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科: 蔡必胜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 叶岂页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 林定元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 廖 标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陈安定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举第一名 吴泰来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 林 洪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 黄振邦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 康荔芳清仁宗嘉庆21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 周玉辉清德宗光绪15年 公元1889年武举第一名
属泉州.宋太平兴国年间析平海军(今泉州)莆田、仙游地设立兴化县, 后改兴化军,领兴化、莆田、仙游3县。 元朝末期明朝前,为兴化府。正统十三年(1448)裁兴化县。 1949年8月21日解放后,莆田、仙游2县属第五专区(驻泉州)。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莆田市。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 同时调整莆田市市辖区行政区划
莆田话流行区域除莆田市全境外,还分布在广东潮 州、汕头、揭阳、汕尾、梅州市大埔县、丰顺县、 海南省,湛江、雷州、茂名的电白、千年以来本来 是隶属莆田县的新厝镇在1950年代割给福清等地的 大部分地方。部分分布的有:泉港北部、东部,永 泰南边、福清西南边和原来的莆田县新厝镇东边、 北边的镇的某些村、西边,广东的韶关、广西东部、 南部,浙江温州南部、东部,舟山群岛、福建东部 霞浦少量地方,江苏宜兴,兴化,安徽的歙县等市、 县的部分地方。莆田地区已渐渐没有了那淳朴的莆 田话氛围,保护莆田话的任务严峻。
莆田话又称莆仙方言、莆仙话、兴化方言流行莆田和仙 游县两地区等。
现代名人
陈光毅,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委


员。 陈稀,担任过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协主席,中央纪委 委员。 林兰英,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世界级的科学家 。 李 耕,画家,徐悲鸿 说:有以奇拙胜者,首推李君耕 。 学诚法师,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 长、 中国佛学院副院长、福建佛学会院长等等。 郑炳清,授中将军衔,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莆田话
莆田话又称莆仙方言、莆仙话、兴化方言等。莆田话在整个
语言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始出现于西汉、东晋南朝时, 在南朝隋朝形成,因为那时和之前中原人南下,来源以西晋 时中原正统语言为主体。莆田话即兴化方言,莆田话受福州 省城话和泉州话双重影响,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与省城交 流多,所以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程度大于受泉州话的影 响程度。兴化方言俗称“莆仙话”,除了一些西汉中原人南 迁到此外,西汉时期中央汉军在这里军事活动后有部分中原 将士留驻在此地,形成了最早的莆田话,是中原古汉语的活 化石。兴化方言的特色是:八 音(包括白阳入)分明,保 存着很多的隋朝以前中原古汉语。兴化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 海方言群。
逐渐形成的一种常规化古老民间习俗 。具有个人化鲜明特 征,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妈祖游灯 。圣杯问卜 。换花求孕 。 佩带香袋 。大门贴符 。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莆田地区 ,源于人们对妈祖景仰而
去莆田不可错过
莆仙戏是福建省古老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
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 地区。莆仙戏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演出的优秀传统剧 目有二百多个,其中,《琴挑》、《团圆之后》、《春 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剧目比较著名。
蔡襄 ,原籍福建仙游
枫亭人,1030年(天 圣八年)进士,主持 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 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 桥泉州洛阳桥,蔡襄 为人忠厚、正直,讲 究信义,且学识渊博, 书艺高深,书法史上 论及宋代书法,素有 “苏、黄、米、蔡” 四大书家的说法 。
林兆恩 ,道号子谷子,世称 “三教先生”,教徒尊为三下教 主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 宗师。三十岁时弃科举,专心研 究宋儒和当时王阳明的“身心性 命”之学,创儒、道、释“三教 归一”学说。著有《三教正宗统 论》36卷,劝人为善,反对邪恶。 其学说影响至深且广,弟子几遍 天下。现国内外许多地方均有许 多规模不一的“三教祠”。而东 岩山报恩寺前这“宗孔祠”则被 世人称为“麟山祖祠” 。
头”,在这些家前的空地上点起一堆篝火, 并让一群训练过的小伙子并围着焰火“摆棕 轿”游神,同时锣鼓齐鸣,善男信女进香燃 炮,在漫漫硝烟的浓厚氛围中为新的一年祈 福,晚上还要接长龙游灯,家家户户拿出自 己的元宵灯接成长龙,场面热闹非凡。体现 出莆仙文化所独有的强烈内聚力和乡土气息, 是真正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狂欢节”。
古代名人

文武状元名单 文科: 五代徐寅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礼仪习俗
送嫁:姑娘要出嫁了,亲友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给她,
叫做送嫁,姑娘则要把夫家挑来的石榴包、红团、白糕、猪 肉分赠给他们。 贺喜(即送贺礼):在仙游乡村,凡是结婚、“做十”(祝 寿)、“贺厝”(即庆贺新屋落成)的人家,其亲友都用红 纸包上几元线(有的是送实物)作为贺礼。主人要备办酒席 宴请他们,作为答谢。 做客:到乡下做客,主人会煮上一大碗线面,外加鸡蛋、花 生、肉菜等。客人不能把点心都吃光,一定要留下一些,叫 做“留碗底”。 挂脰:孩子到亲戚家去做客,如果是第一次来的,临行时, 主人就要用红线扎上一些钱,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叫做“挂 脰”。
白头春联
清军侵入福建时,莆田人和清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 争。1648年,朱继祚克复了兴化府城,但同年七月 在清兵大举反攻下失败。清兵第二次夺下的地方例 要屠城示威。“封刀”之后,幸存的人又受到剃发 令的威胁。结果是每家每户都有人被杀,家家都办 丧事贴白联。到了新年,清军强迫贴红联给“新朝 贺岁”,否则死罪。按中国老习惯,丧家未到除服 是不能贴红联的。因此人们不得已贴上红联,但巧 妙地留出一段白联以示抗议。第二年为了纪念这一 惨痛时刻就于大红纸上边特制一段白头,渐成习俗。
城市名片妈祖
莆田又称荔城 莆田市花:月季花 市树:荔枝树
城市荣誉

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中国木雕之城; 中国武术之乡; 全国田径之乡;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篮球城市; 中国摄影之乡; 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中国银饰之乡; 中国工艺美术城 。
历史沿革

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 西周时,是“七闽”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 朝时期,从建立闽中郡到纳入行政建制 。
南朝时期,置莆田县 。 隋唐莆田再次置县 。唐朝武德年间 622年,莆田再次置县,至闽国时期,
晚上”游灯“有几千米长
元宵“打铁球”女生胆小的最 好不要看这。
莆田端午节叫做五日祭。
莆田民间流传着有关端午节的这样的顺口溜: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 划龙船。” 莆田端午习俗有以下诸多内容: 1、插艾(蒿):将艾蒿插于门眉上。2、洗 “午时水”:农历五月初五用”午时草“也 叫‘五味草’沐浴 3、穿新衣:农历五月初 五,小孩沐浴后欢欢喜喜穿上新衣。4、吃” 午时蛋“5、吃粽子 6、挂”虎蛋“7、涂雄 黄:孩子的肚脐、耳朵上常常抹上雄黄粉以 避毒。 8、赛龙舟 。
我的家乡---福建莆田
莆田,史称“兴化”,位于福建省沿 海中部。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 设立地级莆田市,现辖荔城区、城厢 区、涵江区、秀屿区和仙游县。人口 326万人,陆域面积4119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 534公里。龙眼、荔枝、枇杷、文旦 柚“四大水果”驰名中外。文化底蕴 深厚,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 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 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 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 湄洲湾港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 的天然深水港湾。
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 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村不一。有些是大年 初四,有些是大年初五。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 两次年的习俗。而且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 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 各不拜友,一直沿至今。
莆仙闹元宵
元宵节期间,每个村里会轮流选出几家“做
著名人物
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 “文献名邦”。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涌现出 2345多名进士,12名状元,14名宰相 。有98人在 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有99部兴化人的著作被收入 《四库全书》,有“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 士”、“一户六进士”、“一科两状元”、“魁亚 占双标”、“兄弟两宰相”、“六部尚书占五部”、 “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的风流佳话,因而莆仙人中 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 也是位居福建之首 。他们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 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
林元培(1936.2.8 -)
桥梁专家。成就有 上海徐浦大桥(8车 道,跨度590m) 。 东海大桥(海上大 桥长32Km)等。 陈至立,女,1942 年9月生。全国人大 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妇联主席。
文化艺术
一年过两次年
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时值大年三十,村民 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
莆田特别的龙舟, 只有在莆仙两地 才能看到
清明节
莆田清明节时,民间有到郊外春游的习俗,叫“踏青”。不少人家带着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清明龟”和“卷”,以及饭、菜、香烛、银纸上山扫墓,表示对先人 的悼念。回来时,带回一小束青枝绿叶。清明节多逢下雨,百姓可在清 明前后各3天去扫墓,俗有“清明前三日、清明后三日”之说。 “清明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糖做成的,先将饭团或面粉加糖捏成一个 个粉块,然后放入木刻的“龟印”中,印成龟的形状。莆田民间传说龟 与凤、龙、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寓含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 安长寿之意。 “卷”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工成约三坟长的长方形粉块,在粉块当中压 一条小线,然后放入蒸笼里蒸,蒸熟后,粉块中的小线会自然展开,形 似书卷。有的人家还在“卷”上印制红花,寓意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 进。 清明节期间,莆田人上山扫墓,除以祭品对着墓碑“呼神”致祭外,还 要修剪墓围的野草,疏通墓周的水沟,并在“墓龟”上培新土,并放上 一叠纸钱,用小石头压住,以示此墓的后裔已来祭扫。祭扫完毕,折下 一枝松枝叶带回家,以示枝荣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 另外,莆田一些地方,清明节还有唱清明戏的习俗,所唱剧目多为人们 所熟悉的莆仙戏《白蛇传》、《拾玉镯》、《人面桃花》等戏剧中有关 清明故事的折子戏片断,用以烘托清明的独特气氛。
妈祖文化
妈祖,原名林默,又称天妃、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
年)进封“天后”、天上圣母。福建莆田是海上女神妈祖的 故乡,妈祖的发祥地。位于湄洲岛上的湄洲天后宫是世界上 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拥有信徒2 亿 多人,仅台湾就有妈祖庙800多座,信徒1400多万人。1992 年湄洲岛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2009年, 莆田妈祖文化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荣获 “世界最佳节日活动之城” 。妈祖文化,中国优秀文化, 中国对台民间交流第一王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