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历史第6单元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课时古雅的昆曲试题选修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古雅的昆曲

一、选择题

1.明朝嘉靖年间,因对昆腔进行革新,创造出曲调清丽委婉的“水磨腔”而被称为“昆腔之祖”的是( )

A.魏良辅

B.嘉靖帝

C.万历

D.粱辰鱼

解析经魏良辅对昆腔的改革和创新,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使旋律显得非常缓慢,仿佛在水里磨过一样,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时称“水磨腔”。

答案 A

2.下图戏曲的作者是( )

A.顾坚

B.魏良辅

C.梁辰鱼

D.关汉卿

解析顾坚始创昆山腔;魏良辅革新昆山腔,使其具备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梁辰鱼将昆曲剧目《浣纱记》率先推上戏曲舞台并获得成功。

答案 C

3.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是在( )

A.唐末

B.元末

C.明末

D.清末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昆腔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答案 C

4.昆曲折子戏取代全剧的演出是在( )

A.康熙以后

B.雍正以后

C.乾隆以后

D.道光以后

解析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获得观众的欢迎。清朝乾隆以后,折子戏逐渐取代了全剧的演出。

答案 C

5.乾隆时,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解析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听到演唱昆曲,则“哄然散去”,可知昆曲渐渐地脱离了广大民众。

答案 A

6.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花、雅”争胜的局面,其中“花”是指( )

A.昆曲

B.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

C.京腔

D.秦腔

解析“花部”泛指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包括京腔、秦腔、梆子腔等。“雅部”是指昆曲。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7.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神庙时,始特设玉熙宫,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外戏,吴歈曲本戏也。光庙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等。

——(明)史玄《旧京遗事》材料二伯龙雅擅词曲,所撰《江东白苎》,妙艳时人。时邑人魏良辅,能喉转声音,始变弋阳、海盐为昆腔,伯龙填《浣纱记》付之。王元美(世贞)诗“吴阊白面而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者是也……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故是词家老手。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材料三昆曲与明清人士关系密切之表现的最关键处,还在于它脱开“案头”,以“活

态”的形式渗透于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场上”,双方形影不离,相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昆曲艺术》材料四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

——白先勇《昆曲的普及教育》请回答: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昆曲得以发展的因素。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符合哪项申遗标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昆曲长期衰微的原因。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如何振兴昆曲?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光庙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材料二“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材料三“与明清人士关系密切”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符合独特、创新。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因素:昆曲艺术家的改革和创新;昆曲演员对精湛技艺的追求;统治者的喜爱;文人士大夫的推崇;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

标准: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原因:昆曲脱离人民群众;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振兴:创新,给昆曲注入新的活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