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
谈起马王堆汉墓文物,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故事。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下面就请跟我一道,步入这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
前言--------略
(墓坑模型处)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的次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墓。其中一、二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
一号墓三号墓形制相同,都是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
马王堆汉墓的地理位置: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五里牌,距市中心约4公里。它建在浏阳河二级阶地一个高约十五米的台地上,四周为开阔的平原。站在马王堆上环顾四周有一种四面临风兀然而立的感觉。古人在选择墓地时讲究“风水”,有“信八字望走好运,信风水望坟山贯气”的说法。如此看来,马王堆这地方确实是挺有“贯气”,“风水”蛮不错的。
马王堆的传说:
马王堆究竟是哪位达官贵人的墓地?历史上说法也不一样。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马王堆坟高七尺,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刘发---汉景帝的儿子)埋葬他母亲唐姬及其程姬的墓地,叫做“双女冢”。其后的《大清一统志》、《长沙县志》、《湖南通志》都沿袭这种说法。《湖南通志》还引用了《汉书----长沙王传》中的一个故事来证明“双女冢”说法是正确的。故事的大意是:唐姬是汉景帝爱妃程姬的侍女,长得异常漂亮。一天,汉景帝召程姬侍寝,而此时恰巧程姬身体不适,于是就叫侍女唐儿冒名入侍。当夜汉景帝因酒醉不辩真伪,(而宠幸了唐儿,(仅此一次宠幸过)唐儿因此怀上了景帝的“龙种”,被封为妃子。随后,唐儿生一皇子,取名刘发,被封为长沙王。景帝死后,刘发将程、唐二姬接到长沙国奉养。二姬死后,就葬在了马王堆这一带。此为一
说。
马王堆的命名:
清嘉庆《长沙县志》:而清嘉庆年间所修《长沙县志》却认为,马王堆与唐末五代时楚王马殷父子有关(公元852—930年)。马殷(907—930做楚王)父子曾先后被封楚王,定都长沙,死后就葬于此。由于这里在是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所以此地就叫“马王堆”。这是另一说。此外,民间的传说还有不少。如此的猜测纷纭,终究还是个不解之谜。看来要彻底破解这个谜,弄清楚真相,只能依赖科学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发现与发掘:
1952年,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率领的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来长沙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对马王堆做过实地勘察。根据此墓外形特征及相关资料,夏鼐先生当即断定马王堆是一个汉墓群, 1956年马王堆汉墓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又竖立了文物保护标记。
1971年底,当时驻扎在马王堆附近的省军区366医院,选择在院内的两个大土包-----即马王堆汉墓土冢下修建病房和仓库。在东侧的巷道掘进了十多米时,施工人员发现了一个奇怪而有意思的现象,在巷道正前方出现土层,已由原来先赭红色带白斑点的网纹红土(第四纪300万年以前),变成了既软又粘的白膏泥。这种象糯米一样粘的白膏泥挖起来十分费劲。锄头,铁铲都被它粘。于是有人拿起钢钎向它扎去,当钢钎被从白膏泥中拽出来的时候,能明显的听到“哧”地一声响,并冒出一股无色而呛人的气体来。此时所有的雇施工人员都有些紧张,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有人以为钢钎眼里是空洞,就舀水往里灌,结果洞中喷出压力强大的气体将水冲得水花四散,还有好事者试着用火去点,顿时燃起了蓝色的火苗。直到这时,施工人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待这个消息传至我馆时,已过去整整三天。(气体还在燃烧)我馆工作人员当即判断,马王堆汉墓可能遭到破坏。待考古人员赶到马王堆,现场仍有不少人在出火口处取火抽烟,(但气体已较少了,所以火势较小,曾经试着收集,可没有成功。)此情景真使人哭笑不得。但墓中有可燃气体的存在,又使我们兴奋异常。因为在长沙地区,这类墓
葬被称为“火坑墓”。它的产生是由于墓室密封较好墓内随葬品中的食品中、衣物等有机物,在腐烂时所分解并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沼气所致(甲烷,碳氢化合物),由于沼气具有易扩散的特性,它的存在,正说明该墓室是处于无氧状态的,随葬的文物估计是保存很好的。历史上长沙已发现过七、八个这样的古墓,都证明了这一点。(发掘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云纹瓦当及汉文帝时期的半两钱,对墓葬年代的判定有了很好的参考作用。处理白膏泥时,见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树叶,尚带着青色的竹子和小竹片,虽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但与新鲜竹子无异,白膏泥的防腐性能令人惊叹不已!)只是自1949年后,却再也没遇见过这类墓葬了,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这次,机会可遇不可求地降临到我们身上其欣喜之情确实难以言表。由于沼气的丧失导致该墓再继续保存下去已没有意义,经慎重地调查、研究并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对长沙马王堆汉墓进行发掘清理的历史使命就这样地落在了湖南省博物馆人的肩上。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一次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却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照片)一号墓的发掘现场:
1971年底发现,1972年1月14日发掘正式开始,4月28日全部结束。曾两次被盗,但没有成功。该墓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5米深。自墓口向下层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墓中共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
(照片)一号墓墓室纵剖面模型。(发掘现场照片)
此墓之所以能保存得这样完整,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堵塞百度约为40厘米,重5千多公斤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份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的学名叫微晶高岭土,是制造陶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