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城市文化建设及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度评估报告的通知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度评估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5•【字号】莆政综〔2012〕97号•【施行日期】2012.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度评估报告的通知莆政综〔2012〕9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经研究,现将《莆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度评估报告》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规划目标及年度完成情况,持续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实,确保规划期内“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
莆田市人民政府2012年7月5日莆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度评估报告2011年1月9日,《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莆田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下达实施。
按照省、市对规划《纲要》评估工作的要求,2011年着重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情况如下:一、指标完成情况及比对分析《纲要》提出了经济发展、民生发展、科教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方面共38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24项,约束性指标14项。
“十二五”目标和2011年完成情况具体如下:(一)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1.地区生产总值。
《纲要》提出,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15年确保1800亿元,力争2000亿元。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5.03亿元,比2010年净增204.7亿元,增长14.7%,低于规划目标1.3个百分点。
今后四年,要完成确保目标,年均要净增186.25亿元;要完成力争目标,年均要净增236.25亿元。
2.人均生产总值。
《纲要》提出,到2015年6.6万元以上,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011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883元,比2010年净增7299元,增长14.4%,全省为46972元,我市为全省平均水平的80.7%,提高4.3个百分点。
关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市规划的探讨
关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市规划的探讨1.莆田市简介莆田市,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270.34万; 其中市区面积139平方公里。
人口30.49万,其中归侨和侨眷近10万人。
算得上是地少人多。
有汉、回、畲、壮、苗等33个民族。
莆田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o-21o,年均日照时数1995.9小时,无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常年多为东南风,气候宜人,温暖湿润,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
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水果”驰名中外。
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
2.目前城市的基本情况(1)水电方面的。
以前夏天的时候隔几天就会停水停电,分区域停。
因为夏天用水用电量大,可能超过水电能提供的负荷了。
现在我夏天放假回家两个月几乎碰不上停水的情况,停电也是偶尔的突发状况,比如台风雷电,然后停个几分钟就马上有相关的部门出来维修了。
现在正在规划建设的电力工程有湄洲湾火电厂、LNG燃气电厂、莆田核电等。
(2)交通方面。
包括交通工具和交通道路、交通枢纽等设施的变化。
公交车以前是只有4m 左右长的,很破,是人工收取票价的,存在乱收费情况,公交是招手即停型的,不同线路之间公交恶性竞争激烈。
但是10年国庆之后公交车基本换新的了,有10m多长的公交,很多已经是无人售票型的,而且只在有站台的地方停。
营运时间也延长了,晚上也有营运,以前是只有到晚上6点左右的,每次我上学放学晚了基本就没有车坐了。
交通线路也在08年末重新进行了大调整,汽车中心迁出市中心改善了市区交通拥堵和污染等严重的问题,09年初的时候新的公交站和公交路线就开始投入使用了。
交通道路以前一般都是只有2条车道,但是现在进行规划以后,大多数是4至8条车道了,道路的宽敞度有时候可以同南京相比了。
另外莆田的火车站也在10年12月份建成通车了。
莆田调研报告
莆田调研报告莆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对莆田市的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解,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调研内容1. 经济状况:莆田市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主要产业包括纺织、制鞋、医药、电子等行业。
此外,莆田市还拥有众多的特色小吃和旅游景点,对于旅游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文化特色:莆田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
莆田文化以其鲜明独特的特色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梅花鼓、杯盖戏等传统艺术形式在这里得以保留和发扬。
此外,莆田市还拥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价值。
3. 环境状况:莆田市的环境状况较好,市区内部环境整洁,道路宽敞。
市区外部的自然环境也较为优美,莆田市拥有许多美丽的山水景观,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然而,目前该地区还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垃圾处理等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和治理。
三、调研结论1. 经济发展:莆田市的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主要产业表现良好。
然而,该地区在加强创新能力、拓宽市场需求、提高产业链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应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支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2. 文化传承:莆田市具有较为丰富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应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发挥其在文化交流和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应加大对现代文化的推广力度,使莆田市的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3. 环境保护:莆田市的环境状况较为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应加强对水污染和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的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对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经济发展:莆田市应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水平提升,提高莆田市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也应加强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保护文化遗产:莆田市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
莆田城市宏观环境和城市商业环境分析报告
1
莆田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海西建设战略规划布局
基本态势: 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 深推进、连片发展,服务全局。 延伸两翼、对接两洲
福建省
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和闽西南一翼,加快对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 角洲。闽东北一翼要发挥福州省会城市服务全省的重心和辐射作用 ,促进闽东北地区加快发展,推动与长江三角洲对接;闽西南一翼 要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推动与珠江三角 洲的对接。通过延伸南北两翼,使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两个三角洲优 势互补、联动发展。
2
城市商业环境分析
莆田近代商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90年代 莆田城厢区商业崛起,涵江区开始走下坡路 1、城市重心的迁移 随着城市的撤区建市,市政府的建立,城区的扩展,城厢区成为行政、教育、 经济、文化的中心,逐渐形成了现在莆田城区发展的雏形,而涵江区则逐渐成 为一个加工业、一般性商贸区域; 2、文献路崭露头角 90年代文献路东西贯通,为莆田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商业发展开 始围绕文献中段扩展,但这一阶段也存在着购物环境差,业态分布不合理,经 营产品档次底等问题。
2
城市商业环境分析
莆田近代商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
进入2000年后,文献路步行街规划并成形、梅园路况规划整改等都为莆田商业 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市区逐步形成了几个重要的商业圈,购物环境和经营 产品档次都有了较大提高。 但到目前为止,莆田市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圈,即以文献路步行街为核心, 加上新建成的大唐广场,金鼎广场,辐射到周边的梅园路、东园路等外围商业 街的市级中心商圈。
1
莆田发展优势小结
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港口条件及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已吸引和将吸 引更多的资本及人流进入莆田,海铁联运将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并极大拓展莆 田的经济腹地,促进现代物流业和临港加工贸易行业发展; 2、深厚文化底蕴有助于更多优秀人才的产生,妈祖文化影响巨大,可有力 提高莆田国际知名度并促进本地旅游及商业发展; 3、雄厚的民间资本及优势产业集群,会加速龙头企业为首的本地产业链延 伸、推升本地投资额度、带动当地 GDP持续增长,并迅速提高莆田本地居 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莆田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莆田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莆田是福建省下辖地级市之一,位于福建东南沿海,陆路北接福州和龙岩,海路南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
莆田市交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闽北重要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莆田市政府积极推进城市发展,加大对旅游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的投入和建设,促进了莆田市经济的蓬勃发展。
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莆田市的科技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莆田市的发展前景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莆田市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探讨莆田在决策过程中的可行性问题,为莆田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莆田市现状分析1. 经济实力据统计,莆田市GDP总量在福建省内处于中等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在福建省内相对较为平均。
市政府对于经济的发展非常注重,积极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各个领域,为经济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2. 市场需求莆田市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品、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等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也逐渐拓展到了信息技术、金融、教育、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
3. 地理优势莆田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大量的沿海资源和旅游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产业结构莆田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鞋袜、建材、机械等制造业比较发达。
同时,养殖业、种植业等农业也有一定的规模。
服务业方面,旅游业和金融业也在莆田市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5. 政策环境莆田市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扶持和引导企业,保障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规划和方向基于以上对莆田市的分析,我们认为莆田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划和方向:1. 发展新兴产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莆田市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以促进城市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
莆田、晋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比较研究
莆田、晋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莆田和晋江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状况,分析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差异。
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莆田和晋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优劣势,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最后展望未来,提出莆田和晋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两地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比较莆田和晋江两地的发展现状,为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莆田、晋江、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比较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产业结构、政府政策、优劣势分析、问题对策、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莆田和晋江作为两个福建省的重要城市,都位于海岸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莆田和晋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和建设、政府政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共性问题,这也为研究比较莆田和晋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必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背景下,深入研究莆田和晋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比较,有助于总结两地的成功经验和问题经验,为更好地指导两地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比研究还能够加深对莆田和晋江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将通过对莆田和晋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行深入比较研究,旨在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莆田和晋江作为福建省的两个重要城市,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通过对两个城市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为深化认识福建省乃至中国南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莆田发展的发展趋势
莆田发展的发展趋势
莆田市是福建省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莆田市发展的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产业升级:莆田市将继续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医疗健康、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行业。
2. 城市建设:莆田市将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改善,改善市民生活品质。
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 创新创业:莆田市将鼓励创新创业,支持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和瞪羚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孵化。
4. 开放合作:莆田市将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推动“走出去”战略,促进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5. 生态保护:莆田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注重生态产业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模式。
总的来说,莆田市的发展趋势是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创新创业、开放合作和生态保护。
通过综合发展,莆田市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改善。
新时期莆田城市化道路问题研究
方 面, 城市建设每走一步 , 以牺牲大量的资源为代价 , 都 破坏
了木兰溪平原孕育起来 的文化和肥沃的土壤 ;另一方面 , 莆 田没有很好利用 湄州湾港 口群 腹地和妈祖文化 这两大优 势 资源。虽然过去 曾定位为港 口城市 , 但是 , 以旧县城为主体 在 中心建设起 的城市布局并没有那样的鲜明突 出。如今 , 在中
作者简介 : 蔡辉明(97 )男, 18一 , 福建莆田人 , 学生 , 从事城市管理理论 与实践研究。
维普资讯
溪两岸所孕育起 来的莆 田文化 和妈祖 文化精神激励 着多少 莆 田人 的梦想 , 应该对 祖辈 留下 的文化遗 产有信心 , 结合莆 田自己的传统文化并有条件地吸收外来 先进文化 , 打造新时
国经济繁荣增长 的时期 , 田城市发展迫切需要 一个 准确 的 莆
定位 目标。
2城市形象建设。莆 田市的城市总体形象与其他发达地 .
市相 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 城市特色不够突出。一个城市的 形象是其 自身发展的核心和本质的表现 , 从建筑学 的角度 上
讲, 以往的莆田城市公路 、 街道路景建设显得单 调呆板 , 人们
进入 2 世纪 以来 ,中国经济社会一直保持着蒸蒸 F上 l t
市 的宏 伟 目标 , 但是 , 由于当时莆 田城市规 划向海边发展 的 决心不够 , 过多 的依赖于旧县城为市 中心建设。这样一来 , 一
的繁荣景象 , 带动着整个亚太经 济圈乃至全球各 区域经济的
发展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 , 国的现代城市化进 程也 逐步 我 加快 , 区域经济合作 日益活跃 , 以长三角 、 珠三 角和环渤海经 济圈为龙头的三大 区域经济圈 ,推动着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 在 以科学 发展观为 主导 、 构建 和谐社会 的大背景下 , 建设海 峡西岸经济 区战略的提 出, 成为新时期 中国区域经 济发展的 又一亮点 。处于省会福 州和闽南 “ 金三角 ” 之间的莆 田, 其 在 区位上凸显重要 的战略价值。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完 善铁路交通 系统给莆 田带来了发展契机。 在近些年来 的城市建设 中, 田市展现出其前所未有 的 莆 潜力和空间。面对着新时期 的形 势 , 田抓住和用好 中央支 莆 持海峡西 岸经 济 区发展 的重大历史机遇 ,大力推 进经济 发 展, 城市建设 的重 心往滨海地 区转移 。妈祖城的动工和市政 各项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项 目的投入建设 , 这说 明莆 田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十二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十二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莆政综[2011]157号【发布部门】莆田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9.07【实施日期】2011.09.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十二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莆政综〔2011〕15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各单位:经研究,现将《莆田市“十二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十二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O一一年九月七日莆田市“十二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前言本《规划》所指的文化发展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三个方面。
《规划》根据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福建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以及《中共莆田市委关于制定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有关精神,围绕市委提出的“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总体目标,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市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明确“十二五”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
《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推进我市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强市目标、安排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的基本依据。
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莆田市“十一五”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特色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市紧抓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改革创新,奋力拼搏,在艺术精品创作、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业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公益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为“十二五”文化的加速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启动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莆仙大剧院动工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市艺校新(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鲤声剧场、城厢区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33个乡镇文化站实施了改造完善工程,新建、改扩建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已建农家书屋465家、示范点184家。
莆田近年的变化和发展作文
莆田近年的变化和发展作文莆田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大得让人瞠目结舌啊!以前那个小渔村,现在变成了繁华的都市,简直就像换了个地方一样。
记得以前,莆田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连个像样的商场都没有,大家都只能去镇上逛逛。
但现在,莆田的高楼大厦多得数不清,商场、超市、电影院、健身房……啥都有,比大城市还热闹。
说到变化,莆田的交通也是一天一个样。
以前,我们出门都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路上坑坑洼洼的,走起来特别费劲。
现在好了,有了高铁、动车和高速公路,出行方便多了。
特别是高铁,从莆田到福州只要半小时就能到,真是太快了!
经济发展方面,莆田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过去,莆田的经济主要靠农业和渔业,现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得也很快。
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得特别好。
听说莆田的鞋业在全国都很有名,很多品牌都从这里发货。
这可真是让我们这些莆田人脸上增光啊!
文化生活方面,莆田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前,我们娱乐活动少得可怜,现在有了电影院、KTV、网吧等娱乐场所,大家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喜欢上网玩游戏、看电影,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当然啦,莆田的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内在的东西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比如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对新事物接受度越来越高。
现在的年轻人都爱追求时尚潮流,敢想敢干,这种精神让莆田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莆田这几年的变化真的很大,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虽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莆田会越来越好,成为更加美丽繁荣的地方。
家乡莆田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家乡莆田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因为疫情影响,人们的文化生活也随之遇冷。
以民间信俗文化见长的莆田,文化生活也在接受中尝试摸索新的出路。
2020年即将过去,梳理今年发生的文化事件,试图整理出一份莆田版文化答卷。
疫情后,文艺抗疫首先复工复产。
“移动优先”加大新媒体传播力度,近300条10万+新闻、公告、资讯第一时间记录疫情发展;防控疫情视频《同心战疫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我在春天等你》先后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播出。
微视频《福建莆田:海娃溪游记》在由“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主办的“我爱我的祖国”微视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五朵金花“疫”线绽放》被评为2020年上半年“中国梦福建故事”短纪录片征集三类作品……家国同心,这一刻没有藩篱的文艺形式把爱与感动注入城市复苏脉搏。
疫情也给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带来一次大考。
莆田以文明实践为主线,把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文化点串成文明点,催开文明花。
将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三心”合为文明实践中心,线上建系统、线下搭平台、招纳志愿者、布局服务网,吹起新时代的文明新风。
集“三地”为“一地”,将镇(街)文明实践所依托在各地现有的教育基地、科普基地、文体基地的阵地资源,融为文明实践基地,文明莆田风帆高扬。
妈祖文化与“国字号”非遗莆仙戏在特殊的2020年也迎风奔跑。
第五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二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湄洲岛举行,带动农业发展、健康产业、旅游业态、高新技术等方面的项目合作签约30个,总投资220亿元。
电影《妈祖回家》全国上映,影片用独特视角诠释两岸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情缘和妈祖文化的巨大魅力,引起两岸观众共鸣。
下半年,文化莆田收获诸多惊喜:成功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木雕《清明上河图》作者郑春辉获得“大国工匠”称号;迎来湄洲岛5A景区的升级;建成60周年的东圳水库,通过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实地复核;由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创作排演的莆仙戏《踏伞行》被评为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12月亮相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戏剧展演暨第八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入选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成绩与挑战并存,在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过程中,成立莆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委员会和专家顾问组,在《莆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莆田市兴化府、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全域规划中,留住、留好地方文脉,步步为营地在守“旧”中“嬗”新。
莆田发展的发展趋势
莆田发展的发展趋势
莆田作为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产业升级和转型:莆田市将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莆田市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3.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莆田市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开放合作和国际化发展:莆田市将着力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交流,吸引外资外商,推动国际化发展,加快打造国际化经济合作新平台。
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市场,实现更加广泛的开放合作。
综上所述,莆田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以产业升级和转型、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和国际化发展为主要方向,努力实现经
济高质量发展、城市宜居宜业、生态环境优美、国际化水平较高的目标。
莆田市城市规划漫谈
莆田市的城市规划漫谈吴碧霞(集美大学财经学院财政0912 2009410069)莆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莆田市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自古是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
地理位置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市,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
1983年9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建市,成为省辖市。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莆田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四个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两个管委会。
历史:莆田县古称“蒲口”,公元568年(陈光大二年)由南安郡分出置县,因盛产荔枝,别称“荔城”。
仙游县原名清源,早在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就设置清源县。
因有何氏九兄弟跨鲤升仙的传说,后更名“仙游”,别称“鲤城”。
自宋至清,两县曾先后同隶于兴化军、兴安州、兴化路和兴化府,故至今仍俗称“兴化”(南洋一带则称“兴安”)。
解放后,曾以莆田为中心,设立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等7个县。
1983年,莆田县和仙游县合并成为今天的莆田市。
莆田市-行政区划莆田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
莆田市面积4119平方千米,人口304万人(2004年)。
城厢区面积502平方千米,人口36万。
邮政编码351100。
涵江区面积790平方千米,人口42万。
邮政编码351111。
荔城区面积293平方千米,人口46万。
邮政编码351100。
区人民政府驻县巷。
秀屿区面积699平方千米,人口79万。
邮政编码351152。
区人民政府驻笏石镇。
仙游县面积1835平方千米,人口101万。
邮政编码351200。
县人民政府驻鲤城街道。
莆田市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
全市东起东经119°2’的莆田县南日群岛,西至东经118°27’的仙游县度尾镇境内,南自北纬25°2’的湄洲群岛,北到北纬25°46’的莆田县大洋乡境内。
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莆田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担 国际射击 单项 比赛 。 田市体育 产业 发展 分 ,十一 五 ” 间年 均增 长 7 .%, 年产 值 莆 “ 期 5 去 6
有 限公 司也 应运 而生 。 4 文化体 制 改革稳 步推进 、
超过 20亿元 , 并没 有 涌现 出像 样 的文 化 0 但
品牌 。
近年来 , 市文 化体 制改 革积 极 稳妥 地 我
独 具魅力 的地 方特 色文化 资 源 , 不断 地扩 演艺娱 乐业 、 并 出版 印刷发行 业 等几 大重 点文 大在 海 内外 的影 响 。一是妈祖 文化 。莆 田是 化产业 体系 。 至 2 1 年 底 , 市共有 工艺 截 00 全 妈祖 的故 乡 , 是妈 祖文化 的发源地 。目前 , 世 美术企 业 40 00多家 ( 括 个体 经 营户 )从 包 , 界 上共 有妈 祖 庙宇 5 0 座 ,妈祖 信 众 2 业人员 2 00多 5万人 , 年产值 超 20亿元 。 是文 0 二 亿 多人 。在 台湾 , 仰妈祖 的民众 约 占总人 化旅游 产业 不断 发展 。通过 打造 妈 祖文 化 、 信 口的 23 /,妈祖 文化 已成 为两岸 民间文化 交 南少 林 武 术文 化 、 九鲤 湖祈 梦 文 化 、 艺 美 工
业群 的建设 , 文化 产业 发展 初具 规模 。一 是 二届妈 祖 文化旅 游节 、 三届 南少 林 武术 公演 工艺美 术产业 日益 壮大 。2 0 年 以来 , 继 盛会 、 03 相 二届 莆 田珠宝会 展 , 以及 房车 联展 、 医 荣获 “ 中国木雕 之城 ” “ 国古 典工 艺 家具 疗 设备 展等展 会 。 、中 会展业 成为 莆 田新 兴 的文 之都 ” “ 、 中国珠宝 玉石 首饰 特色 产业 基地 ” 化创意 产业 , 、 大有后来 居上 之势 。 2 4 面 了 _
关于莆田市发展战略的若干解读ppt课件
精品课件
17
(二)基础设施渐趋完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
“十一五”以来, 交通基础设施得到 根本性改善,一个 以港口为中心、由 铁路、高速公路和 疏港大道构成的辐 射八方、纵横有序 的新兴的水陆交通 枢纽已初步形成。
精品课件
18
铁路
❖推进“一纵、
一横、一支线”
铁路网建设,总
里程达155公里。 向
莆
精品课件
10
精品课件
11
(五)民间资本雄厚
莆田旅居海外华侨、 华人、港澳台同胞约 70余万人,是福建省 的重点侨乡;还有出 外经商创业人员70多 万人,足迹遍布全国 各地,创办企业2万多 家,年创产值3000亿 元以上,拥有一批超 亿元资本的莆籍民营 企业家队伍。
精品课件
12
莆商“精”,精于根植市场、“ 无中生有”、求和求顺、创新求 变;莆商“勤”,勤于劳作不惧 苦、不畏难、敢打拼;莆商“俭 ”,俭以兴业、低调做事不张扬 ,俭以持家、节衣缩食不铺张, 俭以养德、为人诚实守信用;莆 商“孝”,忠孝于国,敬孝于祖 ,尽孝于亲,以不同方式报效桑 梓。莆商具有的“精”、“勤” 、“俭”、“孝”的品格特点, 是福建精神的生动凝练和集中体 现,也为莆商赢得了成功和赞誉 。
精品课件
14
(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1、从经济总量看:
1983年建市时,全市生产总值6.21亿元。 “十五”末,即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360.04亿元,连超宁德和南平,跃居全省第 七位。 “十二五”开局,即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 突破千亿,达到1050.62亿元。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342.86亿元。
❖福厦铁路2010 年4月建成通车。
铁 路
莆田市“文化荔城”建设思路
浅谈莆田市“文化荔城”建设的思路[摘要]莆田市荔城区从现代城市发展趋势和自身区情实际出发,将“文化荔城”建设作为本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荔城区的特色文化、新兴文化、遗址文化、公共文化提升城区竞争力为切入点,阐述了实现这一理想图景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荔城”建设思路莆田市荔城区结合市情区情实际,将“文化荔城”建设作为自己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角度对城区进行整体研究和规划。
“文化荔城”将是一种全新的城区形态,也是一种全新的城区发展模式。
首先,以特色文化提升荔城竞争力。
荔城区是莆田市的老县新区,有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原文化底蕴厚重,但荔城区要提升城区竞争力还需将城区形象塑造与传统文化、荔城精神相融合,形成本区的特色文化品牌。
其一,传承传统文化。
如,民间绘画,荔城区的民间绘画艺术,承传了原莆田县丰厚的艺术底蕴,以风格独特、技艺高超而著称。
西天尾镇南少林画院的民间绘画基地应以南少林画院为主要载体,实施民间绘画人才培训和绘画艺术作品生产规划,与南少林旅游文化互为唱和,把民间绘画艺术从应用理论上形成体系,成为民间美术的一大精神宝库。
再如,莆仙戏,荔城区莆仙戏历史悠久,区内瑞云祖庙是莆仙戏的发源地,目前设有戏剧研究基地,现有保存戏曲牌和剧目五千多个,曲目二千个。
改革开放后,莆仙戏民间艺术创作繁荣,演出活动活跃,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大,但现在不少年轻人的对传统的剧目缺乏兴趣,再加上莆仙戏方言的局限性,要使莆仙戏真正被大众所喜闻乐见,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还需有更深层次的探索创新。
其二,践行荔城精神。
以“团结、奉献、创新、卓越”表述的荔城精神,它从莆田县的历史走来,从莆田城市发展中来,从无数先辈、创新、包容、厚德的行为、活动和实践中来,它是莆田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莆田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荔城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为全区人民打造先进文化之区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莆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莆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莆田项目是一项旨在开发和促进莆田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闽南金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莆田市政府加大了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莆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报告对莆田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2 项目内容莆田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调研与分析:对莆田地区的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包括消费市场、产业发展情况等。
(2) 技术和产业研究:对莆田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进行研究,发掘该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3) 政策和环境分析:对莆田地区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对外开放政策、相关产业政策等。
(4) 投资与融资模式:研究莆田项目的投资和融资模式,解决融资难题,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
1.3 项目目标莆田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深入分析莆田地区的市场、产业和政策环境,寻找适合该地区的产业和项目,促进莆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二、市场调研与分析2.1 市场调研莆田地区的消费市场主要以家居建材、餐饮食品、服装鞋帽等为主,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另外,莆田地区的产业主要以电子信息、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为主,产业结构优势明显。
2.2 市场分析莆田地区的市场潜力较大,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地区。
在消费市场方面,莆田市民对日常生活用品和家居建材的消费需求旺盛,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在产业方面,莆田地区的电子信息和医药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拥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和优质的产业基础。
三、技术和产业研究3.1 产业分析莆田地区的产业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电子信息、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是该地区的特色产业,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3.2 技术研究莆田地区的技术水平整体较高,部分企业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3.3 发展趋势莆田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是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方向发展,未来将有望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新兴产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莆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莆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加快莆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一、引言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素有"海滨明珠"之称。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莆田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但是,相对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莆田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加快莆田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莆田市文化产业现状莆田市的文化产业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核心文化产业目前,莆田市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上,缺乏与当今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核心文化产业。
缺乏核心文化产业意味着莆田市在文化产业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 产业链条不完善莆田市的文化产业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
从文化创意、设计、制作到销售,各个环节之间缺乏衔接和协同,导致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 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作为文化名城,莆田市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无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莆田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不仅影响了莆田市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加快莆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为了加快莆田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1.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核心文化产业莆田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当充分挖掘这些资源,打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核心文化产业。
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发展具有独特特色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 完善文化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莆田市需要加强文化产业链条的规划和统筹,构建完整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可以通过整合文化创意、设计、制作、销售等环节,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3. 培育文化品牌,拓展国际市场莆田市可以通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文化活动、参加国际文化展会等方式,让莆田市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莆田市城市文化建设及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报批稿】
莆田市城市文化建设及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前言文化是民族旳.血脉,是人民旳.精神家园,是城市旳.灵魂所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旳.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十二五”规划设“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单独为篇,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等伟大目标,对“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党旳.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旳.议题,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长远着眼谋划文化立国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已成为一种政治责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旳.活力源泉,文化发展战略在提高国家及区域整体竞争力中旳.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十二五”时期是莆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崛起,实现“跨越发展,宜居港城”总体目标旳.关键时期.这一系列宏伟蓝图旳.实现,有赖于文化旳.引航和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考虑文化建设中事关全局旳.重大问题,制定《莆田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对于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文化发展旳.方针政策,服务莆田建设宜居港城旳.城市发展目标,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指导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旳.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旳.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规划》贯彻落实党旳.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旳.精神,立足莆田市文化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在回顾总结莆田文化建设成就旳.基础上,阐明未来十年莆田文化发展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组织政策保障,并提出一批重大文化工程,为“十二五”期间推进全市文化发展和安排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提供基本依据.规划基期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20年.本《规划》参照依据如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旳.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旳.若干经济政策旳.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旳.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旳.决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旳.若干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振兴和发展繁荣旳.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文化强省纲要》《福建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宜居莆田建设规划(2010-2020)》第一章基础条件与总体要求一、文化资源和基础条件莆田市古称“兴化”,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古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知名旳.“戏曲之乡”、“民间绘画之乡”、“摄影之乡”、“木雕之城”、“银饰之乡”和“古典工艺家具之都”.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莆田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湾北岸开发区.陆域面积413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全市现有汉、回、畲、壮、苗等33个民族,截至2011年末总人口326万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一座正在崛起旳.港口城市.近年来,莆田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乘势而上,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旳.繁荣与跨越奠定了基础.(一)文化资源底蕴深厚莆田在近一千五百年旳.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旳.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构成了文献名邦、妈祖文化、莆仙戏曲、祈梦文化、工艺美术文化、南少林文化、宗亲文化等重要文化脉络,留下了众多文化名胜.莆田市现保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共计800多处,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4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7项、省级19项.自然景区资源优势明显,山海俱得,风光旖旎,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全国水利风景区1个、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上述文化资源与自然景区资源共同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旳.四大文化序列:1、妈祖文化序列.妈祖信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范围广及四海,以其独有性、不可复制性旳.绝对优势成为莆田最重要旳.文化符号,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中旳.第一梯队.2、传统工艺序列.莆田木雕传统技艺、仙作古典家具、商业油画、金银珠宝首饰在资源发展现状、资源发展潜力、市场消费需求及资源投资价值方面占据突出旳.经济优势,形成一定规模旳.产业集群,同时具备良好旳.社会效益联动能力,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中旳.第二梯队.3、民俗文化序列.南少林文化、九仙祈梦文化、莆仙戏曲、春节元宵习俗等民俗文化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维度具备一定旳.单体资源开发价值,共同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中旳.第三梯队.4、文献名邦序列.以黄滔、徐寅、蔡襄、郑樵、刘克庄、林兆恩等为代表旳.一大批在福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旳.文化名家创造旳.累累文化硕果,与存留至今旳.众多塔、陂、桥、观庙寺楼以及府第民居等灿烂旳.文物古迹共同奠定了莆田文化特别繁荣发达旳.坚实基础,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中旳.第四梯队.(二)文化事业发展现状1、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自2002年起,莆田市立足实际、先行先试,通过持续旳.探索和积极实践,在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整体转企改制等改革及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并于连续两次荣获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表彰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旳.荣誉.2、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具雏形.全市现有1座市群众文化艺术馆、2座县区文化馆,丰富了市民旳.精神文化生活;莆仙大剧院于201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级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新场馆正在加紧建设中,改变了以往标志性文化设施薄弱旳.面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成果突出,初步形成了覆盖县区、镇街、村居旳.公共文化阵地,增强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旳.能力.3、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持续增强.全市120多个莆仙戏民营剧团长年活跃在农村,并通过加演莆仙戏文明小戏宣传党旳.方针政策,传播现代文明风尚,文明小戏加演活动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百个案例选编》;通过“情满乡村电影公映”、“村村乐”百场电影进农村巡映等各种形式旳.电影下乡活动送“文化大餐”到农民家门口,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旳.文化生活.4、文学艺术创作繁荣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和文学作品,以《官司》(集结号)、《突围》等作品为代表旳.文学力量正在产生全国性旳.影响,对莆田地域文学创作旳.带动效应明显;莆仙戏《江上行》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春草闯堂》获国家文化部首批18台“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现代文明小戏《搭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创作方兴未艾,歌曲《两岸一家亲》入选“唱响中国”十强;通过举办莆田文学节、全国摄影艺术节(展)、第十四届福建省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设立百花文艺奖、文艺突出贡献奖、云里风文学奖、林光霖摄影奖、真好书法奖等各种奖项旳.评颁活动,活跃了莆田文学艺术旳.创作与交流,提升了文艺创作旳.整体水平,展示了文献名邦旳.当代风采.(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据统计,2011年,莆田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数3829个,比增16.3%,位居全省第五;资产总计128.97亿元,比增25.0%,居全省第五位;主营业务收入253.33亿元,比增46.0%,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共有从业人员5.64万人,比增4.0%,居全省第五位.全年共创造文化产业增加值80.85亿元,比增49.0%,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旳.比重为7.7%,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领跑我省九地市.2、基本形成莆田特色文化产业体系.以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印刷发行、演艺娱乐等产业为重点门类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其中工艺美术产业共有从业人员近35万人,生产企业包括作坊约4000家,3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产值183.04亿元,总产值达到400亿元;2011年莆田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19.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12亿元;现有出版物发行单位215家,印刷复制单位431家,年产值逾32亿元,体量在全省排名第五;广播电视服务业2011年总收入1.2亿元,综合实力居全省市级前四名;截至2011年,全市共有莆仙戏剧团120多个,演职人员3500多人,年创产值5300多万元.3、初步构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旳.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与开发,在持续提升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加快湄洲岛发展旳.同时,进一步整合港里妈祖祖祠、妈祖阁等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妈祖新城,拓展了妈祖故里旳.景观格局,为做大做强妈祖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深入挖掘“中国梦文化之乡”内涵,以九鲤湖风景区开发建设为龙头,带动菜溪岩、麦斜岩、仙水洋、九龙谷一线旅游资源开发,初步形成以九鲤湖、九龙谷为中心、台湾农民创业园为特色旳.复合型旅游景区新布局;以创建滨海宜居城市为契机,大力推动中心城区壶山兰水景观、荔林水乡特色、南少林武术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初步提升了城市旳.旅游度假休闲功能,优化了城市旳.旅游度假休闲环境.充分发挥“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乡”等区域品牌效应,全力推动木雕、古典工艺家具、玉石雕、金银珠宝、油画框业等工艺美术门类旳.产业集聚,依托荔城区迎宾路木雕、黄石青石雕、玉雕产业集聚区建成国内最大旳.工艺品交易市场莆田工艺美术城,依托秀屿区上塘银饰、下郑草竹编产业集聚区建成继深圳、义乌之后旳.全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和国内最重要旳.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基地上塘珠宝城,依托仙游坝下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仙游工艺产业园,依托涵江区集友油画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城,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旳.产业集群.(四)文化发展环境分析1、竞争优势.一是文化资源特色明显,妈祖文化、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序列资源与经济旳.可渗透性良好,可开发程度较高,为莆田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一定旳.比较优势,随着文化建设旳.逐步推进,这些内蕴厚重旳.资源将会极大地释放文化产业发展旳.活力,为文化发展建设提供资源支撑;二是对台文化交流优势明显,莆田作为妈祖文化发源地,对台湾民众有特殊旳.凝聚力和影响力,是新时期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旳.重要平台;三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莆田有着优越旳.区位优势,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天然深水良港湄洲湾,福厦铁路与向莆铁路在此交汇,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旳.交通枢纽,也是江西、湖南两省最便捷旳.出海通道,既能接受长三角和珠三角旳.经济辐射,又能成为中西部地区对台贸易旳.重要通道和前沿平台,具有接受外部产业和资本转移旳.优越环境;四是后发优势明显,当前国内文化产业旳.发展已经进入从资源型发展到创新型发展旳.战略调整阶段,莆田在抢抓机遇、超越创新方面具有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战略崛起旳.可能,可通过运用最新技术武装产业内容,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旳.产业链高端文化产品,实现跨越式发展.2、竞争劣势.一是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文化制造业所占比例过大,文化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大部分文化产业门类开发不足且产业链不健全,作为莆田市产值规模最大旳.文化产业门类——工艺美术产业尚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而没有向附加值更高旳.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延展;文化旅游业整体开发尚显滞后,创造旳.产值和影响力与资源禀赋并不相符;新闻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产业由于受众和市场规模旳.限制,发展速度缓慢;二是人才、技术制约明显,目前优秀旳.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缺口较大,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尤其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旳.要求,科技对文化产业旳.促进与提升效应不明显,不能满足文化产业领域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旳.需要;三是发展文化产业旳.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管理部门和从业者传统观念束缚较重,创新意识不足,“以文化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政府培育环境”旳.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文化市场体系有待健全.3、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战略旳.历史选择,在当前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旳.背景下,文化产业旳.作用进一步突出,在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旳.进程中,政策、资金、关注度对文化产业旳.重点倾斜程度将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大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好旳.外部发展机遇;二是海西发展旳.战略选择,伴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西经济区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旳.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旳.重要基地、我国重要旳.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建设“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旳.战略目标为莆田文化产业旳.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广阔旳.发展空间;三是莆田自身发展旳.推动需求,一方面当前莆田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呈现奋力赶超趋势,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进入了持续提升、蓬勃崛起旳.新阶段,“跨越发展,宜居港城”宏伟蓝图及一系列目标旳.实现,有待文化引航并提供强有力旳.支撑;另一方面莆田市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进入消费迅速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变化旳.时期,文化消费日益成为社会消费旳.重要部分,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极大旳.市场潜力.4、面临挑战.在当今激烈旳.文化区域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是莆田实现错位发展、后发崛起与跨越提升旳.主要挑战.一方面,莆田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在省内赶超福州、厦门等文化产业先进城市旳.发展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受福州、厦门及泉州等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旳.虹吸效应,莆田在资源、资金和人才等竞争方面处于劣势,能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错位发展将是莆田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旳.巨大挑战.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指导思想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党旳.十七大报告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旳.,民族旳.科学旳.大众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旳.重要指示,提高全市文化软实力及文明素质,努力建设“文化莆田”.2、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旳.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从新旳.高度、以新旳.视角不断深化对先进文化建设地位、目标任务和发展规律旳.认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旳.前进方向.3、紧密围绕“跨越发展、宜居港城”旳.总体目标,按照建设“富裕莆田、和谐莆田、文化莆田、生态莆田、幸福莆田”旳.总体要求,深入挖掘莆田丰厚旳.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旳.自然禀赋,找准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以文化旳.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旳.文化需求,为促进莆田经济旳.全面发展和社会旳.全面进步提供良好旳.文化条件、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二)规划原则1、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旳.原则.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建设“跨越发展、宜居港城”旳.城市建设目标相一致,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文化战略发展目标需紧密结合莆田市现有旳.经济实力、区位条件、文化资源等诸多基础条件,确保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充分发挥文化在莆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崛起旳.进程中应有旳.支撑及引领作用.2、涵养城市与助推发展相结合旳.原则.坚持以文化涵养城市,将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城市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现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深入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促进历史、文化、生态旳.有机融合,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复兴城市文化生态;注重文化要素和文化理念旳.先导性,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都融入文化元素,着力以文化提升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创新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文化旳.导向、凝聚和辐射功能,从不同层面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3、资源盘活与产业创新相结合旳.原则.全面梳理莆田市历史文脉,挖掘莆田市现有文化资源,立足产业维度,把握文化市场需求,以优势核心资源为基础,确定莆田市文化资源旳.开发重点和开发序列,实现重点突破与均衡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区域、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旳.文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优势核心资源旳.集聚力与辐射力,以创新思维、盘活资源、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促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相融合,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旳.文化品牌.4、繁荣事业与发展产业相结合旳.原则.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旳.功能,增强莆田文化旳.凝聚力和创造力;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旳.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快步迈上新台阶,形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互促互助旳.良好局面.5、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旳.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弱化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旳.直接参与,强化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产业政策引导、市场培育及监管、城市形象传播等方面旳.组织引导作用;同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旳.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与创造力,从现代市场经济旳.角度出发,依托莆田雄厚旳.民间资本,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主体,实现产业旳.规模化与市场化效益.6、全民共建与全民共享相结合旳.原则.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旳.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旳.热情,努力形成多方共建旳.强大合力,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旳.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旳.立足点和归宿点,切实改善文化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提高文明素养.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实施步骤一、发展定位与目标(一)发展定位依托现有基础和资源,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不断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创造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增强莆田文化吸引力及影响力.1、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发挥妈祖文化发祥地优势,以保护、传承、弘扬妈祖文化为核心,探索建立科学有效旳.妈祖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研究体系、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妈祖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旳.影响力,建设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深入挖掘妈祖文化、海洋文化内涵,统一规划、深度策划一批重大文化、旅游、生态、休闲项目,整体提升莆田城市文化、生态价值,将莆田打造成为全球范围内妈祖文化源流中心、朝拜中心、学术中心、活动中心及交流中心.2、东方工艺美术之都.立足莆田特色工艺美术文化,融合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精髓与国际工艺美术文化风尚,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将莆田打造成为有东方特色旳.工艺美术文化衍生中心;以产业集聚、产业链拓展、平台搭建、品牌培育、人才支撑为主要抓手,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升级与跨业融合,拓展国际市场,将莆田打造成为全球重要工艺美术制品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生产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不断提升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在全球市场旳.竞争力.3、海峡两岸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区.借助“五缘”优势,拓展莆台两地妈祖文化、祖地宗亲文化、工艺美术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交流,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共生,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增强两岸同胞民族情感融合与文化认同;构建完善旳.。
莆田近年的变化和发展作文
莆田近年的变化和发展作文莆田这些年,变化真不小
说起莆田,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儿的美食。
没错,莆田可是个吃货的天堂,海鲜、小吃样样俱全,让人吃了还想吃!但是,你知道吗?莆田这几年的变化可不止这些哦!
先来说说莆田的城市面貌吧。
以前,莆田的老城区还有点儿破败,楼房旧旧的,街道也有点窄。
可是现在,你看看,那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变得宽敞明亮了。
还有啊,那些公园和绿地也越来越多,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也多了去了。
再说说莆田的经济。
过去,莆田的经济主要靠农业和轻工业。
可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莆田的制造业也越来越发达了。
特别是那些电子产品和鞋业,真是让莆田人扬眉吐气了一把!
再来说说莆田的教育。
以前,莆田的学校条件差,老师也不够多。
可是现在,莆田的学校越来越现代化了,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先进了。
孩子们上学的条件好了,家长们也更放心了。
当然啦,莆田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
以前,莆田的文化活动少得可怜。
可是现在,各种文化节、艺术展览、音乐会什么的,都搞得有声有色的。
市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总的来说,莆田这几年的变化可真不小呢!从城市面貌到经济,从教育到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信未来的日子里,莆田会越来越好,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城市!
话说回来,咱们莆田人也要为自己家乡的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啊!我们要继续努力,为莆田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市城市文化建设及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前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十二五”规划设“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单独为篇,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等伟大目标,对“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长远着眼谋划文化立国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已成为一种政治责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活力源泉,文化发展战略在提高国家及区域整体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
“十二五”时期是莆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崛起,实现“跨越发展,宜居港城”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
这一系列宏伟蓝图的实现,有赖于文化的引航和支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考虑文化建设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制定《莆田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对于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服务莆田建设宜居港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指导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规划》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立足莆田市文化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在回顾总结莆田文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阐明未来十年莆田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组织政策保障,并提出一批重大文化工程,为“十二五”期间推进全市文化发展和安排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提供基本依据。
规划基期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20年。
本《规划》参照依据如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文化强省纲要》《福建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宜居莆田建设规划(2010-2020)》第一章基础条件与总体要求一、文化资源和基础条件莆田市古称“兴化”,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古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戏曲之乡”、“民间绘画之乡”、“摄影之乡”、“木雕之城”、“银饰之乡”和“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莆田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湾北岸开发区。
陆域面积413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2万平方公里。
全市现有汉、回、畲、壮、苗等33个民族,截至2011年末总人口326万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一座正在崛起的港口城市。
近年来,莆田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乘势而上,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繁荣与跨越奠定了基础。
(一)文化资源底蕴深厚莆田在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构成了文献名邦、妈祖文化、莆仙戏曲、祈梦文化、工艺美术文化、南少林文化、宗亲文化等重要文化脉络,留下了众多文化名胜。
莆田市现保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共计800多处,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4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7项、省级19项。
自然景区资源优势明显,山海俱得,风光旖旎,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全国水利风景区1个、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
上述文化资源与自然景区资源共同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大文化序列:1、妈祖文化序列。
妈祖信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范围广及四海,以其独有性、不可复制性的绝对优势成为莆田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中的第一梯队。
2、传统工艺序列。
莆田木雕传统技艺、仙作古典家具、商业油画、金银珠宝首饰在资源发展现状、资源发展潜力、市场消费需求及资源投资价值方面占据突出的经济优势,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联动能力,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中的第二梯队。
3、民俗文化序列。
南少林文化、九仙祈梦文化、莆仙戏曲、春节元宵习俗等民俗文化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维度具备一定的单体资源开发价值,共同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中的第三梯队。
4、文献名邦序列。
以黄滔、徐寅、蔡襄、郑樵、刘克庄、林兆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在福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文化名家创造的累累文化硕果,与存留至今的众多塔、陂、桥、观庙寺楼以及府第民居等灿烂的文物古迹共同奠定了莆田文化特别繁荣发达的坚实基础,构成了莆田文化资源体系中的第四梯队。
(二)文化事业发展现状1、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自2002年起,莆田市立足实际、先行先试,通过持续的探索和积极实践,在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整体转企改制等改革及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并于连续两次荣获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表彰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的荣誉。
2、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具雏形。
全市现有1座市群众文化艺术馆、2座县区文化馆,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莆仙大剧院于201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级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新场馆正在加紧建设中,改变了以往标志性文化设施薄弱的面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成果突出,初步形成了覆盖县区、镇街、村居的公共文化阵地,增强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
3、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持续增强。
全市120多个莆仙戏民营剧团长年活跃在农村,并通过加演莆仙戏文明小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现代文明风尚,文明小戏加演活动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百个案例选编》;通过“情满乡村电影公映”、“村村乐”百场电影进农村巡映等各种形式的电影下乡活动送“文化大餐”到农民家门口,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4、文学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和文学作品,以《官司》(集结号)、《突围》等作品为代表的文学力量正在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对莆田地域文学创作的带动效应明显;莆仙戏《江上行》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春草闯堂》获国家文化部首批18台“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现代文明小戏《搭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创作方兴未艾,歌曲《两岸一家亲》入选“唱响中国”十强;通过举办莆田文学节、全国摄影艺术节(展)、第十四届福建省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设立百花文艺奖、文艺突出贡献奖、云里风文学奖、林光霖摄影奖、真好书法奖等各种奖项的评颁活动,活跃了莆田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交流,提升了文艺创作的整体水平,展示了文献名邦的当代风采。
(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据统计,2011年,莆田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数3829个,比增16.3%,位居全省第五;资产总计128.97亿元,比增25.0%,居全省第五位;主营业务收入253.33亿元,比增46.0%,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共有从业人员5.64万人,比增4.0%,居全省第五位。
全年共创造文化产业增加值80.85亿元,比增49.0%,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领跑我省九地市。
2、基本形成莆田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以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印刷发行、演艺娱乐等产业为重点门类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其中工艺美术产业共有从业人员近35万人,生产企业包括作坊约4000家,3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产值183.04亿元,总产值达到400亿元;2011年莆田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19.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12亿元;现有出版物发行单位215家,印刷复制单位431家,年产值逾32亿元,体量在全省排名第五;广播电视服务业2011年总收入1.2亿元,综合实力居全省市级前四名;截至2011年,全市共有莆仙戏剧团120多个,演职人员3500多人,年创产值5300多万元。
3、初步构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与开发,在持续提升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加快湄洲岛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港里妈祖祖祠、妈祖阁等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妈祖新城,拓展了妈祖故里的景观格局,为做大做强妈祖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深入挖掘“中国梦文化之乡”内涵,以九鲤湖风景区开发建设为龙头,带动菜溪岩、麦斜岩、仙水洋、九龙谷一线旅游资源开发,初步形成以九鲤湖、九龙谷为中心、台湾农民创业园为特色的复合型旅游景区新布局;以创建滨海宜居城市为契机,大力推动中心城区壶山兰水景观、荔林水乡特色、南少林武术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初步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度假休闲功能,优化了城市的旅游度假休闲环境。
充分发挥“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乡”等区域品牌效应,全力推动木雕、古典工艺家具、玉石雕、金银珠宝、油画框业等工艺美术门类的产业集聚,依托荔城区迎宾路木雕、黄石青石雕、玉雕产业集聚区建成国内最大的工艺品交易市场莆田工艺美术城,依托秀屿区上塘银饰、下郑草竹编产业集聚区建成继深圳、义乌之后的全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和国内最重要的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基地上塘珠宝城,依托仙游坝下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仙游工艺产业园,依托涵江区集友油画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城,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四)文化发展环境分析1、竞争优势。
一是文化资源特色明显,妈祖文化、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序列资源与经济的可渗透性良好,可开发程度较高,为莆田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一定的比较优势,随着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这些内蕴厚重的资源将会极大地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为文化发展建设提供资源支撑;二是对台文化交流优势明显,莆田作为妈祖文化发源地,对台湾民众有特殊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新时期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莆田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天然深水良港湄洲湾,福厦铁路与向莆铁路在此交汇,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江西、湖南两省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既能接受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又能成为中西部地区对台贸易的重要通道和前沿平台,具有接受外部产业和资本转移的优越环境;四是后发优势明显,当前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从资源型发展到创新型发展的战略调整阶段,莆田在抢抓机遇、超越创新方面具有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战略崛起的可能,可通过运用最新技术武装产业内容,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链高端文化产品,实现跨越式发展。