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二首5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品析语言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5.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6.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 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 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 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 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 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 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 切。
一、读一读
这一部分首尾两层抒情呼应,包容着中间主体部分描写 延安新貌的第二层,热情歌颂了延安优美兴旺的景象。
9.第五部分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和前文构成 了什么样的关系?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由追忆过去写到现在,进而展望未来, 一气流贯,歌颂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结尾一节呼 应开篇回到延安的描写,全篇首尾呼应回环,诗止 而意无尽,抒发了诗人眷恋、热爱延安的感情。
接着按由老及幼的顺序描写三辈人都来团聚的情景。
7.第三部分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表现了什么样的情 景?
这一部分先总写场面,再分别具体描写人物,最后总括 收结,构成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亲人团 聚激情满怀、亲切热烈的真实动人情景。 8.第四部分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抒发了什么样的感 情?
搂定( lǒu ) 糜子( méi ) 油馍( mó )
白羊肚手巾( dǔ )
脑畔
( pàn )
一盏盏 ( zhǎn )
二、记一记
糜 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 畔 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鸡 毛 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
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公文、信件。 几 回 回:一回又一回。 留 脚 印:在课文中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
1.第一部分中运用哪些关键词语,抒发了诗人行近延安时什 么样的感情?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抒发了急欲wenku.baidu.com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
2.第一部分中运用哪些关键词语抒发了踏上 延安土地时什么样的感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手抓黄土”后带“我不放”这个补语来 形容,“贴在心窝上”前加“紧紧儿”这 个状语来修饰,抒发了踏上延安故土时无 限欢喜、倍觉亲切的感情。
5.第二部分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抒发了什么样的 感情? 6.第三部分中怎样描写团聚场面的?描写出什么样的团 聚场面? 7.第三部分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表现了什么样的 情景? 8.第四部分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抒发了什么样的 感情? 9.第五部分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和前文构成了什 么样的关系?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 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 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 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 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 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 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 眼泪。”
命的足迹。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
本诗计五个自然章(即部分),诗歌以诗人离别11年 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3)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4)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5)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一、研读文本
1.第一部分中运用哪些关键词语,抒发了诗人行近延安时 什么样的感情? 2.第一部分中运用哪些关键词语抒发了踏上延安土地时什 么样的感情? 3.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第二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况?
5.第二部分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抒发 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首尾两层呼应,包容着中间主体 部分忆写当年延安生活的第二层,抒发了一 直不忘延安和延安人民的哺育之恩的深挚感 情。
6.第三部分中怎样描写团聚场面的?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从视觉描写:
富有地方色彩的物品和坐状,描写出团聚场面的亲切气氛。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从听觉描 写:用“不透风”这个补语形容“围得”,表现出来的人 已经是密密麻麻,用“脑畔上”这个状语修饰“还响着脚 步声”,进一步表现出人们还在继续到来,描写出了团聚 场面的热烈。
3.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回到延安、受到延安群众热烈
欢迎的场面,抒发了重返延安的满心激动和与亲人见 面的无限欢悦。 4.第二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况?
运用比兴、排比修辞手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逐 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25 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
贺敬之
1.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 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 手法。
3.收集延安的相关知识,了解当时的革命者对延安 的特殊情感。
作者介绍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 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 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 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 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 《乡村的夜》《放歌集》《雷 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二、探究主旨
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
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 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 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2.讨论: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 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 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用“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 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 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诗人回延安的激动心 情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 “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