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

合集下载

人类生态学论文5900字_人类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人类生态学论文5900字_人类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人类生态学论文5900字_人类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人类生态学论文5900字(一):人类生态学派城市空间研究述评论文摘要:人类生态学派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考察城市社会,并首次将空间与城市社会研究结合起来。

人类生态学派以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虽然并未形成系统的社会空间理论,但提出了合理的空间论断和社会空间研究的生态学视角。

关键词:人类生态学派;城市空间;社会空间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社会科学界广泛的空间转向,主要是依托城市社会研究展开的。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空间单位,空间一直贯穿于城市社会研究中。

1916年美国社会学家帕克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了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这标志着城市社会学的建立。

以帕克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在实际研究中创立了人类生态学理论。

人类生态学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第一个主流范式,其空间思想也是社会空间研究的奠基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梳理人类生态学派的城市空间研究,对于掌握社会空间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我们从空间视角重新认识人类生态学的思想。

一、人类生态学派空间研究的范式人类生态学,顾名思义,是使用自然科学中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而形成的一种理论。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提出的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类生态学认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适用于人类社会。

在自然界,各种生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生命网络。

另一方面,一个区域内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物种之间会为争夺资源展开竞争,不同物种通过竞争在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导致均衡关系的实现。

“各种物种之间的竞争性合作关系的分析或许可以很好地用作人类生态学类似的研究模式。

”[1]“人类是群生群居的动物,他无法单独生存,相对来看,人是弱小的,他不仅需要一定的环境保护他,供他居住,还需要有同类伙伴的协同合作。

”[2]在此基础上,人类生态学者还指出人类社群自发地进行“生物性”生存斗争,结果导致自身与环境间功能适应,城市以及城市的形态结构都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产物。

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自Haeckel提出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篇一一、引言:英汉翻译研究生态学视域的成立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发轫之初很长时间里被用于自然科学研究。

而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交叉、跨学科研究日趋成熟,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容性,认为人文社会领域和自然一样,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环境间都发生着联系,没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和现象,故而认为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遂真正结合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文本的认识由仅仅关注认识文本内部自足性问题发展到研究文本内外部关联问题,研究的视野也随之由微观文字向宏观文化转向,人们对文本的认识,已无法将文本语言与该语言所蕴含或显现的某国或某民族的文化相割断。

对于成功的翻译者来说,他不仅要作为两种语言的专家,还要是两种语言各自代表的文化的熟知者。

对于英汉翻译的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探寻着解释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形成文化差异的依据———这些依据就是社会各层面因素影响文本文字的关系。

生态学强调事物与其环境协调、互动、互相促进。

在英汉翻译领域,一个成功或优秀的译作应当是不仅内部自足和谐发展,而且内部与外部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文本。

其动态性体现在这种交互作用是永无止息、不断旋螺式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或者无意义的重复。

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立一种整体性思维。

有学者为“整体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整体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整体性不是部分的简单累加,也不是由外力推动而形成的原子集合体,它有着超越部分之和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属性。

”对翻译及其研究工作来说,把握“整体性”是关键。

翻译活动涵盖原文本和译文本,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3方,包括语言和文化2个层面,同时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_植物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_植物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_植物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一):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生态学应用探析论文摘要依据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园林植物配置,能够有效提高园林的绿化能力,打造绿色卫生城市。

本文首先从遵循生态适宜性原理、根据生态位选择植物材料、坚持生物多样性理论三个层面分析了园林植物配置中植物生态学的应用原则,随后以X园林的植物配置为例,探讨了植物生态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具体应用。

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艺术;植物生态学引言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以植物生态学为指导规划植物分配方式和种植比例,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维护物种群落的稳定性,塑造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自然景观,推动园林建设从过去的一般卫生防护、文化休息、游览观赏向环境保护、防治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转化,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生态学应用原则1.1遵循生态适宜性原理在优化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充分参考地区的自然生态条案,依据生态环境因子筛选适应植物种类,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要尊重场中自然演进进程,依据区域的日照、地势、土壤、水文、植被等条件,将自然因素融入园林植物配置之中,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被、名树、古木等,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避免片面追求形式美感,而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其次要适当利用区域的乡土资源,做到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巧妙灵活的利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形成独特的地域性景观,减少后期维护保养的经费支出,提高园林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再次,要注重对园林土壤的设计,尽可能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生物疗法的方式,增加土壤内的腐殖质和微生物,并适当的种植能够吸收污染介质的植被,以改善土壤墒情,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环境与生态论文(精选五篇)

环境与生态论文(精选五篇)

环境与生态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环境与生态论文环境与生态论文坏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坏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坏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坏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的家乡是河南,不久前豫皖两省发生跨省污染事件,近日安徽获得来自河南的首笔400万元污染赔款。

近年来,类似跨省界水污染纠纷呈逐年增加之势。

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以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管理体制,束缚了管理效力的发挥,加上流域上下游间的污染转嫁,存在流动性和不好定性等问题,增加了协调治理污染的难度。

前段时间,留言板接连收到不同地区有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留言。

3月14日,有浙江绍兴网友称,当地一在建污水沉井由于施工工艺原因,使用后可能会泄露,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建议采取相关补救措施。

3月15日,河南网友发帖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的某公司将工业污水通过深井排入地下,给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

两则留言都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回应,表示“未发现污水排入深井的情况”、“不靠的。

但类似留言的集中出现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民众对于当前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性的担忧。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

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

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地步。

几乎是与此项研究相佐证,近日,山东、河北等地相继爆出地下水污染事件,而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些回应,更是引起媒体和网友的质疑。

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生态学的核心思想强调各种异质要素之间的互生、互补和互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篇一自从十九世纪产生了生态学观念以来,这门学科始终与别的学科进行交叉,逐步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特别是与自然科学加以结合,让生态学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生态学和社会学进行结合,从而为生态学的进一步普及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逐步形成了教育生态学和法律生态学等新兴学科。

以上学科的出现让生态学的内容变得空前繁荣起来。

教育生态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

具体到英语教学中,教育生态学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机制,为英语创新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一、生态学及教育生态学解读生态学是为希腊文Oikos所衍生,是德国知名动物学家赫尔克在其《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它主要一门研究研究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彼此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理论所探讨的正是探讨生物与环境间的各类因素彼此联系与作用的理论,因而又被称之为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这门学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各类教育内容,其中不仅有微观教学的内容,而且还有教学、文化与理念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教育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的,其产生是深入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与教学体制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套从定义与理论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

所谓教育生态学,主要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及其方法,将教育与自然、社会等教学原理等加以结合,把教学规律、教学体制以及教学理念等进行结合和优化,从而揭示出教育生态学之原理。

教育生态学之构成以课堂生态主体为其主要标准,包含了师与生等两个不同的方面,是具备了主观能动性之主体,在课堂生态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均独立存在,但他们并非是相互鼓励的,也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标准进行发展的,而是围绕学习这一中心目标而实施的。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论文800字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论文800字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论文800字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生态学可有意思啦!比如说,我们去公园玩,能看到大树、小花还有小草。

大树给小鸟提供了家,小鸟在树上唱歌,多快乐呀!小花小草呢,它们让公园变得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这就是生态的一部分哦。

还有,池塘里的小鱼和青蛙。

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青蛙会捉害虫。

它们一起生活在池塘里,互相帮助。

如果池塘里的水被弄脏了,小鱼和青蛙就会不开心,甚至可能活不下去。

我们人类也要爱护环境,不能乱丢垃圾。

要不然,小动物们的家就被破坏啦。

所以,让我们一起保护生态,让大自然更美丽!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生态学。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春天的时候,好多花都开了,有红的、粉的、黄的,可好看啦!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

这就是生态中的一部分哦。

再比如说,森林里有好多大树,大树会产生氧气,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而且,森林还是小动物们的家,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小兔子在草丛里玩耍。

可是,如果我们乱砍树木,森林就会变小,小动物们就没有地方住了。

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生态。

作文三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什么是生态学吗?让我来告诉你们。

比如说,在农村,有大片的稻田。

农民伯伯种的水稻,会引来好多小虫子。

这时候,青蛙就来帮忙啦,它会吃掉小虫子,保护水稻。

还有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

小鸟会飞来吃果子,但是小鸟也会帮忙吃掉一些害虫。

这就是生态中的相互关系。

我们要保护好这些地方,不能随便破坏。

如果稻田里打了太多的农药,青蛙可能会死掉,害虫就会越来越多。

让我们一起关心生态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作文四小朋友们,生态学可有趣啦!想想看,在大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它们的生存方式。

还有海龟、海豚,它们都在大海里快乐地生活。

但是,如果人们往大海里扔很多垃圾,海水就会被污染,小鱼、海龟它们就会生病。

在草原上,有成群的牛羊,它们吃草,然后粪便又能让草长得更好。

这也是一种生态平衡。

环境生态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引言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包括气候变化、陆地利用变化、物种灭绝等。

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成为当前环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讨论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融合了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它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物种的适应性、种群的动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

环境生态学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种群和生态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物种的分布与丰度、种群的增长与消亡、能量与物质的流动等生态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策略。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其中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空间格局,而生态系统的功能则体现了其对环境的利用和响应能力。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如何影响其功能,并探讨了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这些研究对于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过程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和物质的流动等基本生态现象。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这些生态过程的机制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是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了解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

环境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生态学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红豆杉生态学论文[共五篇]

红豆杉生态学论文[共五篇]

红豆杉生态学论文[共五篇]第一篇:红豆杉生态学论文1试验材料1998年秋季,从云南腾冲引种产自缅甸境内的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ChengetL.K种子15kg,在昌宁县大田坝乡新寨村芭蕉河进行育苗,开展南方红豆杉引种育苗种植试验示范工作。

引进种子后,于秋季在苗床上播种,2009年3月初(惊蛰节令),种子发芽出土,6月,苗高达6~7cm时,将苗床小苗移植到营养袋上继续培育,2000年在昌宁县大田坝乡新寨村芭蕉河造林13.3hm2,在文沧村后山造林6.67hm2,在田园镇九甲村造林5hm2。

引种种植的南方红豆杉结果后,用引种种植结果的南方红豆杉种子做为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2.1红豆杉生物学特性观察开展不同海拔,坡向种植红豆杉,连续观察红豆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生长情况研究。

2.2红豆杉育苗造林试验2.2.1两段式种子育苗(1)采种、制种在昌宁县,红豆杉育苗种植6a后开花结果。

种子在9~10月成熟,成熟时种子由黄绿色变为深红色,分批次采种。

此时采下种子,用竹篮,筲箕等通透性好的容器盛装,在水中混细沙搓揉,出去外种皮,搓揉至大部分种壳出现毛面,后用清水漂洗,用簸箕滤去水分,阴干种子表面水分;或将采下的种子放入浆果脱浆皮中,冲水搅动脱去外种皮,再用簸箕滤去水分,阴干种子表面水分。

(2)种子储存方法一:种子采集后于秋季末冬季初种子潮湿时播种,随采随播,不储存。

方法二:在通风阴凉处或室内滤去种子外皮的水分,用湿细河沙作为保湿材料,以4︰1的比例,将种子与河沙拌匀,底部和周围垫1层4cm厚河沙,混沙储存13个月后播种。

储存容器需既透水又保温、保湿,最好为泡沫箱,在低部和周围间隔5cm 打1个直径0.3cm的通气孔,每间隔30d检查1次,浇水置换箱中水分;每60d翻动1次。

方法三:将种子阴干后,在阴凉处保存,春季播种。

(3)整地作床选择平整、有浇水条件的沙壤地块为小苗培育地。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环境生态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侧重研究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在总结近些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结合本校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专业的专业设置特点,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实践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一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逐渐加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主要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方面。

这就要求各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维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生态系统功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的文明形态,需要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索取于自然并无害化废弃于自然,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而环境生态学是推进环境保护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改革建议(一)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环境生态学是以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两学科为主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应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_生态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_生态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_生态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一):谈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数学课堂生态的构建论文摘要:高职数学课堂的质量根本上影响了数学教育程度,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来帮助找到高职数学课堂中生态平衡,本文以研究高职数学课堂为例,审视在教育生态视角下,我国目前高职课堂教学的问题和解决研究方法。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堂;生态平衡;教育策略引言教育与所处的生态环境之中有着可循的作用和规律,正是为教育生态学。

我们研究现阶段下高职数学课堂下的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之中的关系,利用教学的内容、资源来分析目前高职数学课堂中生态失衡的缘由,再去探知高职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1高职课堂中教学现状1.1教育生态学的概念1935年时英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谭斯利提出了生态平衡这一概念,它是指: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生态系统的各部分的构成和功能将处于平衡协调的动态化之中。

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中我们把教育比作一个系统,课堂作为教育生态系统里的子系统,系统中必定会产生许多失衡的情况。

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方式和场所,思考在高职数学的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主体去形成生态平衡,促进各个主体和谐发展,教育中构建生态课堂是利用教学实践来形成教育生态学[1]。

1.2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环境的失衡传统的教学只有课堂一个方式和场所,所有的失衡、冲突、共生等都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

课堂中无效且“霸王”式的的教学生态环境,是不能促成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

再加上学生作为生态主体,数量并未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接纳的范围内,活动空间受限,固定座位的方式也是缺乏考虑的编排制度,这类半封闭或者说全封闭的教育方式,脱离社会实际、能量流严重,呈现一种单向流动,信息输入和输出程度大量阻塞,缺乏活力与生机,所以导致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环境失去平衡[2]。

1.3课堂生态主体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失衡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主体上一直是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在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已经不能适应区域里生态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大量生态危机反复出现,是实打实的“瓶颈”期,虽说现在区域政府对待职业教育的方针出现了倾斜,但是社会和大众对于此还是缺乏重视,还是认为高职教育不算主流教育,在作为生态主体的高职授课教师方面,很容易失去了对教育的热情和自信,阻碍了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平衡。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结课论文学院:资源与环境班级:资环10—1学号:1017104029姓名:杨交龙观光农业的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摘要:从观光农业的生态效益出发,根据发展观光农业与环境的关系,依据观光农业的发展原则,指出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我国观光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目前正迅猛发展。

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

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观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观光农业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1.1、观光农业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关系。

1.1.1、优美、协调的自然环境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

1.1.2、观光农业有利于乡村自然环境向着乡土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

1.2、观光农业与环境保护的相互矛盾关系。

1.2.1、大量游客的到来,会造成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的影响。

1.2.2、不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会带来大量的不可降解的物质进入农村地域。

1.2.3、不符合地方特色的设计和建设,往往造成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甚至破坏整体形象。

2、观光农业发展应遵循的环境原则。

2.1、可持续发展原则。

观光农业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其发展基础是运行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任何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增长都必须一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为前提。

2.2、农业与景观协调发展原则。

保护好耕地和环境资源,它们是城郊型观光农业存在的基础,特别是初期更要注意这点。

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

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

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学和化学,生态学被看作是系统性的科学,所以普遍认为生态学是反还原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摘要受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当前的园林生态学教学中还存着很多弊端,阻碍了教学进步,急需改革。

在此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包括教学观念和内容的更新、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课的增加,以及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园林生态学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园林建设和公共艺术设计等领域,因实用性较为突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而传统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缺少实践锻炼、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园林建设、室内装潢等行业备受重视,这就对环境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针对以往教学方法太过单一的缺陷,应进行改革,掌握多种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1]。

1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1.1理念更新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首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持生本理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突显其主体性。

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积极主动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要敢于接受新知识,并进行新的尝试。

环境设计专业经常需要人工绘图、搭配色彩、提出新创意,并熟练操作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兴趣和心理规律,真正地体现以生为本理念。

其次,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应用,环境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所以要重视实践。

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需要学生掌握辨别装饰材料、熟悉施工流程的能力,若只传输知识,学生很难理解。

但若是带领学生在材料市场或施工场地学习,将会取得更好效果。

1.2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同样重要,首先,课程要和专业紧密结合,环境设计的范围其实很广,涉及领域较多,尤其是在基础课上,必须结合专业设计,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2]。

生态学导论论文

生态学导论论文

生活环境与生态学摘要:生活在上海,一个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应该来说是相当高的。

但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也在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

就我所居住的奉贤算是上海的郊区了,比起市区或许发展的不那么快,但是就在我的记忆中,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

以下,我将对我所居住的奉贤地区的几个生态环境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生态、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1.农业耕地明显减少,水泥厂房取而代之。

很清楚的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吧。

那个时候,每次回乡下,到处在田野里可以看到有很明显的时令特色的田园风光,粉红色的桃花林,一片嫩黄色的油菜田,亦或是绿油油的稻田……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上初中的时候,就碰上了什么拆迁的,把老房子拆了,农田铲平了,盖起了大马路和各色厂房,种上了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

表面上看是郊区总算得到了发展,其次发展后给当的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貌似这些发展的决策者只注意到了眼前的利益,只明白了“发展是硬道理”,却忽略了“可持续发展”,在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里,为什么就不能留下一片自然地生态区域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有不同的自然带之划分;而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环境,又与一定是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带。

因此,作为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结合的农业生产,其开发经营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也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

也就说,农业经营方式与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否相适应、和谐,这是最终是否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或生态问题之大小的关键。

于此同时,我想到了崇明县,本来是一个小岛,要出去一次完全靠轮渡,去年10月31日,长江隧桥通车后,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加,据说那里一个月旅游人数的总数达到了以往一年的人数,经济可能一下子上去了,可是,很多后续的问题也同时爆发了出来,游客的吃饭成了问题,上厕所也成了问题,据说,那里一下子多出了许多的垃圾,有游客本来是去看崇明东滩自然生态保护区里的候鸟的,结果跑到那里哪有是么候鸟啊,只有人啦……2.燕子不再南飞,许多物种正在急剧锐减或者消失小的时候,我记得我家阳台上是有燕子窝的,春天天趣开始暖和的时候,经常看到样子在筑巢,偶尔在空中低旋。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概论概论的学习心得和综述摘要:生态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这不仅表现在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在其研究领域的时空跨度;它不仅有着雄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还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能够有机地将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通识教育课程之一。

它是借助泛义生态学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对大学本科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依托泛义生态学的知识链,形成一种系统观念、动态观念和实践观念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

综述本书及参考文献,阐述生态学各个方面的发展及其未来前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学发展生态学发展趋势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自从学了这门课后,了解了《生态学概论》作为一门大学本科各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借助泛义生态学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对大学本科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依托泛义生态学的知识链,形成一种系统观念、动态观念和实践观念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对生态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包括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形成过程、生态学发展现状,以及学习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以形成对生态学学习的兴趣;重点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主要是系统论的基本知识、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生态学基本原理,关键是构建自己从生态系统高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环境污染的生态治理和生态系统的生态治理,了解目前环境污染和生物入侵的生态后果及科学防治的路径,进而强化自己的生态保护意识;了解生态经济形态构成、运行机制及运作效果优于传统经济基础上,初步掌握用生态学理论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路线,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理解生态文化内涵、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学会用生态文化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进而在言行上自觉融入生态文化,并努力成为生态文化的推荐人;生态社会部分主要介绍生态社会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生态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指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作为高校办学实力的一种体现,这些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成本和实际效益要有效契合,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积极提升信息素养,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时并没有考虑两者的有效契合点和适切度,在应用时产生了一定的误区,使用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甚至出现“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成本效益存在认识上的盲区,没有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在生态课堂和有效课堂构建备受关注的大环境下,从生态学视角出发,研究多媒体教学资源成本效益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是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的事情.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管理必须要解决好其有效利用、有效管理和节约建设的问题.尝试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对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尝试构建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的科学模型,以期对教学信息化发展评价提供一些参考.1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1.1资源配置偏重外延发展而忽视内涵的深化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重点支持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张,注重提高普及率.在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并未实现配套跟进.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期目标来看,这种重视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张的建设思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当教育信息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考虑,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教学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矛盾.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任务也应由过去的硬件规模达标建设转向教育质量、内涵的全面提升,以往注重外延扩张的资源配置方式已明显不适应教育内涵深化发展的基本要求.1.2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缺少成熟的评价体系就目前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仍然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倾向.教育行政主体关注较多的是资源投入去向、投入数量,对如何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注度稍显不够.目前,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缺乏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结果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主体的投入预期与资源使用者的成本效益观念始终处于不对称状态.这也导致资源配置主体并不能直接掌握资源投入产出的效益,当然也就无法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施加有效干预,教学监督和管理也时而处于缺位或信息不对称状态.1.3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上很多学校都下了足够的功夫,但涉及到具体应用和实际效益产出层面,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现状还差强人意.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效率是教学资源配置追求的两大核心目标.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别是优质软件资源)本身属于稀缺性资源,其使用效率和成本效益是投资主体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资源的配置必须要以系统的组织管理结构作为协调,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应的干预机制,通过合理的分配、有效的激励以及科学的评价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总体而言,要达到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不断提升其实际效益的目标,仍需兼顾、协调好多方因素,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2生态学视野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2.1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教育生态学属于教育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劳伦斯•克雷明教授提出.该学科主要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机理.教育生态系统中包括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部分,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径流(较明显迁移),微观上则表现为潜流(不明显迁移).研究所涉及的教育生态主要把焦点放在“技术、人以及相关实践活动间的联系上”.就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本身而言,是一个促进教育发展持续变革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涉及诸多要素,且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引入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以系统和生态的观点来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强调系统内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影响及其生态内涵,对解决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大有裨益.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特殊性体现较为明显.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因子,教育资源必须要能够进行转化和分配,而且要具备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交换的基础,包括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交换.要形成一个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就必须保证各子系统间的合理调配.在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已经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如何按照实际需求,合理调配已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是保证教育生态系统均衡发展的关键.但是,也应该看到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短时间失调”现象,这是教育效果滞后效应产生的必然结果,这些结果往往又是隐性存在,难以直接反馈、表示出来的.要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教育生态平衡,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借助平衡原理和科学检测等手段主动去分析和研究,能动地加以适当调节,否则,将因此而付出昂贵的代价.2.2教育生态观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的启示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现实情况总是滞后于期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分关注技术本身,而不注重如何应用的趋势造成的.所以,在教育生态观的指导下,“应用导向设计”应该是突破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瓶颈,深层次推进课程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教育生态观的观点,评价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就是从以促进“硬件建设”为核心的低级教育生态向以“人本”为核心的高级教育信息生态转变.评价思想也应由“以硬件建设评价为主”转变为“以应用效果评价为核心”.这一评价思想的转变将更有利于技术应用与教学实践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目前,评价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大多也由“绩效评估”取代了过去的“水平评估”;评估对象也从过去的“学校个体”转向了“区域整体”;评价的目的也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均衡考察”;在评价方法上也一改以往“单一量化考核”做法,采用“量化考核”和“质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多样;评价结果也更理性和客观.受教育系统生态观的启发,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适当关注各生态因子之间的联系,以“关注人的发展,注重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综合考虑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调配置,使得各子系统能够在稳定、平衡的状态中向纵深发展.3生态学视野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构建3.1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进行评价是需要纵观全局、系统规划和理性思考的系统工程.这其中,需要合理区分基础设施投入、软件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应用服务、管理机制体制变革、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等多方面的关系.受教育生态学观念的启发,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评价要着眼于人和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着眼于教学资源配置和深层次应用.如果从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出于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架构考虑,课堂教学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评价的模型构建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内部特征分析,准确把握系统的总体特征,所遴选的指标能否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基于此,试图结合教育生态学的启示,从“硬件设施、内涵建设、管理评价”三个维度,构建一个动态反映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评价模型.3.2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的维度阐述3.2.1硬件设施维度该维度对应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网络平台以及资源建设三部分.其中,基础设施主要观测点定位于多媒体基础设施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设备管理运行状态的考量;网络平台主要观测点定位于软件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资源管理服务性、开放性和模块化层面;软件资源的建设侧重衡量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否具有丰富、共享,可持续发展潜力是否与教育教学实现有效契合.3.2.2内涵发展维度该维度包括了观念意识、技术氛围以及使用水平,对应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观念意识主要考察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行政主体、使用群体(教学团队负责人、任课教师等)的信息化发展意识;技术氛围的主要观测点定位于学校信息化发展环境氛围,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氛围评价;使用水平的主要观测点定位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程度,包括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的水平以及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程度.3.2.3管理评价维度该维度对应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多媒体教学资源保障这三类评估指标.其中,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的主要观测点在于人、财、物的实际投入量和所占比重,投入的差异性、连续性、阶段性和成本效益也在观测范围之内;相关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等的考量则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评价的范畴;多媒体教学资源保障不仅包括对制度文件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侧重考察学校的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应对措施评价.3.3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适用的评价方式该评价模型中强调的是对系统中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考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针对“硬件投入、软件建设、应用水平”的考量,该模型是一个立体、动态、开放的三维空间模型,是注重在系统观、生态观指导下的过程性评估.建议使用的评价方法:除采取听取资源配置情况汇报,现场查阅资料等方法外,还要加入质性研究,可以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考察和随机听课等方式进行.此外,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获取隐性的信息,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在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比较科学、客观及合理的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教育生态系统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资源建设、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应用情境等基础因子构成了一个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分析其中的限制因子,发挥各主体的能动性,建立和完善基于生态学视野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坚持适时、适度原则,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使教育生态系统充满活力与动力.作者:刁海军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一、引言随着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资源短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日益涌现,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推荐五篇]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推荐五篇]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摘要】在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

我国的生态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景观生态越来越受人关注,于是提出了生态环境主义这一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学和生态学作为基础,以生物多样性为蓝本来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开展景观评价、对景观进行规划与管理的应用性学科。

其重点是探讨生态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的系统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景观与文化的协同性问题。

【关键词】生态学原理;园林景观设计;分析1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不段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一味地寻求经济的发展,而忘记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环境恶化。

我们需要在全球倡导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并在这影响下,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发深入人心[1]。

2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2.1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平衡是自然界中一个十分重要法则,在景观园林的建设中,景观园林设计师们就会着眼于整个景观园林的内部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的地貌地形和江河湖海甚至城市各部分功能区的分布关系。

景观园林的合理布局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并且可以长期保持,生生不息[2]。

2.2互利共生原理互利共生是共生中的一种形态,是生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它指的是共生的物种双方互相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得所需要的营养。

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竞争、捕食等等。

2.3生物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的种类越多、越复杂,生态系统就会比较稳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就会越强,景观园林就能更长久地存在。

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园林景观设计师一定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主要作用3.1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知识,保护并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无论是哪方面的景观的建设和设计,都应该基于当地的自然风情和文化背景来建设,就是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文化设计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渔业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近100年来,尤其是解放后,由于泥沙淤积速度加快和, 渔业捕捞强度不断加大,土地利用方式频繁更换,环境 污染日趋严重,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等,致使生态环境 日趋恶化,湿地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 境日益丧失,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4、水污染负荷增加 自上世纪7O、80年代后,由于工业、农业、血防 及生活等方面所产生的各类有害物质在未加处理或处 理不当的情况下进行排放,造成湖区内环境水文条件 严重恶化。
3、生活污染 洞庭湖湿地的生活污染主要来自湖区及“四水”流域 的居民厨房、厕所、洗衣用水及生活垃圾所产生的生 活污水。其中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湿地,污染 严重。
二、畜牧业对洞庭湖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
1、水质污染 粪便污染水体的方式主要有:粪便中有机质分解污染、富营养化 作用及生物病原污染等。畜禽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 其生化指标极高,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 不断恶化。畜禽污水排人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的发展。
三、围湖造田对洞庭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1、洪涝灾害加剧 湖泊的大量减少,使长江的水文失调,丰水期缺乏足够的储蓄 场所,导致洪水水位升高。围湖造田加剧了长江洪水灾害,也 迫使中下游地区加高加固堤防。 2.生物灾害频发 东方田鼠是洞庭湖区重要的农业害鼠,近几十年来频频暴 发成灾,对洞庭湖区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1、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导致洞庭湖湿地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来自长江上游和湘、资、沅、澧四水所携带的工业废 水以及湖区周边的污染企业构成了洞庭湖湿地的主要 污染源。
2、农业污染 洞庭湖湿地的农业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水产养殖 以及畜禽粪便污染等。大量药物,如杀虫剂、杀菌剂 等在提高鱼类生存环境的同时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平衡,引起生物及环境发生变化。
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
姓名:彭兰钧 学号:201005030128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10环境1
一、洞庭湖的水质环境问题
二、畜牧业对洞庭湖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
三、围湖造田对洞庭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关于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一、洞庭湖的水质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三个问题: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 染。
2.空气污染 粪便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粪便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恶臭 以及有害气体和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养殖场产生的 恶臭气体,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 重时形成酸雨。不仅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和生产力, 还使养殖场周围生态环境恶化。
3.危害农作物和土壤 如果粪便进入土壤过多或使用不当,超过土壤的自 净能力,就会造成土壤污染。而高浓度的污水用于灌 溉,可导致土壤空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 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同时会使作物减产, 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
四、关于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1、调整湖区工业企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 2、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机制。 3、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4、加强生物灾害防控。 5、加强长江及四水上游生态建设,开展绿化生态工程。 6、加强畜禽场的规划和管理,适度发展畜禽养殖业,指导 农民合理施肥,畜禽粪便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谢谢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