依靠主持人发挥媒体或栏目魅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1]张葵阳.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发展的文化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61-64.[2]张鸿勋.中美两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分析比较研究——AHCHOR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从美国到中国[D].郑州:郑州大学,2002.[3]张潇潇,谭天.论我国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传播,2007(6):114-116.作者简介:胡梦梅,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师。
麦克华莱士新闻节目《朝闻天下》主持风格相对亲民接地气的本土新闻节目编辑:刘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