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代美泉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工作开展一年多以来,虽然经过几轮反复修改,已初步成形,但经过专家点评之后,总觉得从一个门外汉到一个行家里手,从每一步都去模仿别人到形成自己的风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里仅从个人一年多的工作中谈一点体会。

确保工作顺利完成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

在专业剖析工作历时一年多以来,院系两级领导都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这使我们在向有关部门索取资料时得到了积极地支持帮助。

二、听取专家讲座。

在作专业剖析汇报工作时,除了听取学院邀请的专家王津教授讲座之外,系领导也特别邀请了董灵光教授为大家指点,理清了大家的思路,从根本上明确了专业剖析需要做的工作。

三、借鉴他山之石。

刚拿到专业剖析这项工作任务,只有数字概念(知道要写出一万多字的材料),至于写什么心里不清楚。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根据我院去延职院考察提供的材料,大家都去模仿写出了第一份专业剖析材
料。

此后又见到了铁职院的专业剖析样本,在不断地借鉴学习中,专业剖析工作日趋完善。

四、态度决定一切。

从接到任务到任务地陆续开展,才知道专业剖析工作是评估中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保证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利用业余时间、没有任何报酬地去作专业剖析工作,有时感觉特别累,如果不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我想把这样一项工作做好很难。

五、团队成员相互协作。

接到专业剖析任务后,系里迅速组建了专业剖析团队。

在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下,本专业将自评报告与分项自评资料互相补充,完善梳理。

六、系内层层把关验收。

在参加院里专业剖析预赛和决赛的前期,所上交的资料都要经过系里领导的验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资料的质量。

在专业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缺少主审。

专业剖析需要统观全局、制定规划,作为专业负责人,一气呵成之后,有些说法拿捏不准,虽然专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但总觉得还没有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程度,希望能成立学院专业剖析专家组全程参加系专业剖析活动,对各专业剖析自评情况进行逐个检查,分析诊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共同研究完善剖析材料。

二、数据不详实、不统一。

有些数据资料,我们还不能很好把握,如本专业图书有多少册、学院用于本专业的教学费用支出情况,还需要院系能统一提供此类数据资料。

三、用词、用语不当。

如此次专家指出的本项工作叫“某某专业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还有以前资料文件出现的旧名词是不是都需要换成新名词,而新名词是不是就是换个叫法就完了,相应内容怎么变动,还需要进一步统一落实。

四、专业建设规划不具体。

专业建设规划是随同学院“十二五规划”而制定的,大体上也基于高职建设中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而提出的,但专家认为我们还是在喊口号,方案不具体,还希望院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议定此事。

五、专业剖析汇报讲述过于平淡,重点及亮点未能有效突出。

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结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对专业剖析汇报及专业剖析报告进行进一步重
新整理,对专家提出的意见逐一对照分析,确保报告突出专业建设重点、亮点,说明专业现在工作的成绩和未来发展的思路。

根据几次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我认为专业剖析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专业剖析没有捷径,不能复制别人的,虽然从网上查阅出大量学校评估工作材料,但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头人孙清淼
经过本学期专业剖析汇报和专家指导,我们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总结: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电气自动化技术团队成员对高职教育办学评估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更新了教师的观念。

2.专业剖析工作,得到了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聘请专家点评,使专业剖析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专业剖析过程中,我们成立了专业剖析汇报团队,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各有分工,从PPT、自评报告、佐证材料三个方面各有专人负责。

团队成员及全体老师都能抱着积极和学习态度,积极准备专业剖析资料。

4.从专业剖析的最初到目前为止,专业剖析经过多次专家点评,多次修改,现已初步取得了一些绩,对专业的特点进行了凝炼,专业建设成果主要有: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实训平台。

(2)以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了职业素质与能力课+职业能力必修课+专业
核心课+职业能力选修课,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

(4)在课程体系中体现了四个融通即职业素质与课程体系相融通;岗位能力与课程内容相通融;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通融;企业文化与生产实训相通融。

(5)采用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6)凝炼了电气自动化的专业特色与创新:
“校办企业、引企入校,产(业)专(业)共建”的办学模式。

“制产品、砺素能、达标准、取单证”的“生产性实训”人才培养模式。

“融理实、合标准、精技能、塑人文、强后劲”的“理实一统”课程体系。

“产品制作步骤化、技能提升实境化、工厂产品课题化、核心能力专项化”的“能效相促”教学策略。

(7)人才培养规格创新:
双高即高维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和高职毕业证。

三拓:三个拓展证书:电工上岗证、英语AB级证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证。

(8)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工厂供电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检测与转换技术。

5.找出了本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深化“双师”团队建设;实训
条件进一步改善;课程改革需进一步加强。

改进措施:
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开拓更多的合作伙伴,为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造优良条件。

在加强校内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同时,通过与相关企事业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关系,请“企业技师进讲堂,专业教师下车间”。

依托西安市职业教育机电类实训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多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提高学生技能与专业的知名度。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继续加大以课程建设为龙头的专业内涵建设力度,以技术领域和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任职需求为依据,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步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存在的不足
1.对教育部相关的文件理解不够,所以造成专业剖析过程中有些提法不符合文件规定。

比如双师教师,工学结合与工深交替、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等。

2.佐证材料准备不足。

3.相关一些数据不准确,比如教学资源中跟本专业有关的图书资料的数量。

三、下步改进措施
1.继续认真领会学习教育部相关文件,改变观念,学习现代教学理念,改正一些提法,符合相关文件的规定。

2.根据学院专业剖析要求,继续努力,继续完善专业剖析的佐证材料。

3.针对学生可能的就业方向,进行课程开发,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4.作好相关佐证材料中的数据工作,争取所有数据都能来之有据,准确无误。

专业剖析工作是专业建设和教学评估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成其作为院级重点专业,更应抓好这项工作,建设好专业,争创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团队会更加努力,作好专业剖析和专业建设工作。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电子信息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专业带头人许鑫
学院专家对全院三年制高职专业剖析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评比、指导,机电系共八个专业,剖析情况令人满意。

现就本次专业剖析汇报评比进行总结。

一、评比的内容和程序
本次评比的内容包括:专业剖析报告、专业剖析自评汇总表、专业剖析分项自评报告、专业剖析分项自评报告的支撑材料目录框架、专业剖析汇报(PPT文件)。

程序为:专业带头人汇报(用PPT);评比小组质疑、反馈;小组成员评比支撑材料。

二、电子信息专业建设思路
1.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工作需要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用技能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主导,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宗旨,改革教学方法。

2.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计划一方面从电子信息类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具有
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践课教师。

另一方面,通过选派一些教师参加电子行业职业资格的考试取得“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到企业锻炼和参加行业协会的培训,以达到具备“双师素质”的目的。

学院机电系目前已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优化、适应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

3.牢固树立产学合作教育的理念,建立健全的产学结合教育工作机制。

充分认识“产学结合,校企互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才培养紧密贴近生产一线的重要途径。

从专业岗位(群)的调研到岗位技能的剖析,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到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每一门课教学内容的取舍,都尽力和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和企业用人部门紧密联系。

计划成立以校外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等,建立了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4.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实验(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

从实践教学的需求出发,兼顾本专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专业实验(训)室的建设规划并全面落实,进行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立了一批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

二、取得的成绩
1.电子信息专业全体教师态度认真,全员参与本次评比各专业准备的时间较紧,但由于各系领导高度重视,专业教研室计划周密细致,工作落实到位,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评比的效果十分明显,大多数教师放弃了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善专业剖析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健雄人无私奉献的胸怀。

2.从专业剖析的内容看,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认识思路进一步明晰,以评促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教学档案的建设进一步规范,专业特色渐趋鲜明。

从总体来说,本专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专业建设方面认识进步都很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明晰,专业建设的特色明显,平时围绕专业建设的教学改革内容丰富,成果较多,材料目录清晰明了;汇报材料图文并茂,层次清晰明了,能紧紧抓住本专业的特色,重点突出,让人耳目一新;强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虽未形成体系,但是已有框架,订单培养模式论述特色,着眼点准确。

三、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工作内容
1.全体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建设的认识要进一步加深,参与度要进一步加大。

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岗位定位、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专业特色建设等各方面内容必须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了解,并参与其中,让他
们成为专业建设的主体。

2.在专业剖析中较少涉及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了专业性,唯能力论,偏离了我们的培养目标。

3.有部分专业支撑材料目录没有认真细致地整改,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改进。

4.对专业特色的提炼不够,专业特色不准确。

要进一步突出专业建设中的重点和亮点。

5.PPT的制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杨睿
经过“专业汇报比赛”,现场观看各个专业汇报,同时听取各方专家对各个专业汇报的现场点评和建议,总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汇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和需要改进之处:
一、本专业汇报的经验所在
1.本专业从七个方面(专业简介、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与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展开汇报,基本设计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剖析汇报打下良好基础。

2.能够在汇报之初明确本专业的招生、报考以及毕业生大致情况;配以确切的数字,给人以清晰和深刻的印象。

3.总结出比较符合本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技能递进”、校企双赢共建,产教结合基本实现“五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

4.对本专业教师团队的结构从多方面进行描述:老、中、青年龄比例、专兼职比例、学历层次和职称适当,有利于团队合作进行教、科、研发展。

5.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叙述较好,谈到了社会参与的形式。

6.关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能够做到问题与
整改措施一一对应,体现了重在整改和建设的思想。

二、存在的问题
总结专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汇报的建议和意见,结合其他专业的经验之处,发现本专业汇报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叙述太单薄,没有深入的数据统计做支持。

2.基本实现“生产过程课堂化”、“产品零件课题化”等五化,学科教育遗风甚重,如何化,应举例说明。

3.谈实训基地,不能只列举有哪些企业,给出“基本满足了学生校外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的模糊结论。

4.谈双师团队建设未说明兼职教师情况,应有团队成员一览表,对专兼教师的职称、专业技术等情况一目了然。

5.对于课程内容没有系统化描述彼此的关联,比如理论、实践和素质课程体系的设置规律。

三、作出的改进
1.准确统计出了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项目种类、统计出建筑面积和总价值:模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也供机械类其他专业实验实训使用)分钳工、车工、数控(包括数控模拟仿真)、机加、装配以及机械综合实验等六大类实训项目,建筑面积共6912㎡以上,总价值1096.624万元。

2.深入了解了校外实训基地的情况,比较全面地掌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和使用情况,并从软、硬件资源两
个方面进行。

如:有哪些实训实习用设施设备,其先进性如何,能否满足实训实习需要;顶岗实习生的劳保、指导形式、生活费补贴、考核形式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等情况。

重点介绍了“力华模具公司”,因为力华模具公司与我院签有产学结合的协作关系,又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机电工程系校区内,和该公司进行进一步的全面协作是本专业建设的一大内容。

3.对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进行了综合描述,得出:“基于工作过程的“三级”式课程体系设计”。

4.统计出具体翔实的数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0711、0811班学生就业单位一览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兼职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专业教师近三年科研、教研情况统计总表”、“校内实训(验)室建设情况一览表”、“校外实训(验)室基地一览表”、“机电工程系专业近三年建设经费投入一览表”、“近三年校本教材编写情况一览表”、“机电工程系图书馆情况”、“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

5.从五个方面挖掘和描述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积极加入陕西省模具协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顶岗实习”、“不断提高教师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比较全面地反映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6.为了能更全面反映本专业的特色所在,分别从“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三方面展开描述:“以模协为引领,以模具企业为载体”的办学思路、前校后厂、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7.汇报最后加入队本专业的“前景展望”,又一次概述了本专业的建设经历和就业状况,加深对本专业的印象同时也对本专业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数控技术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张劲松
数控专业建设团队在机电工程系统一领导下,上下一
心,共同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科研信息处组织专业剖析比赛任务。

现将前阶段工作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一、数控专业剖析取得的经验
1.增强了专业建设的意识。

团队成员越来越重视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积极思考专业建设、研讨专业建设、狠抓专业建设的良好局面。

2.积极准备资料。

根据评估指标,召开了会议,一起认真研究了各个指标内涵,把指标再进一步地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人,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把任务安排到了相应的人头上去,每一位老师都抓紧时间加班加点的去收集整理、补充完善资料,像挤牙膏似的,有一点时间就整理、规范、补充、完善资料。

3.对专业建设的内容和要素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对专业建设的普遍规律和个性化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

尤其是对数控专业建设的自身规律和特殊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4.数控专业建设规划和管理逐步规范,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逐步明确,专业特色建设方向逐步明晰。

制定了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和教材建设规划,完成了全部必修课程标准的制定,2009级、2010级、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有了明显进步,已逐步明确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建设方案。

5.逐步建立起专业负责人制度、专业团队建设、专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较为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制度。

推进规范化、特色化教学和管理。

6.促使我们丰富教学手段,积极应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教学。

7.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匡正我们教学中不正确、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行为。

二、数控专业剖析存在的问题
1.对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理解还远远不够深入。

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落后,创新意识淡薄。

2.企业调研和产业背景分析不够。

缺少对行业、产业、职业市场的深度调研、缺少对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效分析、缺少详尽的分析数据,显得苍白无力,难以使人信服;
3.专业建设硬件条件仍有待改善。

突出表现在部分实验室建设滞后、图书资料短缺;师资问题仍然是制约数控专业发展的瓶颈。

4.原始的支撑材料不足,有些想法都还没有整理出材料;有些材料还需要完善;有的材料分量还不够;特别是特色材料等。

三、数控专业剖析改进措施
1.进一步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指导我们工作。

科学的
理念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理念是灵魂,是指路明灯,是行动指南。

对我们高职高专教育来说,只有树立科学的理念,树立高职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做好教学工作,才能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2.真抓实干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强化“精细化”。

深深感到,工作一定要过细、要具体,“一具体,就深入”,工作一定不能粗心、马虎,“粗枝大叶,往往搞错”。

专业剖析基本数据表中的部分数据需进一步核实。

要针对这次专业剖析中暴露出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

3.积极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和评估指标要求以及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改进我们的工作。

4.加强同其他专业的沟通,互相配合,密切合作,共用卷中的材料要互相统一,避免各自为政、数据不统一、重复工作的情况,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学院的领导下,不断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工程系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带头人屈小军
第一部分专业简介
一、存在问题
1.没有双师型教师的选拔标准,没有双师型教师的人数比例。

2.校内实验实训设备设施价值不完整,故无法统计总价值;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情况不明确。

3.该专业2008年9月份开始招生,2011年7月份毕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信息不明确,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与认可度尚不明确;
二、改进措施
1.尽快落实双师型教师选拔标准,确定双师型教师以便于完善自评报告。

2.建议有关部门提供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购置时间、设备型号及价格,确定或建设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

3.建议有关部门提供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

第二部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存在问题
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缺乏第一手的调查数据,现有的数据多数源于网络,且统计的数据时间是前几年的信息,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